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觸電應急處置方案範文(精選3篇)
人員觸電應急處置方案範文 篇1
觸電事故是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見的事故。也是職工人身傷亡事故的主要類型。從觸電者的最終傷害程度來看,當觸電者搶救及時、方法正確是極有可能獲救的。編制觸電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方案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危險源,儘可能地減少觸電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認真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安全生產方針,特製定觸電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實施方案。
一、應急預案演練方案適用範圍和目的
本應急預案演練適用本項目所有從事生產的員工,在工作場所發生火災事故時,承擔對他人火災實施緊急救護的責任。在其他場所發生火災事故時,承擔對外人火災實施緊急救護的義務。
二、模擬演練情況
假設火災事故發生在本駐地辦試驗室,由於試驗人員在機器操作中,由於試驗機器發生故障導致作業人員觸電倒地,情況十分危急。
三、應急預案演練方案組織機構及職責:
觸電事故組織機構(組長)
主要責任:
1、傳達、聯絡各部門演練人員,負責交通救援線路的暢通及現場警戒;
2、協助組長做好各項後勤事務及有關演練物資準備等相關事宜;
3、協調與當地醫院、公安的溝通,負責演練資料蒐集、整理等工作。
(二)、各組職責:
1、事故處理組:
主要任務是確定救援方案並組織人員車輛施救,搶救觸電人員;
2、醫療救護組:
主要任務是及時趕到事故現場搶救觸電人員,視傷情決定在現場或就近醫院急救,確保人員的生命安全。
3、通訊聯絡組:
主要任務是上傳下達領導指令和疏導交通線路,對外聯絡告知現場發生的觸電事故情況,並派人到路口接應並記錄演練全過程。
4、後勤保障組:
主要任務是聽從組長的指令,安排救援演練車輛的調派以及應急資金的及時供應。
四、演練程序:
1、擬定時間上午10:00時整,事故演練現場組長接到電話“試
驗室有人觸電”。接到彙報後組長立刻對現場安全事故和緊
急情況評估,隨即啓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各組人員組成
3、具體實施步驟
①、10:01分觸電事故處理組在組長姜樹棟的帶領下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並電話通知現場電工迅速切斷電源,使觸電人員徹底與電流斷開,同時以防止事故危害擴大。
②、10:02分醫療救護組組長高紅博撥打120急救電話的同時,採取“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和“心臟胸外擠壓法”對觸電人員急救。
③、10:03分通訊聯絡組組長袁亞芹率通訊聯絡組迅速拉起警戒線,引導周圍職工撤離到安全區並疏散圍觀人員,既杜絕了二次觸電的可能也爲現場救護提供了足夠的場地。
④、如傷員的心跳和呼吸經搶救後均已恢復,可暫停心肺復甦法操作,急救車趕到後宋麗珠和陳燕飛將觸電人員送往醫院進行身體檢查和調養。但心跳呼吸恢復的早期有可能再次棸停,應嚴密監護,不能麻痹,要隨時準備再次搶救。
⑤、10:04分若觸電人員的心跳和呼吸經急救無明顯效果,與此同時,醫院急救車未到時,救護組長高紅博立即派駐地辦救護用車與醫院救護車在最短時間內進行交接,救護組全體人員隨車出發。此時,通訊聯絡組長袁亞芹儘快與醫院救護車取得聯繫並立即告知高紅博,其餘通訊聯絡組成員協同公安交警確保交通順暢。最近交接地點由高紅博按實際情況確定。
⑥、10:10副組長向組長報告演練完畢,由組長作簡單的演練總結。
五、救援設備及物質
駐地辦救護用車一輛、擔架一牀、醫用止血繃帶2卷、氧氣袋一箇、醫藥箱一隻(內放急救藥品、棉籤等)。
六、注意事項
1、通訊聯絡組要認真詳細記錄演習的時間、彙報時間、人員傷情、現場人員情況等。
2、後勤保障組在演練的當天必須保證在10點之前把所有演習人員及物質運送到擬定事故現場,應急資金和後勤相關物質安排到位。
3、施救人員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現場,施救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後,聽從組長的命令,開展急救工作。施救結束後將所有人員帶出事故現場,撤到安全區域。
4、組長作完演練總結宣佈演練結束後,所有演習人員撤出演習地點,恢復正常秩序。
通過此次演練使我們全體監理人員更加清楚和明確應急救援預案的救援程序。在應對突發事件發生時保證應急預案實施的有序進行,爲救援爭取了時間,達到了演練目的。
人員觸電應急處置方案範文 篇2
一、主要任務:
事故發生第一時間通知項目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召集小組成員,對外聯絡,及時向主管部門彙報等。
負責保護事故現場,避免閒雜人員圍觀、監視事故發展情況等。
組織人員撤離、安排疏散路徑、方向,引導救護車等進入現場等。
負責應急器材的發放、管理及維護工作。
指揮人員搶救傷員或物資等,急救員對傷員進行必要處理,電工負責現場照明、安全用電管理。
2.應急小組職責
2.1.全體成員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爲員工服務的思想.
2.2.認真學習和熟練執行應急程序.
2.3.服從上級指揮調動.
2.4.改造和檢查應急設備和設施的安全性能及質量.
2.5.組織隊員搞好模擬演練.
2.6.參加本範圍的各種搶險救護.
3、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
3.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跌打損傷藥品、包紮紗布。
3.2.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並加強日常管理。
4.應急行動程序通則
4.1.應急小組成員應牢記分工,按小組行動.
4.2.應急小組成員在接到報警後,10分鐘內各就各位.
4.3.通信組負責接聽事故彙報,並負責通知所有應急小組成員.
4.4.根據事故情況報相應主管部門.
聯繫電話如下:
(1)緊急醫療電話急救電話;120應急舉報:—安全處
(2)常用電話:火警:119匪警:110交通肇事:112
5.坍塌事故應急預案
5.1.預防措施
1)材料準備:開挖前準備足夠優質木樁和腳手板,裝土袋,以備護坡,爲防止基槽積水,準備2臺抽水泵,隨時應急。
2)基槽開挖後及時作好排水工作,防止積水塌方。
3)基礎開挖前,認真分析地基土質情況,編制詳細的土方開挖方案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護坡方案。開挖時現場設專人負責按比例放坡,分層開挖,確保邊坡整體穩固。
5.2.應急響應
5.2.1.防坍塌事故發生,項目部成立義務小組,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生產負責人及安全員,各專業工長爲組員,主要負責緊急事故發生時有條有理的進行搶救或處理,管理人員及後勤人員,協助項目經理做相關輔助工作。
5.2.2.發生坍塌事故後,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電話搶救,同時通知項目經理組織緊急應變小組進行現場搶救。土建工長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清理土方或雜物,如有人員被埋,應首先按部位進行搶救人員,其他組員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發展擴大,讓外包隊負責人士隨時監護,邊坡狀況,及時清理邊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發生。在向有關部門通知搶救電話的同時,對輕傷人員在現場採取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紮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山水、電工協助送外搶救工作門衛在大門口迎接米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6、事故後處理工作
6.1.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6.2.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髮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6.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6.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6.5.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6.6.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人員觸電應急處置方案範文 篇3
隨夏季持續高溫天氣來臨,職業性中暑發病特點呈現易發與高發態勢。完善公司職業性中暑事件應急預案,掌握職業性中暑的應急處置原則,是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避免職業急性損害的重要任務。
職業性中暑發生的直接原因,是由於作業人員在作業現場高溫、高溼與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散熱機制發生障礙,機體內的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出現紊亂,而引起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爲主的一系列損害的結果。當作業環境溫度超過34℃時,作業人員就有可能發生中暑;有時雖然作業環境溫度未超過34℃,但溼度達到60﹪時也極易發生中暑。中暑的發生又與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飲酒等因素有關,也與個體健康狀況有關。
結合我企業一線崗位勞動條件,根據氣象局和衛生部通過有關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聯合發佈高溫中暑事件預警信息,公司預警信息對照該預警信息調高一箇級別,由公司職業病防治中心發佈高溫中暑事件預警;在窯爐維修、露天作業等臨時性高溫作業,結合作業場所高溫作業分級也可啓動本應急預案。
企業高溫中暑事件預警級別對照簡表:
衛生部高溫中暑事件預警信息及高溫中暑氣象預報級別 企業對應發佈預警信息 企業高溫中暑事件預警級別
四級預警(藍色預警)“可能發生中暑” 較易發生中暑 Ⅲ級預警
三級預警(黃色預警)“較易發生中暑” 易發生中暑 Ⅱ級預警
二級預警(橙色預警)“易發生中暑” 極易發生中暑 Ⅰ級預警
一級預警(紅色預警)“極易發生中暑”
在職防中心發佈高溫中暑事件預警後,各職能部門應當加強高溫崗位及夏季露天作業、工地等重點場所現場監控,企管部、計調長、安全員在例行巡查中增加針對行列機、出窯、司爐崗位,建爐及露天作業人員的主動性詢問,包括詢問高溫作業情況及中暑的.相應症狀,如頭暈、胸悶、心悸、多汗、高熱、少尿或無尿,觀察意識狀況等。及時發現中暑先兆,及早發現中暑病例;生產部做好通風降溫設施的檢修維護;人力部、職防中心做好解暑藥品、急救物資的儲備工作;行政部、職防中心提供含鹽低糖飲料,並採取多種形式宣傳防暑降溫知識,增強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
職業性中暑劃分爲輕症中暑與重症中暑。其中,輕症中暑包括中暑先兆(觀察對象);重症中暑包括熱射病(包括日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
中暑先兆(觀察對象)的症狀爲:作業人員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輕症中暑主要症狀爲:中暑先兆的症狀進一步加重,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症狀,體溫升高至38.5℃。
重症中暑中的熱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是重症中暑中最嚴重的。其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皮膚乾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熱痙攣是由於作業人員在高溫作業時,因大量出汗導致體內的水、鹽大量損失致使肌痙攣。其特點是有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於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爲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患者意識清,體溫一般正常。熱衰竭一般發生在高溫高溼環境下的體弱或年歲大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羣中,其特點是起病迅速,表現爲頭昏、頭痛、多汗、口渴、噁心、嘔吐,繼而皮膚溼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現場應急處置
對於先兆中暑患者或輕症中暑患者的現場處理原則是,首先應迅速將其移離高溫場所,鬆解衣釦,放置蔭涼處休息;如果患者清醒,無噁心、嘔吐,應補充含鹽的清涼飲料,如有頭暈、噁心、嘔吐或腹瀉者,可服用藿香正氣水(或膠囊)。輕症中暑患者經上述現場處理,一般多在30分鐘至數小時即症狀減輕並逐漸好轉,休息1到2天即可康復;如上述患者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或懷孕,或年歲大一些,在進行上述現場處理措施的同時,應轉入附近有條件的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對於輕症中暑包括中暑先兆(觀察對象)患者的現場處置不可掉以輕心,不能因患者經上述現場處理自覺症狀稍有緩解,就又立即安排其回到作業場所進行高溫作業,因爲如此處理,有些患者會進一步向重症中暑方向發展。
對於重症中暑患者的現場處理原則是,應迅速用救護車轉入附近有條件的醫院搶救。在現場等候救護車救援期間,如果有條件,治療原則是及時降低患者過高的體溫,措施分爲物理降溫與藥物降溫;可採取的物理降溫措施有:在有空調的房間內或在蔭涼處,用冰水或酒精或井水擦拭患者全身,在頭部及頸部、腹股溝部動脈血管分佈區放置冰袋,並扇風;必要時可將患者半臥位放在15℃到16℃水中浸浴,同時按摩其四肢及胸腹部,見其皮膚擦紅爲止,還應注意其呼吸及脈搏,如患者體溫降至37℃到38℃(肛溫),即可停止浸浴。有醫療條件的,可先糾正其體內水與電解質紊亂和促進酸鹼平衡,積極防止其休克、腦水腫等。救護車到場後應轉入附近有條件的醫院搶救。
桂林晶盛玻璃有限責任公司
20xx-3-7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