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班級人際交往障礙的解決對策(通用3篇)
高中生班級人際交往障礙的解決對策 篇1
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交往榜樣
早在17世紀,英國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在他的教育哲學著作《教育漫話》中,談及兒童的教育時說:“兒童舉止大多是模仿得來的”,進而推而廣之說“我們都是一種模仿性很強的動物,染於青則青,染於黃則黃”。對正處於青春期的高中生來說,同樣也是如此。他們需要榜樣性的人物來對他們的認識與行爲進行標杆式的指導,而在學生日常可以頻繁接觸到的人羣當中,教師羣體是唯一的長輩集體。所以,教師有必要以身作則,在人際交往方面也應做好學生的榜樣。教書育人的職責也決定了教師必須這樣做。
做到這一點,首先是教師集體之間的友好相處、團結互助,使教師羣體成爲一箇榜樣性集體,避免因爲利益或者小的糾紛而相互之間勾心鬥角、互相詆譭或漠不關心。不要怕教師之間和諧的人際關係不會被學生知道,他們都有一雙明亮而敏感的眼睛,來自於教師的每一點燦爛的美好都會被他們盡收眼底。
其次是教師要主動把自己的交往風格展示給學生,包括與學生日常交往時平等的交往態度和平等的交往氛圍。前者要求教師在與學生交往時,情感上是真誠而信任的,態度上是平等而友好的,行爲上是自尊而尊重學生的,不能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強人所難或者輕描淡寫、敷衍了事;後者要求教師在做到與學生交往“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同時,還要在班級內加以引導,使師生、生生之間,尤其是生生之間建立起民主的平等交往氛圍,避免出現少數學生的唯我獨尊現象影響班級整體交往氛圍,還要對那些不愛交往、不會交往的學生適當地給予交往必要性與交往藝術的指導,鼓勵他們積極交往。這裏,“幽蘭深谷”不是教師所需要的,也與謙虛無關;而“行爲世範”卻是教師爲人師表的職責所在,與智慧連理。
高中生班級人際交往障礙的解決對策 篇2
創設友好交往情境,矯正畸形交往
爲全體學生創設友好的同伴協作交往情境,尤其是爲那些有交往障礙的學生提供交往機會,使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交往之中感受到交往的魅力與樂趣,掌握交往的知識與技巧,學會在平等的基礎上處理與協調各種關係,深刻反思與正確把握對自我的認識與評價,簡言之,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社會交往與社會行爲能力的發展,併爲他們未來的發展做好積極的準備和奠定良好的基礎。
班級生活中,這種具有協作特徵的交往情境與活動是很多的。就協作主體來說,如同桌之間的協作、不同性格學生之間的協作、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協作、各種活動小組之間的協作等;就協作形式與內容來說,如各種大小集體之間的勞動競賽、體育競賽、文娛活動、興趣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既爲學生搭建起相互交流、合作與展示自我才能的平臺,也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互幫互助、取長補短、交流提高提供了寶貴的機會;更爲重要的是,它還會使學生在交往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要想達成共同目標、爲了目標的實現――哪怕有時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實現各自的個人目標,也必須要齊心協力、各司其職。這樣,多次活動,多次合作,並長期堅持,必然會孕育出班級成員集體的責任感與團隊精神。在這種情況下,班級各成員之間的和諧人際交往即成爲一種必然,部分學生的交往障礙即會逐漸消失,影響班級和諧的各種畸形交往亦會因無滋生土壤而遁於無形。
當然,因爲思考與解決問題角度的不同,消除高中生班級交往障礙的方法還有很多,並不僅限於此。並且,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產生主因還是人的主觀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根據班級內學生交往的實際情況靈活組織活動,促進學生交往,幫助其化解交往障礙,又要引導學生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反思內省,提高心理素質與水平。這樣,就一定能夠化解學生的心理障礙,構建起和諧的班級人際關係。
高中生班級人際交往障礙的解決對策 篇3
以硬碰硬,往往兩敗俱傷
有時,人們爲了爭一時之氣,在強大的對手面前,常常只會硬碰硬,不顧一切地拼命衝向前。他們認爲,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自己的尊嚴,才能贏得做人的面子。結果,常常弄得兩敗俱傷,各無一利。
山頂上住着一位智者。當地的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他,不管誰遇到大事小情,都來找他,請他提些忠告。智者總是笑眯眯地說:“我能提些什麼忠告呢?”
這天,又有一箇年輕人來求他提忠告。智者仍然婉言謝絕,但年輕人苦纏不放。
智者無奈,便拿來兩塊窄窄的木條,一撮螺釘,一撮直釘。另外,他還拿來一把榔頭、一把鉗子、一箇螺絲刀。
他先用榔頭在木條上釘直釘,但是木條很硬,費了很大勁兒也釘不進去,即使把釘子砸彎了,也釘不進去。一會兒工夫,好幾根釘子都被砸彎了。
最後,他用鉗子夾住釘子,使勁地砸,結果,釘子雖然彎彎扭扭地進到木條裏面去了,但木條也裂成了兩半。
智者又拿起螺釘、螺絲刀和榔頭。他把釘子向木板上輕輕一砸,然後拿起螺絲刀擰了起來,沒費多大力氣,螺釘便鑽進木條裏了——天衣無縫。
智者指着木條笑笑:“硬碰硬有什麼好處呢?說的人生氣,聽的人上火,最後傷了和氣,好心變成了冷漠,友誼變成了仇恨。我活了這麼大年紀,只有一條經驗,那就是絕對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當需要指出別人的錯誤的時候,我會像螺絲釘一樣耐心地、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在現實生活中,一箇人難免會跟旁人發生這樣那樣的矛盾,那麼,當你碰到真正的釘子人物時,千萬不要跟他們硬碰硬地發火,否則最後喫虧的還是自己。學會迂迴,學會忍耐,以柔克剛纔是明智之舉。
中國古代的名將韓信,家喻戶曉,婦孺盡知,其武功蓋世,稱雄一時,他堪稱善用以柔克剛之術的典型。
有一天,韓信正在街上行走。忽然,面前擁出三四個地痞流氓。只見他們抱着肩膀,叉着雙腿,眯着眼睛斜視韓信,態度極爲傲慢。韓信先是一驚,隨即便抱拳拱手道:“各位仁兄,莫非有什麼事嗎?”
其中一箇撇了撇嘴,怪笑道:“哈哈,仁兄?倒挺會說話。我們哥們兒是有點事找你,就看你敢不敢做啦!”
韓信依然很平靜地說:“噢?不知是什麼事,蒙各位抬愛,竟看得起我韓信?”
那些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剛纔說話的那人說:“哈哈哈,什麼抬不抬的,我們不是要抬你,而是要打你。”其他人繼續打哈哈,指着韓信嘲笑他。
韓信看看他們,依舊平心靜氣地問:“各位,不知我哪裏得罪了大家,你我遠日無冤,近日無仇,爲什麼要打我,我實在是不明白。”
那人怪笑三聲,說:“不爲什麼,只是聽說你的膽子很大。今天我們幾個想見識見識,看你到底有多大的膽子,是不是比我們哥們兒的膽子還要大?”韓信一聽,明白了他們是故意爲難自己。於是便賠笑道:“各位,想是有人信口誤傳。我韓某人哪裏有什麼膽識,又豈能跟你們相提並論。”
那羣人輕蔑地望着韓信,聽他這樣說,依然不肯放他過去。那領頭之人“噹啷”一聲將寶劍抽出來,往韓信面前一扔,將頭向前一伸,對韓信說:“看你老實,今天我們不動手,你要是真有膽識,就把劍拿起來,砍我的腦袋,就算你小子有種。如果不敢,就從胯部鑽過去, 哈哈哈……”韓信望望地上亮閃閃的鋒利寶劍,又看了看面前叉腿仰頭而立的地痞頭頭,皺了皺眉。圍觀的人紛紛議論,都非常氣憤,讓韓信去拿劍宰了這狂妄的小子。
韓信暗暗咬咬牙,並未去拿那劍,而是緩緩地屈身下去,從那人的胯下爬了過去。衆人無不驚愕,連那羣流氓也怔在那裏發呆。韓信則立起身撣盡塵土,頭也不回,揚長而去。從那以後,這夥地痞反倒開始對韓信客氣。而韓信後來功成名就,又提拔當年的那個流氓做了小小的官吏,那人自然是感恩戴德,盡心盡力。
韓信可謂是一箇聰明、顧大局的人。試想,如果當時韓信火冒三丈,一怒之下拾劍殺了那人,那麼必然會有一場惡戰。勝負難料不說,縱使是韓信勝了,也免不得要喫官司。平空出橫禍,對他日後的發展定會產生很大的障礙或留下深深的隱患。
所以,我們說,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硬碰硬,那樣做,只能讓你頭破血流。要知道,適當適時地迂迴退守,正是爲了取得更大的成功。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