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餐桌禮儀知識要點(精選6篇)
中餐餐桌禮儀知識要點 篇1
人們總是以爲,家居講的只是裝飾、傢俱等家居的元素而已。其實,我們的家就是我們的生活,家居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的改變緣於生活態度與觀念的轉變,體現國人素質。同樣,餐桌上的禮儀也能體現出個人的素質與品位。而且中國人一定要對中國人繁雜的餐桌禮儀瞭解一二,才能不愧對我們數千年的歷史與文明,纔不至於貽笑大方。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佔有一箇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認爲,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爲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飲規則的知識便顯得特別重要了,無論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須掌握一些規則。
圓形餐桌頗受歡迎。因爲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並不像西方長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過他的座位而辨認。客人應該等候主人邀請纔可坐下。主人必須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爲一大忌。
必須等到所有人到齊纔可以開始任何形式的進餐活動———即使有人遲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開場白了。進餐期間,主人必須承擔一箇主動積極的角色———敦促客人盡情喫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張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當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張座位前可見放在盤上的一隻碗;右面是一組筷子與湯匙,分別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場合上,會出現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喫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驚訝的是,米飯不是與菜式同上,不過可以選擇同吃。由於菜式各有特色,應該個別品嚐,而且一次只從碗中喫一種,不是混合品嚐。不可用盤子喫,只能用碗。骨頭和殼類放在個別盤中。不乾淨的盤子必須經常用清潔盤子替換。
除了湯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會提供刀叉,但身爲中國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進餐的工具,因此千萬不可玩弄筷子———把它們當鼓槌是非常失禮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當然,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這是大忌———這正好像葬禮上的香燭,被認爲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裏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當你用筷了去取一塊食物時,儘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話,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喫完飯或取完食物後,將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飲如果沒有茶便稱不上正式了。爲此,儘可能貯存不同品種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確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顧到。有關茶的問題,應該注意幾件關鍵的事。座位最近茶壺的人應該負責爲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歲,由最長者至最年青者,最後爲自己斟。當人家爲你斟茶時,禮節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
中餐餐桌禮儀知識要點 篇2
舉辦中餐宴會一般用圓桌,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有主次之分。宴會的主人應坐在主桌上,面對正門就座;同一張桌上位次的尊卑,根據距離主人的遠近而定,已近爲上,已遠爲下;同一張桌上距離主人相同的次位,排列順序講究以右爲尊,以左爲卑。在舉行宴會時,各桌之上均應有一位主桌主人代表,作爲各桌的主人,其位置一般應以主桌主人同向就座,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人就座。每張桌上,安排就餐人數一般在10人以內,並且爲雙數,人數過多,過於擁擠,也會照顧不過來。
在每張餐桌上位次的具體安排上,還可以分爲兩種情況:
1、每張桌上一個主位的排列方法。每張餐桌上只有一箇主人,主賓在其右手就座,形成一箇談話中心。
2、每張餐桌上有兩個主賓位的排列方法。如主人夫婦就座於同一桌,以男主人爲第一主人,女主人爲第二主人,主賓和主賓夫人分別坐在男女主人右側,桌上形成兩個談話中心。
如果遇到主賓身份高於主人時,爲表示尊重,可安排主賓在主人位次上就座,而主人則坐在主賓位子上,第二主人坐在主賓左側。
如果本單位出席人員中有身份高於主人者,可請其在主人位就座,主人坐在身份高者左側。
以上兩種情況也可以不做變動,按常規予以安排。
中餐座次禮儀中餐就餐禮儀常識
中餐的餐桌禮儀
1、中餐上菜順序
標準的中餐,不論何種風味,其上菜順序大體相同。通常是首先上冷盤,接着是熱炒,隨後是主菜,然後上點心喝湯,最後上水果拼盤。當冷盤喫剩三分之一時,開始上第一道菜,一般每桌要安排十個熱菜,宴會上桌數再多,各桌也要同時上菜。
上菜時如果由服務員給每個人上菜,要按照先主賓侯主人,先女士後男士或按順時針方向依次進行。如果有個人取菜,每道菜應放在主賓面前,有主賓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取菜。卻不可迫不及待地越位取菜。
2、用餐時如何使用毛巾和餐巾
正式宴會前,會爲每位用餐者上一條溼毛巾,它是用來擦手的,不能用來擦臉、擦嘴、擦汗。宴會結束時,再上一塊溼毛巾,它是用來擦嘴的,不能用來擦臉、擦汗。正式宴會上,還爲每位用餐者準備一條餐巾。它應當鋪放在併攏之後的大腿上,而不能把它圍在脖子上,或掖在衣領裏、腰帶上。餐巾可用於輕抹嘴部和手,但不能用於擦餐具或擦汗。
3、用中餐的禮儀要求
由於中餐的特點和食用習慣,參見中餐宴會時,要注意一下幾點:
1、上菜後,不要先拿筷,應等主人邀請,主賓拿筷時再拿筷。取菜時要相互禮讓,依次進行,不要爭搶。取菜時要適量,不要把對自己口味的好菜一人包乾。
2、爲表示友好、熱情,彼此之間可以讓菜,勸對方品嚐,但不要爲他人佈菜,不要擅自做主,不論對方是否喜歡,不要主動爲其夾菜、添飯,以免讓人家爲難。
3、不要挑菜,不要在共用的菜盤裏挑挑揀揀、翻來翻去、挑肥揀瘦。取菜時,要看準後夾住立即取走。不能夾起來又放下,或取回來又放回去。
中餐就餐禮儀
1、喫中餐首先要注意筷子的使用。中式餐飲的主要進餐工具是筷子,標準的握筷姿勢。過高或過低握筷,或者變換指法握筷都是不規範的。在使用筷子夾菜時不要在菜餚上亂揮動,不要用筷子穿刺菜餚,不要將筷子含在口中,不要讓菜湯滴下來,不要用筷子去攪菜,不要把筷子當牙籤,不要用筷子指點別人。需要使用湯匙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2、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喫相。進餐要文雅,不要狼吞虎嚥,每次進口的食物不可過大,應小塊華夏酒報中國酒業風向標小口地喫。在品嚐已入口的食物與飲料時,要細嚼慢品,最好把嘴巴閉起來,以免發出聲響。喝湯時,不要使勁地嘬,如湯太熱,可稍候或用湯勺,切勿用嘴去吹。食物或飲料一經入口,除非是骨頭、魚刺、菜渣等,一般不宜再吐出來。需要處理骨刺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放在自己的餐盤或備用盤裏,勿置桌上。口中有食物,勿張口說話,如別人問話,適值自己的口中有食物,要等食物嚥下後再回話。整個進餐過程中,要熱情與同桌人員交談,眼睛不要老盯着餐桌,顯示出一副貪喫相。
3、最後要注意牙籤的使用。正式宴會中,不宜當衆使用牙籤,更不可用指甲剔牙縫中的食物,如果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直接到洗手間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須用牙籤時,最好用手捂住嘴輕輕剔,而邊說話邊剔牙或邊走跑邊剔牙都不雅觀。
餐桌禮儀五大禁忌
1、食不言寢不語
切記不要在飯菜還含在嘴裏未下嚥的時候就同別人講話,這一點是非常忌諱且不禮貌的。如過對方很着急得到答案,你一定要用手捂住正在咀嚼的嘴巴,反過來講,如果你看到別人正在咀嚼食物,也不要去跟別人講話,看到別人在夾菜的時候也不要去敬酒。
2、學會禮讓和安靜
很多小孩子總是想喫什麼就喫什麼,會把喜歡喫的東西順其自然地拖到自己面前,大人也任由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孩子們在餐桌旁跑來跑去大聲喧譁,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爲。中餐禮儀,是教會孩子“懂禮貌”重要的一步。
3、坐有坐相
顧薇薇導師給大家分享了一箇她保持好身材的祕訣——喫飯時小口小口地喫,喫一會兒就停下來。這樣喫得比較慢也會比較少,喫飯時候細嚼慢嚥不僅僅提升自己的氣質,也是對身體比較健康的方式。
4、夾菜
在有玻璃轉盤的中餐餐桌上,夾菜的時候應順時針轉。這一方面寓意着順意順利,另一方面也是根據人體的運動方向習慣規定的。當每個人都順時針轉動轉盤的時候,如果你逆時針轉動就會顯得很突兀,並且要注意的是在上菜品時應先轉到主賓或尊長面前。
在講究老規矩的人家喫飯,還有主坐、次坐等很多區別。雖然現代人普遍不在乎這些了,但我們研究的時尚禮儀是非常科學化的禮儀。不管是那種禮儀,它都是一箇心態的問題——只有能考慮到別人,注意到別人的不便時,你才能從內心裏成爲一箇真正講禮貌懂禮儀的人。
5、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箇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到過的人,包括喫到過的美食,都是足以撐起Ta與衆不同氣質的東西。地貌的不同、餐飲文化的不同、祖國各地種族的不同,都是導致我們生活性格特點迥異的原因。一箇人想要變得在禮儀上更自信,一定要多學習,並且多出去走一走讓自己的視野變得寬闊。
如何保持優雅和自信、所有在外人展露出的細節美,都是平時鍛煉出來的。在此,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將時尚禮儀傳播出去,讓時尚禮儀文明之花開遍大江南北,讓所有人都成爲知禮懂儀的一份子。
中餐餐桌禮儀知識要點 篇3
(一)座位的禮儀 一般的宴會,除自助餐、茶會及酒會外,主人必須安排客人的席次,不能以 隨便坐的方式,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滿。尤其有外交使團的場合,大使及代表之間,前後有序,絕不相讓。茲就桌次的順序和每桌座位的尊卑,分述如次,以供讀者參考。
(二)桌次的順序 一般家庭的宴會,飯廳置圓桌一臺,自無桌次順序的區分,但如果宴會設在 飯店或禮堂,圓桌兩桌,或兩桌以上時,則必須定其大小。其定位的原則,以背對飯廳或禮堂爲正位,以右旁爲大,左旁爲小,如場地排有三桌,則以中間爲大,右旁次之,左旁爲小。
(三)位次的安排 賓客邀妥後,必須安排客人的位次。目前我國以中餐圓桌款宴,有中式及西式兩種席次的安排,兩種基本原則相同:
1、以右爲尊,前述桌席的安排,已述及尊右的原則,席次的安排、亦以右爲尊,左爲次。故如男女主人並座,則男左女右,以右爲大。如席設兩桌,男女主人分開主持,則以右桌爲大。賓客席次的安排亦然,即以男女主人右側爲大,左側爲小。
2、職位或地位高者爲尊,高者座上席,依職位高低,即官階高低定位,不逾越。
3、職位或地位相同,則必須依官職傳統習慣定位。
4、遵守外交慣例,依各國的慣例,當一國政府的首長,如總統或總理款宴外賓時,則外交部長的排名在其他各部部長之前。
5、女士以夫爲貴,其排名的秩序,與其丈夫相同。即在衆多賓客中,男主 賓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但如邀請對象是女賓,因她是某部長,而這位先生官位不顯,譬如是某大公司的董事長,則必須排在所有部長之後,夫不見得與妻同貴。
6、與宴賓客有政府官員、社會團體領袖及社會賢達參加的場合,則依政府 官員、社會團體領袖、社會賢達爲序。
7、歐美人士視宴會爲社交最佳場合,故席位採分座之原則,即男女分座,排位時男女互爲間隔。夫婦、父女、母子、兄妹等必須分開。如有外賓在座,則華人與外賓雜坐。
8、遵守社會倫理,長幼有序,師生有別。如某人已經是部長,而某教授爲其恩師,在非正式場合,某教授仍應爲上席,指的是非正式場合。
9、座位的末座,原則上不安排女賓。
10、如女主人的宴會,邀請了他的頂頭上司,經理邀請了其董事長,則男女主人必須謙讓其應坐的尊位,改坐次位。
以上是席次安排的原則。由於席次安排尊卑,賓客一旦上桌坐定,看看左右 或前後賓客,尊次井然。
中餐餐桌禮儀知識要點 篇4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正對門口的爲上座,一般是根據對方的身份地位來安排)。
二、進餐時,先請客人中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喫一些,喫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喫飯喜歡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衆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箇一箇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箇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五、喫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着頭喫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喫一頓,更不要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爲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爲主,或是以喫飯爲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九、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中餐餐桌禮儀知識要點 篇5
1、食不言寢不語
切記不要在飯菜還含在嘴裏未下嚥的時候就同別人講話,這一點是非常忌諱且不禮貌的。如過對方很着急得到答案,你一定要用手捂住正在咀嚼的嘴巴,反過來講,如果你看到別人正在咀嚼食物,也不要去跟別人講話,看到別人在夾菜的時候也不要去敬酒。
2、學會禮讓和安靜
很多小孩子總是想喫什麼就喫什麼,會把喜歡喫的東西順其自然地拖到自己面前,大人也任由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孩子們在餐桌旁跑來跑去大聲喧譁,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爲。中餐禮儀,是教會孩子“懂禮貌”重要的一步。
3、坐有坐相
顧薇薇導師給大家分享了一箇她保持好身材的祕訣——喫飯時小口小口地喫,喫一會兒就停下來。這樣喫得比較慢也會比較少,喫飯時候細嚼慢嚥不僅僅提升自己的氣質,也是對身體比較健康的方式。
4、夾菜
在有玻璃轉盤的中餐餐桌上,夾菜的時候應順時針轉。這一方面寓意着順意順利,另一方面也是根據人體的運動方向習慣規定的。當每個人都順時針轉動轉盤的時候,如果你逆時針轉動就會顯得很突兀,並且要注意的是在上菜品時應先轉到主賓或尊長面前。
在講究老規矩的人家喫飯,還有主坐、次坐等很多區別。雖然現代人普遍不在乎這些了,但我們研究的時尚禮儀是非常科學化的禮儀。不管是那種禮儀,它都是一箇心態的'問題——只有能考慮到別人,注意到別人的不便時,你才能從內心裏成爲一箇真正講禮貌懂禮儀的人。
5、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箇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到過的人,包括喫到過的美食,都是足以撐起Ta與衆不同氣質的東西。地貌的不同、餐飲文化的不同、祖國各地種族的不同,都是導致我們生活性格特點迥異的原因。一箇人想要變得在禮儀上更自信,一定要多學習,並且多出去走一走讓自己的視野變得寬闊。
如何保持優雅和自信、所有在外人展露出的細節美,都是平時鍛煉出來的。在此,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將時尚禮儀傳播出去,讓時尚禮儀文明之花開遍大江南北,讓所有人都成爲知禮懂儀的一份子。
中餐餐桌禮儀知識要點 篇6
筷子
中餐最主要的餐具就是筷子,筷子必須成雙使用。上圖就是筷子的標準拿法。
中餐用餐禮儀中,用筷子用餐取菜時,需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要注意筷子是用來夾取食物的。用來撓癢、剔牙或用來夾取食物之外的東西都是失禮的。
2.與人交談時,要暫時放下筷子,不能一邊說話,一邊像指揮棒似地舞筷子。
3.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食物,千萬不要去舔。因爲用舔過的筷子去夾菜,是不是有點倒人胃口?
4.不要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的上面。因爲在中國習俗中只在祭奠死者的時候才用這種插法。
勺子
中餐裏勺子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餚和食物。有時,在用筷子取食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勺子來輔助取食,但是儘量不要單獨使用勺子去取菜。同時在用勺子取食物時,不要舀取過滿,以免溢出弄髒餐桌或衣服。在舀取食物後,可在原處暫停片刻,等湯汁不會再往下流再移過來享用。
用餐間,暫時不用勺子時,應把勺子放在自己身前的碟子上,不要把勺子直接放在餐桌上,或讓勺子在食物中“立正”。用勺子取完食物後,要立即食用或是把食物放在自己碟子裏,不要再把食物倒回原處。若是取用的食物太燙,則不可用勺子舀來舀去,也不要用嘴對着勺子吹,應把食物先放到自己碗裏等涼了再喫。還有注意不要把勺子塞到嘴裏,或是反覆舔食吮吸。
碗
中餐的碗可以用來盛飯、盛湯,進餐時,可以手捧飯碗就餐。拿碗時,用左手的四個手指支撐碗的底部,拇指放在碗端。喫飯時,飯碗的高度大致和下巴保持一致。
如果湯是單獨由帶蓋的湯盅盛放的,表示湯已經喝完的方法是將湯勺取出放在墊盤上,把盅蓋反轉平放在湯盅上。
盤子
中餐的盤子有很多種,稍小點的盤子叫碟子,主要用於盛放食物,使用方面和碗大致相同。用餐時,盤子在餐桌上一般要求保持原位,且不要堆在一起。
需要重點介紹的是一種用途比較特殊的`盤子–食碟。食碟的在中餐裏的主要作用,是用於暫放從公用的菜盤中取來享用之菜餚。使用食碟時,一般不要取放過多的菜餚在食碟裏,那樣看起來既繁亂不堪,又好像是餓鬼投胎,十分不雅。不喫的食物殘渣、骨頭、魚刺不要吐在飯桌上,而應輕輕取放在食碟的前端,取放時不要直接從嘴吐到食碟上,而要使用筷子夾放放到碟子前端。如食碟放滿了,可示意讓服務員換食碟。
湯盅
湯盅是用來盛放湯類食物的。用餐時,使用湯盅有一點需注意的是:將湯勺取出放在墊盤上並把盅蓋反轉平放在湯盅上就是表示湯已經喝完。
水杯
中餐的水杯主要用於盛放清水、果汁、汽水等軟飲料。注意不要用水杯來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需注意喝進嘴裏的東西不能再吐回水杯裏,這樣是十分不雅的。
牙籤
牙籤也是中餐餐桌上的必備之物。它有兩個作用,一是用於扎取食物;二是用於剔牙。但是用餐時儘量不要當衆剔牙,非剔不行時,要用另一隻手掩住口部,剔出來的食物,不要當衆“觀賞”或再次入口,更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剔牙後,不要叼着牙籤,更不要用其來扎取食物。
餐巾
中餐用餐前,一般會爲每位用餐者上一塊溼毛巾。這塊溼毛巾的作用是擦手,擦手後,應該把它放回盤子裏,由服務員拿走。而宴會結束前,服務員會再上一塊溼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這塊溼毛巾是用於擦嘴的,不能用其擦臉或抹汗。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