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介紹的禮儀(精選7篇)
關於介紹的禮儀 篇1
商務禮儀的知識介紹
1、在辦公室打招呼的禮儀
(1)、在辦公室內你應向經過你辦公桌的人主動打招呼,無論他們的身份是同事或者是老闆,都要一視同仁。
看見有人經過你的身旁而不打招呼,是十分無禮的。至於對周圍的同事和較熟悉的同事,更應保持有禮、和善的態度,不論早上進公司、中午休息喫飯或晚上離開公司都要打招呼,千萬不要“來無影、去無蹤”。
(2)、電梯遇見老闆,要主動大方地向他打招呼,不宜閃躲或假裝沒看見。若只有你和老闆兩人在電梯內,也可聊一些普通的事或簡單地問候一下。萬一他的反應十分冷淡或根本不理,那麼以後見面只需禮貌地打聲招呼即可。最好不要與老闆在電梯內談論公事,以免使人討厭。在擁擠的電梯內,如果沒有人說話,最好也不要開口。若遇到同事向你打招呼或是目光相遇,你應適時地點頭、微笑,甚至回應,視而不見是最要不得的。老闆招呼你時,你要客氣地回答“是的,╳╳老闆(潘總)”,“是的,╳╳先生”。
(3)、離開辦公室時,應記住向主管報告,詢問是否還有吩咐然後再離開。對於上司,態度要禮貌周到,若接近其身邊,要站好後再打招呼;而一般熟悉的同事之間則不必拘束,可以用互相瞭解及喜歡的方式打招呼。
(4)、同事之間如非常熟悉或得到他人許可,則可直稱其名,但無論如何不應該於工作場合中叫他人的小名、綽號,如“帥哥”、“美女”或“好好先生”等。因爲這些稱呼含有玩笑意味,會令人覺得不莊重,同時在工作場合不應用肉麻的話來稱呼別人,如“親愛的”,“老大”等。
(5)、別人招呼你時,應立刻有所回應,即使正在接聽電話也應放下話筒,告訴他你住在那接聽電話,待會兒就來。不要留待事後解釋,以免增加困擾及誤會。
(6)、在辦公室內坐着時,如果有人進來,究竟應不應該站起來?到底有哪些時候非起立不可的?
當下列人士進來時,你就該站起身來:
顧客(不論男女)進來時;
職位比你高的領導;
職位與你同等的女性行政人員。但如果她因工作需要常進出你的辦公室,那就另當別論了;
開會時一位女性正好進入或離開會議室時,只有坐在她旁邊(特別是左邊)的男士應戰起來爲她服務,幫忙拉開椅子,其他位子的男士依然可坐着;
貴賓要離席時,不論他是男士或女士,都不可任由貴賓單獨離席,應有人陪同及恭送。
2、打電話禮儀:
(1)做好打電話前的準備:做好思想準備、精神飽滿;要考慮好通話的大致內容,如怕打電話時遺漏,那麼記下主要內容以備忘;在電話機旁要有記錄的筆和紙。
(2)電話撥通後,應先說“您好”,問他人:是某單位和個人。得到明確答覆後,再自報家門,報單位和你個人的名字。
(3)如他人幫你去找人聽電話,此時,打電話的人應拿住話筒,不能放下話筒幹別的事。
(4)告知“某不在”時,你不可“喀嚓”就掛斷,而應說“謝謝,我過會兒再打”或“如方便,麻煩您轉告”或“請告訴他回來後給我回個電話,我的電話號碼是 ……”
(5)電話撥錯了,應向他人表示歉意,“對不起,我打錯了”,切不可無禮的就關斷電話。
(6)如要求他人對你的電話有所記錄,應有耐心,別催問:“好了嗎?”、“怎麼這麼慢!”
(7)、打電話時,要口對話筒,說話聲音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說話要富於節奏,表達要清楚,簡明扼要,吐字清晰,切忌說話矯揉造作,嗲聲嗲氣。
(8)、給單位打電話時,應避開剛上班或快下班時間,因爲接聽電話的人不耐煩。居家打電話宜在中飯或晚飯或晚上的時間,但太晚或午睡的時間不宜。
(9)、通話應簡單明瞭,對重要內容可以扼要地向他人再敘述一遍,以求確認。
(10)、不佔用公司電話談個人私事,更不允許在工作時間用電話與親朋好友聊天。
(11)、通話完畢,應友善地感謝他人:“打攪你了,對不起,謝謝您在百忙中接聽我的電話”,或者“和您通話感到很高興,謝謝您,再見”。
3、接電話的禮儀
(1)、一般鈴聲一響,就應及時接電話。如鈴聲響過四次再去接,就顯得不禮貌,此時拿起電話,應說聲“對不起,讓您久等了。”
(2)、一般拿起話筒後,應說“您好”
(3)、再自我介紹,需要我幫忙嗎?
(4)、認真傾聽他人的電話內容,聽電話時,應說“是、好”等,讓他人感到你在認真地聽,不要輕易打斷他人的說話。
(5)、如他人不是找你,那麼你應該禮貌的請他人“稍候”,如找不到聽電話的人,你可以自動的提供一些幫助,“需要我轉告嗎?”
(6)、如他人要求電話記錄,應馬上拿出紙和筆進行記錄。電話記錄:說來的電話(who),打電話找誰(whom),來電的內容(what)、來電的原因(why)、來電提到的地點(where)、時間(when)。
(7)、電話完畢,應等他人掛機後在掛比較好,不要倉促的久掛斷,甚至他人話音沒落,就掛斷。掛電話的聲音不要太響,以免讓人產生粗魯無禮的感覺。
(8)、碰到他人掛錯電話時,態度要有禮貌,別說“亂打,怎麼搞的”
(9)、接電話時,儘量不要幹別的事,如中途有事,必須走開一下,那麼時間也不應超過30秒。
4、交換名片的禮儀
(1)、要養成檢查名片夾內是否還有名片的習慣,名片的遞交方式:各個手指併攏,大拇指輕夾著名片的右下,使他人好接拿。雙手遞給客戶,將名片的文字方向朝客戶。
(2)、拿取名片時要雙手去拿,拿到名片時輕輕念出他人的名字,以讓他人確認無誤;如果唸錯了,要記着說對不起。拿到名片後,要放置自己名片夾中。
(3)、同時交換名片時,可以右手提交名片,左手接拿他人名片。
(4)、不要無意識地玩弄他人的名片。
(5)、不要當場在他人名片上寫備忘事情。
(6)、上司在旁時不要先遞交名片,要等上司遞上名片後才能遞上自己的名片。
(7)、送名片的禮儀:應起身站立,走向他人,面含笑意,以右手或雙手捧着或拿正面面對他人,以齊胸的高度不緊不慢的遞送過去。與此同時,應說“請多關照”,“請多指教”“希望今後保持聯絡”等,同時向多人遞送名片時,應由尊而卑或由近而遠。
(8)、接受名片的禮儀:要起身站立,迎上前去,說“謝謝”。然後,務必要用右手或雙手並用將他人的名片鄭重的接過來,捧到面前,念一遍他人的姓名。最後,應當着他人的面將名片收藏到自己的名片夾或包內,並隨之遞上自己的名片。忌諱:用左手接,接過後看也不看,隨手亂放,不回遞自己的名片等。
5、介紹的禮儀:
介紹他人相識時,要先介紹身份較低的一方,然後再介紹身份較高的一方,即先介紹主人,後介紹客人;先介紹職務低者,後介紹職務高者;先介紹男士,後介紹女士;先介紹晚輩,後介紹長輩;先介紹個人,後介紹集體。
如果在介紹他人時,不能準確知道其稱呼,應問一下被介紹者“請問你怎麼稱呼?”,否則萬一張冠李戴,會很尷尬。
介紹時最好先說:“請允許我向您介紹”或“讓我介紹一下”,“請允許我自我介紹。”
打招呼男士爲先,握手女士爲先。
介紹手勢:手掌向上,五指併攏,伸向被介紹者,不能用手指指指點點,當別人介紹到你時,應微笑或握手點點頭,如果你正坐着,應該起立。
關於介紹的禮儀 篇2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中華民族向來都是個好客的民族,不管是接待客人還是與客人道別,都是很講究禮儀的。那具體都有哪些禮儀呢?
當客人準備告辭的時候,一般都應真誠的挽留。不論是朋友來訪,還是業務上的往來,當對方走時,作爲東道主,一定要熱情相送,不要一出門,對方請留步,就不送了。
剛纔談得再熱情再友好,你一關門就把對方推出去了,他會從心裏感到不自在。所以無論是誰來訪。無論對方多客氣地不讓送,都要送對方一段,並且要在客人的身影完全消失以後才能返回,否則,當客人走完一段再回頭致意時,發現主人不在,心裏會很不是滋味。同時,送客返身回屋後,應將房門輕輕關上,不要使其發出響聲,那種等客人剛出門時,就砰地關上大門的做法是極不禮貌的,並且很有可能因此而葬送在客人來訪時你精心培植起來的所有感情。
對遠道而來的客人,則要事前爲他買好車票、船票,並送客至車站、碼頭並等車、船開動並消失在視野以外後再返回。尤其不要表現得心神不寧或頻頻看錶,以免客人誤解成你催他快快離開。
如果有話想與對方單獨說,那你此時更要送一程。如果對方來訪時還帶着另一箇人,那就更要相送了,這會使你的客人很高興,因爲你在他人面前表達了對客人的尊重。
爲了表達對客人及客人的同事、親人的友好感情,給他們以一定的精神扶助,臨別時,別忘了告訴客人代表你向他們問好,可以這樣說:”請代向令尊令堂大人問好!”、”請代向其他同事問好!”等等。必要時還就應爲客人或客人的親友贈送一份土特產或紀念品,請客人笑納。
關於介紹的禮儀 篇3
崇尚禮儀,推行禮儀,踐行禮儀,這不僅僅是政府對全國人民提出的號召和要求,更是全體公民提升自我素質的普遍呼聲和自覺行爲。但是,很多人很想使自己成爲一箇禮儀的踐行者,卻苦於對什麼是禮儀、禮儀的具體內容以及自己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運用禮儀、踐行禮儀並不十分瞭解。因此,溫柔的虎試圖對禮儀作一箇定義,以期幫助大家對禮儀有個理性的、全面的、系統的瞭解。
一、禮儀的定義
禮儀是人類爲維護有序的社會秩序、穩定的社會環境及和諧的人際關係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和行爲規範,她是人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等方式固定下來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共性契約。
(一)禮儀的廣泛定義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禮儀是一箇國家、一箇民族的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水準和生活品質的反映。凡是講究禮儀的國家和民族,一般都擁有比較優秀的文化傳統,比較發達的科技水平,比較先進的管理水準,比較富足的經濟基礎,比較系統的道德規範。
從企業、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着點。國際化的大企業,都有獨具特性的、與企業的定位和企業的內涵相匹配的專屬禮儀,且都把這種專屬禮儀作爲企業文化的極重要的內容,同時這種專屬禮儀也是國際認可、尊崇該企業的一項重要標誌。
從個人對禮儀的重視度和運用的嫺熟度來看,禮儀既是衡量某個人的內在修養和素質的一杆標尺,也是展示此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一種外在表現的手段。
(二)禮儀的個性定義
從禮儀的應用角度來看,禮儀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爲規範被稱爲禮節,在人們的言語動作上的表現被稱爲禮貌;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是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進行相互溝通的一種技巧;
從人際交流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人們交往中非常實用的一種交流藝術;是調節人際關係的一品良好的潤滑劑;是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一種通行做法。
二、禮儀的分類
禮儀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表現形式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行爲等;從執行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職場禮儀等;從類別內容上看有溝通禮儀、交際利儀、公務禮儀、文字禮儀等。
禮儀是門綜合性的學科,她涉及文化背景、道德法律、公共藝術等多門學科。 如果對禮儀進行行業分類,又可以大致分爲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五大分支。但所謂五大分支,僅是相對而言,各分支禮儀的內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禮儀內容都相互滲透,在運用上更是需要綜合使用。
溫柔的虎曾就本人退休後供職的上海信息化行業協會開展職業教育所需編寫了本系列講稿,當初的目的是爲了輔佐廣大工作在信息化行業協會系統的年輕白領們熟悉和運用我們偉大祖國的這一文化瑰寶。今天把此係列文章曬到網上是想和網上的朋友們共享,也藉此徵詢網友們的意見,以便共同修改、完善此講稿,共同促進禮儀之風在現實社會和網絡的虛擬世界中發揚光大!
關於介紹的禮儀 篇4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 “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裏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也應擇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短信、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爲”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爲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爲時尚。”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某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爲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爲”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爲”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
中國人春節拜年是很講究的。講究的核心就是時間觀念。
拜年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這是拜年的第一要素。
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小時,也難免影響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爲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旋即匆匆離去,也會給人以”缺少誠意” 的感覺。
送賀禮也十分講究,這也是禮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賀禮一定要送的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精美的賀卡,近年已成爲都市現代人浪漫溫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賀禮物還應講究衛生、安全。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遊”中難免會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於對方強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贈送花炮之類,則萬萬不能去購買僞劣產品。
此外送賀禮還應注意節儉。
自己如果動手製作一箇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
拜年時還一定要注意禮節和言談舉止。鄰里相坐、同學相逢、朋友相聚,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縱然平日有所積怨,亦不應提起,至於聊侃時不談粗俗之事,不講無聊低級話語,就更是常識。
【常見的春節拜年方法】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黴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關於介紹的禮儀 篇5
1、儀式開始前,新郎的手機應該關機或者交由專人保管;試想一下新人已經走上了舞臺,正在進行某個儀式,比如說倒香檳,這時新郎放在口袋裏的手機響了,這時候是接好還是不接好呢?所以爲了避免這類尷尬事,儀式開始前新郎就把手機關機或交由專人保管。
2、儀式進行的前三分鐘內,應該由專人負責把住宴會廳的大門;儀式開始了,在婚禮進行曲的樂聲中,新人正在步入會場。這時如果有遲到的賓客趕來,應該由專人把他們攔住,告知新人正在步入會場,讓他們稍等一會再走進去或者從旁邊走進會場。
3、新人進場時如果選用婚禮進行曲,那麼宜選用瓦格那版本的,孟德爾松的婚禮進行曲適宜新人退場時選用;如果新人選定主題婚禮,可另行製作音樂。
4、新娘進場時爲了防止踩到婚紗,應該用腳尖向前踢出去。
5、新娘用手提婚紗時不宜提的過高,把鞋露出來就不大雅觀了。
6、新人進場時,步伐要慢,眼睛要看着前方;很多新娘因爲怕踩到婚紗,所以走路時小心翼翼,甚至於眼睛總是盯着地下,深怕踩着了婚紗。其實只要進場時步伐慢一點,用腳尖向前踢出去,拿着手棒花的手再輕輕提一下婚紗,就沒有問題的。當然新郎的步伐也要慢,如果新郎大步流星的向前走,那麼再謹慎的新娘也會跟不上節奏,一不小心就踩到婚紗了。
7、小花童不宜在新人前面引路撒花瓣;在進場時能夠找兩個小花童在前面引路撒花瓣是非常好的事,可是你有沒有想到過小孩子的手腳協調能力都不是很好,經常會出現小花童撒了花瓣就不走,走了就不撒的情況。所以建議小花童不撒花瓣,讓他們手牽着手,手裏拿着仙女棒在新人前面引路不是很好的主意嗎。
8、新人走上舞臺站定後,新郎應該握住新孃的手;經常看到站在舞臺上的新郎兩手朝後一背,其實這個時候兩個人的手握在一起,讓所有來賓見證你們的幸福甜蜜,多浪漫的事啊。
9、新人走上舞臺站定後,目光不要東張西望;有些新人站在舞臺上,眼睛不知該看哪裏,其實你們只要看着前方就可以了。當然也不要求你們始終盯着一箇點看,那樣顯得過於僵硬了。自然一點,只要不東張西望就好了。
10、證婚人走上舞臺,首先應該和新人握手,表示祝賀,然後再致詞。
11、證婚人講話時,新人應該認真聆聽,不要兩個人講悄悄話;證婚人是你們請來的貴賓,證婚人講話時新人要認真聆聽,如果證婚人在致證婚詞,而另一邊一對新人在講悄悄話,那就顯得太不尊重證婚人了。
12、新人在交換戒指時,伴娘及婚禮督導人員應避免出現在鏡頭裏;當新郎從戒枕上取下戒指後,伴娘應該接過新孃的手捧花迅速的讓到一邊,新郎爲新娘佩戴完後,伴娘或者婚禮督導人員再走過來讓新娘從戒枕上取戒指。
13、結婚對戒應分別戴在對方左手的無名指上。
14、如果新娘佩戴着手套,那麼在彩排時應先試戴一下婚戒,看是否能戴進去,如果戴不進去,應該在儀式開始前將手套脫掉。
15、新孃的頭紗是在戴完戒指後才由新郎掀開的。
16、交換戒指時,新人左手的手背應該面向鏡頭;交換戒指這樣神聖的時刻誰都希望能夠被鏡頭記錄下來。
17、交換戒指時,動作要慢,戒指應該輕輕的滑落進無名指;交換戒指是一箇很美的瞬間,新人互相交換的時候動作要慢。在戴的同時,心裏可以默數幾秒鐘再戴進去,切忌不要像完成任務式的用力一套。
18、訂婚鑽戒應該戴在左手的中指上;新人買的訂婚鑽戒可能要比結婚戒指貴重的多,但並能不因爲它價位高就可以取代結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鑽戒可由新郎白天迎接新娘時,爲新娘戴在左手的中指上。在西方傳統中,左手無名指戴上戒指意味着已婚,戴在中指上意味着訂婚。
19、爲了方便從戒枕上摘取戒指,可以準備兩個男式襯衫上用的大頭針,插在戒枕上。
20、接吻環節,新人要大大方方,不要扭扭捏捏,不好意思;在衆多親朋好友見證下的接吻,可能是你們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經歷。
21、接吻環節,司儀不能太俗,不應該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新郎吻新娘;新人在接吻時,司儀也不應該在一邊說太多的話。那樣一箇神聖時刻,新人聽到的應該是來賓們自發的掌聲。那種在新人接吻時司儀倒數54321的做法更不可取。
22、事先告知證婚人,婚禮督導遞上的話筒是已經打開了的;不少走上舞臺的證婚人接過話筒後,第一件事是先撥弄話筒的開關,有的證婚人還先在話筒上吹兩口氣,以檢查話筒有沒有打開。其實這樣做根本就沒必要。只須事先告知證婚人,遞上的話筒是已經打開了的就可以了。當然婚禮督導也得注意這個小細節,遞過去的話筒一定要保證已經打開了。
23、證婚詞、父母致詞等講話稿的紙張最好不用白色,應該打印或寫在紅色、粉紅色的紙張上。
24、證婚人走上舞臺後,新人應向旁邊移開兩步,把中間位置留給證婚人。證婚人應該是面向來賓,側對新人,和新人間呈八字型。切忌證婚人走上舞臺後,新人一動不動,證婚人直接站在新人的前面。(當然實際站位還要依舞臺情況而定)
25、司儀宣佈請證婚人走上舞臺時,婚禮督導可以走到證婚人桌前,引證婚人走到舞臺邊;證婚人是貴賓,這樣更能顯示新人對證婚人的尊重。
26、在婚禮儀式上,新人要有眼神間的交流;之前談了很多細節,都是屬於技巧上的。我覺得新人之間更應注重的是當時內心的感受。新人之間應該把幸福甜蜜的感覺表達出來,應該彼此有眼神間的交流。比如說交換戒指的時候,新郎就應該先深情地望一望新娘,然後再爲新娘佩戴。
27、證婚人致詞、父母講話都應該是拿着稿子的;凡是在正式場合的致詞,都應該是拿着稿子的。這樣說明你是經過精心準備的,顯示出了你對致詞的重視。
28、證婚人、雙方家長最好可以正裝出席。男士穿西裝打領帶,女士穿套裝;如果選擇秋冬季節結婚,證婚人、雙方家長一般都會正裝出席。但如果選擇比較炎熱的季節結婚,很多家長和證婚人在衣着上就不是很注意了。我認爲,選在比較炎熱的季節結婚的新人,至少應該建議雙方的爸爸、證婚人(男士)穿襯衫打領帶,如果穿的是T恤衫,那顯得太過於隨意了。
29、如果新娘是想在爸爸的陪伴下入場的,那麼爸爸一定要穿西裝打領帶;如果選擇了這樣的進場方式,爸爸只穿襯衫,那就顯得太不正式了。
關於介紹的禮儀 篇6
禮儀插花,屬於插花(floarr)中的一種,用於各種社交、禮儀活動中,主要有禮儀花束、胸花、新娘捧花、花籃、禮品包裝花等。禮儀插花首先是插花,即是對花的藝術造型設計,將花材按照藝術的構圖原則和色彩搭配後,組成一件既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或內在情愫,又能充分展示花的自然美的藝術作品,因此禮儀插花的插作過程同樣是一種有意識的創作活動。
花兒可以陶冶情操、可以美化環境、可以淨化空氣,如果在生長的花兒面前再來一點藝術,以插花的形式出現,那麼將會起到更好的效果,以下是小編爲您蒐集整理的禮儀插花知識,歡迎閱讀!
一、什麼是插花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裏,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是根據一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箇優美的形體(造型),藉此表達某種主題,傳遞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說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所以,插花是一門藝術,同雕塑、盆景、造園、建築等一樣,均屬於造型藝術的範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爲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如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如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緻美麗、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即稱其爲插花藝術。
插花看似簡單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卻並非易事。因爲它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也不是簡單的造型,而是要以形傳神,形神兼備,以情動人,融生活、知識、藝術爲一體的一種藝術創作活動。插花是用心來創造。
二、插花藝術的特點
插花藝術雖與雕塑、盆景、造園、建築等藝術學科有很多共同之處,但也有其自己的特點。
1、時間性:由於花材都不帶根,沒有根部,吸收水分及養分受到限制,以植物種類及季節不同,水養時間少則1 ~2 天,多則10 天或個把月。因此插花作品供創作和欣賞的時間較短,屬於快捷的臨時性的藝術欣賞活動,要求創作者與欣賞者抓緊時間插作和品味。
2、隨意性:這表現在選用花材和容器都很隨意和廣泛,檔次可高可低,形式多種多樣,常隨場合和需要而選用。高檔的氣生蘭、鶴望蘭、火鶴花、切花月季固然很美,而路邊的狗尾草、酸模、蘆花、蒲草、車前草同樣可有用;芹菜、辣椒、豆角、蘿蔔及各種水果常是家庭和飯店插花的好材料。其構思、造型可簡可繁,可以根據不同場合的需要以及作者自己的心願,隨意創作和表現。因此,插花作品在選材、創作、形式、陳設、更換上都較靈活隨意。
3、 裝飾性:集衆花之美而造型,隨環境而陳設的插花作品、藝術感染力最強,美化效果最快,具有畫龍點睛和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是盆景、雕塑等藝術無法與之相比的。
4、自然性:插花作品獨具自然花材絢麗的色彩、婀娜的姿容、芬芳而清新的大自然氣息。總之,插花藝術是最接近生活環境,最容易被人們所接受的一種美化方式、一種藝術修養及文化娛樂活動。作花型,用花型來表達心態的一門造型藝術。
三、插花素養的培養
學會插花,不僅可以隨時隨地用來點綴自己的居住環境,使家庭生活更增添一分美感和溫馨,而且也是探親訪友、迎送賓客最高雅、最珍貴的禮品。學會插花,可以時常與花作伴,以花爲友,不僅給你帶來大自然的美感,同時各種插花作品所展示的豐富內涵–或熱情歡樂,或典雅秀麗、或雍容華貴、或傲霜鬥雪、或堅韌剛毅等品質與精神風貌並能逐漸美化、淨化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操,起到修身養性、增進友情和傳遞信息的作用。
因此,插花具有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既可自娛,又能娛人,能夠帶給人們喜悅與歡樂,象徵美好的願望,使之更加熱愛生活。難怪古今中外各層次的插花愛好者都視插花藝術如自己的生命與精神支柱,其作用與影響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提醒您,學會插花並不難,但要插得好,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品,卻並非易事。插花是一門藝術,藝術需要創造,成功的作品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欣賞時感到心靈相通,若有所悟,得到啓示,回味無窮,同時也獲得知識。
當然,初學者要循序漸進,經過刻苦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好插花的知識與技能。初學者要首先學習插花的種種技巧,如花材的選擇與處理,構圖、造型及搭配,這是非常重要的。但僅此還遠遠不夠,還應學習有關植物、繪畫、文學等知識,才能靈活運用上述技巧進行藝術創作。因此,插花藝術家也應像作家、畫家、表演藝術家一樣,深入社會,深入生活,去尋求創作的源泉和靈感,使作品不僅具有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具有思想、情感的意境美。僅有嫺熟的插花技巧,其作品缺乏思想、意境的作者,充其量只是一位插花匠。由此可見,要學好插花,必須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使作品具有傳情、動情、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美和精神美。當然,由於插花的實踐性很強,故經常練習插作,至關重要。
四、插花藝術分類
插花藝術的種類很多,現從不同角度歸納分類如下:
①按所用花材性質不同,有鮮花插花、乾花插花以及人造花插花(絹花、滌綸花、棉紙花等)。
②按所用容器樣式不同,有瓶花、盤花、籃花(用各種花籃的插花)、 鉢花、壁花(貼牆的吊掛插花)等。
③按使用目的不同,有禮儀插花和藝術插花。
④按藝術風格不同,有東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以及現代自由式插花。
⑤按藝術表現手法不同,有寫景式插花(盆景式)、寫意式插花與裝飾性(抽象式)插花。
一般常用的插花各類按上述①、②、④的分類方法。
五、禮儀插花的形式
用於各種慶典儀式、迎來送往、婚喪嫁娶、探親訪友等社交禮儀活動中的插花叫禮儀插花。根據使用場合、用途的不同,禮儀插花可分爲花束、花籃、桌花等多種形式。
花束
花束是用花材插制綁紮而成,具有一定造型,是束把狀的一種插花形式。因其插作不需任何容器,只需用包裝紙、絲帶等加以裝飾即可,故插作簡便,快速,尤其是攜帶方便,成爲最受歡迎的一種禮儀插花,普遍應用於各類社交活動中,如迎接賓客,探親訪友,婚喪嫁娶等。從造型上,花束可分爲單面觀和四面觀。
花籃
是以籃爲容器製作成的插花,是社交、禮儀場合最常用的花卉裝飾形式之一,可用於開業、致慶、迎賓、會議、生日、婚禮及喪葬等場合。花籃尺寸有大有小,有婚禮上新娘臂挎的小型花籃,有私人社交活動中最常用的中型及中小型花籃,也有高至兩米多的大型致慶花籃。造型上有單面觀及四面觀的,有規則式的扇面形、輻射形、橢圓形及不規則的L形、新月形等各種構圖形式。花籃有提樑,便於攜帶,同時提樑上還可以固定條幅或裝飾品,成爲整個花籃構圖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桌花
是指裝飾於會議桌、接待臺、演講臺、餐桌、几案等場所的花飾。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也非常普遍。因其常使用花鉢作爲容器,因此也被稱作鉢花。桌花一般置於桌子中央(如中餐桌、圓形會議桌和西餐桌等)或一側(如演講臺、自助餐檯、雙人餐桌等)。桌花可以是獨立式或組合式,會議主席臺、演講臺等還常結合桌子的立面進行整體裝飾。從造型上,可以有單面觀、四面觀,構圖形式多樣,有圓形、球形、橢圓形等對稱的幾何構圖,也有新月形、下垂形等各種靈活多變的不規則式構圖,構圖主要取決於桌子的形狀、擺放的位置及需要營造的氣氛。因爲花鉢有普通式和高腳式,因此桌花也可以做成低式桌花和高式桌花,桌花的高低取決於裝飾的場合和需要營造的氣氛。
婚禮花飾
爲了增加婚禮或熱烈歡快,或溫馨浪漫的氣氛,用鮮花進行各種裝飾是不可或缺的。婚禮花飾主要包括新娘全身的花卉裝飾,如頭花與肩花、腰花、新娘捧花等;新郎與賓客胸前佩戴的胸花;花車以及婚禮不同場合的各種裝飾,如入口處、接待處、宴會餐桌、餐具、甚至於蛋糕等食品上的`鮮花裝飾。婚禮花飾是各種禮儀插花中從花材選擇、造型設計到製作都最爲講究的一種綜合的花藝設計。從形式上除了小型的胸花、頭花、肩花、腕花等,還有花束、花籃、桌花等各種禮儀用花,新娘用花的花色和造型要根據新孃的身材、臉形、髮型、膚色、婚紗的色彩及造型等進行設計,新郎及賓客花飾、花車用花也都要與新娘用花協調,達到整體上主次分明,形式優美,相得益彰。 除了以上談到的幾種主要形式,禮儀插花還包括許多其它的形式,如用於賓館飯店前臺、客房、餐廳、酒吧等處的插花,迎賓或致慶的花環,喪葬禮儀上的花圈,禮品盒的花藝裝飾等等。
六、插花使用的場合
1、鮮花插花最具有插花藝術的典型特點,即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絢麗、花香四溢,給人以清新、鮮豔、美麗、真實的生命力美感,最易表現出強烈的藝術魅力。由於其可供選擇的花材豐富,因此在多數場合下人們都喜歡用鮮花插花,特別是在一些盛大而隆重的場合,或是重要的慶典活動中,都必須用鮮花插花,才能完美地烘托環境氣氛。其缺點是水養持久性不長,在暗光下效果不好,不宜使用。
2、乾花插花所選用的花材,是經過脫水、加工後的自然植物材料。它們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態美,又可隨意染色。插作後經久耐用,管理方便,同時不受採光限制,暗光下也可應用。提醒您,乾花插花一般多用於賓館飯店的走廊、底樓、無採光的大廳、燈光暗的餐廳以及樓梯平臺角落,咖啡店、酒吧間等光線較暗處也常用其裝飾。目前,在許多歐美國家和港臺地區,也開始在禮儀活動中用乾花花束作爲禮品。其缺點是怕潮溼環境。
3、人造花插花所用花村是人工仿製的各種植物材料,有絹花、滌綸花、水晶花、塑料花等。有仿真性的,也有隨意設計和着色的,種類繁多。雖然其價格較貴,但一次購買可多年受用,管理簡便,只要及時清除灰塵即可。最宜大型舞臺、櫥窗的裝飾,婚禮上、家庭居室中也多有應用。
關於介紹的禮儀 篇7
中國餐桌上的禮儀歸結以下幾點: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着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喫一些.喫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喫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衆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 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箇一箇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箇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着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第五:喫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着頭喫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喫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爲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爲主.或是以喫飯爲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第九: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