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喝酒禮儀常識2025(精選3篇)

中餐喝酒禮儀常識2025 篇1

  1.日常交往用酒禮儀

  主人在爲客人斟酒時,常說“滿上滿上”,這個“滿”不是指滿到杯口幾乎溢出來,而指斟滿八成就行了。

  主人斟酒時,客人可行“叩指禮”,表示感謝主人斟酒。行“叩指禮”時,客人把拇指、中指捏在一塊,輕輕在桌上叩幾下。

  席上喝酒講究碰杯,要碰杯就必須把杯中的酒喝乾,一口氣喝下去,還要把杯子倒過來讓旁人看看杯子是乾的。

  在酒席上還常常有“無三不成禮”的說法,意思是喝酒一次高潮必須是三杯以上。所謂“酒過三巡”也是這個意思。

  喝酒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還有許多不同的風俗和禮節。

  日本,自古以來就是喜歡飲酒的民族,喝得酩酊大醉也不爲恥。成年人不僅在宴會上飲酒,在一天工作後,也往往要走進酒館喝上兩杯再回家。按照日本人的風俗,飲酒是重要的禮儀。同日本人共同進餐飲酒,應隨時注意將別人及自己的酒杯斟滿,酒不滿杯在日本人看來是不禮貌的。還要瞭解日本人相互斟酒的習俗,客人在主人爲其斟酒後,應馬上接過主人的酒瓶給主人斟酒。在宴飲之中,客人和主人均不往自己酒杯裏斟酒,而是互相斟酒。

  日本人認爲這是主客之間平等的表示,即便是高級經理同一般辦事員一起對斟,也是雙方互相斟酒。日本傳統飲酒的方法是:在桌子中間擺上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人桌上放一塊潔淨的白紗布。主人將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水珠吸乾,斟酒後,雙手遞給客人,看着客人一飲而盡。客人飲完,也將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白紗布上吸乾,同樣斟滿酒,雙手遞還主人,請主人飲盡。如此交杯換盞,盡興而飲,表示主賓之間的親密無間。

  如果是一般朋友,不必如此飲酒。在日本飲酒時,將酒杯放在桌上讓主人斟滿是失禮行爲。斟酒時要右手拿着酒壺,左手從下面託着,千萬不能碰酒杯。客人要右手持酒杯,左輕托杯底,接受對方斟酒。在一般情況下,第一杯酒接受爲禮節,第二杯客氣地謝絕不爲失禮。日本人喝完酒往往都將酒杯扣在桌上,但是謝絕了第二杯酒的人,千萬不要將酒杯扣起,要等大家都喝完,一起把酒杯扣在桌上,纔是禮貌的作法。

  中國人講“酒逢知己千杯少”,日本人則是“千杯之後成知己”。可見喝酒不但是中國社會也是日本社會重要的交際手段。

  2.敬酒。

  飲酒之樂除了酒質優良帶來的樂趣外,飲酒的氣氛和場面更是一種享受,因此,文明飲酒便顯得尤爲重要了。

  向人敬酒,是表示祝願、福福等。在祝酒時,應注意一些事項:

  (1)首先應瞭解對方飲酒習慣,即爲何人祝酒,何時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準備。

  (2)根據社交禮儀的規定,提莫大家乾杯、向來賓祝酒的只能

  是男主人,其他人則不宜這麼做。

  (3)在爲歡迎某位貴賓而特意舉行的歡迎宴會上,在男主人祝酒之後,男主賓也可祝酒。

  (4)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人多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

  (5)祝酒時注意不要交叉碰杯。

  (6)在主賓和主人致辭、祝酒時,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也不要藉此機會吸菸。演奏國歌時就肅立。

  (7)主人和主賓講完話與貴賓席人員碰杯後,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況應起立舉杯。

  (8)碰杯時,要目視對方致意。

  (9)依慣例,乾杯宜用香檳酒,不用普通的葡萄酒、啤酒。

  (10)參加各種宴會切忌喝酒過量致使失言、失態。

  3.碰杯禮。

  碰杯禮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來自古希臘。古希臘人認爲,在飲酒的時候,鼻子能聞酒香,眼睛能看酒色,舌頭能嘗酒味,唯獨耳朵不能感受。爲了彌補這一缺憾,他們想出在飲酒前互相碰杯的主意,使耳朵能聽到酒杯的清脆響聲。久而久之,這種做法逐漸成爲飲酒禮節。第二種來自古羅馬。在古羅馬武士“角力”競賽前,雙方先要喝一杯酒,以示相互勉勵。但由於酒是事前準備好的,爲了證明酒中沒有毒,在喝酒時,決鬥雙方先把酒倒出互相拌和,然後一飲而盡。這種風俗逐步成爲酒席上的碰杯禮節。

  4.乾杯禮。

  據說“乾杯”一詞起源於16世紀的愛爾蘭,原意爲“燒麪包”。當時的愛爾蘭飲酒者常有這樣的習慣,將一片烤麪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純潔性。直到18世紀,乾杯纔有了今天的含義,並發展成配以祝酒頌詞。乾杯時人們往往要相互碰杯,碰杯的響聲與教堂敲鐘一樣,是爲了驅除惡魔。過去幹杯還必須右手執杯,伸直與肩齊,這是爲了向對方表明自己腰間沒有暗藏武器,以示友好。

  5.歐美人用酒禮儀。

  歐美人敬客,宴請多用酒,其用酒講究種類、配製和禮節。

  (1)客人來訪,久坐之後主人要以酒敬客,常以淡酒爲主。女客若酒最小或不會喝酒,多以桔子汽水或啤酒解渴,這是常見的敬客酒。第一範文網:

  (2)如果家庭請客、外交宴請,多采用雞尾酒。飯前用酒,往往也選擇雞尾酒。飯時,改用白酒和紅酒,先白後紅。在用魚蝦海味的時候飲清淡的白酒,可以使海味更覺可口;隨之後進禽鳥牲畜等肉類食品時,則改用醇香的紅酒,愈醇愈佳。席畢,還要用白蘭地或香檳酒,這是常見的宴請酒。

  (3)時逢慶賀典禮的歐美各國,最考究的是飲用香檳酒。在客人用過水果或甜食之後,若是面前放上鏤有花紋的廣口半球形底鴛鴦腳杯時,便是主人要敬香檳了。

  “酒能成禮,過則傷德”,“不喝傷心,喝多傷肝、傷胃、傷情”,因此飲酒時應注意酒忌,方可避免酒後失禮。值得注意的是,飲酒不可成心把人灌醉,更不能偷偷地在他人的飲料裏倒上烈性酒;不可通宵達旦無節制地狂歡酗酒,也不可在席上強人所難;不可出現在酒席上爭執、惡謔、佯醉等不良之風;更不可失言失態,一喝酒成千古恨。酒量好,固然最好不過,但酒德好,酒禮好,則是在享受美酒的同時給人們帶來最大的樂趣,願這種樂趣永遠倍伴着您、我、他。

中餐喝酒禮儀常識2025 篇2

  敬酒可以隨時在飲酒的過程中進行。要是致正式祝酒詞,就應在特定的時間進行,並不能因此影響來賓的用餐。祝酒詞適合在賓主入座後、用餐前開始。也可以在喫過主菜後、甜品上桌前進行。

  在飲酒特別是祝酒、敬酒時進行乾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議,可以是主人、主賓,也可以是在場的人。提議乾杯時,應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後,再以左手託扶杯底,面帶微笑,目視其他特別是自己的祝酒對象,嘴裏同時說着祝福的話。

  有人提議乾杯後,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做做樣子。將酒杯舉到眼睛高度,說完“乾杯”後,將酒一飲而盡或喝適量。然後,還要手拿酒杯與提議者對視一下,這個過程就算結束。

中餐喝酒禮儀常識2025 篇3

  (1)宗教的飲食禁忌,一點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喫豬肉,並且不喝酒。國內的佛教徒少喫葷腥食品,它不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蔥、蒜、韭菜、芥末等氣味刺鼻的食物。一些信奉觀音的佛教徒在飲食中尤其禁喫牛肉,這點要招待港澳臺及海外華人同胞時尤要注意。

  (2)出於健康的原因,對於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臟病、腦血管、脈硬化、高血壓和中風後遺症的人,不適合喫狗肉,肝炎病人忌喫羊肉和甲魚,胃腸炎、胃潰湯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也不合適喫甲魚,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要少喝雞湯等。

  (3)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偏好往往不同。對於這一點,在安排菜單時要兼顧。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歡喫辛辣食物,少喫甜食。英美國家的人通常不喫寵物、稀有動物、動物內臟、動物的頭部和腳爪。另外,宴請外賓時,儘量少點生硬需啃食的菜餚,老外在用餐中不太會將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