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垃圾處理工作方案(精選3篇)
鄉村垃圾處理工作方案 篇1
各村:
爲切實鞏固村莊環境整治成果,促進村莊環境建設管理常態化、規範化、制度化,保障農村生活垃圾收取及時性;努力提升和改善我鎮居民的人居質量和生活環境;根據區委、區政府的相關要求,結合我鎮的實際情況,特製定本方案。
一、人員配備
各行政村以現有村民小組爲單位,每單位至少配備1名組保潔員,負責本組範圍內垃圾收集、轉運的保潔工作;村安排專人分管進行督查、考覈;專人將集中收取垃圾分類、轉運。
二、基礎設施投入
各行政村根據居民的垃圾投放需求,配備相應數量的垃圾箱(桶),每名保潔人員配備一輛人力三輪車,同時各行政村以合併之前村爲單位每村至少建一座垃圾中轉池負責村民小組垃圾收取、分類、轉運工作。
三、資金的投入
㈠保潔人員的工資:各行政村保潔人員的工資由基本工資和考覈工資兩部分組成,資金來源一是財政統籌,市財政整合農村公路、水利等養護資金,按照每年每村3萬元標準實行以獎代補撥付到鎮,鎮根據管護工作量和考覈結果統籌分配,三是社會籌資。動員鼓勵農村富起來的能人、民營企業家向農村生活垃圾收集提供捐助;三是一事一議籌資。
㈡生活垃圾轉運處理補助資金
1.補助方法和標準
⑴補助方法:根據各村人口生活垃圾的標準測算日產垃圾總量,以及各村送鎮中轉站的實際數量,計算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詳見附表1,凡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含)以上的村;鎮財政對各村送達垃圾中轉站的轉運費用給予補助;低於90%的村不予以補助。
⑵補助標準:鎮按實際垃圾處理量補助處理費的50%。
四、生活垃圾的收集、分類、中轉和填埋
村級保潔人員應在每日上午7:00前將本村範圍內的生活垃圾收集到指定地點,並負責分類、填埋;村中轉車應在每日上午8:00—11:00前將各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轉運到鎮垃圾中轉站,鎮中轉站安排專人進行殺菌、消毒和轉運,並形成記錄。
五、考覈辦法
農村垃圾收集、分類、轉運工作列入鎮黨委、政府對各村、單位工作目標考覈內容,與表彰獎勵掛鉤。各行政村村民委員會主任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第一責任人,並與工資報酬掛鉤,鎮中轉站明確專人記錄各村日送垃圾的數量以月公佈年終彙總,確保我鎮垃圾轉運工作持續、長久。
鄉村垃圾處理工作方案 篇2
返平人員和密切接觸者被居家隔離,科學有效處置隔離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是當前阻斷疫病傳播的關鍵一環,極爲緊迫。現制定居家隔離人員生活垃圾處置方案如下:
一、消殺物資
以鄉鎮(街道辦)對接物質保障組領取各鄉鎮(街道辦)處置隔離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所需各項物資。各村(社區)爲隔離人員以戶配發必需的消殺物資。主要包括:普通垃圾袋、消毒噴壺、醫療廢物包裝袋等必備器具;84消毒液等消毒藥品;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醫用防護口罩等防護用品。
二、垃圾消毒
隔離人員對自身產生的生活垃圾先行做好消毒處理,隨時將自身產生的生活垃圾用噴壺噴灑消毒液至垃圾表面溼潤,再先以普通垃圾袋集中收集,紮緊袋口後放入醫療廢物包裝袋中,封閉袋口,等待專人上門收集。
消毒液配比及方法:將有效氯含量爲5%的84消毒液按1:24至1:49的配比(原液:水)噴霧消毒。
三、垃圾收集
各鄉鎮(街道辦)組織所涉村(社區)責成專人專車上門收集(一天兩次)居家隔離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城區各街辦所屬居民區隔離人員產生垃圾的收集工作,具體和環衛部門對接)。收集人員要落實好防護措施,穿戴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醫用防護口罩等防護用品,避免與隔離人員直接接觸。
四、垃圾轉運
各村(社區)負責垃圾收集的專人將收集到的居家隔離人員生活垃圾集中轉運至就近的垃圾中轉站,由環衛部門按醫療廢物回收轉運處理。
五、車輛消毒
每次運送垃圾後,要用有效氯含量爲5%的84消毒液按1:24至1:49的配比(原液:水)對車輛內外進行徹底消毒(清洗—消毒—清洗)
鄉村垃圾處理工作方案 篇3
一、投放指引
(一)設置專桶。各鎮(街)、社區(村)應根據居家隔離觀察人員的分佈和數量,因地制宜,在適當位置用“其他垃圾桶”設置專門收集桶(標明“居家隔離生活垃圾專用桶”),內設塑料袋,避免垃圾投放時與桶直接接觸。
(二)配發專袋。由社區(村)或物業管理部門負責向居家隔離觀察人員配發生活垃圾收集專用袋、消毒液等物資,並指導其按要求投放垃圾。配發數量至少保證使用14天。
(三)密封消毒。居家隔離觀察人員應將產生的全部生活垃圾(含廚餘、其他垃圾、口罩等)瀝乾、消毒,投入垃圾專用袋,紮緊袋口,確保無破裂、無滲漏、無垃圾外露,並對垃圾專用袋進行消毒,放在門口,待專人上門收集。
二、收運指引
(一)專人收集。社區(村)或物業管理部門要在轄區衛生防疫部門指導下,明確專人上門收集居家觀察隔離人員的生活垃圾,提供無接觸服務,將生活垃圾投放到專門垃圾桶。
(二)專車收運。各地城管環衛部門負責配備專人,安排專車將消殺後的生活垃圾收集運往生活垃圾中轉站或壓縮站(每日上、下午各收集1次,收集前、後各消殺1次),立即轉運到生活垃圾填埋場(焚燒廠)進行無害化處理。收運過程中要防止跑冒滴漏現象發生。
三、專用設施設備消殺指引
(一)專用收集桶消殺。社區(村)、環衛部門或物業管理部門負責居家隔離觀察人員生活垃圾專用收集桶的消殺工作,每日不少於2次。
(二)專用作業車輛消殺。各地城管環衛部門負責專用車輛每日消殺,每次進出中轉站、壓縮站、垃圾填埋場、焚燒廠必須對車輛進行消殺,原則上未按要求消殺的車輛不允許進入;作業後再對車輛進行消殺1次。
(三)垃圾中轉站(壓縮站)消殺。各地城管環衛部門負責對垃圾中轉站、壓縮站每日消殺。每次作業完成後,對牆面、地面、站臺、壓縮裝置、周圍環境消殺不少於2次,全天開放使用的中轉站、壓縮站每天不少於3次,做到隨傾倒、隨消殺,運輸車輛進出必須消殺到位。
四、防護指引
(一)上崗培訓。有關單位應對上門收集人員和收運作業人員進行崗前培訓,確保其具備自我防護的意識和能力。未經培訓或培訓不到位的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二)防護物資。鎮(街)、社區(村)應向上門收集人員和收運作業人員配發口罩、手套、防護服等必要的勞動保護防護用品(防護服不足時,可結合實際情況採用有防雨帽的防雨工作服替代)。
(三)落實測溫。專門收運人員每日上、下班要測量體溫,保留測量記錄。有異常情況要及時彙報。
五、其他規定
(一)統一指揮。各地城管環衛部門要在轄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主動加強與鎮(街)的溝通聯繫,掌握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動態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二)建立臺賬。各地城管環衛部門每天及時完成居家隔離觀察人員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工作,建立工作臺賬。每日生活垃圾收集情況報市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
(三)加強執法。對不按規定投放、收運居家隔離場所生活垃圾的,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同時加大依法查處力度。
本指引適用時間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實施過程中涉及衛生防疫專業內容,需按轄區衛生防疫部門要求辦理。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