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通用28篇)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1
1、刀叉
手握叉子時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樣,或像握麥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樣。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飛來舞去用以強調說話的某一點,也不要將刀叉的一頭搭在盤子上,一頭放在餐桌上。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處。刀子放在盤子上時,刀刃朝裏,頭在盤子裏,刀把放在盤子邊緣上。
2、餐巾
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臉的下部,要輕輕地沾擦。不要抖開餐巾再去摺疊,不要在空中像揮動旗子那樣揮動餐巾。餐巾應放在大腿上,如果離開餐桌,要將餐巾放在椅子上,並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動作要輕。用餐結束時不要摺疊餐巾;否則,不瞭解情況的服務生可能會再給別的客人使用。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3、咀嚼
嚼東西時嘴要閉緊,無論你有什麼驚人的妙語,時機多麼恰到好處,只要嘴裏有食物,絕不能開口說話。不能爲了着急說話而馬食物吞下,要保持細嚼慢嚥的姿勢,將食物嚥下後會意地露出笑容,以轉達你內心的活動:剛纔完全可以有妙語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4、坐姿
坐立要直,不要將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如果手放在什麼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5、麪包
麪包上抹黃油尤其要注意,將麪包掰成可以一口喫下的小塊,臨喫前在小塊上抹黃油,不要圖方便將整個麪包上都抹上黃油。
6、速度
切忌速度過快,無論你是場合,大口吞嚥食物不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觀,尤其是和他人共同進餐時,這麼做會顯得失禮。共同進餐時大家的量應該一樣,並保持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的速度,別人都開始品味甜食了而你還在喝湯是不可取的。
7、剔牙
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確忍受不住,找個藉口去洗手間,你可以在那裏剔個夠。
8、口紅
將口紅留在餐具上是不可取的,工作用餐尤其如此。如果沒有隨身攜帶紙手帕,進酒店時可以順便到洗手間去一趟,或到吧檯去取塊紙餐巾。
9、吸菸
即使在吸菸區用餐,用餐期間吸菸也不可取,吸菸會影響他人的食慾,而且和整個氣氛也不和諧,應該等到用餐結束後再吸菸,還應記住:不要用盤子當菸灰缸。
10、物品
女用手提包及男用手提箱這類東西不要放在餐桌上,鑰匙、帽子、手套、眼鏡、眼鏡盒、香菸等物品都不要放在餐桌上。總之,凡是和用餐無關的東西都不能放在餐桌上。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2
當然,在西方也是,只有等所有人的飯菜都齊了,纔可以開始就餐。一般情況下,當女主人也就坐、開始就餐,即表示可以開始進餐了。因此,作爲主人,若客人比較多的話,就需要特別注意飯菜的預熱了,免得還沒開始喫,飯菜就都已經涼了。
在德國,除了一些非常正規的場合以外,通常很多不同的飯菜都會一起上,如魚,土豆,蔬菜,以及醬汁等。但這決不意味着,讓您把各種飯菜盛過去在您的盤子裏拌着喫。您可以把不同的飯菜盛到您的盤裏,但先用刀叉把一口的肉和菜切出來,再適當的組合,並搭配醬汁食用,不要事先就拌好。
在英國或其他英語國家,人們經常會在喫肉之前,把整塊肉排全部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而在德國卻不同。在德國,人們通常會喫一塊切一塊,以免整塊肉都會涼掉。記住,喫肉時,叉背一般會朝上。
喫沙拉時,一般是不會用刀切的,而只是用叉子。當然,用困難的時候,還可以藉助一小塊麪包。
到了喫甜點的時候,服務員或者女主人一般會把桌子清理乾淨,麪包還有其他剩菜,及不使用的刀叉這時候會撤走。目的在於,在乾淨、整潔的飯桌前喫完最後的甜點以結束用餐。
當女主人把自己的餐巾放在餐桌上並起身時,說明用餐就此結束了。其他客人這時候也應該停止進餐。男士們這時應該先起身,幫助身邊的`女士把座椅拉開,方便她起身離座。若您還在與身邊的人交談之中,這時也應該先打住,並與進餐時座得較遠的客人進行交談,同時也讓身邊的人用這個機會與他人進行交談。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3
西餐宴會幾乎每道菜都要跟一種酒。對於喫什麼菜跟什麼酒,喝什麼酒用什麼杯,都有規定。例如:冷盤或海味配烈性酒,用立口杯,喝湯時配淡味雪利酒,用雪利杯;喫魚時喝白葡萄酒,用白酒杯;食烤肉牛 排以及其他肉類時,飲紅葡萄酒,用紅酒杯;食野味時,飲紅葡萄酒、白葡萄酒;食甜品時,飲白葡萄酒、香檳酒或甜味白酒;食水果時,飲啤酒、白葡萄酒;食任何菜時,都可飲香檳酒。在佐以多種酒時,應注意:度數低的酒,比度數高的酒先飲用;不甜的酒,比甜的、濃的酒先飲用;不甜的白葡萄酒,應比紅葡萄酒先用。要避免在喫完甜食或有甜味的食品時,再喝不甜的酒;飯前飲用不甜的雪利酒和雞尾酒,是比較合適的。
葡萄酒是一種普遍受歡迎的低度酒,酒精含量通常在14—21%之間。按飲用的時間來分,有餐前酒、餐酒和餐後酒之分。按顏色可分爲白、玫瑰紅、紅色三種。白色和玫瑰紅配魚類,用酒類冷凝器冷凍到5—10°C左右喝;紅色配肉類,不必冷凍,在17—18°C左右時喝。
葡萄酒杯爲高腳杯,喝時用手拿住下面杯腳部分,不要用手包圍上壁。要求注酒時,把杯子放在桌上;不想再喝時,只需將右手掌按在杯子上,而不必說“我不再要酒了”之類的話,這不僅限於葡萄酒,對其他的飲料也適用。香檳酒是發泡性葡萄酒的一種,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被稱爲酒中之王。它能夠增添宴會的氣氛,適宜在餐前喝,適宜配合每一道菜喝,也適宜在餐後喝。飲用香檳酒時,一般要冰凍,適宜溫度是2—7°C。
香檳酒的酒杯有兩種,一種是高腳開口淺杯,另一種是狀似切頭的鬱金香外形杯。
雞尾酒源自西方,傳說外國人喜歡鬥雞,每當鬥雞得勝時,總喜歡拿一支公雞的尾巴毛到酒館飲酒,以表示自己是鬥雞的勝利者。人們便把這種酒稱作“雞尾酒”。現在,雞尾酒已成爲人們所喜愛的飲料。由於它色香俱全,光彩奪目,在歐美各國受到歡迎,本世紀初傳入我國。
喝雞尾酒時,需用雞尾酒杯,通常是呈倒三角形的高腳玻璃杯,不帶任何花紋。因雞尾酒要保持其冰冷度,所以手應接觸其高腳部位,不能直接觸摸杯壁,使其變暖而影響酒味。
甜酒一般叫“力喬”,英語叫甘露酒。它是一種含有酒精的飲料,是在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葡萄酒、朗姆、金酒中加入一定的“加味材料”,如果皮、砂糖、香料等,經蒸餾、浸泡、熬煮而成。它是傳統的餐後酒,有助於消化。
啤酒是種清熱、消食的流行飲料,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飲用啤酒時一般要加以冷凍,以5—10°C爲宜。不能太冷,也不能加冰塊,這會加速氣泡的消失,沖淡香味。同樣不加冷凍或溫度過高,都將破壞其風味。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4
(1).麪包的位置於主菜的左側。食用時可用左手拿麪包,再用右手把麪包撕成小塊,然後用左手拿着小麪包,用右手塗抹奶油。把麪包撕成小塊後再塗奶。
(2).在意大利餐廳中,有時會以橄欖油取代奶油,可將麪包用手撕一小塊沾加了調味料及香料的橄欖油喫。麪包切忌用刀子切割。
喫西餐的注意事項
1、刀叉:手握叉子時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樣,或像握麥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樣。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飛來舞去用以強調說話的某一點,也不要將刀叉的一頭搭在盤子上,一頭放在餐桌上。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處。刀子放在盤子上時,刀刃朝裏,頭在盤子裏,刀把放在盤子邊緣上。
2.餐巾: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臉的下部,要輕輕地沾擦。不要抖開餐巾再去摺疊,不要在空中像揮動旗子那樣揮動餐巾。餐巾應放在大腿上,如果離開餐桌,要將餐巾放在椅子上,並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動作要輕。用餐結束時不要摺疊餐巾;否則,不瞭解情況的服務生可能會再給別的客人使用。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3.咀嚼:嚼東西時嘴要閉緊,無論你有什麼驚人的妙語,時機多麼恰到好處,只要嘴裏有食物,絕不能開口說話。不能爲了着急說話而馬上將食物吞下,要保持細嚼慢嚥的姿勢,將食物嚥下後會意地露出笑容,以轉達你內心的活動:剛纔完全可以有妙語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4.坐姿:要牢記你媽媽的話,坐立要直,不要將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如果手放在什麼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5.速度:切忌速度過快,無論你是在RitzCarton還是在格爾蒂的GreasePit酒店用餐,大口吞嚥食物不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觀,尤其是和他人共同進餐時,這麼做會顯得失禮。共同進餐時大家的量應該一樣,並保持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的速度,別人都開始品味甜食了而你還在喝湯是不可取的。
6.剔牙: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確忍受不住,找個藉口去洗手間,你可以在那裏剔個夠。
7.麪包:麪包上抹黃油尤其要注意,將麪包掰成可以一口喫下的小塊,臨喫前在小塊上抹黃油,不要圖方便將整個麪包上都抹上黃油。
8.口紅:將口紅留在餐具上是不可取的,工作用餐尤其如此。如果沒有隨身攜帶紙手帕,進酒店時可以順便到洗手間去一趟,或到吧檯去取塊紙餐巾。
9.吸菸:即使在吸菸區用餐,用餐期間吸菸也不可取,吸菸會影響他人的食慾,而且和整個氣氛也不和諧,應該等到用餐結束後再吸菸,還應記住:不要用盤子當菸灰缸。
10.物品:女用手提包及男用手提箱這類東西不要放在餐桌上,鑰匙、帽子、手套、眼鏡、眼鏡盒、香菸等物品都不要放在餐桌上。總之,凡是和用餐無關的東西都不能放在餐桌上。
西餐的基本禮儀
拿刀叉的方法:
總的來說,右手拿刀,左手拿叉。鋸齒得刀用來切肉,普通的刀用來切蔬菜,最小的那種小刀,是用來抹果醬的。叉子別一下子插大塊物品,別一口喫不下去。勺子是用來喝湯的。
喫牛排注意細節:
要用刀子把牛排切成小份,每次喫一小塊,保證這一塊全部到了嘴裏,不至於過大,喫的時候不要張牙舞爪的,嘴脣要閉起來。
意大利麪細節:
用叉子跟湯匙結合一下,叉子捲起幾根麪條,放到勺子上,然後喫進去,不要狼吞虎嚥的吃麪,更不要發出“出溜出溜”的響聲。
水果沙拉甜點等:
一般沙拉,小蛋糕之類的,用小勺喫就可以。注意水果的果殼,不要直接吐出來,要用手拿出來,放到盤子旁邊。
酒的細節:
開酒之前,自己就不需要動了,服務員都會做的。喝酒的時候,用三根手指拿住酒杯,看圖片姿勢。喝酒不能跟啤酒似的,一下子幹了,這是不對的。輕晃杯子,讓酒慢慢進入嘴裏,緩緩喝下。注意喫東西時候不要喝酒,喝酒時候不要說話跟大笑。至於飲料之類的,沒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注意不要太過於隨意就好。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5
入座的禮儀
在西方人的概念中,穿着得體是進餐的前提。所以,去高檔餐廳之前一定要穿着地正式得體:男士要穿整潔的服裝和皮鞋,女士要穿正裝和有跟的鞋子,絕不能穿休閒服到餐廳用餐。
在座次安排上——西方人請客一般使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再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在坐席安排上也會表現出對女士的尊重。一般以女主人的座位爲準,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方,主賓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方,然後依次排序。
請記住:西方以右側爲尊,左側爲次。所以,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入座後,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也不能蹺二郎腿。要保持姿勢端正,背挺直,腹部和桌子保持一箇拳頭的距離。這個姿勢在進餐時也要保持,千萬不要彎下腰去用餐。
用餐的’禮儀
西餐的餐具比較多,有餐具、餐巾,刀叉也分成很多種。怎樣才能分清這些餐具並正確的使用它們呢?
請記住以下幾點:
1餐巾要在用餐前打開
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把餐巾打開,向內摺三分之一,然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2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
如果有兩把以上餐具,由最外面一把開始,依次向內取用。握刀叉時,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從左向右切割食物。
3持湯匙的手法和握筆一樣
如果覺得不方便,也可以換成右手拿叉,但不要頻繁更換左右手。湯匙用完以後,不要留在湯碗或湯盤裏,要放在盤子或託碟上。
4餐巾布是用來擦嘴和手的,不建議擦臉等
一般餐巾上印有logo的是正面,擦拭嘴巴時,要用反折的內側來擦,這樣擦完不會露出污漬。
5崇尚安靜享受美食
西方用餐文化和中餐不同,不提倡過分熱鬧和喧譁。因此在用餐時使用餐具儘量不要發出響聲,咀嚼時不要說話,不要張嘴大嚼。您可以和左右側的客人安靜的交談,但不要只和熟人交流。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6
1:在西方,去飯店喫飯一般都需要事先預約,在預約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說清楚,首先要說明人數和時間,其次要表明是否吸菸區或視線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它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的時間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2:餐廳喫飯時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上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整潔,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進入餐廳時,男士應該先開門,請女士進入。應該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餐點端來時,都應讓女士優先。特別是團體活動,更別忘了讓女士們走在前面
3: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越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4: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酪⑥甜點和咖啡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喫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喫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5: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瞭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6: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7: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酒類服務通常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籤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輕握杯腳。爲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
8:喝酒的方法。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爲。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9:喝湯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角較好。身體上的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10:麪包的喫法。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喫的原則。喫硬麪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麪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喫。避免像用鋸子似割麪包,應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時可用手將麪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11: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喫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12:略事休息時,如果喫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後,將刀叉擺成四點鐘方向即可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7
一、入座
進入西餐廳後,由服務生帶領入坐,不可冒然入位。男士或服務生可幫女士拉開椅子協助入座,一般由椅子左側入座。座位的安排於離出口最遠的位置爲上位。
二、餐具的擺設
(1).擺在中央的稱爲擺飾盤或稱展示盤Show Plate,餐巾置於裝飾盤的上面或左側。
(2).盤子右邊旁擺刀、湯匙,左邊擺叉子。可依用餐順序、前菜、湯、料理、魚料理、肉料理、視你所需而由外側至內使用。
(3).玻璃杯擺右上角,最大的是裝水用的高腳杯,次大的是紅葡萄酒所用的,而細長的玻璃杯是白葡萄酒所用,視情況也會擺上香檳或雪莉酒所用的玻璃杯。
(4).麪包盤和奶油刀置於左手邊,裝飾盤對面則放咖啡或喫點心所用的小湯匙和刀叉。
餐巾布的位置
餐巾布通常是摺疊好放在位子中間的裝飾盤上,這是正式的晚宴上常見的餐巾擺法。除此之外,餐巾布也會放在盤子的邊上。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餐巾布不是放在盤子中間的位置,它就會在你的左邊,而右邊的餐巾布是屬於坐在你右邊的客人的,注意不要拿錯其他的餐巾布。另外,有時候餐巾布是放在杯子中的,此時你的餐巾布就是在右邊的杯子中。
餐巾布的使用方法
入座後,不要急於打開你的餐巾布,因爲第一個打開餐巾布的人應該是女主人,她的這個動作宣佈晚宴正式開始。
很多人認爲喫西餐時應該把餐巾布掛在胸前以防止食物弄髒衣服,事實上這種做法並不優雅。餐巾布掛在胸前或圍在脖子上只適用於小孩或用餐不方便的人。一般人用餐時應將餐巾布平鋪在雙腿上,較大的餐巾布可以對摺後鋪在腿上。
餐巾布也叫口布,是用來擦嘴的,所以不要用它來擦臉或擦餐具。如果需要擦汗,你可以用紙巾。有些人習慣在用餐前先擦一下餐具,事實上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爲,所以一定要避免。有些女士會用餐巾布擦掉餐具上留下的口紅痕跡,其實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雖然口紅留在餐具上很不雅觀,但需要擦去口紅印時,應該選用紙巾。
在用餐過程中,飲用酒水之前,你需要先用餐巾布擦拭嘴邊的油跡。除了必要時用來擦嘴之外,在餐桌上用餐的整個過程中你的餐巾布必須一直保持平鋪在你的雙腿上。
用餐期間需要中途離席時,你應該把餐巾布放在你的椅子上。這表示用餐未完畢,你還會再回來繼續用餐。
用餐完畢後,把你的餐巾布從中間拿起,放在桌子上,具體位置是你盤子左邊的地方。只需要隨意放好就可以了,不必特意摺疊好,但也要注意不要把餐巾布弄得皺巴巴的。
正如打開餐巾布一樣,把餐巾布放回桌上的動作也是由女主人先做的,這表示晚宴結束。
刀叉的使用方法
(1).西餐進餐時一般以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如果用左手拿叉不方便,也可以使用右手。
(2).用餐中,有事而離席時,宜把刀叉擺成八字型掛放在餐盤上。用餐結束後,則是平行的斜放在盤上一側。
喝湯的禮儀
(1).西餐的湯分爲清湯及濃湯,較正式的餐廳再供應清湯時使用橢圓形湯匙及湯杯,供應濃湯時使用圓形湯匙及寬口湯盤。
(2).拿湯匙的姿勢是由內經外側舀食。
(3).西餐喝湯時,不能發出聲音。用湯時,不可用嘴將湯吹涼。可輕輕搖動湯使其稍涼。
(4).食用完畢後把湯匙放在靠自己身前的底盤上,或是放在盤中。將湯匙的柄放在右邊,而湯匙凹陷的部份向上;湯杯與湯盤都是如此。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8
商務禮儀西餐桌餐巾禮儀
簡單的一張餐巾紙,其實也有不少講究。
一般在入座後,要把餐巾放在大腿上,而不是塞在衣領處,否則會讓人懷疑,您進餐有困難。
就餐結束後,餐巾紙不應該揉成一團放在盤子裏,而是要重新疊起來,把乾淨的一面朝上,放在盤子左邊。但也不需要刻意摺疊整齊,弄得乾乾淨淨,否則會讓人誤以爲是沒用過的餐巾,收回重複使用。
要記住,餐巾僅是用於擦嘴,不是用來擦手機,擦眼鏡,或者擦其他什麼東西。簡單來講,餐巾一般是用於喝東西之前擦嘴,以免在杯壁上留下油漬或者其他飯菜餘渣。
商務禮儀西餐桌紅酒禮儀
這一點,估計很多人都已經不陌生了。
喝葡萄酒時,手要握着杯頸,目的在於避免用手溫加熱杯中的酒。還有一箇原因是,這樣拿杯子的話,在乾杯的時候聲音會更好聽一些。
現今,很多情況下碰杯和祝酒的習俗已經很少見了。人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飲料,用不着爲了陪喝,一定要點帶酒精的飲料。不過要記得,最好等大家都有了各自的飲料之後纔開始喝,免得人家剛要給您敬酒,您這邊都已經喝完了。
要注意,喝飲料時,嘴裏不要喫着東西。
“如何選擇合適的葡萄酒”
基本來說,白肉(或者魚)配白酒,紅肉配紅酒。但您也用不着一定這樣搭配,選一杯您喜歡和的葡萄酒纔是最重要的。
但要在正式場合,若有很多道餐,而且前後還有不同種的肉類,那您最好也搭配相應的葡萄酒喝,儘量不要白配紅、紅配白。
商務禮儀西餐桌就餐禮儀
當然,在西方也是,只有等所有人的飯菜都齊了,纔可以開始就餐。一般情況下,當女主人也就坐、開始就餐,即表示可以開始進餐了。因此,作爲主人,若客人比較多的話,就需要特別注意飯菜的預熱了,免得還沒開始喫,飯菜就都已經涼了。
在德國,除了一些非常正規的場合以外,通常很多不同的飯菜都會一起上,如魚,土豆,蔬菜,以及醬汁等。但這決不意味着,讓您把各種飯菜盛過去在您的盤子裏拌着喫。您可以把不同的飯菜盛到您的盤裏,但先用刀叉把一口的肉和菜切出來,再適當的組合,並搭配醬汁食用,不要事先就拌好。
在英國或其他英語國家,人們經常會在喫肉之前,把整塊肉排全部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而在德國卻不同。在德國,人們通常會喫一塊切一塊,以免整塊肉都會涼掉。記住,喫肉時,叉背一般會朝上。
喫沙拉時,一般是不會用刀切的,而只是用叉子。當然,用困難的時候,還可以藉助一小塊麪包。
到了喫甜點的時候,服務員或者女主人一般會把桌子清理乾淨,麪包還有其他剩菜,及不使用的刀叉這時候會撤走。目的在於,在乾淨、整潔的飯桌前喫完最後的甜點以結束用餐。
當女主人把自己的餐巾放在餐桌上並起身時,說明用餐就此結束了。其他客人這時候也應該停止進餐。男士們這時應該先起身,幫助身邊的女士把座椅拉開,方便她起身離座。若您還在與身邊的人交談之中,這時也應該先打住,並與進餐時座得較遠的客人進行交談,同時也讓身邊的人用這個機會與他人進行交談。
商務禮儀西餐桌禮儀禁忌
在西方文化圈,就餐時吧嗒嘴或者打嗝,以及喝東西時發出聲音都算是餐桌禁忌(在中國則不同)。另外一箇衆所周知的就是,嘴裏嚼着東西時不應該與人交談。爲了就餐時隨時可以順暢地與人交談,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要一口喫太多。其次,還需要注意的就是,儘量保持好坐姿端正,用餐具把飯菜送到嘴邊,而不要屈身、低頭覓食。
在英國以及北歐國家,就餐時左手會放在膝蓋上,而在德國,一般是雙手都放在餐桌上,但只是雙手及手腕部分。即使在休息期間,肘關節也不應該架到餐桌上。
此外,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飯前都應該注意洗手。起碼要梳洗乾淨、並穿戴整齊再開始進餐。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在西方,人們使用的餐具可謂是千奇百狀,如何正確使用,真有不少講究。
基本而言,雙手要握刀叉柄的末端,而不是像對待沉重的工具一樣緊握餐具。就餐時應儘量避免刀叉打架、與餐盤摩擦發出怪聲。暫且不用餐時,可以把刀叉相對,“八”字形搭在盤上。結束就餐時,則可把刀叉並行放在盤子中,刀刃朝內、不要對着別人。
餐具一旦使用過,不應再放回餐桌上,免得弄張桌布。
要記住,餐具僅是用於就餐,不應挪作他用。例如,交談時揮舞刀叉是萬萬不可的。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9
食用麪包的禮儀
放置麪包的位置一定是置於主菜的左側。
如果一開始就有麪包,要知道在餐具左側的麪包是屬於你的。
塗抹奶油時,要使用個人的奶油刀,如果沒有附上奶油刀,則可使用料理用刀。
必須注意不可獨佔共用的奶油刀。
如果選擇的如法國麪包一般的麪包時:
食用時可用左手拿麪包,再用右手把麪包撕成小塊,然後用左手拿着小麪包,而用右手塗抹奶油。要注意的是把麪包撕成小塊後再塗奶油。
離席的禮儀
在用餐的過程中,如果您需要暫時離開,那麼請注意餐具餐巾的擺放方式,以免引起服務生的誤會。在中途離開時,要把刀叉放在餐盤內,呈八字形擺放,刀口向內;把餐巾疊放在座位上。
如果您已經用完餐了,您可以按照刀右叉左的順序,將刀叉並排縱放在餐盤裏,或者按照刀上叉下的順序,將刀叉並排橫放在餐盤裏,刀口向內,叉齒向下;然後把餐巾疊好放在桌上。
繁複的餐具使用規則
“左手持刀,右手持叉”這基本的西餐規則其實也不是全程適用:歐洲人使用時不換手——從切割到送食均以左手持叉;而美國人則切割後,把刀放下,要用右手叉食物送入口中。
就餐時,取用刀叉的順序由外向裏的。
每道菜喫完後,將刀叉併攏排放在盤內,表示已經喫完;如果還要繼續進餐,則擺成八字形或交叉擺,刀口向內。
喫雞或者龍蝦時,向主人示意後可以用手撕開喫;或者可以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塊。切帶骨頭或硬殼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緊貼叉邊下切,以免滑開,同時注意不要用力過猛而撞擊盤子發出聲音。
喝湯時的基本原則是右手持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而舀湯的方式是從裏向外舀。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會顯得粗野。喫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較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再喫。
用手拿着喫西餐
西餐中也有需要用手來拿的食物,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該不該用手拿着喫,就跟着主人做。
可以用手拿着喫的食物有:帶芯的玉米、肋骨、帶殼的蛤蚌和牡蠣、龍蝦,其次是三明治、幹蛋糕、小甜餅,還有一些水果;脆燻肉、蛙腿、雞翅和排骨、土豆條或炸薯片、小蘿蔔、橄欖和芹菜等也可以視情況而用手來拿。
喫三明治時要記住,小的三明治和烤麪包是用手拿着喫的;稍大的在喫之前可以先切開;配滷汁喫的熱三明治則需要用刀和叉。
通過拿麪包的方式,可以看出一箇人是否有修養:在吃麪包或蛋卷時,在抹黃油之前先把其切成兩半或小塊的話,就說明這個人很有修養。小餅乾用不着弄碎。使用盤中的黃油刀將黃油抹上就可以。黃油應在盤子裏或盤子上部的位置,黃油刀稍靠右邊放,刀柄要放在盤子外面以保持清潔。熱土司和小麪包是需要馬上抹油的,不必把麪包條掰碎,可在其一面抹黃油;丹麥糕點(甜蛋卷)需要切成兩半或四半,隨喫隨抹。
燻肉喫法很簡單,喫帶肥肉的燻肉要使用刀和叉,如果燻肉很脆,則先用叉子將肉叉碎,再用手拿着喫。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10
a.預約的竅門。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說清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菸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b.再昂貴的休閒服,也不能隨意穿着上餐廳。
c.喫飯時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d.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e.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f.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 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酷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喫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喫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g.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瞭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
h.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i.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j.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酒類服務通常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籤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輕握杯腳。爲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
k.喝酒的方法。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爲。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l.喝湯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度。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11
衆所周知,中國是禮儀之邦。固然有些禮儀很是繁瑣,有的人不太在意,隨便就好,當然,在一些正式的場合中你就要注意了,尤其是在各種商業應酬上,特別看重餐桌禮儀,因爲從一箇人喫飯的時候的表現就能看出這個人的品質。
那麼,在餐桌上有哪些方面要特別注意的呢?又應該如何避免呢?下面就是一些基本的餐桌禮儀。
1、不要玩手機。
喫飯玩手機在任何場合中都是一箇不禮貌的行爲,不論是和家人,朋友,還是在一些商業應酬中。
當別人在交談時,你卻一箇人低着頭對着手機時不時地發出笑聲,這個時候別人會怎麼想。
當你在和相親對象見面時,你總是在玩手機,那麼你的此次相親90%是會失敗的,一直玩手機會讓別人感覺到他(她)對你來說沒有手機重要。
正確的做法是在應酬的時候,把手機調成靜音,不要在談到關鍵時刻被你的一箇電話鈴聲給打斷了,雙方的興致都會被打斷,本來合作項目可以談成,結果因爲你的一箇電話談崩了,你的工作可能就保不住了。
2、有老一輩在場,需要等到老一輩先動筷,自己再動,如果實在餓了,就幫老一輩添一碗飯或者湯,亦或夾些菜,然後招呼大家不喫菜就涼了。
3、嚼東西時不要說話,要說什麼也等嚼完了再說。
嚼東西的時候說話會被人看做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爲,當你邊喫東西邊說話的時候,你可以看一看對方的眼神。
還有就是邊喫東西邊說話的時候可能會把飯噴出來,這樣的話對方瞬間就沒食慾了,對你的印象也是大打折扣。
4、喫飯不要喫太急,也不要專挑自己喜歡的菜喫。
喫飯喫太急會給人一種好長時間沒喫過東西一樣,或者是專門爲了喫這頓飯而餓了好長時間的感覺。
你認爲好喫的食物別人可能也會喜歡喫,當你一箇人把那份食物喫完了,和你同樣喜歡喫的人正好是你的上司,並且他一直在注視着你,可能你接下來的加薪就沒有希望了。
5、在應酬中,不要因爲沒喫飽就要把最後一點也要喫乾淨。
儘管現在都在踐行“光盤行動”,旨在節約糧食。在家裏邊是值得推崇的,既能節約糧食,又能省錢。然而,在應酬中,大家卻不會喜歡這種行爲,這種行爲會給人一種特別小氣的感覺,會讓對方感覺你不適合做大生意。
所以說在應酬中,當菜還剩下一點在盤子裏的時候,你就不能再去吃了,即使你還沒喫飽,你可以在應酬結束後去小飯館喫一份自己喜歡喫的飯,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踐行“光盤行動”了。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12
中國是禮儀大國,文明古國,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禮儀,講究文明,飯桌上也是如此。飯桌上的禮儀,主要有菜單選定、座次安排和進餐禮儀等三個方面。
一、菜單選定。
請客人進餐,是一門學問,在菜單選擇上要細心周到,不能馬馬虎虎。中國菜有八大菜系,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餐飲特色文化和飲食習慣。不同地區的人,身體特點和飲食習慣也會有所不同。
選擇菜單,一定要瞭解客人的基本情況,如身體情況、年齡性別和飲食習慣。重要的尊貴客人,務必要在點菜的時候,徵求菜餚的風格,如辣、麻辣、微辣、清淡等。菜餚安排,應葷素搭配、冷少熱多的原則,可適當推薦當地特色菜餚。
有老人、兒童和孕婦等人時,尤其應特別照顧,單獨點一些他們喜歡喫的菜餚。
若是廣東、福建和江浙的客人,搞了一大桌川菜,雖看着好看,但他們心裏是拒絕的。
二、座次安排。
中餐的座次安排,是“中座爲尊”、“面門爲上”、“觀景爲佳”、“臨牆爲好”、“右高左低”和“同桌同向”和“以遠爲上”。
1、作爲主人,要做好陪客的邀請,主賓的座次安排,便於餐桌溝通交流,活躍氣氛。
一是注意座次安排,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是談生意爲主,還是聯絡感情或純粹喫飯。若是談業務,應考慮關聯人員的座位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是後者,以常規座次安排,主賓分開落座,主人陪主賓,主陪陪次賓,互相間隔,便於交流。
二是入座應先請主賓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其他人員依次入座。
2、作爲客人,依主人安排位置就座。特殊身份人員,彼此之間可以互相謙讓,以示禮貌,展示自己的素養。
無論主賓,入座時,應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動筷子,也不要弄出響聲,更不要起身隨意走動。
三、進餐禮儀。
賓客至上,始終是社交禮儀的核心,在餐桌上更是如此。有客人在的時候,應注意與客人積極溝通,奉菜、敬酒等,以彰顯主人的熱情,及對客人的尊重。進餐保持禮貌,也是一種風度。進餐禮儀,有以客爲尊、祝酒互動、注意形象和就餐結束等幾個方面。
1、以客爲尊。進餐時,應先請客人及長者動筷子。上主菜、特色菜時,應請客人和長者先行品嚐。爲客人及長者奉菜時,應用公筷、公勺。客人及長者喜歡喫的`菜,可放在他們面前。
2、祝酒互動。敬酒時,是主人先來個開場白,酒過三巡之後,爲單獨敬酒之時。一般爲一箇人敬一箇人,從主賓或主人開始,不一人敬多人,除非是領導身份。敬酒時,酒杯要低於對方,一般應從主人或主賓開始,若是次陪則從次賓開始。
應積極與左右的人溝通交流,活躍氣氛,藉機廣交朋友。自己倒茶水、飲料時,應詢問旁邊的人是否也有需要。
爲別人倒茶倒酒,要記得“倒茶要淺,倒酒要滿”的原則。
與人交流時,不把筷子指着對方,不把筷子在空中揮舞。
3、注意形象。夾菜時,每次少一些份量,離自己遠的菜可少喫一些,喜歡喫的菜不連續夾三次以上,不把筷子當做叉子使用,不把筷子在菜盤裏來回翻動和在桌子上迅遊。注意不與別人的筷子碰撞,不把菜湯淋在餐桌上。
喫飯時,應細嚼慢嚥少出聲音,不狼吞虎嚥,不打噴嚏、不打嗝,不用筷子敲打餐具,不把筷子插在飯菜上,不把筷子擺成十字形。喝湯時,應用湯匙小口慢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轉着喝。筷子上有食物,不舔筷子,不去夾菜。
喫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直接往外面吐,不隨地亂扔,應放在自己面前的碟子裏、餐桌邊或準備的紙巾上。食物塞牙時,如要剔牙,應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4、就餐結束。在主人沒有放筷子時,不應先放筷子。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事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謝。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13
教材分析
在歐洲,所有跟喫飯有關的事,都被備受重視,因爲它同時提供了兩 種最受讚賞的美學享受–美食與交談。除了口感精緻之外,用餐時酒、菜的搭配,優雅的用餐禮儀,調整和放鬆心態、享受這環境和美食、正確使用餐具、酒具都是進入美食的先修課。
教學重點
1、西餐的座位安排
2、西餐的餐具使用
3、西餐的禁忌
教學難點
學生對“西餐”這一禮節有些接觸,從電影、電視等媒體中經常見到,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運用,但生活習慣和禮儀之間還是有差距的。作爲專門的禮節,學生對於西餐的相關知識瞭解甚少,尤其是如何正確、規範地使用“西餐”的禮節,來使自己保持美好形象,還存在很大差距。
教學方法及手段
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如:提問法、練習法、幻燈片、播放錄相等相結合的手法,以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西餐禮儀的座位安排、餐具使用以及注意事項。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PPT授課示範及參加練習,能夠在具體場合正確地使用西餐這一禮節,包括能迅速反應座位安排以及禁忌事項。
3、思想目標:通過學習樹立端正的態度,體會正確運用西餐的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積極地、主動地用所學來運用到自己的實踐。
教學過程設計
(一)組織教學
教師認真檢查自己的儀表,上課鈴響後,精神飽滿、輕鬆穩健地步入教室,(學生起立),面帶微笑地環顧每位學生(檢查學生儀表、站姿、精神狀態),與學生進行目光交流,意義:
1、作爲一名禮儀教師,在每節課前,必須注意小節,從自身做起,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2、通過與學生的目光交流,加深師生感情,並提示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二)導入課堂教學:
師:
同學們,今天呢,我很高興地站在這裏給大家上課,上課之前呢老師想問大家一箇問題,同學們有去喫過西餐麼?嗯,那麼,同學們知道怎麼喫麼?如果喫得不好,會顯得整個人呀
沒氣質修養,談生意的人可能會導致生意失敗,就算是約會的情侶看見對方沒有優雅的喫西餐,也是會打打降低好感度哦。
說到這呢,看見今天天氣不錯,啊志呢要帶着小紅去西餐廳約會呢,看,他們現在已經走近了西餐廳,找了個位子坐了下來,開始喫西餐呢。
(三)座位安排
咦,到這裏呢,啊志與小紅的做法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呢?同學們可能現在還找不出來,那麼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下西餐的禮儀規範後,再來幫助啊志和小紅呢能成功地在西餐廳約會好不好?嗯!我們先來看看,走入西餐廳後,座位應該怎麼安排的呢?
同學們,西餐的桌子呢不像中國一樣是圓的。對了,是長桌,那麼現在呢,有8個人在這長桌上喫飯,還沒上座呢,他們就開始犯愁了,究竟哪個纔是他們自己的位子呢?
請同學們拿出紙筆,來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位子。
嗯,請這位同學來回答。好,請坐,來,這位同學,你說說看你是怎麼幫他們找的呢?嗯,同學們,那我們排位子的原則呢是根據
6個原則:(1)女士優先。(2)恭敬主賓。(3)以右爲尊。(4)距離定位。(5)面門爲上。(6)交叉排列
同學們對照着這六個原則再排列一下,這位同學,你能不能幫幫他們找位子呢?嗯!大家看,這位同學的位子排列是不是跟老師是一樣的呢?
(四)刀叉的使用
很好!我們已經成功地幫助這8個人找到了自己的位子。現在呢,要開始喫西餐了。 喫西餐之前呢,我有個疑問,是用筷子喫西餐麼?
嗯!對!是用刀叉,老師呢,現在手上有了一副。請同學們拿出兩支筆來,好,老師現在規定,你們拿在左手的是刀,右手的是叉,請同學們想想正確的拿法。
老師看到有同學把左右手的筆換過來了,這種拿法呢纔是正確的,右手拿刀,左手拿叉。 那我們來試試怎麼喫用呢?同學們是不是右手的力氣比較大呢,嗯!所以使用時,左手用叉固定食物,右手的刀切割食物;咦,喫着喫着,會不會有些小意外呢?要是想上個洗手間,應該怎麼辦呀?
我看到有好多同學都急急放下了刀叉,這樣隨手一扔,老師有個擔心哦,要是這樣放的同學上完洗手間回來。你的西餐盤子都要被服務員拿走了哦。中途離開,刀叉呈八字形擺放,刀口向內;用餐結束,刀口向內、叉齒向上,刀右叉左地並排縱放,或者刀上叉下並排橫放在餐盤裏。所以呀,不知道刀叉放法的同學,回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我們吃了。
(五)用餐禁忌
餐巾墊在盤子下; 胳膊放在桌子上; 端起盤子來喝湯; 叉着麪包往嘴巴里送; 吐骨頭到桌布上; 站起來拿調味瓶;席間抽菸、不文明舉動。
師:同學們,阿志帶着小紅去西餐廳用餐? 在這場約會中,我們來幫幫啊志他們順利地約會成功?
(六)作業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怎麼吃了,去喫喫西餐吧。喫的時候呢,觀察下四周有沒有不符合規範的?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14
1、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 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爲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喫。每喫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喝湯時不要啜,喫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脣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喫,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裏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喫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喫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麪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麪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麪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5、麪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塊麪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麪包掰成小塊再抹。
6、喫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爲貴。喫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喫。喫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喫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喫下層喫肉時,要切一塊喫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喫水果時,不要拿着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喫。
8、用刀叉喫有骨頭的肉喫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着喫。若想喫得更優雅,還是用刀較好。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人,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喫。必須用手喫時,會附上洗手水。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着“請用手喫”。用手指拿東西喫後,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裏洗淨。喫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髒,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
9、吃麪包可蘸調味汁喫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麪包盤子“舔”得很乾淨,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麪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喫,是雅觀的作法。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15
一、它們源自於西方國家。
二、它們必須以刀、叉取食。久而久之,凡符合以上的兩個特點者,在中國皆可以以西餐相稱。
(一)西餐的菜序
品嚐西餐,少不了首先要弄明白西餐的菜序問題。西餐的菜序,在此是指西餐用餐的先後順序問題。
1、正餐的菜序
在大多數情況下,西餐正餐的菜序由下列八道菜餚依次構成。一頓完整的正餐,一般要喫上一兩個小時。
(1)開胃菜
所謂開胃菜,即用來打開胃口之物,它亦稱西餐的頭盆。在西餐裏,它往往不被例入正式的菜序。
一般由蔬菜、水果、海鮮、肉食所組成的拼盤,多以各種調味汁涼拌而成,其色彩悅目、口味宜人。
(2)麪包
在西餐正餐裏喫的麪包,一般都是切片麪包,或是需要當時從整個大麪包上切片而食。通常可根據個人嗜好,塗上各種果醬、黃油或奶酪。
(3)湯
西餐之中的湯,大都是口感芬芳濃郁,具有很好的開胃作用。按照傳統說法,湯是西餐的“開路先鋒”,開始喝湯時,纔算正式開始喫西餐了。常見的湯類有白湯、紅湯、清湯等等。
(4)主菜
西餐裏的主菜有冷有熱,但應以熱餐爲主角。在比較正規的正餐上,通常要上一個冷菜、兩個熱菜。在兩個熱菜之中,還應有一箇是魚類,另一箇則是肉菜。有時,還會再上一個海味菜。其中的肉菜必不可少,而且往往代表着此次用餐的檔次和水平。
(5)點心
喫過主菜後,一般要上一些諸如蛋糕、餅乾、吐司、三明治之類的小點心,供沒有喫飽的人藉以填飽肚子。
(6)甜點
喫畢點心,接着上甜品。最常見的甜品有補丁、冰淇淋,等等。
(7)果品
接下來用餐者還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酌情享用幹、鮮果品。常用的乾果有核桃、腰果、杏仁、開心果,等等。草莓、菠蘿、蘋果、香蕉、橙子等等,則是西餐桌上最常見的鮮果。
(8)熱飲
在用餐結束之前,應爲用餐者提供熱飲,以此作爲“壓軸戲”。最正規的熱飲是紅茶或什麼都不添加的黑咖啡。其作用主要是幫助消化。西餐的熱飲,可以在餐桌上,也可以換個地方喝。
(二)西餐的座次
在西餐用餐時,人們對於座次的問題十分關注。
座次排列的規則
1、女士優先
在西餐禮儀裏,女士處處受尊重。在排定用餐爲次時,尤其是安排家宴時,主位往往請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則須退居第二主位。
2、恭敬主賓
在西餐之中,主賓極受尊重。即使用餐的來賓之中有人在地位、身份、年級方面高於主賓,但主賓仍是主人關注的中心。在排定位次時,應請男、女主賓分別緊挨着女主人和男主人就座,以便進一步受到照顧。
3、以右爲尊
在排定位次時,以右爲尊依舊是基本原則。例如,應安排男主賓坐在女主人右側,安排女主賓坐在男主人右側。
4、距離定位
一般來說,西餐餐桌上位次的尊卑,往往與其距離主位的遠近密切相關。
5、面門爲上
面門爲上,有時又叫迎門爲上。它所指的是,面對餐廳正門的位子,通常在序列上要高於背對餐廳正門的位子。
6、交叉排列
在正式一些的西餐宴會上,男女應當交叉排列,生人與熟人也應當交叉排列。因此,一位用餐者的對面和兩側,往往是異性,而且還很有可能與其不熟悉。不過這也要求用餐人數最好是雙數,並且男女人數應當各半。
座次排列的詳情
在西餐用餐時,人們所用的餐桌有圓桌、方桌和長桌。
1、長桌
以長桌排位,一般有以下兩個主要辦法:
第一,男女主人在長桌中央對面而坐。餐桌兩端可以坐人,也可以不坐人。
第二,男女主人分別就座於長桌兩端。某些時候,如用餐者較多,還可以參照以上辦法,以長桌拼成其他圖案,以便安排大家一道用餐。
2、圓桌
在西餐裏,使用圓桌排位具體情況並不多見。在隆重而正式的宴會里,則尤爲罕見。
3、方桌
以方桌排列位次時,就座於餐桌四面的人數應當相等。在一般情況下,一桌可共做八人,每側各做兩個人的情況比較多見。在進行排列時,應使男、女主人與男、女主賓對面而坐,所有人均各自與自己的戀人或配偶坐成斜對角。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16
1、座位安排
1.女士優先。在排定西餐座次時,主位請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位居第二位。
2.以右爲尊。在排定座次時,以右爲尊。
3.面門爲上。面對正門者爲上座,背對正門者爲下座。
4.交叉排列。男女交叉排列,生人與熟人交叉排列。.
5.美國餐桌禮儀從入座,拿取餐巾、開動、取用餐具、離席,皆有自成一套的規矩,而其中座次與餐具安排,主人會於餐前準備妥當,無需費心。但應熟悉餐具使用順序及位置功能,以免拿錯。
6.女主人宣佈晚宴就緒後,男主人引領着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則走在最後面。有些細心的主人尚會在餐桌上放置姓名卡,以表示座次,若沒有此項安排,則其原則如下
7.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爲原則。男主客優先入坐,其位置在女主人右邊,而女主客則在男主人右邊。其他夫婦則以對角方式而坐。男女夫婦分坐顯示出美式宴會之開放與活潑,期望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增進彼此間之熟稔,並使用餐話題多樣化,氣氛和樂。
8.入坐原則系客先入坐,長者較年輕者先入坐,已婚較未婚先入坐,陌生人較熟識客人或家人先入坐。
2、餐具的擺設
1.大致上,擺在中央的稱爲擺飾盤,用來裝一般料理。
2.餐巾一般是置於裝飾盤的上面或左。
3.盤子旁邊擺刀、叉、湯匙等。依用餐順序:前菜、湯、料理、魚類、肉類、視所需由外而內取用。
4.左手邊是麪包盤和奶油刀,裝飾盤對面則放咖啡或喫點心所用的小湯匙和刀叉。
5.餐具之取用系由外而內。但有一例外,即當沙拉與主菜同時上桌時,沙拉所需使用之刀叉乃放在最靠餐盤的位置,即主菜刀叉的內側。沙拉盤則在主菜所用之刀叉之左方。(主菜叉子位置在餐盤左方、餐盤右方爲主菜刀子)。
6.如沒有沙拉盤擺於桌面,則沙拉用之刀叉會隨沙拉上桌一併送上。另一例外,即喫蠔(oyster)所用之叉子在餐盤右方餐具的最外側,湯匙的位置在所有刀子的右方,最外者爲喝湯用,介於刀及湯匙間之小匙,則爲喫甜點(dessert)之用。而甜點叉則在餐盤最左方。但平常爲避免混淆,則會將喫甜點所需之餐具置於餐盤上方,以示區別。
7.坐定後必須注意女主人的暗示。當女主人打開餐巾,放在膝上表示開動,女主人將餐巾取下放在桌上則表示餐宴完畢。即使已填滿肚子,也應繼續進餐,到餐會結束。餐巾正確的位置應放在膝上,而非夾在衣領或衣帶間。用完餐巾應稀鬆放在餐盤之左方,如餐盤已移走,則放在正中央,切勿將之揉成一團。餐巾的用途乃揩嘴之手,尤其是喝飲料前最好能揩一下嘴,以免杯子盡是油漬。餐巾不可用來當桌布,擦去桌巾的污漬。如不小心弄髒了桌巾,應向主人道歉。
8.餐具取用由外而內,切用時或以法式之左手拿叉,右手拿刀邊切邊用。或爲英美式,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切好,改以右手拿叉取用。美國較偏好後者,但法式亦爲美國人所接受。談話間有肢體表情或傳菜時,應將刀叉放下,不可持刀叉於空中揮動。刀叉用完後應橫放於在餐盤中央,而非盤邊,或餐桌上,放置方式刀口朝己,叉口朝左,以便取走之安全性。餐盤用完後,不應往外推,留在原處即可。
9.右上角會擺設玻璃杯類的餐具:
10.最大的是裝水用的高腳杯。
11.次大的'是紅葡萄酒所用的。
12.略瘦長的玻璃杯是白葡萄酒所用。
13.視情況也會擺上香檳或雪莉酒所用的玻璃杯。
3、喝湯的禮儀
1.西式料理用餐時,不能發出聲音爲一大原則。如果在喝湯時發出聲音就是違反禮儀。日本人認爲湯是飲料,而西式料理則認爲湯是食物,是用來食用而非飲用。
2.食用裝在有雙耳的湯杯中時,爲了測試湯的冷熱程度,可以使用附帶的小湯匙先試一口。使用後的小湯匙可以放在靠近身體這一邊的底盤上;不可置於湯杯中。試過湯的溫度後,可以用雙手拿着湯杯耳,把湯杯端到口邊直接飲用。至於湯中的食物則可以用湯匙來舀食。
3.沒有湯耳的湯盤,要用大湯匙來舀食。拿湯匙的姿勢像握鉛筆一樣,由內經外側舀食。由內經外舀食是屬英國式;反之則是法國式,日本一般採用英國式。把湯倒入口中時,不可發出聲音,然後再用沒有殘留湯的湯匙,由自己的面前往外舀湯進食。
4.使用完畢後把湯匙放在靠自己身前的底盤上,或是放在盤中。謹要把湯匙的柄放在右邊的原則,而湯匙凹陷的部份必須向上;湯杯與湯盤都是如此。用湯時,不可噘起嘴來用力把湯吹涼。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17
深受中西方社會文化,歷史文化及其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使兩種文化的距離相差甚遠。在中國,任何一箇宴會,不管是什麼目的,都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勢。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嚐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與人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爭讓的美德。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和”這個範疇對後代思想的影響,便於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難以改革而西方這個主要以麪食爲主的羣體,餐桌禮儀的細節就顯得更加繁瑣而有條不紊。他們所用的餐則是分餐制,人自掃盤中菜,不管他人碗裏湯,互不相擾。西方人喝酒也聽憑自願,白蘭地,威士忌,雞尾酒,喜歡什麼喝什麼,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個人意志,體現出的飲食思想觀念要合理的多。綜上,中西禮儀千萬種,以下是我對餐桌禮儀的一些淺析方法。
一、出席時間的差異
中國人是多樣化時間觀念的人,西方人是單一時間觀念的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嚴格遵守日程安排,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一般說來,時間多樣化模式的中國人更傾向於遲到半小時之後到達,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準備,通常會在這段等待的時間裏安排些其他節目,如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讓一些先到的客人們消磨時間。對於這種遲到現象主客雙方都習以爲常,並不將之視爲對主人邀請的一種輕視或者不禮貌的行爲。在西方國家各種活動都按預定的時間開始,遲到是很不禮貌的,正式的宴會要求準時到達,十分鐘後不到者,將會被視爲不合禮儀,是對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二、座次安排的差異
面向北爲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傳統觀念,南在中國人心目中是一種至高無尚德象徵,代表了地位和身份。因此,常常見到一些食本文由客在宴會上推推讓讓,面紅耳赤,原來只是爲了謙讓座位次序的緣故,在中國的大多數宴會上,爲高權重者或年長者首先入座並坐首席,這是因爲中國人將長幼有序,尊重長者作爲排座的標準,在中國,長期佔統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與思想,儒家以君、父、夫、長爲尊,爲先,以臣、子、妻、幼爲卑爲後,進而形成了貴賤有等,夫妻有別,長幼有序的思想。而西方人則將女士優先,尊重婦女宴會排座位的標準,同時也作爲宴會上其他行爲的標準,在安排座位時,先把賓客的性別列出名單,再據此安排座位的形式和詳細座位,如果是有男女共同參加宴會,則由男主人共同主持須將男女賓客分兩個名單,通常的座次安排形式:男主人與女主人正對面,男主人的左右兩側爲女主賓,接着按順時針方向朝外排列一位。
三、餐具的差異
兩種不同文化影響下的民族在餐具上的選擇也不同,中國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
中國由於長期受農耕文化的影響,喜歡和平與安定的生活,由於團結與和氣;而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受用刀叉,則給人一種殺氣沖沖的野蠻之感。
不過,隨着中西經濟交往的發展,餐具的使用已沒有明顯的分別,很多西方人學着使用筷子喜歡喫中餐,而中國人也常入西餐廳和使用刀叉了。
四、進餐禮儀的差異
中餐的進餐禮儀體現一箇讓的精神宴會,開始時所有的人都會等待主人,只有當主人請大家用餐時,才表示宴會開始,而主人一般要先給主賓夾菜,請其先用。每當有新菜上來,請主人、主賓和年長者先用以示尊敬,西餐進餐禮儀傳達的傳統美。
而在西方的餐桌上,還有那麼一些細節是中餐桌上無法得到體會的。
如:1.使用刀叉進餐時,應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握住食物,右手用刀將食物切成小片,再用叉送入口中。用刀時,刀叉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形,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叉朝向自身,喫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拿在手裏而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手勢時應該把刀叉都放下,千萬不可手持刀叉在空中揮舞。也不可一手拿刀叉一手拿餐巾紙,也不可一手拿紙巾一手取菜,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內而另一端放在桌上。
2.西餐桌上喝湯時不要啜,喫東西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脣或咂嘴發出聲音。若湯過熱,可先等稍涼再喝,千萬別吹湯。喝湯時,用湯勺將湯從外向內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喫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中,匙把指向自己。
3.喫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果盤內剩餘少量食物時,不要用叉子插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麪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麪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麪條捲起再放入口中。
4.麪包一般需用手分成小塊再放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塊麪包去咬,抹黃油或果醬時也要先將麪包分成小塊再抹。
5.歐美人多以雞胸脯爲貴。喫雞腿時應先將骨頭用力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喫。喫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喫完上層後要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再喫下層魚肉。要切一塊喫一塊,切不能切得過大或將肉都切成片。
6.中國餐桌上動,西方餐桌上靜。中國人以食爲人生之至樂,排場之大,氣勢之熱鬧常常令人歎爲觀止。中國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絕,相互讓菜,勸酒,盡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餚。這樣的宴客方式才能體現主人的熱情和誠懇,餐桌上的熱鬧反映了中西方的餐桌飲食文化差異。
中國人請客喫飯時,擺在桌上的菜花樣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會更多,越名貴,越奇特的菜會越顯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卻往往要說今天沒有什麼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喫一點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類的話。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分量以喫完或稍有剩餘未最佳。如果在家裏,最好是喫完所有的菜,這樣女主人會很高興,認爲大家喜歡她做的菜。面對宴席,主人會已傾其所有來招待大家的話。在宴席上西方人不議論令人作嘔之事,會千方百計採用含蓄文雅的詞來代替代。
循序漸進,兩種文化也將不斷融合,貫通。社會背景,歷史文化的差異導致了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餐桌禮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生活習慣的反映,而生活習慣的形成又不是短時間內可得到了。它其實也是一種歷史文化的沉澱和延伸。所以,中西餐桌禮儀文化的差異也是中西傳統文化差異的一箇部分。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18
一、喫飯着裝
喫飯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着套裝和高跟鞋,如果指定穿着正式服裝的話,男士還需打領帶。
二、入座方式
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西餐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爲:開胃菜,湯,副菜,主菜,沙拉,甜品,咖啡和茶。不用全部都點,點的太多喫不完也是非常失禮的。一般前菜,主菜加甜品是比較合適的選擇,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想喫的主菜,再配上適合的前菜和湯。
三、開飯前
西餐不像中餐,每個人都是單獨一盤食物,從最開始的沙拉到最後的甜點,並不是自由取食,而是由服務員一輪一輪得給各位上菜,英文中稱食物爲“course”,主食爲“main course“.開始喫時,一定要等到大家面前都有食物擺放好,如果別人邀請到家喫,等主人先喫。爲了表示禮貌,最好所有人都能夠同步用餐,大家一起喫沙拉,喫完服務員收走,再一起喫主食,像這樣,接下來會詳細介紹~
【基本餐飲禮節(The “Do Nots“)】
不要打包。
儘量不要用手喫。
不要抽菸或飲酒(此類西餐不是商務應酬,所以酒精不會參與)。
不要邊說話邊咀嚼食物。(太不雅了)
不要在咀嚼食物時張着嘴巴。
不要在沒有品嚐食物之前就開始加佐料。
除非緊急情況,不然儘量不要離桌。
不要在公共場合剔牙。
不要伸手去夠物品,讓別人遞給你。
不要手抓高腳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着它的杯柱。
儘量不要挑食。
【和服務員交流時】
很多情況下,用餐人左手邊屬於上餐方向,而右手邊屬於移除已用餐盤方向。但這同時也取決於用餐人左右手邊的空間大小。
飲品一定是從用餐人右手邊上。
如果你需要什麼,讓服務員知道。
喫完後,將刀叉水平平行放置,置於餐盤之上。或者交叉放置,手柄置於右側。
如果不需要某種飲品(如咖啡),簡潔明瞭得說“No, thank you”.
傳遞食物時,逆時針方向傳遞。但如果你左手邊人需要什麼時,直接遞給他即可,不需要大費周章的繞一圈遞給他。
尊貴的客人(主人右側)是第一個上餐的,之後是主人,最後是剩下各位。
記得要感謝你的服務員。
四、器皿的使用
第一點,主人的擺放是對的!不要評論太多,就算真出錯了,按照主人的擺放方式合理使用餐具即可。
【叉子】
置於餐盤左側。
沙拉叉:更加厚重。
閒置於餐盤上時,叉子向下放置。
【勺子】
置於餐盤右側,刀外側。
湯勺大多數時候是和湯一起上來的,它的位置是在湯盤之上,湯碗之下。
同樣,咖啡勺和咖啡一起端上來,甜品勺和甜品也同時出現。
【刀】
按照使用順序置於餐盤右側。
刀面朝裏。
切牛排的刀相對於塗黃油的刀離餐盤更近。
【玻璃杯】
高的杯子應置於餐桌較裏,水杯置於餐盤右側。
咖啡杯置於其他器皿右側,和餐盤中心共成一線。
【其他】
裝黃油的盤子和刀置於左上方。
甜點置於餐盤之上,即靠近餐桌中心,可能在用餐前就擺放好,或者到甜點時間再端上來。
【若有不幸事故發生】
如果銀質餐具掉落在地,及時通知服務員。
如果食物打翻在地,用餐具將其拾起置於餐盤角落。
五、各種東西的使用方法
紅酒杯:喝酒時應拿着杯腳,而非杯身,避免手溫破壞酒的味道;
水杯:喝飲品前最好先抹嘴,以免在杯上留下油漬;
餐巾:大餐巾可對摺成三角形放在膝蓋上,抹嘴時,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離開座位時,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後,應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盤的右邊;
湯匙:喝湯時忌發出聲音。喝湯後,湯匙不應放在碗中,應把湯匙拿起放在湯碟上。
肉類:切牛排時應由外側向內切,切一塊喫一塊,請不要爲了貪圖方便而一次將其切成碎塊;割肉塊時大小要適中,不要切得太大,以至於有嘴巴合不起來的危險。咀嚼食物時,請務必將嘴巴合起來,避免發出聲音,而且口中食物未吞下之前,不要再送入口。
水果:水分多的水果應該用小湯匙取食。桃類及瓜類,餐廳會先削皮切片,應該用小叉子取食。草莓類則多放於小碟中,用匙或叉取食均可。另外,在喫水果的時候,餐廳通常會提供洗手盒,裏面會放置花瓣或檸檬。以供洗手之用。
甜點:一般蛋糕及餅類,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較硬的用刀切割後,同樣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至於霜淇淋或布丁等,就可用小湯匙取食。如果遇到小塊的硬餅乾,可以直接取用。
湯:喝湯時要用湯匙,而不是將整個碗端起來喝,用湯匙喝湯時,湯匙應該由自己這邊向外舀,切忌任意攪和熱湯或用嘴吹涼。喝湯時避免出聲是最起碼的禮貌,當湯快喝完時,可將湯盤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外傾斜以便取湯。喝完湯之後,湯匙應該放在湯盤或湯杯的碟子上。
咖啡和茶:喝咖啡或茶時,餐廳一定會附上一支小湯匙,它的用途在於攪散糖和奶精,所以儘量不要拿糖罐及奶精罐中的湯匙來攪拌自己的飲料,也不要用匙舀起咖啡來嘗甜度,不然保證你一定會得到全桌的注目禮。喝咖啡或茶時,應該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來喝,至於碟子就不必端起來了。喝完之後,小湯匙要放在碟子上。
飲品
只要倒半滿即可。
將飲品置於餐盤邊上。
如果平時不喝咖啡,不用勉強自己。
餐巾(Napkin)
這個和國內的用法有很大差異,國內的餐巾是墊於餐盤底下,防止弄髒,而美國的餐巾幾乎完全替代了紙巾,擦嘴巴什麼的都靠它。
一旦入座,第一件事就是鋪開餐巾置於大腿上(不要抖開)。
不要摩擦它。
不要用它擦鼻子或者存放你不能吞下去的食物(即不要吐雜物在上面)。餐巾就是餐巾,擦擦嘴巴就好了,不要幹別的事。
當你離座時,將餐巾置於餐盤右側(不要摺疊或扭捏它)。
“請把鹽遞給我”
一定要記住:salt & pepper永不分離,別人讓你遞什麼,一定要兩個一起遞過去。
不要手對手遞鹽和胡椒,把它們放在對方夠得着的地方。
【刀叉擺放的含義】
1.我尚未用完餐:盤子沒空,如你還想繼續用餐,把刀叉分開放,大約呈三角形,那麼服務員就不會把你的盤收走。
2.我已經用完餐:可以將刀叉平行放在餐盤的同一側。這時,即便你盤裏還有東西,服務員也會明白你已經用完餐了,會在適當時候把盤子收走。
3.請再給我添加飯菜:盤子已空,但你還想用餐,把刀叉分開放,大約呈八字形,那麼服務員會再給你添加飯菜。
注意:只有在准許添加飯菜的宴會上或在食用有可能添加的那道菜時才適用。如果每道菜只有一盤的話,你沒有必要把餐具放成這個樣子。
【如何使用刀叉】
1.進餐時,餐盤在中間,那麼刀子和勺子放置在盤子的右邊,叉子放在左邊。一般右手寫字的人,飲用西餐時,很自然地用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來端。
2.在桌子上擺放刀叉,一般最多不能超過三副。三道菜以上的套餐,必須在擺放的刀叉用完後隨上菜再放置新的刀叉。
3.刀叉是從外側向裏側按順序使用(也就是說事先按使用順序由外向裏依次擺放)。
4.進餐時,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即一刀一叉成雙成對使用的。有些例外,喝湯時,則只是把勺子放在右邊——用右手持勺。食用生牡蠣一般也是用右手拿牡蠣叉食用。
5.刀叉有不同規格,按照用途不同而決定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區別。喫肉時,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號的刀。喫沙拉、甜食或一些開胃小菜時,要用中號刀。叉或勺一般隨刀的大小而變。喝湯時,要用大號勺,而喝咖啡和喫冰激凌時,則用小號爲宜。
6.忌諱用自己的餐具爲他人來佈菜。
7.不能用叉子扎着食物進口,而應把食物剷起入口。當然現在這個規則已經變得不是那麼的嚴格。英國人左手拿叉,叉尖朝下,把肉紮起來,送入口中,如果是燒爛的蔬菜,就用餐刀把菜撥到餐叉上,送入口中,美國人用同樣的方法切肉,然後右手放下餐刀,換用餐叉,叉尖朝上,插到肉的下面,不用餐刀,把肉剷起來,送入口中,喫燒爛的蔬菜也是這樣剷起來喫。
8.如食用某道菜不需要用刀,也可用右手握叉,例如意大利人在吃麪條時,只使用一把叉,不需要其他餐具,那麼用右手來握叉倒是簡易方便的。沒有大塊的肉要切的話,例如素食盤,只是不用切的蔬菜和副食,那麼,按理也可用右手握叉來進餐。
9.爲了安全起見,手裏拿着刀叉時切勿指手畫腳。發言或交談時,應將刀叉放在盤上才合乎禮儀。這也是對旁邊的人的一種尊重。
10.叉子和勺子可入口,但刀子不能放入口中,不管它上面是否有食物。除了禮節上的要求,刀子入口也是危險的。
十條應該遵守的西方餐桌禮儀
How to behave at table in western society?
1.When helping a woman pull her chair to the table, hold it and guide it. Don’t shove it against the back of her legs.
1.爲女士拉椅子的時候,要把椅子抓住了,留個角度,讓女士好走過去。別讓椅子腿碰到女士的腿。
2.If you’re seated at a table with eight or fewer guests, wait for everyone to be served and for the hostess to begin eating before you dig in. At a long banquet table, it’s OK to start when several people are seated and served.
2.如果就餐人數少於等於八人,那就等所有人都坐好了,女主人開始用餐了,再開動。如果是長餐桌,那麼只要有幾個人入座進食了,你也就可以開始吃了。
3.All things not having to do with food should remain off the table: keys, clutch bags, cigarette packs, sunglasses, BlackBerrys.
3.一切和食物無關的東西都不應該出現在餐桌上,包括:鑰匙、手袋、煙盒、墨鏡還有手機。
4.Don’t snap your napkin open or unfurl it showily like it’s an Olympic flag.
4.不要把餐巾展開,看起來像是在展示奧林匹克會旗一樣。
5.If you prefer not to have wine while dining out, don’t turn your glass upside down, and don’t make a big deal of saying you don’t drink. Simply place your fingertips on the rim of the glass and say “Not today, thanks.”
5.如果在用餐時你不想飲酒,不要把酒杯倒過來放,也不要很在意地宣佈你不喝酒。只要輕輕地把指尖放在酒杯邊緣,說一句”今天不喝,謝謝。”
6.If you’re eating and want to take a sip, dab your mouth with your napkin to avoid staining the rim of the glass.
6.如果你在喫東西的時候,想要啜一口飲料的話,那就先拿餐巾把嘴擦乾淨了,以免在杯子邊緣留下殘跡。
7.Grabbing a bowl of salad or a saltshaker as it’s being passed to someone who asked for it is the equivalent of cutting in line: greedy and rude.
7.把原本要遞給別人的沙拉碗或者鹽瓶從半道截下來,這基本上就等於在說:你是個既貪婪又粗魯的人。
8.On the subject of passing: Dishes go counterclockwise, but if someone to your left asks for something, you can hand it directly to him.
8.餐桌上要傳遞東西的話,規則一般是逆時針傳遞。不過,如果坐在你左手邊的人想要什麼東西時,你也可以直接遞給他。
9.When you excuse yourself to go to the restroom, just say “Please excuse me.”
9.想去洗手間的時候,只要說”失陪一下”就可以了。
10.When out with friends or family – even at a fancy restaurant – it’s OK to ask for your leftovers to be wrapped. But don’t do it at a business lunch or dinner.
10.和朋友家人一起外出用餐,即使是到很高級的餐館,也可以要求把喫剩下的食物打包帶走。不過,如果是在商務宴會上,就不要這麼做了。
餐桌禁忌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外至內,完成一道菜後侍奉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2、喫肉類時(如牛扒)應從角落開始切,喫完一塊再切下一塊。遇到不喫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將它移到碟邊。
3、如嘴裏有東西要吐出來,應將叉子遞到嘴邊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邊沿。整個過程要儘量不要引別人注意,之後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類或飯一類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將豆類或飯輕撥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要站起來俯前去取。
5、喫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7、喫完每碟菜之後,如將刀叉四邊放,又或者打交叉亂放,非常難看。正確方法是將刀叉並排放在碟上,叉齒朝上。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19
中西餐桌禮儀
一、中餐禮儀
入席就坐
1.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坐定後,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呼女士。
3.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4.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5.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就餐
1.入座後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4.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餚。
6.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嚥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喫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籤,並以手或手帕遮掩。
11.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嘔氣。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12.在餐廳進餐,不能搶着付賬,推拉爭付,甚爲不雅。未徵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賬。
二、西餐禮儀
餐巾擺放
餐巾不僅要擺在腿上,還應該注意將其對摺,並將摺痕靠近自己,中途暫時離席時應該將餐巾放在椅子或用刀叉壓着餐巾一角任其垂下,絕對不要將其掛在椅背上或放回餐桌上。
刀叉
西餐的基本使用原則是左手拿叉,右手持刀或湯匙,若有兩把以上,應有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刀柄上。讓喫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也可以換右手拿叉。
用餐
向自己的盤中取食物時,一定要用雙手。不要只用一隻叉子將食物叉到盤中了事,那是極不禮貌的。
湯很熱也絕不可以用嘴吹氣。舀第一匙的作用就是“探熱”,一般不要舀太滿。湯匙要由內向外舀,湯剩下不多時可以將湯盤輕輕向外傾斜。
【拓展閱讀】
你們知道有哪些是關於中西方餐桌禮儀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精心蒐集的中西方餐桌禮儀的差異,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在精神文明如此發達的今天,對外交流也愈來愈密切。不管是在商業洽談,或是朋友的聚會中,我們都意識到,瞭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我們至關重要。其中,中西方的餐桌禮儀則是一箇門檻,它是我們交流與合作的前提和試金石。
第一,從邀請的提前與赴宴的守時中看差異。
一般,不管是中方還是西方,邀請別人喫飯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預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請客要提前幾天以上,這是表達一種對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請也要提前通知,像答應對方的邀請後,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另外,如果宴會時間是7點,你最好是6點55就要到。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15分鐘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所以,我們一定要遵守時間,這是我們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從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看禮儀的差異。
古代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講禮儀,循禮法,崇禮教,重禮信關於中國人的宴席座次禮儀,守禮儀,是中國人數千年的傳統。不學禮,無以立,禮的核心是人的社會行爲規範,是中國民衆已經習慣和風俗化了的社會性行爲準則、道德尺度與各種禮節。
我國傳統作法是在排列並排的座次時,我國的傳統作法是以左爲上,即認爲居左之位高於居右之位。並且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國際通行作法並排排列座次時,國際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爲上,即認爲居右之位高於居左之位。他們會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爲中心,左手的位置爲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爲上;夫婦不應相鄰,男女依次相鄰,主人和主方陪客應與客人依次相鄰;譯員可以坐在主賓的右側。有些大型場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賓背後,另外安排用餐;
儘管在排列座次時,國內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場合排列座次時,一般均應遵守國際慣例。
第三,從餐具的擺放中看差異。
我們知道在中國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盤子等。它的擺放就相對比較簡單。餐具的擺放是這樣的:大盤是離身體最近的,正對領帶;餐布一角壓在大盤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盤疊在大盤之上;大盤左側放手巾;左前側放小碗,小瓷湯勺放在碗內;右前側放置酒杯;右側放筷子。
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順序是有外向內的,所以,他的擺放也是有外向內的。它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湯匙也放在食盤右邊。食盤上方,放着喫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疊放啤酒杯(水杯)裏或放在食盤裏。麪包盤放在左手,上面的黃油刀橫擺在盤裏,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的刀叉數目要和菜的道數相等,按上菜順序由外到裏排列,刀口向內,用餐時按順序由外向中間排着用,依次是喫開胃菜用的、喫魚用的、喫肉用的 比較正式的餐會中,餐巾是布做的。另外,要注意高檔的餐廳餐巾往往疊得很漂亮,有的還繫上小緞帶。注意,別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臉。
這樣看來,西餐中的餐具擺放是很有講究的,所以我們用餐的時候絕對不能失禮。要嚴格按照餐具的擺放進行用餐。
第四,從進餐時的禮節看差異。
一般中國人喫飯也很有講究。
首先在進餐時,要先請客人,若站着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喫一些,喫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其次,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喫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衆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另外,如果你口裏在嚼着東西,切記,不要說話,以免噴出飯粒,造成尷尬。
相反,西方人,一般是每個人一箇盤子,就不存在夾菜的問題,但是他們一般不喜歡,喫東西的時候說話,所以喫東西時儘量的不說話的,只有在喫甜點的時候,可以聊一些,輕鬆地話題。
只是,一般西餐的餐具很複雜,如果弄錯了餐具也是件很丟人的事情。一般的餐具使用是這樣的:菜盤兩邊如擺放了幾副刀叉,應先用最外邊的。第一道菜喫完,侍者會將菜盤 與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如果有幾把不同大小的刀叉匙,則用途不同。
謹記整齊、清潔和保持安靜三項原則便可無往而不利。
這裏,總結一點小經驗,如果你不是很懂的西餐的禮儀,最實際的辦法就是別人做一步,你跟着學,看着別人怎麼做,這樣至少不會出差錯。
基本上你學會了這些,一般用餐都不會太失禮。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20
一.預約的竅門
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說清楚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菸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二.再昂貴的休閒服,也不能隨意穿着上餐廳
喫飯時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整潔;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三.女士優先
進入餐廳時,男士應先開門,請女士進入。如果有服務員帶位,也應該請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餐點端來時,都應讓女士優先。如果是團體活動,也別忘了讓女士們走在前面。
四.由椅子的左側入座
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五.將最想喫的菜搭配組合
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前菜和湯②魚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酪⑥甜點和咖啡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喫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歡迎只點前菜的客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喫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六.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
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太瞭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主調酒師幫忙挑眩
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七.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
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八.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
酒類服務通常是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答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
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輕握杯腳。爲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
九.喝酒的方法
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搖晃杯子。此外,一飲而勁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拿着酒杯邊說話邊喝酒、喫東西時喝酒、口紅印在酒杯沿上等,是失禮的行爲。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十.喝湯應以45度角送入口
喝湯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將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把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傾斜45度角較好。身體的上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十一.麪包的喫法
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喫是原則。喫硬麪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麪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喫。避免像用鋸子似的割麪包,應先把刀刺入中央部分,往靠近自己身體的部分切下,再將麪包轉過來切斷另一半。切時可把麪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十二.用湯匙也可以喫魚
魚肉極嫩易碎,因此餐廳常不備餐刀而備專用的湯匙。這種湯匙比一般喝湯用的稍大而且較平,不但可切分菜餚,還能將菜和調味汁一起舀起來喫。若要喫其他混合的青菜類食物,還是使用叉子爲宜。
十五.如何處理魚骨頭首先用刀在魚鰓附近刺一條直線,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將魚的上半身挑開後,從頭部開始,將刀放在骨頭下方,往魚尾方向劃開,把骨剔掉並挪到盤子的一角。最後再把魚尾切掉。
十六.由左至右,邊切邊喫 用刀叉喫東西時,應以叉子將左邊固定,用刀子切一小口大小,蘸上調味汁送入口中。美式的喫法是先將食物全部切成小塊,再換右手拿叉子慢慢喫。但如果喫的是多汁的肉類菜餚,肉汁會流潢盤子,並不雅觀。因此最好是切一口喫一口。
十七.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裏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喫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十八.略事休息時,刀叉的擺法如果喫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後,將刀叉擺在四點鐘方向即可。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21
入席
西式:女士優先
中式:輩分優先
加入一箇飯局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入席了,正式的飯局當然不是隨便坐的,是有座次安排的,這種安排也決定了你在這次飯局中的社交模式。
在西式禮儀中,遵循女士優先的原則。比如《唐頓莊園》中,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在用餐時,Cora是坐在正中間的,而且不管是哪一個時間段用餐,都是按照一男一女的順序就座,方便男士照顧到身邊的女士。
而且在座位安排上,已婚夫婦會被分開,而已訂婚的夫婦會被安排坐在一起,他們可以在監護人的陪同下彼此交談。
在中式禮儀中,座位的安排就有點複雜了。有桌次禮、座次禮,有圓桌、八仙桌,還有家宴和宴請的區別等,總的來說,面向大門的爲尊就對了。
如果是每張桌子上只有一箇主位,以右爲尊,主賓就在主人的右側就坐,形成一箇談話中心。如果是有兩個主位的話,那麼男主人是第一主人,女主人是第二主人。所以這時候男主賓和女主賓就分別坐在男女主人右側。
中式是以輩分爲主的,有客人的話,那就是客人優先。所以首席還沒坐下的話,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
還有一箇需要注意的點是,在入座時,要請客人或者長者先入座。並且從椅子的左邊進入。
坐姿
西式:不要靠椅背
中式:端正最重要
在西式餐桌禮儀中,喫飯時背部不能靠到椅背上。只有在喝湯的時候,可以稍微向前傾。既然不能靠椅背,那麼椅背是幹什麼用的呢?只是起到裝飾的作用,並且方便於服務員拉動椅子。
在中式的禮儀中,按照我們中國人的話語體系,就是端正就行了。身子要坐直,兩腿併攏,身體與桌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在正式晚宴用餐過程中,最好不要把胳膊肘放在桌上,特別是不要端着碗伏在桌子上。
特別注意的是,在餐桌上抖腳或蹺二郎腿是比較容易讓人生厭的,尤其是碰觸到他人,會引起不小的尷尬。另外,小佰還建議,坐椅子的二分之一就好了,這樣坐比起坐滿整個椅子,是不是感覺更加精神些呢?
餐具的使用禮儀
中餐餐具的擺放和使用方法
(1)筷子。筷子是中餐最重要的餐具。在使用當中, 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的放在飯碗的右側, 用餐後一定要整齊的豎向放在飯碗的正中。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着食物, 都不要去舔; 和人交談時, 要暫時放下筷子; 不要把筷子豎直插放在食物上面; 不能用筷子剔牙、撓癢或用來夾取食物以外的東西。
(2)勺子。勺子主要是用來喝湯的, 有時也可以用來取形狀比較小的菜。用勺子取食物時, 不要過滿, 免得溢出來弄髒餐桌或自己的衣服。用勺子取食物後, 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的碟子裏, 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燙, 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裏等涼了再喫, 千萬不要用嘴去吹, 也不要把勺子塞進嘴裏, 或反覆吮吸。
(3)盤子。盤子主要用來盛食物的, 根據所盛食物的多少和形狀不同而大小形狀各異。稍微小一點的盤子爲食碟, 一般放在碗的左邊, 是用來暫放從公用菜盤裏取來享用的菜餚。用食碟時, 一次不要取過多的菜餚, 不要把多種菜餚放在一起, 以防它們相互串味。不喫的殘渣、骨、刺應放在食盤的前端, 放的時候不能直接從嘴裏吐在食碟上, 要用筷子加放到碟子旁邊。
(4)水杯。水杯主要用來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 一般放在碟子的左上方。不要用它來盛酒, 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 喝進嘴裏的東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5)餐巾。在用餐前, 比較講究的餐廳或主人, 會爲每位用餐者上一塊溼毛巾, 它只是用來擦手的, 擦手後, 由服務員或主人拿走。有時候, 在正式宴會結束前, 會上一塊溼毛巾, 它是用來擦嘴的, 不能擦臉、抹汗。
(6)牙籤。剔牙時, 應用另一隻手掩住口部, 剔出來的東西, 不要當衆欣賞或再次入口, 也不要隨手亂彈, 隨口亂吐。剔牙後, 不要長時間的叼着牙籤。
西餐餐具的擺放和使用方法
(1)餐具擺放和取用原則。餐具擺放時托盤居中, 左叉右刀, 刀尖向上, 刀口向內, 盤前橫匙, 主食靠左, 餐具靠右, 其餘用具酌情擺放。酒杯的數量與酒的種類相等, 擺法是從左到右, 依次擺烈性酒杯, 葡萄酒杯, 香檳酒杯, 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盤子裏, 如果在賓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盤子裏放某種事物時, 餐巾就放在盤子旁邊。餐具的取用應由外而內, 切用時可以使用法式方式, 即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邊切邊用; 也可用英美式, 即右手拿刀, 左手拿叉, 切好後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一般用右手拿湯匙和杯子, 用餐具把食物送到嘴裏, 而不要把盤碗端起來。
(2)餐具的使用方法。刀叉的使用原則: 使用刀叉進餐時, 刀用來切割食物, 叉用來送食物入口。使用刀時, 刀刃不可向外。而且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子上, 另一端放在桌子上; 進餐中需要暫時放下刀叉時, 應擺成# 八.字型, 分別放置餐盤邊上, 刀刃朝向自己, 表示還要繼續喫; 用餐結束後, 將叉子的背面向上, 刀刃向內與叉子併攏, 平息放置於餐盤上, 表示用餐結束。談話時有肢體語言或傳菜時, 應將刀叉放下, 不要手拿刀叉在空中揮動。用完刀叉後, 應將其橫放於餐盤中央, 而不是盤邊或餐桌上; 放置方式爲刀口朝着自己, 叉口朝左, 以便於取走時的安全性。 餐匙的使用原則: 通常, 餐匙可以分爲兩種, 一種是湯匙, 個頭比較大, 被擺放在右側最外端, 與刀並齊擺放; 一種是甜品匙, 個頭比較小, 被橫擺在喫甜品所用的刀叉正上方。當用湯匙合調味料時, 需右手拿湯匙, 左手拿叉。食物切好後, 在盤中上將食物與醬料一同舀起食用; 喝完湯之後, 應該把湯匙放在餐盤對面的一方。要注意餐匙絕對不能直接用來舀取任何主食或者菜餚, 已經開始使用的餐匙不能放回原處。. 酒杯的使用原則: 在西餐中, 喫不同的菜需要搭配不同的酒, 通常不同的酒杯用來喝不同的酒。在每位用餐者右邊餐刀的上方, 會擺着三四隻酒水杯。可一次由外側向內側使用, 一般香檳酒杯、紅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以及水杯是不可缺少的。
西餐上菜順序的差異
中餐上菜順序是: 先上涼菜、飲料及酒, 後上熱菜, 然後上主食, 最後上甜食和水果。宴會上桌數很多時, 各桌的每一道菜應同時上。上菜順序依然保持傳統, 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 上單份菜或配菜和小喫先賓後主, 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 不能頭尾朝向正主位。上菜的方式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一是把大盤菜端上, 由各人自取; 二是由侍者託着菜盤逐一給每位分讓; 三是用小碟盛放, 每人一份。在正式宴席上, 菜式的喫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 每一次一道菜。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 麪包黃油+ 涼菜+ 湯+ 海鮮+ 主菜+ 甜點心+ 咖啡和水果。冷菜、湯, 同時就着麪包喫。涼菜也叫開胃小菜, 作爲第一道菜, 一般與開胃酒並用。湯分漬湯和奶油濃湯。主菜有魚、豬肉、牛肉、雞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
用餐過程中應注意的禮儀
(1)餐桌上取食的禮儀。
中餐的取食原則: 菜品需由主賓先取; 取菜時, 不要取得太多; 鄰座的男士可以替服務。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務高低、賓主身份爲序, 要先給尊者、長者敬酒。應注意的事項: 取菜時不要左顧右盼, 在公用的菜盤裏挑挑揀揀; 多人一桌用餐, 取菜應注意相互禮讓, 依次而行, 取用適量; 夠不着的菜, 可以請人幫忙盛取, 切忌起身甚至離座去取; 進餐時不要打嗝, 吃麪喝湯時也不要發出# 呼嚕聲.; 假如打了噴嚏、腸鳴、咳嗽, 應說一聲# 對不起.之類的話以示歉意。西餐的取食原則: 進餐時儘量不要發出餐刀刮盤子的聲音; 就餐時儘量少說話, 飯後喫甜點時纔是聊天時間; 喝湯時, 用湯勺從裏向外舀, 不要發出聲; 吃麪包時, 先用刀將其切成兩半, 然後用手撕成塊喫; 喫意大利麪時應用叉子慢慢將麪條捲起來送入口中, 如果不是條形面, 直接用叉匙舀起來即可; 喫水果時不要拿着水果整個去咬, 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幾瓣, 再用刀去掉皮、核, 用叉子叉着喫。應注意的事項: 不要用自己的餐具爲他人夾菜; 不要將盤子裏的食物全部切好後再用右手拿叉子喫; 骨頭或者不喫的食物, 不能扔在地上或放在臺布上, 而應當放在盤子的一角。
(2)餐桌上交談的禮儀。
中餐講究熱鬧, 喜歡邊喫邊聊。交談時注意幾點: 講話要有分寸、有禮節、有教養、有學識。避隱私、避淺薄、避粗鄙、避忌諱, 不宜深談對方不感興趣的話題, 交談中要神態專注, 用詞委婉, 禮讓對方。西方餐桌上以靜爲主, 進餐時與左右客人交談, 但應避免高聲談笑。不要只同幾個熟人交談, 左右客人如不認識, 可選自我介紹, 別人講話不可搭嘴插話。
餐桌上離席的禮儀
中餐在宴會結束時, 只能由主人來示意宴會結束; 在主人和主賓離開座位後, 其它賓客才能散席; 主人應在門口爲賓客送行; 客人應向主人致謝; 如果中途道別只需和主人打個招呼或向左右賓客點頭示意即可。西餐在宴會結束時, 首先將腿上的餐巾拿起, 隨意疊好, 再把餐巾放在餐桌的左側, 然後起身離座。用餐後, 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 其他賓客方可離席。離席時, 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告別時應向主人致謝, 更爲慎重時, 還可再以電話或謝卡致謝。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22
中西文化歷來是世界文化的兩大派系。而飲食文化在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禮儀文化又是構成飲食文化的一箇重要角色。每一箇國家,每一箇地區的人民都在飲食中自覺不自覺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當我們進入21世紀,就要不可避免的參與跨國文化交際,飲食文化正是國際文化交流中非語言交流的重要部分。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風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們通過分析中西方餐桌禮儀文化的差異,能提高外語學習者對西方文化、語言的瞭解,以便交際。
1、餐桌禮儀方面的差異
座位安排、餐具、進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當地人的社會生產模式與文化取向。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種社交經驗。而中西方在餐桌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同時瞭解中西方餐桌禮儀能有效避免失禮於人。
1.1就餐氣氛的差異
西方人的飲食講究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西方人一上餐桌就會靜靜的享受自己的盤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會用小盤分好,各自食用。進餐時與客人交談的音量保持對方能聽見的程度即可。咀嚼食物時不要說話,即使有人與你講話也要等嚥下食物之後再回答。而中國人則相反,一坐上餐桌,往往會滔滔不絕,互相夾菜,互相勸酒,以顯出彼此的熱情與關心。這種鬧從某種程度上反應了人們內心的愉悅,溫馨和睦,一團和氣。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就從根本上反映出了其文化的差異。
1.2座位排序的差異
中西方人在正式宴會上都講究座位的安排。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圓桌,一般情況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對門廳的座位爲上座,兩邊爲偏座。通常是讓年長者、位高權重者或主賓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與上座相對,其餘客人則按重要程度做偏座。在中國,長期佔統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與思想,所以長幼有序,男尊女卑作爲了排座的標準。總之,在中國,左爲尊,右爲次;上爲尊,下爲次;中爲尊,偏爲次。而在西方正相反,右爲尊,左爲次。西方餐桌常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別坐兩端,客人位於兩旁。以男女主人的右手爲上,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安排上將尊重女性、女士優先作爲排座標準。
1.3餐具的差異
西方人用餐習慣使用刀叉,中國人用筷子。這兩種不同的餐具不僅帶來了進食習慣的差異,還影響了東西方人的生活觀念。西方國家由於受狩獵文化的影響,喜歡爭強好勝,樂於冒險。在他們看來,食物是人們暴力之下的產物,金屬的刀叉代表着一種進攻,一種強硬。同時,西方的分喫折射出西方人的獨立,強調個性的.尊重與平等。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其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用餐時只有把兩根筷子一起配合,才能運用自如,準確無誤,這體現了中國文化和諧統一的精神。筷子帶來的合餐制,也突出了中國人牢固的家庭觀念。在使用餐具時中西都有不同的規範。比如中餐進餐時不能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更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飯中。西餐中使用刀叉時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進餐中需要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置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還要繼續用餐。用餐結束後,將叉子背面向上,刀刃與叉子併攏,平行放置於餐盤中。
1.4進餐禮儀的差異
西餐進餐禮儀傳達的是一種對美的精神追求,不但要求食物的味美,而且更要享受進餐的過程。不但要衣着整齊,坐姿端正,還應輕言細語,耳邊通常還伴隨着柔美的音樂。在進餐過程中,人們不允許在喝湯時發出聲響,不允許吸菸和勸酒。不能用自己的餐具替他人取菜,不要將盤子裏的食物全部切好後再用,不能將骨頭或者不喫的食物放在臺布上,應該放在盤子的一角。中餐的進餐禮儀體現一箇讓的精神,入席後所有的人都會等待主人,只有當主人請大家用餐時,纔開始動筷子,而主人一般要先給主賓夾菜,請其先用。新菜上來的時候,客人們也會相互夾菜,以示關心。
1.5餐桌上離席的禮儀
西方人用餐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開手機,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手機鈴聲都會很小聲,有電話來你要先跟大家說對不起然後起身離席出去聽電話。用餐結束時,人們首先將腿上的餐巾拿起,隨意疊好,再放回餐桌的左側,然後起身離座。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客人才能離開,告別時還要向主人致謝,更爲正式的,回家後還可再以電話或致謝卡致謝。喫中餐時,接聽電話雖然也是不禮貌的表現,但是中國人對此細節並不太在意,手機響了直接出去接或者就在座位上接。用餐結束後會等主人來宣佈結束,感謝賓客們前來用餐。在主人和主賓離開座位後,其它客人才慢慢離開。
2、結論
中西餐桌禮儀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異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經濟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禮儀文化將在碰撞中不斷融合,在融閤中相互補充。我們只有多瞭解中西方文化,深入去探索文化差異,將二者合理有機的融合,才能真正適應我國當代社會的禮儀文化體系,以及消除在跨文化交際中由於文化障礙而產生的誤解,這對我國文化的傳播、文明的發展已經國際地位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23
西餐桌喫飯禮儀
入座的禮儀
在西方人的概念中,穿着得體是進餐的前提。所以,去高檔餐廳之前一定要穿着地正式得體:男士要穿整潔的服裝 和皮鞋,女士要穿正裝和有跟的鞋子,絕不能穿休閒服到餐廳用餐。
在座次安排上——西方人請客一般使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再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在坐席安排上也會表現出對女士的尊重。一般以女主人的座位爲準,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方,主賓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方,然後依次排序。
請記住:西方以右側爲尊,左側爲次。所以,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入座後,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也不能蹺二郎腿。要保持姿勢端正,背挺直,腹部和桌子保持一箇拳頭的距離。這個姿勢在進餐時也要保持,千萬不要彎下腰去用餐。
用餐的禮儀
西餐的餐具比較多,有餐具、餐巾,刀叉也分成很多種。怎樣才能分清這些餐具並正確的使用它們呢?
請記住以下幾點:
1餐巾要在用餐前打開
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把餐巾打開,向內摺三分之一,然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2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
如果有兩把以上餐具,由最外面一把開始,依次向內取用。握刀叉時,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從左向右切割食物。
3持湯匙的手法和握筆一樣
如果覺得不方便,也可以換成右手拿叉,但不要頻繁更換左右手。湯匙用完以後,不要留在湯碗或湯盤裏,要放在盤子或託碟上。
4餐巾布是用來擦嘴和手的,不建議擦臉等
一般餐巾上印有logo的是正面,擦拭嘴巴時,要用反折的內側來擦,這樣擦完不會露出污漬。
5崇尚安靜享受美食
西方用餐文化和中餐不同,不提倡過分熱鬧和喧譁。因此在用餐時使用餐具儘量不要發出響聲,咀嚼時不要說話,不要張嘴大嚼。您可以和左右側的客人安靜的交談,但不要只和熟人交流。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24
第一頓晚餐的餐桌上大把餐具和碟盤有點讓我不知所措。可偏偏我又覺得,能在一定文化環境下得體地享受美食,應該是對爲你準備這餐飯的人最基本的尊重。
儘管西餐禮節比較複雜,它還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餐桌佈局
首先來和大家說說餐桌的佈局。
如今新西蘭大多數的餐館都更崇尚簡約隨意的風格。
當你走進一家餐廳時,餐具的擺放是這樣的
只有兩隻叉子,兩把刀。如果要是喝湯,就會變成勺子和刀各一隻。其實無論桌上有幾把刀叉,記住從外向內使用餐具這個順序就沒有問題了。
首先要用到的,應該是喝湯的湯匙。喝完後主人/服務員會幫你把湯盤和湯匙一起收走。
同樣的,個頭小一點的叉子在沙拉喫完以後也會收走。剩下的,就是用來喫主菜的餐具。
稍微正式一點的西餐桌佈局,其實就是把每道菜所需的餐具全部擺好而已。
正式的餐具多出了一對喫魚時用的刀叉。除此之外,還有餐前喫的麪包碟和抹黃油的小刀。餐盤的正上方是最後喫甜點時用的叉子和勺子。對於杯子則多了一隻喫海鮮時要用的白葡萄酒杯。
湯
一直覺得西方人喝個湯很憋屈,不理解湯在西餐裏爲什麼要用盤子來盛,不能抱起來喝,也沒有中國湯匙每勺舀得多…… 不但如此,喝湯時握湯匙的手法也有講究:匙末端由右手食指和拇指輕輕捏住,拇指指甲朝上。喝湯時用湯匙從懷裏往外舀。當盤子裏的湯快舀完時,也是輕微抬起盤子向外傾斜 --- 這樣避免湯汁因爲用力太猛濺到身上。
沙拉
喫蔬菜一般用叉子就好。一般用不上刀。這裏值得一提的是,蘆筍是可以拿在手上喫的。除非蘆筍很長,可以先用刀叉切短再用手送入嘴中。洋百合也是可以用手一葉一葉扳開喫的。喫到中心的時候再用刀叉切開主莖一點點喫。
魚肉
在喫帶魚骨的魚時,用持叉的左手固定魚身,然後用持刀的右手切下部分魚肉,像梳子一樣慢慢將魚肉推到叉子上。如果端上來的魚如上圖一樣是沒帶魚骨頭的,則可以只用叉子。無論喫蔬菜,魚還是肉,如果只用叉不動刀,則需要將叉子換到右手用。
肉
與喫魚時不同,喫紅肉時握刀叉的手法稍有變化。因爲紅肉比魚肉要堅韌很多,所以有力地捏住刀叉有助於更高效地切肉。假如把喫魚的手法比作拿筆一樣 --- 由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它三隻手指拖住刀叉的話,那喫肉的手法比較像哈利波特/赫敏握魔法棍的樣子, 同時食指需要直起緊貼刀叉柄。左手持叉固定大塊的紅肉,右手持刀將肉切成小片再由叉子送到口裏。記得不要貪心,記得切一片肉喫一片肉,切勿切很多片留盤子裏哦。
甜品
喫甜點的時候就沒有刀了。叉子配合勺子是用來切甜點,堆食物到勺子裏的餐具。如果喫的是水果派或蛋糕,只用叉子;如果是流質的甜點,比如冰激凌或布丁,就只用勺子。
Tips
1.喫得再嗨也不能像上面《蒂凡尼早餐》的宣傳照一樣: 手肘都挪到了餐桌上。記得切食物時也不要在用刀叉時懸空。要自然垂在身體兩側就好。
2.喝咖啡時記得先把用來攪拌的勺子拿出杯子再喝。
3.雞腿再好喫也不要用手拿着啃。記得在盤子上切好再送到嘴裏。
4.用餐巾的時候,一點點沾乾淨嘴巴,不要豪抹。不用餐巾時,將它平鋪在大腿上。用餐時若需暫時離席,將餐巾留在椅子上。喫完離座時纔可以將用過的餐巾放回桌上。這是因爲西方人認爲沾過個人污垢的東西放回共享的餐桌上是非常不乾淨的行爲。
5.跟餐巾同理,一旦用過的刀叉也不應該再回到桌上。如果需要放下刀叉勺,把刀叉/勺自然擺放在正在使用的盤子上,呈三角形 --- 這樣方便待會兒拾起繼續用。喫完後將餐具擺好放在盤子的四點鐘位。
6.最後應該是最值得提醒的是:進餐了就不要再拿起手機了!無論是短信還是接電話都不要在餐桌上拿起電話。
相比較西方的餐桌禮儀來說
我們中國的餐桌禮儀也不是很簡單哦
座次
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爲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爲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於右側。若爲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爲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爲首席。如果爲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爲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應該提前到達,然後在靠門位置等待,併爲來賓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請者,那麼就應聽從東道主安排入座。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老闆出席的話,你應該將老闆引至主座,請客戶最高級別的坐在主座左側位置。除非這次招待對象的領導級別非常高。
點菜
如果時間允許,你應該等大多數客人到齊之後,將菜單供客人傳閱,並請他們來點菜。當然,作爲公務宴請,你會擔心預算的問題,因此,要控制預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客人也能大大領會你的預算。況且一般來說,如果是你來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你來作主。如果你的老闆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爲尊重他,或是認爲他應酬經驗豐富,酒席喫得多,而讓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她主動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箇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記得徵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喫的?”或是“比較喜歡喫什麼?”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點菜後,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要不要再來點其它的什麼”等等。
A.點菜三規則
一看人員組成。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則。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餚組合。一般來說,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儘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麼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餚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讓你公司在客戶面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戶也會覺得不自在。
B.中餐點菜的三優四忌
一頓標準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盤,接下來是熱炒,隨後是主菜,然後上點心和湯,如果感覺喫得有點膩,可以點一些餐後甜品,最後是上果盤。在點菜中要顧及到各個程序的菜式。
喫菜
中國人一般都很講究喫,同時也很講究喫相。隨着職場禮儀越來越被重視,商務飯桌上的喫和喫相也更加講究。以下以中餐爲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禮有儀,得心應手。
中餐宴席進餐伊始,服務員送上的第一道溼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臉。上龍蝦、雞、水果時,會送上一隻小小水孟,其中飄着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沾溼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覆勸菜,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喫不喫由他。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爲對方夾菜。外賓沒這個習慣,你要是一再客氣,沒準人家會反感:“說過不吃了,你非逼我幹什麼?”依此類推,參加外賓舉行的宴會,也不要指望主人會反覆給你讓菜。你要是等別人給自己佈菜,那就只好俄肚子。
喝酒
俗話說,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學問講究,以下總結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細節。
細節一: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細節二: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細節三: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細節四: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細節五: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戶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或客戶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爲想喝酒而不是爲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細節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着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怎麼叫下面的做人?
細節七: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細節八:碰杯,敬酒,要有說詞,不然,我幹嘛要喝你的酒?
細節九: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了瞭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細節十:假如,純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箇一箇倒酒,不然後面的人沒酒怎麼辦?
關於敬酒
1.主人敬主賓。2.陪客敬主賓。3.主賓回敬。4.陪客互敬。
記住:作客絕不能喧賓奪主亂敬酒,那樣是很不禮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25
1.席位排列的規則
(1)女士優先。在西餐禮儀裏,往往體現女士優先的原則。排定用餐席位時,一般女主人爲第一主人,在主位就位。而男主人爲第二主人,坐在第二主人的位置上。
(2)距離定位。西餐桌上席位的尊卑,是根據其距離主位的遠近決定的。距主位近的位置要高於距主位遠的位置。
(3)以右爲尊。排定席位時,以右爲尊是基本原則。就某一具體位置而言,按禮儀規範其右側要高於左側之位。在西餐排位時,男主賓要排在女主人的右側,女主賓排在男主人的右側,按此原則,依次排列。
(4)面門爲上。按禮儀的要求,面對餐廳正門的位子要高於背對餐廳正門的位子。
(5)交叉排列。西餐排列席位時,講究交叉排列的原則,即男女應當交叉排列,熟人和生人也應當交叉排列。在西方人看來,宴會場合是要拓展人際關係,這樣交叉排列,用意就是讓人們能多和周圍客人聊天認識,達到社交目的。
2.就座西餐的位置排法與中餐有一定的區別,中餐多使用圓桌,西餐則以長桌爲主。長桌的位置排法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法式就座方式。主人位置在中間,男女主人對坐,女主人右邊是男主賓,左邊是男次賓,男主人右邊是女主客,左邊是女次客,陪客則儘量往旁邊坐。
(2)英美式就座方式。桌子兩端爲男女主人,若夫婦一起受邀,則男士坐在女主人的右手邊,女士坐在男主人的右手邊,左邊則是次客的位置,如果是陪同客儘量往中問坐。
在隆重的場合,如果餐桌安排在一箇單獨的房間裏,在女主人請你入席之前,不應當擅自進入設有餐桌的房間。如果都是朋友,大家可以自由入坐:在其他場合,客人要按女主人的指點入坐。客人要服從主人的安排,其禮貌的做法是,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士坐下之後方可坐下。一般說來,宴會應由女主人主持。如果女主人說:”祝你們胃口好”,這就意味着你可以吃了。如果女主人還沒有發話,勺子就進了嘴,那可是非常不禮貌的。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26
西餐,是中國人對西式飯菜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統稱,它有兩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一、它們源自於西方國家。
二、它們必須以刀、叉取食。久而久之,凡符合以上的兩個特點者,在中國皆可以以西餐相稱。
(一)西餐的菜序
品嚐西餐,少不了首先要弄明白西餐的菜序問題。西餐的菜序,在此是指西餐用餐的先後順序問題。
1、正餐的菜序
在大多數情況下,西餐正餐的菜序由下列八道菜餚依次構成。一頓完整的正餐,一般要喫上一兩個小時。
(1)開胃菜
所謂開胃菜,即用來打開胃口之物,它亦稱西餐的頭盆。在西餐裏,它往往不被例入正式的菜序。
一般由蔬菜、水果、海鮮、肉食所組成的拼盤,多以各種調味汁涼拌而成,其色彩悅目、口味宜人。
(2)麪包
在西餐正餐裏喫的麪包,一般都是切片麪包,或是需要當時從整個大麪包上切片而食。通常可根據個人嗜好,塗上各種果醬、黃油或奶酪。
(3)湯
西餐之中的湯,大都是口感芬芳濃郁,具有很好的開胃作用。按照傳統說法,湯是西餐的“開路先鋒”,開始喝湯時,纔算正式開始喫西餐了。常見的湯類有白湯、紅湯、清湯等等。
(4)主菜
西餐裏的主菜有冷有熱,但應以熱餐爲主角。在比較正規的正餐上,通常要上一個冷菜、兩個熱菜。在兩個熱菜之中,還應有一箇是魚類,另一箇則是肉菜。有時,還會再上一個海味菜。其中的肉菜必不可少,而且往往代表着此次用餐的檔次和水平。
(5)點心
喫過主菜後,一般要上一些諸如蛋糕、餅乾、吐司、三明治之類的小點心,供沒有喫飽的人藉以填飽肚子。
(6)甜點
喫畢點心,接着上甜品。最常見的甜品有補丁、冰淇淋,等等。
(7)果品
接下來用餐者還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酌情享用幹、鮮果品。常用的乾果有核桃、腰果、杏仁、開心果,等等。草莓、菠蘿、蘋果、香蕉、橙子等等,則是西餐桌上最常見的鮮果。
(8)熱飲
在用餐結束之前,應爲用餐者提供熱飲,以此作爲“壓軸戲”。最正規的熱飲是紅茶或什麼都不添加的黑咖啡。其作用主要是幫助消化。西餐的熱飲,可以在餐桌上,也可以換個地方喝。
(二)西餐的座次
在西餐用餐時,人們對於座次的問題十分關注。
座次排列的規則
1、女士優先
在西餐禮儀裏,女士處處受尊重。在排定用餐爲次時,尤其是安排家宴時,主位往往請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則須退居第二主位。
2、恭敬主賓
在西餐之中,主賓極受尊重。即使用餐的來賓之中有人在地位、身份、年級方面高於主賓,但主賓仍是主人關注的中心。在排定位次時,應請男、女主賓分別緊挨着女主人和男主人就座,以便進一步受到照顧。
3、以右爲尊
在排定位次時,以右爲尊依舊是基本原則。例如,應安排男主賓坐在女主人右側,安排女主賓坐在男主人右側。
4、距離定位
一般來說,西餐餐桌上位次的尊卑,往往與其距離主位的遠近密切相關。
5、面門爲上
面門爲上,有時又叫迎門爲上。它所指的是,面對餐廳正門的位子,通常在序列上要高於背對餐廳正門的位子。
6、交叉排列
在正式一些的西餐宴會上,男女應當交叉排列,生人與熟人也應當交叉排列。因此,一位用餐者的對面和兩側,往往是異性,而且還很有可能與其不熟悉。不過這也要求用餐人數最好是雙數,並且男女人數應當各半。
座次排列的詳情
在西餐用餐時,人們所用的餐桌有圓桌、方桌和長桌。
1、長桌
以長桌排位,一般有以下兩個主要辦法:
第一,男女主人在長桌中央對面而坐。餐桌兩端可以坐人,也可以不坐人。
第二,男女主人分別就座於長桌兩端。某些時候,如用餐者較多,還可以參照以上辦法,以長桌拼成其他圖案,以便安排大家一道用餐。
2、圓桌
在西餐裏,使用圓桌排位具體情況並不多見。在隆重而正式的宴會里,則尤爲罕見。
3、方桌
以方桌排列位次時,就座於餐桌四面的人數應當相等。在一般情況下,一桌可共做八人,每側各做兩個人的情況比較多見。在進行排列時,應使男、女主人與男、女主賓對面而坐,所有人均各自與自己的’戀人或配偶坐成斜對角。
西餐刀叉拿法
西餐刀叉的使用,大有其講究。不管拿哪副刀叉,一般都應當是左叉右刀。
英國式喫法:用右手拿刀,左手拿叉。比如,一塊牛排,它要求從左側開切的。切下來一塊,馬上就喫這一塊。
美國式喫法是先把食物從左側向右側切,切完了之後,右手拿的那把刀就放下來了,然後把左手的叉子換到右手,用右手執叉子叉而食之。主要是喫東西時不拿刀了,僅用右手執叉了。可見美式英式大有差異。
西餐的刀叉是不能指人的。使用西餐刀叉切菜的時候很有講究。左手和右手肘關節這個地方應該正好夾在腰的兩側,這樣控制你的切割的動作。
餐桌禮儀常識
1、應等全體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後纔開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這是美國人的習慣,同歐洲有些國家不同。
2、餐巾應鋪在膝上。如果餐巾較大,應雙疊放在腿上;如果較小,可以全部打開。餐巾雖然也可以圍在頸上或系在胸前,但顯得不大方,所以最好不這樣做。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但絕不可用餐巾揩拭餐具。
3、進餐時身體要坐正,不可過於向前傾斜,也不要把兩臂橫放在桌上,以免碰撞旁邊的客人。
4、使用刀叉時,應右手用刀,左手用叉。只用叉時,可用右手拿。使用刀時,不要將刀刃向外。更不要用刀送食物入口。切肉應避免刀切在瓷盤上發出響聲。吃麪條時,可以用叉捲起來喫,不要挑。中途放下刀叉,應將刀叉呈“八”字形分別放在盤子上。如果把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畢。
5、取麪包應該用手去拿,然後放在旁邊的小碟中或大盤的邊沿上,絕不要用叉子去叉麪包。取黃油應用黃油刀,而不要用個人的刀子。黃油取出要放在旁邊的小碟裏,不要直接往麪包上抹。不要用刀切面包,也不要把整片麪包塗上黃油,而應該一次扯下一小塊,喫一塊塗一塊。
6、喫色拉時只能用叉子。應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如果上色拉的同時也上了麪包、餅乾的話,可以用左手拿一小塊麪包或餅乾,幫着把色拉推上叉子。
7、喫魚時可以用左手拿着麪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撥開。已經人口的肉骨或魚刺,不要直接吐入盤中,而要用叉接住後輕輕放人盤中,或者儘可能不引入注意地用手取出,放在盤子的邊沿上,不能扔在桌上或地下。水果核也應先吐在手心裏,再放入盤中。
8、要喝水時,應把口中的食物先嚥下去。不要用水衝嘴裏的食物。用玻璃杯喝水時,要注意先擦去嘴上的油漬,以免弄髒杯子。
9、進餐時不要將碗碟揣起來。喝湯可以將盤子傾斜,然後用湯匙取食。喝茶或喝咖啡不要把湯匙放在杯子裏。
10、喫飯,特別是喝湯,不要發出響聲。咀嚼時應該閉嘴。
11、不要在餐桌前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噴嚏或咳嗽,應向周圍的人道對不起。
12、在飯桌上不要剔牙。如果有東西塞了牙非取出不可,應用餐巾將嘴遮住,最好等沒有別人在場時再取出。
13、進餐時,始終保持沉默是不禮貌的,應該同身旁的人有所交談。但是在咀嚼食物時不要講話。即使有人同你講話,也應嚥下口中食物後再回答。談話時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可拿着刀叉在空中搖晃。
14、在餐桌上,一路的食物都應用刀叉去取。只有芹菜、小蘿蔔、青果、水果、乾點心、乾果、糖果、炸土豆片、玉米、田雞腿和麪包等可以用手拿着喫。
15、當侍者依次爲客人上菜時,走到你的左邊,才輪到你取菜。如果侍者站在你右邊,就不要取,那是輪到你右邊的客人取菜。取菜時,最好每樣都取一點,這樣會令女主人愉快。如果實在不喜歡喫某種菜,也可以說:“謝謝你,不要了。”
16、當女主人要爲你添菜時。你可以將盤子連同放在上面的刀叉一起傳遞給她或者交給服務員。如果她不問你,你就不能主動要求添菜,那樣做很不禮貌。
17、餐桌上有些食品,如麪包、黃油、果醬、泡菜、乾果、糖果等,應待女主人提議方可取食。大家輪流取食品時,男客人應請他身旁的女客人先取,或者問她是否願意讓你代取一些。進餐時,不能越過他人面前取食物。如需要某種東西時,應在別人背後傳遞。
18、用餐畢,客人應等女主人從座位上站起後,再一起隨着離席。在進餐中或宴會結束前離席都不禮貌。起立後,男賓應幫助婦女把椅子歸回原處。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來的樣子摺好,除非主人請你留下喫下頓飯。
法國西餐餐桌禮儀
法國是公認的詩歌國度,法語被譽爲詩歌的語言,法國文學史上處處流淌着詩歌的韻律。但法國人卻常說“一頓美味比一首詩價值更高。”對待比詩歌更重要的美食,法國人是從不懈怠的,餐桌上那高檔精美的餐瓷以及歎爲觀止的禮儀,便是他們對美食發自內心的尊重。
法國菜繁複精妙。而高檔的餐具、進餐場所的精緻、隆重得近乎儀式化的餐桌禮儀,更讓人覺得這是他們對於美食的付出與熱愛,值得以最莊重的方式來對待。在歐洲,法國人最看重餐桌藝術,要知道,西方餐桌禮儀便是起源於法國梅羅文加王朝。
雖然法餐相當豐盛,但你面前一般只有一道菜,這能讓你專心地享用每一份美食。“喫”只是將食物拿起放入口中的簡單動作,但對法國人來說卻關乎修養。他們會將叉子放在盤子的左邊,尖部朝上,刀則會放在盤子右邊,刀刃朝着盤子,用時則是左叉右刀,依次從外用到裏面;法國餐桌禮儀由宮廷傳出,餐巾就是重要體現,鋪在腿上要往前折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只有小孩纔將它系在脖子上。
法國大餐的餐桌上,沒有人是“孤獨美食家”,若進餐中準備說話,記得先用餐巾的末端輕按幾下嘴脣;如果需要遠處的調味罐,伸長手或起身都並非正確的選擇,此時,法國人會禮貌地請身旁的人遞過來,亦可開始一場愉快交談;如果,進食過程中遇到比較難切的麪包,不要用餐刀,應該掰成適合大小再緩緩送入口纔是優雅。用餐結束準備離桌時,將腿上的餐巾拿起疊好放在餐桌左側,方能離開。
現今,法式優雅已傳遍全球。很多追求生活品質的人,面對一份用高檔精美餐瓷盛放的法式美食,都會來些儀式感、優雅對待。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27
通常說到這個話題時人們經常會聯想到西餐的禮儀,忽略了中餐禮儀的重要性,作爲具有幾千年歷史的禮儀之邦,中國的餐桌禮儀自然也很全面,只是在中西融合的今天,中餐禮儀慢慢被人淡化了。中餐的餐桌禮儀實際上是非常講究的,而作爲中國人我們首先來簡單瞭解一下中餐禮儀。
首先,中餐很講究座位的排序。如果是家宴首先是老人先入座,而且要坐首座,一般以正中爲上座(即首座),至於什麼是首座和正中位置則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待客當然是客人坐首座,而且最好左右要有陪客之人,方便招呼客人就餐。入座後不能先動筷子,要等長者和客人先起筷,你才能起筷,別看這點似乎很簡單,其實不然。有些人也許是性格太急或是餓得飢腸轆轆,看到美食當前就將禮儀放到一邊,自顧自得大喫起來,讓人甚是尷尬。
其次是喝酒。酒文化在中國太源遠流長了,或許酒能拉近彼此距離,國人在待客過節時都會頻頻舉杯。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千方百計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爲不喝到一定量就是不實在。以酒論英雄,有時過分地勸酒,也是十分失禮的做法。
而敬酒更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爲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與不熟悉的人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避免出現尷尬局面。有求於某位客人在席上時,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要一定先給尊者、長者敬酒,這樣才能讓衆人舒服。
很重要的還有一點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比如喝湯、吃麪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些,不要發出呼嚕聲,會讓人生厭的。假如打了噴嚏、腸鳴、咳嗽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類的話以示歉意。這些都是中國人經常犯得錯誤,所以你務必要注意,別讓人以爲你很沒有禮貌,這些細節會很影響你的人際關係。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的禮儀也不盡相同。如有些地方過年的魚是不能喫的,主要是取年年有餘的好意頭,而因爲平時很少機會喫魚,過年做了之後只是擺一下臺面,所以你要慎重起筷。有些地方女人和小孩是不能入主席的;再有不準喫湯拌飯或胡亂挑菜等。
說了這麼多中餐禮儀,作爲現代人知道西餐禮儀也是必不可少的大衆課,在這裏只能簡單的介紹一下,作爲基本瞭解的禮儀知識。
1、中國人喝湯要求不要發出聲音即可,西方人亦然。在喝湯的時候發出任何聲響都是不禮貌的,你沒看到西餐廳總是很安靜嗎?所以要好好使用湯羹,記住舀湯的時候要由裏向外舀,不要像中國人是由外向裏舀。喫魚和喫骨頭都有特殊要求的,你要弄明白纔好上手,否則會好難堪啊,總之記住一條不會用刀叉喫的東西,就暫且別先動手,靜觀形式,入鄉隨俗,大不了不喫這道菜嘛。
2、西餐的餐具在你就餐之前基本都被主人和侍應擺好了,你只要遵循由外向內用即可。儘量不要發出餐刀刮碟子的尷尬聲音;
3、西方人在就餐的時候很少說話,他們的聊天時間基本是飯後甜點的時候纔會開始,許多人會邊喫甜品邊聊天,也有些邊喝酒邊聊,而且音量都很低。總之你只要在就餐的時候儘量少說話,你自然會變得很有教養。
4、手機:在喫西餐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開手機,除非你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機鈴聲都會很小聲,有電話你要給大家說對不起,然後起身出去聽電話。這一條喫中餐的時候也適用,在用餐的時候聽電話走到哪裏都是讓人唾棄的。
看過中西方就餐的簡單禮儀有什麼體會呢?是不是覺得中國禮儀更講究人和人的秩序,這種禮儀是以中國倫理規則爲基礎的,形式化地去表現和演繹,突出地宣揚一種人際的理念;西方的餐桌禮儀更突出的表現於人和工具的和諧應用,相互融合,從這點看來中國人比西方人更懂人情,而西方人也許更理性吧。
關於西餐餐桌禮儀知識 篇28
一、引言
餐桌禮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自然也不可小覷。中西方餐桌禮儀文化主要由入席離席、餐具使用與擺放、上菜順序及品酒四個方面組成。本文旨在介紹中西餐桌禮儀文化禁忌的差異,主要從餐具擺放及使用這一方面來比較中西文方餐桌禮儀禁忌的差異,並剖析這些差異背景,加深對西方文化的瞭解。
二、問卷的數據分析
通過對問卷進行發放,採訪被調查者,我們瞭解到大家對中西方餐桌禮儀禁忌的認識很侷限,並且極少數人對其後的文化背景進行過探析,下面是我們分析問卷的詳細情況。下面是我們分析問卷的詳細情況,通過分析問卷,我們可以得出被調查者中大二的較多,佔有效百分比爲44.7%;大一佔22.9%,大三佔21.3%,而大四的最少,佔有效百分比爲11.2%。被調查者中英語類所佔比例爲52.4%,非英語類佔47.6%,英語類和非英語類所佔比例幾乎相當。通過這些問卷的結果顯示被調查者對中西餐桌禮儀文化的禁忌瞭解程度一般,而相當一部分人對此不瞭解。
具體分析問卷得出,大家對於極少數禁忌瞭解比較深,但是卻很少有幾個人瞭解到其中的文化淵源,對於其它中西文化餐桌禮儀禁忌的瞭解有限,有待加強。因此,我們將主要從中西文化餐桌的餐具使用及擺放這方面的對比和背景進行分析,系統的分析中西文化餐桌禮儀並究其根源。
三、正 文
餐桌禮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體現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餐具的擺放及使用
(1)筷子的擺放、使用及禁忌(忌諱、講究)
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國筷子的擺放應該放在飯碗的右側,並且一定要兩端對齊的整齊地擺放。如果是就餐期間使用筷子夾完菜之後,但是並沒有連續進食,筷子則應整齊地豎向飯碗的正中間。
在中國餐桌上會看到一些這樣的場景,客人拿起筷子夾菜時會舉棋不定,不知道夾什麼好,這種現象被稱爲疑筷,在正式的場合中疑這是較爲忌諱的,在非正式的場合中則不是很嚴格。在夾菜時一些客人用筷子在菜盤裏來來回回扒拉到底要夾什麼菜,這種現象被稱爲髒筷。髒筷從淺層意義上來講是不禮貌的。有時候大家會在中國的餐桌上看到兩個人同時夾同一道菜時,不小心筷子撞在一起的情形,這一現象被稱之爲搶筷。爲避免尷尬,人們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會巧妙地半開玩笑地說一句:讓我來幫你夾怎麼樣?或者一方表示謙讓地讓對方來先夾。一般在連續就進餐時,筷子上仍然留着喫上一道菜留下的殘跡就去夾菜的情況被稱之爲粘筷,這是忌諱的,所以在打算夾菜時要輕輕小嘬筷子,來避免夾別的菜時筷子上還粘着東西。
在喫放間隙聊天的時候,筷子的一大禁忌就是指筷,及用筷子指人。在用餐之時,最爲忌諱的是供筷,就是將筷子插在飯菜上或者自己的飯碗中央。在中國的傳統當中,一般在祭奠去世的人會上香叩拜,如果將筷子插在飯菜中央就與這一情形及其相似,因此,供筷不論在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中國餐桌上都是最大的禁忌之一。
除了以上描述的之外,中餐當中使用筷子的禁忌還有忌刺筷,即在夾不起菜的時候將筷子當叉子用,扎着夾;忌別筷,就是拿筷子當刀使用,用筷子撕扯肉類菜;忌淚筷,即在夾菜的時候使菜上有的湯汁淋了一桌;忌敲筷子。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桌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忌叉筷。 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大頭,一根小頭。用餐完畢,筷子應整齊地擱在靠碗右邊的桌上。
(2)西方餐具的擺放、使用以及禁忌
相對於中餐,西餐的餐具則更爲複雜。狹義上的西餐餐具有:刀、叉、匙三大件。刀子分爲食用刀、魚刀、肉刀(刀口有鋸齒,用以切牛排、豬排等)、黃油刀和水果刀。叉子分爲食用叉、魚叉、肉叉和蝦叉。匙子則有湯匙、甜食匙、茶匙。公用刀、叉、匙的規格明顯大於餐用刀叉。而廣義上的西餐餐具則包含:刀、叉、匙、盤、杯、餐巾等。其中盤又有菜盤、布丁盤、奶盤、白脫盤等。
在餐具擺放中,各個西方國家擺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規則是:墊盤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內。具體的規則有:盤前橫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餘用具酌情擺放;酒杯的數量與酒的種類相等,擺法是從左到右,依次擺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盤子裏,如果在賓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盤子裏放某些物品,餐巾就放在盤子旁邊。
西餐用餐餐具擺放爲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暫時休息片刻,可將刀叉分話盤中,刀頭與叉尖相對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還是繼續喫。用餐結束的擺置方式有兩種:用餐結束後中,可將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側向內與叉子併攏,平行放置於餐盤上。在宴會中,每喫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對擺在面前的刀叉,是從外側依次向內取用,因爲刀叉擺放的順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順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結束了。刀與叉除了將料理切開送入口中之外,還有另一項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擺置方式傳達出用餐中或是結束用餐之訊息,而服務生是利用這種方式判斷客人的用餐情形,刀叉柄朝向自己並列放在盤子裏,則表示這一道菜已經用好,服務員就會把盤子撤去。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