蔣氏故居導遊詞(精選6篇)

蔣氏故居導遊詞 篇1

  文昌閣位於武山南端潭墩山上,四周古木垂蔭,臨溪碧潭如鏡。清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初建,起初規模很小,是溪口“文昌會”、“文武會”、“錦溪書齋”諸會文人學士聚會的地方,裏面有“文昌帝君”像,故取名“文昌閣”。1924年清明,老蔣從廣東回鄉掃墓,見其楹棟欹斜,請蔣介卿負責重建,次年建成。建築樓房500平方米。塊石壘臺,青磚砌牆,飛檐翹角,樑架雕人物花鳥,廊飾花窗,閣頂懸紅木宮燈。老蔣改其名爲“樂亭”,寫有《樂亭記》以述其勝,回鄉時常居此。但溪口人仍習稱爲文昌閣,而稱東北側的兩層方亭爲樂亭。登閣觀景,滿目青山、煙市,風景分外迷人。

  清朝有位蔣氏宗人蔣廷秀,來到溪口文昌閣,憑欄遠眺,口占一首:“巍巍百尺峙山邱,贏得奎光射鬥牛;文藪由來錦溪勝,爭看多士踏鰲頭。”,寫出了文昌閣的壯觀、秀麗。

  文昌閣裏供奉“文昌帝君”像。文昌帝君熟讀諸子百家,酷愛書籍。日夜手不釋卷,苦讀攻書,成爲人間文人的偶像,冠名“奎星”。所以。文昌閣又被稱爲“奎閣”。溪口文人常到閣裏聚會,叩拜文昌帝君。討個吉祥,指望日後進身仕途。老蔣的母親王採玉望子成龍心切,且又信奉佛教,所以,常帶兒子到文昌閣,跪在奎星前叩拜。老蔣對文昌帝君十分崇敬。就在他第一次離家鄉前,還跪在文昌帝君前祈求文韜武略。

  老蔣在外闖蕩了幾年,從一箇不起眼的平頭百姓,竟然躍居高官。當上了孫中山大總統的參謀總長,儼然成爲左右風雲大人物。1924年春,重回故里,登上文昌閣,對着“奎星”納頭便拜,弄得邊上人好生奇怪。站在邊上的蔣介卿笑道:“瑞元,溪口多少名土,只有你對文昌君如此虔誠,故有今日發跡。”老蔣答道:“兄長,對佛,心誠則靈。誠者,信也;既信而不可變易。佛以不變而對人間萬變。姆媽一生信佛,我豈能變易?”蔣介卿肚皮裏沒多少墨水,也沒聽出個所以然,只得點頭稱是。兄弟倆走走停停,見文昌閣棟樑歪斜,必須立即修理。老蔣向蔣介卿交代,馬上修理、擴建,要他擔任督工,資金全由老蔣撥款。蔣介卿提出異議:“文昌閣爲溪口人活動場所。要修理應當分攤經費,爲何全由我蔣家盡擔?弄不好喫力不討好的。”老蔣道:“兄長不必多言,我自有道理。”蔣介卿見弟如此堅決,欣然破土動工。

  翌年竣工。老蔣將“文昌閣”改名爲“樂亭”,並親自撰寫《樂亭記》。他爲什麼要更名呢?他在樂亭記中有這麼一段文字:“嶺上古木參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水瀠洄,游魚可數,牧童漁夫徜徉其間,樂且無窮,其幽靜雅逸之景象,竊比世外桃源無事他求矣。而隔溪綠竹與嶺上蒼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潔無異寫真,其有歲寒君子之逸緻乎……餘以其位在山水之間,凡遠方同志來遊者,莫不徜徉依戀而不忍舍,蓋無間乎仁與智,皆有樂於此,乃取其義而名之曰:樂亭。甚願吾鄉間同志,朝夕遊樂,顧其名而思其義,因觀感而有所興起,卓然自立也,庶不負今日改造斯亭區區之意也夫。”老蔣對文昌閣的修建、更名說得十分透徹。

  到了l927年,他跟宋美齡結了婚,兩人到溪口,住在“樂亭”。文昌閣自然成了蔣宋在溪口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甚願吾鄉同志,朝夕遊樂”成了空頭支票。每當老蔣夫婦住在文昌閣時,四周崗哨林立,誰還敢去閣內走動?西安事變後,老蔣住在蔣母墓廬慈庵養傷,擔任黨副總裁的汪精衛趕到溪口看望老蔣,被安排在文昌閣居住。

  1937年1月13日夜,一張竹筏載着一箇軍人和兩名隨從趕到溪口,被老蔣的親信戴笠帶進文昌閣住下。此人就是抗日將領張學良。張學良走進文昌閣已是夜深人靜,在神不知鬼不覺的黑夜裏,四面佈滿便衣,溪口當地名土和文人不敢到文昌閣“朝夕遊樂”了。文昌閣倒成爲張學良幽禁生活的起點。他住了十天後,被送往雪竇寺招待所。

  l939年12月1 2日下午,六架侵華日機轟炸溪口,文昌閣夷爲平地。老蔣窮於應付戰事,一直未曾重建。1986年,國家撥款近30萬元,由東陽縣木雕營造廠按原貌重建,一樓廳堂展示老蔣夫婦的相關資料,二樓爲臥室與書房,恢復室內佈置並展示宋美齡的畫作。對外開放,世界各國元首和海內外人士慕名而來。1987年3月,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前來溪口觀光,登上文昌閣,連聲說:“這裏風景真迷人!”他的夫人莫尼克公主也留下了讚美溪口的笑聲。

  文昌閣近有憩水橋、武嶺潭,“碧潭觀魚”爲清代溪口十景之一,清人蔣廷秀詩:“碧潭潭水水光瀏,養得金鱗盈我眸。何必西歧有靈沼,依蒲依藻待人遊。”1985年5月,武嶺潭附近新增竹筏3張,每筏可乘10餘人,觀賞剡溪秀色,醉人心目。

蔣氏故居導遊詞 篇2

  導遊詞作文600字:蔣氏故居導遊詞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中心小學張曉威指導老師樊幼芬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姓張,大家可以叫我小張。現在由我爲大家介紹我們溪口鎮的著名旅遊景點蔣氏故居豐鎬房。豐鎬房原是蔣介石的祖傳老屋,六問。1928年,蔣介石對這裏進行了擴建,遷走25戶鄰居,發展成佔地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50平方米的現有規模。豐鎬房整個建築爲傳統的前廳後堂,兩廂四廊的格局。大家看,這樓軒相依,廊廡迴環,確實是富麗堂皇。前庭及左右還有三個花園,均有月洞門相通。中間小天井,兩邊有金桂銀桂各一棵,是宋美齡親手所栽。兩旁的東西廂房,東由宋美齡居住,西爲蔣介石元配毛福梅的住所。下面請大家跟隨我來欣賞豐鎬房裏的佈局吧,從這裏面可以反映出蔣介石的許多思想內涵。先到前廳,請大家抬頭望屋頂正中的雕塑,中間是“福祿壽”三星高照,兩邊是“雙龍戲珠”。繼續往前走,來到中堂,也是豐鎬房整個建築的中心,叫“報本堂”,這是蔣家祭祖宗、拜天地之處,裏面供有蔣家四代宗位。堂門外走廊上有匾一塊,上面書有“寓理帥氣”四個字,是蔣介石爲兒子蔣經國40歲生日所書,以鼓勵他能繼承父業,以理服人,統帥萬物。兩邊楹聯是蔣介石的手筆:“保本尊親是謂至德要道,光前裕後所望孝子順孫。”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廂房走廊上的雕刻。

  東廂房走廊上雕刻的內容是“精忠嶽傳”,有“湯陰大水”“拜師周侗”“操場比武”“岳母刺字”等畫面,反映了宋朝一代名將岳飛的成長過程。兩廂房雕刻的`是八洞神仙的羣像,有神態怪異的鐵柺李、瀟灑飄逸的呂洞賓、持笛橫吹的韓湘子、手執花籃的何仙姑等,栩栩如生。這裏既反映了蔣介石對這些歷史題材的愛好和祈求飛黃騰達,吉祥如意的願望,也反映了我國民間藝術的高超造詣。各位遊客,剛纔我把豐鎬房的情況向大家作了簡單介紹,現在請大家自由地轉轉,再去品味品味。廂房裏還有一些歷史照片,也可以讓我們重溫歷史。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收穫![樓老師的話]豐鎬房極盡精美,確實是民間建築藝術的結晶。小導遊重點介紹了富麗堂皇的迴廊和精美雕塑,真是“看似一祖房,雅緻不尋常”啊!但是,作爲介紹歷史名勝的導遊詞,其吸引人的,不僅在於建築本身的魅力,更在於其歷史價值。如果小導遊在文章第二段能夠圍繞豐鎬房的來歷,再簡述一下歷史,那這個景點就更有“看頭”了。還有一箇小小的建議:文章第二至第四段,雖然抓住了不同的特點,但是要關注這些特點的內在聯繫——精美至極。佈局精巧、雕塑精緻、文化精雅,都落腳在一箇“精”字上。

蔣氏故居導遊詞 篇3

  一、溪口簡介

  各位遊客:大約再過40分鐘,我們就要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溪口了,首先我把溪口的情況向大家做一下簡單的介紹。溪口主要有三個景系構成,分別是亭下湖景系,溪口鎮景系以及雪竇山景系。亭下湖景系主要是以亭下湖而聞名,它是一箇比較大人工水庫,畜水量相當於杭州西湖的三倍。溪口鎮景系主要是蔣介石和蔣經國從小成長成生活的地方。而雪竇山呢主要是以雪竇寺著稱,因爲雪竇寺是彌樂佛的道場,因此雪竇山也被上任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命名爲繼四大佛教名山之後的第五大佛教名山。在溪口鎮上主要有武嶺門,武嶺學校,小洋房、文昌閣、豐鎬房以及玉泰鹽鋪組成。而雪竇山上主要有雪竇寺、妙高臺、千丈巖、張學良幽禁地以及三隱臺,徐鳧巖組成。

  好了,溪口呢快到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聞到一股香味。那就是奉化三寶的香味。奉化三寶指的是哪三寶呢,分別是水蜜桃,芋艿頭和千層餅。我們都聽說過蔣氏故里各彌樂道場,那麼“跑過三關六碼頭,喫過奉化芋艿頭”,這句話想必各位遊客也都聽說過吧。所以首先呢向大家介紹一下奉化芋艿頭,早在宋代奉化已經開始廣泛種植芋艿了,當時它還有一箇雅名,稱做“岷紫”,現在的芋艿頭尤以蕭王廟前葛芋艿頭最爲出名。第二個向大家介紹一下千層餅,千層餅的開山鼻祖是王永順,距今有120年曆史了。它是經過十二道工序焙烘而成的,總共有27層。溪口呢主要以王毛龍千層餅,老鄰居千層餅最爲有名,除此之外呢鎮上還有數十家千層餅店。其實,最令人嘴饞的就是水蜜桃了,它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非常甜,汁液也非常多,曾有人形容:“水蜜桃可用吸管喝”!而且每年的8月2日被定爲了“奉化水蜜桃節”。1996年,奉化市還被命名爲“中國水蜜桃之鄉”。那麼我們今天的行程是這樣安排的,首先我們去鎮上參觀一下武嶺門,武嶺學校、文昌閣、蔣經國和他妻子的別墅小洋房子、蔣氏故居豐鎬房以及蔣介石的出生地玉泰鹽鋪,下午呢我們再去雪竇山參觀一下雪竇寺,張學良幽禁地,妙高臺以及千丈巖,好了溪口到了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跟隨我下車。

  二、武嶺門、武嶺學校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溪口鎮的門戶武嶺門了,武嶺門在很早以前只是兩間低矮的

  小平房,房內有幾尊菩薩當地人就把這稱爲“武嶺庵”。溪口鎮的善男信女們經常會到這裏燒香拜佛,而且在旁邊還擺了些茶水,免費供過往行人飲用。那麼爲什麼要把這取名爲“武嶺”呢?其一,是因爲蔣介石崇尚武德。其二,是因爲武嶺兩字與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中“武陵”兩字相諧音,而且進了這個門之後裏面的景色又如桃花源般美麗,所以就把這取名爲“武嶺門”了。請大家抬頭,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武嶺兩字是由國民黨員老於右任先生提寫的,而在它的對面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兩個字是蔣介石親筆提寫的。那麼爲什麼蔣介石要將於右任先生的字放在外面而將自己的放在外面呢?我們都知道蔣介石當時已經是國民黨要員了,爲了取得國民黨員老級人物的好感,所以就將於右任的字放在外面,那是爲了體現他尊重前輩之意。(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蔣介石是一箇非常聰明的人)。

  好了,下面請大家跟我從這邊走,我們再去下一站參觀一下武嶺學校。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這裏是溪口的另一箇景點叫武嶺幽勝,這裏呢主要是當時供武嶺學校的師生以及一些國民黨要員休息和放鬆的地方,在懸崖上面呢我們可以看到有四個字武嶺幽勝,這是由蔣介石親筆提寫的。我們再來看一下這邊,這邊有一箇奠基石,這幾個字呢也是蔣介石親筆提寫的,當時武嶺學校建成的時候這裏只有教學樓兩幢,宿舍樓一幢以及大禮堂一座,但是現在呢已經擴大了許多了。下面請大家跟我到裏看一下,這裏呢就是武嶺學校的大禮堂了,裏面陳列了許多照片,原來呢這是學校師生開會的地方,下面呢請大家抬頭再來看一下這裏的二樓,上面呢是專門給國民黨要員休息的招待所。而這邊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箇辦公室,是當時蔣介石的辦公室。在1932年的時候,蔣介石重組了武嶺學校的董事會,加入了宋美嶺、蔣經國、蔣韋國等人,所以從那以後武嶺學校就成了蔣家的私人會所以及國民黨要員聚會的地方了。好了武嶺學校呢我們就參觀到這裏,下面請大家跟我去小洋房和文昌閣參觀一下。

  三、文昌閣、小洋房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溪口十景”之一的奎閣凌霄了,也稱爲文昌閣。文昌閣建於清雍正九年,即公元l731年。是文人學士聚會的地方.裏面曾有“文昌帝”像,故取名“文昌閣”。文昌帝君熟讀諸子百家,酷愛書籍,是人間文人的偶像.冠名“奎星”。所以,文昌閣又被稱爲“奎閣”。這就構成了溪口十景之一的奎閣凌宵了。溪口當地人每當開學的時候總會帶着孩子來這叩拜以求來年考個狀元。1924年,蔣介石出資修建文昌閣,建成後又取名爲“樂亭”但是改建後溪口人仍習稱爲文昌閣,而只是稱東北側的兩層方亭爲樂亭。改造後的文昌閣就成了蔣介石和宋美嶺的私人別墅,那麼在他們居住期間呢發生了個顯爲人

  知的故事:我們都知道蔣介石是個中式人物每天早睡早起,一般早上五點多就起來了,而宋美嶺是個典型的西式人物每天晚睡晚起一般早上九點起來,而蔣介石就趁這四個小時偷偷跑到豐鎬房裏喫毛福美給他做的家鄉菜。關於這件事當地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宋美嶺早就知道了只是不想讓蔣介石爲難,另一種是宋美嶺到現在都不知道。好了那麼這個顯爲人知的故事就講到這。下面請大家跟我到裏面去參觀一下。現在在前方我們可以看到掛了一幅對聯,這是由國民黨員老於右任先生寫的,而下面放的是福祿壽三星高照。下面請跟我上二樓,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張牀,這張牀呢比較特殊它由六條腿,那是蔣介石爲了體現六六大順的意思。那麼在旁邊呢還有一些畫,這些都是宋美嶺畫,另外呢這裏還陳列了許多當年的’照片,我給大家5分鐘時間,大家可以在這裏自由參觀,拍照留下紀念。

  下面請大家跟我到下一站小洋房去參觀一下,小洋房是蔣經國與他的蘇聯妻子芬娜住的地方,那麼爲什麼叫取名爲小洋房呢?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因爲當時普通百姓建造房屋的建築材料都是用木頭的,而小洋房的材料是用水泥和石灰,這石灰在當時被稱之爲洋灰,其二是因爲它的面積很小,只有300平方米。所以就取名爲了小洋房。小洋房呢是在1930年的時候由由蔣介石的近身顧問端納先生設計蔣介石出資建造的,在蔣介石眼裏,惟他纔有資格住進小洋房。但是在1937年的時候,蔣經國帶着妻子兒女回到溪口,由於沒有地方住所以就住在了這裏。蔣經國的妻子原名叫芬娜,後來蔣介石爲她取了一箇中文名叫蔣方娘,當時其他人都非常滿意這個名字,但毛福梅卻有點不太樂意,說自己還要叫自己的媳婦爲“娘”,這不是倒輩了?蔣介石想了下覺得方良,有“方正賢良”的意思,後來就改成了“蔣方良”。好了下面請大家跟我上二樓去參觀一下,二樓呢是蔣經國當時修身養性的地方,這裏有蔣經國當時用過的書房,臥室等,裏面呢還陳列了蔣經國的照片,有少年蔣經國,青年蔣經國,中年蔣經國以及老年蔣經國。下面請大家跟我下樓,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有塊以血洗血的石碑這四個字呢是由蔣經國在她母親被日本飛機炸死的時候含淚寫下的,發誓一定要用日本人的血來爲母親報仇。在旁邊呢有四個陳列室,分別陳列了當時蔣介石一家的情況,我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自由參觀,大家也可以在這裏拍照留下紀念,五鍾後我們在小洋房門口集合我們去下一站參觀一下蔣氏故居豐鎬房。

  四、豐鎬房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要去參觀的景點就是溪口鎮最重要的景點蔣氏故居豐鎬房了,請大家跟我到裏面去參觀一下,在這裏呢我們可以看到上面寫了豐鎬房三個字,爲什麼要取名爲豐鎬房呢?那是因爲豐即“豐邑”是古代周文王的國都,鎬即“鎬京”是古代周武王的國都。把這裏取名爲豐鎬房,那是蔣家想把自己家變成一箇文武世家。好,我們再來看下這裏,這裏就是蔣家的前廳素居了,二樓呢是蔣介石的母親王採玉和髮妻毛福美燒香唸經的地方,也叫做經堂,而樓下呢原來是蔣家辦事用房及帳房,下面請大家跟我到院子裏看一下,素居對面呢是報本堂,兩邊是東西廂房,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豐鎬房的建築格局是典型的前廳後堂兩廂四廊世家府弟的格局。好了,現在請大家抬頭看一下屋頂上方,那裏呢還有雙龍戲珠和福祿壽三星高照,這些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徵。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院子裏的兩顆樹,這兩顆樹呢是由宋美嶺親手種下的,分別叫做金桂和銀桂。兩邊呢分別是東西廂房,現在看到的是東廂房,樓上是毛福美住的地方,而這邊呢是西廂房,樓上擺着西式傢俱所以是宋美嶺住的地方。我們再來看一下前面的報本堂,這裏呢就是蔣家祭祖宗拜天地的地方了,當年蔣經國與她妻子的婚禮就是在這補辦的,報本堂三個字是由國民黨員老吳敬恆寫的。在外面呢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塊扁額寫了寓理帥氣四個字,寓是寄託,理是道理,帥是統帥,氣是氣質,也就是說用外在的道理來統帥內在的氣質,是蔣介石在蔣經國四十歲生日的時候提寫的。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外面的楹聯寫着,“報本尊親是謂至德要道,光前裕後所望孝子順孫”這是沙孟海所撰.蔣介石親手題寫的。看完了這裏呢我們到報本堂外面的走廊上再來看一下豐鎬房裏的雕刻藝術,請大家抬頭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三國演義裏面的幾齣故事,“甘露寺”、“夜戰馬超”、“關羽戰長沙”等等,除此之外呢還有八仙過海的故事,以及姜子牙掉魚的故事等等,從外表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雕刻都是鍍金的,而且都非常精細,這是爲了體現蔣家也是個有錢有勢的家族。那麼我們再來看下東廂房這邊,東廂房的走廊上刻的是岳飛的故事,有岳母刺字,操場比武等等。好了,下面呢我再去其它房間裏看一下,這裏呢有幾個陳列室,分別是陳列室一,二,和三,裏面陳列了蔣家的一些人物及他們的故事,我給大家五分鐘時間大家可以在這裏自由的參觀一下,待會我們去後面參觀。好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平房呢是蔣家的隨從和侍衛住的地方,那麼毛福美在晚年的時候由於腿腳不便也在這裏住過,樓梯下面呢就是毛福美遇難的地方了,1939年日寇飛機轟炸我們溪口,而毛福美就不幸被炸死在豐鎬房後門,那麼原來小洋房裏的以血洗血石碑就是放在這裏的,後來爲了更好的保存它就移到了小洋房裏。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下這裏還有一棵樹叫白果樹,又叫銀杏樹,是毛福梅爲紀念她兒子蔣經國的誕生而種下的。在旁邊呢有一座獨立小樓,這個獨立小樓是蔣介石的母親王採玉住的地方叫王採玉故居。它與對面的一幢房子用樓梯相連,是蔣家六間祖屋裏

  面的其中兩間了。這裏我們還可以看到王採玉故居里的樓梯非常的狹窄只能供一箇人雙手扶着樓梯上下樓,這個樓梯呢是蔣介石在他的母親王採玉死後六年建造的。爲的是讓他的母親魂兮歸來的時候能夠方便在上面行

  走而建的,從這裏呢我們也可以看出蔣介石雖然是國民黨的大總統,但是在家裏他確確實實也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好了整個豐鎬房呢我們就參觀到這裏,我再留給大家五分鐘時間,如果還想拍照的客人,請儘快拍好。待會呢請大家跟我從後花園出去。

  五、玉泰鹽鋪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蔣介石出生地玉泰鹽鋪了,小說金陵春夢裏講呢,蔣介石是他母親從河南帶過來的鄭三發子,其實蔣介石的的確確是出生在裏面的,我們可以去證實一下。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門額上有清盧兩字這是玉泰鹽鋪的房號,而下面這塊玉泰鹽鋪的奠基石是由蔣介石親筆提寫的。那麼下面呢就請大家跟我到裏面參觀一下(我們從這邊走)。清光緒13年,也就是1887年農曆9月15日下午兩點,蔣介石就出生在樓上帶窗戶的小屋裏。玉泰鹽鋪呢不單單是蔣介石的的出生地,而且還是蔣介石的祖父蔣玉表和父親蔣肅庵開鹽店的地方。請大家跟我進去看一下。現在看到的這裏呢就是當時賣鹽的櫃檯了,而這邊呢是客廳。在蔣介石9歲也就是1895年的時候,蔣介石的父親蔣肅庵生病而死,他死後呢,蔣介石同父異母的兄弟蔣介卿提出要分家,於是就把玉泰鹽鋪分給了蔣介卿,而蔣介石卻分到了豐鎬房的祖屋、24畝田地和一片竹山。蔣介卿他平時遊手好閒,接管玉泰鹽鋪後由於經營不善,又幾次失火,使得玉泰鹽鋪面目全非,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建築爲蔣介石在1946年的時候改建的。現在裏面除了按原樣設立了店面、櫃檯、鹽桶、營業執照以外,還懸掛了反映蔣介石身世的各種歷史圖片、照片。下面就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自由參觀,五分鐘後我們到門口集合。

蔣氏故居導遊詞 篇4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姓張,大家可以叫我小張。現在由我爲大家介紹我們溪口鎮的著名旅遊景點蔣氏故居豐鎬房。

  豐鎬房原是老蔣的祖傳老屋,六問。1928年,老蔣對這裏進行了擴建,遷走25戶鄰居,發展成佔地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50平方米的現有規模。

  豐鎬房整個建築爲傳統的前廳後堂,兩廂四廊的格局。大家看,這樓軒相依,廊廡迴環,確實是富麗堂皇。前庭及左右還有三個花園,均有月洞門相通。中間小天井,兩邊有金桂銀桂各一棵,是宋美齡親手所栽。兩旁的東西廂房,東由宋美齡居住,西爲老蔣元配毛福梅的住所。

  下面請大家跟隨我來欣賞豐鎬房裏的佈局吧,從這裏面可以反映出老蔣的許多思想內涵。先到前廳,請大家抬頭望屋頂正中的雕塑,中間是“福祿壽”三星高照,兩邊是“雙龍戲珠”。繼續往前走,來到中堂,也是豐鎬房整個建築的中心,叫“報本堂”,這是蔣家祭祖宗、拜天地之處,裏面供有蔣家四代宗位。堂門外走廊上有匾一塊,上面書有“寓理帥氣”四個字,是老蔣爲兒子蔣經國40歲生日所書,以鼓勵他能繼承父業,以理服人,統帥萬物。兩邊楹聯是老蔣的手筆:“保本尊親是謂至德要道,光前裕後所望孝子順孫。”

  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廂房走廊上的雕刻。(小學生作文 )東廂房走廊上雕刻的內容是“精忠嶽傳”,有“湯陰大水”“拜師周侗”“操場比武”“岳母刺字”等畫面,反映了宋朝一代名將岳飛的成長過程。兩廂房雕刻的是八洞神仙的羣像,有神態怪異的鐵柺李、瀟灑飄逸的呂洞賓、持笛橫吹的韓湘子、手執花籃的何仙姑等,栩栩如生。這裏既反映了老蔣對這些歷史題材的愛好和祈求飛黃騰達,吉祥如意的願望,也反映了我國民間藝術的高超造詣。

  各位遊客,剛纔我把豐鎬房的情況向大家作了簡單介紹,現在請大家自由地轉轉,再去品味品味。廂房裏還有一些歷史照片,也可以讓我們重溫歷史。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收穫!

  豐鎬房極盡精美,確實是民間建築藝術的結晶。小導遊重點介紹了富麗堂皇的迴廊和精美雕塑,真是“看似一祖房,雅緻不尋常”啊!

  但是,作爲介紹歷史名勝的導遊詞,其吸引人的,不僅在於建築本身的魅力,更在於其歷史價值。如果小導遊在文章第二段能夠圍繞豐鎬房的來歷,再簡述一下歷史,那這個景點就更有“看頭”了。

  還有一箇小小的建議:文章第二至第四段,雖然抓住了不同的特點,但是要關注這些特點的內在聯繫——精美至極。佈局精巧、雕塑精緻、文化精雅,都落腳在一箇“精”字上。這樣,特點更加鮮明,遊客們會印象更深,興致高漲哦!

蔣氏故居導遊詞 篇5

  蔣氏故居,位於奉化市溪口境內,1996年11月國務院公佈其爲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蔣氏故居系羣體建築,它包括豐鎬房、小洋房、玉泰鹽鋪。其中豐鎬房在溪口中街,佔地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850平方米,大門、素居、報本堂、獨立小樓系原有,爲清代建築,其餘都系蔣氏1929年擴建。小洋房爲三間二層樓房,西式,前臨剡溪,後依武山,佔地24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310平方米,建於1930年。玉泰鹽鋪位於溪口中街篾匠弄口,乃出生之地,前後兩進,前進三間一弄樓房,後進爲平房,佔地716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清末以來,鹽鋪曾兩次失火,現在房屋系1946年所建。即出生在這裏,現存建築系1946年所建;小洋房爲西式兩層樓房,臨剡溪、倚武山,1930年建,蔣經國留蘇回奉,偕妻方良、子孝文居此。

  建築佈局爲傳統的前廳後堂,兩廂四堂格局。樓軒相接,廊廡迴環,墨柱赭壁,富麗堂皇。前廳及左右還有三個花園。廳堂廊廡內佈滿雕刻彩畫。報本堂有親書的“報本尊親是謂道德要道”、“光前裕後所望孝子順孫”對聯和“寓理帥氣”匾額。爲私祝其子蔣經國40生辰而立。

蔣氏故居導遊詞 篇6

  豐鎬房是蔣氏祖宅,位於溪口鎮的剡溪之濱武嶺路下街,房子背北面南,臨街而建,房號“豐鎬”,宅名“素居”。房前是終年長流不息的剡溪,正對面是聞名的“筆架山”。房子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50平方米,劃分爲49個大小房間。建築格局爲前後堂、兩廂四廊,樓軒相接,廊廡迴環,屬傳統的世家府第住宅。從“豐鎬房”的來歷、構建、裝飾及應用可以看出蔣氏留下許多人情世故和生活情趣。

  豐鎬房的定名、構造、內部設置以及蔣氏在豐鎬房裏的活動,給人們留下許多有趣軼事。

  其一,豐鎬房名稱來歷。奉化溪口帶有個習慣,各家住地都有房名或房號。蔣介石的大伯房名爲“夏房”;蔣介石父親排行第三。起房名“周房”。蔣介石十歲那年,他的哥哥蔣介卿提出兄弟分家。蔣介卿是過繼給大伯父做兒子的,沿用“夏房”。蔣介石和他的弟弟蔣瑞青屬“周”字輩。王採玉請族人給兒子蔣介石和蔣瑞青分別起房號。按輩份“周”字取名,上查中國歷史東周和西周,皇帝在陝西省“豐邑”和“鎬京”建都。便從“豐邑”和“鎬京”各取第一個字,作爲蔣介石和他的弟弟房名,即:“豐房”和“鎬房”。不久,蔣瑞青病死.只留“豐房”蔣介石。蔣介石與毛福梅結婚生蔣經國,取乳名“建豐”:領來的小兒子蔣緯國取乳名“建鎬”,都由房號起名。然後,將房號合二爲一,統稱“豐鎬房”。因蔣介石一家信佛,經常燒香,喫素唸經。豐鎬房又名“素居”。

  其二.豐鎬房構建過程。豐鎬房地處溪口街頭中心地段,與剡溪僅一街之隔,房子朝溪南“筆架山”,是蔣介石祖上傳下的三間破舊樓房。到了清光緒十四年,蔣介石只有兩歲,因玉泰鹽鋪失火,一家人只好搬到破舊房裏暫住,即“報本堂”西邊兩層樓房位置。到了光緒二十一年,蔣介石的父親蔣肅庵病故。翌年,蔣氏兄弟分家,蔣介石與他的弟弟蔣瑞青除分到三間祖傳破房外,還有24畝田地和一爿竹山。孤兒寡母悽苦生活,飽嘗艱辛。母子相依爲命,蔣介石也自小養成頑劣強硬性格。冬,蔣介石身居高位,着手拆舊房,擴建如今這樣規模的樓房。形成前廳後堂、兩廂四廊的佈局。

  其三.豐鎬房裝飾應用。樓房前廳,下面爲接待室和賬房先生辦公地方。樓上中間房是佛堂,王採玉、毛福梅常在這裏燒香唸佛,修行積德,亦叫“唸經堂”。唸經堂兩側是居住房間。

  後進房子中爲“報本堂”,用來祭祖、拜天地、供放蔣介石曾祖以下四代神牌。屋頂正中堆塑“福祿壽三星高照”,兩旁“雙龍搶珠”。牆頭“五馬對天長嘯”。走廊兩端壁上是兩幅彩畫,東首是“八仙過海”,西首是“渭水垂釣”。走廊、壁上雕刻着取材於西周歷史故事中的 “子牙拜相”、“文王拖車”等圖像。柱頭兩側在建築上稱爲“牛腿”(因爲形似牛腿)上的木雕,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歷史故事,有子牙犯釣魚,太子邀請,文王拖車,登壇拜帥等一系列畫面。四個柱頭的雕刻是《三國演義》故事中的“甘露寺”、“回荊州”、“夜戰馬超”、“關公戰長沙”等。雕刻手技高超而精緻,人物栩栩如生。“報本堂”三字是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吳敬恆於1 948年手書。兩邊柱上楹聯:“報本尊親是謂至德要道;光前裕後所望孝子順孫”是沙孟海所撰,蔣介石親手題寫。報本堂上方紅底金字“寓裏帥氣”和跋文,是蔣介石爲他兒子蔣經國40歲生日手書。跋文內容爲:“每日晚課,默誦孟子養氣章。十三年未曾或間,自覺於此略有領悟,嘗以‘寓裏帥氣’自銘.尤以‘寓裏’之‘寓’字認深切,引以爲快,但不敢示人。今以經兒四十生辰,特書此以代私祝,並期其能切記己體察,卓然自強,而不負所望耳。”

  東廂房。樓上爲宋美齡臥室,房內放着西式傢俱。1945年抗戰結束,蔣、宋到溪口,大多住在這個房間。樓下爲傭人餐廳。東廂走廊、牆壁雕刻着岳飛故事,有“湯陰遇難”、“拜師周侗”、“校場練武”、“岳母刺字”等畫面;中間兩根柱頭雕刻着《三國演義》故事中的“送皇嫂”、“古城會”。東邊樓房,即報本堂東邊的三間水泥結構兩層樓房,給傭人居住和堆放雜物。

  西廂房。樓上是蔣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臥室。蔣介石與毛福梅解除婚約,毛福梅以蔣介石義姐身份住在這裏,仍操持家務。每當蔣介石回溪口時,毛福梅命人用刷子將地板、門堂洗刷得乾乾淨淨,蔣介石看後,十分滿意,說毛福梅主持家務有方。所以,毛福梅雖然與蔣介石離婚,但一直沒離開豐鎬房。1937年,蔣經國從蘇聯回來,蔣介石要蔣經國補辦婚禮,新房間就做在西廂房樓上,即毛福梅居住的房間。西廂房樓下是餐廳,走廊柱、壁上雕刻着八洞神仙羣像,有“鐵柺李”、“呂洞賓”、“韓湘子”等;中間兩柱頭雕刻着《三國演義》故事“曹操獻金”、“斬顏良”等畫面。西廂房西邊有幢獨立兩層樓房,是豐鎬房內僅存的祖傳房子。蔣介石兩歲時,玉泰鹽鋪焚燬,其母王採玉把他帶到豐鎬房,住的就是這所樓房。北伐以後,蔣介石當上國民政府主席,光耀門庭,興建新宅,唯大門與此屋仍保持原狀,而且擴建的新宅,高度不超過它,據說這是爲了尊重祖宗、保留風水。爲了孝敬母親,蔣介石在這幢樓裏造了一部僅容一人上下雙手可扶的窄樓梯,便於王採玉上下樓扶手。西邊還有六間水泥結構平房,每當蔣、宋回溪口,專供近身人員和憲兵住宿。毛福梅晚年雙腿患血絲蟲病,行動不便,曾住在西平房東邊一間。

  其四,豐鎬房笑話傳說。蔣氏父子在豐鎬裏演繹了許多故事。鬧出了許多笑話,一直流傳至今。最有代表性的是“兩次婚禮”、“遊子認母”、“喫年夜飯”。

  “兩次婚禮”。一次,即蔣介石與毛福梅結婚,鬧了一場笑話。蔣介石還是黃毛孩子,1 5歲就要他做新郎官,而新娘毛福梅已經是20歲的大姑娘。新婚晚上,豐鎬房裏女主人王採玉最爲忙碌,儘管住房破舊,但場面十分熱鬧。賓客濟濟,鞭炮陣陣,笑語聲聲,新郎新娘參拜天地。可是,新郎官蔣介石卻跟小朋友一起在門外搶炮仗蒂頭。主事人見新郎不在,告訴了王採玉。氣得王採玉到處找兒子。找到後,揪着蔣介石的耳朵,硬是要他拜堂。拜堂畢,蔣介石不願跟新娘“洞房”,要跟母親睡覺。新房間裏新娘焦急地等着。卻不見新郎,新娘很尷尬。到了夜深人靜,王採玉揹着已沉睡的蔣介石走進新房。另一次婚禮,也令人啼笑皆非。即蔣經國從蘇聯留學回來.帶來蘇聯妻子蔣方良以及兒子蔣孝文。蔣介石要按中國男女婚禮給兒子補辦一次儀式。洋媳婦蔣方良不懂中國禮節,在參拜天地時。蔣方良抱着兒子蔣孝文摘掉頭上婚紗,到報本堂拜天地,弄得滿座賓客鬨然大笑。不懂事的蔣孝文,也學着他的父親蔣經國的樣子,捧起雙手,跟着亂拜,又引起人們大笑。

  “遊子認母”。l 937年4月27日下午兩時,一輛“雪佛萊”轎車開到豐鎬房大門口。在鞭炮聲、笑聲和吶喊聲中,車裏走下蔣經國、蔣方良、蔣孝文和陪同人員毛慶祥等人。蔣經國的親戚毛懋卿、宋周運、竺芝姍及友人江翊民等上前與蔣經國施禮。毛福梅、姚冶誠、蔣瑞春、蔣瑞蓮及親戚毛意鳳、張定根、孫薇梅、張月娥、陳志堅、任富娥等人坐在西廂房等待離家已經1 3年的蔣經國歸來。有人提議讓毛福梅坐在不顯眼的角落裏,測試一下她兒子認母眼力。當蔣經國走進房間,一眼認出他的母親毛福梅。他急忙跑到毛福梅跟前喊聲“姆媽”,跪在地上放聲大哭。毛福梅抱着兒子,也放聲痛哭起來。邊上人連忙勸阻,蔣方良抱着蔣孝文走過來見過婆婆,毛福梅接過孫子,悲喜交加,收住淚笑道:“我們母子團圓是喜事,是喜淚。”

  “喫年夜飯”。江南一帶有個習慣,每逢除夕最後一餐飯,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喫喝,稱爲喫“年夜飯”,喝“團圓酒”。l948年除夕。蔣介石預感到形勢不妙,交代兒子蔣經國準備,他要親自主持全家人喫這餐“年夜飯”,一家人聽說後都很高興。以往,別說跟蔣介石在一起喫餐“年夜飯”辦不到,就是坐一起喫餐飯也不容易。那天,飯菜準備就緒,蔣介石吩咐桌椅搬到“報本堂”,他帶頭向祖宗行禮,破天荒第一次向全家人敬酒,對傭人、長工也敬了酒。他喝了一小杯酒後,坐下喫點飯,當即離開。回臥室路上,他長嘆一聲.忙用手帕擦自己眼睛。

  豐鎬房從上代傳下來有許多老習慣:一是每年清明都要給祖宗上墳;二是祁增以下四代先祖死亡日期都要做忌;三是每年立春辰時,都要敬天迎春;四是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都要祭祖送年;五是農曆正月初一開門關門都要放三個爆竹,名曰“開門炮”“關門炮”。除夕在大門、屋柱上都要帖上春聯,據原豐鎬房帳房唐瑞福回憶,一九四七年蔣經國在家鄉過年,一切都按舊俗辦事。那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六日立春,二十五日天下大雪,晚上八時,唐瑞福已經上牀睡覺,蔣經國特派長工苗勞茂來頭號:明天立春,接春的事準備了嗎?唐瑞福一聽,糟了,怎麼把這件大事忘了呢?他趕忙起牀,走店訪戶,買來一隻雄雞,一條魚,一刀肉,一張太歲 。辦好之後,趕到小洋房向蔣經國彙報。第二天一清早,蔣經國就到了豐鎬房,辰時一到,即放炮迎春,拜了天地。平時蔣家傭工,都回家喫飯。這一年,蔣經國在家過年,親自把盞,給大家敬酒。

  蔣介石喜歡花木和彩燈,豐鎬房周圍栽有七株銀杏,“素居”門外栽有兩棵紫玉蘭,院子中間有兩株桂花,房子和圍牆之間闢有兩隻花壇,四周走廊掛有古式宮燈,把房子點綴得古樸幽雅。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