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個人禮儀常識(通用3篇)

基本個人禮儀常識 篇1

  幾輪面試下來,職場面試者發現與面試官交談,特別是與多位面試官交談時,會有莫名的緊張感。於是坐立不安,手腳不聽使喚,無法專心回答面試官的問話,導致整場面試糟糕透了。這些舉動肯定都被面試官看在眼裏,結果可想而知。下面和各位職場白領們共同討論關於職場面試禮儀。

  一.求職面試入坐姿勢

  1、坐姿包括坐姿和坐定的姿勢。如果面試官讓你坐下,你不用故意客套地說:“您先坐。”神態保持大方得體即可。入座時要輕而緩,不要發出任何嘈雜的聲音。面試過程中,身體不要隨意扭動,雙手不應有多餘的動作,雙腿不可反覆抖動,這些都是缺乏教養和傲慢的表現。有些人因爲緊張,無意識地用手摸頭髮、耳朵、甚至捂嘴說話,雖然你是無心的,但面試官可能會因此而認爲你沒有用心交談,還會懷疑你話語的真實性。

  2、不同性別,對於面試就座時的禮儀要求也不同。男性就座時,雙腳踏地,雙膝之間至少要有一拳的距離,雙手可分別放在左右膝蓋之上,若是面試穿着較正式的西裝,應解開上衣紐扣。

  3、女性在面試入座時,雙腿併攏並斜放一側,雙腳可稍有前後之差,如果兩腿斜向左方,則右腳放在左腳之後;如果兩腿斜向右方,則左腳放置右腳之後。這樣對方從正面看雙腳是交成一點的,腿部線條更顯修長,也顯得頗爲嫺雅。若女性穿着套裙,入座前應收攏裙邊再就坐,坐下後,上身挺直,頭部端正,目光平視面試官。坐穩後,身子一般佔座位的2/3,兩手掌心向下,自然放在兩腿上,兩腳自然放好,兩膝併攏,面帶微笑保持自然放鬆。

  二.面試交談,距離禮儀

  職場面試人員進入面試室,一坐下來就習慣地將椅子往前靠。由於這位面試官非常親切,面試者慢慢變得輕鬆起來,開始講述自己對這份工作的嚮往,說到激動的地方,就不由自主將身子探得更近了。看着興奮演說、唾沫橫飛的面試者,面試官似乎有些尷尬,而此時的面試者已經失禮了。

  交談的目的是爲了與別人溝通思想,要做到愉快地交談,除了要注意說話的內容外,還應注意與主考官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才能讓對方聽得清楚、明白。西歐一些國家從衛生角度研究出,人說話時,可產生170左右個飛沫,可飄揚1米遠,最遠達1.2米,咳嗽時能排出460左右個飛沫,最遠可噴出9米遠,就更別說打噴嚏會產生多少病菌了。也就是說,保持適當距離交談,也是對別人的禮貌。

  1.保持距離合乎禮儀

  從禮儀上說,說話時與對方離得太遠,會使對方誤認爲你不願向他表示友好和親近,這顯然是失禮的。但是如果離得太近交談,一不小心就會把口沫濺在別人臉上,這是最尷尬的。因此,從禮儀角度來講,一般與主考官保持一兩個人的距離最爲適宜。這樣做,既讓對方感到親切,同時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在人們的主觀感受上,這也是最舒服的。

  2.保持距離交談更有效

  在求職面試中,人作爲一箇整體形象,雙方交談傳遞信息,不僅憑藉語言,而且還要依賴身體語言來發揮魅力,如手部動作、表情變化等。美學原理告訴我們,距離能產生美。說明距離在交談中還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面試時選擇一箇最佳位置和最佳距離,才能夠更好地發揮。

  面試交談時,無論是從衛生角度還是從文明禮貌角度來考慮,都應該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有利於大家的身體健康,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倘若交談時忽然想打噴嚏、清喉嚨,要轉過身“行事”,最好是取出手帕或餐巾紙捂住口,做過之後要表示歉意。

基本個人禮儀常識 篇2

  一、儀表

  1、儀表——第一印象的關鍵

  儀表,也就是人的外表形象,包括儀容、服飾、姿態和風度,是一箇人教養、性格內涵的外在表現。

  講究個人衛生、保持衣着整潔是儀表美的最基本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條件,就必須勤梳洗、講衛生,尤其在社交場合務必穿戴整齊,精神振作。

  要正確認識自己,不盲目追趕潮流,注意得體和諧,做到裝扮適宜,舉止大方,態度親切,秀外慧中,個性鮮明。

  2、儀容——淡妝濃抹要相宜

  儀容即容貌,由髮式、面容以及人體所有未被服飾遮掩的肌膚所構成,是個人儀表的基本要素。保持清潔是最基本、最簡單、最普遍的美容。

  男士要注意細部的整潔,如眼部、鼻腔、口腔、鬍鬚、指甲等。要知道,有時“細節”也能決定一切。

  風華正茂的學生,天生麗質,一般不必化妝。職業女性,尤其是社交場合的女士,通常要化妝。在某些場合,適當的美容化妝則是一種禮貌,也是自尊、尊人的體現。

  化妝的濃淡要根據不同的時間和場合來選擇。在平時,以化淡妝爲宜,注重自然和諧,不宜濃妝豔抹、香氣襲人;參加晚會、舞會等社交活動時,則應適當濃妝。

  3、美髮——並非時尚就是好

  髮型是儀容的極爲重要部分。頭髮整潔、髮型得體是美髮的基本要求。整潔得體大方的髮式易給人留下神清氣爽的美感,而蓬頭垢面難免使人聯想起乞丐。

  髮型的選擇要根據自然、大方、整潔、美觀的原則,既要觀察髮型的流行趨勢,又不能盲目追趕潮流,重要的是應該考慮到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性格、愛好和臉型特點。

  頭髮的護理:

  ⑴ 常梳洗保清潔。洗髮時用十指按摩頭皮,以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助於頭髮生長。常梳頭亦可促進頭部的血液循環,還應及時將枯黃、開叉的髮梢剪掉,保持頭髮的美觀。

  ⑵ 燙髮、染髮要審慎對待,把握好分寸,否則會損傷頭髮,損害自己的形象。

  4、服飾——也要講原則

  ⑴ 遵循國際通行的“TPO”三原則:

  T(Time)表示時間,即穿着要應時。不僅要考慮到時令變換、早晚溫差,而且要注意時代要求,儘量避免穿着與季節格格不入的服裝。

  P(Place)表示場合,即穿着要應地。上班要着符合職業要求的服飾,重要社交場合應穿莊重的正裝。衣冠不整、低胸露背者委實不宜進入法庭、博物館之類的莊嚴場所。

  O(Object)表示着裝者和着裝目的,即穿着要應己。要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社交活動的具體要求、自身形象特點來選擇服裝。

  ⑵ 講究協調

  要與年齡、形體相協調。超短裙、白長襪在少女身上顯得天真活潑。偏瘦和偏胖的人不宜穿過於緊身的衣服,以免欠美之處凸現。

  要與職業身份相協調。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服飾不大自由。行政、教育、衛生、金融、電信以及服務等行業人士的服飾要求穩重、端莊、清爽,給人以可信賴感。公關小姐的服飾也不宜過分性感,否則會帶來麻煩,甚至造成傷害。政治家、公衆人物的服飾往往成爲媒體關注的話題,更不可掉以輕心。

  5、西裝——穿出你的風度

  西裝的穿着比較講究,否則就顯得不倫不類。

  ⑴ 西裝的襯衫

  襯衫一般應選用硬領尖角式的,領口一定要挺直,而且要比外套的領子高出1.5釐米左右,並貼緊。顏色以純色的爲佳,其中白色爲最容易搭配的顏色。袖口略長出西裝袖口約2釐米。下襬要塞進褲子裏,不要散在外面。襯衫配領帶時,應把所有的釦子繫上,不能將袖子捲起。不繫領帶時,最上面釦子不要扣。

  ⑵ 西裝的外套

  新買來的西裝在穿着之前,要把袖子上的商標(小布條)剪掉。

  雙排扣的西裝比較莊重,一般要把釦子繫好,不宜敞開。單排兩粒扣的西裝扣法很有講究:只繫上面一粒的是莊重,敞開都不扣的是瀟灑,兩粒都扣的是呆板,只扣最下面一粒的是流氣。三粒扣的西裝,扣好上面兩粒爲佳,只扣中間一粒的也行,全不扣的未嘗不可;切忌只扣最下面一粒,也不宜只扣下面兩粒。

  西裝外套上的口袋只是裝飾性的,一般不裝東西,以保持平整挺拔。左胸的口袋,只可插鮮花或手帕。切忌把鋼筆、記事本等裝在左胸外口袋,這些小物品可放在外套左右胸內側口袋裏。

  ⑶ 領帶

  穿着西裝,領帶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首先要注意領帶的色彩,要與外套協調搭配。領帶繫好後,其長度以大箭頭垂到腰帶下沿處爲佳,可上下浮動一寸左右。領帶夾一般夾在襯衫的第三、第四粒釦子中間;也可將領帶夾別在裏面而不外露,只起固定作用。如果穿馬甲或毛衣,一定要把領帶放在毛衣、馬甲裏面,還要注意毛衣、馬甲的下襬切不可塞進褲子裏面,以免臃腫不堪。

  ⑷ 西裝的長褲

  西裝的長褲以褲腳接觸腳背,一般達到皮鞋後幫的一半爲佳。褲線要清晰、筆直。褲釦要扣好,拉鍊全部拉嚴。

  ⑸ 配套的鞋襪

  穿西裝一定要配皮鞋,千萬不要穿涼鞋、布鞋、旅遊鞋等,而且皮鞋要擦亮。黑色皮鞋可配各種顏色的西服,其他色彩的皮鞋要與西服的顏色相同或接近才能相配。配襪子也應講究,不可忽略。襪子的色彩應採用與皮鞋相同或接近的顏色。不宜用白襪子配黑皮鞋,男士切忌穿女士常用的肉色絲襪。

  6、女裝——體現品位與風采

  對於愛美的女士來說,着裝要得體、有品位。

  ⑴ 首先考慮自己的身材

  身材矮胖的人,應避免選擇過於鮮豔和大花、大格子的衣服,而應穿着垂直線條式樣、顏色素雅、剪裁合體的服裝。身材高瘦的人,要避免穿垂直線條、過於透明的衣服。

  ⑵ 也要考慮自身的膚色

  膚色白皙的人穿什麼顏色都合適,如穿深色服裝,更顯得膚色細白潔潤;膚色黝黑的人則最好選顏色素雅、較明亮的顏色,可獲得健美效果。

  ⑶ 衣着搭配要協調

  一般來講,上衣與下裝的質地款式應相配,不要上衣十分厚重而下裝又極輕薄,也不要上着職業裝而下着牛仔褲。除此之外,還要講究色彩的和諧統一。

  ⑷ 服裝與鞋子也要在顏色款式上加以搭配,比如套裝配高級皮鞋,運動裝配旅遊鞋等。

  7、時髦——也可能有傷大雅

  不要亂追時髦。女士穿踏腳健美褲曾非常流行,殊不知這是從歐美婦女內褲襪演變而來的,只能在家裏或進行某種運動時穿,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皮短裙也曾在姑娘中流行,令人哭笑不得,因爲這是比較開放的性感打扮,白領麗人、女大學生豈能隨意仿效?

  近年,姑娘們時興露背低胸的吊帶裝和拖鞋,構成一箇個靚麗的聚焦點。此類服裝在休閒娛樂時可以穿,而在辦公室、圖書館、教室卻有傷大雅!

  公務員、公司白領人士在辦公室工作時就必須穿着整齊、穩重、大方。工作人員上班時不能穿運動休閒裝及短褲、運動服、拖鞋,尤其是女性在辦公室不得穿超短裙、吊帶衫、露背裝、緊身褲、露臍裝之類時髦性感的衣服。

  8、飾品——巧着一物盡風流

  裝飾品是人裝束的點綴,既可畫龍點睛,亦可畫蛇添足,並非多多益善,因此不得不講究。

  ⑴ 適應場合。高檔珠寶首飾,適用於隆重的社交場合,不宜在工作、休閒時佩戴。

  ⑵ 適合身份。選戴首飾要與自己的性別、年齡、職業及角色相適應。青少年學生一般不宜戴首飾;公務員穿着執法制服時不能佩戴首飾,平時佩戴的飾物以少爲好;男士若戴項鍊最好不要外露。

  ⑶ 揚長避短。選戴首飾要考慮自身的身材、膚色、衣服款式等因素。注意揚長避短。比如體型較胖、脖子較短的人應選佩較長而細的項鍊;身材苗條、脖子細長的人則最好選佩寬粗一些的短項鍊,造成視錯覺以彌補頸項美感之不足。

  ⑷ 量少爲佳。炫耀性地佩戴衆多首飾顯得俗不可耐。若有意同時佩戴多種首飾,總量上不可超過3種,只有新娘可以例外。

  ⑸ 色質相同。若同時佩戴多件首飾,應力求色彩、質地相同,以避免五花八門、眼花繚亂之感。

  ⑹ 佩戴得法。要瞭解並尊重風俗習慣。項鍊通常只戴一條,不宜同時掛着金項鍊、珍珠項鍊等;耳環講究成對佩戴,且不宜在一隻耳朵上同時戴多隻耳環;手鐲戴一隻兩隻皆可,但也不宜在一隻手上戴多隻手鐲,手鍊通常只在左手上戴一條,不宜雙手同時戴手鍊;胸針通常別在西裝左側領上或左側胸前。

  9、微笑——人生的無價之寶

  微笑是人人皆會流露的禮貌表情,不僅爲日常生活及其社交活動增光添彩,而且在經濟生活中也有無限的潛在價值。

  而這“微笑”就是禮儀中最簡單、最通常的表達方式,也是人們親切友好最具美感的表情。

  微笑猶如百萬財富般的珍貴。它既是一種感情,也是一種品格,還是一種技巧,它可以化爲巨大能源和物資。

  可見,微笑禮儀已成爲流行於世界的社會競爭的有效手段,這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又反映了在當今社會競爭加劇、人的生活節奏緊張的狀況下,人類更加需要用笑容來點綴生活的現實。

基本個人禮儀常識 篇3

  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嚮導,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識的樂園裏遨遊,是你忘掉疲勞;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在興趣“老師”的吸引和指導下,可以加快獲得豐富知識的進程;興趣是成長的前提。凡是成才者,事先都具有喜好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特別是小學時期對某物的興趣,如果不受客觀因素的干擾、制約,往往可以轉化將來從事某種專業和專業活動的興趣。所以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讀書的興趣。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呢?

  同學們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天天讀書,可卻還是缺乏讀書的興趣(next88)。讀書興趣不可能在讀書活動外產生,但讀書活動也未必產生興趣。所以,如何培養讀書活動中的興趣,就是一箇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第一:確認讀書的目的

  只有認定了讀書目的,才能對自己的行爲負責;而且明確的目的,容易評定自己的成績。在達到自己預期的成績時,興趣自然就會產生。一是根據閱讀喜好,選擇閱讀材料。比如,有的同學喜歡故事性較強的;有的喜歡詞句較優美的;有的喜歡景物描寫的;有的喜歡人物描寫的;有的喜歡哲理性強的。開始作課外自讀時,你喜好什麼就選擇什麼。當然首先必須是有益的書籍。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不能跟隨大流、人云亦云。人家喜歡讀的,不一定適合於你。如大家都說《三國演義》好看,但你可能對書中的文辭不感興趣,如果硬着頭皮看的話,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喪失興趣,別人還會笑話你附庸風雅。這時你不如找本白話《三國》來看看,既瞭解了《三國演義》原著的內容,又增添了閱讀古代長篇小說的興趣,一舉兩得。一時不能讀原著,決不能說明你笨。就是有一定文化修養的成年人,拿起《紅樓夢》就睡覺的也是大有人在。第二:讀自己能讀懂的書每次閱讀時,事先不一定明白我爲什麼而讀,但在讀的過程中,文章的哪方面觸動了我,或聯想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或原理,這就是“得”,即此次讀書的收穫。這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文章特點、大意了。作文

  讀書是一箇讀者與作者進行思想溝通的過程。假如不瞭解所讀之書的內容,讀者與作者就無法進行思想溝通;再有價值的內容,也不會讓讀者產生興趣。

  而且,書的難度要適中,太難的書讀者讀不懂就沒有興趣,太容易的書就會讓人有老生常談的感覺,引不起讀者的興趣。

  第三:把你的讀書心得表現出來

  注意閱讀積累,採摘閱讀“花朵”。沒有積累的閱讀是老熊掰棒子的作法,手中永遠只有一箇。當然,積累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書上作記號,寫簡短的批語、體會,或是把主要的內容用本子記下來。名人讀書都是這樣的,現在出版的毛澤東在閱讀過的書籍上所作的記號和批註影印本,就是例證。這樣做,就好像我們從百花叢中,把我們認爲最爽心悅目的花采摘來插在花瓶裏一樣,這些“花朵”就成了我們欣賞、觀察、比較的對象。這樣做的時間長了,我們就會對“採摘”“花朵”有了經驗,並進而有所研究,我們的閱讀欣賞能力就會漸漸提高,興趣就會更加濃厚。讀書心得是一種滿足。表現出讀書心得將會對讀書時尋求心得的興趣有利。有很多表現讀書心得的方式。例如,參與大家的討論並表達自己的看法是一種方式;與人在信中談論學問是一種方式;在課堂上提出或回答問題是一種方式;在報刊雜誌上投稿發表作品是一種方式。

  只要能把讀書的心得表現出來,你就能從讀書中獲得以下的兩種益處:

  其一,爲了將心得表現出來,所以在讀書時會用心思考,能重新組織書中的資料,把它納入系統的記憶。

  其二,心得表現是一種被社會認可,被人讚許的行爲。在團體中的心得表現,會因別人的重視而提高自己的自尊,對以後的讀書興趣也會因之有所提高。

  當然,培養讀書興趣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讀書興趣的培養需要一箇過程,這個過程一般需要經過以下的三個階段。

  (1)直觀興趣階段

  (2)自覺興趣階段

  (3)潛在興趣階段

  要培養讀書興趣,首先要經過“知之”階段,也就是說要經過培養直觀興趣的階段。

  直觀興趣階段對於有讀書興趣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問題。但是,對那些沒有或缺乏讀書興趣的人來說,則需要認識一下,培養讀書興趣的重要性。

  不但要他們真正懂得:知識就是力量,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不積累知識,就會在工作中不斷碰壁。還要讓他們知道:很多知識都被保存在書裏,只有通過讀書才能獲得前人學以致用的經驗。要誘導他們結合個人愛好,讀那些有益的書,吸取書中的知識,使之嚐到“開卷有益”的甜頭,產生濃厚的讀書興趣,養成讀書的習慣。並且,要堅持下去,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就能成爲一箇“知之者”,完成讀書直觀興趣階段的培養。然而,由於直觀興趣的不穩定性,它易起易落,如不及時進行鼓勵,不繼續堅持,就很可能會來如煙,去如風。

  因此,你還應做“好之者”,把讀書興趣由直觀興趣階段向自覺興趣階段過渡和發展。由直觀興趣向自覺興趣過渡,需要一箇過程。因爲,自覺興趣是愛好和志向的結合體。

  自覺時期的讀書興趣,已經是一種有明確目的的興趣。它不僅伴隨着感性的讀書愛好,而且,還包括了在感情支配下的記憶與聯想,由求知向思維推進。這時的讀書興趣,具有了自覺性、主動性。

  譬如說,一箇對技術非常感興趣的人,在得到一部有關的技術書時,必然會一睹爲快。

  他會帶着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產生濃烈興趣的同時,分析書中的理論是否成立,數據是否準確,是否在實際中可行。並且,自覺地、積極地向更深的層次開掘。

  試想,當你讀書的興趣達到了孜孜以求的“好之者”階段,並進入了自覺興趣的境界之時,你還會“厭倦”書嗎?

  進入讀書興趣“好之者”階段的人,一般都有了自覺讀書的興趣,進入了比較穩定的階段。

  但是,如果把“好之者”與“樂之者”相比,還有很遠的差距。

  “好之者”,只是對讀書有了熱情,對讀書有了鑽研精神和自覺自願的興趣。

  “樂之者”,卻是在經過一段探索後,有了深刻的體會和收穫,把讀書作爲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捧起書來,如醉如癡,達到了讀書興趣的最高階段——潛在興趣階段。

  那些步入潛在興趣境界的“樂之者”,並不僅僅是愛好讀書,也並不僅僅是自覺地驅馳,而是在愛好讀書與自覺的基礎之上產生了堅強的意志和追求的快樂。

  當你讀書的興趣達到“癡心”的程度時,就不會感到讀書是一種苦役和負擔了,而會感到讀書是一種享受。

  一箇人如果養成了潛在的讀書興趣,就會像飢人喫飯那樣讀書。

  知之者、好之者、樂之者,是每個讀書者把書讀好所必由的三個階段。只要你完成了這三個階段,那麼,興趣就會“附在”你的身上,與你攜手在進取中前進。

  現實生活中,一些讀書未入門路,未覺興趣的人,在讀書時裝腔作勢,不是嫌凳子太硬,就是嫌光線不好。

  讀不好書的人,總是有着種種理由,例如春天不是讀書的日子,夏天太熱容易使人犯困,秋天時冬又將至,不如待明年。其實讀書是一項四季咸宜的活動。

  大量事實可以證明:

  恰當的讀書方法,有助於培養濃厚的讀書興趣,進而有利於提高讀書的效率,爲你積累更多的知識財富。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