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禮儀必要常識2024(精選3篇)

中餐禮儀必要常識2024 篇1

  1.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2.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3.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箇一箇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箇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着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4.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爲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爲主.或是以喫飯爲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5.進餐時.先請客人.長着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喫一些.喫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喫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衆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6.喫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7.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8.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9.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着頭喫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喫一頓,更不要貪杯。

中餐禮儀必要常識2024 篇2

  一、斟酒

  敬酒之前需要斟酒。按照規範來說,除主人和服務人員外,其他賓客一般不要自行給別人斟酒。如果主人親自斟酒,應該用本次宴會上最好的酒斟,賓客要端起酒杯致謝,必要的時候應該起身站立。

  如果是作爲大型的商務用餐來說,都應該是服務人員來斟酒。斟酒一般要從位高者開始,然後順時針斟。如果不需要酒了,可以把手擋在酒杯上,說聲“不用了,謝謝”就可以了。這時候,斟酒者就沒有必要非得一再要求斟酒。

  中餐裏,別人斟酒的時候,也可以回敬以“叩指禮”。特別是自己的身份比主人高的時候。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輕叩幾下桌面表示對斟酒的感謝。

  酒倒多少才合適呢?白酒和啤酒可以斟滿,而其他洋酒就不用斟滿。

  二、敬酒時間

  敬酒分爲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正式的敬酒,一般是在賓主入席後、用餐前開始就可以敬,一般都是主人來敬,同時還要說規範的祝酒詞。而普通敬酒,只要是在正式敬酒之後就可以開始了。但要注意是在對方方便的時候,比如他當時沒有和其他人敬酒,嘴裏不在咀嚼,認爲對方可能願意接受你的敬酒。而且,如果向同一個人敬酒,應該等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敬過之後再敬。

  三、敬酒順序

  一般情況下應按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爲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避免出現尷尬的情況。即使你分不清或職位、身份高低不明確,也要按統一的順序敬酒,比如先從自己身邊按順時針方向開始敬酒,或是從左到右、從右到左進行敬酒等。

  四、敬酒要求

  敬酒分爲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正式敬酒是指宴會一開始的時候,主人先向大家集體敬酒,並同時說標準的祝酒詞。這種祝酒詞內容可以稍長一點,但也就是在五分鐘之內講完。

  無論是主人還是來賓,如果是在自己的座位上向集體敬酒,就要求首先站起身來,面含微笑,手拿酒杯,面朝大家。

  敬酒的方式

  文敬

  即有禮有節地勸客人飲酒。酒席開始,主人在講完祝酒詞後,便開始第一次敬酒。這時,主客都要站起來,主人先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並將空酒杯口朝下,說明自己已經喝完,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席間,主人還應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

  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當主人領完第一輪酒,客人要回敬主人,和他再乾一杯。回敬的時候,要右手拿着杯子,左手託底,和對方同時喝。乾杯時,可以象徵性地和對方輕碰下酒杯,不要用力過猛,非聽到響聲不可。出於敬重,可以使自己的酒杯較低於對方酒杯。如果和雙方相距較遠,可以以酒杯杯底輕碰桌面,表示碰杯。

  互敬

  這是客人與客人之間的“敬酒”。爲了使對方多飲酒,敬酒者會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在這種雙方尋找論據的同時,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得到昇華。

  代飲

  這是一種既不失風度,又不使賓主掃興的躲避敬酒的方式。如果你不會飲酒,或已飲酒太多,這時他人再次向你敬酒,你就可請人代飲。代飲酒的人一般與自己有特殊的關係。在婚禮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飲的首選人物,故他們的酒量必須大。

  罰酒

  這是中國人“敬酒”的一種獨特方式。“罰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最爲常見的是對酒席遲到者的“罰酒三杯”。

中餐禮儀必要常識2024 篇3

  根據我們的飲食習慣,與其說是“請喫飯”,還不如說成“請喫菜”。所以對菜單的安排馬虎不得。它主要涉及到點菜和準備菜單兩方面的問題。

  點菜時,不僅要喫飽、喫好,而且必須量力而行。如果爲了講排場、裝門面,而在點菜時大點、特點,甚至亂點一通,不僅對自己沒好處,而且還會招人笑話。這時,一定要心中有數,力求做到不超支,不亂花,不鋪張浪費。可以點套餐或包桌。這樣費用固定,菜餚的檔次和數量相對固定,省事。也可以根據“個人預算”,在用餐時現場臨時點菜。這樣不但自由度較大,而且可以兼顧個人的財力和口味。

  被請者在點菜時,一是告訴作東者,自己沒有特殊要求,請隨便點,這實際上正是對方歡迎的。或是認真點上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再請別人點。別人點的菜,無論如何都不要挑三揀四。

  一頓標準的中餐大菜,不管什麼風味,上菜的次序都相同。通常,首先是冷盤,接下來是熱炒,隨後是主菜,然後上點心和湯,最後上果盤。如果上鹹點心的話,講究上鹹湯;如果上甜點心的’話,就要上甜湯。不管是不是喫大菜,瞭解中餐標準的上菜次序,不僅有助於在點菜時巧作搭配,而且還可以避免因爲不懂而出洋相、鬧笑話。

  在宴請前,主人需要事先對菜單進行再三斟酌。在準備菜單的時候,主人要着重考慮哪些菜可以選用、哪些菜不能用。

  第一類,有中餐特色的菜餚。宴請外賓的時候,這一條更要重視。像炸春捲、煮元宵、蒸餃子、獅子頭、宮爆雞丁等,並不是佳餚美味,但因爲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國人的推崇。

  第二類,有本地特色的菜餚。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饃,湖南的毛家紅燒肉,上海的紅燒獅子頭,北京的涮羊肉,在那裏宴請外地客人時,上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鮮更受好評。

  第三類,本餐館的特色菜。很多餐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館的特色菜,能說明主人的細心和對被請者的尊重。

  第四類,主人的拿手菜。舉辦家宴時,主人一定要當衆露上一手,多做幾個自己拿手菜。其實,所謂的拿手菜不一定十全十美。只要主人親自動手,單憑這一條,足以讓對方感覺到你的尊重和友好。

  在安排菜單時,還必須考慮來賓的飲食禁忌,特別是要對主賓的飲食禁忌高度重視。這些飲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四條:

  宗教的飲食禁忌,一點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__通常不喫豬肉,並且不喝酒。國內的佛教徒不喫葷腥食品,它不僅指的是不喫肉食,而且包括蔥、蒜、韭菜、芥末等氣味刺鼻的食物。

  出於健康的原因,對於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臟病、腦血管、脈硬化、高血壓和中風後遺症的人,不適合喫狗肉,肝炎病人忌喫羊肉和甲魚,胃腸炎、胃潰湯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也不合適喫甲魚,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要少喝雞湯等。

  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偏好往往不同。對於這一點,在安排菜單時要兼顧。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歡喫辛辣食物,少喫甜食。英美國家的人通常不喫寵物、稀有動物、動物內臟、動物的頭部和腳爪。

  有些職業,出於某種原因,在餐飲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不準喫請,在公務宴請時不準大喫大喝,不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用餐,不準喝烈性酒。再如,駕駛員工作期間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這一點,還有可能使對方犯錯誤。

  在隆重而正式的宴會上,主人選定的菜單也可以在精心書寫後,每人一份,用餐者不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

  服務員爲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溼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

  在宴席上

  上雞、龍蝦、水果時,有時送上一小水盂、銅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飄有玫瑰花瓣或檸檬片,供洗手用。洗時兩手輪流沾溼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餐巾或小毛巾擦乾。

  筷子用法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握筷姿勢應規範,時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盤子上,否則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請服務員換一雙。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喫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進嘴裏,或用舌頭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動碗、盤和杯子。有事暫時離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裏,應把它輕放在筷子架上。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