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接物禮儀知識(精選3篇)
待人接物禮儀知識 篇1
1、有人敲門,應回答“請進”或到門口相迎。
2、客人進來,應起立熱情迎接。如果家中不夠乾淨整齊,顯得凌亂,要做些必要的整理,並向客人致歉。
3、敬茶須用雙手端送,放在客人右邊。如果是夏天酷熱,要遞扇子,或開電扇。
4、喫飯時來客,要熱情邀請客人一同進餐。客人喫過飯後,要送上熱毛巾,並另換熱茶。
5、接受客人介紹對方時,姓名職務必須逐字清楚;須先將年輕者向年老者介紹。
7、客人來時,如自己恰巧有事不能相陪,要先打招呼,致以歉意,並安排家屬陪着,然後再去幹自己的事。
8、客人堅持要回去,不要勉強挽留。
9、送客應到大門外,走在長者後面。
10、分手告別時,應招呼“再見”或“慢走”。
待人接物禮儀知識 篇2
1、進入室內之前應敲門。未請入,不可闖入;未請坐,不可坐下;雨傘等物,應留於室外或主人指定處。
2、主人有事,應速退去。
3、未見主人,可留便條。
4、舊客去時,新客應起立相送。
5、訪問時間要選擇在主人方便的時候。
6、室中珍貴之物,未經主人允許,勿要拿起耍弄。
7、坐應講究姿勢,注意適當和自然,如坐得筆挺,不敢動彈,未免拘束,主人也尷尬;坐沒坐相,翹腿亂抖,就放肆了,主人會難堪。
8、作客不可始終不作聲。
9、不要時常看手錶,或做出心煩意亂的樣子。
10、初訪,不宜久坐。
11、探望病人,應注意安靜,要尊重醫護人員的意見。
12、親友、同事、同學、老師生病,應去探望,但不宜久談。
13、平時不相識者,不可貿然造訪。
14、說了告辭,應立即起身。
待人接物禮儀知識 篇3
儘管人際關係的建立在形式上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自幼爲鄰居;有的十年同窗,有的志趣相投;有的同甘共苦……但是,從互不相識到形成友誼,一般總要經歷以下三個逐漸深化的過程。
1、覺察階段:覺察是人際關係發展的前提,誰也不會生下來就有朋友,總是從互相以對方作爲知覺和交往對象開始的。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對面相逢;有的擦肩而過,由於沒有交往的’動機,沒有特別注意,時過境遷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只有一方已覺察到另—方的存在,並進行詳細的知覺和判斷,才說明有了結交的表示,有了面對面的交往。
2、表面接觸階段:這是人際間最爲普遍的關係。如一般同學、同事和鄰居,雖然經常見面、經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來則聚之,去則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觸而無進一步感情上的融合。
3、親密互惠階段:經過一箇階段的交往彼此從熟悉到瞭解,從瞭解到主動熱情地關心和幫助對方。這種親密互惠的關係又可分爲三種水平。
第一種是合作水平。比如科研團體的成員;業餘興趣小組的成員,同班同學;同一教研組的老師,等等。這種以共同行爲聯結起來的人際關係,感情的依賴性不是很強的,分開後,可能就彼此淡漠了。只是在共同活動過程中,能夠互相融洽相處。
第二種是親密水平。這時,彼此情感的依賴性較大而內心溝通不足。雙方不僅共同活動,平時也常在一起相處,不分彼此,在一塊生活、學習和工作感到很愉快;分離時,彼此惦念,久不見面十分想念。
第三種是知交水平。這時,彼此在對方心目中佔有極高的地位,無話不談、相互引爲知音、心心相印。雙方不僅有着強烈的情感依戀,而且在觀點態度、志向目標上都趨向一致。任何外力都難以拆散。正如孟子說過:“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這乃是人際關係的最高境界。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