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實施方案範文(精選3篇)
實驗實施方案範文 篇1
一、考試科目和分值
(一)初中學業水平實驗操作考試(以下簡稱“中考實驗操作考試”)科目爲:物理、化學、生物。考生隨機抽取其中一科進行考試。中考實驗操作考試按照現行教材中的學生分組實驗要求命題。
(二)中考實驗操作考試分值爲10分,計入考生中考錄取總分。同時,考試結果分爲A(10-9分)、B(8-7分)、C(6-5分)和D(4分及以下)4個等級,作爲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實踐與創新”方面實證材料之一。
二、考試時間和地點
(一)20xx年6月2日公佈中考實驗操作考試具體範圍。
(二)考試時間爲20xx年6月13-21日,具體時間由各區教育主管部門確定。
(三)市教育考試院牽頭組織,委託各區教育主管部門統籌安排中考實驗操作考試。考生按照“分區管理、相對集中”原則在本區指定的考點進行中考實驗操作考試。考評教師由各區統籌調配,但不得爲考生所在學校教師。
三、對殘疾和傷病考生的有關規定
因殘疾(須有殘疾證)喪失實驗操作能力或因傷病(須有病歷或有關證明)確實不能參加實驗操作考試的考生,由本人申請,學校審覈確認後在學校公示不少於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後,報區教育主管部門,並做好複查準備。區教育主管部門審批後,彙總上報市教育考試院備案。免試的證明材料進入考生檔案。被批准免試的考生按6分計算。考試時因考生本人操作因素而中斷考試的,以實際得分計算。
四、考試安排
(一)物理、化學、生物試卷均爲A、B兩套。
(二)考生考前抽籤決定考試科目和座位號,以座位定題。
(三)每場考試開考前30分鐘,考務工作人員覈對考生准考證;考生按抽籤號順序列隊候考。
(四)考試時間爲每場20分鐘。
(五)考評教師評分後當場交給主考教師,由主考教師、檢錄員登錄成績並算出平均分後,錄入、打印、公佈。
(六)考場封閉,考場外設置警戒線。考生單人單桌。
(七)考評教師須佩證上崗,客觀公正地給每個考生的操作過程進行評分。
(八)各考點學校要在學校大門口設置明顯的引導標誌,在考場周邊設置警戒線,在醒目處張貼考場佈置示意圖。
(九)各考點要嚴做好疫情防控物資儲備並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將考試過程中疫情防控風險降到最低。
五、有關要求
(一)各校要嚴格執行屬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考試過程中疫情防控應急處置預案。做好考試用儀器設備、藥品及耗材的保障工作,配備實驗室安全保護用品。嚴格按照要求規範管理考試用危險化學品,並制定考試用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置預案。嚴格按照減少考生聚集和流動的原則,科學合理佈置考點。考點要成立防控、考務、保衛、後勤、醫療等小組,對考評教師、考務人員等進行統一培訓。
(二)各校要充分認識中考實驗操作考試的重要性。實驗操作考試有利於促進學校理科實驗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科學創新精神,是適應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深化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三)各校要高度重視實驗操作考試工作。要向考生和家長做好宣傳和政策解釋工作,使考生和家長充分認識實驗操作考試的必要性。
(四)各校要由分管校長或教導主任根據考試地點、時間、場次、順序號組織帶領本校考生有序參加考試。
(五)各校要加強對考生的考風考紀教育,做到服從考點統一安排,嚴格遵守考場紀律。對嚴重違反考試紀律的考生,將取消考試資格及成績。
(六)考生須獨立操作。考評教師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考務人員要及時做好考生成績登記、公示、彙總、歸檔等工作。
(七)凡參加20xx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應、歷屆畢業生,均須參加中考實驗操作考試。中考實驗操作考試成績當年有效。
(八)根據安徽省教育廳皖教辦〔20xx〕12號等文件要求,20xx年九年級學生還需參加物理、化學實驗操作技能考試,八年級學生還需參加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能考試。考試成績各按10分計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相應學科總成績,作爲初中畢業、綜合素質評價的依據之一,不計入考生中考錄取總分。考試由市教育局統一命題、制卷,統一評分標準,各區參照中考實驗操作考試辦法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實施。
實驗實施方案範文 篇2
凍冰花
材料準備:
小碗、棉線、亮光紙紙屑、水。
製作方法:
(1)在小碗中放人亮光紙紙屑,並倒滿水。
(2)將棉線的一頭放入小碗中,另一頭露在碗外面。
(3)將小碗放入冰箱冷凍(如果是冬季,最好放在室外自然冷凍)。
(4)凍好後,把冰花提出來即可。
實驗操作:
(1)把凍好的冰花掛在樹枝或者陽臺上,請幼兒一起欣賞。
(2)讓幼兒到戶外把冰花放在地上拉着玩,摩擦產生的熱量會使冰融化,在地面上留下一條水痕。
指導建議:
●在製作和操作冰花的過程中,幫助幼兒體驗水遇冷凝結成冰、冰遇熱又化成水的過程。
●提醒幼兒在選擇紙屑做冰花時,要選擇不怕水的紙。
拓展與替代:
◆鼓勵幼兒選擇各種漂亮的紙或者小玩具、花瓣等材料,將它們放入碗中凍冰花;也可以讓幼兒在水中加入各色顏料,看誰的冰花最漂亮;還可以讓幼兒選擇不同形狀的容器,凍不同形狀的冰花(球狀、三角狀等)。
◆和幼兒一起觀察冬季路面結的冰、屋檐上凍出的冰凌以及霧凇,進一步感受水遇冷結冰的現象。
附:科學小知識
凍冰花的過程就是水遇冷結成冰的過程,如果我們選擇不同形狀的容器,會出現不同形狀的冰花。
霧凇,俗稱樹掛,是北方冬季可以見到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是一種冰雪美景。它是由於空氣中溫度低於零度卻沒有凍結的霧滴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結的結果,表現爲白色不透明的顆粒狀結構沉積物。霧凇現象在我國北方很普遍,在南方高山地區也很常見,只要霧中有冷卻的水滴,並達到一定溫度就可形成。
實驗實施方案範文 篇3
一. 實施目的
XX學年我校七年級各班學生人數均爲35人左右,已經具備了實施小班化教學的基本條件,爲了讓學生學得更樂,發展得更全面,讓師生之間互動的頻率更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經學校研究決定,在七年級(3、4)班進行小班化教學試驗,爲今後學校全面實施小班化教學,推進我校教學質量的提高積累經驗。
二.實施原則
實行由點至面,逐步推行的方式,在取得成績和經驗後擴大參與面。
三.具體措施
1.建立學習小組,明確座位安排
(1)做好前置診斷.
各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弄清學生的認識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徵的現狀,爲學生編排合作小組,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
(2)建立合作學習小組
根據前期診斷材料和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再考慮到性別、興趣、現有水平,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因素合理搭配、進行編組,每組人數以5—6名爲宜。(男女生適當搭配、好、中、差生適當搭配)組員要進行訓練,做到既相互合作,又不過分依賴別人。組長定期或不定期輪換,輪換方法可多種多樣。
(3)明確座位安排
座位的編排多種多樣,根據我校的實際,建議以下安排:圓桌編排式(具體安排見示意圖一);面向黑板編排式;(具體安排見示意圖二)
2.實施討論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按照“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以分組學習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具體教學程序爲:板書課題——學習目標展示——學習指導——學生自學——自學檢測——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學生小結——當堂訓練——佈置課後分層作業。
爲了加強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效果,具體安排如下:
課前:
(1)教師樹立”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教學觀念
(2)教師要進行集體備課,備好學案和分層作業,要精心預設每堂課要討論的話題,以及準備課堂內即將由學生提問而生成的內容;
課中:
(1)安排好學生自我學習、小組討論時間
(2)交流時,採用首席發言人(小組推薦)和自動舉手相結合的原則,其他同學可以舉手補充
(3),在小組討論時,允許教師參與到個別小組的討論中,進行個別輔導
(4)充分尊重學生,及時表揚鼓勵有進步學生
課後:
(1)對分層作業要及時反饋;
(2)做好個別化教育的記錄
(3)對學習困難學生要實行作業面批,全班同學的作業每週至少要面批兩次
(4)每學期寫出一篇有關“小班化”教學的有質量的教學案例
四、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狠抓落實。通過學習不斷轉變教學觀,學生觀,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充實自己的思想內涵,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從而將超前的先進的認識轉化爲全校師生共識和行動。
2.提高認識,全員參與。課堂教學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就是要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育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培養,首先教師要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可以通過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和機制激勵,回顧與反思,這些內動力來促使教師在實踐中接受新理念,體驗新課堂。
3.強化考評,務求實效。要強化目標意識,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目標,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全面發展。要強化質量意識,把重點放在“備、講、練、輔、考、評”這些教學質量形成的關鍵環節上,不斷創新方式,激發效能,落實細節,夯實基礎,提升質量。從學生實際和學校實際出發,要做到教育經常化,制度化,學校進行督促檢查,全方位進行考覈、考評。
4.建立學生檔案袋。收集學生在一學期中參與各類活動取得的成果、學生學習成績跟蹤表、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教育資料、學生學習體會等。檔案袋是對學生整體評價的重要依據。
5.建立教師教學檔案袋。對教師一學期教學成果展示,包括教案、課件、教學成績、個人或學生獲獎情況、公開教學實錄、個別化教育資料、實施小班化教學的階段小結、課題研究成果、學期總結等。注重量化和實績數據,這是對教師評價的重要依據。
6.開展問卷調查和學生座談會。對教師做出更爲客觀、全面的評價。
五、評價辦法:
1.通過對實驗班學生及教師初始狀態,中期狀態和終了狀態進行實驗比較分析,測評實驗效果。
2.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測評進行動態分析,測評實驗效果
3.教師小班教學實施情況納入各類考覈考評。
六、階段劃分:
我校此次“小班化”教學研究嘗試計劃分三個階段,三個學年完成。
(一)啓動探索階段(XX年8月底——XX年9月中旬)
1.成立“小班化”教學研究領導小組
2.制定我校“小班化”教學研究實施方案
3.全校共同討論、評議實施方案
(二)具體實驗階段(XX年9月下旬——XX年1月底)
第一輪實驗階段(XX年9月下旬——XX年10月下旬)
1 各實驗教師圍繞研究對象開展研究,及時收集整理實驗信息
2.針對同一課程,備寫不同教案(教案、導學案),總結得失優劣。
3.各實驗教師嘗試面對同一班級,同上一節課,並參與研討,互相交流,及時總結經驗。
4.XX年10月底各實驗教師向全校教師彙報研究進展情況。
第二輪實驗階段(XX年11月——XX年12月底)
1.調整教學方法,繼續進行實驗研究。
2.進一步加強教師教育理論培訓。
3.結合學生學習效果及學習行爲養成情況(對“小班化”教學的適應程度),評估實驗效果。
(三)總結成果階段(XX年12月底——XX年1月底)
1.驗收評估:
(1)收集實驗教師優秀教案、優秀課件
(2)檢查實驗班級有效學習行爲的養成
2.推廣交流
本學期結束前,負責老師做好小結工作,爲下學期小班化教育工作做好準備。對嘗試中產生的成功經驗,在全校所有班級和老師中開展推廣交流。XX學年七、八年級小班化教學同時展開。
池淮初中
XX年8月20日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