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禮儀的體會(精選3篇)

個人禮儀的體會 篇1

  1.不要自視清高

  不要看不起別人,孔老師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善於向別人學習才能不斷成長。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寧靜才能致遠,曲高就會和寡,融合纔會快樂。

  2.不要盲目承諾

  言而有信,諾必踐行,既然答應了請人家喫飯,就不要後悔,你的反悔會讓人覺得你是一箇不講誠信的人,工作亦是如此。

  種下行爲就會收穫習慣;種下習慣便會收穫性格;種下性格便會收穫命運——習慣造就一箇人。

  不要盲目承諾,量力而行,不要把話說滿。

  3.學會換位思考

  把自己當別人——減少痛苦、處事淡然;

  把別人當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

  把別人當別人——尊重獨立性,不侵犯他人;

  把自己當自己——珍惜自己,快樂生活。

  能夠認識別人是一種智慧,能夠被別人認識是一種幸福,能夠自己認識自己是聖者賢人,可是很多人卻沒有自知之明,以至於一切皆糊塗。

  4.不要無謂爭吵

  雖然說真理越辯越明,但一旦大家眼睛紅了心就黑了,衝動是魔鬼,事實就擺在那裏,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凡事三思而後行,會讓你成爲別人喜歡的人。

  5.不要取笑別人

  世人雖然地位有高低,但人格是一樣的。損害他人人格,快樂一時,但也反映出自己內心的不潔淨。

  學會理解,學會關愛,學會感恩,你就生活在天堂。

  6.不要亂髮脾氣

  大家在一起,難免磕磕碰碰,如果遇到點事就脾氣大發,誰還願意搭理你,傷人又傷己,可是有的人就想不明白,也從未想過改變,這就叫固執。

  7.不要打斷人家說話

  傾聽一種智慧,一種修養、一種尊重、一種心靈的溝通,大家要好好體會,如果你上課時學生無端打斷你,你什麼感受?

  當然,對於一點雞毛蒜皮的事,總愛嘮叨沒完沒了的人,找個恰當理由迴避就是了。

  8.不要小看儀表

  人靠衣裳佛靠金裝,不要小看了個人儀表,我們的骨子裏對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來源於儀表,其次纔是談吐。

  儀表是一種心情,儀表是一種力量,在自己審視美的同時,讓別人欣賞美,心靈瑜伽——調適、修煉、超越。

  9.不要封閉自己

  社會是海洋,流動就要和人打交道,受了一點挫折或傷害就封閉自己的人,只能被社會邊緣化,所以,要試着讓自己胸懷寬闊起來,彌勒佛—肚大能盛天下不平事,海量能讓萬物,可以說你的胸懷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躲進小樓成一統,將失去人間真正的快樂。

  10.不要欺負老實人

  同情弱者是一種品德、一種境界、一種和諧,心理健康,才能身體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便多一分事業,積善成德、修身養性。

  有人說: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但她卻是最珍貴的事情。你是否也有同感?

  名言欣賞: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

  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左傳》

  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左傳》

個人禮儀的體會 篇2

  一、 職業形象

  1、男士服飾、儀容2、女士服飾、儀容

  二、 職業儀態

  1、坐姿2、站姿3、微笑

  三、 電話禮儀

  1、接電話流程2、接電話技巧3、接電話禮儀4、撥電話禮儀5、電話注意事項

  四、 接待禮儀

  1、會客、行路、會議等的座次禮儀2、端茶禮儀3、用餐禮儀

  五、 其他常見禮儀

  1、電梯禮儀2、進出門禮儀3、上下樓禮儀等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衣食足而知禮儀。禮儀就在我們身邊,而對我們物業公司來講禮儀是至關重要的,禮儀看似虛無抽象,其實包含在我們每一天的工作中,作爲一名工作在服務崗位的員工,每天都會接觸一些不同層次、不同修養的人,這些人都是我們的客戶,他們就是我在商務交往中的對象。對照自已在爲客戶服務中的一言一行,我們有很多地方都還有待改進。對待客戶,既要堅持公司的原則,維護公司的利益,同時也要從客戶的角度着想,靈活地處理一些無關原則的小事、瑣事,儘可能地爲客戶提供細緻周到的服務,同形形色色的客戶處理好關係。

  總的來說,我覺得一箇人以其高雅的儀表風度、完善的語言藝術、良好的個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氣質修養,贏得尊重,便是自己生活和事業成功的基礎。所以,如果公司每一名員工都能學會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同時時時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儀容儀表,以樂觀積極的形象去迎接生活的每一天,那麼我們不僅能提升自我形象,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還能充分提升公司企業形象,創建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促進公司和諧發展。

個人禮儀的體會 篇3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深爲其所動,之後跟劉備征戰南北,奇功屢建。劉備死後,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蜀國國事,事無鉅細,每必親躬。他5次親率大軍,北伐曹魏,與曹魏短兵相接。他嚴格要求後輩,不以自己位高權重而特殊對待。他親派養子諸葛喬與諸將子弟一起,率兵轉運軍糧於深山險谷之中。爲此,他專門給其兄諸葛瑾寫信說,諸葛喬“本當還成都”,但“今諸將子弟皆得轉運”,“宜同榮辱”。馬謖失街亭後,他引咎自責,上疏後主劉禪,“請自貶三等”,從此更兢兢業業、勤勉有加。“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長期的廢寢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積勞成疾,54歲便去逝了。諸葛亮以他的實際行動驗證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