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中餐禮儀常識(精選8篇)
商務中餐禮儀常識 篇1
入座:
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爲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爲尊” 家宴首席爲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爲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爲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
更講究的,如果來報有人來,無論尊卑地位,全席之人應出迎。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爲主客,左手邊依次爲2,4,6右手邊依次爲3,5,7直至匯合。
若爲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爲主客,
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爲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爲2,4,6,8(8在對面),右手邊爲3,5,7(7在正對面)。
如果爲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爲3,5,7席。
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上菜:
上菜順序,中餐一般講究:先涼後熱,先炒後燒,鹹鮮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濃味厚的後上,最後是飯菜。有規格的宴席,熱菜中的主菜,比如燕窩席裏的燕窩,海蔘宴裏的海蔘,魚翅宴裏的魚翅,應該先上,即所謂最貴的熱菜先上,再輔以溜炒燒扒。
宴席裏的大致順序是:
涼菜——冷拼,花拼。
熱炒——視規模選用滑炒,軟炒,幹炸,爆,燴,燒,蒸,澆,扒等組合。
大菜——(不是必須的)指整隻,整塊,整條的高貴菜餚,比如一頭乳豬,一隻全羊,一大塊鹿肉什麼的。
甜菜——包括甜湯,如冰糖蓮子,銀耳甜湯等
點心——一般大宴不供飯,而以糕,餅,團,粉,各種面,包子,餃子等。
水果——爽口,消膩
此順序非一成不變,如水果有時可以算在冷盤裏上,點心可以算在熱菜裏上。
較濃的湯菜,應該按熱菜上;貴重的湯菜如燕窩等要爲熱菜中的頭道。
至於季節的考慮,則還有冬重紅燒,紅燜,紅扒和沙鍋,火鍋等;夏則清蒸,白汁,清炒,涼拌爲主。此外顏色搭配,原材料的多樣化也應考慮。
酒樓和家宴,各種菜品的分量也要不同:
大宴講究一成至兩成冷菜;三成熱炒,四成大菜。
家宴就可以將大菜減少,冷菜增加。
至於盛器,可謂歷史久矣,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又云:“煎炒宜盤,湯羹宜碗,參錯其間,方覺生色。“。所以盛器在這個講究飲食文化,又盛產陶瓷美器的地方,自然加倍講究。
一般要備大中小平盤(碟),大盤熱菜,中盤冷拼,或靈活選擇,小盤點心,小喫。
還要有深盆盛油大湯多之物,大湯碗盛湯。外加碗筷。大食具如火鍋,烤爐之類;還有水具,茶具,酒具。
至於盛器的選取,質地要好,當然名窯古董或各地名瓷都可上桌。色彩搭配要合理。
根據所盛菜餚的顏色,性質,質地,名稱,選取不同質地,形狀,顏色,花紋的盛器。
切忌中西混雜,土洋不分,不倫不類。
如一品丸子,要用雍容華貴的黃底細文福盤;如清蒸魚要用白瓷或青瓷魚盤,紅燒乾燒魚則用色彩濃烈的厚重的魚盤。色彩清亮的'涼菜冷拼,則宜用對稱的細底紋小碎花圓盤。
商務中餐禮儀常識 篇2
不整理服飾
不在餐桌上整理服飾。任何一箇有教養的人都不能夠當衆寬衣解帶,脫鞋或捲袖子。
不佈菜
讓菜不佈菜。在餐桌上可以把自己所欣賞的或者餐桌上有特色的萊餚推薦於人,但是不可爲客人佈菜。
不勸酒
祝酒不勸酒。如果碰上志同道合者可以一醉方休,如果對方不喜飲酒,不要勉強於人,這是有教養者的基本表現。
不出聲
喫東西不發出聲音,在涉外交往的宴會上特別要注意這一點。在一些西方客人看來,喫東西發出聲音是粗魯而沒有教養的表現。
不亂吐
不滿桌滿地亂吐。進了嘴的東西,原則上是不應該當衆再吐出來的。萬不得已,要用餐巾,或者手掌加以遮掩,不可以當衆搞得沸沸揚揚,一團糟。
商務中餐禮儀常識 篇3
1. 中餐宴會的桌次排列
原則:以遠爲上 以右爲尊 以門定位。
兩張桌子時——面對門右邊的桌子爲主桌
三張桌子時——離門最遠的桌子爲主桌
2. 中餐宴會的座次安排(現場圖示講解)
常規個人宴請
3. 等待進餐禮儀
雙手可以自然放桌上或垂放在大腿上。
切忌雙肘支手,下巴放在手背上。
餐巾打開,放在餐碟下,其餘部分自然垂下。
4. 中餐用筷禮儀與五忌
叉筷,用筷子叉取食物。
架筷,高抬手越過別人正在夾菜的筷子去夾遠處的菜。
舔筷, 用嘴去舔筷子。
淚筷,筷子上粘了湯汁還去夾菜。
翻筷,在盤中翻揀食物。
5. 中餐進餐禮儀
A、餐盤(骨碟)的使用
可將食物殘渣放於骨碟內,而不應放在餐巾紙上。
B、酒具的使用(白酒、紅酒、飲料杯)
切忌不可混用酒具。
C、爲貴賓夾菜禮儀
對於不太熟悉的賓客如不知道其宗教信仰、口味等都不應爲他夾菜,可爲賓客介紹本地特色菜餚,供賓客自己選擇,若賓客確實有意向品嚐時,再用公筷,以表示尊重。
商務中餐禮儀常識 篇4
1.將餐巾放在膝蓋上,不可用餐巾擦臉或嘴。完餐後,將餐巾疊好,不可揉成一團。
2.照顧他人時,要使用公共筷子和湯匙。
3.傳染病毒攜帶者應自覺謝絕參加餐會。
4.喝湯用湯匙,不出聲。
5.嘴裏有食物時,不張口與人交談。嘴角和臉上不可留有食物殘餘。
6.剃牙時用手擋住嘴。咳嗽、打噴嚏或打哈欠時,應轉身低頭用手絹或餐巾紙捂着,轉回身時說聲“抱歉”。
7.說話時不可噴出唾沫,嘴角不可留有白沫。不可高聲談話,影響他人。
8.不要用筷子敲打桌面或餐飲器具。
9.不要往桌子對面的客人扔筷子或其他餐具。
10.不要把筷子架在或杯子上,不要把筷子插在飯碗或菜盤裏。
11.不要將筷子交叉放置、放反了、一頭大一頭小。
12.談話時不要揮舞筷子,也不要把筷子當牙籤用。
13.不要把筷子伸到他人面前,也不要插入菜盤深處。
14.不要翻覆挑揀,也不要使筷子在菜盤上游動,不知夾什麼菜。
15.夾菜時不要一路滴湯,筷子不要粘滿了食物,也不要用嘴吮吸筷子。
16.用雙手舉杯敬酒,眼睛注視對方,喝完後再舉杯表示謝意。
17.碰杯時,杯子不要高於對方的杯子。
18.尊重對方的飲酒習慣和意願,不以各種理由逼迫對方喝酒。
19.不抽菸,不往地上和桌子底下扔東西。不慎摔碎餐具,應道歉並賠償。
20.用完餐離座時,將椅子往內緊靠着邊。
21.原則上按照生菜、色拉、主食、甜點、水果順序取菜,一次取2至3樣。盤子如果堆得太滿,既不雅觀,又混淆原味。選用牛排、豬排、魚排等食物時,須遵照西餐的禮儀食用。
22.不要混用專用菜夾。用過的餐盤不可再用。
23.既不可浪費,又不可抱着“撈本”和“不喫白不喫”的心態,暴飲暴食。
商務中餐禮儀常識 篇5
一、點菜
我們在請客喫飯時經常會犯“自以爲好”的毛病,總是覺得自己喜歡喫的菜便是客人所喜歡的,其實不然,在禮儀中,首先做到的便是要學會尊重對方,要懂得投其所好。因此,我們要對客人有相當瞭解,大致能判斷客人的基本口味。不知道客人最喜歡喫什麼菜,但是一定要知道對方不喜歡喫什麼,在確定基本口味基礎上,排除不喜歡喫的,大體上不容易出錯。
二、上菜
中餐不同於西餐,上菜時會非常迅速地上完所有的菜,然後再進行喫食。而在這一盤接着一盤的情況下,很多人都會一股腦兒放在桌上,然後再來慢慢移動。其實上菜也是有禮儀可講。在商務交往中,請客喫飯都是在較爲好的酒店,其餐桌一般是轉動型的,因此一般採取的原則是十字上菜,這樣一方面方便擺放,另一方便也能照顧到桌上所有的客人。
三、轉桌
在商務會餐中,很多朋友不清楚轉桌的順序和方向。中國的禮儀是以右爲貴,以人爲尊。我們作爲主人,其主賓應該坐在我們的右側,在喫菜時理應讓貴賓先喫到,因此在轉桌時採取的原則是順時針方向,從右向左轉,先讓主賓喫,再讓其他人喫。
四、呼叫方式
在會餐中,我們呼叫服務生的方式一般都是招手,或是打響指,這種呼叫方式是不符合商務禮儀的。試想一下,如果一箇人像招呼小狗一樣招呼你,你會是什麼感受,再或者像在酒吧裏被一箇響指就招呼過去,那還像是一家大酒店的服務生嗎?禮儀講究的是以尊重爲本,凡事都要想着去尊重他人,你纔會得到應有的尊重。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將手臂與手掌伸直,然後朝向服務生揮揮手,這樣的動作看起來既優雅也得體!
五、小歇中
大家在酒足飯飽後,總會繼續聊上一聊,注意,此時若不注意,出賣你的小動作又會不約而至。這個時間段是我們準備離身的過渡段,因此,總會有些人(特別是女生)在這個時候當衆整理服飾,更有甚者還當衆塗口紅。這些行爲都是不可取的,它會給客人一種搔首弄姿的感覺,同時當衆塗口紅在國外是一種性的誘惑,商務禮儀中是不允許的。但是倘若在其他私人約會中,那也是你的自由!
六、買單
在飯畢離行前,作爲東道主的我們比較習慣當衆買單,將喫飯所花的金額完全暴露於所有的在場客人面前,倘若金額花得較少,其中一位大老闆客人心裏會嘀咕:“哼,這麼便宜就把我們給打發了!”倘若花費較大,另一位客人又會犯愁了:“這少的菜都要這麼多錢,下次如果我招待他可要花多少錢啊!”因此,禮貌的做法是在朋友們聊天的間歇中,你獨自拿起便攜包到外面的前臺去結帳,大家聊天完畢後直接離開,這樣既得體又幹脆!
商務中餐禮儀常識 篇6
不要龍蝦
在你們點東西之前,想想你喫這種餐點的`樣子將會是怎樣的,棕櫚灘禮儀學院(TheProtocolSchoolofPalmBeach)的創始人傑奎琳·惠特莫爾(JacquelineWhitmore)說。“避免點那些喫起來太複雜的食物,比如肉醬意大利麪、燒排骨、超大三明治或帶殼的龍蝦。”
保持離家近
如果你邀請一位客戶外出進餐,請尋找一家可以方便到達他們的辦公室的餐館,德克薩斯州禮儀學院(TheProtocolSchoolofTexas)的創始人黛安·高斯曼(DianeGottsman)建議。“不要讓他們穿越城市去和你會面。”
檢查以確認細節
你最不想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讓他們空等。“提前一天或兩天確認午餐安排,以確保對時間、日期或地點沒有任何誤傳,”其公司爲企業和大學提供禮儀工作坊的禮儀專家托馬斯·法利(ThomasP.Farley)建議。
不要立即就深入洽談業務
一直等到直到你們點完午餐之後將會防止你在還沒有說完時被打斷了思路。“在那之前,進行一些閒聊–並且,如果你之前曾在這家餐館喫過飯–對菜單上的菜品進行推薦,”法利建議。
知道哪杯水是你的
“提示:它在右邊,”法利說。對於麪包來說,也同樣需要做到這一點。你的被放在你的左邊,並且這是你唯一應該去拿的那個。
把你的手機收起來
是的,你的黑莓手機可能是業務專用的,而這是一場商業午餐,但是,它不應該成爲電燈泡。“不要把你的手機放在桌子上,然後在它每一次鳴響或振動時就低頭看它一眼。將你的設備設置成靜音,並將它保持在視線之外,直到你離開餐廳時爲止。”惠特莫爾說。
避免拿着餐具做手勢
你們很可能會進行熱烈的討論–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但是,不要得意忘形並開始用叉子或刀對着空氣亂指–或者更糟糕,指向你的用餐夥伴的方向,高斯曼說。
永遠刷卡結賬
如果你要買單,那就用信用卡結賬,而不是用現金。“你將會獲得對你的消費賬戶的記錄,而這看起來更專業,
商務中餐禮儀常識 篇7
宴席不可無酒,純粹的中餐,應該避免啤酒,歐洲葡萄酒(當然中亞的可以,如波斯葡萄酒,過似乎沒人能嘗得到)。所以中餐,最好配備高度名酒(其實高度烈性酒只是近代纔有),但似乎中低度的宴酒(30度左右),各種黃酒,米酒比較男女老幼皆宜。
古代的酒度數低,酒具也較爲龐大,隨着白酒度數於明清逐漸增高,酒具也越來越小。但均以瓷爲主。敬酒則要適度,古人飲酒要行酒令,現已近絕跡。應當重新推廣開來,尤其是家宴上,省得有粗人強行勸酒,我凡遇到此種粗人,立刻酒量大漲,定將此等劣人喝倒,省得爲害宴席,至今還頻頻得手,因爲真正高人酒仙是不會勸人喝酒的,此等強拉硬勸之徒,多不會有超過1斤7,8兩的酒量,所以大可將此種人除掉而後安。
宴席環境,最好完全中式,進門兩盞迎客宮燈。繞過落地屏風,落座於紅木八仙桌旁,手執象牙箸,聽着絲竹軟曲,空氣中游移着絲絲檀香。透過窗欞木格,和窗外的修竹柳蔭,只見湖光山色。美哉其極!
所以廳裏宜擺幾盆花木盆景,造成春意襲人,百花迎賓的氣氛;四圍牆上,張懸書法字畫,燈光音響要儘量保持中國特色。
至於正規的宴席,作爲店家,應該大概按如下次序招待:
迎賓–列隊,引導至席,接掛衣帽,引至座位,遞香巾淨手,上茶,(敬菸–不可取,中國古人不吸菸的,屬舶來品)
入席進餐–上茶點,冷盤,斟宴酒,介紹,開餐,上菜,續酒水,撤盤。
餐畢–遞香巾淨手,上清口茶。遞賬單送客
至於國宴,現在用分席制,四(熱)菜一湯,外加冷菜,甜點,果品,冷飲。酒水爲白酒茅臺,黃酒紹興加飯酒,青島啤酒,還有礦泉水。
國宴更重排場,如輝煌的大廳,或如釣魚臺的亭臺水榭。間或有樂隊伴奏,講壇。國宴每席上必有一立體的冷盤雕刻,擺盤。
至於想要瞭解明清官府大家或街巷市井宴席酒桌舊制,當重讀紅樓夢,金瓶梅,和衆多的明清小說。
商務中餐禮儀常識 篇8
約會
約會的具體時間與對象,一定要三思而行。
宴請對象
宴請對象是指邀請哪些方面的人士出席,請多少人出席。範圍過大,造成浪費,範圍太小,則會得罪某些人。總的原則是在照顧各方面關係的前提下,儘量控制範圍,減少人數。
宴請的時間
確定宴請時間,最好先徵求被邀主、賓的意見,選擇主、賓雙方都適宜的時間,以示尊重。不要選擇對方工作繁忙的時間,涉外宴請也應避開對方國內重大節假日。
迴避選擇禁忌日爲宴請日期。如西方國家忌諱“13”,特別是恰逢13日的星期五。
伊斯蘭民族的齋月有白天禁食的習俗,所以,宴會只宜安排在日落以後。
給對方寬裕的準備時間,以便安排好各方面工作。
特定的節日、紀念日的宴請,只能在節日、紀念日之前或當日舉行,不能拖到節日、紀念日之後。
環境
宴請地點恰當與否,體現着主人對宴請的重視程度。宴請地點可依據宴請目的、規模、形式和經費能力來確定。通常應選擇環境優雅、衛生方便、服務優良、管理規範的飯店或賓館。
落實宴請地點時應注意:
按客人多少確定宴請地點。客人多,在大賓館;客人少,則可在小酒樓。
按宴請類型確定宴請地點。宴會可安排在飯店、賓館,冷餐會、酒會則可安排在大廳或花園。
賓主熟悉程度、關係深淺也是選擇宴會地點的依據。
注意按來賓的意願和地方特色選擇宴請地點。
可以選擇負有盛名的老字號或名酒家。
儘可能選擇舉辦者所熟悉的、有聲譽的飯店或賓館。
費用
在費用的使用上,既要熱情待客又要量力而行,反對浪費。商務交往既要有檔次,又不主張奢侈浪費,所以要注意少喫少餐,少餐而精,也就是說既要強調宴請內容的少而精,又要避免大喫大喝、鋪張浪費的做法。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