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禮儀相關文章(通用7篇)

個人禮儀相關文章 篇1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隨着時代進步的浪潮,對全民素質問題的呼聲越來越高漲,一股全民素質大提高的浪潮也隨之襲來,幾乎所有的人都參與到這次大運動中來,作爲中學生的我們,怎能無動於衷。

  對一箇人自身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則爲知文明禮儀之章,做文明禮儀之事,中國乃上下五千年之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以傳統美德著稱於世。自前人之所創所尊,至後人之所承所繼,皆爲精神文化中的極品。無論對社會的進步發展,還是於個人品格情操的培養,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上有學術大派儒家倡導“禮”,講究個人修養,儒家學術曾統治王朝思想幾千年,被奉爲不可違背的綱領。下有胡的“八榮八恥”之章,無不竭力突顯文明禮儀的重要性,也無不告誡人們去儘量做到與人爲善,做到情趣高雅。“文明禮儀”之詞,似乎已成爲人們的口頭禪。俗話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太多的人把這件事只當成了一種形式,一箇任何人都不用真心去做的空架子。學校,是知識與文化傳播的聖地,是以方屬於學子的淨土。而在這塊淨土上仍免不了斑斑污跡。這是我們親愛的同學,“偉大的祖國棟樑”對屬於自己的地方所彰顯的點點劣跡。與“文明校園”的形象產生猛烈的撞擊所留下的產物猶如小行星與地球相碰產生了明亮的火花而留下的小隕石,永久的成爲了個人形象中的污點。這些問題我們已做了過多的強調,讓人心生厭煩,卻屬“一說就懂而屢禁不止”之事。隨手亂扔垃圾,折毀花草樹木,開口髒話連篇,對同學因爲一件小事就大打出手,對老師背後進行詆譭,在學校就餐完畢後碗筷滿桌以至後邊的人無處就餐……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應該出自學生特別是中學生之手,卻偏偏是我們所爲,我們所學的德儀禮智全被晾在了陽臺上,放在了課堂上,出了教室自己還是自己,任何規則禮束都不能改變,任何忠告都是白搭。做就只做自己喜歡的,至於所產生的後果及其影響都渾然不管。偶遭責問,一句“我是90後”便解決所有問題。

  是啊,我們是90後,一代以自我爲中心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嚴重,不想受任何約束,亦不願關心他人。但當我們做出與文明禮儀相違背的事時,想想最後受損害的人會是誰呢?別人?還是自己?

  “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同伴和睦”的校訓高懸於教學樓大廳,這是我們每個在校的學生所應做的,而做不到的人卻也不計其數。偶聽有人評論別人是怎樣的不文明,如何如何的敗壞學校風氣,試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可以指責別人的級別。要想對別人評頭論足,需先讓自己的行爲合格。虢鎮中學,雖不是名牌學府,卻也讓萬千莘莘學子在這片沃土上展開夢想的雙翼,去翱翔於藍天,實現擁抱藍天的宏圖大志。來到這裏的學生,最起碼是對知識上的獲取及累積的強者,而社會所需要的是“全才”,而不是“書呆子”。只有將文明禮儀時刻牢記,並付諸行動,纔不枉“學生”稱號,纔不愧對“省級標準化高中學生”的身份。

  學生,該是社會上最純潔,最知禮節的人羣,是未受社會沾染的。我們一定要做好文明禮儀的實踐工作,從自身做起,並努力做好,纔可以昂首挺胸的去帶動身邊的人,積極投身到提高全民素質的運動中去。其實,做到這些真的很簡單,一句問候,一箇微笑,一點幫助,僅僅是舉手之勞,足以讓社會發生巨大的飛躍,足以讓周圍的每一個人感受到“文明之花”沁鼻的芬芳。

個人禮儀相關文章 篇2

  “禮儀之邦”亟待我們每一箇成員的拯救!

  在北京一所著名高校校園的警示牌上,赫然貼着一張面對全校學生的“文明公約”,其條文是“不隨地吐痰”“不說髒話”“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等。這些條文的正確性無可置疑,遺憾的是它要求的對象不是七八歲的小學生,卻是二十歲左右的高等學府中的莘莘學子,這未免令人感到尷尬與悲哀,因爲不久,他們就要踏入社會。

  文明禮儀的形成,與從小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中國學生的父輩母輩,不少人都有過一段蹉跎歲月,經歷了從精神到物質的種種磨難與困頓。中國式父母有着不約而同的中國式教育,望子成龍的他們,無論自身現狀如何不同,在其心中卻有一箇共同的想法——自己可以再受千般苦,就是不能苦了孩子。愛子之心,本無可指責,但是,當這種愛心一旦氾濫成爲“溺愛”

  的時候,事物就走向了反面。玉不琢,不成器。將孩子視爲掌上明珠而對孩子百般呵護,卻忽略了對璞玉的雕琢,使孩子逐漸養成“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在思想品格上過早地出現某種缺陷,形成一種對禮儀的抵制。“惟我獨尊”的思想,同禮儀的核心思想——尊重、關愛他人、嚴於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其實許多家長已經意識到這種狀況,但是他們卻抱着“孩子還小,長大就會好”的得過且過思想,放鬆了對孩子文明禮儀的教育這重要一課。

  如果有一天,文明禮儀不是被泯滅而是成爲風尚,那麼就表明我們這個社會真正的文明與進步了,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努力!

個人禮儀相關文章 篇3

  小時候常常聽到《星星點燈》裏: “現在的一片天,是骯髒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裏,再也看不見。” 還有《水手》:“驕傲無知的現代人不知道珍惜,那一片被文明糟踏過的海洋和天地”海洋和天地是人性,文明是社會的進步,人類在追求社會進步時卻忽視了人性和文明——人類最根本的人性遭到泯滅 。人們被籠罩在追求名利的陰雲中 ,在追名逐利的社會里,文明在人類的進步裏已經黯然無色!

  作爲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一向被稱作“禮儀之邦”。古人也說,“不學禮則無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敬人者,人恆敬之。”生產力低下,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的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認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可以說,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精神文明卻遠遠比不上遙遠的古代。

  生活在這樣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中國現代城市中,我努力地在鋼筋水泥間發掘一絲文明禮儀的足跡,結果卻令人惋惜,我們的所作所爲離文明還有很大一段差距。

  中國人真的無愧於“禮儀之邦”嗎?曾經在烏魯木齊市南山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遊覽途中看到景區垃圾遍地,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將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他們說 “野外應該是一片淨土……”

  外國人到中國來撿垃圾的事並非罕見:在城市街頭、名勝景點甚至萬里長城上,都留下過外國人俯身撿拾垃圾的身影。他們或是一人或是數人乃至數十人,爲我們的環境保護充當“義工”。 而我們中國人亂扔垃圾,卻成了自然,即便到外地旅遊,也照樣與陋習一路同行:肆無忌憚吸菸,橫躺座椅、胡亂吐痰、隨意插隊,種種陋習給大自然留下了一曲不和諧的音符。到國外旅遊,中國遊客大聲喧譁,不排隊,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良好衛生習慣等在國內已見怪不怪的陋習,在外國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現得淋漓盡致。

  作爲中國人,我們在對外國遊客撿垃圾的行爲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更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爲。中國有讓我們引以爲驕傲的秀麗風光,更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然而秀麗風光今天仍在,美好禮儀卻被一些國人丟得差不多了。

個人禮儀相關文章 篇4

  素質修養的提升肯定來自日積月累的修練,就是一箇人的信念,價值觀,世界觀的不斷完善。我們的價值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在被動地回應外部世界的時候產生和形成的,由於每個人對同一個事件的反應都不同,所以每個人的世界觀都不相同。有些人是消極地理解外界,就形成了消極的信念和價值觀。有的人是積極的理解世界,就形成了積極的價值觀。

  要提升自己的素質修養,就要不斷地學習,學習包括向書本學習,向別人學習,向自己學習。

  向書本學習就是要看書,哈哈,現在上面上流行的書很多。不要去看那些消極頹廢的東西,要多看積極向上的書,不要去看那些純粹說教的書,要看那些從人的本性分析問題的書。比如說,有些書,包括我們小時候的一些道德教育書,只會簡單粗暴的告訴你,你應該這樣,因爲這是道德的需要。你不應該那樣,因爲違犯了道德標準。這樣的書是沒有說服力的。道德標準是一箇很模糊的東西,標準由誰來制定?很難說清楚。所以要看一些從人本身需要出發去分析問題的書。這些書看問題很客觀,很中性化,不會逼你去接受某些觀點,而是一切從你自己的需要出發。很有說服力。哈哈。

  向別人學習,這個也比較簡單,就是時刻留意你周圍你認爲成功快樂的人的一些行爲,思維方式,模仿他們,不要去模仿那些消極的,不求上進的人。

  向自己學習,經常反省自己的思想行爲。內省是一箇人修練最重要的方面。修練並不是要你刻意的去壓抑自己,而是要你清醒的認識自己,自己得到想要什麼,想幹什麼,想成爲什麼樣的人,經常和自己的內心深處說說話,瞭解自己的需要。修練和自律並不是粗暴地禁止自己的一些行爲,而是自己從內心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只有自己弄清楚了,自己說服了自己,那麼修練和自律就來得自然而簡單。

個人禮儀相關文章 篇5

  說到個人素養,我覺得的一箇人的素養是很重要的,他是最基本最簡單的生活規則,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遵守它。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兩個實例,讀完之後覺得感觸很多。

  第一個實例是關於一箇得了心臟病的司機的一箇故事,說的就是當他開車送乘客的時候,心臟病突然發作了,就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分鐘裏面,他將車慢慢地停在了路邊,然後讓乘客安全地下車,接着就把車熄滅,以保障交通的正常運行,做完這些,他就一箇人靜靜地坐在位置上,就這樣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個模範司機已經被廣大的羣衆牢牢地記在心中了。

  這個事例說明了一箇個人素養的問題。毫無疑問,這個司機的素養是非常的高的,爲了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他在他離開世界的最後一分鐘裏面就做了三件事情,一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還有一箇例子實在電視中看見的,說的就是一箇小女孩,她的媽媽生病躺在牀上已經好幾年了,小女孩就承擔起全部的家務,每天買菜,做飯,打掃衛生,還要細心的照顧自己的媽媽。家裏的經濟也十分的困難,小女孩就養成了省喫儉用的好習慣。在這種情況下,小女孩還能夠堅持每天按時到學校去上課,勤奮學習,學習成績優秀,還淡然學生幹部,多次被評爲三好學生。讀着這樣的例子,看着這樣的小女孩,看看我們的身邊,有沒有人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尊敬自己的長輩?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或現在有一些學生一回到家裏就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有時還動不動就對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大呼小叫的。誰孝敬誰都成了顛倒的現象,有人曾經半認真半開玩笑的說,孝子孝子,就是孝敬兒子。本來是我們去孝敬父母,現在呢,卻成了父母孝敬我們。那我們作爲子女,我們應該怎麼做啊?

  我覺得我們要聽從父母的教訓,不與自己的長輩頂撞,有不同的意見要與父母將道理,要嚴格要求自己,要體諒父母的艱辛,不要讓父母爲自己操心,還要爲父母排憂解難。在父母生病,在父母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學會主動關心父母,協助父母。同時要認真學習,把學習搞好,不要讓父母長輩擔心自己的學習。當然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好自己,要注意安全等等。總之我覺得真正的孝心是體現在言行上的。試想一箇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一箇連自己的長輩都不尊敬的人,誰相信他以後會是一箇合格的社會公民呢?

  我覺得一箇人的素養真的很重要的,它往往決定我們以後的成功。不過我覺得現在的人的素養還有待提高。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比如在公交車上要主動讓座,要拾金不昧,要幫助有困難的人。只有不斷的提高我們的個人素養,我們纔有資格做一箇合格的社會公民。

個人禮儀相關文章 篇6

  如果你已經過了20歲但還不到25歲的話,你必須找到除了愛情之外,能夠使你用雙腳堅強站在大地上的東西。你要找到謀生的方式。現在考慮不晚了。

  我從來不以爲學歷有什麼重要,天才都不是科班,但,不是科班,連龍套都跑不了。你必須把那些浮如飄絮的思緒,漸漸轉化爲清晰的思路和簡單的文字。華麗和漂浮都不易長久。你要知道,給予文字閱讀快感不夠的,內容,思想,境界,靈魂,精神和智慧,這些才重要。不要多看那些和你一箇路數的女作家的文字。不要瑣碎,無病呻吟。不要想到什麼就寫。不要流連於小感傷和小感動。

  我要你相信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這些老掉牙的字眼。我不要你頹廢,空虛,迷茫,糟踐自己,傷害別人。我不要你把自己處理得一團糟。節制自己的感情並且珍惜它,明白這種感情不是任何人都能要。體驗生活,是另外一回事,並不意味着墮落和放縱。千萬不要認同那些僞裝的酷和另類。他們是無事可做的人找出來放任自己無事可做的藉口,真正的酷是在內心。你要有強大的內心。要有任憑時間流逝,不會磨折和屈服的信念。不是因爲在學校的象牙塔中,才說出我愛世界這樣的話,是知道外面的黑,髒,醜陋之後,還要說出這樣的話。好好去愛,去生活。青春如此短暫,不要嘆老。偶爾可以停下來休息,但是別蹲下來張望。走了一條路的時候,記得別回頭看。時不時問問自己,自己在幹嘛?

  傷心和委屈的時候,要嚎啕大哭。哭完洗完臉,拍拍自己的臉,擠出一箇微笑給自己看。不要揉,否則第二天早上會眼睛腫。

  給自己一箇遠大的前程和目標。記得常常仰望天空。記住仰望天空的時候也看看腳下。

  任何時候,任何人問你,有過多少次戀愛,答案是兩次。一次是他愛我,我不愛他。一次是我愛他,他不愛我。好的愛情永遠在下一次。別給同一個人兩次傷害你的機會。

  不要與浪子,文藝青年交往,別和沒心沒肺的人在一起,別和沒有正當職業混日子的人在一起。

  別把犯賤當真愛。一箇人作踐自己來取悅你的時候,千萬不要因此感動。一箇男人的菸頭燙在他身上,下一個就可能燙在你身上。同樣的,當這個女人的刀片割斷她的手腕,下次就可能割斷你的。

  千萬別相信一箇不準備將你介紹給他的朋友圈子的男人。一箇女人只肯喊你“寶貝”的時候,堅持要她喊你的名字,因爲你是男人。一箇男人或者女人不再來找你的時候,就不要再去找他或者她。不要相信在戀愛上用手段的人。分手時不要口出惡言。吸取教訓,但不要後悔。後悔沒有用。

  別去做撕照片,燒信,撕日記這樣一類三流愛情電視劇中纔有人乾的事。相信愛情。相信好男人和好女人還存在,還未婚,還在茫茫人海中尋覓你。別說“男人(或者女人)沒一箇好東西”,這樣使別人誤以爲你閱人無數。

  愛物質,適當地。永遠知道精神更重要。比起那些名錶,名牌,時裝,更加美麗的是勤奮而有朝氣的你自己。如果你20歲以後所花的每一分錢還都是伸手向父母親人要來的,那你的滿身名牌就只能襯托出你的無恥。別以爲穿上名牌你就有品位,要知道如果沒有真正的內涵,騾子配上金鞍也不會變成駿馬。你還年輕,先不說開始你的事業,開創你的未來,但你已經成年,至少也要讓自己不再成爲父母的負擔,讓父母看到20xx年辛苦養育的希望。無所事事只會把你變成一箇廢物,一箇被所有其他人鄙夷的廢物,因爲這樣的你是一箇不折不扣的寄生蟲。別以爲弄個怪異的髮型,穿上不男不女的衣服,噴上刺鼻的香水,別人就會注重你,要明白那樣招來的眼光就是別人在看一隻與衆不同的猴子。許多有素養的人對另類的你的反感並不寫在臉上,但這種反感確鑿無疑肯定會給你帶來極其不利的後果。

  別瞧不起勞動人民。不要爲勞動羞恥。土地不髒,汗味不難聞。請尊重那些似乎生活狀況不如你,但仍然用自己的雙手誠實勞動養家餬口的人,因爲這樣纔是尊重自己。永遠體恤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因爲我們的親人就是在這些人羣中。我們不嬌貴。我們必須能夠自己養活自己,這是你的尊嚴所在。

  不要小看一分錢。不妨自己去掙掙看。做人有時要強悍一點,被欺負的時候,一定要討回來!但是不要記恨。小人之見,隨他們去好了。有原則的寬容和憐憫,會使你高貴。

  被朋友傷害了的時候,別懷疑友情,但提防背叛你的人。原諒,但並不遺忘。做人存幾分天真童心,對朋友保持一些俠義之情。要快樂,要開朗,要堅韌,要溫暖。這和性格無關。但你要忠誠,勤奮,要真誠的尊重別人,這樣你的人生纔不會黑暗.

個人禮儀相關文章 篇7

  一.是靜

  少說話,多傾聽。因爲愛說話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寧靜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話是,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言。即使是網絡這個靠語言交流的平臺,多言也會讓人討厭的。想說話了,就對自己說,不要對別人說,因爲現在幾乎沒有人願意聽。

  二.是緩

  有句訓誡是,訥於言而敏於行,而我認爲,在某種情況和某種環境下,應該是,訥於言而緩於行。我已經嘗過“緩於行”的甜頭了。做事,你太快了,有時候,你剛做好,領導認爲不需要做了。而且,你太熱心,一種微妙的心理,他又會不那麼舒服,以爲裏面是不是有什麼特別之處。緩,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在別人失敗的基礎上,走成功的捷徑。反正不是做生意,不需要搶市場。關鍵是太能幹的人,會成爲嫉妒和防備的對象。

  三.是忍

  面對不公,彆氣憤,別宣泄。一來氣憤傷身體,二來氣憤不解決問題。“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能改變的事,有智能去區別上述兩類事。”這是成功者要具備的三個素質。既然有些事情不是個人能力所能作爲的,何不冷眼旁觀呢?宣泄不滿,只會讓旁人看戲。

  四.是讓

  大是大非,不能退讓,但小事情,儘量聽別人的意見。能按別人的意見辦的,就不堅持己見。退一步,海闊天空。而且如果是按別人的意見辦的,錯誤也就有所分擔。

  五.是淡

  一切都看淡些。對名利,對金錢,對感情。沒有什麼是離開了就不能活了的東西。得失也是辯證的,你在這方面損失了,你的心靈會得到釋放,會有機會去嘗試別的選擇。越是看得淡,就越是心靈平靜,就越能體會平凡的幸福。

  六.是平

  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有棱角的壞處,就是讓別人咬起你來很容易下口。思想是存在於工作之外的。如果一箇人,能把思想和行爲統一在工作之中,那是有決定權力的領導。有句針對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的網絡時髦語言:“思想有多遠,你就滾多遠。”在事業單位,你的思想僅可以存在於你有權利作決定的範圍內。儘管平凡的人,沒有什麼色彩,但往往生存的時間最長。人要活得精彩,首先是要能活下去,而不被踢出局。有朋友說“對工作,要信奉唯物主義;對生活,要信奉唯心主義。”因此,我們需要有親密的朋友,要有自己展露思想的安全空間。在那裏,我們就可以顯示我們的不平凡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