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基本禮儀常識有哪些(通用3篇)

西餐基本禮儀常識有哪些 篇1

  1、首先,穿着一定要整潔得體

  即使沒有西裝革履,男士去高檔西餐廳也應穿上一件外套、內搭襯衫和乾淨的皮鞋。如果是與外國客戶共同進餐的正式場合,那西裝和領帶就是必須的。而女士則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不要穿涼鞋。

  2、坐姿應端正而不僵硬

  入座後,如果是有椅背的椅子,不要把背靠在上面,要立腰、挺胸、上身自然挺直。雙手應放在腿上,不要用手托腮或雙臂肘放在桌上,雙腳併攏自然正放或稍微傾斜。

  3、不要把手機、錢包或鑰匙放在餐桌上

  平常跟朋友聚會可以隨便點,但去高檔西餐廳你千萬要記住這點。因爲這些都是非常影響注意力的東西,爲了對就餐同伴表示尊重,最好把手機等物收入包中。

  4、如果是你請客,記得讓客人先點菜

  如果是你邀請別人一起用餐,特別是女性,一定要事先和各位同伴說今天這餐是你來做東。點菜的時候也要告訴侍者:“請讓我的客人先點菜”,以避免誤會。

  5、和就餐同伴點一樣數量的菜

  這樣能保持同樣的就餐步調,避免尷尬。

  6、如果是你請客,記得早點準備買單

  一箇有經驗的東家會事先預定好餐廳,提早趕到15—20分鐘,或者在入座前將信用卡拿給侍者。如果你是客人,也該在約定時間到達,不要遲到。

  7、不要跟侍酒師說你想買多少錢的酒

  你只要說你喜歡什麼樣的酒,或在酒單上指出一款自己可以接受的價格的酒,侍酒師就會根據這個價格範圍來推薦酒款了。此外,不要裝成一副很懂酒的樣子,那樣看起來太作了,靜靜地品嚐感受不是很好嗎?

  8、不要退酒

  如果你不喜歡點的酒,不要跟侍者說要退酒,這是禮節,畢竟他們已經爲你開瓶了。不過,如果酒本身有問題,你可以跟侍者說明情況,要求退掉或換另外的酒。

  9、不要朝侍者大聲呼叫

  有什麼問題要找侍者時,先用眼神示意,如果對方沒有注意到,可以抬起右手,用微微舉起的食指來吸引他們的注意。

  10、知道餐巾擺放的位置

  現在就餐一般將餐巾放在腿上。在東家將餐巾放好後,你方能開始用餐。如果要暫時離開,你可以把餐巾放在椅子上。用餐完畢後,把餐巾整潔地放在左手邊(無需摺疊,不要放在餐盤上),不過這要等東家先做完,你再做。

  11、知道各種餐具的用途

  在正規的西餐中,餐具一般是這樣擺放的,各種刀叉、勺子和酒杯的用途不一,注意別用錯了。

  12、就餐時,注意你在餐桌上的舉止

  (1)左手拿叉,右手拿刀,食物是切一塊喫一塊,不要一下子切很多;

  (2)喫飯時速度不要太快,別讓他人覺得你在趕時間,特別是當你做東的時候;

  (3)嘴中有食物的時候不要說話;

  (4)用餐巾擦嘴或擦手;

  (5)麪包不要拿在空中,要放在麪包盤裏;

  (6)喝水或飲酒時,眼睛看向杯子。

  13、不要越過餐桌去喫同伴的食物

  跟不熟的人一起用餐或在正式的場合用餐,都要切記這一點。不過,與朋友用餐可以輕鬆一點,可以用麪包盤盛給同伴一些你覺得好喫的食物。

  14、就餐時不要談公事

  喫飯的時候不談公事,也不要抱怨同事或工作,不要掃了大家的興。

  15、不要抱怨菜不好喫

  既然別人邀請了你就餐,作爲客人,就不要抱怨菜不好喫或者酒不好喝,並且要感謝主人的款待,這是禮數。

  16、和客戶一起喫飯,最好不要給食物拍照

  現在朋友圈這麼火爆,人人都刷美女刷美食,去趟高檔西餐廳怎能錯失拍攝美食的好時機?和熟悉的朋友一起就餐,拍照的影響不大,低調點就行。但要是和客戶用餐就最好不要拍照,倘若客戶想拍照,那你當然得說yes了。

  17、假如點的菜沒做好,可退回重做

  要是點的菜沒做好,可以要求餐廳重做。在去退菜之前,請務必告訴就餐的同伴們先行用餐,不要等你。

  18、用餐完畢後不要隨便把餐具放在盤子邊上

  應該把刀叉豎直向上擺成11,這是一種暗示服務,侍者看到了自然會來收。

西餐基本禮儀常識有哪些 篇2

  1、課堂禮儀:

  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裏,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佈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後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後,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纔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並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佈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着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後,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

  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

  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着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禮儀:

  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係的基本要求。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着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5、集會禮儀:

  集會在學校是經常舉行的活動。一般在操場或禮堂舉行,由於參加者人數衆多,又是正規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箇國家的象徵,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都要定期舉行升國旗的儀式。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神態要莊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6、校內公共場所禮儀:

  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牆壁和課桌椅上亂塗、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自覺將自行車存放在指定的車棚或地點,不亂停亂放,不在校內堵車。在食堂用餐時要排隊禮讓,不亂擁擠,要愛惜糧食,不亂倒剩菜剩飯。

  升國旗、唱國歌的禮儀

  參加儀式的學生要衣着整潔,繫好衣釦、褲釦,戴好紅領巾,脫帽,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談、走動或做其他動作。升國旗奏國歌時,面對國旗行隊禮或注目禮,直到國旗升至杆頂。

  少先隊隊禮:立正站直,右手五指併攏,高舉頭上,眼睛注視受禮者,表示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國歌是音樂形式的國家象徵。唱國歌時要立正站好,目視前方,神態莊重,歌詞正確,音調準確,聲音洪亮。

  儀容、儀表、儀態的常規

  衣着得體:中小學生的日常着裝要符合年齡特點,特別是符合學生身份,整潔大方。

  少先隊員、共青團員依照規定佩戴紅領巾或團徽。學生不化妝、不戴飾物、不燙髮,男生不留長髮。

  參加集會、聽講時坐正立直。坐正:頭正頸直,上體與座椅靠背基本垂直。立直:抬頭挺胸,上體、雙腿與地面垂直。

  行走穩健:行走姿勢正確、步幅適中,穩健有力。在樓道、教室行走時,慢步輕聲;在街道上,靠右行走;不搖肩晃臀,不多人勾肩搭背行走。

  談吐舉止文明:是儀表的綜合要求。與人交談時,態度誠懇,語言文明。待人接物中,表情自然,動作大方。

  與人交往、談吐的禮儀常規

  尊稱(敬稱):長輩、友人或初識者稱“您”。對師長、社會工作人員要稱呼職務或“老師”、“師傅”、“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對他人提出要求時說“請”;與人打招呼時說“您好”;與人分手時說“再見”;給人添麻煩時說“對不起”;別人向自己致謝時回答說“沒關係”;得到別人幫助表示感謝說“謝謝”。

  使用體態語言的禮儀常規

  微笑:是對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齒、嘴角微上翹。

  鞠躬:是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個人對羣體的禮節。行鞠躬禮時,脫帽、立正、雙目注視對方,面帶微笑,然後身體上部向前傾斜自然彎下,低頭眼向下看。有時爲深表謝意,上體前傾可再深些。

  握手:是與人見面或離別時最常用的禮節,也是向人表示感謝、慰問、祝賀或鼓勵的禮節。

  握手前起身站立,脫下手套,用右手與對方右手相握。

  握手時雙目注視對方,面帶微笑。

  一般情況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老友間可握得深些、久些或邊問候邊緊握雙手。

  多人同時握手不要交叉,待別人握後再伸手,依次相握。

  招手:在公共場合遠距離看到相識的人或送別離去的客人,舉手打招呼並點頭致意。

  鼓掌:是表示喜悅、歡迎、感激的禮節。雙手要有節奏地相擊,鼓掌要適時適度。

  右行禮讓:在校園、上下樓梯、樓道或街道上行走時,靠右側行進。遇到師長、客人、長、幼、婦、殘、軍人進出房門時,主動開門側立,讓他們先行。

  校內的禮儀常規

  進校第一次見到師長,要止步立正鞠躬問好:“老師好!”“校長好!”人多時,可以點頭示意問候;見到同學,可點頭致意,招手問好。

  上下課起立。站在座椅一側,雙手自然下垂,向老師行注目禮。

  課上準備提問或回答問題先舉手。正確動作是:端坐座位上,右肘放在桌面上,上臂上舉,右手五指併攏,指尖向上,等老師允許再起立發言。

  進入老師辦公室或居室喊“報告”或敲門,聲音以室內人聽見爲適度,在社會交往中,進入他人房間也須先敲門,未經允許不得擅自入內。

  家中禮儀常規

  就餐先請長輩入座,自己方可就位,就餐中也要禮讓他人。

  離家前,向家長打招呼:“我走了,再見!”歸家說:“我回來了!”

  見家長離家或歸家,主動招呼,遞接物品。待客、

  迎賓的禮儀常規

  賓客來訪,要起立迎接,面帶笑容,主動問候:“您好!”“歡迎您來!”回答客人提問要起立。爲客人讓座、送水;客人與家長談話時要迴避;客人離去,起身送至門外。

西餐基本禮儀常識有哪些 篇3

  (一)形象禮儀

  1.着裝要整潔、樸素大方,扣齊鈕釦或拉好拉鍊,整理好衣領。

  2.不穿背心、拖鞋、褲衩在校園行走和進入教室。不佩戴項鍊、耳環(針)、戒指、手鍊、手鐲等飾物。

  3.每天早晚必須洗臉、刷牙,保持面部乾淨。

  4.不留長指甲,不塗指甲油。指甲內保持無污垢,飯前便後要洗手。

  5.經常整理儀表。頭髮適時梳洗,髮型大方得體,不染髮,不燙髮。男生前發不覆額,側發不掩耳,後發不及領;女生前發不遮眼,長髮不披肩。

  6.坐有坐相,站有站樣,走有走姿,面帶微笑,舉止文明,落落大方。

  (二)課堂禮儀

  7.預備鈴響起,應迅速回教室入座,靜候老師。 8.上課時,如有特殊情況晚到班級,應於教室後門口站定,經老師示意進入後方可回座位。

  9.注意讀寫姿勢,做到:胸離桌一拳,眼離書一尺,手離筆尖一寸。

  10.課堂上,各種物品要輕拿輕放。應全神貫注地聽講,積極思考問題並舉手發言。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

  11.別人發言時,認真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不取笑他人。要通過真誠的眼神和表情給發言者以鼓勵。

  12.課堂小組活動時,要有全局意識,聽從組長安排,分工協作,積極與夥伴溝通,完成份內任務的同時兼顧組內夥伴,共同贏得團隊的成功。

  13.上課時,如遇到同學身體不適等突發事情,不要圍觀或表現出厭惡情緒,要主動關心同學,聽從老師安排,協助老師妥善處理。

  (三)活動禮儀

  14.課間活動時,不大聲喧譁,不追逐打鬧。

  15.集體外出活動要服從管理。同學間要相互謙讓,主動關心和照顧好體弱的同學。分組活動時,要服從大家的共同意願,遵守時間,不單獨行動。

  16.參加競賽活動時,遵守比賽規則,尊重競爭對手,不故意傷害對方,對對方的冒犯或過失寬宏大量。遇到有爭議的問題,要按照程序向有關人員提出,心平氣和地進行溝通。

  17.出入教室時要輕聲慢步,有秩序按指定線路行走,不擁擠,不搶道。

  (四)集會禮儀

  18.靜心傾聽發言人講話,講話結束後禮貌鼓掌。活動結束後,目送領導或來賓先退場,再聽從指揮有序退場,不搶先、不喧譁。

  19.在集會過程中不交頭接耳,不擅自走動或離場,不在會場喫零食,不亂扔果皮紙屑,保持會場清潔衛生。

  20.頒獎典禮中,受獎者應整理儀表,穩步入場,面帶微笑雙手接獎,接獎後應致謝並回敬隊禮。頒獎完畢按指定路線歸隊(座)。

  21.報告或演出結束,要鼓掌致謝;精彩之處適度鼓掌,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大聲喧譁。

  22.確實有特殊情況需要離開會場,先取得老師的同意才能離開。

  (五)尊師禮儀

  23.進入老師辦公室要先輕聲敲門,老師同意後方可進入。與老師談話時,眼睛不要左顧右盼,說話要輕聲細語,儘量不影響別人。老師辦事或與別人交談時,不隨意打擾,等教師忙過後再說明來意。

  24.不隨便翻閱老師辦公室的東西,不私自打開老師電腦。如果要找的老師不在,但確實有急事,可給老師寫個留言。如果是與老師事先約好,則要按時到達約定地點。

  25.上下樓梯時,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走。遇到老師或客人時主動問好,並向右側避讓,讓老師和客人先行。

  26.要誠懇接受老師的教導。和老師、同學有不同意見時,要心平氣和地進行溝通,不賭氣,不吵鬧,不在背地裏非議他人。

  27.指出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

  (六)同學禮儀

  28.尊重同學,互助互愛,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尊重和照顧女同學,不欺侮女同學。

  29.同學間的交往應使用禮貌用語。

  30.不給同學取綽號,不挖苦諷刺他人,不說讓對方難堪的話。不在同學面前說長論短。

  31.如果傷害了他人,應該及時真誠地道歉。向別人借東西,要先徵得別人同意;對別人的東西要加倍愛護,並且信守諾言,按時歸還。 32.任何時候得到別人的幫助,都要及時表達謝意。 33.講究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辦到。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