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就餐禮儀常識有哪些(通用3篇)

中餐就餐禮儀常識有哪些 篇1

  1桌次排列

  在中餐宴請活動中,往往採用圓桌佈置菜餚、酒水。排列圓桌的尊卑次序,有兩種。

  第一種,是由兩桌組成的小型宴請。這種,又可以分爲兩桌橫排和兩桌豎排的形式。當兩桌橫排時,桌次是以左爲尊,以右爲卑。這裏所說的右和左,是由面對正門的位置來確定的。當兩桌豎排時,桌次講究以遠爲上,以近爲下。這裏所講的遠近,是以距離正門的遠近而言。

  第二種,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數所組成的宴請。在安排多桌宴請的桌次時,除了要注意“面門定位”、“以右爲尊”、“以遠爲上”等規則外,還應兼顧其他各桌距離主桌的遠近。通常,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離主桌越遠、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時,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狀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過大或過小。

  爲了確保在宴請時赴宴者及時、準確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請柬上註明對方所在的桌次、在宴會廳入口懸掛宴會桌次排列示意圖、安排引位員引導來賓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張餐桌上擺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數字書寫)。

  2位次排列

  宴請時,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別。排列位次的基本技巧有四條,它們往往會同時發揮作用。

  技巧一,是主人大都應面對正門而坐,並在主桌就坐。

  技巧二,是舉行多桌宴請時,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技巧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應根據距離該桌主人的遠近而定,以近爲上,以遠爲下。

  技巧四,是各桌距離該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講究以右爲尊,即以該桌主人面向爲準,右爲尊,左爲卑。

  另外,每張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數應限在10人以內,最好是雙數。比如,六人、八人、十人。人數如果過多,不僅不容易照顧,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根據上面四個位次的排列技巧,圓桌位次的具體排列可以分爲兩種具體。它們都是和主位有關。

  第一種:每桌一箇主位的排列技巧。特點是每桌只有一名主人,主賓在右首就坐,每桌只有一箇談話中心。

  第二種:每桌兩個主位的排列技巧。特點是主人夫婦在同一桌就坐,以男主人爲第一主人,女主人爲第二主人,主賓和主賓夫人分別在男女主人右側就坐。每桌從而客觀上形成了兩個談話中心.

  如果主賓身份高於主人,爲表示尊重,也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而請主人坐在主賓的位子上。

  爲了便於來賓準確無誤地在自己位次上就坐,除招待人員和主人要及時加以引導指示外,應在每位來賓所屬座次正前方的桌面上,事先放置醒目的個人姓名座位卡。舉行涉外宴請時,座位卡應以中、英文兩種文字書寫。中國的慣例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必要時,座位卡的兩面都書寫用餐者的姓名。

  排列便餐的席位時,如果需要進行桌次的排列,可以參照宴請時桌次的排列進行。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個原則。

  一是右高左低原則

  兩人一同並排就坐,通常以右爲上座,以左爲下座。這是因爲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方向爲上菜方向,居右坐的因此要比居左坐的優先受到照顧。

  二是中座爲尊原則

  三人一同就坐用餐,坐在中間的人在位次上高於兩側的人。

  三是面門爲上原則

  用餐的時候,按照禮儀慣例,面對正門者是上座,背對正門者是下座。

  四是特殊原則

  高檔餐廳裏,室內外往往有優美的景緻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賞。這時候,觀賞角度最好的座位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檔餐館用餐時,通常以靠牆的`位置爲上座,靠過道的位置爲下座。

中餐就餐禮儀常識有哪些 篇2

  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箇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箇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着密切的關係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箇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牀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爲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箇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範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着裝要求,即着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言談

  言談作爲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箇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爲"久仰";很久不見爲"久違";請人批評爲"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爲"借光";託人辦事爲"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課堂

  1、穿着整齊

  2、進門面帶微笑,平視教室

  3、如果老師在教室,應向老師致意

  4、如果遲到,應向老師報告致歉

  5、帶好相關書籍與筆記本,最好不帶與上課內容無關的物品、書籍

  6、發言或提問要舉手經老師同意並起立

  7、上課不睡覺,不喫零食,聽課不出聲

  8、手機等通訊工具應關閉或調至無聲狀態

  9、下課不起鬨,按秩序離開教室

  10、最後一箇離開教室,應自覺關燈,關門

  就餐

  1、先請長者、女士入座

  2、嚼食時閉嘴脣,不可出聲

  3、不揮舞筷子,不同時拿筷子及湯匙

  4、食物應夾入自用食器後再喫

  5、不翻撿菜餚,不用自己的餐具給別人夾菜

  6、不大聲交談,不過度勸酒、勸菜

  7、對服務人員應有禮貌

  8、熟悉遵守不同進餐方式的禮節

  9、不當衆剔牙、漱口

  10、不浪費糧食

  11、如在異國就餐,應熟悉尊重異國和當地民族的餐飲禮節

中餐就餐禮儀常識有哪些 篇3

  (一)形象禮儀

  1.着裝要整潔、樸素大方,扣齊鈕釦或拉好拉鍊,整理好衣領。

  2.不穿背心、拖鞋、褲衩在校園行走和進入教室。不佩戴項鍊、耳環(針)、戒指、手鍊、手鐲等飾物。

  3.每天早晚必須洗臉、刷牙,保持面部乾淨。

  4.不留長指甲,不塗指甲油。指甲內保持無污垢,飯前便後要洗手。

  5.經常整理儀表。頭髮適時梳洗,髮型大方得體,不染髮,不燙髮。男生前發不覆額,側發不掩耳,後發不及領;女生前發不遮眼,長髮不披肩。

  6.坐有坐相,站有站樣,走有走姿,面帶微笑,舉止文明,落落大方。

  (二)課堂禮儀

  7.預備鈴響起,應迅速回教室入座,靜候老師。 8.上課時,如有特殊情況晚到班級,應於教室後門口站定,經老師示意進入後方可回座位。

  9.注意讀寫姿勢,做到:胸離桌一拳,眼離書一尺,手離筆尖一寸。

  10.課堂上,各種物品要輕拿輕放。應全神貫注地聽講,積極思考問題並舉手發言。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

  11.別人發言時,認真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不取笑他人。要通過真誠的眼神和表情給發言者以鼓勵。

  12.課堂小組活動時,要有全局意識,聽從組長安排,分工協作,積極與夥伴溝通,完成份內任務的同時兼顧組內夥伴,共同贏得團隊的成功。

  13.上課時,如遇到同學身體不適等突發事情,不要圍觀或表現出厭惡情緒,要主動關心同學,聽從老師安排,協助老師妥善處理。

  (三)活動禮儀

  14.課間活動時,不大聲喧譁,不追逐打鬧。

  15.集體外出活動要服從管理。同學間要相互謙讓,主動關心和照顧好體弱的同學。分組活動時,要服從大家的共同意願,遵守時間,不單獨行動。

  16.參加競賽活動時,遵守比賽規則,尊重競爭對手,不故意傷害對方,對對方的冒犯或過失寬宏大量。遇到有爭議的問題,要按照程序向有關人員提出,心平氣和地進行溝通。

  17.出入教室時要輕聲慢步,有秩序按指定線路行走,不擁擠,不搶道。

  (四)集會禮儀

  18.靜心傾聽發言人講話,講話結束後禮貌鼓掌。活動結束後,目送領導或來賓先退場,再聽從指揮有序退場,不搶先、不喧譁。

  19.在集會過程中不交頭接耳,不擅自走動或離場,不在會場喫零食,不亂扔果皮紙屑,保持會場清潔衛生。

  20.頒獎典禮中,受獎者應整理儀表,穩步入場,面帶微笑雙手接獎,接獎後應致謝並回敬隊禮。頒獎完畢按指定路線歸隊(座)。

  21.報告或演出結束,要鼓掌致謝;精彩之處適度鼓掌,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大聲喧譁。

  22.確實有特殊情況需要離開會場,先取得老師的同意才能離開。

  (五)尊師禮儀

  23.進入老師辦公室要先輕聲敲門,老師同意後方可進入。與老師談話時,眼睛不要左顧右盼,說話要輕聲細語,儘量不影響別人。老師辦事或與別人交談時,不隨意打擾,等教師忙過後再說明來意。

  24.不隨便翻閱老師辦公室的東西,不私自打開老師電腦。如果要找的老師不在,但確實有急事,可給老師寫個留言。如果是與老師事先約好,則要按時到達約定地點。

  25.上下樓梯時,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走。遇到老師或客人時主動問好,並向右側避讓,讓老師和客人先行。

  26.要誠懇接受老師的教導。和老師、同學有不同意見時,要心平氣和地進行溝通,不賭氣,不吵鬧,不在背地裏非議他人。

  27.指出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

  (六)同學禮儀

  28.尊重同學,互助互愛,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尊重和照顧女同學,不欺侮女同學。

  29.同學間的交往應使用禮貌用語。

  30.不給同學取綽號,不挖苦諷刺他人,不說讓對方難堪的話。不在同學面前說長論短。

  31.如果傷害了他人,應該及時真誠地道歉。向別人借東西,要先徵得別人同意;對別人的東西要加倍愛護,並且信守諾言,按時歸還。 32.任何時候得到別人的幫助,都要及時表達謝意。 33.講究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辦到。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