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建設發展規劃工作方案(通用3篇)

學校文化建設發展規劃工作方案 篇1

  爲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生全面發展的校園文化氛圍,用校園文化陶冶學生情操,滋養學生心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學生不斷地完善人格,使校園真正成爲學生成長的搖籃,教師成就事業的舞臺,更好地發揮校園的文明傳承功能和文化創新功能,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根據我校實際,特製定以下總體規劃和方案。

  一、指導思想

  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堅持以人爲本,樹立科學發展觀,從我校實際情況出發,以廣大師生爲主體,以人才培養爲核心,以文化創新爲動力,以精品文化爲目標,增強責任感、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創建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校園文化。

  二、工作目標

  堅持育人爲本的辦學理念,培養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以開展各種文明創建活動爲中心,努力建設內容豐富多彩,格調健康向上,既充滿生機活力又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校園文化,形成學校濃厚的文化氛圍;通過校園文化建設評比活動,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健康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三、工作要點

  1、結合少年兒童的思想教育實際,突出師德、校風、學風、班級特色,按照學校要求,實現“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強化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達到讓每一面牆壁會說話,每一棵樹木能育人”的目標。

  2、堅持全員參與,突出主體性和實效性,健全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營造學習氛圍濃厚、創新意識強烈、身心愉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

  3、強化校園文化管理。全校師生齊抓共管、互相配合,共同構建和諧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特色。

  (1)從淨化、綠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創設各種文化設施,開闢文化長廊、宣傳欄、黑板報、圖書室和班級圖書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陣地。

  (3)搞好班級文化建設。

  (4)懸掛“八字一旗”、名人畫像,張貼《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程行爲規範》,展示學校的校訓、校風、教風和學風。

  四、工作措施

  1、成立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領導小組,領導、管理、協調文化建設工作。

  2、堅持統一部署、全員參與、全面落實。

  3、加大投入,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正常需要。

  4、本着“追求品味,着眼實用性,科學性,合理性”的原則,搞好校園、班級美化,做到圖文結合,使班級成爲工作、學習、休憩的理想育人樂園。

  (1)各班根據本班特點,師生共同制訂目標、班訓、文明公約,紀律、安全、衛生等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以良好的班級紀律爲保證,確保目標和計劃的實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動學生積極參與設計,讓這一過程形成凝聚人心的過程,形成團結、和諧、奮進的班集體。

  (2)讓每一面牆壁會說話。各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有效陣地精心設計,教室的佈置要兼顧共性與個性,創設不同的風格與追求,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通過班訓、班風、學風、教風的建設來體現隱性文化,體現班級特色,讓教室成爲學生表現自我,優化個性的場所。

  (3)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班級文化活動,讓師生寓教於樂。充分利用“五一”、“六一”、“七一”、“十一”、“教師節”及傳統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各種競賽活動的開展和作品的展示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

  (4)與時俱進,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唱響和諧校園主旋律。對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深入貫徹落實《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

  (5)充分發揮多媒體、黑板報、學習園地、宣傳櫥窗等主陣地作用;引導校園文化氣氛健康向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擴大宣傳陣地、宣傳設施和宣傳內容。

  (6)學校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全方位目標考覈的內容,作爲專項工作給予獎懲。採取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辦法,凡學校驗收達到規定要求的班級,學校給予表彰、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凡不思進取,裹足不前,單項檢查達不到要求的班級,學校給予批評。通過採取定期檢查、評價、獎懲等措施,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學校文化建設發展規劃工作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爲宗旨,以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爲具體目標,突出“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辦學理念,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使學校成爲師生身心愉悅的成長樂園,從而提高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全面推動學生、教師和學校三位一體的和諧發展,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

  二、目標與要求

  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將圍繞“使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個總目標去進行,努力建設內容豐富多彩,格調健康向上,既充滿生機活力又促進教師學生共同發展的校園文化。要求做到:

  1、營造學習氛圍濃厚、文化底蘊厚重、創新意識強烈、身心愉悅的優美環境。

  2、提煉出師生高度認同的學校辦學理念,打造獨具特色的實驗學校的優質教育。

  3、健全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體現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

  文化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起着獨特的作用,各種文明成果均以文化來傳遞、延續。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是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爲根基,以學校文化活動爲主體,由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創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風和校園精神爲標誌,充滿時代氣息和校園特點的人文氛圍。校園文化氛圍一旦形成,將產生巨大的能量,成爲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強勁動力。校園文化作爲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其終極目標就在於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它作爲一種隱性課程,通過學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優美的物質環境所施加給學生的積極影響並感染、薰陶而實現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滲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悅性等特點,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巨大的影響,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體現了學校內涵發展的精神底蘊。

  四、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制度、環境三個方面

  (一)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1、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理念

  辦學理念、辦學目標、校訓、校風等。

  2、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措施

  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成員的心理意識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產物。

  (二)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內嚴謹、規範的.秩序和師生們積極向上的情緒,要有科學而有效的校本管理文化,學校必須建立一箇凸現本校優勢,體現校本意識,具有特定文化特色的規範、高效、完整的組織管理系統和制度,構建學校特色制度文化。崗位責任制、全員聘任制、結構工資制,校務公開制,在此基礎上,將進一步深化,整理完善規章制度,制定運作程序,彙編成冊,理順層次、規範程序、行而有據,形成依法辦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運行機制。同時建立完善的學生管理制度及愛護公物制度、公共衛生制度、綠化制度和校園一日常規制等。

  (三)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1、創設校園文化氛圍

  (1)營造健康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

  從淨化、綠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設計和規劃校園環境建設:

  思想道德:名人名言、十好評比欄、學生行爲習慣英漢宣傳牌、普通話牌、警示牌(節水、衛生、愛護花草等)。

  文化素質:校園廣播、教學動態展示欄、各種活動展示等永久性的上牆,增強學校文化氛圍。

  藝術教育:學生繪畫作品、開展的活動縮影。

  素質教育:學校、班級《省規四十條》。

  (2)優化校園外部環境

  校園環境規劃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巧妙設計各景點,花草樹木佈局錯落有致、疏密合理,邊邊角角也不放過,力爭做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香,冬有綠”。

  2、讓學校的牆壁都會說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使學校的牆壁也說話”。學校的辦學思想、育人模式、校訓、幹風、教風、學風將以多種形式在校園內的牆壁上呈現,對內引領師生的教育行爲,對外彰顯實驗學校的教育品質。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創設“文化廊”,讓每期校園黑板報、教學宣傳欄、校務公開欄、團隊宣傳欄都得到更新,起到宣傳、導向作用。

學校文化建設發展規劃工作方案 篇3

  爲進一步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營造良好培訓環境,深入推進教師教育,全面提高培訓質量,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品牌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現結合學校實際特製定此方案。

  一、建設理念

  整合學校文化精華,豐富學校文化內涵,構建健康和諧的學校文化,努力提高辦學品位。

  二、總體目標

  着眼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爲目標,通過重建學校精神文化、環境文化、制度文化、行爲文化,構建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學校文化。

  三、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四、具體目標和措施

  (一)精神文化建設

  1、建設目標:用學校精神凝聚教職工。

  2、具體內容:

  (1)結合素質教育理念,整合學校文化資源,形成具有特色的學校文化系列,加強宣傳,深入人心,讓全校教職工人人知曉並且認識到學校文化建設是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真正做到讓每一位教師生都置身於濃厚的學校文化建設之中,讓他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不斷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主要內容如下:

  辦學理念:以人爲本抓管理,銳意進取提素質,創新思路求發展;

  校風:強師能,正師風,塑師表,鑄師魂;

  教風:服務教師,服務教學,服務教育;

  學風:博學,嚴謹,求異,高效;

  校訓:辦人民滿意教育,做人民滿意教師;

  教育價值觀:爲教師的成長和幸福奠定基礎;

  培訓目標:全市第一,全省前茅,全國知名。

  辦學目標: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爭創省示範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

  管理觀: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打造富於人文精神的管理文化,探尋一條提升教職工幸福指數的管理模式。

  (2)確立體現學校精神的學校標識,用學校精神凝聚教職工。

  (二)環境文化建設

  1、建設目標:淨化、綠化、美化環境,展現學校內涵文化和精神氣韻。

  2、具體內容:

  (1)對校園進行藝術化、人文化的設計,走廊懸掛彰顯校園文化的標語組成校園文化牆,以學校簡介、黨建工作、創新培訓爲主題創辦牆報,定期更換。

  (2)設立“培訓者風采”、“黨員形象欄”,大力宣傳身邊好人、道德模範、教育名師優秀事蹟,樹立典型,傳遞正能量。

  (3)樓梯兩旁設立文化宣傳專欄,內容分別爲“學校發展規劃”、“學歷培訓”和“遠程培訓”數據統計表,圖文並茂,色彩鮮明,顯現良好的培訓氛圍。

  (4)教室前面黑板上方張貼班訓、國旗,兩側牆壁張貼字畫、人物、守則規範等;後面專欄由學員在教師組織指導下自己排版、策劃,做到圖文並茂,經常更換;讓整個教室充滿文化氣息,讓教室的每個角落、每個牆面都能說話;黑板兩側張貼課程表、值日小組、一日常規等;掃除工具定點存放。

  (5)教師辦公室懸掛以教師職業道德、中國優秀傳統經典文化爲內容的標語和各處室人員崗位職責,與文化宣傳專欄遙相呼應。

  (6)功能室佈置結合各功能室特點,佈置好主題鮮明的大字、相關勵志名言;規劃好制度、名人圖片;各負責人要各負其責,精心管理,充分發揮各功能室的作用。

  (7)利用校園網站及時宣傳我校工作動態,展示教師風采,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8)辦好黨支部月刊,爲教職工搭建一箇學習交流的平臺,培養教師創新實踐能力。

  (9)完善會議室榮譽牆;利用教師節等特殊時間及舉辦校史宣傳教育。

  (10)在洗手區和衛生間張貼“節約用水,講究衛生”,提醒教師養成良好的習慣,實現人和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

  (三)制度文化

  1、建設目標:以民主與和諧爲目的,探尋一條提升師生幸福指數的學校管理模式。

  2、具體內容:

  (1)積極推進依法治校和民主辦學的進程。不斷完善黨務、校務公開的制度、途徑、方式,使公開的內容與形式的深度和廣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全面落實廣大教職工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2)打造富於人文精神的管理文化。從教師層面上,爲教師營造和諧的精神家園,使教師有歸屬感、幸福感,滿足教師發展需求;從學員層面上,儘可能爲其專業成長提供全方位服務,不斷提高廣大一線教師的滿意度。

  (3)加強與學員和社區的聯繫。定期聽取社會各界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實現開放式民主管理。

  (4)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精細化管理模式。以創建省級標準化教師培訓機構爲突破口,通過精細化管理,讓制度昇華爲學校的精神,進一步細化管理目標,完善管理措施,健全、完善學校可操作性考覈制度,落實管理責任,提高管理效能;大力推進處室制度文化建設,不斷完善處室部門職能,構建科學管理流程,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5)建立全方位校園安全防護體系。加強校園安全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經常排查不安全隱患,建立安全工作長效機制;通過各種應急演練,提高教職工安全防範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通過開展健康衛生教育、禁毒教育、預防愛滋病教育等,培養教職工良好的生活習慣;緊密配合公安、交通等部門,加強綜合治理,營造有利於教職工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四)行爲文化建設

  1、建設目標:

  讓先進的教育思想、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滲透到在教職工的精神狀態、行爲習慣中。

  2、具體內容:

  (1)重視課程文化建設。以教師發展爲目標,基於國家課程標準和我縣小學教學實際,構建教師培訓內容體系,完善網絡培訓、集中培訓和入校送教培訓途徑,確保培訓有實效。

  (2)重視教師文化。注重教師專業成長,完善教師成長檔案,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提升教師的職業使命感和自豪感,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教師利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全力構建高效課堂。

  (3)發揮黨支部、工會、教代會的作用,開展時事政治教育和各類主題教育活動。

  (4)開展“讀好書品讀經典”活動,開展誦讀經典文化創新活動。

  (5)利用法定節日、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

  (6)關注教師心理健康,開展每天鍛鍊一小時活動,培養教師健康的生活工作習慣。

  (7)注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搭建教師全面成長的活動平臺。教師服裝要整潔、大方、莊重,態度要和藹可親,精力充沛,舉止適度。

  (8)舉辦安全、法制教育講座和實踐活動,培養教職工安全意識、法治意識、廉潔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9)各項活動檔案完整、資料齊全,分類科學、管理規範。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認識,確定思路。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與辦學特色的體現,是學校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要求。

  2、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爲保證學校文化重建成效,學校成立“學校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校長親自擔任組長,其他校級領導擔任主要成員,全面組織、領導本處、室的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學校辦公室爲協調職能部門,確保學校文化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3、加大學校文化建設活動的投入。把學校文化建設經費納入學校預算,在人、財、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給予物質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效益。一方面由學校每年按一定比例撥出專項經費;另一方面,大力倡導社會各界人士、社會團體、學校教職工等爲學校文化建設出資出力,並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

  4、以人爲本,發揮教師和學員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學校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事關學校工作方方面面。教師是學校的主體,既是學校文化的建設者和塑造者,同時又是學校文化的受益者,動員全體教職工積極投入到活動中,爲學校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5、建立學校文化建設長效機制。及時總結學校文化建設經驗,加強交流與研討,逐步使學校文化建設制度化、規範化,努力使學校文化建設成爲每一名教職工個人的自覺行爲。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