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座次禮儀常用知識(通用4篇)

中餐座次禮儀常用知識 篇1

  【座次安排】

  就宴會而言,一般都要事先安排好桌次和座次,以方便參加宴會的人都能各就各位,也體現出對客人的尊重。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遠近而定。以主人的桌爲基準,右高、左低,近高,遠低。就座次的高低而言,主要考慮以下幾點:首先,以主人的座位爲中心,如果女主人蔘加時,則以主人和女主人爲基準,近高遠低,右上左下,依次排列。其次,通常要把主賓安排在最尊貴的位置,即主人的右手位置,主賓夫人安排在女主人的右手位置。再次主人方面的陪客要儘可能與客人相互交叉,便於交談交流,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冷落客人。如果碰上外賓,翻譯一般都安排在主賓右側。家宴的席次相對簡單,主人與女主人一般相對或者交叉而坐,主人一般背對廳壁。

  【座次方位】

  一般情況下北爲上。以往,在婚禮或者葬禮的宴會上經常會出現大家讓座的情況,比如幾個年紀輩分差不多的老人一起就座時,難免會互相謙讓,“來您老上座”另外一箇會說“別介呀,還是您來”,拉拉扯扯幾個來回都確定不下來,這時有眼力的`司儀或者茶房就會大喊一聲“四方爲上,入座了您!”這樣大家纔會相繼入座,也就不分什麼上座下座了。

  【座次講究】

  【左低右高】:

  當兩人一同並排就座時,通常以右爲上座,以左爲下座。這是因爲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爲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優先受到照顧。

  【中座爲尊】:

  三人一同就餐時,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於在其兩側就座之人。

  【面門爲上】:

  倘若用餐時,有人面對正門而坐,有人背對正門而坐,依照禮儀慣例則應以面對正門者爲上坐,以背對正門者爲下座。【觀景爲佳】:

  在一些高檔餐廳用餐時,在其室內外往往有優美的景緻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觀賞,此時應以觀賞角度最佳處爲上座。

  【臨牆爲好】:

  在某些中低檔餐廳用餐時,爲了防止過往侍者和食客的干擾,通常以靠牆之位爲上座,靠過道之位爲下座。

  【臨臺爲上】:

  宴會廳內若有專用的講臺時,應該以靠講臺的餐桌爲主桌,如果沒有專用講臺,有時候以背鄰主要畫幅的那張餐桌爲主桌。

  【各桌同向】:

  如果是宴會場所,各桌子上的主賓位都要與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以遠爲上】:

  當桌子縱向排列時,以距離宴會廳正門的遠近爲準,距門越遠,位次越高貴。

中餐座次禮儀常用知識 篇2

  就餐時的座位禮儀有很大的講究,如果你在請客喫飯的時候,不懂這些日常禮儀的話,只會被別人嘲笑。就餐座位禮儀主要分爲中式就餐座位禮儀以及西式就餐座位禮儀,我們這裏以中式就餐座位禮儀爲例講解一下,傳統的中式就餐通常是以圓桌或者八仙桌爲模板,這是我們的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因此座位的安排也有固定的規格,大家要熟知。

  從古到今,因爲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爲尊”。家宴首席爲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爲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爲主客,左手邊依次爲2、4、6……右手邊依次爲3、5、7……直至匯合。

  若爲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爲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爲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爲2、4、6、8,右手邊爲3、5、7。

  如果爲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爲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就一張餐檯的具體座位來說,目前中餐通行的規範是:主人座於上方的正中,主賓在其右,副主賓居其左,其他與宴者依次按從右至左、從上向下排列。

  宴席位次的設定,既屬約定俗成,故其時空差異性較大,而依我國時下理念習尚,則首論職務尊卑,次敘年齒,後及性別(先女後男),以示重女觀念)。當然,這都是首席座位確定之後始循行的一般模式。

  宴會座位的安排,應該注意幾點:

  1、以主人和女主人爲中心,左手的位置爲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爲上;

  2、夫婦不應相鄰,男女依次相鄰,主人和主方陪客應與客人依次相鄰;

  3、譯員可以坐在主賓的右側。有些大型場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賓背後,另外安排用餐;

  4、我國習慣,以面對上菜的門的方向爲上首。如果是圓桌宴會,有男女主人、主賓夫婦出席的情況下,應是男主人坐上首中間,其右是男主賓、譯員,其左是主賓夫人、女主人。第二主人坐在主人對面。其餘主客相間而坐。

  隨着中西飲食文化的不斷交流,中餐不僅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還越來越受到外國人的青睞。而這種看似最平常不過的中式餐飲,用餐時的禮儀卻是有一番講究的。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一起來看看中餐就餐禮儀吧。

中餐座次禮儀常用知識 篇3

  宴請時,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別。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條,它們往往會同時發揮作用。

  方法一,是主人大都應面對正門而坐,並在主桌就坐。

  方法二,是舉行多桌宴請時,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方法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應根據距離該桌主人的遠近而定,以近爲上,以遠爲下。

  方法四,是各桌距離該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講究以右爲尊,即以該桌主人面向爲準,右爲尊,左爲卑。

  另外,每張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數應限在10人以內,最好是雙數。比如,六人、八人、十人。人數如果過多,不僅不容易照顧,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根據上面四個位次的排列方法,圓桌位次的'具體排列可以分爲兩種具體情況。它們都是和主位有關。

  第一種情況:每桌一箇主位的排列方法。特點是每桌只有一名主人,主賓在右首就坐,每桌只有一箇談話中心。

  第二種情況:每桌兩個主位的排列方法。特點是主人夫婦在同一桌就坐,以男主人爲第一主人,女主人爲第二主人,主賓和主賓夫人分別在男女主人右側就坐。每桌從而客觀上形成了兩個談話中心,如圖9-5和如圖9-6。

  如果主賓身份高於主人,爲表示尊重,也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而請主人坐在主賓的位子上。

  爲了便於來賓準確無誤地在自己位次上就坐,除招待人員和主人要及時加以引導指示外,應在每位來賓所屬座次正前方的桌面上,事先放置醒目的個人姓名座位卡。舉行涉外宴請時,座位卡應以中、英文兩種文字書寫。中國的慣例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必要時,座位卡的兩面都書寫用餐者的姓名。

  排列便餐的席位時,如果需要進行桌次的排列,可以參照宴請時桌次的排列進行。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個原則。

  一是右高左低原則

  兩人一同並排就坐,通常以右爲上座,以左爲下座。這是因爲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方向爲上菜方向,居右坐的因此要比居左坐的優先受到照顧。

  二是中座爲尊原則

  三人一同就坐用餐,坐在中間的人在位次上高於兩側的人。

  三是面門爲上原則

  用餐的時候,按照禮儀慣例,面對正門者是上座,背對正門者是下座。

  四是特殊原則

  高檔餐廳裏,室內外往往有優美的景緻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賞。這時候,觀賞角度最好的座位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檔餐館用餐時,通常以靠牆的位置爲上座,靠過道的位置爲下座。

中餐座次禮儀常用知識 篇4

  任何一箇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在中國,根據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爲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這些食禮在以後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揮過 重要作用,對現代社會依然產生着影響,成爲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爲規範。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爲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範來指導和約束。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範化的飲食禮儀,作爲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爲準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喫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爲客人淨手。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後,客人纔可離席。蒙古族認爲馬奶酒是聖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宴客時很講究儀節,喫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作爲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於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爲上,是爲首席。席中座次,以左爲首座,相對者爲二座,首座之下爲三座,二座之下爲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程。現代的標準規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喫先賓後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