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端午節親子活動策劃方案(精選7篇)

幼兒園端午節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讓孩子樂意與同伴、家長一起參加遊戲活動,感受與父母、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加深家園情、師生情、親子情;

  2、給孩子表現自我的機會,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孩子交往能力的發展;

  3、通過活動增強家園聯繫,形成共同教育的合力;讓家長進一步瞭解孩子,促進家園同步教育;

  4、以家庭爲單位,根據遊戲規則,通過競賽的形式參加各組遊戲活動,以增強家長與幼兒之間的合作,體驗親子的快樂。

  二、活動時間:

  20xx年4月18日

  三、活動地點:

  王家砭中心幼兒園操場

  四、活動人員:

  大二班全體小朋友、家長、劉老師、高老師

  五、活動準備:

  1、大二班佈置活動環境;

  2、親子游戲小獎品(活動中使用的粘貼,活動結束後小紀念品);

  3、親子游戲所需道具:

  A、12個海洋球,6個臉盆

  B、適當寬布條(兩人三足)

  C、12個呼啦圈

  4、大二班活動前安排好分組遊戲人員名單;

  六、活動流程:

  1、高老師講解活動規則;

  2、家長帶領幼兒參加親子游戲;

  3、爲獲獎者頒發獎品。

  七、親子游戲介紹

  遊戲一:夾球跳

  目標:訓練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默契程度以及肢體的.協調能力。

  玩法:每次六組家庭,孩子將刺球夾在膝蓋處往前跳,跳至家長處,將球交給家長,家長將球夾在膝蓋處往回跳,完成任務且球不掉下的家庭優勝。

  遊戲二:兩人三足

  目標:訓練孩子與家長的相互協調與默契能力,促進家長與孩子間的親密感。

  玩法:每次六組家庭,幼兒和家長並肩站好,家長左腳寶寶右腳用繩子綁住,在指定區域聽裁判發佈各種口令並,連續出錯三次的自動退出遊戲,直到最後一組爲勝利方。

  遊戲三:《跳圈圈》

  目標: 訓練孩子與家長的配合程度,促進家長與孩子間的默契感。

  玩法:跑道上準備兩個呼啦圈,遊戲開始幼兒跳入第一個呼啦圈內,由腳下到頭頂把呼啦圈取出交給家長,再跳入第二個呼啦圈,同時家長把前一箇呼啦圈放到幼兒前面供其使用,依此類推。

幼兒園端午節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篇2

  設計意圖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但在孩子們對於它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糉子”是可以喫的上面,而對“端午節”這個節日的名稱、來歷和相關的風俗都不瞭解,因此,要幫助幼兒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我準備結合3―4歲孩子具體形象思維的年齡特點,通過故事、品嚐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在體驗中瞭解端午習俗,同時滲透愛國主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感受端節的文化氣氛,萌發愛國主義情感。

  2.知道喫糉子、划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3.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端午節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教師準備: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以及相關的民風民俗。

  幼兒準備:喫過各種口味的糉子,見過不同形狀的糉子。

  2.物質準備:糉子實物,《賽龍舟》視頻。

  3.環境準備:在娃娃家和手工區投放收集到的艾葉及糉子 、香包等。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糉子,知道端午節快到了。

  1.教師出示糉子引導幼兒回憶與糉子相關的已有經驗。

  2.瞭解端午節的節日名稱。

  二.聽故事《屈原的傳說》,瞭解端午節習俗的來歷。

  1.播放《賽龍舟》視頻,瞭解龍舟與一般船樣式和划船方式的不同。

  2.再次播放《賽龍舟》視頻,請幼兒模仿划船的動作,感受氛圍。

  3.老師講故事將故事內容 附 在活動方案後面

  在古時候有一箇楚國人講屈原,他呀很能幹,也很熱愛自己的國家,幫助楚王治理國家,楚王很信任他,可是有一些壞人不喜歡他,總是到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漸漸的楚王就不相信他了,讓屈原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不准他回來,但屈原還是非常擔心自己的國家,每天睡不好覺,當屈原聽到楚國與秦國打仗後沒有了,便非常傷心,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汨羅江邊,跳了下去。人們聽說了後就划着船去救他,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糉子投入江中,讓魚喫飽了不要傷害屈原,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叫做端午節,划船救屈原的活動變成了賽龍舟,竹筒子盛米改成用柴葉包糉子。

  三.嘗一嘗:糉子真好喫

  1.引導幼兒觀察糉子的形狀。

  2.引導幼兒說說糉子的味道。

幼兒園端午節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篇3

  重點領域:(語言領域、社會性領域)

  活動要求: 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活動準備: 糉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喫過糉子嗎?喫過哪些味道的糉子? (鮮肉糉子、鹹肉糉子、 紅棗糉子、赤豆糉子、花生糉子 …… 你喜歡喫哪種糉子? 爲什麼在這段時間裏人們都要包糉子、喫糉子? (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瞭解它們的特徵,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談話範圍:爲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並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幼兒園端午節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篇4

  一、主持人講話,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主持人:明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嘛(端午節)

  支持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裏,我們會用各種方式來度過這個快樂的節日。我們會在這一天裏做些什麼喫些什麼呢

  小結:在這一天裏,中國家家喫糉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

  主持人: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箇短片。

  二、幼兒觀看視頻,進一步瞭解“端午節”。

  1、端午節由來的短片。

  2、人們裹糉子的`短片。

  3、人們賽龍舟的短片。

  4、學念兒歌《五月五》。

  三、活動結束,主持人總結

幼兒園端午節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瞭解與端午節有關的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3、品嚐端午節的特別食品——糉子,知道糉子有多種形狀、多種口味。

  4、樂於參加包糉子、制香包、編蛋網、賽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端午節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針、線等;包糉子的糯米、葦葉;編蛋網的繩線、五綵線;自制龍舟兩條;幼兒每人一箇熟糉子。

  三、活動過程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喫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隨着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爲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XX幼兒園小朋友們邀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

  四、活動內容

  1、活動一:

  家長講故事《屈原的故事》(附故事內容)

  請家長代表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2、活動二:

  端午節賽歌會

  分別請三個年齡段幼兒表演朗誦端午兒歌:

  小班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喫糉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中班

  端午節,豔陽照;

  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

  娃娃樂得蹦又跳。

  喫糉子,劃龍船;

  紀念屈原永記牢。

  大班

  端午花,紅又紅;

  摘朵鮮花送金龍。

  端陽端陽,糉子糉;

  拿個糉子塞龍洞。

  龍戴鮮花喫糉子,

  喫飽糉子回龍洞;

  不要傷害屈原老公公。

  3、活動三:

  賽龍舟接力賽

  每班選3名家長,從小班開始繞障礙前行接力。教師發口令,接力賽開始,小班傳中班,中班傳大班。

  4、活動四:

  親子活動——巧手媽媽大比拼

  第一組:與媽媽一起包糉子

  第二組:與媽媽一起做香囊

  第三組:與媽媽一起編蛋網

  第四組:給孩子結五絲,結繩索

  方法:

  給每組家庭分發一塊色彩鮮豔的絲布、一根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細帶子、一張小紙條、一支筆、一些香藥、一付針線,若無香藥也可以綠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選手利用手中的材料製作小香囊,在小紙條上寫下祝福和許願的話,縫於香囊內。要求針腳工整,外形美觀。香囊製作完畢後,可以自帶,也可以送給他人。

  新意之處:

  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本方法的新意之處在於讓小孩自己製作香囊,並且要求在香囊內放入祝福或許願的小紙條,既滿足了幼兒喜歡動手的要求,也符合幼兒天真爛漫的個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後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幼兒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裏,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爲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幼兒。

  5、活動五:

  幼兒互贈送禮物;

  幼兒相互贈送自己親手和爸爸媽媽製作的糉子、香包、鴨蛋網、五彩繩,並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六、活動結束

  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糉子。在歡樂的氛圍中,我們的活動也該結束了。通過這次親子活動,我們的感觸一定都很深。小朋友們展示了個人的魅力,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展示了良好的積極合作精神。我想說“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

幼兒園端午節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篇6

  一、活動前:

  1、活動前教師邀請家長準時參加幼兒園節慶親子活動。

  組織建議:一定要強調並提醒幼兒家長具體時間。

  2、家長入園時,播放關於端午節的音樂,營造節日氣氛。

  3、園所計劃:

  (1)購買艾草進行環境裝飾。

  (2)幼兒早點或午點爲小糉子。

  二、活動開始

  1、活動原由說明: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過兩天是什麼節日,我們要做什麼事情,引導幼兒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並初步感受節日氣氛。

  2、端午節快樂

  活動名稱:漂亮的龍舟(大班)、彩繪鴨蛋(中班)、飄香八寶飯(小班)

  活動說明:具體操作流程請見大班、中班、小班操作用書。

  活動目的:增進幼兒小肌肉靈活性;增進親子感情交流。

  注意事項: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幼兒與家長溝通與交流。

  組織建議:

  (1)教師可在幼兒操作前播放關於本活動的視頻或圖片,供幼兒加深印象及觀察。

  (2)教師要引導家長鼓勵幼兒較自主,而家長較多的是給予裝飾時的建議,協助幼兒完成。

  (3)幼兒操作時,教師播放關於端午節的歌曲或者配樂詩歌。

  3、好玩的龍舟賽

  遊戲名稱:我和爸爸、媽媽划龍舟遊戲玩法:

  (1)小班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遊戲。家長五個或八個爲一組,曲腿坐下,幼兒面對家長坐在爸爸或媽媽的腿上或肚上,親子的手握在一起,向前移動並且最先到達終點的家庭獲勝。

  (2)中班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遊戲,四個家庭分成一組,每組幼兒和家長都蹲下,後面的"隊員"拉着前面的"隊員"的衣服往前劃,哪一組幼兒先劃到終點則獲得勝利。

  (3)大班幼兒與家長面對面的坐下來,相互將腳放在對方的屁股下面,雙手搭在對方的肩上,協調着向前"划行",先到達終點的家庭獲得勝利。

  活動目的:增強幼兒與家長的互動與協作,並感受"划龍舟"的樂趣。

  組織建議:

  (1)提前將家庭進行分組,並張貼出規則和分組名單。

  (2)提前佈置劃分好起點和終點,因爲遊戲的活動方式,間隔不宜過長,二十米教適合。

  (3)教師在遊戲前可帶家長和幼兒一起做《活動操》。

  (4)進行遊戲規則和玩法的演示,幫助幼兒及家長理解。也可以家庭爲單位找空地先嚐試練習再進行比賽。

  三、活動結束

  活動說明:幼兒園拍照留念組織建議:全園播放背景音樂襯底活動結束。

  幼兒園端午節親子活動方案,端午節我們都有三天的假期,家長們可以趁着這三天的假期跟孩子們進行一些親子活動,培養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教導孩子一些關於端午節的民俗習慣。

幼兒園端午節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瞭解與端午節有關的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3.品嚐端午節的特別食品——糉子,知道糉子有多種形狀、多種口味。

  4.樂於參加包糉子、制香包、編蛋網、賽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端午節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針、線等;包糉子的糯米、葦葉;編蛋網的繩線、五綵線;自制龍舟兩條;幼兒每人一箇熟糉子。

  活動過程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喫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隨着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爲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XX幼兒園小朋友們邀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

  活動內容

  活動一:

  家長講故事《屈原的故事》(附故事內容)

  請家長代表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活動二:

  端午節賽歌會

  分別請三個年齡段幼兒表演朗誦端午兒歌

  小班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喫糉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中班

  端午節,豔陽照;

  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

  娃娃樂得蹦又跳。

  喫糉子,劃龍船;

  紀念屈原永記牢。

  大班

  端午花,紅又紅;

  摘朵鮮花送金龍。

  端陽端陽,糉子糉;

  拿個糉子塞龍洞。

  龍戴鮮花喫糉子,

  喫飽糉子回龍洞;

  不要傷害屈原老公公。

  活動三:

  賽龍舟接力賽

  每班選3名家長,從小班開始繞障礙前行接力。教師發口令,接力賽開始,小班傳中班,中班傳大班。

  活動四:

  親子活動——巧手媽媽大比拼

  第一組:與媽媽一起包糉子

  第二組:與媽媽一起做香囊

  第三組:與媽媽一起編蛋網

  第四組:給孩子結五絲,結繩索

  方法:給每組家庭分發一塊色彩鮮豔的絲布、一根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細帶子、一張小紙條、一支筆、一些香藥、一付針線,若無香藥也可以綠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選手利用手中的材料製作小香囊,在小紙條上寫下祝福和許願的’話,縫於香囊內。要求針腳工整,外形美觀。香囊製作完畢後,可以自帶,也可以送給他人。

  新意之處: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本方法的新意之處在於讓小孩自己製作香囊,並且要求在香囊內放入祝福或許願的小紙條,既滿足了幼兒喜歡動手的要求,也符合幼兒天真爛漫的個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後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幼兒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裏,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爲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幼兒。

  活動五:

  幼兒互贈送禮物

  幼兒相互贈送自己親手和爸爸媽媽製作的糉子、香包、鴨蛋網、五彩繩,並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活動結束

  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糉子。

  在歡樂的氛圍中,我們的活動也該結束了。通過這次親子活動,我們的感觸一定都很深。小朋友們展示了個人的魅力,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展示了良好的積極合作精神。我想說“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