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通用16篇)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1
1、猶豫不定
想喫這個想喫那個,筷子繞來繞去,優柔寡斷,太丟人了!
2、扎食品
筷子怎麼用都可以,但畢竟不是原始人,別用筷子扎着喫。
3、用筷子傳遞食品
用筷子傳遞食物,猶如葬禮時撿遺骨,非常不吉利!
4、夾菜滴答
用筷子夾菜,作料汁滴答滴答,好像菜在流淚。
5、舔筷子
筷子上蘸着菜,用嘴來舔,形象不雅。
6、用筷子推碗
用筷子把碗拖到跟前,表明你很懶惰。
7、鑽探筷子
用筷子在碗裏、盤子裏翻來翻去,太髒了。
8、用筷子扒拉飯
狼吞虎嚥扒拉飯,好像誰要搶你那飯似的。
9、夾來夾去
已經伸出筷子,又去夾另一盤。
10、橫跨筷子
在中國,筵席中暫時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擱在碟子或者調羹上。如果將筷子橫擱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飯飽不再進膳了,但不收拾碗碟,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這種橫筷的禮儀,我國古代就有。橫筷禮一般用於平輩或比較熟悉的朋友之間。小輩爲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必須等長者先橫筷後纔可跟着這麼做。
中國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古時又稱其爲“箸”,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使用方法講究得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並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碼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後則一定要整齊的豎向碼放在飯碗的正中。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2
主要介紹宴會、家宴、便餐、工作餐(包括自助餐)等具體形式下的禮儀規範。
宴會
通常指的是以用餐爲形式的社交聚會。可以分爲正式宴會和非正式宴會
兩種類型。正式宴會,是一種隆重而正規的宴請。它往往是爲宴請專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較高檔的飯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點舉行的,講究排場、氣氛的大型聚餐活動。對於到場人數、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音樂演奏、賓主致詞等,往往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和講究。非正式宴會,也稱爲便宴,也適用於正式的人際交往,但多見於日常交往。它的形式從簡,偏重於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一般來說,它只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不邀請配偶,對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往往不作過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樂演奏和賓主致詞。
家宴
也就是在家裏舉行的宴會。相對於正式宴會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製造親切、友好、自然的氣氛,使赴宴的賓主雙方輕鬆、自然、隨意,彼此增進交流,加深瞭解,促進信任。
通常,家宴在禮儀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爲了使來賓感受到主人的重視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親自下廚烹飪,男主人充當服務員;或男主人下廚,女主人充當服務員,來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如果要參加宴會,那麼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整齊大方,這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還要按主人邀請的時間準時赴宴。除酒會外,一般宴會都請客人提前半小時到達。如因故在宴會開始前幾分鐘到達,不算失禮。但遲到就顯得對主人不夠尊敬,非常失禮了。
當走進主人家或宴會廳時,應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時。對其他客人,不管認不認識,都要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問好;對長者要主動起立,讓座問安;對女賓舉止莊重,彬彬有禮。
入席時,自己的座位應聽從主人或招待人員的安排,因爲有的宴會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沒定,應注意正對門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對門的座位是下座。應讓身份高者、年長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適當的座位坐下。
入座後坐姿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要任意伸直或兩腿不停搖晃,手肘不得靠桌沿,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入座後,不要旁若無人,也不要眼睛直盯盤中菜餚,顯出迫不及待的樣子。可以和同席客人簡單交談。
用餐時應該正裝,不要脫外衣,更不要中途脫外衣。一般是主人示意開始後再進行。就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動作要輕。而且要把菜先放到自己的小盤裏,然後再用筷子夾起放進嘴。送食物進嘴時,要小口進食,兩肘向外靠,不要向兩邊張開,以免碰到鄰座。不要在喫飯喝飲料、喝湯發出聲響。用餐時,如要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調味品,先向別人打個招呼再拿;如果太遠,要客氣地請人代勞。如在用餐時非得需要剔牙,要用左手或手帕遮掩,右手用牙籤輕輕剔牙。
喝酒的時候,一味地給別人勸酒、灌酒,吆五喝六,特別是給不勝酒力的人勸酒、灌酒,都是失禮的表現。
如果宴會沒有結束,但你已用好餐,不要隨意離席,要等主人和主賓餐畢先起身離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離席。
便餐
也就是家常便飯。用便餐的地點往往不同,禮儀講究也最少。只要用餐者講究公德,注意衛生、環境和秩序,在其他方面就不用介意過多。
工作餐
是在商務交往中具有業務關係的合作伙伴,爲進行接觸、保持聯繫、交換信息或洽談生意而用用餐的形式進行的商務聚會。它不同於正式的工作餐、正式宴會和親友們的會餐。它重在一種氛圍,意在以餐會友,創造出有利於進一步進行接觸的輕鬆、愉快、和睦、融洽的氛圍。是借用餐的形式繼續進行的商務活動,把餐桌充當會議桌或談判桌。工作餐一般規模較小,通常在中午舉行,主人不用發正式請柬,客人不用提前向主人正式進行答覆,時間、地點可以臨時選擇。出於衛生方面的考慮,最好採取分餐制或公筷制的方式。
在用工作餐的時候,還會繼續商務上的交談。但這時候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下不要像在會議室一樣,進行錄音、錄像,或是安排專人進行記錄。非有必要進行記錄的時候,應先獲得對方首肯。千萬不要隨意自行其事,好像對對方不信任似的。發現對方對此表示不滿的時候,更不可以堅持這麼做。
工作餐是主客雙方“商務洽談餐”,所以不適合有主題之外的人加入。如果正好遇到熟人,可以打個招呼,或是將其與同桌的人互作一下簡略的介紹。但不要擅作主張,將朋友留下。萬一有不識相的人“賴着”不走,可以委婉地下逐客令“您很忙,我就不再佔用您寶貴時間了”或是“我們明天再聯繫。我會主動打電話給您”。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3
中餐上菜的程序自古就很講究。清朝乾隆年間的才子袁枚,在其著名的《隨園食單》上,就曾對上菜程序做過如下論述:"上菜之法,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度客食飽則脾困矣,需用辛辣以振動之;慮客酒多則胃疲矣,需用酸甘以提醒之。"衰枚的這段話,總結了中餐宴會上菜的一般程序。
目前中餐宴會上菜的順序一般爲:第一道涼菜,第二道主菜(較高貴的名菜),第三道熱菜(菜數較多),第四道湯菜,第五道甜菜(隨上點心),最後上水果。
由於中國的地方菜系很多,又有多種宴會種類,如著名的燕菜席、燕翅席、魚翅席、魚脣席、海蔘席、全羊席、全鴨席、全鱗席、全素席、滿漢全席等。可見,地方菜系不同,宴會席面不同,其菜餚設計安排也就不同。在上菜程序上,也不會完全相同。例如,全鴨席的主菜,北京烤鴨,就不作爲頭菜上,而是作爲最後一道大菜上的,人們稱其爲"千呼萬喚始出來"。而譚家菜燕翅席,因爲席上根本無炒菜,所以在主菜之後上的是燒、扒、蒸、燴一類的菜看。又如上點心的時間,各地習慣亦有不同,有的是在宴會進行中上,有的是在宴會將結束時上;有的甜、鹹點心一起上,有的則分別上。這都是根據宴席的類型、特點和需要,因人因事因時而定。基本原則是既不可千篇一律,又要按照中餐宴會相對穩定的上菜程序進行。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4
中國人用餐自古就是非常講究文明禮貌的,所以我們不僅在參加宴會酒會時需注意用餐禮儀,日常在家裏喫飯也要講究禮儀,下面介紹家居用餐的一些基本用餐禮儀:
1.如果和長輩一起用餐,應先讓長輩先動碗筷用餐,或聽到長輩說:“大家一塊喫吧”,你再動筷,不能搶在長輩的前面。
2.用碗喫飯時,要用手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着碗喫飯,不但喫相不雅,而且壓迫胃部,影響消化。
3.夾菜的順序與禮儀。夾菜時,應從盤子靠近或面
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盤子裏翻來倒去地“尋尋覓覓”,眼睛也不要老盯着菜盤子,一次夾菜也不宜太多。遇到自己愛喫的菜,不可如風捲殘雲一般地猛喫一氣,更不能乾脆把盤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喫特喫,要顧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如果盤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掃”乾淨,應徵詢一下同桌人的意見,別人都表示不吃了,你纔可以把它喫光。
4.用餐的動作要文雅一些。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子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將菜湯滴到桌子上。嘴角沾有飯粒,要用餐紙或餐巾輕輕抹去,不要用舌頭去舔。咀嚼飯菜,嘴裏不要發出“叭叭”、“呱嘰呱嘰”的聲音。口含食物,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開玩笑要有節制,以免口中食物噴出來,或者嗆入氣管,造成危險;確需要與家人談話時,應輕聲細語。
5.在喫飯過程中,如需添飯,應儘量自己添飯,並應該主動給長輩添飯、夾菜。遇到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時,要道謝。
6.喫飯時要精神集中,有些青年人喜歡在喫飯時看電視或看書報,這是不良的習慣,既不衛生,又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會損傷視力。
7.喫飯過程中,吐出的骨頭、魚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來,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噴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並把頭向後方轉。喫飯嚼到沙粒或嗓子裏有痰時,要離開餐桌去吐掉。
8.食物要閉嘴咀嚼,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張開大嘴,大塊往嘴裏塞,狼吞虎嚥的,更不能在夾起飯菜時,伸長脖子,張開大嘴,伸着舌頭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進口,不然會給人留下一副饞相和貪婪的印象。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5
1.宴會,通常指的是以用餐爲形式的社交聚會。可以分爲正式宴會和非正式宴會兩種類型。
正式宴會,是一種隆重而正規的宴請。它往往是爲宴請專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較高檔的飯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點舉行的,講究排場、氣氛的大型聚餐活動。對於到場人數、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音樂演奏、賓主致詞等,往往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和講究。
非正式宴會,也稱爲便宴,也適用於正式的人際交往,但多見於日常交往。它的形式從簡,偏重於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一般來說,它只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不邀請配偶,對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往往不作過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樂演奏和賓主致詞。
2.家宴,也就是在家裏舉行的宴會。相對於正式宴會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製造親切、友好、自然的氣氛,使赴宴的賓主雙方輕鬆、自然、隨意,彼此增進交流,加深瞭解,促進信任,通常,家宴在禮儀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爲了使來賓感受到主人的重視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親自下廚烹飪,男主人充當服務員;或男主人下廚,女主人充當服務員,來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如果要參加宴會,那麼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整齊大方,這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還要按主人邀請的時間準時赴宴。除酒會外,一般宴會都請客人提前半小時到達。如因故在宴會開始前幾分鐘到達,不算失禮。但遲到就顯得對主人不夠尊敬,非常失禮了。
當走進主人家或宴會廳時,應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時。對其他客人,不管認不認識,都要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問好;對長者要主動起立,讓座問安;對女賓舉止莊重,彬彬有禮。
入席時,自己的座位應聽從主人或招待人員的安排,因爲有的宴會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沒定,應注意正對門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對門的座位是下座。應讓身份高者、年長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適當的座位坐下。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6
中國餐飲禮儀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讚推崇而成爲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爲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於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客齊後導客人席,以左爲上,視爲首席,相對首座爲二座,首座之下爲三座,二座之下爲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後纔是主人。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如今,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仍保留完整,如山東、香港及中國臺灣等。
清代受西餐傳人的影響,一些西餐禮儀也被引進。如分菜、上湯、敬酒等方式也因合理衛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禮儀中。中西餐飲食文化的交流,使得我國的餐飲禮儀更加科學合理。
現代較爲流行的中餐宴請禮儀是在繼續傳統與參考國外禮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一、中餐席次和桌次的安排
1.正式的中餐宴會一般均安排席位
在國際交往場合和商務交際場合,中餐習慣於按職務和身份高低排列席位,如果攜妻子出席,通常將女生排在一起,即主賓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妻子坐在女主人右上方。
如遇主賓身份高於主人時,爲表示對主賓的尊重,可以請主賓坐在主人的位子上,而主人則坐在主賓的位子上(1號座位),第二主人坐在主賓的左側(2號座位)或按常規排列。
主賓攜帶妻子,出於禮節,主人的妻子應該陪同出席。如果主人的妻子因故不能出席時,可請與主人有聯繫且身份相當的女生作第二主人;若無適當的女生出席,可把主賓夫婦安排在主人的左右兩側(1號和2號座位)。
2.中餐宴會的桌次排列
按照國際慣例,桌次高低以離主桌位置遠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數較多時,要擺桌次牌,既方便賓、主,也有利於管理。
中餐宴會上的主桌有兩種,一種是長方形橫擺桌,主賓面向衆席而坐;另一種是大圓桌,圓桌中央設花壇或圍桌,主賓圍桌而坐。主桌的座位應擺放名籤。
一般說來,臺下最前列的1~2桌是爲貴賓和第一主人準備的,一般的赴宴者最好不要貿然入座。
中餐宴會多使用圓桌,如果是多桌中餐,則桌次一般以居中或最前面的桌子爲主桌。
二、筷子的使用禮儀
中餐有別於西餐的餐具主要是筷子,在我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中,筷子的使用已形成了基本的規則和禮儀。
(1)正確使用筷子。標準的握筷姿勢,過高或過低握筷或者變換指法握筷都是不規範的。
(2)使用筷子的忌諱。在等待就餐時,不能用筷子敲打桌邊、碗盞或杯子。在使用筷子夾萊時不要在菜餚裏挑來挑去,上下亂翻,不要用筷子穿刺菜餚;遇到別的賓客也來夾萊,要注意避讓,避免“筷子打架”;不要將筷子含在嘴裏或把筷子當牙籤使用;在進餐過程中進行交談,不能把筷子當道具,指點別人;餐畢,筷子應整齊地擱在靠碗右邊的桌上,並應等衆人都放下筷子後,在主人示意散席時方可離座,不可自己用餐完畢,便扔下筷子離開。
三、中餐進餐禮儀
宴會開始時,一般是主人先致祝酒辭。此時應停止談話,不可喫東西,注意傾聽。致辭完畢,主人招呼後,即可開始進餐。:
進餐時要注意舉止文雅,嘴嚼食物時,不可發出聲響;食物過熱時,可稍候再喫,切勿用嘴吹;魚刺、骨頭、菜渣等不可直接外吐,要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或輕吐在叉匙上,放在碟中。
用餐前應先將餐巾打開鋪在腿上,用餐完畢疊好放在盤子右側,不可放在椅子上,亦不可疊得方方正正而被誤認爲未使用過。餐巾只能擦嘴不能擦面、擦汗等。餐務員送來的香巾是擦面的,擦畢放回原盛器內。
若遇本人不能喫或不愛喫的菜品,當餐務員或主人夾菜時,不可打手勢,不可拒絕,可取少量放人盤中,井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口味的萊,勿顯出難堪的表情。作爲主人宴請時,席上不必說過分謙虛的話。對來華時間較長的外賓,不必說這是中國的名酒名菜。在給賓客讓菜時,要用公用餐具主動讓萊,切不可用自己的餐具讓菜。
注意牙籤的.使用。正式宴會中,不宜當衆使用牙籤,更不能用手指甲剔牙縫中的食物,如果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直接到洗手間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須用牙籤時,最好以手掩口輕輕剔牙,而邊說話邊剔牙或邊喫邊剔牙都不雅觀。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7
1.桌次排列
在中餐宴請活動中,往往採用圓桌佈置菜餚、酒水。排列圓桌的尊卑次序,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由兩桌組成的小型宴請。這種情況,又可以分爲兩桌橫排和兩桌豎排的形式。
當兩桌橫排時,桌次是以右爲尊,以左爲卑。這裏所說的右和左,是由面對正門的位置來確定的。
當兩桌豎排時,桌次講究以遠爲上,以近爲下。這裏所講的遠近,是以距離正門的遠近而言。
第二種情況,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數所組成的宴請。在安排多桌宴請的桌次時,除了要注意“面門定位”、“以右爲尊”、“以遠爲上”等規則外,還應兼顧其他各桌距離主桌的遠近。通常,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離主桌越遠、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時,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狀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過大或過小。
爲了確保在宴請時赴宴者及時、準確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請柬上註明對方所在的桌次、在宴會廳入口懸掛宴會桌次排列示意圖、安排引位員引導來賓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張餐桌上擺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數字書寫)。
2.位次排列
宴請時,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別。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條,它們往往會同時發揮作用。
方法一,是主人大都應面對正門而坐,並在主桌就坐。
方法二,是舉行多桌宴請時,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方法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應根據距離該桌主人的遠近而定,以近爲上,以遠爲下。
方法四,是各桌距離該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講究以右爲尊,即以該桌主人面向爲準,右爲尊,左爲卑。
另外,每張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數應限在10人以內,最好是雙數。比如,六人、八人、十人。人數如果過多,不僅不容易照顧,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根據上面四個位次的排列方法,圓桌位次的具體排列可以分爲兩種具體情況。它們都是和主位有關。
第一種情況:每桌一箇主位的排列方法。特點是每桌只有一名主人,主賓在右首就坐,每桌只有一箇談話中心。
第二種情況:每桌兩個主位的排列方法。特點是主人夫婦在同一桌就坐,以男主人爲第一主人,女主人爲第二主人,主賓和主賓夫人分別在男女主人右側就坐。每桌從而客觀上形成了兩個談話中心,如圖9-5和如圖9-6。
如果主賓身份高於主人,爲表示尊重,也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而請主人坐在主賓的位子上。
爲了便於來賓準確無誤地在自己位次上就坐,除招待人員和主人要及時加以引導指示外,應在每位來賓所屬座次正前方的桌面上,事先放置醒目的個人姓名座位卡。舉行涉外宴請時,座位卡應以中、英文兩種文字書寫。我國的慣例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必要時,座位卡的兩面都書寫用餐者的姓名。
排列便餐的席位時,如果需要進行桌次的排列,可以參照宴請時桌次的排列進行。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個原則。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8
在安排菜單時,還必須考慮來賓的飲食禁忌,特別是要對主賓的飲食禁忌高度重視。這些飲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四條:
宗教的飲食禁忌,一點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喫豬肉,並且不喝酒。國內的佛教徒不喫葷腥食品,它不僅指的是不喫肉食,而且包括蔥、蒜、韭菜、芥末等氣味刺鼻的食物。
出於健康的原因,對於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臟病、腦血管、脈硬化、高血壓和中風後遺症的人,不適合喫狗肉,肝炎病人忌喫羊肉和甲魚,胃腸炎、胃潰湯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也不合適喫甲魚,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要少喝雞湯等。
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偏好往往不同。對於這一點,在安排菜單時要兼顧。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歡喫辛辣食物,少喫甜食。英美國家的人通常不喫寵物、稀有動物、動物內臟、動物的頭部和腳爪。
有些職業,出於某種原因,在餐飲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不準喫請,在公務宴請時不準大喫大喝,不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用餐,不準喝烈性酒。再如,駕駛員工作期間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這一點,還有可能使對方犯錯誤。
在隆重而正式的宴會上,主人選定的菜單也可以在精心書寫後,每人一份,用餐者不但餐前心中有數,而且餐後也可以留作紀念。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9
1、中餐宴席進餐一開始服務員送上的第一道溼毛巾是嚓手的千萬不要用它去嚓臉。
2、上龍蝦、雞、水果時會送上一隻小水盆其中飄着檸檬片或玫瑰花瓣它可不是飲料而是用來洗手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沾溼指頭輕輕刷洗然後在用小毛巾搽幹。
3、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舉杯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
4、夾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己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領座前面一次夾菜不宜過多。
5、要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大塊往嘴裏塞浪吞虎咽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
6、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菜喫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盤子裏。
7、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湯潑翻。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和喫菜時的“咕嚕咕嚕”聲。這都是粗俗的.表現。
8、不要一邊喫東西一邊和人聊天。
9、嘴裏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裏。
10、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喫。
11、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別人。
12、不要用手去嘴裏亂摳、用牙籤裼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13、用餐結束後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脯。
14、餐後不要不加控制地大飽嗝或暖氣。
15、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10
在日常交際中,各種宴會層出不窮,參加各種宴會爲了給主人好的印象,讓賓客盡歡,展現個人良好的修養,學習相關的宴席禮儀絕對有必要。
那麼,中餐宴席有哪些禮儀呢。首先,我們在穿着上應該大方得體,其次,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覆勸菜,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喫不喫由他。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爲對方夾菜。外賓沒這個習慣,你要是一再客氣,沒準人家會反感。
要是作爲客人,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夾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己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要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
決不能大塊往嘴裏塞,狼吞虎嚥,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菜喫,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裏;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喫菜時嘴裏"叭叭"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嘴裏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裏;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喫;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別人;不要用手去嘴裏亂摳,用牙籤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用餐結束後,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脯;餐後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11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在這自古爲禮儀之邦,講究民以食爲天的國度裏,飲食禮儀自然成爲飲食文化的一箇重要部分。
中國的宴席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爲:主人(東道),客人了。
作爲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後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爲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爲尊。家宴首席爲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爲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爲主客,左手邊依次爲2、4、6右手邊依次爲3、5、7直至匯合。
若爲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爲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爲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爲2、4、6、8,右手邊爲3、5、7。
如果爲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爲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12
有人說,判斷一箇人的教養只需看他的喫相就行了。喫相對於每位參加宴席的人來說,都是必須注意的。按照國際慣例,在宴席上不論喫東西,還是喝酒水,都不能發出刺耳的聲響,這倒不是小題大作、求全責備,而是這種聲響會破壞他人的食慾,同時也影響自己的形象。
喫中餐首先要注意筷子的使用。中式餐飲的主要進餐用具是筷子,標準的握筷姿勢。過高或過低握筷,或者變換指法握筷都是不規範的。在使用筷子夾菜時不要在菜餚上亂揮動,不要用筷子穿刺菜餚,不要將筷子含在口中,不要讓菜湯滴下來,不要用筷子去攪菜,不要把筷子當牙籤,不要用筷子指點別人。需要使用湯匙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喫相。進餐要文雅,不要狼吞虎嚥,每次進口的食物不可過大,應小塊華 夏 酒 報中國酒業風向標小口地喫。在品嚐已入口的食物與飲料時,要細嚼慢品,最好把嘴巴閉起來,以免發出聲響。喝湯時,不要使勁地嘬,如湯太熱,可稍候或用湯勺,切勿用嘴去吹。食物或飲料一經入口,除非是骨頭、魚刺、菜渣等,一般不宜再吐出來。需要處理骨刺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放在自己的餐盤或備用盤裏,勿置桌上。口中有食物,勿張口說話,如別人問話,適值自己的口中有食物,要等食物嚥下後再回話。整個進餐過程中,要熱情與同桌人員交談,眼睛不要老盯着餐桌,顯示出一副貪喫相。
最後要注意牙籤的.使用。正式宴席中,不宜當衆使用牙籤,更不可用指甲剔牙縫中的食物,如果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直接到洗手間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須用牙籤時,最好用手捂住嘴輕輕剔,而邊說話邊剔牙或邊走跑邊剔牙都不雅觀。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13
先冷後熱,先菜後點,先鹹後甜,先炒後燒,先清淡後肥厚,先優質後一般。
(1)上拔絲菜,如拔絲魚條、拔絲蘋果、拔絲山芋、拔絲荔枝肉等,要託熱水上,即用湯碗盛裝熱水,將裝有拔絲菜的盤子擱在湯碗上用托盤端送上席,並跟涼開水數碗。託熱水上拔絲菜,可防止糖汁凝固,保持拔絲菜的風味。
(2)如果有的熱菜跟佐料、小料等,應同熱菜一起上齊。如清蒸魚配有姜醋汁,北京烤鴨配有蔥、醬、餅等,在上菜時可略作說明。
(3)上易變形的炸爆炒菜看,如高麗蝦仁、炸蝦球、油爆肚仁等,一出鍋即須立即端上餐桌。上菜時要輕穩,以保持菜看的形狀和風味。
(4)上有聲響的菜,如鍋巴海蔘、鍋巴肉片、鍋巴什錦,這些菜一出鍋就要以最快速度端上臺,隨即把湯汁澆在鍋巴上,使之發出響聲。做這一系列動作要連貫,不能耽擱,否則此菜將失去應有效果。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14
1、請客要早通知,6:00入席,5:50才叫客人來,不合適。
2、主人家不能遲到;客人應當遲到5-10分鐘,這是非常體貼的客人哦,注意掌握,自然賓主皆歡。
3、要是坐圓桌子,對着大門的是主座,或是背靠牆、櫃檯的;講究些的飯店,會用餐巾予以區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隨便坐哦,除非你打算好請客嘍:
4、主人右手邊的是主客,左手邊的是次重要的客人;門邊面對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啦。
5、做客人的不能直接向點菜員吆喝指點,應該乖乖坐等主人家點菜;如果客人確實有嚴重的忌口或愛好,應當輕輕告訴主人家,主人自然要替他做主,滿足客人小小或大大的要求。
6、主人家,不點或少點需要用手抓或握着喫的菜,比如蟹、龍蝦腿、排骨等等。一頓飯來上三個這樣的菜就沒治了。還有什麼禮儀可講!
7、不勉強也不反對別人少量飲酒,無酒不成宴嘛!
8、上酒水上菜了!老外喜歡自誇手藝,國人可不作興吹噓自己點的菜,主人家細心觀察涼菜上齊、每位杯中都有酒水後,當立即舉杯,歡迎開始之類的,轉動圓盤或是示意右手邊的主客動第一筷。主客可別推讓太久哦,大家肚子都餓了,就等你開吃了!吃了的別忘了讚美一下哦。
9、之後的每道菜一上來,雖然服務員與主人還是會轉到主客面前,但並不用太拘泥啦,如果正好在我面前,又沒人轉動圓盤,我也會先夾一小筷子嚐嚐的!
10、主人家要常常轉圓盤,照顧到絕大部分客人;陪客則補充招呼服務一下;客人的手能不碰圓盤而喫完整餐,則賓主又皆歡啦。
11、如果沒有服務員分菜或是公筷、公勺,夾菜的時候可要先看好,切不可用自己的筷子在盤中挑來揀去,甚至攪拌!不是每個人都像愛人一樣不介意你筷子上的口水的!通常看準了揀距離自己最近的那部分。
12、最好讓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過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使喫相看起來不是那麼急切。
13、食物在口中咀嚼時,切記的大事就是閉緊雙脣,以免說話、物體掉落、汁水外溢,以及免得發出"驃嘰驃嘰"的倒胃口聲響。
14、無論是用餐期間或用餐前後,都應當背部挺直,儘量往後坐椅子而不_。用餐期間,基本上雙手都在桌面以上。
15、一箇太好胃口的主人,和正在減肥的客人,不適宜這樣的飯局哦。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15
主要介紹宴會、家宴、便餐、工作餐(包括自助餐)等具體形式下的禮儀規範。
宴會
通常指的是以用餐爲形式的社交聚會。可以分爲正式宴會和非正式宴會
兩種類型。正式宴會,是一種隆重而正規的宴請。它往往是爲宴請專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較高檔的飯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點舉行的,講究排場、氣氛的大型聚餐活動。對於到場人數、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音樂演奏、賓主致詞等,往往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和講究。非正式宴會,也稱爲便宴,也適用於正式的人際交往,但多見於日常交往。它的形式從簡,偏重於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一般來說,它只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不邀請配偶,對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往往不作過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樂演奏和賓主致詞。
家宴
也就是在家裏舉行的宴會。相對於正式宴會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製造親切、友好、自然的氣氛,使赴宴的賓主雙方輕鬆、自然、隨意,彼此增進交流,加深瞭解,促進信任。
通常,家宴在禮儀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爲了使來賓感受到主人的重視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親自下廚烹飪,男主人充當服務員;或男主人下廚,女主人充當服務員,來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如果要參加宴會,那麼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整齊大方,這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還要按主人邀請的時間準時赴宴。除酒會外,一般宴會都請客人提前半小時到達。如因故在宴會開始前幾分鐘到達,不算失禮。但遲到就顯得對主人不夠尊敬,非常失禮了。
當走進主人家或宴會廳時,應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時。對其他客人,不管認不認識,都要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問好;對長者要主動起立,讓座問安;對女賓舉止莊重,彬彬有禮。
入席時,自己的座位應聽從主人或招待人員的安排,因爲有的宴會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沒定,應注意正對門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對門的座位是下座。應讓身份高者、年長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適當的座位坐下。
入座後坐姿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要任意伸直或兩腿不停搖晃,手肘不得靠桌沿,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入座後,不要旁若無人,也不要眼睛直盯盤中菜餚,顯出迫不及待的樣子。可以和同席客人簡單交談。
用餐時應該正裝,不要脫外衣,更不要中途脫外衣。一般是主人示意開始後再進行。就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動作要輕。而且要把菜先放到自己的小盤裏,然後再用筷子夾起放進嘴。送食物進嘴時,要小口進食,兩肘向外靠,不要向兩邊張開,以免碰到鄰座。不要在喫飯喝飲料、喝湯發出聲響。用餐時,如要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調味品,先向別人打個招呼再拿;如果太遠,要客氣地請人代勞。如在用餐時非得需要剔牙,要用左手或手帕遮掩,右手用牙籤輕輕剔牙。
喝酒的時候,一味地給別人勸酒、灌酒,吆五喝六,特別是給不勝酒力的人勸酒、灌酒,都是失禮的表現。
如果宴會沒有結束,但你已用好餐,不要隨意離席,要等主人和主賓餐畢先起身離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離席。
便餐
也就是家常便飯。用便餐的地點往往不同,禮儀講究也最少。只要用餐者講究公德,注意衛生、環境和秩序,在其他方面就不用介意過多。
中餐用餐禮儀基本要點 篇16
朋友一起喫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喫飽。若與別人一起喫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糰,不要把多餘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喫得嘖嘖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裏,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着的熱飯,喫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着主人的面調和菜湯。
不要當衆剔牙齒,也不要喝醃漬的肉醬。如果有客人在調和菜湯,主人就要道歉,說是備辦的食物不夠。溼軟的肉可以用牙齒咬斷,乾肉就得用手分食。喫炙肉不要撮作一把來嚼。喫飯完畢,客人應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着醃漬物的碟子交給旁邊伺候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請客人不要勞動,然後,客人再坐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