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主題活動怎麼策劃(精選7篇)
大班音樂主題活動怎麼策劃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卡農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道具製作、表演、節奏配樂等活動,體驗合作表演中的樂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識與能力的準備:幼兒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已經會吟誦《靜夜思》這首詩歌;在美工課上幼兒練習畫黑夜和月亮,並且會用紙來折帽子;給孩子播放古裝片,使孩子瞭解古代人的着裝。
材料準備:《靜夜思》圖片,音樂,紙,顏料,小樂器,古代服飾、配飾,幼兒用書第15頁放大的圖片,幼兒用書,小椅子等。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靜夜思》
談話: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時候離開爸爸媽媽到很遠的地方,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通過看圖片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背景和內容。
教師:看了剛纔的圖畫,你能用動作表現一下李白是怎樣思念故鄉的嗎?
2.按節奏吟誦《靜夜思》
(1)教師朗誦《靜夜思》,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牀前”,幼兒接“明月光”,以此類推。
(5)幼兒完整地朗誦歌詞。
3.嘗試用卡農的方式吟誦、演唱古詩詞
教師請配班老師一起給幼兒做示範.幼兒做穩定拍配合。
A老師:“牀前明月光。”
B老師:“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重複4遍)
分組進行卡農式吟誦練習.兩名老師各帶一組幼兒分聲部教學。
嘗試用卡農的方式演唱古詩詞。
4.共同表演
在活動室各角落設置繪畫、道具、表演、配樂區。請幼兒自行選擇到區域內根據古詩和音樂的意境進行繪畫、製作和表演等活動。
教師積極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與古詩詞。將幼兒的畫作爲背景,同時穿戴自己親手製作的簡單服飾、道具,進行《靜夜思》的吟誦和演唱。
大班音樂主題活動3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讓幼兒在聽聽、跳跳、畫畫中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創編歌詞,遷移用圖譜的方式記憶歌詞。
3、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能自由創編動作,表達歌曲的情感。
4、體驗互相關心、互相體貼的幸福感。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媒體課件。(圖1、美麗的池塘,小魚輕輕在遊。圖2、天上星星閃閃及小魚身上星星的倒影。圖3、風娃娃輕輕地吹並唱着搖籃曲,幾個活動的情符。圖4、小魚在做夢,夢中媽媽在親小魚)課件中設置歌曲錄音。
2、電腦、電視機,圖譜,音樂《小魚的夢》。
3、小魚頭飾若干,魚媽媽頭飾一箇,星星寶寶頭飾若干,風娃娃裝飾物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網小魚》導入。
師:今天的天氣真好!老師帶小朋友玩一箇《網小魚》的遊戲吧!
將全班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幼兒做漁網,一部分的幼兒做成羣結隊的小魚。做網的幼兒雙手相握,舉過頭頂,然後分開成漁網狀,做小魚的幼兒在池塘中自由的游來游去,等待穿越。
遊戲開始,扮做漁網的幼兒邊沿池塘(圓圈)走邊問:“小魚小魚哪裏遊?“,扮做小魚的幼兒邊遊邊答:小魚小魚水裏遊。扮演漁網的幼兒邊走邊問:”小魚小魚哪裏去?“扮做小魚的幼兒答:”我想出去玩遊戲。扮做漁網的幼兒邊沿池塘(圓圈)走邊說:”你呀別想逃出去,大大漁網捉住你。“扮做魚兒的幼兒低頭彎腰快速從漁網下部通過,扮漁網的幼兒聽到“捉住”二字後,趕緊把漁網放下,捉住沒來得及通過的幼兒,把魚兒網住,放到桶裏,沒有捉到的魚兒繼續參加遊戲。
師:小魚們玩累了,我們休息一下吧!(幼兒圍成半圓形做休息狀)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是爲了讓幼兒很快投入到活動中去,讓幼兒模仿小魚遊,此外爲下一環節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引出了課題。
二、引出歌曲,理解歌詞內容。
1.師:小魚們休息的好舒服呀,剛纔還有一條小魚游過來告訴我他做了一箇美美的夢,你們想知道他夢到了什麼?
幼:想!
師:讓我們來聽聽歌曲《小魚的夢》吧!
2.完整欣賞歌曲並學唱。
幼兒聽完後提問:你聽到歌曲裏唱到了什麼?
幼1:小魚在水裏玩。
幼2:小魚睡覺了。
幼3:風呼呼吹。
幼4:媽媽和小魚親嘴巴。
師:魚兒玩了一天,在池塘媽媽懷裏睡了。天上星星落下來,爲他蓋條珍珠被。風兒唱着搖籃曲,魚兒夢中看見了媽媽在親他的嘴。(邊小結邊播放課件資料)
師:歌曲的名字叫什麼?
幼:小魚的夢。
3.教師配上伴奏示範演唱一遍。
師:我們仔細聽聽這首優美的歌曲是幾拍子的?你還可以邊聽音樂邊做動作。三拍子怎麼拍?讓我們一起來拍一拍。三拍子除了拍手,還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示?(拍手—拍腿—拍腿、拍肩—拍腿—拍腿)
4.放慢速度,小朋友輕聲學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利用多媒體生動展現歌曲內容,幼兒根據自己在課件中獲得的經驗,嘗試學唱歌曲。
三、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傾聽歌曲合作完成圖譜。
1.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師:老師還帶來了一樣東西,你看到了什麼?
幼1:有小魚,池塘,好多小星星,小魚媽媽。
幼2:還有字“太陽”。
幼3:還有小嘴巴。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圖譜和剛纔什麼有關?
幼:和剛纔的歌曲有關。
師:這幅圖說的就是剛纔的歌曲,我們一起指着圖唱一遍。
2.教師範唱歌曲,幼兒對應觀察圖譜,空白的地方慢
師:剛纔我們指着圖譜唱是你發現了什麼?
幼:有的地方沒有圖。
師:沒圖的的地方應該畫什麼?
幼:池塘媽媽?星星?風兒?唔唔?
教師慢唱提醒幼兒,“池塘媽媽”,“天上星星落下來”,“夢中看見了“,一邊繪畫一邊說歌詞。(依次畫出空白的地方)
3.教師帶領幼兒邊指圖譜邊完整唱歌曲。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不要急於告訴幼兒空白處畫什麼,要鼓勵幼兒自主表達,在聆聽與思考中發現問題,讓幼兒學會自己發現問題,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
四、引導幼兒嘗試替換角色,創編歌詞。
1.師:小魚做了那麼甜美的夢,還有誰也在做夢呢?
幼:小鳥。
師:小鳥睡在哪裏?
幼:大樹媽媽懷裏。
師幼輕輕哼唱創編歌曲:小鳥小鳥玩了一天,大樹媽媽懷裏睡,天上星星落下來……媽媽在親他的嘴。
五、自由選擇小動物表演歌曲。
師:還有好多小動物他們也會做夢,你願意扮演什麼小動物就請你帶上頭飾表演《小動物的夢》吧!
幼兒分別扮演小魚,小魚媽媽,池塘,風兒,或者創編的角色。在表演中結束。
【設計意圖】教師將歌曲演唱轉化爲歌曲表演,引導幼兒一起合作,不僅讓幼兒體驗音韻的美,而且讓幼兒享受與他人合作的愉悅,此遊戲表演環節不僅落實了音樂領域的目標,也融入了情感發展的要求。
大班音樂主題活動怎麼策劃 篇2
一、冬至的簡介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箇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國漢族一箇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箇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爲: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箇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箇吉日,應該慶賀。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爲一箇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喫餃子、喫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喫冬至米團也稱湯糰或湯圓、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二、活動背景
爲進一步弘揚民俗文化,繼承傳統習俗,享受健康娛樂,彰顯傳統文化魅力。在這充滿激情的十二月份,冬至節的步伐慢慢邁近,這正是我們舉行活動的好時期,也是我們宣傳自己,鍛鍊自己綜合能力的大好時機。而作爲新時代的代言人,大學生總是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充滿着狂熱的激情,對新奇的活動必定會踊躍參加,同時也是爲了展示大學生的青春風采,增進思想交流,繁榮校園飲食文化,拓寬同學們的興趣愛好。
三、 活動目的
1、在冬至來臨之際,讓所有在院的同學一起過節,增進大家之間的親密聯繫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節日的問候。在集體的溫暖中度過異地的傳統節日、感受家的溫暖、集體的溫馨。
2、通過親自動手包湯圓、煮湯圓,讓全院同學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瞭解更多具體的工藝,比如包湯圓的方法和餡料的搭配等等,以輕鬆的方式進一步鍛鍊同學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
3、 感受節日氣氛、發揚傳統文化,繼承傳統習俗。
四、活動時間
20__年12月21日下午 13:30-15:20包湯圓煮湯圓
15:30-16:30邀請師生品嚐湯圓
五、活動地點
理工第一食堂餐
六、參加對象
廈門理工學院材料系全體師生
七、活動內容
“湯圓”的製作及喫湯圓共慶冬至佳節
八、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
(一) 宣傳:海報、橫幅、廣播站宣傳、報名單傳單
1、海報:3張貼在宣傳欄(其中三期1張,教學樓1張,食堂1張)。
2、廣播稿4篇:於19至22號連續廣播宣傳。
4、橫幅2條:內容(待定),掛在校園、宿舍醒目處、活動現場等以增加宣傳力度。
(二)參加方式:組織各班全體同學參加
1、安排人員到各班進行通知,請各班同學於21日13:00到食堂的班級定點進行湯圓的製作。
2、各班同學到各班活動地點同慶冬至,共品湯圓。
3、主材料由贊助商提供,副材料材料由各班自行決定,21號13:00-13:30擺放到各班活動地點。
(三)邀請主持人:2名(待定)。
(四)會場所需物品:照相機4臺,邀請攝影協會。一箇音箱,兩個移動話筒
(五) 佈置場地:
1、在主教樓宣傳欄及食堂宣傳欄各貼一張海報場地設置指示圖。
2、嘉賓席設於食堂一樓三張圓桌
3、08、09、10、11材料系全體成員,
4、全體老師
九、活動流程
1、13:00-13:30佈置會場、工作人員、各班安排人員將食材排放入各班的活動地點
2、13:20各班代表團入場
3、13:30由材料系主任張厚安老師致開幕辭
4、各班進行湯圓的製作(過程中主持人、小遊戲、) 5、16:20邀請嘉賓入場,進嘉賓席
6、有請嘉賓致節日慶賀
6、16:30各班同學就席,同慶冬至佳節
7、由請到場嘉賓致閉幕辭
十、活動的後續工作
1、 拍照留戀:各位領導嘉賓,學生會成員,全體人員。
2、 各班班委及學生會人員留下整理現場衛生
3、 對活動的照片進行展示(待定)
4、 學生會主席及部長做工作總結
十一、經費預算:
1、橫幅2條:單價80元/條 2×80=160(元)
2、預備麪粉100斤:單價5元/斤 5×10=500(元)
3、活動氣球:單價16元/包 2×16=32(元)
4、一次性手套:單價4元/包 4×25=100(元)
5、飲用水:單價10元/桶 6×10=60(元)
6、海報:單價80/張 3×80=240(元)
7、白糖:單價4元/斤 4×10=40(元) 總經費: 160+500+32+100+60+240=40=1132(元)
大班音樂主題活動怎麼策劃 篇3
活動目標:
1、在欣賞圖片中初步瞭解登封人劉永佔的泥塑作品真實、樸實的特點。
2、學習用團圓的方法製作糖葫蘆,鍛鍊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力。
3、對泥塑這種美工活動感興趣。
4、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泥、泥工板、泡沫板、木棍兒
活動過程:
1、欣賞泥塑
(1)出示泥塑圖片,引出泥塑是用泥做出各種造型
(2)觀察泥塑的各種造型
(3)引出做出這些泥塑的登封人——劉永佔
2、做泥塑——糖葫蘆
(1)請幼兒討論泥塑糖葫蘆怎麼做
(2)介紹、發放材料,並進行安全教育
(3)幼兒嘗試做泥塑糖葫蘆
3、交流、展示作品
(1)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糖葫蘆,爲什麼?
(2)請幼兒把糖葫蘆佈置在區角活動。
教學反思
1、該活動設計比較合理,整個過程體現了在玩中學,學中樂的教育思想。
2、活動過程中,幼兒基本處於一種認真學習的狀態,基本實現了預定的教育目標。
3、活動後指導幼兒收拾整理好泥塑材料,養成幼兒做事有始有終
大班音樂主題活動怎麼策劃 篇4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蔬菜壓印的方法,大膽選擇相應的顏色、材料進行壓印。
2、合理佈局畫面,具有初淺的色彩搭配意識,體驗玩色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圓形的紙盤(橙色)、顏料+海綿(綠、白、紅)、橫切面的藕、青、紅辣椒若干,報紙每人一份。
2、娃娃一箇,三張桌子拼成大桌子一張,仿真水果六盤,模擬蛋糕一箇。
3、示範的紙盤、報紙、磁鐵、顏料、藕、青、紅椒各一份。
3、音樂"平湖秋月""生日歌"。
三、活動重點:學習蔬菜壓印的方法,會大膽的選擇相應的顏色、材料進行壓印。
四、活動難點:嘗試顏色的搭配,合理佈局畫面。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好!我叫玲玲,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請了好多朋友來做客,朋友快來了,可是我的辣椒炒藕還沒燒好呢,怎麼辦呢?你們願意幫助我嗎?
(二)基本部分:
1、認識作畫材料,感知色彩。
師:剛纔玲玲叫我們燒什麼?(辣椒炒藕)
師:我們來看看她給我們準備了些什麼材料?它是什麼顏色的?(分別出示藕、青椒、盤子)白色的藕、有綠色的辣椒、有紅色的辣椒。還有紅顏色、白顏色、綠顏色的調料。還有橙色的盤子,邊上有花紋的。
2、引導幼兒學習壓印的方法。
師:我們怎麼燒呢?先看老師來炒一盤。
(1)(邊示範邊講述)我先用辣椒來裝飾盤子,在盤子的邊上有個圓,我們沿着圓圈炒菜,拿住辣椒的中間,(輕輕蘸一蘸、輕輕提起來,用力按、提起來,放回去。)
(2)再炒一箇綠辣椒,(輕輕蘸一蘸、輕輕提起來,用力按、提起來,放回去。)綠辣椒印好了放在綠調料盤裏。
(3)換一箇紅辣椒,(輕輕蘸一蘸、輕輕提起來,用力按、提起來,放回去。)再換個綠辣椒,兩種顏色在一起,顏色真好看。紅、綠,紅綠,接下來炒什麼呢、誰來試一試?辣椒炒好了,圍成一圈,還有規律的呢!
(4)辣椒炒好了還要放一些藕,在盤子的中間空白的地方炒藕,藕是白色的,找一找白顏料,(輕輕蘸一蘸、輕輕提起來,用力按、提起來,放回去。)我們可以在空的地方多炒幾個。"辣椒炒藕"炒好了,顏料用的不多也不少,多的話會滴下來,少的話會看不出,菜炒得不多也不少,太多了喫不下,太少了喫不飽,
(5)玲玲也炒了幾盤辣椒炒藕,我們來看看她是怎麼炒的。
A、出示(兩個紅兩個綠、中間藕片的範例)提問:玲玲炒的菜是怎樣的、和老師炒的什麼地方不一樣?它的顏色是怎麼搭配的?
B、出示(邊上一圈藕片,中間一圈紅辣椒、一圈綠辣椒的範例)提問:這盤菜又是什麼樣的呢?它的顏色是怎麼搭配的?
C、出示(邊上一個藕片一箇綠辣椒的範例)提問:這盤菜又是什麼樣的呢?它的顏色是怎麼搭配的?
小結:玲玲真聰明,炒出了這麼漂亮的菜,我們準備炒一盤什麼樣的菜呢?盤子邊上用什麼炒?盤子中間用什麼炒?(個別提問)和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
3、幼兒壓印繪畫,教師指導。
師:我們也來炒一盤"辣椒炒藕"好嗎?炒的時候注意:先炒盤子邊上的菜,再炒中間的菜。調料不能炒到盤子外面、不能炒到桌子上。菜要炒得不多也不少,多了喫不掉,少了又不夠喫。可以和老師、玲玲炒一樣的菜,也可以炒出和老師玲玲不一樣的菜,看看誰炒的菜顏色搭配得最漂亮、最乾淨、喫。小朋友椅子不要搬去幫玲玲炒菜吧。找有盤子的地方炒菜。
4、幼兒炒菜,教師巡迴輔導,放音樂。
5、師:請小朋友炒好菜後,把菜端到後面桌子上,幫玲玲過生日咯。
(三)講評。(過生日)
(1)師:我們的菜都燒好了,你們看看,誰炒的菜有規律的,誰燒的菜不多也不少?誰用的顏料不多也不少?誰的菜最漂亮?誰的菜最乾淨?
(2)(出示玲玲):"好香啊!小朋友燒的真好!___炒的真漂亮!我最喜歡喫。___炒的菜有規律的,真好看!謝謝你們!
(3)我們一起爲玲玲唱生日歌。播放"生日歌"齊唱。我們一起喫菜吧,喫完菜再喫水果和蛋糕,可以邀請客人老師也來喫。菜這麼多喫不完,我們打包回去帶給班級的其他小朋友喫,好嗎?幼兒端着盤子離開教室。
大班音樂主題活動怎麼策劃 篇5
【教學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感應特定音型。
2、樂於嘗試創意造型及律動即興模仿。
3、體驗音樂活動的愉悅並大膽在集體中表現。
【活動準備】
1、圖片、唱名卡;
2、各式道具,有:布球、花環、琴槌、軟墊
3、樂器:鼓。
教學隊形:坐位—半圓形;站位—圓形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定位爲熟悉音樂旋律,感應特定音型。
2、教學的難點則確定即興動作創作。
【活動過程】
(一)暖身造型活動。
1、幼兒自然進場和教師打招呼,坐在椅子上。(運用手勢下行姿勢打招呼“小朋友好”“男孩子好”等)。
2、教師轉身戴上“老樹怪”的頭飾,口中點數“1、2、3、變”,伴奏的老師敲三次鼓邊,最後敲鼓面。
師:我是老樹怪,跟隨鼓點走。鼓聲速度均勻,4拍一組,第4拍老樹怪定造型,做各種表情,並詢問幼兒:“是什麼表情?”並請個別幼兒來試試。
3、老師伴奏,學生聽鼓點做律動。引導語:我們一起來和老樹怪玩玩,看看誰走的動作和大家的不一樣。幼兒造型時教師可以拍照的形式給予鼓勵。(可根據實際情況,如幼兒掌握不錯,可鼓勵兩人一組造型)
(二)唱名。
1、老師指唱唱名卡,幼兒持布球指唱。(唱名卡事先貼好在白板上)
引導語:老樹怪給你們帶來了一箇禮物。
2、出示唱名音階。教師在鋼琴上定出C調的d,練聲2遍,注意勻速。
3、教師有意識以慢速和幼兒逐個找出“d,t,l,s”的四音唱名音階練習“上下行”兩遍。提問幼兒,幫助鞏固上下行的認識。
4、旋律模唱。單個唱名練習,教師利用鋼琴由慢速到勻速,幼兒哼唱。
大班音樂主題活動怎麼策劃 篇6
活動目標:
1、運用音樂語言再現對蔬菜探究的體驗,體會參加“蔬菜”音樂會的快樂。
2、學習手耳協調地合作演奏,激發探索的慾望。
活動準備:
蔬菜的實物、音塊。
活動過程:
一、運用模仿動作,再現送菜到菜場的情境
1、回憶參觀菜場的經歷,談論蔬菜的不同營養。
2、按音樂節奏用動作表現各種送菜的方法,將蔬菜送到菜場去。
3、相互觀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動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買菜一一學唱歌曲《買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買菜的歡樂,表現活潑跳躍的旋律。
2、結合蔬菜的特徵與口形,例如“番茄圓溜溜”——嘴巴圓圓地漸漸打開。
3、注意周圍同伴的歌聲,用和諧的聲音唱歌,表現許多菜堆放在一起不壓壞。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樂會
1、談論馬鈴薯、胡蘿蔔、番茄、青菜、青椒、黃瓜等54不同蔬菜的營養。
2、幼兒自選一箇音塊,排成5隊蔬菜(do:馬鈴薯,re.胡蘿蔔,mi:番茄,fa:青菜,sol:青椒,la:黃瓜)。
3、運用熟悉的樂曲《小星星》,演奏樂曲中屬於自己音塊的部分,並用接着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4、從少數幼兒參加演奏,逐漸增加人數,每一次演奏時注意傾聽,共同尋找將自己的音塊及時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參加,逐步做到整齊地演奏。
5、幼兒輪流擔任菜場經理,指揮“蔬菜們”合作排練和演出。
大班音樂主題活動怎麼策劃 篇7
設計意圖:
我園致力於“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節”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其中的“戲曲節”活動給幼兒帶來了全新的藝術感受和體驗。《夫妻觀燈》是黃梅戲的經典之作,表現了人們正月十五上街看花燈,人山人海、花燈各異、熱鬧非凡的場景。兩個演員把看燈人的動態、神情表演得惟妙惟肖。
本活動主要表現“長子(矮子、胖子、瘦子……)來看燈”這一片段,教師將重難點前置引導幼兒學習。首先,通過引導幼兒回憶元宵燈會的熱鬧場面,引出黃梅戲《觀燈》片段。其次,通過三組圖譜幫助幼兒理清人物的形象特點及動作方式(誰來看燈了,是怎麼看燈的)。最後,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自由發揮,並初步嘗試合作表演,在唱唱演演的過程中感受戲曲表演藝術的魅力,從而產生自發表現和創造的願望。
目標:
1.欣賞黃梅戲《觀燈》片段,感受詼諧、誇張的表演風格,能初步根據歌詞進行表演。
2.萌發對戲曲表演的興趣,體驗想象、表現的快樂。
準備:
1.知識準備:瞭解元宵節習俗。
2.教具準備:(1)元宵燈會的PPT。(2)黃梅戲《觀燈》片段的視頻。(3)長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頭的圖片。(4)小梅花貼紙。
過程:
一、引出元宵燈會
師:我們中國人要過元宵節。誰知道元宵節是怎麼過的?那天我們會做些什麼呢?
幼:喫元宵,看花燈。
(播放PPT“元宵燈會”。)
師:你們看,元宵燈會什麼多?
幼:燈多。
師:還有什麼也很多?
幼:人多。
師: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去看燈會?
幼:花燈很好看,燈會很熱鬧。
師:人多了會怎麼樣?
幼:擠來擠去。
師:人那麼多,擠來擠去,那怎樣看燈呢?
幼:擠進去看/伸長脖子看/踮起腳看……
師:誰願意來學學擠來擠去看燈的樣子?
師:大家—起來做做這幾個動作。
師:有一位叔叔和阿姨在元宵節那天也去看燈了,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看到了什麼。
二、瞭解戲曲內容
1.觀看視頻,初步感受戲曲內容。
師:看了以後,你有什麼感覺?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笑,你們爲什麼笑啊?
幼:他們在表演,很有趣。
師:他們在表演什麼?
幼:他們在表演看燈的樣子。
師:是啊,他們在演戲呢。他們表演的是黃梅戲,黃梅戲是中國很有名的一種戲曲。
2.觀看視頻,瞭解誰來看燈了。
師:他們都唱了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並按歌詞順序擺放長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頭的圖片。)
幼:長子來看燈。
師:“長子”是什麼意思?
幼:高高的人。
師:是的,黃梅戲中把個子高高的人叫作“長子”。
師:還有誰來看燈了?
幼:矮子。
師:“矮子”是什麼意思?
幼:矮矮的人。
師:對,個子矮矮的人。黃梅戲中“矮”是怎麼發音的?大家一起來學一學。(教師示範發音,幼兒跟學。)
(教師運用同樣提問引導幼兒回憶並表達誰來看燈了,直至戲曲唱段中六個人物的圖片全部出現。)
師:看一看,這些人有什麼特點?(引導幼兒分別觀察三組圖片,發現人物高矮、胖瘦、老少的特點。)
幼:長的矮的,胖的瘦的,小的老的,他們每組正好是相反的。
3.欣賞教師清唱表演,瞭解觀燈人是怎麼看燈的,並學習動作。
(1)傾聽教師表演唱,瞭解內容,學習動作。
師:我也會唱黃梅戲,我來給大家表演這一段怎麼樣?仔細看,誰來看燈了?仔細聽,他們是怎麼看燈的?(教師表演唱。)
師:我唱得怎麼樣啊?
幼:很好。
師:都有誰來看燈了?他們是怎麼看燈的?(按人物出場順序提問。)
師:“長子來看燈”(表演唱),他怎麼樣啊?(根據幼兒的應答情況適時出示圖片,鼓勵幼兒學習表演動作。)
幼:頭一伸。
師:“擠得頭一伸”(表演唱)。
(教師運用同樣提問引導幼兒回憶並表達觀燈人是怎麼看燈的,直至表演唱完以下六句唱詞。)
“長子來看燈,他擠得頭一伸!”
“矮子來看燈,他擠在人網裏蹲!”
“胖子來看燈,他擠得汗淋淋!”
“瘦子來看燈,他擠成一把筋!”(解釋“筋”,演示動作。)
“小孩來看燈,他站也站不穩!”
“老頭來看燈,切,走不動路來戳呀戳柺棍啊!”(解釋“戳柺棍”,演示動作。)
師:最後一句跟前面的歌詞不一樣,最長。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遍,大家邊唱邊做動作哦。
(2)師幼合作表演唱。
師:我來唱第一句,你們接唱第二句。
三、自由表演唱
師:這麼多的人來看燈,你想表演哪一位呢?
幼:我想表演瘦子。
師:好,請上臺表演。
師:他表演得怎麼樣?誰也想上來表演?你想表演誰?
幼:小孩。
師:還有誰也想表演小孩?
(請幼兒分別選一角色來表演唱,開始時人可少點,後來可增加,教師簡單評價幼兒表演情況。)
四、嘗試合作表演
1.合作表演“長子來看燈”片段。
師:叔叔阿姨是手拉手看燈的,請你也找一箇小夥伴手拉手一起去看燈吧。
(播放視頻“長子來看燈”片段,幼兒自由合作表演。)
2.學習表演該戲曲片段的開始部分。
師:叔叔阿姨有沒有看到好看的燈呢?他們是怎麼表演自己看到許多燈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觀看視頻“東也是燈~鬧啊鬧哄哄啊”片段。)
師:叔叔阿姨是怎麼表演自己看燈的?誰來演一演?
師:他們幾個演得怎麼樣?
幼:_演得好,她好像真的看到了燈。
師:我們這兒並沒有燈,但_表演出了好像看到燈的樣子。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師(教師清唱並帶領一位幼兒示範表演):看,這邊有好多燈呢,我們走過去看看。好看嗎?真好看!哎,那邊也有燈呢。看到了嗎?真漂亮Ⅱ阿!
師:我們大家都來演一演吧。
3.合作完整表演。
師:這是“小梅花”,“小梅花”要找表演得好的小朋友做朋友。我們也來演一演,看看“小梅花”會找誰做朋友。
(教師播放完整視頻,幼兒嘗試自由結對合作表演。)
4.評出梅花獎。
師:“小梅花”眼睛很亮,它找到好朋友了。(教師將小梅花貼紙粘在幼兒胸前。)
師:現在,有請獲得“小梅花獎”的演員給大家表演“看燈”。(教師和幾對“小梅花獎”得主共同完整表演。)
附《觀燈》唱詞:
東也是燈,西也是燈。
南也是燈來,北也是燈。
四面八方鬧啊鬧哄哄啊。
長子來看燈,他擠得頭一伸!
矮子來看燈,他擠在人網裏蹲!
胖子來看燈,他擠得汗淋淋!
瘦子來看燈,他擠成一把筋!
小孩來看燈,他站也站不穩!
老頭來看燈,切,走不動路來戳呀戳柺棍啊!
中班音樂主題活動3
【活動目標】
①區分歌曲中的“勤勞人”和“懶惰人”對“勤勞”和“懶惰”有一箇初步概念。
②會唱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準確把握歌曲節奏。
③喜歡音樂活動,能夠融入到集體音樂表演活動中。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做個快樂的勤勞人。
【活動難點】準確把握歌曲節奏,唱準節奏。
【活動準備】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故事《勤勞人和懶惰人》。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根據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改編故事,勤勞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懶惰的人因爲懶於動手,最後餓死的結局,引導幼兒做一箇快樂的勤勞人,遠離懶惰的人。(可以對“勤勞人”和“懶惰人”進行討論,對“勤勞”和“懶惰”進一步認識)
二、教師彈唱歌曲,進入音樂教學
師:寶貝們老師不僅會講勤勞人和懶惰人的故事,還會唱勤勞人和懶惰人的歌呢!不信你們來聽聽,聽聽老師唱了些什麼!(初次試聽)
教師再次彈唱,幼兒帶着問題聽歌曲(第二次聽歌詞),導入的故事中的內容大多和歌詞內容相仿,幼兒應該可以很快說出歌詞大意
分句彈唱,熟記歌詞,學唱歌曲(這裏需要反覆幾次,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把握節奏)
三、表演唱
此環節爲遊戲環節,幼兒可進行分組唱或者歌詞接龍等方式在遊戲中熟練歌曲。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