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精選33篇)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1

  第一個是“Menu”(菜單)

  當您走進西餐館,服務員先領您入座,待您坐穩,首先送上來的便是菜單。菜單被視爲餐館的門面,老闆也一向重視,用最好的面料做菜單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軟羊皮打上各種美麗的花紋。

  如何點好菜,有個絕招,打開菜譜,看哪道菜是以飯店名稱命名的,一定可以取之,要知道,哪位廚師也不會拿自己店名開玩笑的,所以他們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會好喫的,一定要點。

  看菜單、點菜已成了喫西餐的一箇必不可少的程序,是種生活方式。”

  第二個是“Music”(音樂)

  豪華高級的西餐廳,要有樂隊,演奏一些柔和的樂曲,一般的小西餐廳也播放一些美妙的樂曲。但,這裏最講究的是樂聲的“可聞度”,即聲音要達到“似聽到又聽不到的程度”,就是說,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談話就聽不到,要想休息放鬆一下就聽得到,這個火候要掌握好。

  第三個是“Mood”(氣氛)

  西餐講究環境雅緻,氣氛和諧。一定要有音樂相伴,有潔白的桌布,有鮮花擺放,所有餐具一定潔淨。如遇晚餐,要燈光暗淡,桌上要有紅色蠟燭,營造一種浪漫、迷人、淡雅的氣氛。

  第四個是“Meeting”(會面)

  也就是說和誰一起喫西餐,這要有選擇的,一定要是親朋好友,趣味相投的人。喫西餐主要爲聯絡感情,很少在西餐桌上談生意。所以西餐廳內,少有面紅耳赤的場面出現。

  第五個是“Manner”(禮俗)

  也稱之爲“喫相”和“喫態”,總之要遵循西方習俗,勿有唐突之舉,特別在手拿刀叉時,若手舞足蹈,就會“失態”。使用刀叉,應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後用刀叉送入口內。一般來講,歐洲人使用刀叉時不換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內。美國人則是切好後,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中。但無論何時,刀是絕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會,主人都會安排男女相鄰而坐,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都會表現出對女士的殷勤。

  第六個是“Meal”(食品)

  一位美國美食家曾這樣說:“日本人用眼睛喫飯,料理的形式很美,喫我們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們鼻子很大;只有你們偉大的中國人才懂得用舌頭喫飯。”我們中餐以“味”爲核心,西餐是以營養爲核心,至於味道那是無法同中餐相提並論的。

  排位方法

  西餐的位置排列與中餐有相當大的區別,中餐多使用圓桌,而西餐一般都使用長桌。如果男女二人同去餐廳,男士應請女士坐在自己的右邊,還得注意不可讓她坐在人來人往的過道邊。若只有一箇靠牆的位置,應請女士就座,男士坐在她的對面。如果是兩對夫妻就餐,夫人們應坐在靠牆的位置上,先生則坐在各自夫人的對面。如果兩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進餐,女士應坐在兩位男士的中間。如果兩位同性進餐,那麼靠牆的位置應讓給其中的年長者。西餐還有個規矩,即是:每個人入座或離座,均應從座椅的左側進出。舉行正式宴會時,座席排列按國際慣例:桌次的高低依距離主桌位置的遠近而右高左低,桌次多時應擺上桌次牌。同一桌上席位的高低也是依距離主人座位的遠近而定。西方習俗是男女交叉安排,即使是夫妻也是如此。

  宴會用餐禮儀

  如果你參加正式宴請的話,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是宴會開始的標誌。餐巾暗示着宴會的開始和結束,西方有講女士優先的原則,西餐宴會上女主人是第一順序,女主人不坐,別人是不能坐的,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就說明大家可以開動。反之,女主人要把餐巾放在桌子上了,是宴會結束的標誌。

  開始進餐時,取菜時不要盛得過多,盤中食物喫完後如果不夠,可以再取,用餐前應先將餐巾打開鋪在膝上,餐後疊好放在盤子右邊,不可放在椅子上,亦不可疊得方方正正而被誤認爲未用過。餐巾可擦嘴不可擦汗。

  如由服務員分菜,需增添時服務員送上時再取。如遇本人不能喫或不愛喫的菜餚,當服務員上菜時,主人夾菜時,不要打手勢,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在盤內,並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味口的菜,勿顯出難堪的表情。冷餐酒會,服務員上菜時,不要搶着去取,待送至本人面前再拿。周圍的人未拿到第一份時,自已不要急於去取第二份。勿圍在菜桌旁,取完即離開,以便讓別人取食。對方是主人,我方作爲應邀方不宜作主動讓萊。喫東西要文雅,閉着嘴嚼,喝湯時不要啜,喫東西不要發出聲音。如湯菜太熱,可稍待涼後再喫,切勿用嘴吹。嘴內的魚刺、骨頭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取出,或輕吐在叉上,放在菜盤內。喫食物時要用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去就食物。兩肘不可伸得很開。嘴內有食物切勿說話。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口,不要邊走邊剔牙。喫剩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籤,都應放在盤內,勿置在桌上。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2

  西餐是對西式飯菜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稱呼。客觀地講,西餐其實是一箇十分籠統的概念,因爲不論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來看,西方各國的飯菜都存在着很大的差異,難以一概而論。然而在中國人眼裏,除了與中餐在口味上相去甚遠之外,西餐仍然具有兩個基本的共性:一方面,他們都源自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另一方面,他們都必須使用刀、叉取食。凡具備此兩點者,在我國皆可以西餐相稱。

  隨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發展,西餐目前已經逐漸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並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歡迎。在現代社會交往中,不論人們究竟愛不愛喫西餐,都有可能與之“相逢”。所以,學習一些有關西餐的基本常識和禮儀是很有必要的。

  一、席次的安排

  (1)西餐多采用長臺,大型宴會除主臺外,可採用圓臺。正式宴會一般均安排席位,也可只排主要客人的席位,其他客人只排桌次或自由入座。無論採取哪種方法,都要在入席前通知到每一箇出席者,使大家心中有數(可以在請柬上標明臺號)。

  (2)西餐的坐席排列,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距離主人座位的遠近而定,右高左低。

  (3)西餐習慣男女交叉安排,以女主人的位置爲準,主賓坐在女主人右邊,主賓夫人坐在男主人右邊。

  (4)舉行兩桌以上的西式宴會,各桌均應有第一主人,其位置應與主桌主人的位置相同,其賓客也依主桌的座位排列方法就座。

  (5)席位安排遇到特殊情況,可靈活處理,如主賓身份高於主人,爲表示對主賓的尊重,可以把主賓安排在主人的位置上,而主人坐在主賓的位置,第二主人坐在主賓左側。

  二、西餐的菜序

  品嚐西餐,應知道西餐的菜序。所謂西餐的菜序,在此是指享用西餐時正規的上菜順序。

  西餐的菜序與中餐具有明顯的不同。例如,在中餐裏,湯是用餐的標準“結束曲”;而西餐中,湯是被用來“打頭陣”的。應當說明的是,西餐亦有正餐與便餐之分,其萊序,二者是有很大差異的。

  1.正餐的菜序

  西餐的正餐,特別是較爲正規的正餐,其菜序不僅複雜多樣,而且十分講究。在大多數情況下,西餐正餐往往會由七八道菜餚所構成。一頓完整的正餐,進餐時間約需1—2小時。

  (1)開胃菜。所謂開胃菜,即用來爲進餐者開胃的菜餚。因爲在西餐裏它首先上桌,所以亦稱之爲頭盆。在西餐的正餐裏,有時它並不列入正式的萊序,而僅僅用來充當“前奏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開胃菜都是由蔬菜、水果、肉食、海鮮等組成的拼盤,大多以各種調味汁涼拌而成,不但色澤悅目,而且口味宜人。

  (2)湯。西餐中的湯必不可少,它的口感芬芳濃郁,具有極好的開胃作用。依據傳統的講法,湯纔是西餐之中的“開路先鋒”。只有開始喝湯時,纔可以算是正式開始喫西餐了。西餐的湯有白湯、紅湯、清湯等幾種。享用西餐時,僅可上一種湯。

  (3)主菜。主菜是西餐的核心內容。西餐裏的主萊通常有冷有熱,但大都應當以熱菜作爲主角。比較正規的西餐,一般都要上一份冷盤和兩份熱菜。在上桌的兩份熱菜中,往往還講究一份是魚菜,另一份是肉菜,有時還會添加上一份海味菜。在西餐的主菜裏,肉菜被用以代表用餐的檔次與水平。

  (4)點心。喫過西餐的主菜後,根據需要可點一些諸如蛋糕、餅乾、吐絲、餡餅、三明治之類的小點心,使那些還沒有喫飽的人藉以填滿肚子。要是已經喫飽了,可以不喫。

  (5)甜品。西餐中最爲常見的甜品有布丁、冰淇淋等。這些甜品在正餐上,被視爲一道例萊。因此,就餐者應當儘可能品嚐。

  (6)熱飲。西餐用餐結束之前,應爲就餐者供應熱飲,以此作爲“壓軸戲”。最正規的熱飲,是紅茶或者不加任何東西的黑咖啡。二者只選其一,不宜同時享用。熱飲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就餐者消化。熱飲就餐者可以在餐桌上飲用,也可以換地方,例如到休息廳或客廳飲用。

  2.便餐的菜序

  西餐的正餐,多見於宴會或者其他重要的節假日。它雖然較爲隆重,但往往耗資、耗時頗多。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總是將西餐正餐進行簡化,即西餐便餐。其菜序主要由開胃菜、湯、主菜(各一份)、甜品、熱飲等等構成。

  三、西餐的餐具

  學習西餐禮儀時,掌握西餐餐具的使用方法是重點內容之一。在所有的西餐餐具之中,餐刀、餐叉、餐匙以及餐巾是最具代表性的。以下分別對其加以介紹。

  1.刀叉

  刀叉是人們對於餐刀、餐叉這兩種西餐餐具所採用的統稱。二者既可以配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不過更多的情況下,刀叉都是配合使用的。

  掌握刀叉的使用,需要具體學習刀叉的類別、刀叉的用法、暗示等三個方面的知識。

  (1)刀叉的類別及擺放位置。

  在正規的西餐宴會上,萊餚是一道一道分別上桌的,而每喫一道萊餚,都需更換一副刀叉。也就是說,每喫一道萊餚時,都要配以專用的、不同類別的刀叉,決不可以從頭至尾只使用一副刀叉,也不可以不加區分地胡拿亂用刀叉。

  享用西餐正餐時,在每一位就餐者面前的餐桌上,都會擺放上專門供其個人使用的刀叉,如喫黃油所用的餐刀叉、喫魚所用的餐刀叉、喫肉所用的刀叉和喫甜品所用的刀叉等。這些刀叉除了形狀各異之外,還有具體擺放的位置。

  喫黃油所用的餐刀是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餐叉的,它的正確位置,是橫放在就餐者左手的正前方。

  喫魚和喫肉所用的刀叉通常應當是刀右、叉左地分別縱向擺放在就餐者面前的餐盤兩側,方便就餐者依次分別從兩邊由外側向內側取用。

  喫甜品所用的刀叉應最後使用,一般被橫向放在每人所用的餐盤的正上方。

  (2)刀叉的使用。

  正確持刀的方法右手持刀,拇指抵刀柄一側,食指按於刀柄上,其餘三指彎曲握住刀柄。不用餐刀時,應將其橫放在盤子的右上方。

  正確持叉子的方法若叉子不與刀並用時,右手持叉取食叉齒向上。當刀叉並用時,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叉齒向下叉住肉;肉被割下後,先把刀放下,叉換右手,用叉子叉上肉送到嘴裏。

  刀叉並用方式有英國式和美國式兩種。英國式的使用方法要求就餐者在使用刀叉時,始終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一邊切割一邊叉而食之,這種方法顯得比較文雅;美國式的具體做法是右刀左叉,一鼓作氣將要喫的食物全部切好,然後再把右手的餐刀斜放在餐盤的前面,將左手的餐叉換到右手,最後右手執叉就餐。

  使用刀叉時注意事項使用刀叉就餐時,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均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切割食物時,不要弄得鏗鏘作響;②切割食物時,應當從左側開始,由左而右逐步而行;③切割食物時,應當雙肘下沉,前後移動,切勿左右開弓,把肘部抬得過高;④每塊被切割好的食物大小,應當入口剛剛合適,一般應當以餐叉鏟而食之,不可以用叉刀扎着喫,也不可以用餐叉叉起之後一口一口地咬而食之;⑤雙手同時使用刀叉時,叉齒應當朝下,右手持叉進食時則應使叉齒朝上,臨時將刀叉放下時,切勿使刀叉朝外;⑥如果刀叉掉落地上,一般不應繼續使用,而應請侍者另換一副。

  (3)刀叉的暗示。

  通過刀叉的不同放置形式,可以由就餐者向侍者暗示本人是否還想再喫某一道菜餚。

  暗示尚未喫完在進餐期間,就餐者如果將刀右叉左,刀刃朝內。叉齒朝下,二者呈“八”字形狀擺在餐盤之上,就是暗示侍者:此菜尚未用畢。

  暗示可以撤掉就餐者如果喫完了某一道菜餚,或者因其不合適口味而不想再喫,則可以刀右叉左,刀刃朝內,叉齒向上並排縱放在餐桌上,或是刀上叉下並排橫放在餐盤上。這種做法是在暗示侍者,可以將刀叉連同餐盤一道撤下桌去。

  2.餐匙

  餐匙又叫做調羹。品嚐西餐時,餐匙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主要餐具。在西餐中餐匙有兩種,

  一是湯匙,其形狀較大,通常被放在就餐者右側刀的最外端,並且與餐刀並列排放;二是甜品匙,在一般情況下,它被放在喫甜品所使用的刀叉的正上方,並且與之並列。正確使用湯匙的方法:用右手拇指與食指持湯匙柄,手持湯匙,使其側起,不要使湯滴在湯盤外面。餐桌上的小匙是用來調飲料的,無論喝什麼飲料,用畢應將其從杯中取出,放入托盤。

  使用餐匙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餐匙除了可以飲湯、用甜品外,決不可以直接去舀取紅茶、咖啡以及其他任何主食、菜餚。

  (2)以餐匙取食時,務必不要過量。一旦入口就要一次用完,不要把一匙的東西反覆品嚐多次。

  (3)使用餐匙的動作要乾淨利索,不要在湯、甜晶或者紅茶、咖啡之中攪拌不已。

  (4)已經使用的餐匙不可再次放回原處,也不可將其插入菜餚或是放在湯盤、紅茶杯、咖啡杯之中。正確的做法是將其暫放於餐盤上。

  3.餐巾

  餐巾在西餐裏除了保潔服裝、擦拭口部的作用外,還有一大特殊的作用就是起到暗示的作用。

  (1)暗示用餐開始。按慣例,享用西餐時,就餐客人均向女主人自覺看齊,當女主人爲自己鋪上餐巾時,一般等於正式宣佈用餐開始。

  (2)暗示暫時離開。用餐時若需要中途暫時告退,往往不必大張旗鼓地向他人通報,而只要把本人的餐巾置於自己座椅的椅面上即可。

  (3)暗示用餐結束。當女主人把自己的餐巾放在餐桌上時,意在宣告用餐結束,其他客人見此情景均應自覺地告退。

  餐具的選用要根據上菜順序來確定,一般來說,按照西餐的規矩,喫什麼菜用什麼餐具、喝什麼酒水用什麼酒杯。

  四、西餐進餐禮儀

  (1)準時赴宴。西式宴會一般準時開始,因此,應邀赴宴決不能遲到,也不能到得太早。

  (2)男女主人在門口恭迎。見到主人,只要與主人握手即可,不必過多寒暄。因爲來賓將接踵而至,如跟主人聊天,不但不禮貌,而且有礙接待其他賓客。

  (3)女士優先。入席時,男士應替身邊的女士拉開椅子,請她入座後,自己再坐下;進餐時也要隨時照顧女士。女士接受服務後,不要忘記向男賓道謝。

  (4)宴會自始至終,來賓必須時刻注意女主人的舉動,以免失禮。比如說,偶有遲到的客人入座,當她從座位上站起來迎接、招呼時,席上的男賓,也必須陪同站起來。每一道菜上來時,也要經女主人招呼,才能開始進食。

  (5)在入席之前,每位客人的面前,擺着一條白色的西式餐巾,這是爲了避免進食時弄污衣服的。在西方的家庭中,日常進餐,多將它塞在領口。但參加宴會時,都是放在膝上的。較大的餐巾,通常只打開一半,對摺攤開用。餐畢離席時,把餐巾拿起,隨意地擱在餐桌上即可。:

  (6)在家中招待客人時重要的一道菜多半由男主人端上,尤其是需要切分的禽類或烤肉。

  通常等到每個人面前都有了菜,女主人也拿起自己的叉子時,才一起進食。有時,由於客人太多,等久了怕菜涼了不好喫,女主人可能請客人們先喫,那時,也得等鄰近的客人都有了菜再開始喫,這才符合禮儀。

  (7)喫肉類時,有兩種方法:一是邊割邊喫,一是先把肉塊(如牛排)切好,然後把刀子放在食盤的右側,單用叉子進食。

  肉餅、煎蛋、沙拉,都不用刀,只用叉。

  肉盤中如有肉汁,想喫的話,可用麪包蘸着喫。

  吃麪包不能用刀叉,只用手撕着喫。

  炸薯片、炸肉片、芹菜、蘆筍等物,也不用刀叉,跟麪包一樣,可用手拿着喫,但取食時,僅限於用拇指和食指沾取,食後可用擺在面前的小手巾抹手。

  喫甜點時可用叉或匙。

  (8)談話時無需將刀叉放下,可以一面說着話,一面拿着叉子。如果客人把叉子放下,女主人可能以爲他喫完那道菜了。

  (9)女主人如果問客人是不是願意再添一點菜。客人可藉機表示欣賞女主人所做的菜。

  比如,當主人問客人:“讓我再給你一點雞,好嗎?”客人可以說:“好,謝謝你,這雞真好喫。”或者說:“謝謝你,我不要了,這雞是很好喫。”

  (10)和中國禮節一樣,女主人要一直陪着喫得最慢的客人。在喫完所要喫的東西以後,就應該把刀、叉並排橫放在盤子上。湯匙應留在湯碗中。如果碗底有碟子託着的話,就放在碗碟上。茶匙不可留在杯中,而應放在茶碟上。當想再喝一杯茶或咖啡時,茶杯、茶碟及茶匙應全部遞給女主人。

  客人在進餐過程中離席,或在女主人表示喫飯結束之前離席都是不禮貌的;必需離席的話,則應請女主人原諒。當女主人表示宴會結束時,就從座位上起立,與此同時,所有的客人也都應隨着起立。按禮節來說,在女客人起立後,男客人應幫助她們把椅子歸回原處。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3

  對於我們來說,可能第一次去西餐廳喫飯,都會覺得不自在,大多是因爲不太瞭解有關西餐的用餐禮儀。

  西餐禮儀表示用餐完畢

  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喫西餐的十大基本禮儀

  1、刀叉:手握叉子時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樣,或像握麥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樣。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飛來舞去用以強調說話的某一點,也不要將刀叉的一頭搭在盤子上,一頭放在餐桌上。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處。刀子放在盤子上時,刀刃朝裏,頭在盤子裏,刀把放在盤子邊緣上。

  2、餐巾: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臉的下部,要輕輕地沾擦。不要抖開餐巾再去摺疊,不要在空中像揮動旗子那樣揮動餐巾。餐巾應該放在大腿上,如果離開餐桌,要將餐巾放在椅子上,並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動作要輕。用餐結束時不要摺疊餐巾;否則,不瞭解情況的服務生可能會再給別的客人使用。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3、咀嚼:嚼東西時嘴要閉緊,無論你有什麼驚人的妙語,時機多麼恰到好處,只要嘴裏有食物,絕不能開口說話。不能爲了着急說話而馬上將食物吞下,要保持細嚼慢嚥的姿勢,將食物嚥下後會意地露出笑容,以轉達你內心的活動:剛纔完全可以有妙語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4、坐姿:要牢記你媽媽的話,坐立要直,不要將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如果手放在什麼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5、麪包:麪包上抹黃油尤其要注意,將麪包掰成可以一口喫下的小塊,臨喫前在小塊上抹黃油,不要圖方便將整個麪包上都抹上黃油。

  6、速度:切忌速度過快,無論你是在RitzCarton還是在格爾蒂的GreasePit酒店用餐,大口吞嚥食物不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觀,尤其是和他人共同進餐時,這麼做會顯得失禮。共同進餐時大家的量應一樣,並保持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的速度,別人都開始品味甜食了而你還在喝湯是不可取的。

  7、剔牙: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確忍受不住,找個藉口去洗手間,你可以在那裏剔個夠。

  8、口紅:將口紅留在餐具上是不可取的,工作用餐尤其如此。如果沒有隨身攜帶紙手帕,進酒店時可以順便到洗手間去一趟,或到吧檯去取塊紙餐巾。

  9、吸菸:即使在吸菸區用餐,用餐期間吸菸也不可取,吸菸會影響他人的食慾,而且和整個氣氛也不和諧,應該等到用餐結束後再吸菸,還應該記住:不要用盤子當菸灰缸。

  10、物品:女用手提包及男用手提箱這類東西不要放在餐桌上,鑰匙、帽子、手套、眼鏡、眼鏡盒、香菸等物品都不要放在餐桌上。總之,凡是和用餐無關的東西都不能放在餐桌上。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4

  1.刀叉:手握叉子時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樣,或像握麥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樣。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飛來舞去用以強調說話的某一點,也不要將刀叉的一頭搭在盤子上,一頭放在餐桌上。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處。刀子放在盤子上時,刀刃朝裏,頭在盤子裏,刀把放在盤子邊緣上。

  2.餐巾: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臉的下部,要輕輕地沾擦。不要抖開餐巾再去摺疊,不要在空中像揮動旗子那樣揮動餐巾。餐巾應放在大腿上,假如離開餐桌,要將餐巾放在椅子上,並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動作要輕。用餐結束時不要摺疊餐巾;否則,不瞭解情況的服務生可能會再給別的客人使用。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3.咀嚼:嚼東西時嘴要閉緊,無論你有什麼驚人的妙語,時機多麼恰到好處,只要嘴裏有食物,絕不能開口說話。不能爲了着急說話而馬上將食物吞下,要保持細嚼慢嚥的姿勢,將食物嚥下後會意地露出笑容,以轉達你內心的活動:剛纔完全能有妙語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4.坐姿:要牢記你媽媽的話,坐立要直,不要將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假如手放在什麼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5.麪包:麪包上抹黃油尤其要注意,將麪包掰成能一口喫下的小塊,臨喫前在小塊上抹黃油,不要圖方便將整個麪包上都抹上黃油。

  6.速度:切忌速度過快,無論你是在RitzCarton還是在格爾蒂的GreasePit酒店用餐,大口吞嚥食物不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觀,尤其是和他人共同進餐時,這麼做會顯得失禮。共同進餐時大家的量應該一樣,並保持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的速度,別人都開始品味甜食了而你還在喝湯是不可取的。

  7.剔牙:假如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假如的確忍受不住,找個藉口去洗手間,你能在那裏剔個夠。

  8.口紅:將口紅留在餐具上是不可取的,工作用餐尤其如此。假如沒有隨身攜帶紙手帕,進酒店時能順便到洗手間去一趟,或到吧檯去取塊紙餐巾。

  9.吸菸:即使在吸菸區用餐,用餐期間吸菸也不可取,吸菸會影響他人的食慾,而且和整個氣氛也不和諧,應該等到用餐結束後再吸菸,還應記住:不要用盤子當菸灰缸。

  10.物品:女用手提包及男用手提箱這類東西不要放在餐桌上,鑰匙、帽子、手套、眼鏡、眼鏡盒、香菸等物品都不要放在餐桌上。總之,凡是和用餐無關的東西都不能放在餐桌上。

  西餐就餐禮儀

  1、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能坐下來了。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爲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喫。每喫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假如是談話,能拿着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3.、喝湯時不要啜,喫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脣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喫,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裏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喫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喫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麪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麪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麪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5、 麪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塊麪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麪包掰成小塊再抹。

  6、喫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爲貴。喫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喫。喫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喫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喫下層喫肉時,要切一塊喫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 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喫水果時,不要拿着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喫。

  8、用刀叉喫有骨頭的肉時,能用手拿着喫。若想喫得更優雅,還是用刀較好。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入,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喫。必須用手喫時,會附上洗手水。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着“請用手喫”。用手指拿東西喫後,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裏洗淨。喫一般的菜時,假如把手指弄髒,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

  9、 吃麪包不可蘸調味汁喫到連調味汁都不剩,這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麪包盤子“舔”得很乾淨,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麪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喫,這纔是雅觀的做法。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5

  西餐禮儀表示用餐完畢

  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喫西餐的十大基本禮儀

  1、刀叉:手握叉子時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樣,或像握麥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樣。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飛來舞去用以強調說話的某一點,也不要將刀叉的一頭搭在盤子上,一頭放在餐桌上。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處。刀子放在盤子上時,刀刃朝裏,頭在盤子裏,刀把放在盤子邊緣上。

  2、餐巾: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臉的下部,要輕輕地沾擦。不要抖開餐巾再去摺疊,不要在空中像揮動旗子那樣揮動餐巾。餐巾應該放在大腿上,如果離開餐桌,要將餐巾放在椅子上,並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動作要輕。用餐結束時不要摺疊餐巾;否則,不瞭解情況的服務生可能會再給別的客人使用。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3、咀嚼:嚼東西時嘴要閉緊,無論你有什麼驚人的妙語,時機多麼恰到好處,只要嘴裏有食物,絕不能開口說話。不能爲了着急說話而馬上將食物吞下,要保持細嚼慢嚥的姿勢,將食物嚥下後會意地露出笑容,以轉達你內心的活動:剛纔完全可以有妙語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4、坐姿:要牢記你媽媽的話,坐立要直,不要將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如果手放在什麼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5、麪包:麪包上抹黃油尤其要注意,將麪包掰成可以一口喫下的小塊,臨喫前在小塊上抹黃油,不要圖方便將整個麪包上都抹上黃油。

  6、速度:切忌速度過快,無論你是在RitzCarton還是在格爾蒂的GreasePit酒店用餐,大口吞嚥食物不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觀,尤其是和他人共同進餐時,這麼做會顯得失禮。共同進餐時大家的量應一樣,並保持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的速度,別人都開始品味甜食了而你還在喝湯是不可取的。

  7、剔牙: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確忍受不住,找個藉口去洗手間,你可以在那裏剔個夠。

  8、口紅:將口紅留在餐具上是不可取的,工作用餐尤其如此。如果沒有隨身攜帶紙手帕,進酒店時可以順便到洗手間去一趟,或到吧檯去取塊紙餐巾。

  9、吸菸:即使在吸菸區用餐,用餐期間吸菸也不可取,吸菸會影響他人的食慾,而且和整個氣氛也不和諧,應該等到用餐結束後再吸菸,還應該記住:不要用盤子當菸灰缸。

  10、物品:女用手提包及男用手提箱這類東西不要放在餐桌上,鑰匙、帽子、手套、眼鏡、眼鏡盒、香菸等物品都不要放在餐桌上。總之,凡是和用餐無關的東西都不能放在餐桌上。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6

  一、席次的安排

  (1)西餐多采用長臺,大型宴會除主臺外,可採用圓臺。正式宴會一般均安排席位,也可只排主要客人的席位,其他客人只排桌次或自由入座。無論採取哪種方法,都要在入席前通知到每一箇出席者,使大家心中有數(可以在請柬上標明臺號)。

  (2)西餐的坐席排列,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距離主人座位的遠近而定,右高左低。

  (3)西餐習慣男女交叉安排,以女主人的位置爲準,主賓坐在女主人右邊,主賓夫人坐在男主人右邊。

  (4)舉行兩桌以上的西式宴會,各桌均應有第一主人,其位置應與主桌主人的位置相同,其賓客也依主桌的座位排列方法就座。

  (5)席位安排遇到特殊情況,可靈活處理,如主賓身份高於主人,爲表示對主賓的尊重,可以把主賓安排在主人的位置上,而主人坐在主賓的位置,第二主人坐在主賓左側。

  二、西餐的菜序

  品嚐西餐,應知道西餐的菜序。所謂西餐的菜序,在此是指享用西餐時正規的上菜順序。

  西餐的菜序與中餐具有明顯的不同。例如,在中餐裏,湯是用餐的標準“結束曲”;而西餐中,湯是被用來“打頭陣”的。應當說明的是,西餐亦有正餐與便餐之分,其萊序,二者是有很大差異的。

  1.正餐的菜序

  西餐的正餐,特別是較爲正規的正餐,其菜序不僅複雜多樣,而且十分講究。在大多數情況下,西餐正餐往往會由七八道菜餚所構成。一頓完整的正餐,進餐時間約需1—2小時。

  (1)開胃菜。所謂開胃菜,即用來爲進餐者開胃的菜餚。因爲在西餐裏它首先上桌,所以亦稱之爲頭盆。在西餐的正餐裏,有時它並不列入正式的萊序,而僅僅用來充當“前奏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開胃菜都是由蔬菜、水果、肉食、海鮮等組成的拼盤,大多以各種調味汁涼拌而成,不但色澤悅目,而且口味宜人。

  (2)湯。西餐中的湯必不可少,它的口感芬芳濃郁,具有極好的開胃作用。依據傳統的講法,湯纔是西餐之中的“開路先鋒”。只有開始喝湯時,纔可以算是正式開始喫西餐了。西餐的湯有白湯、紅湯、清湯等幾種。享用西餐時,僅可上一種湯。

  (3)主菜。主菜是西餐的核心內容。西餐裏的主萊通常有冷有熱,但大都應當以熱菜作爲主角。比較正規的西餐,一般都要上一份冷盤和兩份熱菜。在上桌的兩份熱菜中,往往還講究一份是魚菜,另一份是肉菜,有時還會添加上一份海味菜。在西餐的主菜裏,肉菜被用以代表用餐的檔次與水平。

  (4)點心。喫過西餐的主菜後,根據需要可點一些諸如蛋糕、餅乾、吐絲、餡餅、三明治之類的小點心,使那些還沒有喫飽的人藉以填滿肚子。要是已經喫飽了,可以不喫。

  (5)甜品。西餐中最爲常見的甜品有布丁、冰淇淋等。這些甜品在正餐上,被視爲一道例萊。因此,就餐者應當儘可能品嚐。

  (6)熱飲。西餐用餐結束之前,應爲就餐者供應熱飲,以此作爲“壓軸戲”。最正規的熱飲,是紅茶或者不加任何東西的黑咖啡。二者只選其一,不宜同時享用。熱飲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就餐者消化。熱飲就餐者可以在餐桌上飲用,也可以換地方,例如到休息廳或客廳飲用。

  2.便餐的菜序

  西餐的正餐,多見於宴會或者其他重要的節假日。它雖然較爲隆重,但往往耗資、耗時頗多。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總是將西餐正餐進行簡化,即西餐便餐。其菜序主要由開胃菜、湯、主菜(各一份)、甜品、熱飲等等構成。

  三、西餐的餐具

  學習西餐禮儀時,掌握西餐餐具的使用方法是重點內容之一。在所有的西餐餐具之中,餐刀、餐叉、餐匙以及餐巾是最具代表性的。以下分別對其加以介紹。

  1.刀叉

  刀叉是人們對於餐刀、餐叉這兩種西餐餐具所採用的統稱。二者既可以配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不過更多的情況下,刀叉都是配合使用的。

  掌握刀叉的使用,需要具體學習刀叉的類別、刀叉的用法、暗示等三個方面的知識。

  (1)刀叉的類別及擺放位置。

  在正規的西餐宴會上,萊餚是一道一道分別上桌的,而每喫一道萊餚,都需更換一副刀叉。也就是說,每喫一道萊餚時,都要配以專用的、不同類別的刀叉,決不可以從頭至尾只使用一副刀叉,也不可以不加區分地胡拿亂用刀叉。

  享用西餐正餐時,在每一位就餐者面前的餐桌上,都會擺放上專門供其個人使用的刀叉,如喫黃油所用的餐刀叉、喫魚所用的餐刀叉、喫肉所用的刀叉和喫甜品所用的刀叉等。這些刀叉除了形狀各異之外,還有具體擺放的位置。

  喫黃油所用的餐刀是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餐叉的,它的正確位置,是橫放在就餐者左手的正前方。

  喫魚和喫肉所用的刀叉通常應當是刀右、叉左地分別縱向擺放在就餐者面前的餐盤兩側,方便就餐者依次分別從兩邊由外側向內側取用。

  喫甜品所用的刀叉應最後使用,一般被橫向放在每人所用的餐盤的正上方。

  (2)刀叉的使用。

  正確持刀的方法右手持刀,拇指抵刀柄一側,食指按於刀柄上,其餘三指彎曲握住刀柄。不用餐刀時,應將其橫放在盤子的右上方。

  正確持叉子的方法若叉子不與刀並用時,右手持叉取食叉齒向上。當刀叉並用時,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叉齒向下叉住肉;肉被割下後,先把刀放下,叉換右手,用叉子叉上肉送到嘴裏。

  刀叉並用方式有英國式和美國式兩種。英國式的使用方法要求就餐者在使用刀叉時,始終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一邊切割一邊叉而食之,這種方法顯得比較文雅;美國式的具體做法是右刀左叉,一鼓作氣將要喫的食物全部切好,然後再把右手的餐刀斜放在餐盤的前面,將左手的餐叉換到右手,最後右手執叉就餐。

  使用刀叉時注意事項使用刀叉就餐時,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均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切割食物時,不要弄得鏗鏘作響;②切割食物時,應當從左側開始,由左而右逐步而行;③切割食物時,應當雙肘下沉,前後移動,切勿左右開弓,把肘部抬得過高;④每塊被切割好的食物大小,應當入口剛剛合適,一般應當以餐叉鏟而食之,不可以用叉刀扎着喫,也不可以用餐叉叉起之後一口一口地咬而食之;⑤雙手同時使用刀叉時,叉齒應當朝下,右手持叉進食時則應使叉齒朝上,臨時將刀叉放下時,切勿使刀叉朝外;⑥如果刀叉掉落地上,一般不應繼續使用,而應請侍者另換一副。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7

  (1)在當你應邀赴宴時,你對同桌進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談話,大概要比對飲食要更感興趣。因此進餐時,應該儘可能地少一些聲響,少一些動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時,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時餐巾中包有一隻小麪包;如果是那樣的話就把它取也,放在旁邊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雙疊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開。千萬別將餐巾別在領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亂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或髒物。千萬別用它來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從湯開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湯匙,它就在你的右邊的盤子旁邊。不要錯用放在桌子中間的那把匙子,因爲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醬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後纔開始。她不會像中國習慣那樣,請你先喫。當她拿起匙或叉時,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樣做了。

  (6)如果有魚這道菜的話,它多半在湯以後送上,桌上可能有魚的一把專用叉子,它也可能與喫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總之,魚叉放在肉叉的外側離盤較遠的一側。

  (7)通常在魚上桌之前,魚骨早就剔淨了,如果你喫的那塊魚還有刺的話,你可以左手拿着麪包卷,或一塊麪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撥開。

  (8)如果嘴裏有了一根刺,就應悄悄地,儘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將它取出,放在盤子邊沿上,別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西餐禮儀中的忌諱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外至內,完成一道菜後侍奉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2、喫肉類時(如牛扒)應從角落開始切,喫完一塊再切下一塊。遇到不喫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將它移到碟邊。

  3、如嘴裏有東西要吐出來,應將叉子遞到嘴邊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邊沿。整個過程要儘量不要引別人注意,之後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類或飯一類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將豆類或飯輕撥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要站起來俯前去取。

  5、喫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7、喫完每碟菜之後,如將刀叉四邊放,又或者打交叉亂放,非常難看。正確方法是將刀叉並排放在碟上,叉齒朝上

  西餐刀叉拿法之喫西餐的六個M

  如何品味西餐文化,研究西餐的學者們經過長期的探討和總結認爲:喫西餐應講究以下6個“M”。

  第一個是“Menu”菜譜

  當您走進咖啡館或西餐館時,服務員會先領您入座,待您坐好後,首先送上來的便是菜譜。菜譜被視爲餐館的門面,老闆也一向重視,採用最好的材料做菜譜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軟羊皮打上各種美麗的花紋,顯得格外典雅精緻。

  如何點好菜?這裏介紹一點經驗之談,那就是打開菜譜後,看哪道菜是以店名命名的,這道菜可千萬不要錯過。因爲那家餐館是不會拿自己店的名譽來開玩笑的,所以他們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會好喫的,這道招牌菜大家一定要點。

  另外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不要以喫中餐的習慣來對待西餐的點菜問題:即不要對菜譜置之不理、不要讓服務員爲你點菜。在法國,就是戴高樂、德斯坦總統喫西餐也得看菜譜點菜的。因爲看菜譜、點菜已成了喫西餐的一箇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種優雅生活方式的表現。

  第二個是“Music”音樂

  豪華高級的西餐廳,通常會有樂隊,演奏一些柔和的樂曲,一般的西餐廳也播放一些美妙典雅的樂曲。但,這裏最講究的是樂聲的“可聞度”,即聲音要達到“似聽到又聽不到的程度”,就是說,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談話就聽不到,在休息放鬆時就聽得到,這個火候要掌握好。

  第三個是“Mood”氣氛

  喫西餐講究環境雅緻,氣氛和諧。一定要有音樂相伴,桌臺整潔乾淨,所有餐具一定要潔淨。如遇晚餐,要燈光暗淡,桌上要有紅色蠟燭,營造一種浪漫、迷人、淡雅的氣氛。第四個是“Meeting”會面

  也就是說和誰一起喫西餐,這是要有選擇的。喫西餐的夥伴最好是親朋好友或是趣味相投的人。喫西餐主要是爲聯絡感情,最好不要在西餐桌上談生意。所以在西餐廳內,氛圍一般都很溫馨、少有面紅耳赤的場面出現。

  第五個是“Manner”禮俗

  這一點指的是“喫相”和“喫態。既然是喫西餐就應遵循西方的習俗,勿有唐突之舉,特別是在手拿刀叉時,若手舞足蹈,就會“失態”。

  刀叉的拿法一定要正確:應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用刀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後用叉送入口內。一般來講,歐洲人使用刀叉時不換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內。美國人則是切好後,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中。但無論何時,刀是絕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會,主人都會安排男女相鄰而坐,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都會表現出對女士的殷勤。

  第六個是“Meal”食品

  一位美國美食家曾這樣說:“日本人用眼睛喫飯,料理的形式很美;喫我們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們鼻子很大;只有你們偉大的中國人才懂得用舌頭喫飯。”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8

  打消多要食物的念頭

  節假日到親朋好友家去做客,難免會被邀請留下用餐。對方也會展示自己最好的廚藝,我們也經常會喫得忘乎所以。但是對於特別愛喫的“好菜”,千萬要打消想多要一份的念頭,因爲如果有多餘的一份,當然不成問題。如果沒有的話,徒然造成主客雙方都不好意思。

  勤用餐巾紙擦淨手指和嘴巴

  喫魚、蝦或者蟹的時候,經常需要動手,嘴巴上也難免會留下一些痕跡。這時,千萬要勤用餐巾紙擦拭嘴巴和手指,否則看起來實在不太雅觀,有時甚至會倒胃口。

  喫東西時不要發出聲

  喫東西時要小口小口的喫,吞嚥時嘴巴要合攏,如此纔不會製造聲響,干擾別人。喝湯十分容易發出聲響。用湯匙舀湯,若入口前要吹涼湯匙裏的’湯,也請小聲吹氣。

  不要探身去拿對面的飯菜

  做客的時候,往往人會很多,桌子也會比較大,喫飯時難免會有菜在對面而夠不着,這時千萬不要探起身子去夾。最好的辦法是請最靠近你的人幫你傳遞過來,接到東西后,不要忘了說聲謝謝。取菜時,分量要適中,即使是你最喜歡的食物。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9

  一、用餐前

  首先,我們說一下用餐前的禮儀,也就是關於提前預定。儘管現在大部分中級餐廳已經由隨來隨坐取代了提前預定,但是如果餐廳接受的話提前預約還是個明智之舉,其優勢在於不僅能保證在你期望的時間內有位子,同時也是和餐廳討論你需要特殊餐食的絕佳時機。因爲在瞭解此次就餐用於慶祝的不同場合之後,餐廳會更加知道如何準備,舉止得體。比如,餐廳對於嚴肅的商務午餐提供的服務與週年紀念日、訂婚或者60歲生日聚會時提供的服務是截然不同的。當然,如果你不得不取消預訂也沒有問題,但應儘早告知餐廳,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不便。

  二、用餐時

  其次就是用餐時應當注意的一些禮儀,這其中有很多應當注意的地方,我們將其細分成5個小點進行概括。

  1、等待入席

  參加宴會時往往會出現早於主人到達的情況,在等待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直接點喝的是不禮貌的。在等待時可以點一杯水,當宴會主人到了之後,他們會爲你提供喝的,這時候纔可以點自己想喝的東西。

  第二,等待時出於禮貌,應當站起來迎接到達的客人。如果一羣人在入席前聚集在酒吧間,入席時,應當請女士走在你前面,並幫助她們入座。當然通常服務員會這樣做,並幫助你也坐下。

  第三,入席後,不要隨意把物品(如電話、鑰匙、錢包等)放在桌子上,同時手機也要調成靜音,最重要的是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宴會主人身上,不要被電話及短信等分心。

  2、點餐禮貌

  當所有人都入席之後,餐廳員工會與你打招呼,並把餐巾放在你的腿上,詳細介紹餐廳特色及其他菜單外的菜品。點餐的過程中如果你是被帶出去喫飯的客人,請不要點菜單上最昂貴的菜品。點餐時多諮詢下主人意見,試着點些和其他客人同價位的菜品。同樣,如果你的主人、客戶及老闆只點了一道菜,那麼你也不要點多。

  禮貌在西餐禮儀中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無論是餐廳員工,還是食物和酒的侍者都要禮貌相待,也要記得間歇性的感謝服務生的幫助。如果對菜單有疑問可以諮詢侍者,引起他們注意的最好方式是與他們目光接觸,謹慎地示意你需要他們的幫忙。直接舉起手或者點擊手指都是不禮貌的方式。同樣,關照鄰桌客人也是基本的禮貌,確保你和你的客人在席間不要太吵鬧或者說髒話,以免影響他人就餐。如果上菜時有客人離席了,出於禮貌應該等他回來後大家再開始喫。當然,如果主人允許開始的話是沒有問題的。

  3、就餐常識

  點餐完畢之後就進入正式的就餐環節中了,這一環節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

  第一,麪包會放在桌子中間或者你的盤子旁邊,可以隨時喫。吃麪包時,可直接用手掰開一半,用黃油刀切下一塊黃油,把黃油放到你的側盤裏,在你的側盤裏把黃油塗抹在麪包上。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刀不是用於切面包的。

  第二,喝湯時,應該用湯匙的外沿順着碗的近側到遠側舀取,從湯匙的邊緣吸吮一小口,而不是整個湯匙都放在嘴裏。

  第三,如果是共享的配菜,出於禮貌要先招待客人,然後再自己享用。分菜時一定要使用公用餐具,最好是請服務員代你爲客人服務。

  第四,如果你需要桌子對面的東西,可以請靠近的人幫忙遞給你,而不是越過他人自己夠取。如果餐巾或者餐具掉到地上了,請服務員爲你更換一箇,不要繼續使用。

  第五,當離席去往衛生間或者接聽重要電話時,適當的爲自己找個說辭,比如“對不起,出去一會兒”或“抱歉”。

  第六,用餐時還有一些小的細節需要注意,包括喫東西時不要說話,咀嚼食物時不要張着嘴巴,喫東西時不能發出很響的聲音,不要把你的餐巾當作餐巾紙,不要舔你的刀,因爲這些都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爲。

  4、飲酒禮儀

  葡萄酒是西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葡萄酒從選酒到試酒再到喝酒,這其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選酒

  置身高檔的餐廳點葡萄酒,通常在場會有個侍酒師幫你選到最適合的酒。而且,侍酒師能成功地幫助你選取搭配美食的最佳款酒,如果你採納他們的專業意見,將會毋庸置疑地享受一次食物與葡萄酒的絕美搭配經歷。因爲著名高檔的餐廳通常會有比較全面的葡萄酒單,涵蓋多種不同年份的同一款酒,信息多達100多頁。這樣的清單是非常艱鉅惱人的,如此狀況下,侍酒師的幫助就顯得必不可少了。

  (2)試酒

  一旦主人(或者是誰主張點葡萄酒的)點完葡萄酒,侍酒師會選擇適當的玻璃器具放置到餐桌上,在你入座位置右側刀的位置靠上些。然後他們會把葡萄酒拿來送至點酒人處,確定是否有誤。

  確認完畢後,侍酒師將會取下軟木塞,向點酒者提供一小口份量的葡萄酒。這樣的舉動並不是爲了讓點酒者品嚐下是否喜歡此款酒,而是爲了檢查酒的狀態,以及酒的味道是沒有缺陷的。

  (3)喝酒

  試酒滿意之後,侍酒師就可以圍繞餐桌倒酒了,倒酒順序客人要先於主人。通常酒杯內只倒入1/3量的酒,這是爲了便於客人搖晃酒杯時沒有任何外溢,完全聞到葡萄酒的香氣。

  在高檔餐廳內,侍酒師和服務員會在用餐期間爲你填滿酒杯,所以儘量避免自己填滿。如果發現杯子空了,可以通知負責員工,提醒他們要續杯。當然對於休閒餐廳和酒吧你可以自己隨意續杯。

  5、其他事項

  除了以上用餐中需要注意的禮儀之外,還有一些具體的建議。

  如果你帶孩子一同去餐廳,最好讓他們保持安靜乖巧,不要四處亂跑或者打打鬧鬧。因爲無論是對他們還是對於端着食品和飲料的服務員來說,都是極其危險的,同時也會打擾到其他客人。

  飢腸轆轆的到達餐廳可不是個明智之舉,最好能悠閒地享受美食,感受用餐的氛圍,融入席間的交流,如果你肚子餓的咕咕叫那是無法全神貫注的。還有保持與他人相同的節奏,不要喫的太快。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10

  不可在餐桌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萬一發生此種情況,應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取食時不要站立起來,坐着拿不到的食物應請別人傳遞。

  就餐時不可狼吞虎嚥。對自己不願喫的食物也應要一點放在盤中,以示禮貌。有時主人勸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禮,相反主人也許會引以爲榮。

  不可在進餐時中途退席。如有事確需離開應向左右的客人小聲打招呼。飲酒乾杯時,即使不喝,也應該將杯口在脣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當別人爲你斟酒時,如不要,可簡單地說一聲"不,謝謝!"或以手稍蓋酒杯,表示謝絕。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11

  一、預約的竅門

  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說清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菸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二、着裝要求 再昂貴的休閒服,也不能隨意穿着上餐廳。

  三、喫飯時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

  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四、由椅子的左側入座

  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五、用餐姿勢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六、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

  ①菜和湯 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酷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喫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喫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七、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

  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瞭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

  八、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

  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九、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

  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十、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

  酒類服務通常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籤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輕握杯腳。爲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

  十一、喝酒的方法

  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爲。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十二、喝湯也不能吸着喝

  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角較好。身體上的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十三、麪包喫法

  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喫避免像用鋸子似割麪包,應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時可用手將麪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十四、魚的喫法

  魚肉極嫩易碎,因此餐廳常不備餐刀而備專用的湯匙。這種湯匙比一般喝湯用的稍大,不但可切分菜餚,還能將調味汁一起舀起來喫。若要喫其他混合的青菜類食物,還是使用叉子爲宜。首先用刀在魚鰓附近刺一條直線,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將魚的上半身挑開後,從頭開始,將刀叉在骨頭下方,往魚尾方向劃開,把針骨剔掉並挪到盤子的一角。最後再把魚尾切掉。由左至右面,邊切邊喫。

  十五、如何使用刀叉

  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喫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十六、略事休息時,刀叉的擺法

  如果喫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後,將刀叉擺成四點鐘方向即可。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12

  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

  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

  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爲。

  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喝湯也不能吸着喝。

  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

  湯匙與嘴部呈45 °角較好。

  身體上的半部略微前傾。

  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

  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麪包的喫法。

  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喫的原則。

  喫硬麪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麪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喫。

  避免像用鋸子似割麪包,應先把刀刺入另一半。

  切時可用手將麪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

  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

  喫水果地,不要拿着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主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喫。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13

  1.刀叉

  刀叉是人們對於餐刀、餐叉這兩種西餐餐具所採用的統稱。二者既可以配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不過更多的情況下,刀叉都是配合使用的。

  掌握刀叉的使用,需要具體學習刀叉的類別、刀叉的用法、暗示等三個方面的知識。

  (1)刀叉的類別及擺放位置。在正規的西餐宴會上,萊餚是一道一道分別上桌的,而每喫一道萊餚,都需更換一副刀叉。也就是說,每喫一道萊餚時,都要配以專用的、不同類別的刀叉,決不可以從頭至尾只使用一副刀叉,也不可以不加區分地胡拿亂用刀叉。

  享用西餐正餐時,在每一位就餐者面前的餐桌上,都會擺放上專門供其個人使用的刀叉,如喫黃油所用的餐刀叉、喫魚所用的餐刀叉、喫肉所用的刀叉和喫甜品所用的刀叉等。這些刀叉除了形狀各異之外,還有具體擺放的位置。

  喫黃油所用的餐刀是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餐叉的,它的正確位置,是橫放在就餐者左手的正前方。

  喫魚和喫肉所用的刀叉通常應當是刀右、叉左地分別縱向擺放在就餐者面前的餐盤兩側,方便就餐者依次分別從兩邊由外側向內側取用。

  喫甜品所用的刀叉應最後使用,一般被橫向放在每人所用的餐盤的正上方。

  (2)刀叉的使用。

  正確持刀的方法右手持刀,拇指抵刀柄一側,食指按於刀柄上,其餘三指彎曲握住刀柄。不用餐刀時,應將其橫放在盤子的右上方。

  正確持叉子的方法若叉子不與刀並用時,右手持叉取食叉齒向上。當刀叉並用時,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叉齒向下叉住肉;肉被割下後,先把刀放下,叉換右手,用叉子叉上肉送到嘴裏。

  刀叉並用方式有英國式和美國式兩種。英國式的使用方法要求就餐者在使用刀叉時,始終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一邊切割一邊叉而食之,這種方法顯得比較文雅;美國式的具體做法是右刀左叉,一鼓作氣將要喫的食物全部切好,然後再把右手的餐刀斜放在餐盤的前面,將左手的餐叉換到右手,最後右手執叉就餐。

  使用刀叉時注意事項使用刀叉就餐時,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均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切割食物時,不要弄得鏗鏘作響;②切割食物時,應當從左側開始,由左而右逐步而行;③切割食物時,應當雙肘下沉,前後移動,切勿左右開弓,把肘部抬得過高;④每塊被切割好的食物大小,應當入口剛剛合適,一般應當以餐叉鏟而食之,不可以用叉刀扎着喫,也不可以用餐叉叉起之後一口一口地咬而食之;⑤雙手同時使用刀叉時,叉齒應當朝下,右手持叉進食時則應使叉齒朝上,臨時將刀叉放下時,切勿使刀叉朝外;⑥如果刀叉掉落地上,一般不應繼續使用,而應請侍者另換一副。

  (3)刀叉的暗示。通過刀叉的不同放置形式,可以由就餐者向侍者暗示本人是否還想再喫某一道菜餚。

  暗示尚未喫完在進餐期間,就餐者如果將刀右叉左,刀刃朝內。叉齒朝下,二者呈“八”字形狀擺在餐盤之上,就是暗示侍者:此菜尚未用畢。

  暗示可以撤掉就餐者如果喫完了某一道菜餚,或者因其不合適口味而不想再喫,則可以刀右叉左,刀刃朝內,叉齒向上並排縱放在餐桌上,或是刀上叉下並排橫放在餐盤上。這種做法是在暗示侍者,可以將刀叉連同餐盤一道撤下桌去。

  2.餐匙

  餐匙又叫做調羹。品嚐西餐時,餐匙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主要餐具。在西餐中餐匙有兩種,

  一是湯匙,其形狀較大,通常被放在就餐者右側刀的最外端,並且與餐刀並列排放;二是甜品匙,在一般情況下,它被放在喫甜品所使用的刀叉的正上方,並且與之並列。正確使用湯匙的方法:用右手拇指與食指持湯匙柄,手持湯匙,使其側起,不要使湯滴在湯盤外面。餐桌上的小匙是用來調飲料的,無論喝什麼飲料,用畢應將其從杯中取出,放入托盤。

  使用餐匙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餐匙除了可以飲湯、用甜品外,決不可以直接去舀取紅茶、咖啡以及其他任何主食、菜餚。

  (2)以餐匙取食時,務必不要過量。一旦入口就要一次用完,不要把一匙的東西反覆品嚐多次。

  (3)使用餐匙的動作要乾淨利索,不要在湯、甜晶或者紅茶、咖啡之中攪拌不已。

  (4)已經使用的餐匙不可再次放回原處,也不可將其插入菜餚或是放在湯盤、紅茶杯、咖啡杯之中。正確的做法是將其暫放於餐盤上。

  3.餐巾

  餐巾在西餐裏除了保潔服裝、擦拭口部的作用外,還有一大特殊的作用就是起到暗示的作用。

  (1)暗示用餐開始。按慣例,享用西餐時,就餐客人均向女主人自覺看齊,當女主人爲自己鋪上餐巾時,一般等於正式宣佈用餐開始。

  (2)暗示暫時離開。用餐時若需要中途暫時告退,往往不必大張旗鼓地向他人通報,而只要把本人的餐巾置於自己座椅的椅面上即可。

  (3)暗示用餐結束。當女主人把自己的餐巾放在餐桌上時,意在宣告用餐結束,其他客人見此情景均應自覺地告退。

  餐具的選用要根據上菜順序來確定,一般來說,按照西餐的規矩,喫什麼菜用什麼餐具、喝什麼酒水用什麼酒杯。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14

  開始用餐之後,您千萬不能埋頭苦幹只顧着喫飯,西方人在用餐時對於餐桌上的交流非常重視。西餐廳用餐禮儀有哪些,我們來看看。

  學會讚美主人

  要讓讚美成爲一種習慣,但是不要讓人認爲您是在諂媚。您要學會真誠地讚美主人和主人所提供的美食。

  溫馨提示:不要等到主人問及食物是否美味可口時纔開始讚美,而應該在主人詢問之前!

  適量飲酒

  喝酒一定要量力而行,在用餐之中主人除了提供餐酒之外,可能還會提供甜酒、香檳或是餐後酒(利口酒)等,所以每一種酒的飲用量要適當,否則到最後可能會是酩酊大醉,鬧出笑話。

  溫馨提示:如果您不希望其他人爲您添酒,您要基本保證杯中的酒原封不動。

  供應份量

  對於每一道菜,作爲客人一般都是隻裝取其中的一小份。當您用完之後,主人詢問您是否需要多裝一份時,您的接受會是對主人最真誠的讚美,您同時可以說:“這菜太美味了,謝謝,我想再仔細品嚐一點!”如果您禮貌地回絕,您也可以說:“謝謝,我想留點空間,嚐嚐接下來的甜點!”當然主人也會問及您對菜餚的感受,合不合口味,喜不喜歡等等。

  對於餐桌上的葡萄酒,請記住兩大原則。第一是千萬不要擅自爲自己添酒,如果您想多要點葡萄酒,您需要等別人主動給您倒酒,同樣的您需要詢問您的鄰座是否需要更多的葡萄酒。只有當其他人主動要求爲您添酒時,您纔可以接受,併爲自己添酒。第二是千萬不要將酒杯添滿,所倒的酒量一般不超過酒杯容量的二分之一。

  沙拉喫法

  沙拉一般都是在主菜之前提供,但是法國人通常都是在主菜之後、奶酪之前提供。注意在喫生菜和其他綠葉蔬菜時,千萬不要將葉子切碎,而應該用刀叉將葉子摺疊成小方塊,然後用叉子叉住,送到嘴裏。

  奶酪喫法

  通常在最後,主人會提供一盤奶酪。一般奶酪都是同麪包一起食用,而不是同薄脆餅乾。奶酪的切割是非常講究的,長方體的奶酪要從短邊開始切起,正方體的奶酪可以先切成兩個長方體或立體三角形,立體三角形的奶酪要從長邊開始切割,圓形的奶酪一般都是切成楔形。

  溫馨提示:如果您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切奶酪,可以仔細觀察主人或是其他的客人是怎麼切割的。

  以上就是在用餐過程中應該注意的細節,用餐之後當然您不能像去餐館喫飯一樣,結完帳就拍大腿走人,您應該主動向主人提出幫忙收拾餐桌、清洗盤子等,敬請關注家庭西餐禮儀之用餐後,看看喫完飯了該爲主人做點什麼。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15

  今晚,你也許邀請或應邀參加晚宴。優美的音樂、朦朧的燭光、鮮嫩多汁的牛排和溢香滿口的香檳;迷人的夜晚和那美麗多情的伴侶,更多的是浪漫無盡的遐想……在這個即將到來的春季裏,爲了使您成爲西餐桌旁那位風度翩翩的紳士,或者那位儀態萬千的淑女,你應該知道———

  與中餐相比,西餐的上餐順序不同。一般分爲頭盤、湯、副菜、主菜、蔬菜類菜餚、甜品和咖啡。

  頭盤開胃湯在前蔬菜總在肉類後

  頭盤也稱爲開胃品,一般有開胃沙拉,鵝肝醬、魚子醬,或者焗蝸牛等。如果沒有其他的頭盤,湯類也可以作爲頭盤進食,大致可分爲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四類。通常水產類菜餚與蛋類、麪包類、酥盒菜餚均稱爲副菜。肉、禽類菜餚是主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蔬菜類菜餚一般會在肉類菜餚之後,或者與肉類菜餚同時上桌。蔬菜類菜餚在西餐中也稱爲沙拉,但是與頭盤中的沙拉不一樣,這裏的沙拉不用沙拉醬。接着上來的甜點可以算作是第六道菜,包括布丁、冰淇淋、奶酪、水果等。最後上來的纔是咖啡或者茶類飲料。

  在這裏需要特別向您提醒酒水的上桌順序,開胃酒會在頭盤之前上桌,一般會包括威士忌、雞尾酒或者軟飲料(即不含酒精的飲料)。接着上來的是餐酒,一般是紅葡萄酒或者白葡萄酒,餐酒會伴隨主菜一起上桌,其中白葡萄酒伴隨冷菜、頭盤菜或者海鮮類菜餚飲用,紅葡萄酒則要伴隨牛肉、羊肉或者禽類肉飲用。而餐後酒,例如白蘭地一般會在主菜後上桌。如果您覺得這麼多種酒水比較麻煩,那麼您不妨點香檳酒。香檳酒是惟一一種可以貫穿用餐始終的酒,尤其適合節日或歡樂場合飲用。

  右手拿刀左手叉餐具用法有講究

  餐巾:點完菜後,您需要在頭盤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折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或者將餐巾一角壓在盤子下面,另一端鋪在腿上,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刀叉:料理上桌後的基本動作,即是“右手拿刀切開,然後左手拿叉將料理叉起”。要注意叉子的齒和刀子的刃部都要朝下。如果桌上有多副刀叉,切記從最遠離餐盤的一副開始用起,一般喫海鮮會上專門的魚刀叉。

  勺子:喫湯、醬會有各自的勺子。喝湯時湯匙首先由裏向外將湯汁舀入匙內,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湯送入口中。如果碗內剩下的湯汁已經不多,則要將碗向外輕輕傾斜,使湯汁略微集中後用湯匙舀用。

  杯子: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握杯腳,以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搖晃杯子。

  餐具別碰響喝湯不出聲麪包撕着喫

  有人笑言西餐喫的不是食品,而是風度。在這裏我們特別請劉經理說說在喫西餐時哪些是有失風度的舉動。

  餐具碰撞發響聲:在用刀叉切取食物時不要用力太猛,使刀叉與盤子碰撞出響聲是非常失禮的。如果您覺得刀子難以切開食物,請注意您是不是用錯了刀子。

  喝湯時發出響聲:喝湯時直接端起湯碗是十分失禮的舉動,發出咕嚕咕嚕的喝湯聲更不可取。喝湯要輕聲,一勺一勺喝,如果湯碗旁邊有把手,則可以在快要喝完的時候端起飲用。

  刀叉擺放錯誤:西餐的每道菜都是等前一道菜用畢纔會上下一道,客人通過將刀叉平行擺放的方式告訴侍者此道菜已經用畢,將刀叉成八字放在餐盤兩邊則代表用餐還未結束。有的客人責罵服務生還不上下一道菜,其實是對西餐禮儀不瞭解。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16

  第一個是“Menu”(菜單)

  當您走進西餐館,服務員先領您入座,待您坐穩,首先送上來的便是菜單。菜單被視爲餐館的門面,老闆也一向重視,用最好的面料做菜單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軟羊皮打上各種美麗的花紋。

  如何點好菜,有個絕招,打開菜譜,看哪道菜是以飯店名稱命名的,一定可以取之,要知道,哪位廚師也不會拿自己店名開玩笑的,所以他們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會好喫的,一定要點。

  看菜單、點菜已成了喫西餐的一箇必不可少的程序,是種生活方式。”

  第二個是“Music”(音樂)

  豪華高級的西餐廳,要有樂隊,演奏一些柔和的樂曲,一般的小西餐廳也播放一些美妙的樂曲。但,這裏最講究的是樂聲的“可聞度”,即聲音要達到“似聽到又聽不到的程度”,就是說,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談話就聽不到,要想休息放鬆一下就聽得到,這個火候要掌握好。

  第三個是“Mood”(氣氛)

  西餐講究環境雅緻,氣氛和諧。一定要有音樂相伴,有潔白的桌布,有鮮花擺放,所有餐具一定潔淨。如遇晚餐,要燈光暗淡,桌上要有紅色蠟燭,營造一種浪漫、迷人、淡雅的氣氛。

  第四個是“Meeting”(會面)

  也就是說和誰一起喫西餐,這要有選擇的,一定要是親朋好友,趣味相投的人。喫西餐主要爲聯絡感情,很少在西餐桌上談生意。所以西餐廳內,少有面紅耳赤的場面出現。

  第五個是“Manner”(禮俗)

  也稱之爲“喫相”和“喫態”,總之要遵循西方習俗,勿有唐突之舉,特別在手拿刀叉時,若手舞足蹈,就會“失態”。使用刀叉,應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後用刀叉送入口內。一般來講,歐洲人使用刀叉時不換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內。美國人則是切好後,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中。但無論何時,刀是絕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會,主人都會安排男女相鄰而坐,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都會表現出對女士的殷勤。

  第六個是“Meal”(食品)

  一位美國美食家曾這樣說:“日本人用眼睛喫飯,料理的形式很美,喫我們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們鼻子很大;只有你們偉大的中國人才懂得用舌頭喫飯。”我們中餐以“味”爲核心,西餐是以營養爲核心,至於味道那是無法同中餐相提並論的。

  排位方法

  西餐的位置排列與中餐有相當大的區別,中餐多使用圓桌,而西餐一般都使用長桌。如果男女二人同去餐廳,男士應請女士坐在自己的右邊,還得注意不可讓她坐在人來人往的過道邊。若只有一箇靠牆的位置,應請女士就座,男士坐在她的對面。如果是兩對夫妻就餐,夫人們應坐在靠牆的位置上,先生則坐在各自夫人的對面。如果兩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進餐,女士應坐在兩位男士的中間。如果兩位同性進餐,那麼靠牆的位置應讓給其中的年長者。西餐還有個規矩,即是:每個人入座或離座,均應從座椅的左側進出。舉行正式宴會時,座席排列按國際慣例:桌次的高低依距離主桌位置的遠近而右高左低,桌次多時應擺上桌次牌。同一桌上席位的高低也是依距離主人座位的遠近而定。西方習俗是男女交叉安排,即使是夫妻也是如此。

  宴會用餐禮儀

  如果你參加正式宴請的話,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是宴會開始的標誌。餐巾暗示着宴會的開始和結束,西方有講女士優先的原則,西餐宴會上女主人是第一順序,女主人不坐,別人是不能坐的,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就說明大家可以開動。反之,女主人要把餐巾放在桌子上了,是宴會結束的標誌。

  開始進餐時,取菜時不要盛得過多,盤中食物喫完後如果不夠,可以再取,用餐前應先將餐巾打開鋪在膝上,餐後疊好放在盤子右邊,不可放在椅子上,亦不可疊得方方正正而被誤認爲未用過。餐巾可擦嘴不可擦汗。

  如由服務員分菜,需增添時服務員送上時再取。如遇本人不能喫或不愛喫的菜餚,當服務員上菜時,主人夾菜時,不要打手勢,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在盤內,並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味口的菜,勿顯出難堪的表情。冷餐酒會,服務員上菜時,不要搶着去取,待送至本人面前再拿。周圍的人未拿到第一份時,自已不要急於去取第二份。勿圍在菜桌旁,取完即離開,以便讓別人取食。對方是主人,我方作爲應邀方不宜作主動讓萊。喫東西要文雅,閉着嘴嚼,喝湯時不要啜,喫東西不要發出聲音。如湯菜太熱,可稍待涼後再喫,切勿用嘴吹。嘴內的魚刺、骨頭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取出,或輕吐在叉上,放在菜盤內。喫食物時要用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去就食物。兩肘不可伸得很開。嘴內有食物切勿說話。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口,不要邊走邊剔牙。喫剩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籤,都應放在盤內,勿置在桌上。

  進餐時女士手提包的位置

  在歐美,女士入座後,通常會直接把手提包放在腳邊的地板上。由於她們對手提包的處理是如此,所以,把手提包放置桌上,對他們來說,是很失禮的行爲。

  因此,除了晚裝的小手包,其他手提包不能放在餐桌上。

  那麼,手提包應該放在那裏呢?可能有很多人不習慣把手提包放在地板上,這時,你可以把手提包放在背後和椅子之間或大腿上(餐巾下)。

  若是鄰座沒有人,也可以放置在椅子上,或掛在皮包架上。

  上菜的次序

  西餐在菜單的安排上與中餐有很大不同。以舉辦宴會爲例,中餐宴會除近10種冷菜外,還要有熱菜6—8種,再加上點心甜食和水果,顯得十分豐富。而西餐雖然看着有6、7道,似乎很繁瑣,但每道一般只有一種,對許多人來說,點西餐菜還是比較陌生的。以下是西餐上菜的順序,以供準備喫西餐的朋友作爲點菜參考。

  1、頭盤

  也稱爲開胃品,一般有冷盤和熱頭盤之分,常見的品種有魚子醬、鵝肝醬、燻鮭魚、雞尾杯、奶油雞酥盒、局蝸牛等。

  2、湯

  大致可分爲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4類。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美式蛤蜊湯、意式蔬菜湯、俄式羅宋湯。法式蔥頭湯。

  3、副菜

  通常水產類菜餚與蛋類、麪包類、酥盒菜餚均稱爲副菜。西餐喫魚類菜餚講究使用專用的調味汁,品種有韃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4、主菜

  肉、禽類菜餚是主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肉類菜餚配用的調味計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蘑菇汁、白尼絲汁等。禽類菜餚的原料取自雞。鴨、鵝;禽類菜餚最多的是雞,可煮、可炸、可烤、可炯,主要的調味汁有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類菜餚

  可以安排在肉類菜餚之後,也可以與肉類菜餚同時上桌,蔬菜類菜餚在西餐中稱爲沙拉。與主菜同時搭配的沙拉,稱爲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番茄、黃瓜、蘆筍等製作。還有一類是用魚、肉、蛋類製作的,一般不加味汁。

  6、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後食用的,可以算作是第六道菜。從真正意義上講,它包括所有主菜後的食物,如布丁、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等。

  7、咖啡

  飲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

  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喫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歡迎只點前菜的客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喫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餐具的使用

  用刀叉喫東西時,應以叉子將左邊固定,用刀子切一小口大小,蘸上調味汁送入口中。

  美式的喫法是先將食物全部切成小塊,再換右手拿叉子慢慢喫。但如果喫的是多汁的肉類菜餚,肉汁會流潢盤子,並不雅觀。因此最好是切一口喫一口。

  如何使用刀叉

  1、進餐時,餐盤在中間,那麼刀子和勺子放置在盤子的右邊,叉子放在左邊。一般右手寫字的人,飲用西餐時,很自然地用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來端。

  2、在桌子上擺放刀叉,一般最多不能超過三副。三道菜以上的套餐,必須在擺放的刀叉用完後隨上菜再放置新的刀叉。

  3、刀叉是從外側向裏側按順序使用(也就是說事先按使用順序由外向裏依次擺放)。

  4、進餐時,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即一刀一叉成雙成對使用的。有些例外,喝湯時,則只是把勺子放在右邊——用右手持勺。食用生牡蠣一般也是用右手拿牡蠣叉食用。

  5、刀叉有不同規格,按照用途不同而決定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區別。喫肉時,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號的刀。喫沙拉、甜食或一些開胃小菜時,要用中號刀。叉或勺一般隨刀的大小而變。喝湯時,要用大號勺,而喝咖啡和喫冰激凌時,則用小號爲宜。

  6、忌諱用自己的餐具爲他人來佈菜。

  7、不能用叉子扎着食物進口,而應把食物剷起入口。當然現在這個規則已經變得不是那麼的嚴格。英國人左手拿叉,叉尖朝下,把肉紮起來,送入口中,如果是燒爛的蔬菜,就用餐刀把菜撥到餐叉上,送入口中,美國人用同樣的方法切肉,然後右手放下餐刀,換用餐叉,叉尖朝上,插到肉的下面,不用餐刀,把肉剷起來,送入口中,喫燒爛的蔬菜也是這樣剷起來喫。

  8、如食用某道菜不需要用刀,也可用右手握叉,例如意大利人在吃麪條時,只使用一把叉,不需要其他餐具,那麼用右手來握叉倒是簡易方便的。沒有大塊的肉要切的話,例如素食盤,只是不用切的蔬菜和副食,那麼,按理也可用右手握叉來進餐。

  9、爲了安全起見,手裏拿着刀叉時切勿指手畫腳。發言或交談時,應將刀叉放在盤上才合乎禮儀。這也是對旁邊的人的一種尊重。

  10、叉子和勺子可入口,但刀子不能放入口中,不管它上面是否有食物。除了禮節上的要求,刀子入口也是危險的。

  西餐中刀叉擺放含義

  在西餐時,刀叉的擺放也是有含義的,您的用餐意願均可通過刀叉的擺放來傳達:

  1、我尚未用完餐:盤子沒空,如你還想繼續用餐,把刀叉分開放,大約呈三角形,那麼服務員就不會把你的盤收走。

  2、我已經用完餐:可以將刀叉平行放在餐盤的同一側。這時,即便你盤裏還有東西,服務員也會明白你已經用完餐了,會在適當時候把盤子收走。

  3、請再給我添加飯菜:盤子已空,但你還想用餐,把刀叉分開放,大約呈八字形,那麼服務員會再給你添加飯菜。

  注意:只有在准許添加飯菜的宴會上或在食用有可能添加的那道菜時才適用。如果每道菜只有一盤的話,你沒有必要把餐具放成這個樣子。

  調味品的使用

  醬料

  用馬蘿蔔醬,薄荷膠,葡萄乾膠,芥末,蘋果醬,酸果蘿醬時,要先用湯匙將其舀入盤子裏。然後用叉子叉肉抹油食用。液體醬汁如薄荷,櫻桃或杏鴨醬,要直接澆到肉上面。澆的最好要少些,這親不會影響肉的整體的味道。喫蛋卷和餅乾用的果膠,果醬和蜜餞要用湯匙舀到黃油盤子的一邊,然後用刀平抹在麪包或蛋卷小塊上。如果沒有湯匙,用刀取果膠前,先在盤子邊上擦一擦。喫咖喱菜時,可把花生,椰子,酸辣醬等調料放到盤子裏混合後配咖喱食用。酸辣醬也可作爲配菜喫,不用混合。

  鹽和胡椒粉

  先品嚐食物,後加鹽和胡椒粉。先放鹽或胡椒粉是對廚師不禮貌的表現。如果桌上有鹽罐,使用裏面的鹽匙,如果沒有,就用乾淨的刀尖取用。蘸過鹽的食物要放在自己的黃油盤裏或餐盤裏的一邊。如果爲你提供一箇專人鹽罐,你可以用手捏取。

  色拉

  接照傳統,色拉要用叉子來喫,但是如果色拉的塊太大,就應切開以免從叉子上掉下來。以前喫色拉和水果用的鋼刀又鏽又黑。現在不鏽鋼刀的使用改變了這種狀況。喫冰山萵苣一般要使用刀和叉。當色時作爲主食喫的時候,不要把它放在餐盤裏。要放在自己的黃油盤裏,靠在主盤旁。通常用一塊麪包或蛋卷把叉子上的色拉推在盤子裏。

  黃油

  往麪包,蛋卷,餅乾或土司上抹黃油要用刀,而且小塊麪包只能抹少量的黃油。不要往蔬菜上抹黃油。因爲這被認爲是對廚師的污辱。

  裝飾配料

  1、當裝飾配料上到你面前時,用餐匙取一部分放到自己的黃油盤裏。如果沒有黃油盤,就放在自己的主食盤裏。注意不要把裝飾配料直接放入口中。如果你想在上面加鹽,就在盤中配料旁邊撒一點。用手拿着配料蘸着喫。

  2、橄欖喫進嘴裏時,把核先吐進凹緊的手中,再放入盤子裏。

  3、醃泡菜配三明治喫時用手拿,配肉喫時用刀和叉。

  4、蒔蘿,歐芹和水芹作爲餐食的一部分是要用叉食用的。如果上面沒有蓋有色拉配料或醬汁的話,它們也可以用手拿着喫的。

  5、薄檸檬片是做裝飾用的;檸檬角或檸檬半要擠出汁來。用叉輕輕地扎刺肉質。將汁擠入需要調味的食物中,(一般情況都是用乳酪布將檸檬半罩住,以防汁液四濺)。

  如何使用餐巾

  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進餐一半回來還要接着喫的話,餐巾應放在你座椅的椅面上,它表示的信號是告訴在場的其他人,尤其是服務生,你到外面有點事,回來還要繼續喫。餐巾放桌上去,就是就餐結束的意思。

  那個餐巾它可以擦什麼東西呢?它可以沾沾嘴。喫西餐的時候,如果要跟別人交談,一定要用餐巾先把嘴沾一沾,然後再跟別人說話。餐巾可以擦嘴,但是不能擦刀叉,也不能擦汗。

  食用沙拉和湯類的西餐禮儀

  湯的喫法

  一般使用的餐具是湯盤或湯碗。湯碗分帶把兒和不帶把兒兩種。飲用湯要使用湯勺。握湯勺的方法同握寫字筆近似,不要太緊張,也不能太鬆弛。握的位置要適當,握柄的中上部最爲理想,看上去優雅自然。

  姿勢進湯時,身體要保持端正,頭部不要太接近湯盤,長頭髮的女士千萬注意不要把頭髮落到湯盤裏,那樣即不衛生,又不美觀。用勺子送湯到嘴裏,而不是用低頭去找湯盤。注意不要讓湯從嘴裏流出來或把湯滴在湯盤外邊。

  聲音在進湯類食物時,千萬避免發出向嘴裏吸溜的聲音,如果湯是滾燙的,可稍等片刻再享用,不可將嘴巴湊近湯盤猛吹。即使湯盤裏只有少許湯底,也不可舉盤把湯底倒入口中。可將湯盤向外傾斜,以便將最後的幾滴用勺子舀起。如果是湯碗的話,最後的幾滴可倒入口中。

  沙拉的喫法

  作爲頭盤餐沙拉做頭盤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它既爽口又開胃,正統西餐的沙拉汁一般偏酸,也就是力圖達到這個效果。西方人不習慣在餐前喫帶甜味的沙拉。

  沙拉的進餐用具盛沙拉一般用沙拉盤,平盤深盤都可以。一般講究的餐廳要擺上刀和叉,即使有些人習慣只是用叉而不用刀。作爲同主食一起上菜時的沙拉,把沙拉盤放在主菜盤的左側,這時一般只放一把叉子。

  遇見比較大葉的蔬菜的時候,要先用刀子和叉子折起來,然後再用叉子入口。

  魚的喫法

  魚肉極嫩易碎,因此餐廳常不備餐刀而備專用的湯匙。這種湯匙比一般喝湯用的稍大而且較平,不但可切分菜餚,還能將菜和調味汁一起舀起來喫。若要喫其他混合的青菜類食物,還是使用叉子爲好。對於魚骨頭,首先用刀在魚鰓附近刺一條直線,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將魚的上半身挑開後,從頭開始,將刀放在骨下方,往魚尾方向劃開。把骨剔掉並挪到盤子的一角。最後再把魚尾切掉。

  肉類的喫法——西餐禮儀

  (1)從左邊開始切。

  法國料理中所使用的肉有牛、豬、羊、雞、鴨等等,種類相當多,又依調理方式分爲燒、烤、蒸、煮等各式各樣。一打開菜單,烤小羊排、烤鴨、燜牛肉等等各樣的肉類料理名稱琳琅滿目地排列在一起,而且喫法千奇百樣,令人垂涎三尺。

  首先必須記住的是排餐的用餐方法。排餐可說是自古至今的肉類料理代表,排餐的喫法自然也就成爲其他肉類料理的基本形式,所以最好下點功夫研究。點用牛排時,首先服務生會詢問燒烤程度,可依你所喜歡的料理方式供應。

  牛排的生熟程度,在西餐中稱“幾成熟”。

  3成熟(RARE):切開牛排見斷面僅上下兩層呈灰褐色,其間70%肉爲紅色並帶有大量血水,最能品嚐牛肉的鮮美。

  5成熟(MEDIUM):切開牛排見斷面中央50%肉爲紅色,帶少量血水,是品嚐牛扒的最佳成數。

  7成熟至全熟(WELLDONE):切開牛排見斷面中央只有一條較窄的紅線,肉中血水已近幹,是大衆選擇的成數。

  ____x成熟:切開以後無血汁流出,切口呈粉紅色,是剛接觸牛扒的人的選擇。

  全熟:切開以後滲出少量清澈的肉汁,肉質變得稍硬,一般不推薦選擇,但有宗教信仰的人合適。

  全白:是在全熟的基礎上更進一層,切開後肉質呈白色,個別需求,也不推薦。

  西方人愛喫較生口味的牛排,由於這種牛排含油適中又略帶血水,口感甚是鮮美。

  東方人更偏愛7成熟,因爲怕看到肉中帶血,因此認爲血水越少越好。

  用餐時,以叉子從左側將肉叉住,再用刀沿着叉子的右側將肉切開,如切下的肉無法一口喫下,可直接用刀子再切小一些,切開剛好一口大小的肉,然後直接以叉子送人口中。

  (2)重點在於利用刀壓住肉時的力度。

  爲了輕鬆地將肉切開,首先就要松肩膀,並確實用叉子把肉叉住。再以刀輕輕地慢慢地前後移動。用力點是在將刀伸出去的時候,而不是將刀拉回時。

  (3)將取得的調味醬放在盤子內側。

  點排餐時,會附帶一杯調味醬。在正式的場合中,調味醬應是自行取用,而非麻煩服務生服務。

  首先將調味醬鉢拿到盤子旁邊,以湯勺取醬料時要注意不要滴到桌巾。調味醬不可以直接淋在牛排上,應取適當的量放在盤子的內側,再將肉切成一口大小蘸醬料喫。

  調味醬的量約以兩湯匙爲最適量。取完調味醬後,將湯勺放在調味醬鉢的側邊,並傳給下一個人。

  (4)不可一開始就將肉全部切成一塊一塊的,否則好喫的肉汁就會全部流出來了。如果用叉子叉住肉的左側卻從肉的右側開始切;會很難將肉切開。因左手拿叉子,所以從左側開始切纔是基本。

  千萬不要從右側開始切。如果太用力切,在切開時會因與盤子碰撞而發出很大的聲音。身體向前傾的姿勢很難使用刀子。

  (5)點綴的蔬菜也要全部喫完放在牛排旁邊的蔬菜不只是爲了裝飾,同時也是基於營養均衡的考慮而添加的。國人大都會把水芹留下,如果不是真的不愛喫,最好不要剩下。利用湯取醬料並放在餐盤內側,放在旁邊的蔬菜與肉互相交替着喫完。

  如何取食帶骨食物

  鳥類:先把翅膀和腿切下,然後藉助刀和叉來喫身體部分。你可以把翅膀和腿用手拿着喫,但不能拿身體部分。

  雞肉:先喫雞的一半。把雞腿和雞翅用刀叉從連結處分開。然後用叉穩住雞腿(雞脯或雞翅),用刀把肉切成適當大小的片。每次只切兩三片。如果場合很正式,不能使和刀叉取用的,乾脆別動。如果是在非正式場合,你可以用手拿取小塊骨頭,但中能使用一隻手。

  肉排:用叉子或尖刀插入牛肉,豬肉或羊肉排的中心。如果排骨上有紙袖,你可用手抓住,來切骨頭上的肉,而這樣就不會使手油膩。在正式場合或者在飯店就餐時即使包有紙袖也不能用手拿着骨頭啃着喫。這些多餘的東西基本上是用來作裝飾的,而沒有讓你暴喫一頓的意思。另外,在非正式場合,只有骨頭上沒有湯時纔可以拿起來啃着喫。

  魚:先用刀叉把魚頭和魚尾割下,放在盤邊。然後用刀尖順着魚骨把魚從頭到尾劈開。這時你有三種選擇:

  1、將魚骨滑出

  2、將魚平着分開,取出魚骨

  3、揭去上面一片,喫完後再去骨如果嘴裏喫進了小骨頭,用姆指和食指捏出,愛喫魚的人會連小魚頭喫掉,而喫到魚的臉頰是很幸運的事。

  麪包的喫法

  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喫的原則。

  喫硬麪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麪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喫。

  避免像用鋸子似的割麪包,應先把刀刺入中央部分,往靠近自己身體的部分切下,再將麪包轉過來切斷另一半。切時可用將麪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葡萄酒

  有關葡萄酒餐桌禮儀最早形成於西方,如今已逐漸爲國際社會所通用。

  初進餐廳,應在等候區等待領檯人員帶位,不可以徑自進去找到自己認爲合適的座位就座。假如您在歐洲這樣做則有可能會被請出餐廳。

  當領檯人員帶到座位後,應先讓女士入座,並將最佳視野的位子讓給女士。因爲歐洲人認爲右方爲大,所以要儘量讓女士坐在男士的右方。

  當您需召喚服務員時,切勿採用拍手或彈手指的方式,只需稍微舉一下手即可。這樣做也可以檢驗一下該餐廳的服務水準。通常只要顧客使個眼色,好的服務員便會注意到您需要他服務了。

  喝酒的順序一般是:先喝白酒,後喝紅酒;先喝年輕的酒,後喝老年份的酒;先喝清淡的酒,後喝濃郁的酒;先喝乾酒,後喝甜酒。當然這只是一般規則,並非絕對。

  點酒時,可以先瀏覽一下酒單,考慮一下自己的興趣、預算及酒單內是否有讓人驚喜的發現等。假如您一時拿不準主意,可以求助於服務員,告訴他您已點了什麼菜,想喝或喜歡喝哪一類的酒,請他推薦或建議。假如您想要的酒恰巧不在酒單內,就要問得更仔細一些,包括產區、年份,尤其是價格,以免超出您的預算、

  點過了酒,服務員會把酒拿過來,先讓您確認一下,驗明正身後在您的身旁開瓶。開瓶之後,服務員要先把木塞給您檢查,您可以嗅一下是否有異味及木塞是否異常。若一切正常您就點頭示意可以開始試酒了。

  服務員會倒一些酒在您的酒杯裏。現在是您展示試酒功力的時候了。依照試酒三部曲,先看後聞最後品嚐。在您試酒時,除非酒有明顯的變質,否則不可任意要求換酒,更不可以“這個味道我不喜歡”爲由而要求換酒。

  如果您不想再喝酒而服務員還想繼續爲您斟酒的話,您只需用手碰碰杯子,示意不想再喝了即可。

  紅酒禮儀

  開瓶:用小刀將封口割開,除去上端部分。接着對準中心將螺旋錐慢慢擰入軟木塞,然後扣緊瓶口,進而平穩地將把手柄緩緩拉起,將軟木塞拉出。

  伺酒:開瓶之後不要馬上飲用,而是要晾一會兒,酒的香味會更醇。成熟期的紅酒只需提前半個小時就足夠了,陳年老酒通常結構比較脆弱,換瓶去渣後儘快飲用。

  斟酒:最好用餐巾裹着酒瓶,以免手溫使酒升溫。杯容量的三分之一爲度,讓酒香可以在杯口處留香。

  品酒:先觀色,再搖晃,後聞酒。最後當然就是“品”。一般的說法是啜一口酒,口內停留一會兒。品過酒最好在給點時間回味一下。

  飲酒小細節

  (a)一般的服務員會按順序倒酒,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來倒。如果你不想讓服務員給你倒酒,那麼就用指尖碰一下酒杯的邊緣,以示不想要了。

  (b)爲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即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

  (c)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應該傾斜酒杯,就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你可以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搖晃杯子。

  (d)非敬酒時的一飲而盡,或是邊喝酒邊透過酒杯看人、拿着酒杯邊說話邊喝酒、將口紅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禮的行爲。

  甜點喫法

  冰淇淋:喫冰淇淋一般使用小勺。當和蛋糕或餡餅一起喫或作爲主餐的一部分時,要使用一把甜點叉和一把甜點勺。

  餡餅:喫水果餡餅通常要使用叉子。但如果主人爲你提供一把叉子和一把甜點勺的話,那麼就用叉子固定餡餅,用勺挖着喫。喫餡餅是要用叉子的,除非餡餅是帶冰淇淋的,這種情況下,叉、勺都要使用。如果喫的是奶油餡餅,最好用叉而不要用手。以防止餡料從另一頭漏出。

  煮梨:使用勺和叉。用叉豎直把梨固定,用勺把梨挖成方便食用的小塊。叉子還可用來旋轉煮梨,以使挖食梨肉。如果只有一把勺子,就用手旋轉盤子,把梨核留在盤裏,用勺把糖汁舀出。

  果汁冰糕:如果作爲肉食的配餐食用可以用叉,如果是作爲甜點食用,使用勺子。

  燉制水果:喫燉制水果要使用勺子,不過你可以用叉子來穩住大塊水果。把櫻桃、梅乾、李脯的核體面地吐到勺裏,放在盤邊。

  正統飲食下午茶

  傳統上,下午茶是女主人在家招待女性朋友的聚會,是下午接待訪客的最重要時刻。在這個純女性的聚會上,桌子總是鋪着白色蕾絲巾或斜紋布,擺上純銀枝狀燭臺,以及插着一束鮮花的花瓶。

  此外,桌上還應該放:

  1、一面大銀盤,上頭放純銀茶具。包括,茶壺和底下可再加盞酒精燈的熱水壺、牛奶、附鉗子或茶匙的糖罐、裝人工甘味劑的容器、濾網和倒茶渣的碗以及裝薄檸檬片的小碟子,並附一支小叉子。

  2、每組配一支純銀茶匙的瓷製茶杯和託碟。

  3、裝食物的小盤子。

  4、喫糕餅的叉子。

  5、喫果凍或草莓的純銀茶匙。

  6、果凍杯或草梅鉢

  7、裝乳脂的純銀容器

  8、可盛裝小三明治、餅乾、熱奶油圓餅乾、水果蛋糕、乾果巧克力糖、或任何甜點的小碟子。

  9、精美的白色午茶餐巾。

  完美西餐的優雅細節

  沒有人不喜歡宴會上的完美淑女,可是別忘了:細節決定着完美!

  A、酒杯邊的脣印

  女士們在用酒水之前,記着先用餐巾輕拭嘴上的脣膏及油漬,以免杯邊留下難看的脣印。

  B、拿酒杯的手法

  拿酒杯的時候,注意不要將手肘靠在桌面上,而要懸空拿起。使用高腳的香檳飲時,應優雅地以手指拿着下半部的杯腳。

  C、餐畢的刀叉

  用餐完畢後,將餐具並列側放於碟上。交叉的擺放表示還末用完餐,而不要將用過的餐具放在桌上,這樣會弄髒檯布,有礙觀瞻。

  D、還是手肘!

  喝湯時,同樣不要將手肘靠在桌上,否則會給人埋頭苦喝的印象。

  E、對付大片的蔬菜

  喫沙拉時,通常會遇上較大片的菜葉,這時不要用刀子切開菜葉,而應以刀叉將其折起來,再以叉子食用。

  F、動手的尷尬

  喫主菜時,爲避免尷尬,可少選多骨、帶殼的食物。就算喫雞腿也絕不能用手拿起來喫。食用蝦、蟹時,侍應生都會端上一碗洗手水,洗手後你纔可以放心地動手將之解決。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17

  西餐禮儀用餐中爲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暫時休息片刻,可將刀叉分話盤中,刀頭與叉尖相對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還是繼續喫。如是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無須放下,但若需是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應當注意,不管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刀與叉除了將料理切開送入口中之外,還有另一項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擺置方式傳達出“用餐中”或是“結束用餐”之訊息。 而服務生是利用這種方式,判斷客人的用餐情形,以及是否收拾餐具準備接下來的服務等等,所以希望積閏能夠記住正的的餐具擺置方式。特別要注意的是刀刃側必須面向自己。用餐結束的擺置方式有兩種:用餐結束後中,可將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側 向內與叉子併攏,平行放置於餐盤上。接下來的擺置方式又分爲英國式與法國式,不論哪種方式都可以,但最常用的是法國式。

  儘量將柄放入餐盤內,這樣可以避免因碰觸而掉落,服務生也較容易收拾。 出席結婚餐宴時,不論怎麼將餐具擺成“用餐中”的位置,只要主要賓客用餐結束,就應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所以宴會時,切記皆以主要賓客爲中心進行。在宴會中,每喫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對擺在面前的刀叉,是從外側依次向內取用,因爲刀叉擺放的順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順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結束了。中途需是談話或休息時,應該將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盤子兩邊。

  反之,刀叉柄朝向自己並列放在盤子裏,則表示這一道菜已經用好了,服務員就會把盤子撤去。前菜或是甜點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叉起食用的料理,沒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在家庭內的餐會或是與朋友之間的輕鬆聚餐,像沙拉或是蛋包飯之類較軟的料理也可以只使用叉子的進餐。但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使用刀叉,能給人較爲優雅利落的感覺。另外,在歐洲等地,常可看見有人右手拿叉子,左手則拿着麪包用餐。不管喫得怎麼利落優雅,這樣用餐也只能在家庭或大衆化的店中,在高級餐廳內是絕對行不通的。 沒用過的刀子,就這樣放在桌上即可,服務生會自動將它收走。

  雖說將刀與叉放在餐盤上併攏是代表結束用餐的訊息,但是沒有必要把乾淨刀子特地放入弄髒的餐盤內。 沒有用過的餐具保持原狀放在原處即可,硬要追求形式的規則反而顯得奇怪。隨機應變,依當時的狀況處理事物纔是最正確的。 即使掉了也不算出醜,但是自己彎下腰去撿就滿丟臉的。所以東西掉了的時候最好請服務生過來替你撿起。服務生隨時都在注意客人的情況,所以會很快地再拿新的餐具過來,萬一服務生沒有注意到,可以面向服務生稍微地將手抬高一下,儘量不要引起其他人側目注視。 服務生的工作是爲了使客人能更愉快地用餐,所以儘可向他們提出要求。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18

  在進餐尚未全部結束時,不可抽菸,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結束時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應有禮貌地詢問一聲"您不介意吧?"

  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喫水果時,不要拿着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五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喫。

  進餐過程中,不要解開紐扣或當衆脫衣。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將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檯上。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19

  1:在西方,去飯店喫飯一般都需要事先預約,在預約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說清楚,首先要說明人數和時間,其次要表明是否吸菸區或視線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它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的時間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2:餐廳喫飯時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上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整潔,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進入餐廳時,男士應該先開門,請女士進入。應該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餐點端來時,都應讓女士優先。特別是團體活動,更別忘了讓女士們走在前面

  3: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越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4: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 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 點太多卻喫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 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喫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5: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瞭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 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 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6: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 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7: 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酒類服務通常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 口並回籤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輕握杯腳。爲避 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

  8:喝酒的方法。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 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爲。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9:喝湯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角較好。身體上的半部略 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10:麪包的喫法。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喫的原則。喫硬麪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麪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 再用手撕成塊來喫。避免像用鋸子似割麪包,應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時可用手將麪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11: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喫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 、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12:略事休息時,如果喫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 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後,將刀叉擺成四點鐘方向即可

  西餐進餐時女士手提包的位置

  在歐美,女士入座後,通常會直接把手提包放在腳邊的地板上。由於她們對手提包的處理是如此,所以,把手提包放置桌上,對他們來說,是很失禮的行爲。

  因此,除了晚裝的小手包,其他手提包不能放在餐桌上。

  那麼,手提包應該放在那裏呢?可能有很多人不習慣把手提包放在地板上,這時,你可以把手提包放在背後和椅子之間或大腿上(餐巾下)。

  若是鄰座沒有人,也可以放置在椅子上,或掛在皮包架上。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20

  西餐禮儀表示用餐完畢

  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喫西餐的十大基本禮儀

  1、刀叉:手握叉子時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樣,或像握麥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樣。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飛來舞去用以強調說話的某一點,也不要將刀叉的一頭搭在盤子上,一頭放在餐桌上。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處。刀子放在盤子上時,刀刃朝裏,頭在盤子裏,刀把放在盤子邊緣上。

  2、餐巾: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臉的下部,要輕輕地沾擦。不要抖開餐巾再去摺疊,不要在空中像揮動旗子那樣揮動餐巾。餐巾應該放在大腿上,如果離開餐桌,要將餐巾放在椅子上,並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動作要輕。用餐結束時不要摺疊餐巾;否則,不瞭解情況的服務生可能會再給別的客人使用。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3、咀嚼:嚼東西時嘴要閉緊,無論你有什麼驚人的妙語,時機多麼恰到好處,只要嘴裏有食物,絕不能開口說話。不能爲了着急說話而馬上將食物吞下,要保持細嚼慢嚥的姿勢,將食物嚥下後會意地露出笑容,以轉達你內心的活動:剛纔完全可以有妙語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4、坐姿:要牢記你媽媽的話,坐立要直,不要將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如果手放在什麼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5、麪包:麪包上抹黃油尤其要注意,將麪包掰成可以一口喫下的小塊,臨喫前在小塊上抹黃油,不要圖方便將整個麪包上都抹上黃油。

  6、速度:切忌速度過快,無論你是在RitzCarton還是在格爾蒂的GreasePit酒店用餐,大口吞嚥食物不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觀,尤其是和他人共同進餐時,這麼做會顯得失禮。共同進餐時大家的量應一樣,並保持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的速度,別人都開始品味甜食了而你還在喝湯是不可取的。

  7、剔牙: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確忍受不住,找個藉口去洗手間,你可以在那裏剔個夠。

  8、口紅:將口紅留在餐具上是不可取的,工作用餐尤其如此。如果沒有隨身攜帶紙手帕,進酒店時可以順便到洗手間去一趟,或到吧檯去取塊紙餐巾。

  9、吸菸:即使在吸菸區用餐,用餐期間吸菸也不可取,吸菸會影響他人的食慾,而且和整個氣氛也不和諧,應該等到用餐結束後再吸菸,還應該記住:不要用盤子當菸灰缸。

  10、物品:女用手提包及男用手提箱這類東西不要放在餐桌上,鑰匙、帽子、手套、眼鏡、眼鏡盒、香菸等物品都不要放在餐桌上。總之,凡是和用餐無關的東西都不能放在餐桌上。

  西餐就餐禮儀

  1、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爲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該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喫。每喫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該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3、喝湯時不要啜,喫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脣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喫,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裏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喫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喫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該以小塊麪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麪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麪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5、 麪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塊麪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麪包掰成小塊再抹。

  6、喫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爲貴。喫雞腿時應該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喫。喫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喫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喫下層喫肉時,要切一塊喫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 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喫水果時,不要拿着水果整個去咬,應該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喫。

  8、用刀叉喫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着喫。若想喫得更優雅,還是用刀較好。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入,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喫。必須用手喫時,會附上洗手水。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着“請用手喫”。用手指拿東西喫後,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裏洗淨。喫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髒,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

  9、 吃麪包不可蘸調味汁喫到連調味汁都不剩,這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麪包盤子“舔”得很乾淨,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麪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喫,這纔是雅觀的做法。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21

  1、跟6人或6人以上的人一起喫飯時,禮貌的做法是等到大約上了50%的菜後再開始喫飯。跟幾個人喫飯而已的話,則要等到整桌的菜都上好了,除非飯菜容易變涼,影響食慾,或者大家都堅持讓你先動筷子。

  2、你可以也應該用刀把大塊的萵苣或其它的色拉菜切成小的。沒什麼比這更糟糕了,假設你試圖把大塊的萵苣含在嘴裏,並且部分還露在外面。(不用太多考慮,這個要根據你的主菜)

  3、煎麪包的正確方法是撕一塊夠咬一兩口的麪包,煎熟然後吃了。重複這樣的步驟。不要直接咬一卷麪包,或將它只切成一半就放進油鍋煎。

  4、切肉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是切下一塊,然後把豬肉放到右邊便於拿起來。這種方法被稱爲“美洲”做法。不把豬肉挪個位置,而是放在左邊的話,則被稱爲“大陸”做法,這絕大多數是歐洲國家的做法。這種做法正慢慢被接受,假設有一天它在良好飲食中被認爲是可以接受的話,我也不會感到驚訝的。而且得一次切一塊肉。把整快肉切成小塊,或者一次切一塊以上的肉都是非常俗氣的做法。

  5、喝飲料前先擦嘴。食物或油脂粘在玻璃杯邊緣都是不堪入目的。而且,帶着滿口的飯喝飲料被公認爲是粗魯的。而且,事後再擦則是下流的。

  6、假設在用餐期間離開飯桌,得把餐巾放在椅子上,而不是桌子上。沒人願意看到你那帶了污跡的餐巾。並且喫完飯的時候,把餐巾放在盤子左邊,或假設你的盤子已經清理乾淨了的話,則放在中間。

  7、當你要把食物或配料傳給餐桌上其他人時,從右邊或左邊傳過去,不要越過餐桌傳過去。

  8、當你不想要把一整塊食物吞下去時(比如一塊骨頭或一塊肥肉),你可以把那塊食物弄到嘴邊,用叉子(或你正在用的湯勺)把它從嘴裏弄到盤子旁邊。只有魚骨頭才能直接用手去弄。

  9、爲了得到服務員的注意,最有禮貌的做法是通過眼神交流。然後,假設他們非常忙碌,忽略了你,你可以把手舉到與頭齊平的地方,朝他招招手,不過千萬不要越過頭部。

  10、喫飽飯之後,銀器的恰當擺放是把他們擺成平行的與盤子交叉,把手朝着右邊。澄清一下,末端指向十點和四點的位置 。注意:並非所有懂這些,而且他們還會徵求你的意見,看看能否清理盤子。這樣至少你顯得高貴。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22

  西餐禮儀甜點喫法

  冰淇淋喫冰淇淋一般使用小勺。當和蛋糕或餡餅一起喫或作爲主餐的一部分時,要使用一把甜點叉和一把甜點勺。

  餡餅喫水果餡餅通常要使用叉子。但如果主人爲你提供一把叉子和一把甜點勺的話,那麼就用叉子固定餡餅,用勺挖着喫。喫餡餅是要用叉子的,除非餡餅是帶冰淇淋的,這種情況下,叉、勺都要使用。如果喫的是奶油餡餅,最好用叉而不要用手。以防止餡料從另一頭漏出。

  煮梨使用勺和叉。用叉豎直把梨固定,用勺把梨挖成方便食用的小塊。叉子還可用來旋轉煮梨,以使挖食梨肉。如果只有一把勺子,就用手旋轉盤子,把梨核留在盤裏,用勺把糖汁舀出。

  果汁冰糕如果作爲肉食的配餐食用可以用叉,如果是作爲甜點食用,使用勺子。

  燉制水果喫燉制水果要使用勺子,不過你可以用叉子來穩住大塊水果。把櫻桃、梅乾、李脯的核體面地吐到勺裏,放在盤邊。

  西餐禮儀魚的喫法

  魚肉極嫩易碎,因此餐廳常不備餐刀而備專用的湯匙。這種湯匙比一般喝湯用的稍大而且較平,不但可切分菜餚,還能將菜和調味汁一起舀起來喫。若要喫其他混合的青菜類食物,還是使用叉子爲好。對於魚骨頭,首先用刀在魚鰓附近刺一條直線,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將魚的上半身挑開後,從頭開始,將刀放在骨下方,往魚尾方向劃開。把骨剔掉並挪到盤子的一角。最後再把魚尾切掉。

  西餐禮儀帶骨食物

  鳥類:先把翅膀和腿切下,然後藉助刀和叉來喫身體部分。你可以把翅膀和腿用手拿着喫,但不能拿身體部分。

  雞肉:先喫雞的一半。把雞腿和雞翅用刀叉從連結處分開。然後用叉穩住雞腿(雞脯或雞翅),用刀把肉切成適當大小的片。每次只切兩三片。如果場合很正式,不能使和刀叉取用的,乾脆別動。如果是在非正式場合,你可以用手拿取小塊骨頭,但中能使用一隻手。

  肉排:用叉子或尖刀插入牛肉,豬肉或羊肉排的中心。如果排骨上有紙袖,你可用手抓住,來切骨頭上的肉,而這樣就不會使手油膩。在正式場合或者在飯店就餐時即使包有紙袖也不能用手拿着骨頭啃着喫。這些多餘的東西基本上是用來作裝飾的,而沒有讓你暴喫一頓的意思。另外,在非正式場合,只有骨頭上沒有湯時纔可以拿起來啃着喫。

  魚先用刀叉把魚頭和魚尾割下,放在盤邊。然後用刀尖順着魚骨把魚從頭到尾劈開。這時你有三種選擇:

  1、將魚骨滑出

  2、將魚平着分開,取出魚骨

  3、揭去上面一片,喫完後再去骨

  如果嘴裏喫進了小骨頭,用姆指和食指捏出,愛喫魚的人會連小魚頭喫掉,而喫到魚的臉頰是很幸運的事。

  西餐禮儀麪包喫法

  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喫是原則。喫硬麪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麪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喫。避免像用鋸子似的,應先把刀刺入中央部分,往靠近自己身體的部分切下,再將麪包轉過來切斷另一半。切時可用將麪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西餐禮儀喝酒姿勢

  酒類服務通常是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倒入灑杯中,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經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答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放在桌上由待者去倒。正確的握標姿勢是用手指握杯腳。爲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搖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拿着酒杯邊說話邊喝酒、喫東西時喝酒、口紅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禮的行爲。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西餐禮儀的注意事項

  西餐禮儀:交談

  無論是作主人、陪客或賓客,都應與同桌的人交談,特別是左右鄰座。不要只同幾個熟人或只同一兩人說話。鄰座如不相識,可先自我介紹。

  交談時聲音不要過大,不然可能會引起鄰座的不滿。

  交談時切勿將刀叉對着對方,否則是對對方的不尊敬,造成對你的厭惡。

  西餐禮儀:搭配

  飲酒時應該搭配食用什麼食物,時常困繞着人們,幾百年來,飲酒時選擇適當的食品似乎已經形成了一條條的規律。但是,隨着現代的社會中新食品和新型酒類的不斷湧現,這些規矩顯得陳舊,越來越不適用了。

  飲酒如何搭配食物首先應該明白一點,生活因個人喜好不同,飲酒和食物搭配毫無疑問的也應該隨個人品味隨意搭配。你可以按自己口味點叫酒和食物,即使是規則中不允許的,或者與你同桌用餐的朋友堅決反對的話,也不用害羞或不好意思。生活中有許多看起來不宜搭配的事物組成在一起,還是顯得那樣和諧。然而,晚飯時應該用什麼酒,你還是拿不定主意時,該怎麼辦?是不是求助於那些規則搭配呢?多年來,我積累了些經驗,可以解決你遇到的難題。這些所謂的”原則”不是告訴你喝酒時喫些什麼,只是說明食物與酒類之間如何影響,相互作用的。飲酒時搭配食物重要的是根據口味而定。食物和酒類可以分爲四種口味,這也就界定了酒和食物搭配的範圍,即:酸,甜,苦和鹹味。

  酸味:你可能聽說過酒不能和沙拉搭配,原因是沙拉中的酸極大地破壞了酒的醇香。但是,如果沙拉和酸性酒類同用,酒裏所含的酸就會被沙拉的乳酸分解掉,這當然是一種絕好的搭配。所以,可以選擇酸性酒和酸性食物一起食用。酸性酒類與含鹹食品共用,味道也很好。

  甜味:用餐時,同樣可以依個人口味選擇甜點。一般說來,甜食會使甜酒口味減淡。如果你選用加利福尼亞查頓尼酒和一小片烤箭魚一起食用,酒會顯得很甜。但是,如果在魚上放入沙拉,酒裏的果味就會減色不少。所以喫甜點時,糖份過高的甜點會將酒味覆蓋,失去了原味,應該選擇略甜於一點的酒類。這樣酒才能保持原來的口味。

  苦味:仍然使用”個人喜好”原則。苦味酒和帶苦味的食物一起食用苦味會減少。所以如果想減淡或除去苦味,可以將苦酒和帶苦味的食物搭配食用。

  鹹味:一般沒有鹽味酒,但有許多酒類能降低含鹹食品的鹽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食用海產品如魚類時,都會配用檸檬汁或酒類,主要原因是酸能減低魚類的鹹度,食用時,味道更加鮮美可口。

  西餐禮儀:刀與叉

  刀、叉等銀器類皆稱爲Cut-lery。刀、叉又分爲肉類用、魚類用、前菜用、甜點用,而湯匙除了前菜用、湯用、咖啡用、茶用之外,還有調味料用湯匙。調味料用湯匙即是添加調味料時所使用的湯匙,多用於甜點或是魚類料理。如今所使用的餐具依料理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正式西式料理的套餐中,常依不同料理的特點而配合使用各種不同形狀的刀叉,並不是一開始就全部擺出來的。說到全套,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在餐桌上擺滿銀器的畫面,而如今大都是以點用2-3道單品料理的方式爲主流。所以,在餐桌上擺滿銀器的正式用餐擺設,可能只能在喜宴上才能看得到了。使用一組的刀與叉的情況漸少,僅喫2-3道前菜的人越來越多,而刀叉也並不隨之變換,大都是以一組刀叉喫接着送上的前菜。而那種在刀叉上擺着的刀與叉(或湯匙),並放置於餐盤右側的餐廳也日漸增加。肉類料理所使用的刀的形狀,不論是哪一家餐廳大致上都一樣,不過魚類料理所使用的刀,往往依各餐廳而有所不同。尤其是與肉類料理用刀的寬度相同的魚類料理用刀有逐漸增加的傾趨勢,且比這寬度更寬的也很常見,也有一些刀幅更寬並在刀刃部分加上豪華裝飾的魚類料理用刀。此外,還有餐廳以調味料湯匙代替魚類料理用刀。刀叉就像是中國的筷架一樣。有時是刀與叉(或湯匙)兩隻爲一組放置在刀叉架上;有時是將刀、叉、湯匙三隻爲一組,放置在刀叉架上;有時是刀與叉(或湯匙)兩隻爲一組的放置其上,使刀的刀刃部與叉子的前部不會碰觸到桌巾。

  西餐禮儀:祝酒

  作爲主賓參加外國舉行的宴請,應瞭解對方祝酒習慣,即爲何人祝酒,何時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準備。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人多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時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賓致辭、祝酒時,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也不要藉此機會抽菸。奏國歌時應肅立。主人和主賓講完話與貴賓席人員碰杯後,往往到其他各桌敬灑,遇此情況應起立舉杯。碰杯時,要目視對方致意。

  宴會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躍氣氛,但切忌喝酒過量。喝酒過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態,因此必須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內。

  西餐禮儀:寬衣

  在社交場合,無論天氣如何炎熱,不能當衆解開鈕釦脫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賓可脫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西餐禮儀:喝茶

  (或咖啡)喝茶、喝咖啡,如願加牛奶、白糖,可自取加入杯中,用小茶匙攪拌後,茶匙仍放回小碟內,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單獨器皿盛放。喝時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碟。喝咖啡時會往咖啡中加液體咖啡伴侶,如果不願意浪費可將少許咖啡倒入盛裝咖啡伴侶的杯盤中攪拌,並再次倒入咖啡杯中攪拌即可,切忌誤將剩下的咖啡伴侶直接喝下。

  西餐禮儀:喝湯

  不能吸着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角較好。身體上的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西餐禮儀:水果

  蘋果,梨——在宴席上,要用手拿取蘋果或梨,放在盤裏。你可以用螺旋式將其削皮。如果說樣做很難的話,就水果放在盤上,先切成兩半,再去核切塊,然後用叉或水果刀食用。如果場合更加隨便點的話,你可以用手拿着喫。

  鱷梨——帶殼的鱷梨需要用勺來喫,如果切成片裝在盤子裏或拌在色拉里,要用叉子喫。

  香蕉——如果是在餐桌上喫香蕉,要先剝皮,再用刀切成段,然後用叉子叉着喫。在非正式場合如野餐,海灘等,要把香蕉剝出一半,然後像猴子一樣喫。

  無花果——鮮無花果作爲開胃品與五香火腿一起喫時,要用刀叉連皮一起喫下。若上面有硬杆,用刀切下(否則會嚼不動)。作爲飯後甜食喫時,要先把無花果切成四半,在桔汁或奶油中浸泡後,用刀叉食用。

  柚子(橙子,桔子)——喫柚子時,要先把它切成兩半,然後用茶匙或尖柚子匙挖出食用。在非正式場合,可以把柚子汁小心地擠到茶匙中。剝橙子皮有兩種方法,兩者都要使用尖刀。方法一:螺旋式剝皮。方法二:先用刀切去兩端的皮,再豎直將皮一片片切掉。剝皮後,可以把橙肉掰下來。如果掰下的部分不大,可一口喫掉。如果太大,要使用甜食刀叉先切開,後食用。如果橙子是切好的,也可以象喫柚子那樣使用柚子匙或茶匙挖着喫。喫桔子要先用手剝去皮,再一片一片地喫。你可能要剝皮並去除白色覆蓋膜,尤其是膜很厚的時候。

  葡萄——對於無籽葡萄沒什麼講究,一粒粒地喫就行。若葡萄有籽,林把葡萄放入口中嚼吸食肉質,然後把籽吐到手中。要想容易地剝去葡萄皮,則要持其莖部放在嘴邊,用中指和食紙將肉汁擠入口中。最後把剩在手中的葡萄皮放在盤裏。

  芒果、木瓜——整個芒果,要先用鋒利的水果刀縱向切成兩半,然後再切成四分之一半。用叉子將每一塊放入盤中,皮面朝上,並剝掉芒果皮。你也可以象喫鱷梨那樣用勺挖着喫。如把芒果切成兩半,挖食核肉,保留皮殼。喫木瓜象喫鱷梨和小西瓜一樣,先切成兩半,摳出籽,然後用勺挖着喫。

  桃李——將桃李先切成二分之一半,再切成四分之一半,用刀去核。皮可以剝下來,但如果帶着皮切成小塊,用甜食刀叉食用也是不錯的。

  柿子——喫柿子有兩種方法:一是先切成兩半,然後用勺挖出柿肉;二是將柿子豎直放在盤中,柄部朝下,切成四塊,然後再藉助刀叉切成適當大的小塊。食用時將柿核吐在勺中,放到你的盤子的一邊。不要喫柿子皮,因爲太苦太澀。

  菠蘿(果肉)——很簡單,喫鮮菠蘿片時,始終使用刀和叉。

  草莓——大草莓可以用手柄部,蘸着白砂糖(自己盤中的)整個喫。然後將草莓柄放入自己的盤裏。如果草莓是拌在奶油裏的,當然要使用勺子。

  西瓜——切成塊的西瓜一般用刀和叉來喫,喫進嘴裏的西瓜籽要及時清理,並吐在緊凹的手中,然後放入自己的盤子。

  漿果,櫻桃——喫法很多,你可視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喫漿果時,不管有無奶油,都要用勺子;喫櫻桃要用手拿,將櫻桃核文雅地吐在緊凹的手中,然後放入自己的盤子。

  西餐禮儀:調味品

  食用馬蘿蔔醬,薄荷膠,葡萄乾膠,芥末,蘋果醬,酸果蘿醬時,要先用湯匙將其舀入盤子裏。然後用叉子叉肉抹油食用。液體醬汁如薄荷,櫻桃或杏鴨醬,要直接澆到肉上面。澆的最好要少些,這樣不會影響肉的整體的味道。喫蛋卷和餅乾用的果膠,果醬和蜜餞要用湯匙舀到黃油盤子的一邊,然後用刀平抹在麪包或蛋卷小塊上。如果沒有湯匙,用刀取果膠前,先在盤子邊上擦一擦。喫咖喱菜時,可把花生,椰子,酸辣醬等調料放到盤子裏混合後配咖喱食用。酸辣醬也可作爲配菜喫,不用混合。

  鹽和胡椒粉先品嚐食物,後加鹽和胡椒粉。先放鹽或胡椒粉是對廚師不禮貌的表現。如果桌上有鹽罐,使用裏面的鹽匙,如果沒有,就用乾淨的刀尖取用。蘸過鹽的食物要放在自己的黃油盤裏或餐盤裏的一邊。如果爲你提供一箇專人鹽罐,你可以用手捏取。

  色拉接照傳統,色拉要用叉子來喫,但是如果色拉的塊太大,就應切開以免從叉子上掉下來。以前喫色拉和水果用的鋼刀又鏽又黑。不鏽鋼刀的使用改變了這種狀況。喫冰山萵苣一般要使用刀和叉。當色時作爲主食喫的時候,不要把它放在餐盤裏。要放在自己的黃油盤裏,靠在主盤旁。通常用一塊麪包或蛋卷把叉子上的色拉推在盤子裏。

  黃油往麪包,蛋卷,餅乾或土司上抹黃油要用刀,而且小塊麪包只能抹少量的黃油。不要往蔬菜上抹黃油。因爲這被認爲是對廚師的侮辱。

  西餐禮儀:喫蔬菜

  蘆筍如果要喫的蘆筍菜中有湯汁,先切成小塊,再用刀叉食物。如果蘆筍很大而且需要蘸汁,先把頭切下,然後分開來食物以防滴汁和掉渣。也可以用手拿着莖柄,蘸汁喫。對於小的蘆筍完全可以用手拿着蘸汁食用。

  西紅柿除做色拉喫以外,西紅柿都可以用手拿着喫。挑個小點的,正好放入嘴中,不要張嘴咀嚼,因爲這樣汁液會濺出來,要把嘴脣閉緊。如果盤中只有一箇大的西紅柿,用牙輕輕將皮剝掉,先咬下一半,慢慢喫完再喫另一半。

  玉米棒鮮玉米棒大多是在非正式場合喫的,可以先把它掰成兩半,以便好拿,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面一次不要沫撒太多的黃油或調料。橫着喫還是轉圈喫,自己選取,兩種方法都行。先集中數排或一部分抹黃油,撒鹽。喫完後再換地方,這樣你的手和麪部就不會過多粘染調料。

  土豆土豆片和土豆條是用手拿着喫的。除外土豆條裏有汁,那樣的話要使用叉子。小土豆條也可拿着喫。但用叉會更好。如果土豆條太大,不好取用,就用叉子叉開,不要掛在叉上咬着喫。把番茄醬放在盤子邊上,用手拿或用叉子叉着小塊蘸汁喫。烤土豆在食用時往往已被切開。如果沒有用刀從上部切入,用手或叉子將土豆掰開一點,加入奶油或酸奶,奶油和小青蔥,鹽和胡椒粉,每次加一點。你可以帶皮食用。

  西餐禮儀:用手喫

  如果你不知道該不該用手拿着喫,就跟着主人做。記住:食物用淺盤上來時,喫前先放入自己的盤子。下面是一些可以用手拿着喫的食物:帶芯的玉米,肋骨,帶殼的蛤蚌和牡蠣,龍蝦,三明治,幹蛋糕,小甜餅,某些水果。脆燻肉,蛙腿,雞翅和排骨(非正式場合),土豆條或炸薯片,小蘿蔔,橄欖和芹菜等。

  三明治要記住,小的三明治和烤麪包是用手拿着喫的,大點的喫前先切開。配滷汁喫的熱三明治需要用刀和叉。通過拿麪包的方式,可以測試出一箇人是否是個有修養的人。不過只要你記住在吃麪包或蛋卷時,往上抹黃油之前,先把其切成兩半或小塊的話,你就可以輕鬆得通過測試。小餅乾用不着弄碎。使用你盤中的黃油刀,抹油應在盤子裏或盤子上部進行。把黃油刀稍靠右邊放。刀柄放在盤邊外面以保持清潔。熱土司和小麪包要馬上抹油。不必把麪包條掰碎,可在其一面抹黃油。把丹麥糕點(甜蛋卷)切成兩半或四半。隨抹隨喫。

  燻肉喫法很簡單,喫帶肥肉的燻肉要使用刀和叉,如果燻肉很脆,則先用叉子將肉叉碎,再用手拿着喫。

  西餐的四種服務

  法式服務

  特點是典雅、莊重,周到細緻,用餐費用昂貴。法式服務是一種十分講究禮節的服務方式,流行於西方上層社會。法式西餐服務的宗旨在於讓顧客享受到精製的餐品,盡善盡美的服務和優雅、浪漫的情調。

  法式西餐服務要點:

  1、每一桌配一名服務員和一名服務助手,配合爲客人服務。

  2、客人點菜後,菜食的製作在客人面前完成,半成品請客人過目,然後在帶加熱爐的小推車上完成製作,裝盤後請客人品嚐。

  3、每上一道菜都撤掉餐具。

  4、菜點與酒類相匹配。

  5、每上一道菜都必須清理檯面。

  法式服務是一種非常豪華的服務,最能吸引顧客的注意力,給顧客的個人照顧較多。但是,法式服務要使用許多貴重餐具,需用餐車、旁桌,故西餐廳的空間利用率很低,同時還需要較多經過培訓的專業服務人員。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23

  一、用餐場合及注意事項

  當被邀請參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雞尾酒會或茶會,通常只有兩種,一種是正式的,一種是隨意的。假如去的是高檔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假如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裝,男士必須打領帶。

  下面介紹幾種最具代表性的場合及注意事項:

  1、自助餐

  自助餐(也是招待會上常見的一種、可以是早餐、中餐、晚餐,甚至是茶點,有冷菜也有熱菜,連同餐具放在菜桌上,供客人用。一般在室內或院子、花園裏舉行,來宴請不同人數的賓客。假如場地太小或是沒有服務人員,招待比較多的客人,自助餐就是最好的選擇。

  自助餐開始的時候,應該排隊等候取用食物。取食物前,自己先拿一箇放食物用的盤子。要堅持“少喫多跑”的原則,不要一次拿得太多喫不完,可以多拿幾次。用完餐後,再將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不允許“吃不了兜着走”。假如在飯店裏喫自助餐,一般是按就餐的人數計價,有些還規定就餐的時間長度,而且要求必須喫完,假如沒有喫完的話,需要自己掏腰包“買”你沒喫完的東西。

  自助餐有兩種類型,坐式並且享受部分服務的是最美妙的。它將優雅的環境和輕鬆的氣氛熔於一體,這樣的聚會需要一定的服務,除非它小得女主人可以應付得過來,同時也需要足夠的空間容納餐桌。另一種是不需要餐桌的,也沒有服務或者很少,客人們自娛自樂,可以自帶碟子、銀具和餐巾到一箇自己覺得最舒適的地方,而且隨時可以討論問題。

  自助餐,除瞭解決由於額外服務產生的問題,也解決了女主人安排桌位的問題。當客人們自由選擇地點時,先後次序和是否適合滿意等並不是主人的責任。往往提供了很多種菜餚,客人有足夠的選擇餘地,主人也不必擔心菜單是否符合他們的胃口。

  2、雞尾酒會

  雞尾酒會的形式活潑、簡便,便於人們交談。招待品以酒水爲重,略備一些小食物,如點心、麪包、香腸等,放在桌子、茶几上或者由服務生拿着托盤,把飲料和點心端給客人,客人可以隨意走動。舉辦的時間一般是下午5點到晚上7點。近年來,國際上各種大型活動前後往往都要舉辦雞尾酒會。

  這種場合下,最好手裏拿一張餐巾,以便隨時擦手。用左手拿着杯子,好隨時準備伸出右手和他人握手。喫完後不要忘了用紙巾擦嘴、擦手。用完了的紙巾丟到指定位置。

  3、晚宴

  晚宴分爲隆重的晚宴和便宴兩種。

  西方的喜好,隆重的晚宴也就是正式宴會,基本上都安排在晚上8點以後舉行,中國一般在晚上6點至7點開始。舉行這種宴會,說明主人對宴會的主題很重視,或爲了某項慶祝活動等。正式晚宴一般要排好座次,並在請柬上註明對着裝的要求。其間有祝詞或祝酒,有時安排席間音樂,由小型樂隊現場演奏。

  便宴是一種簡便的宴請形式。這種宴會氣氛親切友好,適用於親朋好友之間,有的在家裏舉行。服裝、席位、餐具、佈置等不必太講究,但仍然有別於一般家庭晚餐。

  西方的喜好,晚宴一般邀請夫婦同時出席。假如你受到邀請,要仔細閱讀你的邀請函,上面會說明是一箇人還是先生或夫人陪同,或者攜帶伴侶。在回覆邀請時,你最好能告訴主人他們的名字。

  4、其他注意事項

  西餐的一箇特點就是餐具多:各種大小杯子、盤子、銀器具等。

  餐具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湯匙也放在食盤右邊。食盤上方放喫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水杯、。餐巾疊放啤酒杯(水杯、裏或放在食盤裏。麪包盤放在左手,上面的黃油刀橫擺在盤裏,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的刀叉數目要和菜的道數相等,按上菜順序由外到裏排列,刀口向內,用餐時按順序由外向中間排着用,依次是喫開胃菜用的、喫魚用的、喫肉用的比較正式的餐會中,餐巾是布做的。高檔的餐廳餐巾往往疊得很漂亮,有的還繫上小緞帶。注意,別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臉。

  小瓶裝鹽和胡椒,可以在每一套餐具中間的前面放一份,可以每兩套餐具之間放一箇甚至只在餐桌的中心位置放一箇,這樣就可以共用一套小瓶了。

  餐具都擺齊以後,不要忘了餐桌的裝飾物,例如蠟燭臺或用你的茶壺做個小花瓶等,都可以增添浪漫的氣氛。

  招待客人時不要把熱水放在玻璃杯裏,這樣既不科學,又不安全,因爲玻璃杯容易燙手。所以,熱水、熱茶等,應該放在瓷杯裏,玻璃杯是用來裝冰塊或是冷水的。

  西方喝茶的方式和中國也不一樣。中國喝茶方法一般都是把茶葉直接放在茶杯裏用開水衝着喝,茶葉仍在杯子裏。西方是用袋泡茶或把茶葉先放在茶壺裏泡,然後把茶水倒出來喝,茶杯裏不留茶葉。

  就坐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要蹺腿,和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爲佳。餐檯上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女主人拿起餐巾時(沒女主人就看男主人,表示開始用餐,把餐巾鋪在雙腿上,假如餐巾很大就對摺放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

  在正規的晚餐,要等女賓放好餐巾後,男士再放餐巾。最好用雙手打開餐巾,切忌來回抖動地打開餐巾。不要將餐巾別在領口上、皮帶上或夾在襯衣的領口。用餐的時候,頭要保持一定高度,不能太低,不能過多地移動頭。

  就餐期間,假如暫時離開座位,可以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千萬不要把餐巾放在桌上,否則就意味着你不想再喫,讓服務員不再給你上菜。

  很多主人並不願意客人在家裏吸菸。假如你想吸菸,可以在上甜點之後,並得到男主人或女主人的允許,去指定的地方吸菸。不要坐在用餐的座位上,讓身邊的客人和你一同享受“仙境”。

  二。西餐餐桌禮儀

  餐桌上必須要注意的是:

  1、西餐點菜及上菜順序

  西餐菜單上有四或五大分類,其分別是開胃菜、湯、沙拉、海鮮、肉類、點心等。

  應先決定主菜。主菜假如是魚,開胃菜就選擇肉類,在口味上就比較富有變化。除了食量特別大的外,其實不必從菜單上的單品菜內配出全餐,只要開胃菜和主菜各一道,再加一份甜點就夠了。可以不要湯,或者省去開胃菜,這也是很理想的組合(但在意大利菜中,意大利麪被看成是湯,所以原則上這兩道菜不一起點、。

  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

  1、頭盤。西餐的第一道菜是頭盤,也稱爲開胃品。開胃品的內容一般有冷頭盤和熱頭盤之分,常見的品種有魚子醬、鵝肝醬、燻鮭魚、雞尾杯、奶油雞酥盒、焗蝸牛等。因爲是要開胃,所以開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風味,味道以咸和酸爲主,而且數量少,質量較高。

  2、湯。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湯。西餐的湯大致可分爲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4類。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美式蛤蜊湯、意式蔬菜湯、俄式羅宋湯、法式焗蔥頭湯。冷湯的品種較少,有德式冷湯、俄式冷湯等。

  3、副菜。魚類菜餚一般作爲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爲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貝類及軟體動物類。通常水產類菜餚與蛋類、麪包類、酥盒菜餚品都稱爲副菜。因爲魚類等菜餚的肉質鮮嫩,比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類菜餚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類菜餚主菜有區別。西餐喫魚菜餚講究使用專用的調味汁,品種有韃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4、主菜。肉、禽類菜餚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稱爲主菜。肉類菜餚的原料取自牛、羊、豬、小牛仔等各個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爲沙朗牛排(也稱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其烹調方法常用烤、煎、鐵扒等。肉類菜餚配用的調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蘑菇汁、白尼斯汁等。

  禽類菜餚的原料取自雞、鴨、鵝,通常將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歸入禽類菜餚。禽類菜餚品種最多的是雞,有山雞、火雞、竹雞,可煮、炸、烤、燜,主要的調味汁有黃肉汁、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類菜餚。蔬菜類菜餚可以安排在肉類菜餚之後,也可以和肉類菜餚同時上桌,所以可以算爲一道菜,或稱爲一種配菜。蔬菜類菜餚在西餐中稱爲沙拉。和主菜同時服務的沙拉,稱爲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紅柿、黃瓜、蘆筍等製作。沙拉的主要調味汁有醋油汁、法國汁、幹島汁、奶酪沙拉汁等。

  沙拉除了蔬菜之外,還有一類是用魚、肉、蛋類製作的,這類沙拉一般不加味汁,在進餐順序上可以作爲頭盤。

  還有一些蔬菜是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條。熟食的蔬菜通常和主菜的肉食類菜餚一同擺放在餐盤中上桌,稱爲配菜。

  6、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後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從真正意義上講,它包括所有主菜後的食物,如布丁、煎餅、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7、咖啡、茶。西餐的最後一道是上飲料,咖啡或茶。喝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2、位次問題

  即使來賓中有地位、身份、年紀高於主賓的,在排定位次時,仍要請緊靠主人就坐。男主人坐主位,右手是第一重要客人的夫人,左手是第二重要客人的夫人,女主人坐在男主人的對面。她的兩邊是最重要的第一、第二位男客人。現在,假如不是非常正規的午餐或晚餐,這樣一男一女的間隔坐法就顯得不重要了。

  3、刀叉的使用

  使用刀叉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成小塊,用叉子往嘴裏送。用刀的時候,刀刃不可以朝外。進餐中途需要休息時,可以放下刀叉並擺成“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表示沒喫完,還要繼續喫。每喫完一道菜,將刀叉並排放在盤中,表示已經喫完了,可以將這道菜或盤子拿走。假如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不用放下來,但不要揮舞。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拿叉,但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要拿着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要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任何時候,都不要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4、餐桌上的注意事項。

  不要在餐桌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時打嗝是大忌。取食時,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請他人傳遞,不要站起來。每次送到嘴裏的食物別太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就餐時不可以狼吞虎嚥。對自己不願喫的食物也應要一點放在盤中,以示禮貌。不應在進餐中途退席。確實需要離開,要向左右的客人小聲打招呼。飲酒乾杯時,即使不喝,也應該將杯口在脣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當他人爲你斟酒時,假如不需要,可以簡單地說一聲“不,謝謝!”或以手稍蓋酒杯,表示謝絕。進餐過程中,不要解開紐扣或當衆脫衣。假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以把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但不可以把外套或隨身攜帶的東西放到餐檯上。

  三、西餐的喫法西餐的具體喫法,和中餐有很大區別。

  1、吃麪包和黃油時,通常是小圓麪包和包條自己拿麪包和黃油,然後用手把麪包掰成幾小塊,抹一塊,喫一塊。

  喫三明治,小的三明治和烤麪包是用手拿着喫的,大點的喫前先切開。配滷汁喫的熱三明治需要用刀和叉。

  2、喫肉類

  西方人喫肉(指的是羊排、牛排、豬排等、一般都是大塊的。喫的時候,用刀、叉把肉切成一小塊,大小剛好是一口。喫一塊,切一塊,不要一下子全切了,也千萬不要用叉子把整塊肉夾到嘴邊,邊咬、邊咀嚼、邊吞嚥。

  喫牛肉(牛排、的場合,由於可以按自己愛好決定生熟的程度,預定時,服務員或主人會問你生熟的程度。

  喫有骨頭的肉,比如喫雞的時候,不要直接“動手”,要用叉子把整片肉固定(可以把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入,把肉切開,邊切邊喫。假如是骨頭很小時,可以用叉子把它放進嘴裏,在嘴裏把肉和骨頭分開後,再用餐巾蓋住嘴,把它吐到叉子上然後放到碟子裏。不過需要直接“動手”的肉,洗手水往往會和肉同時端上來。一定要時常用餐巾擦手和嘴。

  喫魚時不要把魚翻身,喫完上層後用刀叉剔掉魚骨後再喫下層。

  3、喫沙拉西餐中,沙拉往往出現在這樣的場合裏:作爲主菜的配菜,比如說蔬菜沙拉,這是常見的;作爲間隔菜,比如在主菜和甜點之間;作爲第一道菜,比如說雞肉沙拉。

  假如沙拉是一大盤端上來就使用沙拉叉。假如和主菜放在一起則要使用主菜叉來喫。

  假如沙拉是間隔菜,通常要和奶酪、炸玉米片等一起食用。先取一兩片麪包放在你的沙拉盤上,再取兩三片玉米片。奶酪和沙拉要用叉子喫,而玉米片可以用手拿着喫。

  假如主菜沙拉配有沙拉醬,可以先把沙拉醬澆在一部分沙拉上,喫完這部分後再加醬。直到加到碗底的生菜葉部分,這樣澆汁就容易了。

  沙拉喜好的喫法應該是:將大片的生菜葉用叉子切成小塊,假如不好切可以刀叉並用。一次只切一塊,喫完再切。

  4、喝湯喝湯時不要啜,喫東西時要閉嘴咀嚼。

  不要舔嘴脣或咂嘴發出聲音。即使是湯菜再熱,也不要用嘴吹。要用湯匙從裏向外舀,湯盤裏的湯快喝完時,可以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匙舀淨就行了。喫完後,將湯匙留在湯盤裏,匙把指向自己。

  5、蠔和文蛤喫蠔和文蛤用左手捏着殼,右手用蠔叉取出蠔肉,蘸調味料用蠔叉喫。小蝦和螃蟹的混合物也可以單獨蘸調味料,用蠔叉喫。

  6、意大利麪喫意大利麪,要用叉子慢慢地捲起麪條,每次卷四五根最方便。也可以用調羹和叉子一起喫,調羹可以幫助叉子控制滑溜溜的麪條。不能直接用嘴吸,不然容易把汁濺得到處都是。

  7、水果在許多國家,把水果作爲甜點或隨甜點一起送上。通常是許多水果混合在一起,做成水果沙拉,或做成水果拼盤。

  喫水果關鍵是怎樣去掉果核。不能拿着整個去咬。有刀叉的情況下,應小心地使用,用刀切成四瓣再去皮核,用叉子叉着喫。要注意別把汁濺出來。沒有刀或叉時,可以用你的兩個手指把果核從嘴裏輕輕拿出,放在果盤的邊上。把果核直接從嘴裏吐出來,是非常失禮的。

  8、西式快餐和小喫漢堡包和熱狗是用手拿着喫,但一定要用餐巾紙墊住,讓醬汁流到餐巾上,而不是流到你的手或衣服上。爲防止萬一,可以一隻手拿餐巾墊住,另一隻手準備一兩張餐巾備用。

  比薩餅可以用手拿着餅塊,把外邊轉向裏,防止上面的餡掉出來。但一般晚宴的餐桌上看不到比薩餅的。

  玉米薄餅是一種普遍的用手拿着喫的食物。可以蘸上如甜豆或蕃茄醬等混合醬後喫。

  油煎食物和薯片,可以用手拿着喫,也可以用叉子喫。假如在戶外,當然可以用手拿着吃了。

  女士還要注意,喫東西的時候,每次都要少放一些到嘴裏。小口嚼,製造噪音和弄壞脣膏。喫一般的菜時,假如把手指弄髒了,可以請服務員端洗手水來。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24

  喝湯時不要啜,喫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脣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喫,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裏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喫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喫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麪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麪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麪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麪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塊麪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麪包掰成小塊再抹。

  喫雞時,歐美人多以喫雞胸脯肉爲貴。喫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喫。喫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喫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喫下層。喫肉時,要切一塊喫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25

  西餐禮儀:交談

  無論是作主人、陪客或賓客,都應與同桌的人交談,特別是左右鄰座。不要只同幾個熟人或只同一兩人說話。鄰座如不相識,可先自我介紹。

  交談時聲音不要過大,不然可能會引起鄰座的不滿。

  交談時切勿將刀叉對着對方,否則是對對方的不尊敬,造成對你的厭惡。

  西餐禮儀:搭配

  飲酒時應該搭配食用什麼食物,時常困繞着人們,幾百年來,飲酒時選擇適當的食品似乎已經形成了一條條的規律。但是,隨着現代的社會中新食品和新型酒類的不斷湧現,這些規矩顯得陳舊,越來越不適用了。

  飲酒如何搭配食物首先應該明白一點,生活因個人喜好不同,飲酒和食物搭配毫無疑問的也應該隨個人品味隨意搭配。你可以按自己口味點叫酒和食物,即使是規則中不允許的,或者與你同桌用餐的朋友堅決反對的話,也不用害羞或不好意思。生活中有許多看起來不宜搭配的事物組成在一起,還是顯得那樣和諧。然而,晚飯時應該用什麼酒,你還是拿不定主意時,該怎麼辦?是不是求助於那些規則搭配呢?多年來,我積累了些經驗,可以解決你遇到的難題。這些所謂的”原則”不是告訴你喝酒時喫些什麼,只是說明食物與酒類之間如何影響,相互作用的。飲酒時搭配食物重要的是根據口味而定。食物和酒類可以分爲四種口味,這也就界定了酒和食物搭配的範圍,即:酸,甜,苦和鹹味。

  酸味:你可能聽說過酒不能和沙拉搭配,原因是沙拉中的酸極大地破壞了酒的醇香。但是,如果沙拉和酸性酒類同用,酒裏所含的酸就會被沙拉的乳酸分解掉,這當然是一種絕好的搭配。所以,可以選擇酸性酒和酸性食物一起食用。酸性酒類與含鹹食品共用,味道也很好。

  甜味:用餐時,同樣可以依個人口味選擇甜點。一般說來,甜食會使甜酒口味減淡。如果你選用加利福尼亞查頓尼酒和一小片烤箭魚一起食用,酒會顯得很甜。但是,如果在魚上放入沙拉,酒裏的果味就會減色不少。所以喫甜點時,糖份過高的甜點會將酒味覆蓋,失去了原味,應該選擇略甜於一點的酒類。這樣酒才能保持原來的口味。

  苦味:仍然使用”個人喜好”原則。苦味酒和帶苦味的食物一起食用苦味會減少。所以如果想減淡或除去苦味,可以將苦酒和帶苦味的食物搭配食用。

  鹹味:一般沒有鹽味酒,但有許多酒類能降低含鹹食品的鹽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食用海產品如魚類時,都會配用檸檬汁或酒類,主要原因是酸能減低魚類的鹹度,食用時,味道更加鮮美可口。

  西餐禮儀:刀與叉

  刀、叉等銀器類皆稱爲Cut-lery。刀、叉又分爲肉類用、魚類用、前菜用、甜點用,而湯匙除了前菜用、湯用、咖啡用、茶用之外,還有調味料用湯匙。調味料用湯匙即是添加調味料時所使用的湯匙,多用於甜點或是魚類料理。如今所使用的餐具依料理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正式西式料理的套餐中,常依不同料理的特點而配合使用各種不同形狀的刀叉,並不是一開始就全部擺出來的。說到全套,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在餐桌上擺滿銀器的畫面,而如今大都是以點用2-3道單品料理的方式爲主流。

  所以,在餐桌上擺滿銀器的正式用餐擺設,可能只能在喜宴上才能看得到了。使用一組的刀與叉的情況漸少,僅喫2-3道前菜的人越來越多,而刀叉也並不隨之變換,大都是以一組刀叉喫接着送上的前菜。而那種在刀叉上擺着的刀與叉(或湯匙),並放置於餐盤右側的餐廳也日漸增加。肉類料理所使用的刀的形狀,不論是哪一家餐廳大致上都一樣,不過魚類料理所使用的刀,往往依各餐廳而有所不同。尤其是與肉類料理用刀的寬度相同的魚類料理用刀有逐漸增加的傾趨勢,且比這寬度更寬的也很常見,也有一些刀幅更寬並在刀刃部分加上豪華裝飾的魚類料理用刀。此外,還有餐廳以調味料湯匙代替魚類料理用刀。刀叉就像是中國的筷架一樣。有時是刀與叉(或湯匙)兩隻爲一組放置在刀叉架上;有時是將刀、叉、湯匙三隻爲一組,放置在刀叉架上;有時是刀與叉(或湯匙)兩隻爲一組的放置其上,使刀的刀刃部與叉子的前部不會碰觸到桌巾。

  西餐禮儀:祝酒

  作爲主賓參加外國舉行的宴請,應瞭解對方祝酒習慣,即爲何人祝酒,何時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準備。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人多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時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賓致辭、祝酒時,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也不要藉此機會抽菸。奏國歌時應肅立。主人和主賓講完話與貴賓席人員碰杯後,往往到其他各桌敬灑,遇此情況應起立舉杯。碰杯時,要目視對方致意。

  宴會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躍氣氛,但切忌喝酒過量。喝酒過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態,因此必須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內。

  西餐禮儀:寬衣

  在社交場合,無論天氣如何炎熱,不能當衆解開鈕釦脫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賓可脫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西餐禮儀:喝茶

  (或咖啡)喝茶、喝咖啡,如願加牛奶、白糖,可自取加入杯中,用小茶匙攪拌後,茶匙仍放回小碟內,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單獨器皿盛放。喝時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碟。喝咖啡時會往咖啡中加液體咖啡伴侶,如果不願意浪費可將少許咖啡倒入盛裝咖啡伴侶的杯盤中攪拌,並再次倒入咖啡杯中攪拌即可,切忌誤將剩下的咖啡伴侶直接喝下。

  西餐禮儀:喝湯

  不能吸着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角較好。身體上的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西餐禮儀:水果

  蘋果,梨——在宴席上,要用手拿取蘋果或梨,放在盤裏。你可以用螺旋式將其削皮。如果說樣做很難的話,就水果放在盤上,先切成兩半,再去核切塊,然後用叉或水果刀食用。如果場合更加隨便點的話,你可以用手拿着喫。

  鱷梨——帶殼的鱷梨需要用勺來喫,如果切成片裝在盤子裏或拌在色拉里,要用叉子喫。

  香蕉——如果是在餐桌上喫香蕉,要先剝皮,再用刀切成段,然後用叉子叉着喫。在非正式場合如野餐,海灘等,要把香蕉剝出一半,然後像猴子一樣喫。

  無花果——鮮無花果作爲開胃品與五香火腿一起喫時,要用刀叉連皮一起喫下。若上面有硬杆,用刀切下(否則會嚼不動)。作爲飯後甜食喫時,要先把無花果切成四半,在桔汁或奶油中浸泡後,用刀叉食用。

  柚子(橙子,桔子)——喫柚子時,要先把它切成兩半,然後用茶匙或尖柚子匙挖出食用。在非正式場合,可以把柚子汁小心地擠到茶匙中。剝橙子皮有兩種方法,兩者都要使用尖刀。方法一:螺旋式剝皮。方法二:先用刀切去兩端的皮,再豎直將皮一片片切掉。剝皮後,可以把橙肉掰下來。如果掰下的部分不大,可一口喫掉。如果太大,要使用甜食刀叉先切開,後食用。如果橙子是切好的,也可以象喫柚子那樣使用柚子匙或茶匙挖着喫。喫桔子要先用手剝去皮,再一片一片地喫。你可能要剝皮並去除白色覆蓋膜,尤其是膜很厚的時候。

  葡萄——對於無籽葡萄沒什麼講究,一粒粒地喫就行。若葡萄有籽,林把葡萄放入口中嚼吸食肉質,然後把籽吐到手中。要想容易地剝去葡萄皮,則要持其莖部放在嘴邊,用中指和食紙將肉汁擠入口中。最後把剩在手中的葡萄皮放在盤裏。

  芒果、木瓜——整個芒果,要先用鋒利的水果刀縱向切成兩半,然後再切成四分之一半。用叉子將每一塊放入盤中,皮面朝上,並剝掉芒果皮。你也可以象喫鱷梨那樣用勺挖着喫。如把芒果切成兩半,挖食核肉,保留皮殼。喫木瓜象喫鱷梨和小西瓜一樣,先切成兩半,摳出籽,然後用勺挖着喫。

  桃李——將桃李先切成二分之一半,再切成四分之一半,用刀去核。皮可以剝下來,但如果帶着皮切成小塊,用甜食刀叉食用也是不錯的。

  柿子——喫柿子有兩種方法:一是先切成兩半,然後用勺挖出柿肉;二是將柿子豎直放在盤中,柄部朝下,切成四塊,然後再藉助刀叉切成適當大的小塊。食用時將柿核吐在勺中,放到你的盤子的一邊。不要喫柿子皮,因爲太苦太澀。

  菠蘿(果肉)——很簡單,喫鮮菠蘿片時,始終使用刀和叉。

  草莓——大草莓可以用手柄部,蘸着白砂糖(自己盤中的)整個喫。然後將草莓柄放入自己的盤裏。如果草莓是拌在奶油裏的,當然要使用勺子。

  西瓜——切成塊的西瓜一般用刀和叉來喫,喫進嘴裏的西瓜籽要及時清理,並吐在緊凹的手中,然後放入自己的盤子。

  漿果,櫻桃——喫法很多,你可視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喫漿果時,不管有無奶油,都要用勺子;喫櫻桃要用手拿,將櫻桃核文雅地吐在緊凹的手中,然後放入自己的盤子。

  西餐禮儀:調味品

  食用馬蘿蔔醬,薄荷膠,葡萄乾膠,芥末,蘋果醬,酸果蘿醬時,要先用湯匙將其舀入盤子裏。然後用叉子叉肉抹油食用。液體醬汁如薄荷,櫻桃或杏鴨醬,要直接澆到肉上面。澆的最好要少些,這樣不會影響肉的整體的味道。喫蛋卷和餅乾用的果膠,果醬和蜜餞要用湯匙舀到黃油盤子的`一邊,然後用刀平抹在麪包或蛋卷小塊上。如果沒有湯匙,用刀取果膠前,先在盤子邊上擦一擦。喫咖喱菜時,可把花生,椰子,酸辣醬等調料放到盤子裏混合後配咖喱食用。酸辣醬也可作爲配菜喫,不用混合。

  鹽和胡椒粉先品嚐食物,後加鹽和胡椒粉。先放鹽或胡椒粉是對廚師不禮貌的表現。如果桌上有鹽罐,使用裏面的鹽匙,如果沒有,就用乾淨的刀尖取用。蘸過鹽的食物要放在自己的黃油盤裏或餐盤裏的一邊。如果爲你提供一箇專人鹽罐,你可以用手捏取。

  色拉接照傳統,色拉要用叉子來喫,但是如果色拉的塊太大,就應切開以免從叉子上掉下來。以前喫色拉和水果用的鋼刀又鏽又黑。不鏽鋼刀的使用改變了這種狀況。喫冰山萵苣一般要使用刀和叉。當色時作爲主食喫的時候,不要把它放在餐盤裏。要放在自己的黃油盤裏,靠在主盤旁。通常用一塊麪包或蛋卷把叉子上的色拉推在盤子裏。

  黃油往麪包,蛋卷,餅乾或土司上抹黃油要用刀,而且小塊麪包只能抹少量的黃油。不要往蔬菜上抹黃油。因爲這被認爲是對廚師的侮辱。

  西餐禮儀:喫蔬菜

  蘆筍如果要喫的蘆筍菜中有湯汁,先切成小塊,再用刀叉食物。如果蘆筍很大而且需要蘸汁,先把頭切下,然後分開來食物以防滴汁和掉渣。也可以用手拿着莖柄,蘸汁喫。對於小的蘆筍完全可以用手拿着蘸汁食用。

  西紅柿除做色拉喫以外,西紅柿都可以用手拿着喫。挑個小點的,正好放入嘴中,不要張嘴咀嚼,因爲這樣汁液會濺出來,要把嘴脣閉緊。如果盤中只有一箇大的西紅柿,用牙輕輕將皮剝掉,先咬下一半,慢慢喫完再喫另一半。

  玉米棒鮮玉米棒大多是在非正式場合喫的,可以先把它掰成兩半,以便好拿,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面一次不要沫撒太多的黃油或調料。橫着喫還是轉圈喫,自己選取,兩種方法都行。先集中數排或一部分抹黃油,撒鹽。喫完後再換地方,這樣你的手和麪部就不會過多粘染調料。

  土豆土豆片和土豆條是用手拿着喫的。除外土豆條裏有汁,那樣的話要使用叉子。小土豆條也可拿着喫。但用叉會更好。如果土豆條太大,不好取用,就用叉子叉開,不要掛在叉上咬着喫。把番茄醬放在盤子邊上,用手拿或用叉子叉着小塊蘸汁喫。烤土豆在食用時往往已被切開。如果沒有用刀從上部切入,用手或叉子將土豆掰開一點,加入奶油或酸奶,奶油和小青蔥,鹽和胡椒粉,每次加一點。你可以帶皮食用。

  西餐禮儀:用手喫

  如果你不知道該不該用手拿着喫,就跟着主人做。記住:食物用淺盤上來時,喫前先放入自己的盤子。下面是一些可以用手拿着喫的食物:帶芯的玉米,肋骨,帶殼的蛤蚌和牡蠣,龍蝦,三明治,幹蛋糕,小甜餅,某些水果。脆燻肉,蛙腿,雞翅和排骨(非正式場合),土豆條或炸薯片,小蘿蔔,橄欖和芹菜等。

  三明治要記住,小的三明治和烤麪包是用手拿着喫的,大點的喫前先切開。配滷汁喫的熱三明治需要用刀和叉。通過拿麪包的方式,可以測試出一箇人是否是個有修養的人。不過只要你記住在吃麪包或蛋卷時,往上抹黃油之前,先把其切成兩半或小塊的話,你就可以輕鬆得通過測試。小餅乾用不着弄碎。使用你盤中的黃油刀,抹油應在盤子裏或盤子上部進行。把黃油刀稍靠右邊放。刀柄放在盤邊外面以保持清潔。熱土司和小麪包要馬上抹油。不必把麪包條掰碎,可在其一面抹黃油。把丹麥糕點(甜蛋卷)切成兩半或四半。隨抹隨喫。

  燻肉喫法很簡單,喫帶肥肉的燻肉要使用刀和叉,如果燻肉很脆,則先用叉子將肉叉碎,再用手拿着喫。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26

  在西餐中非常講究酒與菜的搭配。西餐中的酒分爲這麼幾種:

  (1) 開胃酒。通常是具有強烈辣味的酒,如雞尾酒(cocktail),苦艾酒(vemouth),雪利酒(sherry),蘇各蘭威士忌(scotch),馬丁(martini)等。

  (2) 佐餐酒。多選用葡萄酒。一般白葡萄酒(white wine)配海鮮魚蝦;紅葡萄酒(bed wine)配牛肉、豬肉、雞鴨肉等。紅葡萄酒適於在18℃左右飲用,白葡萄酒和粉紅葡萄酒則適宜在7℃時飲用,香檳則應冷凍至4~5℃飲用纔好。這就是爲什麼在進西餐中有的酒需冷凍在冰桶裏的原因了。

  (3) 餐後酒。通常選用白蘭地如法國的勃艮地(burgundy)、波勻圖酒(port)、利口酒(liquard)以提神,去掉喫飽後的疲倦感。

  在洋酒的酒瓶包裝上,常常會有一些特定符號,如hennessyxo,xo是指什麼意from:思呢?原來,酒瓶上的這些符號是表示該酒釀出來後窖存的年代。年代越久遠,酒越醇香,因此也就越名貴。酒齡符號與年代對應如下:

  ☆ 3年

  ☆☆ 4年

  ☆☆☆ 5年

  v.o 10~12年

  v.s.o 12~17年

  v.s.o.p 20~25年

  v.u.s.o.p 40年

  x.o 40年以上

  當然,不同牌號的酒,某些符號代表的年代是不盡相同的,如拿破崙酒,一箇星號“☆”代表的酒齡是8年。故上述僅供讀者作參考。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27

  一、入座

  進入西餐廳後,由服務生帶領入坐,不可冒然入位。男士或服務生可幫女士拉開椅子協助入座,一般由椅子左側入座。座位的安排於離出口最遠的位置爲上位。

  二、餐具的擺設

  (1)、擺在中央的稱爲擺飾盤或稱展示盤Show Plate,餐巾置於裝飾盤的上面或左側。

  (2)、盤子右邊旁擺刀、湯匙,左邊擺叉子。可依用餐順序、前菜、湯、料理、魚料理、肉料理、視你所需而由外側至內使用。

  (3)、玻璃杯擺右上角,最大的是裝水用的高腳杯,次大的是紅葡萄酒所用的,而細長的玻璃杯是白葡萄酒所用,視情況也會擺上香檳或雪莉酒所用的玻璃杯。

  (4)、麪包盤和奶油刀置於左手邊,裝飾盤對面則放咖啡或喫點心所用的小湯匙和刀叉。

  二、餐巾布的使用方法

  入座後,不要急於打開你的餐巾布,因爲第一個打開餐巾布的人應該是女主人,她的這個動作宣佈晚宴正式開始。

  很多人認爲喫西餐時應該把餐巾布掛在胸前以防止食物弄髒衣服,事實上這種做法並不優雅。餐巾布掛在胸前或圍在脖子上只適用於小孩或用餐不方便的人。一般人用餐時應將餐巾布平鋪在雙腿上,較大的餐巾布可以對摺後鋪在腿上。

  餐巾布也叫口布,是用來擦嘴的,所以不要用它來擦臉或擦餐具。如果需要擦汗,你可以用紙巾。有些人習慣在用餐前先擦一下餐具,事實上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爲,所以一定要避免。有些女士會用餐巾布擦掉餐具上留下的口紅痕跡,其實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雖然口紅留在餐具上很不雅觀,但需要擦去口紅印時,應該選用紙巾。(如果不小心把口紅印留在餐巾布上了也不要緊張,只需把留有口紅印的一角往裏折就好)

  在用餐過程中,飲用酒水之前,你需要先用餐巾布擦拭嘴邊的`油跡。除了必要時用來擦嘴之外,在餐桌上用餐的整個過程中你的餐巾布必須一直保持平鋪在你的雙腿上。

  用餐期間需要中途離席時,你應該把餐巾布放在你的椅子上。(注意不要掛在椅背上,放在座位上即可)這表示用餐未完畢,你還會再回來繼續用餐。

  用餐完畢後,把你的餐巾布從中間拿起,放在桌子上,具體位置是你盤子左邊的地方。只需要隨意放好就可以了,不必特意摺疊好,但也要注意不要把餐巾布弄得皺巴巴的。

  正如打開餐巾布一樣,把餐巾布放回桌上的動作也是由女主人先做的,這表示晚宴結束。

  三、刀叉的使用方法

  (1)、西餐進餐時一般以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如果用左手拿叉不方便,也可以使用右手。

  (2)、用餐中,有事而離席時,宜把刀叉擺成八字型掛放在餐盤上。用餐結束後,則是平行的斜放在盤上一側。

  西餐上菜的服務基本要求

  西餐法式上菜:

  上菜人員將所有食品用小推車送上,因食物在廚房內只進行了初加工,成爲半成品,加工爲成品菜餚需在小車上完成,所以上菜人員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具體程序是:客人就坐,上菜人員送飲料,再將廚房中燒煮各好的菜放進餐廳的手推小車上,在客人面前完成上菜的準備工作,將未燒好的半成品燒成食品並裝盤,同時調味汁也需由上菜人員在客人面前調好,把燒好的菜放入盤裏後再送給客人。麪包、白脫、色拉或其他小物品裝盤時,用左手從客人左邊送上外,其他所有食品都從客人右邊用右手送上,包括飲料。另外,注意撤盤時仍用右手從客人右邊拿走,端盤時應使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手指不要碰到盤邊的上部,以保證衛生。待所有客人喫完以後,要清除檯面。主菜撤去後,將調味瓶也撤下,此時可以送上甜點了。法式上菜程序使客人感到很舒適,但上菜人員則在不停地工作。

  西餐美式上菜:

  客人坐下後習慣先喝一杯冰水,這時應在客人的右邊將水杯內倒滿冰水,如有不喝冰水的客人,應爲他送上雞尾酒或其他開胃酒,再爲所有賓客送上麪包、白脫、湯中開胃品(色拉)等,用左手從左邊送上,將開胃酒杯從右邊撤下,再上主菜,一般是在廚房裏裝盤,放在托盤內送出,同時將湯和開胃品盤從右邊撤下。主菜從客人左邊送上,從左邊再加麪包和白脫,如需加咖啡,一般與主菜一起上,不過咖啡須從客人右邊上,用右手把咖啡杯倒滿,如果有甜點,把主菜盤撤走,再自左側送上甜點盤,並加滿飲料和咖啡。可見美式上菜速度快,方法簡便。

  西餐俄式上菜:

  客人就坐後,先上飲料,食物在廚房內已完全備好。當服務人員將大盤菜從客人的左邊用右手分送給客人時,按逆時針方向進行。另外,大盤內分剩的菜可重新送回廚房,被再利用,減少浪費。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28

  1、着正裝或警服且整齊潔淨。女性切忌解紐扣或當衆脫衣。男性可將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切忌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檯上。

  2、就座時,身體要端正自然,不要前俯後仰,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便於使用餐具爲佳。

  3、不要隨意擺放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

  4、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

  5、切東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喫。每喫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

  6、就餐談話時,切忌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不要一手拿刀或叉,一手拿餐巾擦嘴;不要一手拿杯,一手拿叉取菜;切忌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7、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切忌與人談話。

  8、喝湯時不能啜,喫東西時要閉嘴咀嚼。切忌咂嘴發出聲音。用湯勺從裏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喫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9、食物殘渣不能直接外吐,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少量菜餚時,切忌用叉子刮盤底,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麪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麪條時應用叉子先將麪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麪包應掰成小塊送入口中,切忌拿整塊麪包咬。

  10、不可在餐桌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切忌用餐時打嗝,不可避免的發生此種情況,應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

  11、就餐時不可狼吞虎嚥。

  12、進餐時與左右客人交談,不要高聲談笑,接打電話,若有緊急事情,應在門外接打電話。

  13、喝咖啡時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旁。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能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

  14、喫水果時,不能拿着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4或6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喫。

  中西餐有哪些差別

  中餐特點:

  1、在選料上,由於我國多數人在飲食上受宗教的禁忌約束較少,而人們在飲食上又喜歡獵奇,講究物以稀爲貴,所以中餐的選料非常廣泛,幾乎是飛、潛、動、植,無所不食。

  2、原料加工上,中餐廚師非常講究刀工,可以把原料加工成細小的絲、丁、片、末等刀口。

  3、烹調上,中餐做菜一般使用的圓底鍋、明火竈非常適宜炒菜,所以中餐炒的烹調方法非常多。

  4、口味上,中餐菜餚大都有明顯的鹹味,並富於變化,多數菜餚都是完全成熟後在食用。

  5、主食上,中餐有明確的主、副食概念,主食有米、面等多種製品。

  西餐的分類

  西菜之首——法式大餐

  法國人一向以善於喫並精於喫而聞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

  法式菜餚的特點是:選料廣泛(如蝸牛、鵝肝都是法式菜餚中的美味),加工精細,烹調考究,滋味有濃有淡,花色品種多;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喫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爲特點,海味的蠔也可生喫,燒野鴨一般一六成熟即可食用等;法式菜餚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用酒來調味,什麼樣的菜選用什麼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味品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法國菜和奶酪,品種多樣。法國人十分喜愛喫奶酪、水果和各種新鮮蔬菜。

  法式菜餚的名菜有:馬賽魚羹、鵝肝排、巴黎龍蝦、紅酒山雞、沙福羅雞、雞肝牛排等。

  簡潔與禮儀並重——英式西餐

  英國的飲食烹飪,有家庭美餚之稱。英式菜餚的特點是:油少、清淡,調味時較少用酒,調味品大都放在餐檯上由客人自己選用。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 ,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英式菜餚的烹調方法多以蒸、煮、燒、燻見長。

  英式菜餚的名菜有:雞丁沙拉、烤大蝦蘇伕力、薯燴羊肉、烤羊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西菜始祖——意式大餐

  在羅馬帝國時代,意大利曾是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雖然後來意大利落後了,但就西餐烹飪來講,意大利卻是始祖,可以與法國、英國媲美。

  意式菜餚的特點是:原汁原味,以味濃著稱。烹調注重炸、燻等,以炒、煎、炸、燴等方法見長。

  意大利人喜愛麪食,做法喫法甚多。其製作麪條有獨到之處,各種形狀、顏色、味道的麪條至少有幾十種,如字母形、貝殼形、實心麪條、通心麪條等。意大利人還喜食意式餛飩、意式餃子等。

  意式菜餚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湯、局餛飩、奶酪局通心粉、肉末通心粉、匹薩餅等。

  營養快捷——美式菜餚

  美國菜是在英國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繼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口味鹹中帶甜。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餚,常用水果作爲配料與菜餚一起烹製,如菠蘿局火腿、菜果烤鴨。喜歡喫各種新鮮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國人對飲食要求並不高,只要營養、快捷。

  美式菜餚的名菜有:烤火雞、橘子燒野鴨、美式牛扒、蘋果沙拉、糖醬煎餅等。

  西菜經典——俄式大餐

  沙皇俄國時代的上層人士非常崇拜法國,貴族不僅以講法語爲榮,而且飲食和烹飪技術也主要學習法國。但經過多年的演變,特別是俄國地帶,食物講究熱量高的品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烹調特色。俄國人喜食熱食,愛喫魚肉、肉末、雞蛋和蔬菜製成的小包子和肉餅等,各式小喫頗有盛名。

  俄式菜餚口味較重,喜歡用油,製作方法較爲簡單。口味以酸、甜、辣、鹹爲主,酸黃瓜、酸白菜往往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烹調方法以烤、燻醃爲特色。 俄式菜餚在西餐中影響較大,一些地處寒帶的北歐國家和中歐南斯拉夫民族人們日常生活習慣與俄羅斯人相似,大多喜歡醃製的各種魚肉、燻肉、香腸、火腿以及酸菜、酸黃瓜等。

  俄式菜餚的名菜有:什錦冷盤、魚子醬、酸黃瓜湯、冷蘋果湯、魚肉包子、黃油雞卷等。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29

  西餐禮儀 聚會喫飯時的用餐禮儀

  打消多要食物的念頭

  節假日到親朋好友家去做客,難免會被邀請留下用餐。對方也會展示自己最好的廚藝,我們也經常會喫得忘乎所以。但是對於特別愛喫的“好菜”,千萬要打消想多要一份的念頭,因爲如果有多餘的一份,當然不成問題。如果沒有的話,徒然造成主客雙方都不好意思。

  勤用餐巾紙擦淨手指和嘴巴

  喫魚、蝦或者蟹的時候,經常需要動手,嘴巴上也難免會留下一些痕跡。這時,千萬要勤用餐巾紙擦拭嘴巴和手指,否則看起來實在不太雅觀,有時甚至會倒胃口。

  喫東西時不要發出聲

  喫東西時要小口小口的喫,吞嚥時嘴巴要合攏,如此纔不會製造聲響,干擾別人。喝湯十分容易發出聲響。用湯匙舀湯,若入口前要吹涼湯匙裏的湯,也請小聲吹氣。

  不要探身去拿對面的飯菜

  做客的.時候,往往人會很多,桌子也會比較大,喫飯時難免會有菜在對面而夠不着,這時千萬不要探起身子去夾。最好的辦法是請最靠近你的人幫你傳遞過來,接到東西后,不要忘了說聲謝謝。取菜時,分量要適中,即使是你最喜歡的食物。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30

  預約的竅門。

  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

  預約時,不僅要說清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菸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

  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

  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再昂貴的休閒服,也不能隨意穿着上餐廳。

  進入餐廳時,男士應先開門,請女士進入。

  如果有服務員帶位, 也應請女士走在前面。

  入座、餐點端來時,都應讓女士優先。

  就算是團體活動,也別忘了讓女士們走在前面。

  喫飯時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

  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由椅子的左側入座。

  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

  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爲佳。

  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

  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

  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 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酷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

  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喫不完反而失禮。

  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

  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 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

  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喫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

  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

  對酒不大瞭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

  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

  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

  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 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

  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進餐過程中,不要解開紐扣或當衆脫衣。

  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 將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檯上。

  不可在餐桌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

  用餐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萬一發生此種情況,應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

  取食 時不要站立起來,坐着拿不到的食物 應請別人傳遞。

  進餐時應與左右客人交談,但應避免高聲談笑。

  不要只同幾個熟人交談左右客人如不認識,可選自我介紹。

  別人講話不可搭嘴插話。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更不可主動與人談話。

  喫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爲貴。

  喫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喫。

  喫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喫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喫下層喫肉時,要切一塊喫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魚肉極嫩易碎,因此餐廳常不備餐刀而備專用的湯匙。

  這種湯匙比一般喝湯用的稍大而且較平,不但可切分菜餚,還能將菜和調味汁一起舀起來喫。

  若要喫其他混合的青菜類食物,還是使用叉子爲宜。

  處理魚骨頭時,首先用刀在魚鰓附近刺一條直線,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

  將魚的上半身挑開後,從頭開始,將 刀放在骨頭下方,往魚尾方向劃開,把骨剔掉並挪到盤子的一角。

  最後再把魚尾切掉。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31

  美式服務特點是比較自由、快速、簡單、大衆化。客人入座後,先將水杯翻過來,斟一杯冰水。上菜一律用左手從客人左側上,撤盤時由用右手從客人右側撤走。主菜上完後上甜菜,要先撤盤,整理檯面,然後再上,其他餐具一般不動。服務操作動作快,客人用餐也比較自由。

  進餐:入座後,主人招呼,即開始進餐。

  取菜時,不要盛得過多。盤中食物喫完後,如不夠,可以再取。如由招待員分菜,需增添時,待招待員送上時再取。如果本人不能喫或不愛喫的菜餚,當招待員上菜或主人夾菜時,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在盤內,並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口味的菜,勿顯露出難堪的表情。喫東西要文雅。閉嘴咀嚼,喝湯不要啜,喫東西不要發出聲音。如湯、菜太熱,可稍待涼後再喫,切勿用嘴吹。嘴內的魚刺、骨頭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取出,或輕輕吐在叉上,放在菜盤內。喫剩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籤,都應放在盤內,勿置桌上。

  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說話。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口。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方便使用餐具爲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輕輕放在腿上。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的`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每喫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更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在進餐尚未全部結束時,不可抽菸,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結束時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應有禮貌地詢問一聲”您不介意吧?”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喫水果時,不要拿着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五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喫。

  進餐過程中,不要解開紐扣或當衆脫衣。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將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檯上。不可在餐桌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萬一發生此種情況,應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取食時不要站立起來,坐着拿不到的食物應請別人傳遞。就餐時不可狼吞虎嚥。對自己不願喫的食物也應要一點放在盤中,以示禮貌。有時主人勸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禮,相反主人也許會引以爲榮。不可在進餐時中途退席。如有事確需離開應向左右的客人小聲打招呼。飲酒乾杯時,即使不喝,也應該將杯口在脣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當別人爲你斟酒時,如不要,可簡單地說一聲”不,謝謝!”或以手稍蓋酒杯,表示謝絕。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32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方便使用餐具爲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輕輕放在腿上。

  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的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每喫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更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

  1、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爲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喫。每喫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3、喝湯時不要啜,喫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脣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喫,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裏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喫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喫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麪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麪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麪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5、麪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塊麪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麪包掰成小塊再抹。

  6、喫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爲貴。喫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喫。喫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喫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喫下層喫肉時,要切一塊喫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喫水果時,不要拿着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喫。

  8、吃麪包不可蘸調味汁喫到連調味汁都不剩,這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麪包盤子”舔”得很乾淨,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麪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喫,這纔是雅觀的做法。

  9:喝湯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角較好。身體上的.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10:麪包的喫法。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喫的原則。喫硬麪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麪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喫。避免像用鋸子似割麪包,應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時可用手將麪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11: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喫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12:略事休息時,如果喫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後,將刀叉擺成四點鐘方向即可。

西餐就餐介紹禮儀知識 篇33

  (一)基本禮儀

  1、喝湯、咀嚼絕不出聲。這是人和動物的分別。

  2. 不在公開場合,大聲地發出打嗝聲。

  3. 不碰撞杯、盤。不要移動餐盤。

  4. 刀叉輕放,不發出刮盤聲。

  5. 講話時不揮舞刀叉,或用刀叉指着人。

  6. 不彎腰埋頭喫飯。這模樣實在很窮酸相、狼狽。

  7. 切食物只切一口大小,並且一口放進嘴裏,不要只咬半口。

  8. 不要翻看盤底的廠牌名。

  9. 每上一道菜,從最外側的左、右一副刀叉開始使用。

  10. 使用放在右前方的杯子,不要拿到別人的杯子。

  (二)西餐餐具的使用法則

  中餐的餐具只有一雙筷子,而西餐餐具卻是琳琅滿目的一整排。請放輕鬆,餐具擺放雖然多,但其實只是爲四道菜而準備。這四道菜是前菜、湯、魚、肉,只是餐具全都一併擺出來而已。

  1、刀叉擺法:刀叉併攏、刀刃朝內

  刀叉的擺法是個信號,藉此告訴侍者什麼時候收走盤子。若刀叉置於盤子兩側時,表示仍在進行飲食中,相反地,刀叉平行擺放時,表示用餐完畢。另外一種擺法,在大衆化的餐廳用餐時,從頭到尾只用一副刀叉,盤子收走了,用過的刀叉還會留在桌上繼續喫下一道菜。這時,不要把刀叉直接貼放在桌上,而是將刀口放在叉齒間,並且刀刃朝下。

  當你用餐完畢後,可順手將盤上的刀叉併攏,並且保持刀刃的方向是朝內狀態,不僅能使你的桌面變得更爲整潔,也讓服務生可以方便收拾餐具。

  2、公用餐具:雙手用,更優雅

  當你在餐廳用餐時,會碰到有些菜不做一人份或是食物可相互分享的情況下,如:西班牙海鮮飯或大盤色拉等,這種供多人食用的菜,會附上公叉和母匙。

  若在取菜時只用一隻手操作匙與叉,其實不雅。那是職業服務生的技巧,一般人不需要會。用雙手反而較雅:右手匙在下,左手叉在上。食物盛在匙上,用叉背按壓着,再放到自己的盤子裏。

  每拿完一次,切記將盤裏的食物聚集在中間,把叉和匙的握柄朝向同伴,這樣不僅保持盤相美觀,同時也方便別人拿取。

  (三)不使用餐具的食物喫法

  鹹點心可用手直接取用,有些食物是不用餐具而用手拿着喫的,稱爲Finger Food,通常餐前酒與正餐之前都會先送上這類食物。

  Finger Food的功用是,喝餐前酒之前,先填一下肚子可以保護胃膜。另外,人在空腹的時候,血糖會降低,喫一點東西會使心情沉穩許多。

  比較常見的鹹點心是Canapé,這是小小片的薄麪包或是餅乾上面放火腿、燻魚等。一般都是三塊,直接用手拿着喫就行了。要一口喫完,不要只咬一半,這樣反而不雅哦。

  用單手兩指掌握點心邊緣,麪包須用刀塗抹奶油,麪包基本上是用手剝下一口就抹一口奶油。但是葡萄麪包和德國的黑麪包用手剝的話很容易碎,這時就用刀把一片麪包切成兩半,全部抹上奶油後,直接用手拿着分幾口喫。

  (四)喫披薩該用刀叉嗎

  披薩就像我們喫包子、饅頭一樣,沒有明定的規矩,可自由發揮。但是披薩是黏搭搭、軟趴趴,很難纏的,如何喫纔不會邋遢?

  拿坡里式(Napoli)披薩是邊緣皮厚、中間皮薄,所以直接用手拿着喫是不太方便,可用刀子先切下前半的三角尖,軟趴趴的地方用叉子盛着喫;剩下較硬的地方比較好拿,可直接用手拿着喫。

  美式披薩就是最常見的那種厚底皮,便於用手直接拿着喫。披薩大都是用馬自拉起司(Mozzarella),這種起司黏連着餅,很難扯斷,也是用刀叉來幫忙理清“糾纏”。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