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禮儀相關知識(精選16篇)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1
1、加強個人儀容、儀表應注意什麼?
答: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箇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箇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着密切的關係。頭髮,應保持頭髮清潔,髮型修飾得體,並且應與本的的自身條件、身份和工作性質相適宜。面容,男士應養成每天修面剃鬚的好習慣。女士化妝要得體,並注意化妝的時間和場合。在正式場合,女士不化妝會被認爲是不禮貌的。同時注意在公共場所不能補妝。表情,應保持面肌自然從容,目光溫順平和,嘴角略帶微笑,讓人感到真誠可信、和藹可親。手部,要保持手部的清潔,養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良好習慣。在正式場合忌留有長指甲及指甲修飾不當。衣着,應做到整潔、大方,忌穿着另類服裝。體態,要保持端莊、典雅,勿要做作和故弄。
2、談話中的禮儀禮貌要點有哪些?
答:(1)談話時態度要誠懇、自然、大方、言語要和氣親切,表達得體。(2)要注意聽取對方談話。(3)對長輩、師長、上級說話,要表示尊重,對下級、晚輩、學生則要注意平等待人和平易近人。(4)交談時可做手勢但不可幅度過大,不可用手指指人,因爲這種動作有輕蔑之意。(5)同時與幾個人談話,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箇人身上,要照顧到在場的每一個人,不要冷落了任何一箇人。(6)當碰到意見不一致時,應保持冷靜,或以豁達的胸懷包容異己,或迴避話題,忌
在公衆場合爲非原則性問題大聲喧譁、爭執打鬧。(7)在公衆場合男女之間忌耳鬃廝磨,或與非親屬關係的異性長時間攀談、耳語。(8)不可出言不遜、強詞奪理,不可揭人短處,不可談人隱私,不可背後議論人,更忌撥弄是非。不說荒離奇、聳人聽聞的事,不搞小廣播以充“消息靈通人士”。(9)遇有攻擊、污辱性言辭,一定要表態,但要掌握度。(10)談話者應保持一定距離。
3、走路時應注意哪些禮節、禮貌?
答:要遵守行路規則。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在有規定的地方要自覺走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行人之間要相互禮讓。儘量爲長者、老弱病殘者讓路;讓負重的人或孕婦、兒童先行。路遇熟人應主動打招呼和進行問候。若需交談,應靠邊站立,不要妨礙交通,並注意安全。走路時目光自然前視,不要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不要一面走路,一面喫東西或抽菸。
4、怎樣禮貌地問路?
答:總的原則是不應輕易打擾別人。在問詢之前要熱情、禮貌的稱呼對方。當別人回答了你的問題,應誠摯道謝。如果對方回答不了問題,也要禮貌道謝。
5、夫妻間應做到的禮儀要求是什麼?
答:夫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相互寬容和相互諒解。
6、子女對父母的禮儀有哪些?
答:孝敬父母,包括公婆和岳父母。要尊重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要維護父母的尊嚴和名譽。要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理解他們的精神要求,營造和睦友愛的家庭氛圍。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的生活。對父母盡贍養義務,在平時生活中關心照料和體貼老年人。對無經濟收入或者收入低微的單獨居住的老年人,贍養人應按月給付贍養費。對經濟收入較富裕的老年人,子女不能任意索取。對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贍養人應承擔護理的責任
7、建立和睦的鄰里關係應哪些方面做起?
答:尊老愛幼,互相幫助。不在背後議論他人,不猜疑,談笑逗趣有分寸,尊重他人隱私。鄰里之間要親切隨和,見面主動打招呼。主動參加一些聯絡鄰里感情的活動。善待鄰居家的小孩。早出晚歸,忌大聲喧譁衆取寵和行爲不當產生的噪音,以免影響他人休息。收看電視或聽音響時,應考慮到是否會影響左鄰右舍。適時主動拜訪鄰居,但忌妨礙他人的正常生活。孩子在住宅和大院的不妥行爲,家長應及時教育、提醒。合理使用住宅的公共部分。
8、乘坐公共汽車和地鐵列車時應遵守哪些禮節、禮貌?
答:排隊候車,先下後上。讓婦女、老人、小孩和殘疾人先上車。注意安全,扶好、坐好。不要將身體伸到車廂外,或隨意動車廂裏的設施。主動給老人、病人、殘疾人、孕婦和帶小孩的婦女讓座。尊重司乘人員,主動按規定買票。愛護環境衛生,保持車廂和站內的環境衛生,不能向窗外扔東西。
9、敬禮的種類主要有哪些?
答:注目禮、點頭禮、握手禮、鞠躬禮、舉手禮、吻手禮、屈膝
禮、擁抱禮、親頰禮等。
10、如何行握手禮?
答:與他人握手時,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在顧右盼。握手時須脫帽、起立,不能把另一隻手放在口袋中。男士不能帶着手套與他人握手,女士可以帶手套與男士握手,但不能帶手套與女士握手。標準的握手姿勢應是平等式,即大方地伸出右手,用手掌或手指用一點力握住對方的手掌,通常以3秒鐘左右爲宜。握手時應注意:正式場合 上下級之間,應在上級伸手後,下級才能伸手。日常生活 長輩與晚輩之間,長輩伸手後,晚輩才能伸手。社交場合 男女之間,女士伸手後,男士才能伸手。在多人同時握手時,忌交叉握手。不要跨着門檻握手。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2
1、怎樣禮貌地回答別人的詢問?
答:回答問話應耐心、細緻和周到。當被問到不瞭解的情況時,應向對方表示歉意。相互交流時應使用普通話或雙方都懂的語言。
2、怎樣禮貌地向別人提出請求?
答:向人提出請求時要語氣懇切,要平等待人。不管要求別人做什麼,都應該“請”字當先。向他人提出較重大請求時,必須注意把握恰當的時機。當別人拒絕你的正當要求時,應給予理解和諒解。
3、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如何運用?
答:常用的禮貌用語包括:請、對不起、謝謝、你好等。“請”。在生活和工作中,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時候,“請”字都必須掛在嘴邊。“謝謝”。凡是別人爲你服務、做事和幫忙,無論給與你的幫助是多麼的微不足道,都要說聲“謝謝”。“對不起”。無論何時何地打擾了別人,都必須說聲“對不起”。“你好”。同事之間、同學之間、鄰里之間、家庭成員之間見面,都應該相互問候,若採取“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等時令性問候交更好。提倡向同車人、同路人等微笑致意。
4、下屬對領導應有哪些禮儀?
答:尊重領導。應自覺維護領導職務及職位應有的尊嚴,公開場合不宜採用有失雙方身份的方式進行交流,確實有意見分歧,選擇適當場合交換意見。遵從領導指揮。對領導在工作方面的安排、命令、指令、口令應服從。對領導的工作不能求全責備。應多提意見、建議;不要在同事之間隨意議論領導、指責領導。提建議要講求方法。一定要考慮場合方式方法,以使領導易於接受。
5、微笑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微笑有哪些作用?
答:微笑的主要特徵是:面含笑意,但笑容甚明顯。一般情況下,人們在微笑時,是不聞其聲,不見其牙齒的。保持微笑,一可以調節情緒;二可以消除隔閡;三可以獲取回報;四有益身心健康。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3
1、什麼是禮儀?
答:禮儀指的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爲人們所認同,又爲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係爲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及要求的行爲準則或規範的總和。
由於禮儀是社會、道德、習俗、宗教等方麪人們行爲的規範,所以它是人們文明程度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禮儀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
2、禮儀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寬容的原則,即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於律己,更要寬以待人。敬人的原則,即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於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個人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自律的原則,這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遵守的原則,在交際應酬中,每一位參與者都必須自覺、自願地遵守禮儀,用禮儀去規範自己在交往活動中的言行舉止。適度的原則,應用禮儀時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認真得體。真誠的原則,運用禮儀時,務必誠信無欺,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從俗的原則,由於國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須堅持入鄉隨俗,與絕大多數人的習慣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無人、自以爲是。平等的原則,是禮儀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對象、以禮相待,對任何交往對象都必須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
3、公民基本道德規範二十字的內容是什麼?
答: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4、禮儀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答:溝通的功能,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只要雙方都自覺地遵守禮儀規範,就容易溝通感情,從而使交際往來容易成功.協調的功能,在社會交往時,只要人們注重禮儀規範,就能夠互相尊重,友好合作,從而緩和或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和障礙。維護的功能,禮儀是社會文明發展程度的反映和標誌,同時也對社會的風尚產生廣泛、持久和深刻的影響。講禮儀的人越多,社會便會越和諧安定。教育的功能,禮儀通過評價、勸阻、示範等教育形式糾正人們不正確的行爲習慣,倡導人們按禮儀規範的要求協調人際關係,維護社會正常生活。講究禮儀的人同時也起着榜樣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周圍的人。
5、爲什麼要注重個人禮儀?
答:個人禮儀是一箇人的生活行爲規範與待人處事的準則,是個人儀表、儀容、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體規定,是個人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教養良知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個人禮儀,對個人來說,是文明行爲的道德規範與標準,對國家來說,個人禮儀是一箇國家文化與傳統的象徵,個人禮儀所形成的一種具有較強的約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箇社會成員能夠自覺地按照社會文明的要求,調整行爲,唾棄陋習。個人禮儀從這個側面反映了一箇社會的文明程度。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4
一箇人的教養體現的細節不要隨便拿別人的痛處開玩笑
人前歡笑的人未必關起門來也快樂
合照的時候,記得p對方
對方給你看手機的時候
不要左滑右滑照片
別人自黑,你不要起鬨
看電影的時候,不要一直逼逼逼
劇透或者一路瞎解說
不喜歡我請不要撩我
浪費我的真心
有些東西,你可以不愛
但是不要傷害
別人幫你帶東西
不要挑三揀四
開車不打遠光燈
對面的人容易看不清路
不要老說女生胖
久了會自卑的
不要對女生使用暴力
即使你只是想嚇唬她而已
對發傳單的人可以禮貌拒絕
但是不要黑臉罵人
一箇人的教養體現的方面有教養的人,不會隨意的給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穿小鞋,扣帽子。
沒有教養的人喜歡揪着對方的口音不放,刻意的去模仿別人說話。
不管是開會還是約會,只要是約定好的,都提前到場,這也是有教養的表現。
無論對方是何種身份,都會及時的表示道歉或者感謝。
在公共場合接電話時,會刻意的壓低自己的聲音,以免影響到別人。
有教養的人一般不會抖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怎麼做一箇有教養的人1、守時。無論是開會、赴約都不要遲到。即使是無意遲到,對於準時到達的人也是一種不敬。
2、耐心傾聽。別人談話的時候,不要隨意打斷。應當注視對方的眼睛。因爲,心不在焉會使對方尷尬。
3、尊重別人。對別人的觀點,即使不同意,也不要說“瞎說”、“瘋活”、“胡說八道”之類的話,而是冷靜陳述自己反對的理由。
4、信守諾言。不管遇到什麼挫折,承諾過的事情就竭力去辦。萬一辦不到,首先致歉,絕不要爲自己辯解。
5、自謙。在交往中,從不強調自己的職位,不表現優越感。
6、富有同情心。在別人遭到不幸與痛苦時,絕不袖手旁觀,儘自己力量和可能給予同情與幫助。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5
一、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
2、鞠躬禮: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西,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鄭重地;後應雙6先女士後男表示尊重與能喫任何東目禮貌地注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裏,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二、公共場合禮儀
1、特定公共場所禮儀
影劇院:觀衆應儘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想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着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注意衣着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在影劇院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譁,也鐵把影院當成小喫店大喫大喝;演出結束後觀衆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
三、旅遊觀光禮儀
1、遊覽觀光:對公共建築、設施和文物古蹟,甚至花草樹木,都不能隨意破壞;不能在柱、牆、碑等建築物上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污染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雜物。
2、賓館住宿: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展p不要在房間裏大聲喧譁或舉行叫司的聚會,以免影響其他客人。對服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
3、飯店進餐: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對於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諷刺。:
四、乘車禮儀
1、乘火車、輪船:在候車室、候船室裏,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上車、登船時要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在車廂、輪船裏,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能讓小孩隨地大小便。
2、乘公共汽車:車到站時應依次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遇到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的乘客應主動讓座。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6
(一)選擇適當的化妝品和與自己氣質、臉型、年齡等特點相符的化妝方法,選擇適當的髮型來增添自己的魅力。
1、化妝的濃、淡要視時間、場合而定。
2、不要在公共場所化妝。
3、不要在男性面前化妝。
4、不要非議他人的化妝。
5、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妝品。
6、男性不要過分化妝。
(二)服飾及其禮節
1、要注意時代的特點,體現時代精神。
2、要注意個人性格特點。
3、應符合自己的體形。
(三)女性禮儀的禁忌
禁忌一:髮型太新潮
禁忌二:頭髮如亂草
禁忌三:化妝太誇張
禁忌四:臉青脣白
禁忌五:衣裝太新潮
禁忌六:打扮太性感
禁忌七:天天扮“女黑俠”
禁忌八:腳踏“鬆糕鞋”
(四)男性禮儀的標誌和破綻
1、男性禮儀的十個細節:
①有一雙乾淨修長的手,修剪整齊的指甲。
②雖然不吸菸,但隨身攜帶打火機,以方便在周圍的女性吸菸時爲其點菸。
③天天換襯衫,保持領口和袖口的平整和清潔,有的還會使用袖釦。
④腰間不懸掛物品,諸如手機、呼機等等。
⑤在與女性相處時,不放過每一箇細節以對女性加以照顧,並且幾乎在完全下意識的狀態下操作,百戰不殆。
⑥在喫飯時從不發出聲音。
⑦較常人使用禮貌用語更爲頻繁。
⑧偏愛孤獨,尋求寧靜的心靈、安靜的肉體及激情的冥想。紳士們故此好思想、好舞文、好文學藝術方面的經典名著,絕少拜讀浮華喧囂的弄潮作品,包括影視。翻看一兩眼,倘若認爲俗,便絕不再拿起,包括討論。
⑨喜怒不形於色,在人羣中獨自沉默。
⑩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思慮過重,常常顯得優柔寡斷。
2、男性禮儀的十大破綻:
①手形清潔美觀,可是一旦進入需要脫鞋的房間,空氣中就會產生一種異樣氣味。
②雖然隨身攜帶打火機,但卻是一次性的朔料打火機。
③戴名牌手錶時,手腕揚得飛揚跋邑。
④雖然天天換襯衫,但總是系同一條領帶。
⑤腰間雖然沒有懸掛手機和呼機,但是在公告場合常常大聲對着手機說話,在劇院裏聽任自己的手機鈴聲響起。
⑥儘管對女性尊重異常,但是在與同性朋友相處時反差過大,叛若兩人。
⑦喫飯時不發出聲音,但喝湯時卻引人側目。
⑧雖然較常人使用禮貌用語更爲頻繁,但是頻繁到了令人起疑的程度。
⑨偏愛孤獨到了怕見生人的程度。
⑩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思慮過重並不是拿不定主意選擇,而是根本不打算相信。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7
參加下午茶宴時,茶得小口慢飲,點心要細細品嚐,低聲絮語,舉止端莊。
諸如兩手的手腕部位儘量不要緊貼身體,或者藏着讓人完全看不到,這種姿勢代表了你在封閉自己,很不禮貌;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神要溫和地平視對方,表示你很關注;手機響了,如果對方有話正好說到一半,不能粗魯地打斷,在談話間隙跟對方說抱歉然後接聽。
其實這些也是在其他場合都需要遵從的淑女禮儀。傳統英式下午茶是僅次於晚宴的非正式社交,很講究姿勢姿態。
蘸料之奶油喫scone的時候還可以塗奶油。
這種奶油不是煉乳,很香卻又不會太甜膩,與果醬的味道不盡相同,由此可見早前貴族們的享受到了何等奢華的程度。
蘸料之果醬scone是一種英式特色鬆餅,樣子不太好看,卻是非常美味的鹹甜味混合小點,通常會配合調味料一起喫,蘸上各種果醬,能夠吃出各種風味。
下午茶中的特色點心scone、手工餅乾、牛角麪包等都是英國下午茶中特有的不可或缺的點心,維多利亞時代這些點心都是由手工製成,現烤現喫,熱的時候味道更好。
下午茶點心貴族式傳統的英國維多利亞式下午茶點,用的都是三層點心瓷盤。
最下面一層可以放一些有夾心的味道比較重的鹹點心,如三明治、牛角麪包等;第二層放的是鹹甜結合的點心,一般沒有夾心,如英式scone鬆餅和培根卷等傳統點心;第三層則放蛋糕及水果塔,以及幾種小甜品。
喫的順序要遵循由淡而重,由鹹而甜的法則,從三層點心盤的最下層往上喫,先嚐嘗帶點鹹味的三明治,讓味蕾慢慢品出食物的真味,再啜飲幾口芬芳四溢的紅茶。
接下來是塗抹上果醬或奶油的英式鬆餅,絲絲甜味在口腔中慢慢散開,最後纔將甜膩厚實的水果塔及芝士蛋糕一點一點放入口中,讓甜蜜慢慢升騰。
之所以這樣喫的原因是:最下層的三明治和牛角麪包是解餓的,就像正餐中的主菜;而最上層的水果塔是一種甜度很高的糕點,就像正餐中的甜食。
表情要大方得體,保持笑容
下午茶的飲茶禮儀輕輕拿起茶杯(以前必須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柄,現在也可以把手指伸進杯圈),把杯子送到嘴邊。
喝的時候不能發出聲音,出聲是很不優雅的。
如果由上而下食用糕點,那就大錯特錯了。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8
接電話:在電話響三聲之內一定要接,如果接不了,回撥時要道歉。
交談:談話時儘量不要涉及個人收入、年齡、健康等隱私問題,多點談論天氣、新聞時事等。
敲門:即使房間的門是虛掩的,也應先敲門。敲門時用右手的手指關節輕輕的敲三下,問一聲:我可以進來嗎?待聽到允許後再輕輕的推門進去。
站姿:站立時,女士雙膝和雙腳要靠緊,男士兩腳間可稍分開點兒距離,但不宜超過肩膀。
坐姿:入座時要穩要輕,不可猛起猛坐使椅子發出聲響。女士入座時,若着裙裝,應用手將裙子稍向前攏一下。坐定後,上體保持正直,兩眼平視,目光柔和。男子雙手掌心向下,自然放在膝蓋上,兩膝距離以一拳左右爲宜。女士可將右手搭在左手上,輕放在腿面上。
握手:男生和女生之間,絕不能男生先伸手,這樣不但失禮,而且還有佔別人便宜的嫌疑。男士握女士的手力度應輕一些,不要握滿全手,只握其手指部位即可。握手時長一般控制在三秒內,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放。
交換名片:遞名片給他人時,應使用雙手或者右手,將名片正面面對對方,交予對方。接受名片時,宜雙手捧接,或以右手接過,切勿單用左手接過。接過名片後,當即認真默讀一遍。切勿看也不看,或手頭把玩,或棄之桌上,或裝入衣袋,或交予他人。
就餐:不可坐主人位(一般正對大門或電視機的位置爲主人位)。就餐時,讓菜而不夾菜,敬酒而不勸酒。喫東西時不能發出聲音。
衣着:女士正裝是套裙和高跟鞋,適當化淡妝,頭髮梳整齊;男士正裝是西裝和皮鞋,腰部以上不可有太多雜物。
乘車:女士登車不要一隻腳先踏入車內,也不要爬進車裏。需先站在座位邊上,把身體降低,臀部坐到位子上,再將雙腿一起收進車裏,雙膝一定保持合併的姿勢。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9
做父母做得怎樣,最能表明一箇人的人格、素質和教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體現一箇人的素養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體現一箇人的素養溺愛是動物性的愛,那是最容易的,難的是使親子之愛獲得一種精神性的品格。所謂做孩子的朋友,就是不把孩子當作寵物或工具,而是視爲一箇正在成形的獨立的人格,不但愛他疼他,而且給予信任和尊重。凡屬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橫加干涉,而是懷着愛心加以關注,以平等的態度進行商量。父母與孩子之間要有朋友式的討論和交流的氛圍。正是在這種氛圍裏,孩子便能夠逐漸養成基於愛和自信的獨立精神,從而健康地成長。
有一些正經的父母,自己十分無趣,看見孩子調皮就加以責罰,聽見孩子的有趣話語也無動於衷,我真爲他們的孩子感到冤枉。在乾旱的沙漠中,孩子的智性花朵過早地枯萎了。在沉寂的悶屋中,孩子的靈性笑聲過早地喑啞了。如果一箇孩子天賦正常卻不會幽默,責任一定在大人。
在幼兒面前,聰明的父母要具備兩種本領。一是不懂裝懂,孩子咿呀學語,說一些不成語言的音節,你聽不明白他的意思,也要裝作懂了,鼓勵他多說話。二是懂裝不懂,你聽懂了孩子的詞不達意的表達,不妨裝作不懂,適當地提問,引導他尋找更準確的表達。
在失去想象力的大人眼裏,孩子的想象力也成了罪過。
被自己的孩子視爲親密的朋友,這是爲人父母者所能獲得的最大的成功。不過,爲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敗卻並非被自己的孩子視爲對手和敵人,而是被視爲上司或者奴僕。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是成爲孩子的知心朋友。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家長相當可憐,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另一面是孩子的奴僕、下屬,始終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處的位置。
從一箇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這個人自己的人生態度。那種逼迫孩子參加各種競爭的家長,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箇淡泊於名利的人,必定也願意孩子順應天性愉快地成長。
我由此獲得了一箇依據,去分析貌似違背這個規律的現象。譬如說,我基本可以斷定,一箇自己無爲卻逼迫孩子大有作爲的人,他的無爲其實是無能和不得志;一箇自己拼命奮鬥卻讓孩子自由生長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於無奈。這兩種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的未遂願望,但願望的性質恰好相反。
教育孩子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養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東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讓孩子得到的東西。進一箇名牌學校,謀一箇賺錢職業,這種東西怎麼有資格成爲人生的目標,所以也不能成爲教育的目標。我的期望比這高得多,就是願孩子成爲一箇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識的灌輸。當然可以教孩子識字和讀書,不過,在我看來,這至多是手段,決不可當作教育的目標和標準,追求孩子識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詩,甚至以此誇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教授知識的方法是否正確,究竟有無價值,完全要看結果是激發了還是壓抑了孩子的求知興趣。活躍的理性能力是源頭,源頭通暢,就有活水長流,源頭乾涸,再多的知識也只是死水。
讓孩子真正喜歡上智力生活,樂在其中,欲罷不能,對學習充滿興趣,是智育的最大成功。在這方面,父母的榜樣能產生顯著的作用。
我深信,薰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質是薰陶出來的。
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箇要求:必須提高你自己的素質。
無論一箇什麼道理,只要是適合於給孩子講的,就一定要用孩子懂的話說,也一定能用孩子懂的話說。對於大人來說,這同時也是自己把道理真正想明白的過程。如果孩子不懂,往往說明大人自己沒有想明白,或者更糟糕,說明這個道理根本就不適合於給孩子講,甚至根本就不是道理。
說孩子懂的話,不要說孩子不懂的話,——這是一箇基本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懂孩子。我常常發現,正是那些不懂孩子的家長和教師總在說着孩子不感興趣因而聽不懂的話。因此,我們可以把這個要求看作一項教育原則,以之來判斷教育內容是否恰當以及教育者素質的高下。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10
儀表禮儀
(一)選擇適當的化妝品和與自己氣質、臉型、年齡等特點相符的化妝方法,選擇適當的髮型來增添自己的魅力。
1、化妝的濃、淡要視時間、場合而定。
2、不要在公共場所化妝。
3、不要在男性面前化妝。
4、不要非議他人的化妝。
5、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妝品。
6、男性不要過分化妝。
(二)服飾及其禮節
1、要注意時代的特點,體現時代精神。
2、要注意個人性格特點。
3、應符合自己的體形。
(三)女性禮儀的禁忌
禁忌一:髮型太新潮 禁忌二:頭髮如亂草
禁忌三:化妝太誇張 禁忌四:臉青脣白
禁忌五:衣裝太新潮 禁忌六:打扮太性感
禁忌七:天天扮“女黑俠” 禁忌八:腳踏“鬆糕鞋”
(四)男性禮儀的標誌和破綻
1、男性禮儀的十個細節:
① 有一雙乾淨修長的手,修剪整齊的指甲。
② 雖然不吸菸,但隨身攜帶打火機,以方便在周圍的女性吸菸時爲其點菸。
③ 天天換襯衫,保持領口和袖口的平整和清潔,有的還會使用袖釦。
④ 腰間不懸掛物品,諸如手機、呼機等等。
⑤ 在與女性相處時,不放過每一箇細節以對女性加以照顧,並且幾乎在完全下意識的狀態下操作,百戰不殆。
⑥ 在喫飯時從不發出聲音。
⑦ 較常人使用禮貌用語更爲頻繁。
⑧ 偏愛孤獨,尋求寧靜的心靈、安靜的肉體及激情的冥想。紳士們故此好思想、好舞文、好文學藝術方面的經典名著,絕少拜讀浮華喧囂的弄潮作品,包括影視。翻看一兩眼,倘若認爲俗,便絕不再拿起,包括討論。
⑨ 喜怒不形於色,在人羣中獨自沉默。
⑩ 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思慮過重,常常顯得優柔寡斷。
2、男性禮儀的十大破綻:
① 手形清潔美觀,可是一旦進入需要脫鞋的房間,空氣中就會產生一種異樣氣味。
② 雖然隨身攜帶打火機,但卻是一次性的朔料打火機。
③ 戴名牌手錶時,手腕揚得飛揚跋邑。
④ 雖然天天換襯衫,但總是系同一條領帶。
⑤ 腰間雖然沒有懸掛手機和呼機,但是在公告場合常常大聲對着手機說話,在劇院裏聽任自己的手機鈴聲響起。
⑥ 儘管對女性尊重異常,但是在與同性朋友相處時反差過大,叛若兩人。
⑦ 喫飯時不發出聲音,但喝湯時卻引人側目。
⑧ 雖然較常人使用禮貌用語更爲頻繁,但是頻繁到了令人起疑的程度。
⑨ 偏愛孤獨到了怕見生人的程度。
⑩ 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思慮過重並不是拿不定主意選擇,而是根本不打算相信。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11
一、個人禮儀的概念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證明,人們對文雅的儀風和悅人的儀態一直孜孜以求。而今,隨着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日漸頻繁,人們對個人的禮儀更是倍加關注。從表面看,個人禮儀僅僅涉及個人穿着打扮、舉手投足之類無關宏旨的小節小事,但小節之處顯精神,舉止言談見文化。個人禮儀,作爲一種社會文化,不僅事及個人,而且事關全局。若置個人禮儀規範而不顧,自以爲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筆柄,小到影響個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響社會組織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事實如此,絕非無病呻吟,聳人聽聞。
我們強調個人禮儀,倡導現代文明,旨在提高個人禮貌素養。強化公民的文明觀念。良好的禮儀風範,出衆的形象風采,是我們自尊尊人之本,更是我們立足、立業之源。
二、影響個人禮儀的因素
(一)心理因素:
人們在生活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個人禮儀,個人禮儀與人們的心理有很大的關係。
1、首因效應 概念、特點、辨證
2、暈輪效應 也叫光環效應 舉例
3、近因效應 概念 舉例
(二)社會因素
一些我們熟知的社會因素,也影響到人們對個人禮儀的追求。
1、社會角色
由於社會分工不同,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的會角色,人們都嘗試用最好的方式來詮釋自己的社會角色,如:能力、智慧、愛心等。而通過塑造良好個人形象的方式來扮換最佳社會角色,則是一種最直接、最簡易、最快捷的方式。
個人禮儀要與自己的社會角色吻合。
2、個人的社會化
社會化:人類個體在社會環境中,從自然 人發展爲社會人的過程。
社會人:通過社會化,個體掌握了社會的道德和 文化,學會了該社會的道德規範和行爲,形成獨立人格,產生自我意識,最終成爲社會化的人。
個人的社會化是延續一生的過程,個人禮儀的獲得、完善、是人社會化的過程,禮儀的學習伴隨一生。
3、個人禮儀的歷史演變
從歷史角度看,中外的個人禮儀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點。
古代,個人禮儀是一種特權。現代社會,雖然不同階層是社會的客觀存在,但個人禮儀卻成爲人人都需要遵守的行爲準則。
(三)文化因素
個人禮儀是種社會文化,是國家文化與傳統的象徵,是治國教民的經典。個人禮儀與社會文明有十分緊密的關係,古人對此有專門的論述。
文化分爲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精神層面就包括宗教的價值觀念、審美標準等。所以,講究個人禮儀,實際上是一箇民族長久以來的精神文化的積澱在個人生長的反映。
這部分內容以列舉事例的方法進行。
三、個人禮儀的運用原則
美化自我,尊敬他人。(適度、敬人) 共勉:周恩來名言
四、儀態訓練
坐姿
社交場合採用最多的姿態。
(一)就坐姿態
即走向座位直到坐下這一過程。
1、注意順序 兩種:優先尊長
同時就坐(用於平輩、同事、朋友之間)
2、講究方位
無論從正面、側面、背面走向座位,都講究左進左出,尤其在正式場合要遵守。
3、落座無聲
4、入座得法
5、離座謹慎
(二)坐定的姿勢
1、根據座位高低,調整姿態。
“淺坐”。
2、坐定時,上身一般保持端正,而腿、腳的姿勢卻可以有較多的變化。常見的姿勢:
正襟危坐式 垂腿開膝式 雙腿疊放式
雙腿斜放式 雙腳交叉式 雙腳內收式
前伸後曲式 大腿疊放式
其中,男女通用的姿勢有:正襟危坐式,大腿疊放式,前伸後曲式等。
女士專有的姿勢有:雙腿疊放式,雙腿斜放式,前伸後曲式。
男士專有的姿勢有:垂腿開膝式。另外,在一些正式場合,人們總會感到緊張侷促,表現出來的姿勢是雙腳內收。因此,儘量少出現這種姿勢,可以給人鎮定的印象。如果實在緊張,採用這種姿勢,可以緩解心理壓力。
(二)站姿
1、體態:直立,挺胸,收腹,略爲收臀,平肩,直頸,下頜微向後收
2、表情:兩眼平視,精神飽滿,面帶微笑
3、上身:
兩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彎曲;
兩手可在體前交叉,右手放左手上,肘部略外張
男性必要時可單手或雙手背於背後
4、腿部:兩腿直,膝蓋放鬆,大腿收緊上提,身體重心落於前腳掌
5、男性:雙腳可微微張開,不超過肩寬
6、女性:腳成v型,膝和腳根應靠緊;身體重心儘量提高
女士應避免的站姿
兩腳交叉站立 雙手/單手叉腰
雙臂交叉抱於胸前 雙手插入衣袋或褲袋
身體抖動或晃動
(三)、行姿
也稱走姿。與其他姿態相比,處於動態之中,體現人類的運動之美和精神風貌。從總體上講,屬於人體的綜合性活動,但側重點在腳步上,所以也稱爲步態。行姿總的要求:矯健、優美、勻速。
辨析:行姿總的要求不慌不忙,是否缺少個性和朝氣?如何用禮儀的觀點解釋?
1、基本行姿
行走時,應以正確的站姿爲基礎。
(1)保持正確站姿,作好起步準備。
(2)全身伸直,昂首挺胸。
(3)起步前傾,重心在前。
(4)腳尖朝前,步幅適中。
腳:避免外八,內八,重心在前腳掌。
腿:膝蓋伸直。
步幅:一腳距離。
(5)雙肩平穩,兩臂擺動。
有節奏,手心向內,擺動幅度爲30度左右。
(6)全身協調,勻速前進。
行走的某些階段,速度要勻,有節奏感,輕鬆,自然。
男士:抬頭挺胸,收腹直腰,上體平穩,雙肩平齊,目光平視,步履穩健大方。
女士:頭部端正,目光柔和,上體自然挺直,收腹挺腰,兩腿靠攏行走,步伐勻稱自如,輕盈,端莊,文雅。
2、禁忌的行姿
女士:避免故意走“貓步”。腰部要自然擺動,不能扭捏,避免步幅過小,含胸。
男士:避免含胸駝背,左右擺動,步幅散漫,低頭等。
(四)、蹲姿
屬於一種靜態的姿態。多用於撿拾物品,幫助別人或照顧自己。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12
如何塑造個人禮儀形象
解決方法:登陸騰訊課堂
搜索“如何塑造個人禮儀形象”觀看視頻。
塑造個人禮儀形象:
首先在行業中塑造好個人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在任何時候個人形象都是影響個人的社會活動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求職過程中個人形象,是斷定結果是否成功的因素。
對於我個人而言,我認爲“端莊大方”這兩個詞就足以詮釋我對個人禮儀形象的觀點。那要做到“端莊大方”我認爲需要在兩個大方面做工作。一是:感官方面二是:內涵方面
感官即是:看的到,聽得到的,聞得到的,觸得到的。
對於要在感官方面提升禮儀形象,就要在梳妝,服飾,動作,語氣,表情幾個方面來着重提升。
我覺得從這幾個方面來講最打動人的方面就是表情,動作和語氣。在和人交談中表情自然,眼睛注視着對方。也要多微笑,微笑可以緩解壓力和緊張感。言談舉止要開朗熱情大方,要有親和力。坐,走,站。都要合乎基本要求。挺胸抬頭,精神些。要表現的更自然一些,大忌就是不要表現的很虛假做作。虛假做作是最容易讓別人感覺到的,也是最反感的。
其次就是着裝打扮方面,儘量簡單幹淨就可以,如果打扮的太過妖豔會有種高傲冷酷的氣勢,會給人一種很難接近的感覺。還有就是在什麼場合穿什麼樣地衣服。穿着簡潔,講究衛生。像我們實習的話在殯儀館就不能披頭散髮,染指甲,穿亮色的衣服。
在內涵方面:有句話說的好“內心美麗纔是真正的美麗”。內涵影響舉止,內在方面纔是真正影響是長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外表獲取贊同時,內涵會顯得格外的重要。爲什麼大公司在面試時會聘那個將廢紙撿起扔進垃圾桶的人。這就是內涵。我認爲我們要提升內涵首先是要有個正確的思想觀念。這是做人的基本。那對於我們學生要在這個基礎上提升的話,對於我而言看書的話肯定是不行的,因爲我知道自己堅持下來的機率很小。那我建議很好的方法就是看一些有意義視頻。像百家講壇,藝術人生,講述,不枯燥還有意思。還有就是提升內涵最重要的影響就是不易被其他人“同化”。(我認識一箇人一開始的時候人特別好,憨厚朴實,但是一段時間以後,變得自私虛僞做作。瞭解後,才知道是被其他人帶壞了,我覺得這是很危險的。)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平衡,不超越底線。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無論對人對事都不越過自己的底線並用心去對待。我相信只要有目標用心了,就一定會成功。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13
第一,以個人爲支點。
個人禮儀是對社會成員個人自身行動的種種規定,而不是對任何社會組織或其他羣體行爲的限定。但由於每個羣體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所組成的,每一箇社會組織也都是由一定數量的組織成員所構成的。因此,個人行爲的良好與否將直接影響着任一羣體、社會組織乃至整個社會的生存與發展。從此意義看,我們強調個人禮儀,規範個人行爲,不僅是爲了提高個人自身的內在涵養,更重要的是爲了促進社會發展的有序與文明。
第二,以修養爲基礎。
個人禮儀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爲表現,而是個人的公共道德修養在社會活動中的體現,它反映的是一箇人內在的品格與文化修養。若缺乏內在的修養,個人禮儀對個人行爲的具體規定,也就不可能自覺遵守、自願執行。只有“誠於中”方能“行於外”,因此個人禮儀必須以個人修養爲基礎。
第三,以尊敬爲原則。
在社會活動中,講究個人禮儀,自覺按個人禮儀的諸項規定行事,必須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則。“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尊敬別人,才能贏得別人對你的尊敬。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禮儀不僅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關係,而且還可以避免或緩解某些不必要的個人或羣體的衝突。
第四,以美好爲目標。
遵循個人禮儀,尊重他人的原則,按照個人禮儀的文明禮貌標準行動,是爲了更好地塑造個人的自身形象,更充分地展現個人的精視風貌。個人禮儀教會人們識別美醜,幫助人們明辨是非,引導人們走向文明,它能使個人形象日臻完美,使人們的生活日趨美好。因此,我們說,個人禮儀是以“美好”爲目標的。
第五,以長遠爲方針。
個人禮儀的確會給人們以美好,給社會以文明,但所有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見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須經過個人長期不懈的努力和社會持續不斷的發展,因此,對個人禮儀規範的掌握切不可急於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14
使用敬語讓孩子的談吐更優美
言談作爲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箇重要組成部分。跟別人說話要用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您好、請、謝謝、不客氣”,是開啓良好人際關係的鑰匙。如果孩子經常聽到這些話,就會進行模仿,繼而成爲個人熟悉而自然的語言。1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學說話了,父母需要在孩子那不斷擴充的詞庫里加上“請”和“謝謝”。每當他要點心或玩具時,父母就可以提示他說這些禮貌用語。
在孩子的言語禮儀的發展過程中,父母經常會問我兩個問題:
孩子不愛叫人怎麼辦?
你好,想資詢下,我家孩子兩歲了,出門在外不愛叫人,讓他叫人時,有點害羞,不願叫,只是笑。是什麼原因?怎樣對待?
對於這種情形,一般是孩子的個性使然,不必強迫孩子改變。家長首先要起好榜樣作用,對長輩恭謙,孩子自然會效仿。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帶孩子出去,孩子見了人從來不主動打招呼,不說“叔叔好”、“阿姨好”,讓人覺得我們的孩子很不懂禮貌。這樣的孩子一般在2歲到3歲之間。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15
一、中職生個人禮儀的現狀家庭教育中禮儀教育相對薄弱。
一方面,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現代家庭的“倒三角”結構中,造成獨生子女的自私、任性和自我傾向,與禮儀的核心精神背道而馳。另一方面,當前中職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與父母溝通較少,家庭教育不利是造成現在中職生禮儀淡漠的原因之一。在實踐教學中,家長常常過度依賴學校,放棄自身所應承擔的角色和責任,還有一些家庭本身禮儀修養不高,更直接造成了學生的不文明行爲。
二、學校未能把禮儀教育擺在重要的位置。
在德育實施的具體過程中,重“知”輕“行”,往往是在概括性的道德發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行爲養成強調的少;個別教師缺乏良好的禮儀形象,一箇衣冠不整、精神怠倦的教師則會給學生留下思想萎靡、意志頹廢的印象,這些教師不可能得到學生的敬佩和尊重,禮儀上的缺失是理所當然。
三、社會公衆對禮儀規範的重視程度不高。
隨着社會的進步,文明禮儀日益成爲個人修養和社會文明的一箇重要標誌。然而,各種不遵守禮儀規範,不尊重社會公德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甚至在社會公衆的傳統觀念裏,一些與時代接軌的禮儀行爲還受到排擠,許多陳規陋習也很難改變,這些對於中職生形成良好的禮儀觀念,對於學校教育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四、禮儀教育過於表面化。
在一些禮儀教科書中,把禮儀表面化、工具化的現象,如教握手,要求手伸出來的距離要與身體成度,否則就是不合格;雙方的手相握,只能停留三秒鐘,否則也是不合格;對於微笑也有規定,有的禮儀書上是不能露出牙齒,有的禮儀書上對微笑所下的尺度卻是露出八顆牙齒。這種禮儀教育,用來培養服務專業的學生還可以,但用於其他專業的學生就肯定行不通。因此,這種過於注重外表和形式的禮儀教育要不得。
五、禮儀教育過於注重形式。
開設禮儀課的初衷是美好的,先從外觀的坐、走、站的正確姿勢着手,希望由外在的儀態美帶動內在的修養美。但這種做法效果甚微,學生們課堂上基本可以做到標準,但課後就忘。學校開展各種活動的目的也是好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也不錯,但一旦活動結束了,文明禮儀也隨之消失了。而且有不少學生出現“校內言談舉止文明,校外粗俗不堪”的現象。
六、中職生個人禮儀提升方法開設禮儀課程,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
把禮儀教育的內容納入中職課程體系中,調整課程結構,根據不同的專業適當開設《中職生禮儀規範教程》、《禮儀禮節》、《商務禮儀》、《體型訓練》等課程,對中職生進行系統的禮儀基本理論和具體規範的教育。課堂教學是系統學習訓練的良好途徑,禮儀教育與思想道德修養有機結合,既可以豐富中職生的思想道德內涵,又能教會他們如何規範自身行爲、塑造良好的儀表形象。讓學生懂得基本的處世之道,學會在不同的環境調試自己,瞭解自身蘊藏的積極因素,正確面對自身的弱點,保持良好的心境。
七、強化師資培訓,加強教育設備投入。
加強禮儀教育不僅應將禮儀教育引入課堂,納入教學計劃,切實完善中職德育體系,而且應從轉換教育理念入手,加強師資培訓。重點是建設一支能夠適應現代禮儀教學和研究的師資隊伍。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他們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注重並不斷提高自己的禮儀素養,不斷進行禮儀教育的滲透,以利於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禮儀教學和研究的水平。再者,加大教育設備投入,配備先進的電化教學配套的模擬實習教室和形體訓練室等。
八、舉辦各種禮儀講座,開展禮儀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加強禮儀教育必須發揮中職生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完善的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不斷積累交往經驗,展示禮儀的魅力和中職生的風範。如:舉辦禮儀講座,開展禮儀活動;經常聘請校內外專家學者,舉辦多種形式的禮儀講座,加強禮儀教育的指導;學校成立禮儀隊,讓他們積極承擔校內外各種活動的禮儀服務工作,在大家面前展示禮儀的魅力;學校團委學生會還可以通過廣播宣傳欄等介紹名人禮貌處世、嚴謹修身的軼事,開展“明禮誠信”活動,發動全校師生尋找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以辯論、演講等活動形式弘揚文明禮貌之風,使禮儀之花遍地開放,進一步推動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
中職生個人禮儀的重要性禮儀是一箇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體現,是衡量一箇人道德水準的尺度。中職生進入社會後,如果能以其高雅的儀表風度、完善的語言藝術、良好的個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氣質修養,贏得尊重,將是自己生活和事業成功的基礎。因此,禮儀教育對中職生來說意義重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禮儀的實質是尊重,是教育學生髮自內心地去尊重每一個人。現代西方各國普遍將禮儀素質作爲重要的人文素質,納入教育的培養目標體系。而且塑造青少年的禮儀修養水準是衡量一箇國家和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標誌。
(二)禮儀素質的培養是中職生適應競爭上崗的需要。禮儀教育給學生創造全面和諧、發展鍛鍊的機會,要求學生提前適應社會、適應職業,讓他們一畢業就能走上崗位,熟練就業。在今天的市場經濟社會,禮儀作爲一種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另一方面,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着點,企業員工的職場形象與職場禮儀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外在形象。
個人禮儀相關知識 篇16
舉止禮儀
1、儀態——展示您的教養
儀態,指人的姿態、舉止和風度,即一箇人的表情、行爲、動作,也包括人的體態語。它反映一箇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養和氣質。個人的禮儀修養正是通過一舉一動表現出來的。
一箇人即使有出衆的姿色、時髦的衣着,但如果沒有相應的行爲美,就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我們的姿態舉止就應該體現秀雅合適的行爲美。
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要率直而不魯莽,活潑而不輕佻,工作緊張而不失措,休息時輕鬆而不懶散,與賓客接觸時有禮而不自卑。
一箇人的氣質、風度及其禮儀教養不能僅是靠高檔的服飾裝扮而成的,更不是靠人們擁捧而就的,而是在一言一行中自然體現出來的。
2、站姿——要有穩定感
最容易表現體態特徵的是人處於站立時的姿勢。社交場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優美和典雅。
女性應是亭亭玉立,文靜優雅;男性應是剛勁挺拔,穩健大方。
正確的站立姿勢應是:端正、莊重,具有穩定性。站立時的人,從正面看去,應以鼻爲點與地面作垂直狀,人體在垂直線的兩側對稱,表情自然明朗。
溫馨提示——注意防止不雅站姿,例如:
⑴上身。歪着脖子、斜着肩或一肩高一肩低、弓背、挺着腹、撅臀或身體依靠其他物體等。
⑵手腳。兩腿彎曲、叉開很大以及在一般情境中雙手叉腰、雙臂抱在胸前、兩手插在口袋等。
⑶動作。搔頭抓癢,擺弄衣帶、髮辮、咬指甲等。
3、坐姿——講究穩重感
坐姿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人體姿態,它反映的信息非常豐富。優美的坐姿是端正、優雅、自然、大方。
入座時,要走到座位前面再轉身,然後右腳向後退半步,再輕穩地坐下,收右腳。
入座後,上體自然坐直,雙肩平正放鬆,立腰、挺胸,兩手放在雙膝上或兩手交叉半握拳放在腿上,亦可兩臂微屈,掌心向下,放在桌上。兩腿自然彎曲,雙腳平落地上,男士雙膝稍稍分開,女士雙膝必須靠緊,兩腳平行,臀部坐在椅子的中央(男士可坐滿椅子,背輕靠椅背)。雙目平視,嘴脣微閉,微收下頜,面帶笑容。起立時,右腳向後退半步,而後直立站起,收右腳。
溫馨提示——要堅決避免以下幾種不良坐姿:
⑴就座時前傾後仰,或是歪歪扭扭,脊背彎曲,頭過於前傾,聳肩。
⑵兩腿過於叉開或長長地伸出去,萎靡不振地癱坐在椅子上。
⑶坐下後隨意挪動椅子,在正式場合蹺二郎腿時搖腿。
⑷爲了表示謙虛,故意坐在椅子邊上,身體萎縮前傾地與人交談。
⑸大腿併攏,小腿分開,或雙手放在臀下,腿腳不停地抖動。
4、走姿——展精神風貌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從一箇人的走姿就可以看出其精神是奮發進取或失意懶散,以及是否受人歡迎等,它最能體現出一箇人的精神面貌。
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着入時,如果走姿不美,就會遜色三分;而有的人儘管服裝樣式簡單,優美的走姿卻使他氣度不凡。
標準的走姿要求行走時上身挺直,雙肩平穩,目光平視,下頜微收,面帶微笑;手臂伸直放鬆,手指自然彎曲,擺動時,以肩關節爲軸,上臂帶動前臂,向前、後自然擺動;身體稍向前傾,提髖屈大腿,帶動小腿向前邁。
溫馨提示——注意矯正不雅的走姿:
⑴內八字和外八字。
⑵彎腰駝背,歪肩晃膀。
⑶走路時大甩手,扭腰擺臀,大搖大擺,左顧右盼。
⑷雙腿過於彎曲或走曲線。
⑸步子太大或太小;不要腳蹭地面、雙手插在褲兜或後腳拖在地面上行走。
⑹男士的走姿像小腳女人走路一樣,一步一挪;或像閒人一樣八字步邁開,那會給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覺。
5、蹲姿——別不顧優雅
蹲姿一般以下列兩種爲宜:
⑴交叉式蹲姿。下蹲時,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右小腿基本垂直於地面,全腳着地,左腿在後與右腿交叉重疊,左膝由後面伸向右側,左腳跟抬起,腳掌着地,兩腿前後靠緊,合力支撐身體。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傾。
⑵高低式蹲姿。下蹲時左腳在前,右腳稍後,兩腿靠緊往下蹲。左腳全腳着地,小腿基本垂直於地面,右腳腳跟提起,腳掌着地。右膝低於左膝,右膝內側靠於左小腿內側,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勢,臀部向下,基本上靠一隻腿支撐身體。
溫馨提示
下蹲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有彎腰、臀部向後撅起的動作;切忌兩腿叉開,兩腿展開平衡下蹲,以及下蹲時,露出內衣褲等不雅的動作,以免影響你的姿態美。因此,當要撿起落在地上的東西或拿取低處物品的時候,不可有隻彎上身、翹臀部的動作,而是首先走到要撿或拿的東西旁邊,再使用正確的蹲姿,將東西拿起。
6、遞物——講究安全、便利、尊重
行爲舉止要考慮到是否有禮貌,是否傷害他人。以日常生活常見的遞交物品爲例,請把握遞交物品三原則:安全、便利、尊重。
若遞刀遞筆給他人,就必須“授人以柄”,千萬不要把刀尖、筆尖對着他人遞過去,要令人有安全感並使對方很方便地接住,還要等對方接穩後才能鬆手,這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端茶遞水最好雙手遞上,注意不要濺溼他人;要講究衛生,捧茶杯的手不要觸及杯口上沿,避免客人喝水時嘴脣碰到你手指接觸過的地方。
若遞交書本、文件,也要儘量雙手遞上,讓文字正向朝着對方,使對方一目瞭然,不能只顧自己方便而讓他人接過書本文件後再倒轉一下纔看清文字。
溫馨提示
遞交物品時一般要求和顏悅色,並說:“請接好”、“請用茶”、“請收好”之類的禮貌語,還要注意目光的交流,雙方最好處於“平視”狀態,儘量避免“俯視”時的傲慢、施捨之意或“仰視”時的畏懼、討好之態。
7、行爲——注意情境、角色、距離
行爲舉止應恰到好處。舉止三要素:情境、角色、距離。
⑴隨情境變化在辦公室與在運動場,在教室與在足球看臺上,出席婚禮與出席葬禮,朋友聚會與商務談判……所表現出來的舉止神態截然不同,纔是正常現象。
⑵有角色意識
如果主次不分,沒大沒小,反客爲主,不是別有用心,就是貽笑大方。人是社會的一分子,行爲舉止就不可能爲所欲爲。特別是官員、軍人、教師等類型人物的行動就顯然不大自由。特殊人物的舉止格外令人關注,其效果也與衆不同。
⑶有距離概念
男女同學之間如果經常靠得太近,未免有“相處過密”之嫌;情侶之間,如果離得太遠,就有鬧彆扭之感。尤其是在社交活動中,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的遠近具有特定的含義。比如,距離75釐米左右是“個人界域”,意爲“親切、友好、融洽”,適合於朋友、同志、同事談心;距離在45釐米以內是“親密界域”,意爲“親密無間、愛撫”,適合於戀人、夫妻、母女等最親近者的交流。
8、握手——友好情感的傳遞
握手次序應把握尊者優先和女士優先的原則,其次序是:上級、長輩、女士。具體說,在上下級之間,一般由上級先伸手,下級再相握;長輩與晚輩之間,應是長輩主動先伸手,晚輩立即反應;在男性與女性之間,應由女士先大方地伸手,男士有禮貌地響應。
在表示祝賀、慰問的特殊場合,下級、晚輩、男士也可先伸手。
主客之間:迎客時,主人先伸手,以示歡迎;告別時,客人應先伸手,表示感謝。告別時,若由主人先伸手,就有逐客之意。
溫馨提示
⑴伸手時右手掌要與地面垂直,以示友好、平等。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上是順從性的握手姿勢,以示謙恭、服從,乃至乞求、巴結;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下是控制性的握手姿勢,表達的是居高臨下、傲慢,支配控制對方之意。
⑵握手時,必須注意目光交流,適當寒暄。切忌與對方握手時目光遊移、左顧右盼,與第三人談話。
⑶通常,握手只能一對一,注意不能幾個人交叉握手,要等別人握完後再握。
⑷不能戴手套與人握手,女士戴的禮服手套除外。
⑸與一般女性握手只要握手指部分。
⑹不要用溼手、髒手或有疾病的手與人握手,如果對方已伸手,你應該亮出雙手,簡單說明情況表示歉意,以求得諒解,纔不至於失禮。
⑺跨門檻時不可握手。賓主告別時,要注意跨門檻(一隻腳在門檻邊,一隻腳在門檻外面)時,不可握手。
9、行禮——多姿多彩、靈活運用
⑴鞠躬
鞠躬是我國古代傳統禮節之一,至今仍是人們見面表示恭敬、友好的一種人體語言。和握手相比,鞠躬表達的敬意更深一些,常用於婚喪節慶、演員謝幕、講演、領獎等場面以及下級對上級、服務員對客人、初次與朋友見面。特別是在大衆場合個體與羣體的交往時,個人不可能和許多人逐一握手,則以鞠躬代之,既恭敬,又節約時間,值得大大提倡。
⑵拱手(抱拳)
拱手禮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禮節,而且它既可以避免人數衆多時握手的’不便,又可以不受距離的限制,特別適用於春節拜年、單位團拜、親朋好友聚會或向別人祝賀時。
⑶起立
這是向尊長、來賓表示敬意的禮貌舉止。常用於上課前學生對老師,開會時對重要領導、來賓、報告人到場時的致敬。平時,坐着的位低者看到剛進屋的位尊者,坐着的男子看到站立着的女子,或者在送他們離去時,也都要用起立以表示自己的敬意。
小學生要學會的個人禮儀常識
尊重禮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禮貌言詞代稱,要用準確的稱呼,如爸爸、奶奶、老師、叔叔等。
(2)不給他人取綽號、說花名。
問候禮儀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時間、場合、節慶不同,採用不同的問候。
(1)早起後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媽媽回來啦。
(4)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5)過新年:祝爸爸、媽媽新年愉快。
(6)當爸爸、媽媽外出時說: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辦事順利。
(7)當爸爸、媽媽外出歸來時說:爸爸、媽媽回來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別家人時:您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離家時間較長,寫信或打電話問候家人。
餐桌禮儀
A、在家時:
(1)請長輩先入座。
(2)等長輩先拿碗筷後,自己再拿碗筷。
(3)喫東西或喝湯時要小口吞嚥,閉嘴咀嚼,儘量不發出響聲。
(4)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
(5)主動給長輩添飯加菜。
(6)先喫完飯要說“大家慢慢喫”。
B、在學校:
(1)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秩序地進入餐廳。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兩腳自然併攏,雙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靜、文明進餐。
(4)飯、菜、湯要喫淨;不偏食、不挑食。
(5)碗、碟輕拿輕放,擺放整齊。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