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宴請習慣趣聞
美國人愛請客,但主隨客便是一大特色。往往在電話裏先徵求客人意見,以便有針對性地準備。一般晚宴,宴前是糕點、奶酪、點心;宴中只是燒牛排或烤乳豬之類一兩道主菜,傳着讓大家各取所需。再就是麪包薄片,自抹黃油奶酪輔助。最後是甜點、水果之類的。至於飲酒更是隨意,不勸酒、不猜拳,“乾杯”只是意思意思。
德國人宴請,陪客要自掏腰包。如大學宴請來賓,只有校長不付錢,其他應邀的作陪者都要自己付錢。假如有誰喫完了嘴巴一抹屁股一拍,一走了之,賬單就會送至財務處,從工資里扣除,一點也不含糊。
烏干達的國宴定有香蕉飯。客人光臨,先敬一杯香蕉酒,再品嚐流着糖膠的烤蕉點心。正餐家宴主食就是香蕉飯。這種飯做法十分考究:把香蕉去皮稍蒸,搗成蕉泥,拌以紅豆汁、花生醬、紅燒雞塊或咖哩牛肉等配料。
愛斯基摩人好客,但串門不用敲門,走進去,食物隨便喫。有時,誰家有特色美味,還特地花錢出廣告,願者可事先打個招呼,前往品嚐鑑賞。
西班牙的莫洛爾幾納地區每年的1月17日,是當地的“口福節”。每村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從晚餐開始,每家帶一份自己烹製的食品來到篝火旁交換品嚐;半夜,圍着篝火喫淡米飯,然後喝鰻魚湯、喫鰻魚肉餡餅;凌晨,大家在篝火堆烤香腸。圍火堆一圈有多長,香腸就有多長。天亮,太陽初升,大家一同捧香腸在手上享用,象徵美好的生活地久天長。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