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拜年禮儀(精選3篇)

春節拜年禮儀 篇1

  訪客禮儀 注意細節

  如果去別人家作客,家長要教育孩子,去作客不要兩手空空,應該帶上一些小禮物以示禮貌。到達主人家後要先輕輕敲門,見到主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好、拜年。進入屋內後,不能弄亂主人家的擺設,更不能牀上牀下亂竄。如果寶寶發現了自己特別感興趣的物品,千萬不要亂動,只有在徵求主人同意後,才能拿出來玩耍。玩完後一定要放回原處。

  另外,父母和主人交談時,孩子不能隨意打斷,有事需要說時,可以先通過拉父母衣服等方法示意,在父母允許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主人家有小朋友,就要告訴孩子,小主人對他家裏的玩具具有支配權,不能跟人爭搶。果皮、食品包裝袋等要扔到垃圾桶裏,或放到指定的地方,不隨處亂扔。臨走時要學會對主人的照顧、款待表示謝意,並邀請主人有機會到自己家裏做客。

  客人到訪 禮貌至上

  當聽到敲門聲後,發現是親友來訪,要教孩子主動開門問候,表示歡迎。把客人領進門後,應該禮貌地請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後,孩子可以與爸爸媽媽一起準備茶飲、水果、零食、點心,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別注意的是,在大人交談時,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隨便插話,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客人離開時,可以叫孩子一同送客,而且要送到門口跟客人道別,並邀請客人下次再來。

  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

  春節親友上門拜年,孩子喫飯就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裏那麼隨便了,要講究禮貌。家長要告訴孩子喫飯時要讓長輩先入座,然後請長輩嚐嚐,然後再自己喫,即使看見自己喜歡的飯菜也不能搶着喫。取菜時,儘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能在碗或盤子裏亂撥,夠不着的菜可禮貌地請求別人幫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橫在桌子上自己夠取食物,更不能用手抓。自己喫完飯後先放下碗,然後有禮貌地對還沒喫完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另外,孩子就餐時要注意坐姿,不能歪着、斜着或趴着,也不可大聲喧譁,或者邊玩邊喫,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礙到旁邊的人用餐。咀嚼時儘量控制自己不要發出怪聲。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口味,都不能評論菜的味道不好。

  主動跟別人打招呼

  無論是客人到訪還是到別人家作客,孩子碰見一些不常見的客人時,大多數情況下會羞於不知道怎麼稱呼。要解決這種尷尬場面,父母最好提前教導孩子該怎樣稱呼將要見面的客人,事先“排練”一下,這樣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拿紅包喫零食 禮貌也講究

  拿紅包也是有禮儀的。親戚朋友給孩子紅寶時,教孩子用雙手接紅包,一定要說“謝謝”,千萬不要當着客人的面拆紅包,那是非常沒禮貌的。

  春節期間,喫零食成了孩子的一大樂事。無論在自己家還是別人家裏,都要教育孩子喫完的零食後,要將垃圾要放到垃圾簍或垃圾箱裏,不能隨地亂扔,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春節拜年禮儀 篇2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爲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一、拜年先拜家裏人

  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爲“團拜”。

  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二、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黴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三、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豔的絹花;老太太們的髮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爲什麼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爲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現在的拜年着裝並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裏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於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乾淨。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爲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着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乾淨、打鞋油。着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髮,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髮收拾乾淨整潔。

  四、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

  拜年時最好避免在着裝和行禮上的中西結合的方式。如穿西服拜年時最好行鞠躬禮,而不行抱拳拱手禮或作揖,否則反差過大讓人覺得彆扭。當然穿中式服裝時,可根據對象、場合選擇各種拜法。一般說來,長輩不主動向晚輩拜年,一般只要回應即可。

  拜年登門時間別太早,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晚間的休息時間人們都在充分利用,儘量把平時難得的娛樂時間補回來,所以禮尚往來已經不是越早越好,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要是去年輕人家,8點前不要去。老人中午要午休,所以中午不要去。家裏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像什麼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麼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不要帶訃告拜年,不要着孝服或戴着黑紗去拜年,北京舊禮正月如有親友訃告,進門時需將訃告撕破一角,以表示將晦氣除掉。

春節拜年禮儀 篇3

  一、守歲禮儀

  守歲:除夕之夜,閤家點燈熬夜,辭舊歲,迎新年,俗稱守歲。守歲有許多活動,如喫飯、做遊戲等。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待第一聲雞啼之後,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後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

  在守歲的時候切記娛樂要適度,春節電影電視節目豐富多彩,大年三十,親友歡聚守歲,玩牌打麻將,其樂融融,這往往打破老年人平時建立起來的生活規律,對身體健康不利,若通宵達旦危害更大,往往使大腦皮層過度興奮,造成失眠,精神緊張,血壓升高;其次不要說不吉利的話,家裏邊的老人對這些是非常忌諱的。

  二、拜年禮儀

  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潔。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要講究稱呼的規範化。拜年的時間選擇要妥當。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喫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

  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瞭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選擇使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談及悲哀傷感的事情,不要高談闊論,信口開河,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鬆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舉止、姿態要文明。

  三、春節用餐禮儀

  春節的時候我們會經常走親訪友,那麼瞭解合適的酒桌禮儀能讓你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首先在餐桌上交談要幽默,餐桌上可以顯示出一箇人的才華、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他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別是在這樣一箇歡快的節日;其次,勸酒適度,有的人總喜歡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破壞。

  四、待客禮儀

  待客包括迎客、敬菸、敬茶、送客等基本環節。春節客戶來之前要提前打掃門庭,以迎嘉賓,並備好茶具、煙具、飲料等,也可根據自己的家庭條件,準備好水果、糖、咖啡等。客人在約定時間到來,應提前出門迎接。

  客人來到家中,要熱情接待。首先請客人落座,然後敬茶、遞煙、端出糖果。端茶送糖果盤時要用雙手,並代爲客人剝糖紙,削果皮。敬菸是我國現代家庭待客的一種習俗,是待客時不可忽視的禮儀。另外一般不對女性客人敬菸。敬茶也是待客的重要禮儀之一。在敬茶前要事先把茶具洗乾淨。在倒茶時,要掌握好茶水的量。常言待客要"淺茶滿酒"。所謂淺茶,即將茶水倒入杯中三分之二爲佳。端茶的時候對有杯耳的杯子,通常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水送給客人。

  客人告辭,一般應婉言相留。客人要走,應等客人起身後,在起身相送,不可客人一說走,主人就站起來。有些客人常常會帶禮物來,對此送客時應有所反應,如表示謝意,或請求客人以後來訪再不要攜帶禮品了,或相應的回謝一些禮物,決不能受之無愧似的若無其事。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