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文案合集(通用3篇)
設計的文案合集 篇1
[學習目標]
1.圍繞中心,剪裁得當,重點突出。
2.學習本文語言的幽默,語言描寫中蘊含的真情實感。
3.體會作者字裏行間浸透對良師益友的感激、敬仰與懷念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記事寫人材料的選擇。
2.難點:親切、生動、豁達、幽默的語言中包含的辛酸的感情。
導語
同學們,你們的童年是金色的,因爲有燭光晚餐、安徒生童話、還有外婆的彭湖灣,還有神奇無限的因特網,讓你們遨遊世界。但是如果童年充滿了貧窮與艱辛,你又會怎樣呢?是抱怨生活對你不公平?還是樂觀豁達地正視生活?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於是之的《幼學紀事》,將讓你們體會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心態,感受別樣的人生。
[學習步驟]
一、詞語補釋:
*憋biē:抑制或堵住不讓出來。
*歿m:死。
*忐忑tǎntè:心神不定
*薰陶漸染:指人的思想行爲長期接觸外界事物而受影響。
*不絕如縷:比喻技藝或其他方面的繼承人稀少,還比喻聲音細微。絕:斷,縷lǚ細線。
*令人神往:叫人一心嚮往。神往:一心嚮往。
*日久天長:形容時間積累得很久。
*寥寥可數:形容非常少。寥寥:非常少。
*立竿見影:比喻立見功效。
*良師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好朋友。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可想。
*兀立:直立。
忐忑:心神不定。
二、分析課文:
1.讀課文。
教師範讀一部分,學生續讀完全篇。(可配樂)
2.理清文章的結構: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全文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寫作者幼年的生活環境。(求學)
第一層(1自然段):作者貧寒的家境:祖母、母親寡居貧窮,沒有文化。
第二層(2自然段):作者家的環境:大雜院。
第二部分:寫作者幼年上學,遇到的兩位良師。(上學)
第一層(3自然段):過渡段,概述在艱苦而無文化的環境中求學的困難情形。
第二層(4自然段):過渡段,引出對小學時代兩位良師的回憶。
第三層(5自然段):回憶孔德小學一位忘了姓名的老師。
第四層(6——12自然段):第九段:回憶衛天霖老師。
第三部分:少年輟學,陷入更加困頓的境地。(輟學)
第一層(13——18自然段):交代作者上學經濟來源和中途輟學的原因、經過。
第二層(19——20自然段):茫然待業的時間裏,母子倆過着“一當二押三賣”的悽苦生活。
第四部分:寫作者輟學後苦心求學的經過。(業餘求學)
第一層(21——23自然段):寫在待業期間,僥倖進輔仁大學中文系旁聽的經過。
第二層(24——27自然段):寫找到職業後,邊做事邊上夜校的經過。
第三層(28自然段):作者對那時惡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惡痛絕和對良師益友的感激、敬仰和懷念。全文的總結,議論點題。
三、研習課文落實重難點
文章以“幼學紀事”爲題,明確了記敘的中心:記幼年求學之事。
○作者一共敘寫了那些求學之事?
——記敘了幼年求學兩位恩師對他的影響:回憶了孔德小學一位忘了姓名的啓蒙老師;深情敘寫了一位默默的播種者,繪畫老師衛天霖。
——在待業期間,僥倖“混進”高等學府旁聽,沉醉在教授們精湛的講解裏;找到了一份工作仍去業校學習法語。
○作者爲什麼要寫求學之外的事呢?比如家境的貧寒,“一當二押三賣”的悽苦。
——正是因爲生活在一箇貧窮沒有文化的大雜院,才顯出作者堅持讀書的難能可貴,而能夠“沒有胡亂地生長”的原因是遇到了兩位良師。可見惡劣的環境,困苦的條件的交代是敘寫兩位老師的背景,
——作者上學的經濟來源是由本家提供的,而本家們停止資助,作者只有輟學,這是作者求學歷程中的一箇轉折點,必須有個交代;記敘待業期間的悽苦生活,則是爲下文記敘作者在這種境遇中苦心求學作了鋪墊。
○哪名同學能總結一下本文圍繞中心,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選擇材料?
——本文緊緊圍繞幼年求學這一中心選擇材料,整個求學過程大體分爲兩個階段:正規上學、業餘求學。文章以時間爲順序來記敘這一過程,第二、第四部分是記敘的中心,進行了詳寫。第一、第三部分則分別交代了兩個階段的背景,用略寫。與求學無關的往事,一律不寫。這樣重點突出,條理分明。
○本文以什麼爲線索來組織材料的?
——以事情的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爲線索。
敘述總是按一定的順序進行的,常用的敘述方法有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等。簡單的記敘文常常只使用其中的一種或兩種,複雜的記敘文往往是綜合運用。
○本文敘述的順序是什麼?
——以順敘爲主,兼有插敘。作者按着事件發展的先後次序敘述了貧寒的家境、上學、輟學和業餘求學的經過。但在第一部分裏插敘了幫老郝叔叔起草“請會通知”的事。
○這段插敘的作用是什麼?
——一是明確“我”當時的處境和地位——與“拉洋車的”同處社會的最低層。二是說明勞動人民沒有文化的痛苦。這樣的插敘豐富了文章的內容,通過“我”作爲沒有文化的大雜院的“知識分子”寫請會通知這件事真實地反映了“我”沒有良好的家庭和環境的薰陶,反襯出下文影響作者一生的老師的重要。突出了中心。
四、分析藝術特色:
1.語言特色:輕鬆的幽默,含淚的微笑。
○食不裹腹,也會有幽默麼?爲什麼?
文章所記,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寫來如訴家常,親切生動。作者幼年喪父,家境貧困。求學過程中不知經歷了多少艱辛。今天回憶這些往事,絕非百無聊賴而撫摸昔日的傷口以自哀自憐,而是出於嚴肅的時代責任感,對那些黑暗年代作深沉的反思。辛酸的往事,嚴肅的反思,發而爲豁達風趣的語言,形成本文幽默的風格。
本文幽默有兩種形式:
a.用貌似輕鬆的笑話,來說嚴肅的事情。
b.故意將笑話說得十分嚴肅。
○這一語言特色在本文中是怎樣體現的?
——本文綜合運用了這兩種形式。本來是悽苦辛酸的往事,作者卻說得俏皮輕鬆,叫你忍俊不禁,而等你想笑時,卻分明聽到作者說得那麼嚴肅,幾乎要催人淚下。
在第一段中,交代作者出生於一箇“完全沒有文化的家庭”,家裏根本沒有一本書,卻偏要說,“家裏的藏書每年一換”,接着一箇轉折,“但只有一冊”,再來個解釋,“就是被稱爲‘皇曆’的那本書。這”笑話是說得多麼嚴肅。
又如第三部分,作者寫到輟學後找事做的艱難,“母子兩個茫茫然地等着,
等着一箇誰也不願多想的茫茫然的未來。”這是多麼沉重的往事!然而文章沒有“哭”出聲來,接下去便是一句輕鬆的俏皮話:“茫然中還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業,去噹噹。”這貌似“輕鬆”的“俏皮話”,卻要比連連的淚水更沉痛。
2.表現手法:鮮明而強烈的對比。
例如,惡劣的社會環境和“那麼多好的老師和好的朋友”,“完全沒有文化的家庭”和渴求知識的“我”,“花了錢”而曠課的“學子”和做賊般“偷竊知識的人”,“法蘭西文學的殿堂”和廁所餐廳,“雅人”與“俗人”等。這些對比都是那麼強烈,使本文的幽默具有更強的感染力。作者雖沒有加任何的議論,自然會引起讀者認真嚴肅的思索,從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解題指導:
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並解釋詞語。
薰陶漸染(xūn)佇立(zhù)苛酷(kù)
不絕如縷(lǚ)兀立(wù)寥寥可數(liáo)
二、請說明下列引號的作用:
1表特定的詞語2表特定的詞語3標明從書上引用的部分
4表否定5表諷刺6表反語
三、家境貧寒、幸遇良師、好學上進。
[小結]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題目明確了記敘中心──記幼年求學之事。寫作者親身經歷,寫來如訴家常,親切生動。先交代家庭及周圍環境,再寫幸運地遇到了校內外的良師益友,但生活迫使作者中途輟學,表達了作者對那時惡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惡痛絕。字裏行間,寄寓着對今天年輕一代的深切希望,希望他們珍惜良時,好學上進。
雖然往事是辛酸的,作者卻以一種平常心態坦然面對,笑談求學之事,感情真切深沉,於豁達幽默之中,含有一股催人奮進的力量。作者深沉而嚴肅的反思體現出來的歷史責任感,令我們良久沉思。
設計的文案合集 篇2
一、設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目的
國務院發佈了《特殊教育提升計劃》,計劃中提出經過三年努力,初步建立佈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使每一箇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我校作爲自治州專業特教學校,有責任也有能力爲我區特殊教育的發展做出貢獻。設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目的是滿足部分學校和有需要人羣的資源需求,彌補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課堂教學的不足,滿足各類隨班就讀學生的特殊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潛能,促使他們健康發展,正常地參加社會活動,並能在普通中小學裏與正常學生一起順利學習,從而提高隨班就讀質量。
二、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功能
(一)爲各類特殊兒童提供特殊教育需要的服務。
進一步開發潛力,發展優勢,培養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塑造健全人格。爲各類隨班就讀學生提供最基本的康復設施與接受學業輔導、生活輔導、自修及休閒活動之場所。
(二)爲隨班就讀教師提供支持性服務。
爲隨班就讀教師提供特殊教育需求的各類參考資料、理論與經驗技術的支持,併爲輔導人員(教師、義務工作者或社會工作者等)提供對各類隨班就讀學生進行輔導、零距離談心的場所。
(三)爲家長提供對特殊兒童進行教育訓練的資料、方法及指導諮詢服務。
爲老師與家長加強溝通、共同研究計劃提供適當的場所,讓家長成爲隨班就讀工作的積極配合者。
三、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配置
資源中心的設施要求
資源中心一般設在學校圖書室或心理諮詢室旁邊,方便資源共享,或設於教學樓一樓。資源教室的建設面積應有60—100平方米。教室應按無障礙設施設計,滿足日照、採光、朝向、通風、防噪條件,設置有學習、遊戲活動、康復訓練的空間。(資源中心的資源應在保證隨班就讀學生需要的前提下,面向其它學困生開放,並輻射到周圍其它學校有特殊需要的學生。)
ⅰ、按照不同的需求與功能,資源中心的面積可分爲三個類別:
1.一類資源中心:面積100—120平方米,2—4間;
2.二類資源中心:面積60—100平方米,1—2間;
3.三類資源中心:面積60平方米以下,1間。
ⅱ、按照不同的需求與可能,資源中心的功能可分爲三個類別:
1.一類資源中心功能區設置:
(1)辦公區:用於資源教師辦公的區域,包括檔案管理、業務工作管理、處理日常事務等;
(2)接待區:接待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等來訪,研究工作,諮詢有關事宜及接待校長和上級領導的檢查等; (3)診斷/諮詢區:用於對學生的初步教育診斷,教學評量, 各種生理功能的測查與測試及心理諮詢等;
(4)觀察/訓練區:用於觀察學生的行爲、動作、學習習慣、學習狀態等;用於對學生的輔導教學,補救教學,學習技能訓練,語言聽力訓練,學生作業,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
(5)康復訓練區:組織各種小組康復訓練,實施個別康復訓練,與家長配合進行康復訓練,學生鍛鍊身體,遊戲等;
(6)教學資源區:儲存、保管各類教育、教學資源。收集整理,研製教具、學具、玩具等資源。研究製作各科教學和輔助教學的電腦課件、光盤資源;
(7)閱讀/會議區:平時用於學生和教師、家長在資源中心中查閱資料,閱讀書籍和各種刊物。需要時用來召開小型會議,研究安排工作,進行教研組活動,集體備課等;
(8)信息資源採集編輯區:用專用設備進行信息採編、整理、製作、複製、儲存等項工作。
2.二類資源中心功能區設置:
(1)辦公區:(具體說明同前,下同);
(2)會議/接待區;
(3)診斷/諮詢區;
(4)觀察/訓練區;
(5)康復訓練區;
(6)教學資源區。
3.三類資源中心功能區設置:
(1)辦公/接待區:(具體說明同前,下同);
(2)學習/訓練區;
(3)教學資源區。
資源中心的設備:
(一)常規設備
1.桌椅: (1)辦公桌椅; (2)接待桌椅; (3)學生桌椅; (4)會議桌椅; (5)電腦桌椅; (6)特製桌椅; (7)黑板、手工工作臺。
2.櫃: (1)資料櫃; (2)書櫃; (3)教具櫃; (4)學具櫃; (5)檔案櫃; (6)電視櫃。 3.置物架: (1)圖書雜誌架; (2)玩具架; (3)小型康復器材架; (4)學生作品展示架; (5)衣帽架。
(二)辦公設備
1.文書用品;2.電話; 3.電腦; 4.打印設備; 5.複印設備。
(三)視聽設備 1.電視機; 2.DVD機; 3.CD; 4.音箱。
(四)康復訓練設備 康復訓練設備:助視器、助聽器等、多功能健身器、觸覺活動組合器材,各類小型康復器材,教具與學具玩具資源等,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添置。 資源中心的軟件要求 資源中心一般應具備:全套教材,適用的圖書、卡片、音像資源與教學軟件,學生個案資料以及特殊教育相關的圖書、期刊、參考書等等。
(一)測查評估專業資源
1.診斷與評估工具類; 2.心理量表類; 3.學習診斷工具類; 4.視力、聽力測查工具類; 5.問卷調查工具類; 6.課程評估工具類; 7.各類評估、測查參考書。
(二)圖書音像資源
1.特殊教育專業圖書 (1)特殊教育學及相關書籍; (2)特殊心理學及相關書籍; (3)各級、各類特殊教育的規劃、政策、規定等文件; (4)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學經驗、論文集; (5)特殊教育學校的教材及校本教材; (6)其他有關書籍和刊物。
2.一般教育專業圖書 (1)教育學以及教育理論圖書; (2)心理學理論與實際應用圖書; (3)教育部門制定的有關規劃、政策、規定等文件; (4)幼兒教材及低幼讀物; (5)兒童讀物。
3.有關教師專業用書 (1)教師特殊教育培訓用書; (2)教師教育、教學用參考書; (3)現代教育技術圖書。
4.音像資源(包括CD、VCD、DVD、視頻、音頻等) (1)教育類; (2)康復類; (3)人文類; (4)特殊教育培訓類; (5)特殊教育教育、教學經驗類; (6)音樂治療類;(7)欣賞類。
(三)學具、教具、玩具資源
1.教學類
2.康復類
(1)聽障語言康復訓練用具;
(2)肢體康復訓練用具;
(3)感覺統合訓練用具;
(4)精細動作訓練用具 資源中心的人員配備
1、資源中心要設置1-2名專(兼)職資源教師,負責場室的使用安排與管理、指導隨班就讀教師在教學中落實個別化教學計劃、提供各種專業諮詢服務、組織教研活動及家長溝通等等。
2、資源教師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教育素養,相對穩定,並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教研能力、專業指導技巧。
3、資源教師每週負責的輔導課以10-13課時較爲適宜,其它時間主要用於資源中心的管理、爲隨班就讀教師和家長提供諮詢與指導服務。
4、學校可安排數名校內的教師擔任個別化輔導教師。
四、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學習原則、方法及組織形式
(一)資源中心安排學習活動的原則
1.直觀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反映着各類特殊兒童認知規律,符合他們的思維特點,能豐富他們的直觀經驗和感性認識,爲他們掌握知識要領和發展智力創造條件。
2.補償性原則:各類特殊兒童生理、心理障礙妨礙他們全面發展,通過對各類殘疾兒童缺陷的補償,開發智力提高認知水平,全面提高素質。
3.趣味性原則:根據各類特殊兒童的心理特點,利用多種手段,引起他們的興趣,“寓教於樂”,努力創設一箇和諧愉快的環境。 4.針對性原則:各類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存在很大差異,要針對各自的特點,區別對待,使每一箇特殊兒童在語言發展、心智活動、情感意志及交往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滿足個體需要。
5.社會化原則:結合生活實際對各類特殊兒童進行教育訓練,有助於矯正和補償他們的身心缺陷,發展健康的個性品質,爲他們將來適應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6.充分練習原則:一些特殊兒童由於記憶慢、遺忘快、理解能力差,對所學知識掌握往往不深刻、不全面,因此在指導他們訓練的過程中,要加強理解性的指導,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指導,反覆練習,使這些特殊兒童記住、記牢,避免厭倦情緒,保持積極學習的情緒。
7.可持續發展性原則:資源中心建設要成爲學校建設的一箇重要組成部分,要做到可持續發展,要逐漸補充設備、完善管理,要經常使用與維護,要逐漸提高資源中心的效益,對隨班就讀學生有效參與學習起到重要作用及良好效果。
8.共享性原則:要解決資源中心資源投入大、利用率低和普通學校資源緊缺的矛盾,在資源中心的建設和使用中要充分做到資源共享。
(二)學習方法
針對每一箇特殊學生的特殊需要,爲每一箇學生制定好個別化教育方案,並採取以下支持性的輔導方法:
1、對於語文、數學、英語課跟不上進度、學習確有困難的學生,輔導老師可以進班或在資源中心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也可由任課老師到資源中心進行個別輔導或安排志願者輔導。
2、語文、數學與英語課以外的科任課,能跟上進度的儘量隨班上課;確實跟不上進度的纔到資源中心由專任教師或志願者進行個別輔導。
3、對於個別差異性較大的隨班就讀學生可依個別化教育方案的特定課程進行個別輔導,並詳細記錄每次輔導的內容,認真做好課程評估。
4、康復訓練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以活動方式爲主。 根據以上各條,資源中心每週爲每位隨班就讀學生安排的學習活動以不超過上課總時數的三分之一爲基準(視各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由專責人員協調安排)。
(三)組織形式
1、個別輔導
2、獨立學習
3、小組學習
4、夥伴活動
5、團體活動
五、資源中心的管理
資源中心的管理包括資源中心的設備管理、資源管理、檔案管理、學生管理、業務工作管理等。要做好管理工作,應明確學校領導及相關負責人的主要責任,制定嚴格的各項管理制度,認真細緻地做好各項活動的記錄,並經常檢查、完善。
設計的文案合集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烏塔獨自旅行故事的瞭解,學習烏塔爲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
2.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的能力。
3.讀文章要有自己的見解,有個人的想法。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德國小姑娘烏塔爲什麼能獨自出國旅遊。
2.體會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激發學生在實踐中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引入新課
1.與學生交流談話: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箇調查好嗎?聽清楚了,和父母一起外出旅遊過的同學請舉手,獨自一箇人外出旅遊過的同學請舉手,今天在這裏聽課的同學共有30人。
從這一組數據中,你們有什麼發現?或者有什麼話想說?
2.導入課題: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德國小姑娘,一位稚氣未脫的小學生,年僅14歲就一箇人遊遍了全歐洲。大家知道她是誰嗎?(烏塔)對,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誰來說說初讀課文之後,烏塔給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麼?(板書:獨立自主)
三、再讀感悟,深入理解
1.瞭解自主學習的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並在文中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同時寫出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迴指導。
四、交流成果,分享收穫
1.提出要求:在交流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認真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分享他人的快樂,也可以在別人發言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2.學生交流彙報,教師隨機點撥。
小結:
聽了同學們的交流後,老師也深受啓發。有的同學的發言的確有他的獨到之處。實際上,閱讀的過程就是思考感悟的過程。
五、拓展思維,深化主題
同學們,讀書不僅要讀進去,還要讀出來,想開去,並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當然,每個國家的國情都有所不同。避開我國的國情不說,單單與烏塔個人相比,我們之間還相差多大距離?不要說出國旅遊了,只說自己身邊的瑣碎小事:早上來遲,是因爲媽媽沒有叫我;作業沒帶,是因爲家長沒幫我收拾書包;只要家長不提醒,不知道主動與客人打招呼……由此我想到了你們,老師想聽聽,你們平時在這方面是怎樣做的?
六、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今天我們學這篇課文,並不是爲了讓你們像烏塔那樣獨自外出旅遊,而是想讓你們從中學點什麼,懂得點什麼?你們說是不是?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行動起來,做自己的主人。只要你付諸於行動,你就一定會具備很多能力。我想,當我們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能力時,外出旅遊也不再是件困難的事了。
七、拓展延伸,探究學習。
課後,同學們可以點擊“向你推薦”欄目,在這裏老師爲大家收集了許多國外孩子生活和學習的資料,可以點擊“影視欣賞”欄目,從中獲取更多的旅遊信息,也可以把學完這篇課文後的獨特感受在這裏與老師交流,同學們,老師期待着我們能在網上再見。
板書設計:
22烏塔
獨立自主
付諸行動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