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宴會禮儀常識(通用7篇)
中餐宴會禮儀常識 篇1
①筷子的用法。筷子雖然用起來簡單、方便,但也有很多規矩。比如:不能舉着筷子和別人說話,說話時要把筷子放到筷架上,或將筷子並齊放在飯碗旁邊。不能用筷子去推飯碗、菜碟,不要用筷子去叉饅頭或別的食品。其它用筷忌諱還有:忌舔筷–不要用舌頭去舔筷子上的附着物;忌迷筷–舉着筷子卻不知道夾什麼,在菜碟間來回遊移。更不能用筷子撥盤子裏的菜。忌淚筷–夾菜時滴滴噠噠流着菜汁。應該拿着小碟,先把菜夾到小碟裏再端過來。忌移筷–剛夾了這盤裏的菜,又去夾那盤裏的菜,應該喫完之後再夾另一盤菜。忌敲筷–敲筷子是對主人的不尊重。另外,筷子通常應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放在碗上。在用餐時如需臨時離開,應把筷子輕輕放在桌子上碗的旁邊,切不可插在飯碗裏。現在有些宴席實行公筷母匙,那麼,你就要記住不能用個人獨用的筷子湯匙給別人夾菜舀湯。
②餐巾的用法。如今很多餐廳都爲顧客準備了餐巾,通常,要等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後,你纔可以取出平鋪在腿上,動作要小,不要像鬥牛似的在空中抖開。餐巾很大時可以疊起來使用,不要將餐巾別在領上或背心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所以只能用餐巾的一角來印一印嘴脣,不能拿整塊餐巾擦臉、擤鼻涕,也不要用餐巾來擦餐具。如果你是暫時離開座位,請將餐巾疊放在椅背或椅子扶手上。用完餐,將餐巾疊一下放在桌子上,可千萬別揉成一團“棄”在那兒,好像一朵被你摧殘過的花朵。
③一般餐桌上會爲每位用餐者準備茶水飲料和酒水,通常茶水飲料酒水在右側,飲用時儘量不要用錯。
④作爲主人(特別是陪同人員),宴會進行期間可能爲客人斟酒上菜,應該從客人左側上菜,從客人右側斟酒。
服務順序。服務人員侍應,要從女主賓開始,沒有女主賓的,從男主賓開始,接着是女主人或男主人,由此向順時針方向進行。規格高的,由兩名服務員侍應,一箇按順序進行,另一箇從第二主人右側的第二主賓至男主賓前一位。
中餐宴會禮儀常識 篇2
1.家宴:也就是在家裏舉行的宴會。相對於正式宴會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製造親切、友好、自然的氣氛,使赴宴的賓主雙方輕鬆、自然、隨意,彼此增進交流,加深瞭解,促進信任。通常,家宴在禮儀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
爲了使來賓感受到主人的重視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親自下廚烹飪,男主人充當服務員;或男主人下廚,女主人充當服務員,來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如果要參加宴會,那麼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整齊大方,這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還要按主人邀請的時間準時赴宴。除酒會外,一般宴會都請客人提前半小時到達。如因故在宴會開始前幾分鐘到達,不算失禮。但遲到就顯得對主人不夠尊敬,非常失禮了。當走進主人家或宴會廳時,應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時。對其他客人,不管認不認識,都要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問好;對長者要主動起立,讓座問安;對女賓舉止莊重,彬彬有禮。
入席時,自己的座位應聽從主人或招待人員的安排,因爲有的宴會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沒定,應注意正對門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對門的座位是下座。應讓身份高者、年長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適當的座位坐下。入座後坐姿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要任意伸直或兩腿不停搖晃,手肘不得靠桌沿,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入座後,不要旁若無人,也不要眼睛直盯盤中菜餚,顯出迫不及待的樣子。可以和同席客人簡單交談。用餐時應該正裝,不要脫外衣,更不要中途脫外衣。一般是主人示意開始後再進行。就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動作要輕。而且要把菜先放到自己的小盤裏,然後再用筷子夾起放進嘴。送食物進嘴時,要小口進食,兩肘向外靠,不要向兩邊張開,以免碰到鄰座。不要在喫飯喝飲料、喝湯發出聲響。
用餐時,如要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調味品,先向別人打個招呼再拿;如果太遠,要客氣地請人代勞。如在用餐時非得需要剔牙,要用左手或手帕遮掩,右手用牙籤輕輕剔牙。喝酒的時候,一味地給別人勸酒、灌酒,吆五喝六,特別是給不勝酒力的人勸酒、灌酒,都是失禮的表現。如果宴會沒有結束,但你已用好餐,不要隨意離席,要等主人和主賓餐畢先起身離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離席。
2.便餐:也就是家常便飯。用便餐的地點往往不同,禮儀講究也最少。只要用餐者講究公德,注意衛生、環境和秩序,在其他方面就不用介意過多。
3.工作餐:是在商務交往中具有業務關係的合作伙伴,爲進行接觸、保持聯繫、交換信息或洽談生意而用用餐的形式進行的商務聚會。它不同於正式的工作餐、正式宴會和親友們的會餐。它重在一種氛圍,意在以餐會友,創造出有利於進一步進行接觸的輕鬆、愉快、和睦、融洽的氛圍。是借用餐的形式繼續進行的商務活動,把餐桌充當會議桌或談判桌。工作餐一般規模較小,通常在中午舉行,主人不用發正式請柬,客人不用提前向主人正式進行答覆,時間、地點可以臨時選擇。
出於衛生方面的考慮,最好採取分餐制或公筷制的方式。在用工作餐的時候,還會繼續商務上的交談。但這時候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下不要像在會議室一樣,進行錄音、錄像,或是安排專人進行記錄。非有必要進行記錄的時候,應先獲得對方首肯。千萬不要隨意自行其事,好像對對方不信任似的。發現對方對此表示不滿的時候,更不可以堅持這麼做。工作餐是主客雙方“商務洽談餐”,所以不適合有主題之外的人加入。如果正好遇到熟人,可以打個招呼,或是將其與同桌的人互作一下簡略的介紹。但不要擅作主張,將朋友留下。萬一有不識相的人“賴着”不走,可以委婉地下逐客令“您很忙,我就不再佔用您寶貴時間了”或是“我們明天再聯繫。我會主動打電話給您”。
4.自助餐:是借鑑西方的現代用餐方式。它不排席位,也不安排統一的菜單,是把能提供的全部主食、菜餚、酒水陳列在一起,根據用餐者的個人愛好,自己選擇、加工、享用。採取這種方式,可以節省費用,而且禮儀講究不多,賓主都方便;用餐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悉聽尊便。在舉行大型活動,招待爲數衆多的來賓時,這樣安排用餐,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中餐宴會禮儀常識 篇3
從時間上講,提前一二分鐘、正點,或遲一二分鐘到達是最爲適宜的,過早或過晚都是失禮的。同時,應對宴請所需時間給予充裕的安排,赴宴而逗留時間過短同樣是失禮的。此其一。
其二,對宴請的地點以及行經的路線事先應做到心中有底,因爲這是準時到達宴請場所的重要保證。假如對宴請活動富有經驗,一定還會對請柬上注有的桌次號碼牢記在心,免得到宴請場所後東張西望,有失風度。
一旦到了宴請場所,並找到了自己入座的桌次以後,便要注意桌子的席位卡是否寫着自己的名字,不可隨意亂坐。只有認準了自己的桌次和席位,而主人或主賓又已經入坐的情況下,纔可從椅子的左方入坐,入坐後,坐姿要端正,切不可用手托腮或將雙臂同時放在桌上,也不要隨意翻動菜單,擺弄餐具或餐巾,這些舉動都會給人以迫不及待的壞印象。解決一雙空手的最好辦法就是將其放在自己的大腿上。
至於雙腳,儘管別人看不見,但同樣也應該守規矩,要平放在本人的座位下,把腳擱在椅檔上或伸出去踢着別人都會使人尷尬。
有時,當坐定以後,服務人員還會遞上一方溼毛巾,此時應禮貌地接下並輕輕擦拭自己的雙手和嘴角,記住,這小毛巾絕不是供擦臉,更不能用它擦頸脖或手臂,不管是怎樣的汗流夾背。
當主人示意用餐可以開始,便可將桌上的.餐巾抖開,平推在自己的雙腿上。但請注意,中式餐是將餐巾全部打開,西式午餐也是如此,而西式餐的晚餐則是將餐巾打開到對摺爲止。將餐巾塞在頸脖裏或系在褲腰帶上的做法早已過時,把餐巾用來擦洗餐具或酒具的做法更是地地道道的失禮行爲,因爲這至少表明對餐酒具的清潔持懷疑態度。假如中途需要離開一下時,可將餐巾稍微折一下放置到桌上,而決不能將餐巾放在椅子上,因爲這纔是給人最不潔的感覺。
其實,最複雜、對參加宴請活動人員的禮儀要求最高的還是席間的用餐過程。從使用不同的餐酒具到餐桌上的點滴舉止都有一套已成習俗的禮儀規範。
中餐宴會禮儀常識 篇4
主人的禮儀
應該說,宴會的成功有賴於主人的熱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細緻周到的組織安排。從禮節上講,主人的職責是使每一位來賓都感到主人對自己的歡迎之意。主人舉辦宴請,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和目的,主人都應提前對客人發出口頭或書面邀請,並依照客人的習慣、特點安排好請客時間、地點等事宜。禮儀性宴請禮節更隆重講究。在宴會開始前,主人應該站立門前笑迎賓客,晚輩在前,長輩居後。對每一位來賓,要依次招呼,待客人大部分到齊之後,再回到宴會場所中來,分頭跟客人招呼、應酬(家庭便宴比較隨便,主人不一定在門口迎客,可在客人到達時趨前握手招呼)。主人對賓客必須熱誠懇切,一視同仁,不可只注意應酬一兩個忽略了別的客人。入席前,煙、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務員代勞遞送,主人應儘可能地親自遞煙倒茶。上菜後,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說一些感謝光臨的客氣話。此後每一道菜上來,都要先舉杯邀飲,然後請客人“起筷”。要照顧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時調換菜點或轉動餐檯。遇到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要及時調換菜點。席散後,主人要到門口,恭送客人離去。對那些在宴請中照顧不多的客人,應說幾句抱歉和感謝之類的話。對走在後面的客人,可略爲寒暄幾句。
做客禮儀
作爲應邀參加宴會的客人,如時赴約,舉止得當,講究禮節是對主人的尊重。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服飾。客人赴宴前應根據宴會的目的、規格、對象、風俗習慣或主人的要求考慮自己的着裝,着裝不得體會影響賓主的情緒,影響宴會的氣氛。
(2)點菜。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客人就不要再點菜了。如果你參加一箇尚未安排好菜的宴會,就要注意點菜的禮節。點菜時,不要選擇太貴的菜,同時也不宜點太便宜的菜,太便宜了,主人反而不高興,認爲你看不起他,如果最便宜的菜恰是你真心喜歡的菜,那就要想點辦法,儘量說得委婉一些。
(3)進餐。進餐時舉止要文明禮貌,“不馬食,不牛飲,不虎咽,不鯨吞,嚼食物,不出聲,嘴脣邊,不留痕,骨與穢,莫亂扔。”面對一桌子美味佳餚,不要急於動筷子,須等主人動筷說“請”之後你才能動筷。主人舉杯示意開始,客人才能用餐。如果酒量還能夠承受,對主人敬的第一杯酒應喝乾。同席的客人可以相互勸酒,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強迫對方喝酒,否則是失禮。自己不願或不能喝酒時,可以謝絕。
(4)夾菜時,一是使用公筷;二是夾菜適量,不要取得過多,吃不了剩下不好。三是在自己跟前取菜,不要伸長胳膊去夠遠處的菜;四是不能用筷子隨意翻動盤中的菜;五是遇到自己不喜歡喫的菜,可很少地夾一點,放在盤中,不要喫掉,當這道菜再傳到你面前時,你就可以藉口盤中的菜還沒有喫完,而不再夾這道菜,最後你應將盤中的菜全部喫淨。進食時儘可能不咳嗽、打噴嚏、打呵欠、擤鼻涕,萬一不能抑制,要用手帕、餐巾紙遮擋口鼻,轉身,臉側向一方,低頭儘量壓低聲音。
(5)參加宴會最好不中途離去。萬不得已時應向同桌的人說聲對不起,同時還要鄭重地向主人道歉,說明原委。喫完之後,應該等大家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可以散席,才能離座。宴會完畢,你可以依次走到主人面前,握手並說聲“謝謝”,向主人告辭,但不要拉着主人的手不停地說話,以免妨礙主人送其他客人。
中餐宴會的基本禮儀常識:其他禮儀
①筷子的用法。筷子雖然用起來簡單、方便,但也有很多規矩。比如:不能舉着筷子和別人說話,說話時要把筷子放到筷架上,或將筷子並齊放在飯碗旁邊。不能用筷子去推飯碗、菜碟,不要用筷子去叉饅頭或別的食品。其它用筷忌諱還有:忌舔筷–不要用舌頭去舔筷子上的附着物;忌迷筷–舉着筷子卻不知道夾什麼,在菜碟間來回遊移。更不能用筷子撥盤子裏的菜。忌淚筷–夾菜時滴滴噠噠流着菜汁。應該拿着小碟,先把菜夾到小碟裏再端過來。忌移筷–剛夾了這盤裏的菜,又去夾那盤裏的菜,應該喫完之後再夾另一盤菜。忌敲筷–敲筷子是對主人的不尊重。另外,筷子通常應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放在碗上。在用餐時如需臨時離開,應把筷子輕輕放在桌子上碗的旁邊,切不可插在飯碗裏。現在有些宴席實行公筷母匙,那麼,你就要記住不能用個人獨用的筷子湯匙給別人夾菜舀湯。
②餐巾的用法。如今很多餐廳都爲顧客準備了餐巾,通常,要等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後,你纔可以取出平鋪在腿上,動作要小,不要像鬥牛似的在空中抖開。餐巾很大時可以疊起來使用,不要將餐巾別在領上或背心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所以只能用餐巾的一角來印一印嘴脣,不能拿整塊餐巾擦臉、擤鼻涕,也不要用餐巾來擦餐具。如果你是暫時離開座位,請將餐巾疊放在椅背或椅子扶手上。用完餐,將餐巾疊一下放在桌子上,可千萬別揉成一團“棄”在那兒,好像一朵被你摧殘過的花朵。
③一般餐桌上會爲每位用餐者準備茶水飲料和酒水,通常茶水飲料酒水在右側,飲用時儘量不要用錯。
④作爲主人(特別是陪同人員),宴會進行期間可能爲客人斟酒上菜,應該從客人左側上菜,從客人右側斟酒。
服務順序。服務人員侍應,要從女主賓開始,沒有女主賓的,從男主賓開始,接着是女主人或男主人,由此向順時針方向進行。規格高的,由兩名服務員侍應,一箇按順序進行,另一箇從第二主人右側的第二主賓至男主賓前一位。
中餐宴會禮儀常識 篇5
主人的禮儀
應該說,宴會的成功有賴於主人的熱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細緻周到的組織安排。從禮節上講,主人的職責是使每一位來賓都感到主人對自己的歡迎之意。主人舉辦宴請,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和目的,主人都應提前對客人發出口頭或書面邀請,並依照客人的習慣、特點安排好請客時間、地點等事宜。禮儀性宴請禮節更隆重講究。在宴會開始前,主人應該站立門前笑迎賓客,晚輩在前,長輩居後。對每一位來賓,要依次招呼,待客人大部分到齊之後,再回到宴會場所中來,分頭跟客人招呼、應酬(家庭便宴比較隨便,主人不一定在門口迎客,可在客人到達時趨前握手招呼)。主人對賓客必須熱誠懇切,一視同仁,不可只注意應酬一兩個忽略了別的客人。入席前,煙、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務員代勞遞送,主人應儘可能地親自遞煙倒茶。上菜後,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說一些感謝光臨的客氣話。此後每一道菜上來,都要先舉杯邀飲,然後請客人“起筷”。要照顧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時調換菜點或轉動餐檯。遇到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要及時調換菜點。席散後,主人要到門口,恭送客人離去。對那些在宴請中照顧不多的客人,應說幾句抱歉和感謝之類的話。對走在後面的客人,可略爲寒暄幾句。
做客禮儀
作爲應邀參加宴會的客人,如時赴約,舉止得當,講究禮節是對主人的尊重。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服飾。客人赴宴前應根據宴會的目的、規格、對象、風俗習慣或主人的要求考慮自己的着裝,着裝不得體會影響賓主的情緒,影響宴會的氣氛。
(2)點菜。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客人就不要再點菜了。如果你參加一箇尚未安排好菜的宴會,就要注意點菜的禮節。點菜時,不要選擇太貴的菜,同時也不宜點太便宜的菜,太便宜了,主人反而不高興,認爲你看不起他,如果最便宜的菜恰是你真心喜歡的菜,那就要想點辦法,儘量說得委婉一些。
(3)進餐。進餐時舉止要文明禮貌,“不馬食,不牛飲,不虎咽,不鯨吞,嚼食物,不出聲,嘴脣邊,不留痕,骨與穢,莫亂扔。”面對一桌子美味佳餚,不要急於動筷子,須等主人動筷說“請”之後你才能動筷。主人舉杯示意開始,客人才能用餐。如果酒量還能夠承受,對主人敬的第一杯酒應喝乾。同席的客人可以相互勸酒,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強迫對方喝酒,否則是失禮。自己不願或不能喝酒時,可以謝絕。
(4)夾菜時,一是使用公筷;二是夾菜適量,不要取得過多,吃不了剩下不好。三是在自己跟前取菜,不要伸長胳膊去夠遠處的菜;四是不能用筷子隨意翻動盤中的菜;五是遇到自己不喜歡喫的菜,可很少地夾一點,放在盤中,不要喫掉,當這道菜再傳到你面前時,你就可以藉口盤中的菜還沒有喫完,而不再夾這道菜,最後你應將盤中的菜全部喫淨。進食時儘可能不咳嗽、打噴嚏、打呵欠、擤鼻涕,萬一不能抑制,要用手帕、餐巾紙遮擋口鼻,轉身,臉側向一方,低頭儘量壓低聲音。
(5)參加宴會最好不中途離去。萬不得已時應向同桌的人說聲對不起,同時還要鄭重地向主人道歉,說明原委。喫完之後,應該等大家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可以散席,才能離座。宴會完畢,你可以依次走到主人面前,握手並說聲“謝謝”,向主人告辭,但不要拉着主人的手不停地說話,以免妨礙主人送其他客人。
中餐宴會禮儀常識 篇6
1、要掌握入座禮儀
先有請賓客入座上席,再請長輩入座賓客旁邊,依次入座,最後自己坐在離門最近處座位上。如果帶孩子,在自己坐定以後就把小孩安排在自己旁邊。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坐下以後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頭,使餐桌與身體距離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後不要馬上動筷,更別弄出什麼聲響,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情,要向主人打個招呼。動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讚賞其手藝高超、安排周到、熱情邀請等。
2、要合乎進餐禮儀
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加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喫一些,喫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發出聲響,最好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喫飯時喜歡用勁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衆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有的人喝湯時,也用嘴使勁吹,弄出嗦嘍嗦嘍的聲音來,這也是不合乎禮儀要求的。
3、要重視餐桌忌諱
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箇一箇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箇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重視。
喫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的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4、要使喫相優雅
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低着頭喫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喫一頓,更不要貪杯。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擋住自己的嘴巴。
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現在商海如潮湧,很多生意都是在餐桌上談成的,所以要明確以談生意爲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爲主,或是以喫飯爲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最後離席時,必須要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在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謝。
總之,和客人、長輩等衆人一起進餐時,要使他們感到輕鬆、愉快、氣氛和諧。我國古代就有所謂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喫有喫相,睡有睡相。這裏說的進餐禮儀就是指喫相,要使喫相優雅,既符合禮儀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國飲食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中餐宴會禮儀常識 篇7
進餐時要注意舉止文雅,嘴嚼食物時,不可發出聲響;食物過熱時,可稍候再喫,切勿用嘴吹;魚刺、骨頭、菜渣等不可直接外吐,要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或輕吐在叉匙上,放在碟中。
用餐前應先將餐巾打開鋪在腿上,用餐完畢疊好放在盤子右側,不可放在椅子上,亦不可疊得方方正正而被誤認爲未使用過。餐巾只能擦嘴不能擦面、擦汗等。服務員送來的香巾是擦面的,擦畢放回原盛器內。若遇本人不能喫或不愛喫的菜品,當服務員或主人夾菜時,不可打手勢,不可拒絕,可取少量放人盤中,井表示“謝謝,夠了”。
對不合口味的萊,勿顯出難堪的表情。作爲主人宴請時,席上不必說過分謙虛的話。對來華時間較長的外賓,不必說這是中國的名酒名菜。在給賓客讓菜時,要用公用餐具主動讓萊,切不可用自己的餐具讓菜。
注意牙籤的使用。正式宴會中,不宜當衆使用牙籤,更不能用手指甲剔牙縫中的食物,如果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直接到洗手間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須用牙籤時,最好以手掩口輕輕剔牙,而邊說話邊剔牙或邊喫邊剔牙都不雅觀。
中餐筷子使用禮儀
中餐有別於西餐的餐具主要是筷子,在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中,筷子的使用已形成了基本的規則和禮儀。
(1)正確使用筷子。標準的握筷姿勢,過高或過低握筷或者變換指法握筷都是不規範的。
(2)使用筷子的忌諱。在等待就餐時,不能用筷子敲打桌邊、碗盞或杯子。在使用筷子夾萊時不要在菜餚裏挑來挑去,上下亂翻,不要用筷子穿刺菜餚;遇到別的賓客也來夾萊,要注意避讓,避免“筷子打架”;不要將筷子含在嘴裏或把筷子當牙籤使用;在進餐過程中進行交談,不能把筷子當道具,指點別人;餐畢,筷子應整齊地擱在靠碗右邊的桌上,並應等衆人都放下筷子後,在主人示意散席時方可離座,不可自己用餐完畢,便扔下筷子離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