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建設方案集錦(精選3篇)

幼兒園環境建設方案集錦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園將以創建現代化教育區域精神爲指導,以幼兒園發展爲出發點,努力創建溫馨舒適,充滿童真童趣,具有濃郁特色的園所環境。不斷提升幼兒園的文化品位,彰顯幼兒園的辦園特色,優化幼兒園的育人環境,使幼兒園成爲師生身心愉悅、情感陶冶的成長樂園,從而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幼兒園個性魅力和辦園特色的園所文化。

  二、創建目標

  1、建設優美溫馨、健康和諧的物質文化。

  2、建設以人爲本、科學規範的制度文化。

  3、建設陶冶情操、親子共享的閱讀文化。

  4、建設敬業愛崗、求實奉獻的教師文化。

  三、創建原則

  1、發展性原則。園所環境文化具有發展性、動態性等特點,我們將堅持與時俱進,體現發展主題。

  2、教育性原則。園所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促進師生全面、和諧發展。

  3、整體性原則。園所文化建設是一箇系統工程,我們將堅持整體規劃,統籌兼顧,分步實施。

  4、特色化原則。園所文化建設要彰顯園所特色,做到特色鮮明、突出,有內涵,有品位。

  四、創建策略及具體措施

  (一)、物質文化建設

  1、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本學期我們將對園內現有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完善設施設備的配置,及時進行修繕和添加,確保各部門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爲了充分發揮出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功能,爲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我們將完善教學設備使用要求,提高教師操作技能,並做到有活動有記錄。同時進一步優化、美化幼兒圖書室、生活室、美工室環境並定期進行開放。

  2、校園衛生環境:加強園所基礎設施建設和衛生檢查,使得校園環境寧靜優美,樹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潔。園內電線、網絡線、各種管道等管線合理鋪設,確保安全美觀。園內乾淨、整潔,地面不見垃圾、無衛生死角,活動室窗明几淨,各類物品擺放整齊,佈置典雅,給人賞心悅目之感。

  3、校園物質環境:在創建中,我們將把教工的職業道德、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幼兒園的教育特色等內容滲透在幼兒園的物質環境之中,充分利用園內的每一面牆壁和每一箇角落,門廳、活動室、走廊、廁所、圍牆等,讓幼兒和教工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如在走廊上設置教育性和鼓勵性格言,古今中外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溫馨提示等。在幼兒園主要部位展示幼兒園的園風、文明禮貌用語、教育理念,提升園所文化層次。活動室的每一箇角落和每一面牆壁都儘可能得到充分利用,作爲向幼兒傳遞信息、創設氛圍或展示其學習成果的有用之處,使活動室內體現美化、兒童化、教育化的特點,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知識的薰陶,美的享受。在幼兒活動場地內創設跳房子,圖形,水果等適合不同年齡幼兒的活動圖案。利用幼兒園圍牆,佈置十二生肖圖案和相關兒歌等等,使幼兒園的環境文化體現精緻和品位。

  (二)制度文化建設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幼兒園的制度文化是指幼兒園的園紀園規、公約及習俗等,如教學常規、保育措施、教職工行爲規範等,它既是幼兒園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幼兒園管理思想和管理風格的重要體現。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爲本”的制度文化建設,不斷健全和完善幼兒園的規章制度。讓全體教職工養成心中有制度、能按制度辦事的好習慣。所有的制度體系的設計和規則要求都要體現以人爲本,做到在規範人和教育人的同時,充分的尊重人、激勵人、解放人。通過民主參與,鼓勵全體老師積極主動提意見建議,讓他們從學校制度的執行者和服從者,同時成爲設計者和參與者。爲了確保制度的高效執行,園級領導幹部帶頭執行制度,並大力表彰執行制度的先進典型,以增強對全園教職工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2、制定建設規劃,實施規劃引領

  幼兒園成立園所文化建設委員會,實行園長總負責、各口負責人具體抓的組織機構。充分發揮管理者、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作用,將建設項目和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人。委員會認真制定幼兒園文化建設的規劃,引領幼兒園文化建設可持續發展。做到規劃全面、周全,各方面具體,有相應的舉措,安排落實到周、月,按計劃分步進行,從而營造一箇共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3、建立管理網絡,實行分層領導

  成立園所文化建設領導組:

  組長:

  組員:

  以上人員負責園所環境文化的策劃、規劃、協調、管理、檢查、考評。環境文化建設以曹春霞、唐莉爲主負責組織實施;制度文化建設以季旭萍爲主組織實施;特色文化建設以唐麗娟爲主組織實施;教師文化建設以王棟英爲主組織實施。

  領導組負責在教職工中進行環境文化創建的宣傳,引起大家思想上的共鳴及認識的統一,教師們一起出謀劃策,共同創建幼兒園文化氛圍。並定期督促、檢查,對園內環境創設進行交流和評比,使環境創設真正落到實處。

  (三)特色文化建設

  1、營造親子閱讀氛圍

  親子閱讀是我園的特色,爲了將特色活動做細,做出內涵,做出亮點,我園將不斷營造“親子閱讀”的園所氛圍,讓幼兒園裏時時處處充滿濃濃的閱讀氣息,讓幼兒在濃郁的閱讀文化中,感受閱讀的氛圍、接受美的薰陶、引導美的行爲、得到美的昇華。從而使幼兒園形成:層層有閱讀主題,班班有閱讀特色,處處有閱讀契機的濃厚閱讀氛圍,使整個園所成爲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童話書。

  2、創設親子閱讀環境

  爲了進一步彰顯園所特色,本學期我園將加大硬件投入,在每一樓層爲幼兒和家長建立親子閱讀吧,添置沙發、座椅、書架、圖書等物品,爲親子閱讀提供場所和閱讀材料。每天入園和離園時定時向家長開放,讓幼兒和家長在溫馨的小天地裏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和成長。

  3、積極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本學期我們將積極開展親子閱讀系列活動,提升家長親子閱讀理念,提高親子閱讀水平。園內定期開展親子閱讀交流會、親子閱讀講座、親子閱讀好書推薦、家長進課堂親子閱讀、親子閱讀感悟分享等活動。鼓勵家庭親子閱讀,請家長每天抽出20分鐘時間,爲孩子朗讀和講故事,培育良好的閱讀習慣。幼兒園每週給孩子講一箇故事,每天創設表演角組織孩子進行故事表演。每個班級建立閱讀角,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可以到閱讀角進行閱讀。從而從多方面、多層次開展親子閱讀活動,促進幼兒發展。

  (四)教師文化建設

  1、營造濃郁書香校園,豐厚教師專業底蘊

  讀書啓迪心智,讀書滋養心靈,讀書涵養人生。幼兒園用“終身學習”的理念指導、鼓勵教師多讀書,促進教師養成自覺讀書學習的習慣。本學期將開展“全園教師閱讀”大行動,要求教師們加強閱讀,提高閱讀水平,使閱讀成爲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每位教師一年至少讀兩本教育專著,並且做好讀書筆記,字數不少於500字,幼兒園年終組織檢查,並與年終考覈掛鉤。積極開展好書推薦、讀書心得交流等活動,做到雅俗共賞,資源共享,從而夯實員工的文化底蘊,提高修養,促進發展。

  2、紮實園本教研,努力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我園一直注重“研究共同體”的建構,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採用理論學習、專題討論、課例解析等形式,促使教師以綱要精神爲指導,以幼兒的發展爲核心,充分發揮主體意識。本學期加強學科組的建設與管理,充分發揮羣體教研優勢。通過學科組活動,深入探索各領域的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使每個教師們都能夠在活動研討過程中獲得一技之長,都能夠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進而提高教師設計活動、組織實施課程的能力。

  3、加強教師培訓,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發展。

  本學期我們將以業務學習、讀書交流會、主題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認識。利用每週一的業務學習時間,有針對性地學習有關理論和新《綱要》精神。通過相關的學習和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不斷加強師德修養。爲了切實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我們在學習新理論、新觀念的同時,要加強對自我教學實踐的反思。本學期每位教師要積極參與理論學習與研討,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寫好每次的周計劃反思及每週至少兩次的教學活動反思,努力使自己成長爲一箇專業型、研究型的教師。學期末園內組織一次教學敘事、教育筆記、教學小故事交流活動,通過交流活動來促進教師日常經驗的積累。另外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擴大教師視野。園內爲教師成長積極搭建展示平臺,在各類活動中鍛鍊教師。

  園所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大力加強和建設園所文化是幼兒園管理的一箇重要內容。我園將認真計劃和實施環境文化建設,強化三幼品牌形象,打造三幼文化力,提升競爭力。將促幼兒、教師及幼兒園可持速發展的辦園理念認真貫徹到教育工作中來,營造“文化育人”的園所氛圍,真正讓幼兒園成爲師生遊戲的樂園、成長的搖籃、精神的家園。

幼兒園環境建設方案集錦 篇2

  一、創設思路:

  1、活動中心一樓到三樓西側樓梯呈現我園“四節一軍營”的內容,依次是一樓繽紛藝術節,二樓荷鄉文化節,三樓體育節和小軍營。閱讀節放在東側樓梯。

  要求:主要以圖片、文字、師生合作作品等形式呈現四節一軍營的內容。

  2、一樓到三樓的教室門前走廊和二三樓的公共遊戲區域重點營造目前正在開展的荷鄉文化節氛圍:

  (1)一樓以充分挖掘水鄉特色的材料製作的藝術作品爲主。主要佈置以牆面佈置和懸掛爲主。

  (2)二樓以大量收集水鄉特產爲主,公共區域開展以“荷鄉美食”和“荷鄉特產超市”開展系列活動。

  (3)三樓以水鄉農作物(水稻、玉米、高梁等等)爲主要材料進行牆面和懸掛物的佈置。公共區域以水鄉農作物材料編織爲主題開展。

  二、具體安排:

  (一)人員安排:

  公共環境創設總負責人:蔣

  公共環境創設領導小組:劉、王、劉、管

  一樓總負責:劉

  分組負責人:藝術節——黃

  一樓走廊——陸

  二樓總負責:管

  分組負責人:文化節——郭

  二樓走廊及公共區域——緒

  三樓總負責:王

  分組負責人:體育節及小軍營——趙

  三樓走廊及公共區域——朱

  (二)分組負責人可根據需要從本年級組或其他年級組抽調1-2位教師。確定創設思路後將所需要的材料擬寫出來,根據情況進行收集、購買等。

  (三)請各組抓緊時間,在下週四前完成整體環境創設。

  幼兒園環境文化建設方案5

  環境滋養靈性,教育喚醒靈魂,文化潤澤品格。文化環境建設是學校教育極其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項長期且艱鉅的工程。其建設力度決定着教育的廣度、深度與高度,建設能力體現學校教育文化軟實力。人是環境與文化的產物,一箇人身處怎樣的環境、接受怎樣的文化與教育,就會成爲怎樣的人。對於幼兒園教育而言,環境是顯形的教育,資源是隱形的課程;文化是環境的底色,體現教育的形象、品質與靈魂;文化只有根植於教育才能結出碩果,教育只有依賴於環境才能產生效力。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的切入點、立足點與歸宿是對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目的是培養與塑造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作爲的一代新人。

  一、物質環境兩維度

  幼兒的年齡特徵與身心特點,決定了幼兒的學習必須建立在感性與經驗基礎上,必須有條件與環境的強力支持。我們必須爲孩子的生活、學習、遊戲、運動創設必要的物質條件,以滿足直觀感受、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的要求。家徒四壁、空無一物的環境絕對不是理想的物質環境,也不是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環境。幼兒園教育物質環境的創設應當融有形與無形、樸素與溫馨於一身,集自主與多元、本土與國際於一體,硬化、軟化、綠化、文化兼而有之。那麼建設可觸摸、可觀賞、可互動、可對話、有文化品位、有內涵深度的物質環境將顯得尤爲重要。其主要做法是:

  1.外部物質環境利用。山川、河流、森林、草地、田野、村鎮、工廠、社區、園林、空氣、陽光,既是幼兒教育的外部環境,更是啓蒙教育的首選資源、社會體驗的第一資源和戶外活動的重要資源。它可以讓孩子獲得教室裏和書本上永遠得不到的經驗與感受。善爲人師者,須充分利用自然與社會環境資源,把孩子引入真實的現實情境中,讓其接受貼近生活的教育與社會性的體驗,幫助孩子完成對客觀世界感性及理性的認識。

  2.內部物質環境創設。幼兒園教育內部物質環境建設以“兒童中心主義”爲宗旨,以全面育人爲目標,以安全、綠色、環保爲基本原則,以滿足各項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爲前提。其中,內外區域劃分、場地室舍功能發揮是內部物質環境建設的兩項重要工作。其總體要求是乾淨、整潔、便捷,區域明顯、分合自然、板塊清晰、佈局合理,便於活動實施、服務幼兒主體,保證環境教育教學活動功能發揮的最大化。具體在環境建設與資源管理中可參照“4621”運行模式靈活處理。一要積極營造與自然高度協調的教育環境,善於把自然資源“拿進來”,管理好,運用好,讓教育迴歸自然與真實;二要營造具有社會意義的教育環境,體現“教育的生活化和學校的社會化”理念。

  3.物質環境價值趨向。無論外部物質環境,還是內部物質環境,都嚴格遵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經濟、社會、和文化可持續發展①”宗旨、“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理念。確保內外環境的有機協調、高度統一;確保兒童在具有生命力的環境中學習並獲得真實的、有價值的經驗;確保兒童積極主動與環境、資源和材料對話,得到真實的發展。

  二、文化環境六要素

  學校承載着教育,教育承載着文化,文化傳承着道德。當幼兒園教育有了《綱要》支持、《指南》引領、《標準》④要求,形成了課程概念、落實了主題活動、啓動了項目研究之後,其本質已經不僅僅是讓孩子“玩”好,而且是通過“玩中學”、“做中學”、“研中學”等基本方式讓孩子“學”有所成、學有所用、人人成才。唯如此,纔是中國特色的幼兒園教育,也是全社會都能接受的教育,更是科學理念指導下的教育。

  (一)文化特徵:多元融合。花裏胡哨、五光十色不是幼兒園教育應有的形象,學畫畫、做手工、玩遊戲、喝水、如廁也不是學前教育活動的全部,環境創設、音樂舞蹈、園本教學也不是幼兒園教育文化的本質。幼兒園教育文化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具象,更應該是感性與理性、具象與抽象的高度統一,是樸素與雅緻、大方與精細的完美結合,是基於圖、文、聲、光、電等多種介質的綜合體現。對於一箇有內涵的幼兒園,文化的體現一要兼顧古今中外優秀文化,以適應培養大格局、大視野、世界型、國際化人才的要求,二要立足中華文化,突出本土文化,爲培養與造就具有國家情懷、民族精神、公民意識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礎。

  (二)文化表現:語言文字。幼兒園教育歸根結蒂是文化啓蒙教育,是完整人格養成奠基性教育。單就中華文化之種種,如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建築文化、農耕文化、禮儀文化、儒家文化等等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都有滲透,然體現文化必須籍於語言文字,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更離不開漢語言這一基本工具。幼兒園教育要突出文化內涵、文化品位,就要高度重視漢語言這一載體作用的發揮。

  漢語言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積澱,是華夏民族羣體智慧的結晶。漢語言是中國教育、文化、哲學、科學等一切文明產生、發展、壯大的根與魂,是孩子認識自我與外部世界的橋樑,也是學好五大領域課程的工具。從這一意義上講,啓蒙教育必須把母語學習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幼兒園必須在教育環境的醒目位置、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及教育過程的自始至終,體現語言文字的主陣地的作用。具體一點說,我們必須將國家的教育意志、教育方針、育人目標和辦園者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等運用科學+藝術的方式不折不扣地展示出來,昭示於社會,融化於人心,讓全社會都知道我們的幼兒園教育所遵循的宗旨與追求的`目標;要把“三風一訓”、教育發展規劃、學習與發展指南、教師行爲標準等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大大方方地呈現出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教育文化氛圍,號召與影響我們的教職員工;要把孩子的想法、做法、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及時展現出來,讓孩子認領,完成深度對話,讓文化服務於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三)文化感知:薰陶感染。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提出:防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不是不重視對科學文化的學習,不是淡化漢語言教學。恰恰相反,幼兒園教育首要的任務是開啓科學文化的學習之旅,以漢語言的學習爲重要內容對幼兒進行初步的文化感知、感染與薰陶,讓幼兒在學習、理解與運用母語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漢語言外在的形象美和內在的音韻美、意境美,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耳濡目染的薰陶,從而建立足夠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文化學習:可觸可摸。幼兒園有面積足夠大的主題牆、作品牆等牆面,保證了每一面牆壁會說話,達到了主體性、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藝術性等寓一體的要求。但是我們對於語言文字的表現力上仍然做得很不夠,它應有的教育功能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教學系列活動,提出了許多有質量的問題,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結論,但是我們僅僅停留在說說而已。我們雖然落實了“4621”環境建設與資源管理模式,對材料進行了分區、分櫃、分層、分盒管理,但是我們的教師還沒有把它作爲語言學習的有效方式與渠道。那麼,如何把學習特別是語言學習恰當滲透於生活、遊戲與運動之中,就是需要我們亟待解決的課題。

  1.識物、識字、識詞。就本質而言,漢字、語言及文化的學習是從認識事物開始的。幼兒的語言學習也必須建立在對客觀事物的充分感知與理解上。幼兒園的教育文化環境,特別是基於主題、基於項目、基於“4621”資源管理模式下的學習,爲識物、識字、識詞提供了極大便利。就“4分管理”而言,分區、分櫃、分層、分盒的過程既是對事物完成分類的過程,也是邏輯歸納與有序整理的過程。“4分管理”工作越規範、越細緻、越科學,不僅僅會提升幼兒區角(區域)活動、主題教學活動、項目研究活動的質量與水平,更能有效促進幼兒語言學習與社會化發展。再具體一點說,分盒越精細,意味着積累的材料越豐富;材料越豐富意味着事物名稱(詞語)越豐富。各區、各櫃、各層、各盒衆多的材料以及材料名稱的文字標識就成爲語言學習的重要媒介。

  可以這樣描述:如果我們能爲幼兒提供1000種材料,就能產生1000個名詞,1000個名詞就能演繹出10000句話。這樣我們就有了另外一種閱讀方式,即變“看圖識字識詞”爲“識物識字識詞”,而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建立基於綜合統感理念下的語言學習,也是極好的情境教育。對於小班孩子,僅限於“識物”;中班孩子可以“識物識字識詞”三者並重,大班孩子則可以完成“識物識字識詞說話”綜合訓練。

  2.聽、說、讀、寫。幼兒園不提倡孩子寫字,但不代表不重視對這一階段幼兒語言學習聽、說、讀、寫四項基本功訓練,不代表淡化或忽視與之對應的語言基本能力、語文基本素養的形成。3-6歲幼兒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大量地聽、說、讀、主動地認字、學詞關鍵且重要。幼兒園的物質與文化環境、豐富的教育資源、多樣化的教育活動爲幼兒語言學習創造了良好條件。如果教師有科學合理的安排,幼兒在園三年可以聽到和講述數以百計的故事,可以熟讀數以百本的繪本;如果我們能夠把幼兒園戶外及室內所有的資源、一日常規中重要的活動當作孩子語言學習的渠道,不愁孩子得不到最好的發展。但前提是在幼兒園語言領域學習中,要善於將聽、說、讀結合成一箇整體,在各項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能將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做成一箇迴路。

  3.觀察、分析、理解、表達。“4621”環境建設與資源管理模式有一箇重要目標,就是用材料訓練幼兒、發展幼兒。即通過幼兒積極主動地與環境或材料進行對話,認識事物、認識世界、感知並適應環境,培養興趣與習慣,建立規則與秩序,養成品德與情感;形成能力與技能,提升綜合素養。我們之所以高度重視身邊材料收集、整理、歸類,不僅僅是擺擺、看看、玩玩,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材料。如何研究?即是要通過觀察、區分、理解、交流、表達這些最基本的方式進行。依照布魯姆認知理論,從記憶、理解、運用等三個基本要求到分析、評價、創造等三個更高要求的認知過程維度中,語言文字是最直接的工具。孩子僅僅懂得而不能表達,不是好的學習;僅僅會做,而不會說,也不是好的學習。兒童對事物要達到由低到高6個維度的全面認知,“說”是十分重要的方式,“說”不出來或者“說”不到位,分析與評價就是一句空話。因此,我們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不僅要強化動手做的訓練,更要強化動心記、動腦想、動嘴說的訓練。

  (五)文化活動:有效整合。幼兒的學習是以遊戲爲基本方式的,活動的趣味性是第一要求,同時要求動靜結合、富於變化、循序漸進。幼兒教育或者說幼兒園教育有一樣東西是無論如何不可或缺的,即音樂。孔夫子所言“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⑤特別適合幼兒園教育,“不學詩,無以言”⑥,“不學禮,無以立”⑦,不學音樂,教育沒有活力,學校沒有生機,學生沒有精神。缺少了音樂的幼兒園教育是殘缺的,無論是學詩、學禮,還是學文、學畫、做手工、玩遊戲,幾乎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不能少了音樂。音樂之於教學,猶如菜餚之於食鹽、中藥之於甘草一樣重要。教師要善於讓音樂給語言學習插上飛翔的翅膀。我曾經無數次看到過有經驗的老師在教學“三、百、千”⑧及唐詩、宋詞等經典文化,以及學習現代兒歌、白話詩文時,和之以鼓樂、配之以音響,或讓幼兒敲出節拍與旋律、或配之動作,真正地做到“寓教於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課程整合的魅力。

  (六)文化目標:造就新人。要讓孩子成爲優秀的文化人,必須依靠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樂園,教師的工作是爲孩子創造成長的條件,搭建成人成才的平臺。我們要真正落實“以人爲本”教育理念,把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造就人才作爲工作宗旨,變“爲活動而活動”爲“爲培養人才而活動”,大膽地培養諸如小發明家、小講解員、小主持人、小演說家、小播音員、小作家、小畫家、小詩人、小工匠、小農民、小服裝設計師、小銀行家、小管理員、小美食家。

  教育是一座長長的跨海橋,橋的一頭是文化,另一頭還是文化。教師是建橋的人,孩子從橋上過,我們不僅要讓其感受與體驗兩頭的文化景觀,更要指引他們看到萬頃碧波之外的遠方。

  參考備註:

  1.聯合國教科文《20xx年後可持續發展全球行動計劃(草案)》

  2.《綱要》:國家及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3.《指南》:《3-6週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4.《標準》:國家及省市幼兒園分類評估標準,省級示範性幼兒園評估標準等。

  5?6?7出自《論語》

  8.“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幼兒園環境建設方案集錦 篇3

  一、活動目標:

  觀察、對比污水和自來水,知道污水的來源和危害;懂得要保持水的清潔和節約用水。

  二、活動準備:

  1.每人兩隻玻璃杯。

  2.課前組織幼兒觀察居住地附近小河的河水,並帶回兩大瓶污水。

  3.過濾紙若干、自制濾水器(大塑料瓶、沙子、活性炭)若干個。

  三、活動過程:

  1.回憶觀察小河的情景。

  ①提問:這兩大瓶水是從哪裏來的?

  ②教師把污水倒入幼兒的玻璃杯裏;提問:你們看看玻璃杯裏的水是怎樣的水?(引導幼兒觀察杯裏的污水並展開討論,污水裏有什麼?教師巡視啓發、指導。)

  ③提問:小河的污水是怎樣來的?提問:污水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引導幼兒討論。

  2.觀察對比污水和自來水。

  ①提問:請你們用1只玻璃杯盛自來水,另1只玻璃杯中裝滿污水,看看自來水和污水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知道自來水是透明的、乾淨的,污水是混濁的、骯髒的。

  ②自來水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3.小實驗:污水變乾淨了。

  ①把濾水紙放進玻璃漏斗上,把污水倒下去,看看發現了什麼?

  ②再把污水倒入自制濾水器中,觀察流出來的水是怎樣的?(說明:過濾出來的水還有看不見的細菌,要殺菌消毒,可以告訴幼兒一些簡單的環保常識,使他們對污水產生初步的認識。)

  ③我們怎樣才能保持水的潔淨,怎樣節約用水?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