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慶禮儀(通用6篇)

婚慶禮儀 篇1

  隨着春節臨近,新人們的婚禮也多了起來,爲防人用假鈔送禮,目前聊城市部分新人在舉辦婚宴時,開始把驗鈔機擺上檯面,每個前來賀喜的來賓都要將隨禮鈔票“驗明正身”後才能入場。

  驗鈔機成了婚禮上的“裝備”,好處自然是明擺着的,比如既使新人避免了假鈔帶來的損失,也使送禮人洗脫了送假鈔的嫌疑。然而無論如何,因爲驗鈔機的出場,這婚禮的喜宴總讓人別有了一番滋味。

  有議論認爲,假鈔送禮折射出的,是當今社會禮尚往來這一風俗的惡化。因爲“人情債”的不堪其負,無奈之下人們就只能想出了用假鈔冒名頂替的歪招。人情成了“債”,乃是不爭的事實,假鈔送禮的出現,確實也與“人情債”的`氾濫有着某些牽扯,然而若說兩者有因果的關係,恐怕也難叫人信服。

  假作真時真亦假。是假鈔送禮讓人情往來貶值了呢,還是人情往來的氾濫成災催生了假鈔送禮?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禮儀往來到了這份上,那人情還有幾分真誠呢?明明是假鈔假情,還要一本正經地假戲真做,這倒是比假鈔更讓人沮喪的。但是僅僅沮喪也於事無補,與其沮喪,慨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不如反思,爲什麼人情竟墮落到要用假鈔做載體的地步?

  問題更在於,人情往來還是發生在親朋好友之間,而現在一些人連親朋好友之間的友情親情都不再珍重,敢用假鈔作禮敷衍,那麼當他們面對沒有這層關係的其他人時,又會是什麼樣子?而當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你騙我、我騙了你的怪圈之中並且習以爲常,那麼這樣的一種“社會生態”,還會適宜人們生活嗎?

婚慶禮儀 篇2

  舉行儀式之前的一箇星期應注意飲食,少喫易發胖的食物,喫飯的量也應減少,這樣穿禮服纔好看!多喫水果,多喝水,皮膚看起來纔好!才能做美麗的新娘!婚禮中的禮儀不同的地方不太一樣,要根據地方的風俗。

  新郎新娘在婚禮上的禮儀

  儀表着裝:新婚喜慶,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儀表,可適當化妝,作好髮型,保持容光煥發。新郎一般穿西裝系領帶,新娘一般穿婚紗,並適當佩帶項鍊,耳環等飾物,但不可多,以免俗氣。

  迎賓等客:新郎、新娘應手持鮮花雙雙立於大門口迎接客人,不可來回走動;客人到來時應熱情地表示歡迎和感謝,並適時地把客人介紹給家中的長輩或其他來賓,然後依長輩或輩份按次序讓座,對於客人此時送上的紅包,不論禮輕禮重,新郎、新娘都要一視同仁地致以謝意。敬菸、敬茶時要用雙手送上,併爲吸菸的長輩或平輩客人點火。

  談話說笑:與長輩交談要誠懇謙遜,不可高談闊論,信口開河;與平輩講話要熱情禮貌,注意謙恭;不可無休止地縱聲大笑,或沉默寡言;對晚輩要熱情友好。

  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發上,更不要高蹺二郎腿,站立講話時,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動或前後左右經常挪動;行走時不要慢慢吞吞,狀似散步,但也不要跑來跑去。可快步疾走,但要注意走姿和節奏。

  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禮上雙出雙入,最好不要分開單獨行動,並且在相互配合方面,應注意禮節,例如:應相互向對方介紹各自的長輩或平輩親戚,朋友;相伴而行時,雙方不要離得太遠,但也不要過於親暱;如有賓客取鬧,應相互爲對方解圍,入座時,應讓新娘先坐。

  婚宴開始: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客席向各位客人敬酒,敬酒時要親手爲客人將酒杯倒滿並雙手爲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強求客人一飲而盡,等客人放下酒杯後,新郎、新娘要說聲“謝謝”,並再次爲客人將酒杯添滿,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新郎、新娘在婚禮宴席上應多照顧客人,讓親朋好友喫好喝好,高興而來,滿意而去。不要自己大喫大喝,甚至飲酒過度,當場醉倒,那就過於失禮,對於客人敬酒,即使酒量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舉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謝意,並說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婚宴結束:客人離去時,新郎、新娘要雙雙立於門口,一一同客人握手再見,並說些“謝謝光臨”、“請慢走”之類的話。

  結婚–典禮儀式:

  (對新郎新娘、音響師、攝影師、錄像師、鞭炮手、獻花人、結婚證書、信物、交杯酒具做好安排;主婚人、證婚人、新郎新娘雙方單位領導、親友和嘉賓代表,佩戴喜花,到婚禮主席臺上就座)

  (1)、結婚慶典開始,奏樂,鳴放鞭炮;

  (2)、向新郎新娘獻花;

  (3)、證婚人爲新郎新娘頒發結婚證書並作證婚講話;(新郎新娘向證婚人鞠躬,證婚人向新郎、新娘頒發結婚證書)

  (4)、舉行拜堂儀式:(一拜高堂;二拜來賓;三夫妻對拜)

  (5)、交換信物;

  (6)、喝交杯酒;

  (7)、致賀詞、答謝詞:

  主婚人(新娘父母)作主婚講話;

  致賀詞:新郎新娘雙方單位領導、雙方親友代表、來賓代表講話;

  主婚人(新郎父母)作主婚講話並致答謝詞;

  新郎新娘講話;

  (8)、鬧花堂。

  舉行喜宴

  結婚慶典儀式結束,喜慶宴會開始。新親專有新親席,新親席擺在正位。此時新親上開賬禮。席間,樂隊演奏,賓朋獻歌助興,廚師給新親加菜,新親賞廚師。

  喜宴進行期間,新郎新娘在主持人和伴郎伴娘陪同下給賓客敬酒、點菸。敬酒時,新郎新娘按長幼順序先給新親席敬酒,點菸。給其他賓客敬酒時,如來賓較多,主持人則要求每桌各選一、二個代表,由新郎新娘敬酒、點菸。新親和賓客散席後,男方家人在飯店門口送客。

  喫團圓飯

  賓客走後,新郎一家人團團圍住,新娘給公婆敬酒,男方一家人喫團圓飯。

  晚上,洞房裏要把從新娘孃家帶回的喜蠟點燃,大蔥擺上。新郎新娘要喫餃子和麪條。餃子叫子孫餃子、麪條叫長壽麪(也有叫寬心面的)。然後開始鬧洞房。鬧洞房傳統習俗是由新郎的嫂子、嬸子等人給新人鋪被褥,同時往新郎新娘牀上扔棗、栗子(意爲早生貴子),扔花生(意爲姑孃兒子插花生),還有扔大豆(意爲孩子多、象金豆),扔木墩(意爲孩子長得結實)。現在,新婚之夜,青年人嬉戲新郎新娘節目很多,而且花樣翻新,妙趣橫生。往往鬧到深夜,直到新郎新娘再三告饒爲止。

  家庭婚禮

  家庭婚禮,指的是一對新婚夫婦在自己家中或其他場所舉辦的約請雙方親朋好友參加的小型婚禮,它的主要程序一共有六項。

  其一,是宣佈婚禮開始。可以演奏或播放《婚禮進行曲》,條件允許還可以鳴放鞭炮。與此同時,在來賓的掌聲和歡呼聲中,新郎、新娘步入現場。

  其二,是行鞠躬禮。在司儀的主持下,新人們首先要向雙方的父母或其他尊長鞠躬,其次要向全體來賓鞠躬,最後還要雙方相互鞠躬。

  其三,是證婚人講話。其主要內容是扼要介紹新人雙方戀愛的經過,並對對方預祝婚後幸福。有時亦可代以宣讀結婚證書,宣佈新婚夫婦婚姻合法。

  其四,是長輩講話。可請新人雙方的父母或其他尊長的代表即席講話,向新郎、新娘表示祝賀。

  其五,是新人講話。應當請新郎、新娘依次講話。向全體來賓致以感謝。有時,亦可由新婚夫婦一同表演文娛節目。

  其六,是婚宴開始。新郎、新娘應從主桌開始,逐桌逐席地向來賓敬酒。

婚慶禮儀 篇3

  1、朋友回禮

  相信您邀請來做婚禮後援團的朋友應該都是死黨,彼此之間的交情可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細心的新人一定會叢朋友的立場出發來送禮品。直接贈送當天的部分服飾就是不錯的主意,既可以和自己的禮服配合,也可免去朋友不必要的花費。

  2、收禮之禮

  接受來賓禮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禮節,一般又新娘雙手接受,道謝後交由身旁的伴娘保管,再和來賓來個禮貌的合影留念。千萬不要出現手拿紅包和來賓如鏡頭的尷畫面,伴娘用來裝紅包的手袋也要大方得體纔行。

  3、迎親之禮

  婚禮當天上午,新郎要帶着伴郎們一起到新孃家中迎親,此時免不了被新孃的姐妹們一陣拷問刁難,巧妙回答問題之餘,發紅包是免不了的,但這個環節只是習俗,無須花費太多。

  4、待人之禮

  攝影師、攝像師、化妝師、司儀婚禮當天有許多婚慶專業人員在現場爲新人服務,最好事先爲他們安排好相映的席位,或者購買好食品請他們提前就餐,對他們的辛苦與努力說聲謝謝,體現對他們服務的尊重的同時,您也能得到更好的’回報。

  5、拜謝之禮

  婚禮當天,新郎到新孃家迎親,需要向新娘父母行拜謝之禮;而後新人一起到新郎加重,同樣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謝之禮。一般流程爲,新人向父母奉茶、鞠躬道謝,其後新人要喫一些加入花生、蓮子、蜜棗等帶有美好寓意食品的甜羹等。

  6、問候之禮

  如果您婚禮結束後不是立即趕赴蜜月,就一定要注意在婚禮後的第二天感謝一些重要人物咯;向雙方父母打電話或是登門請安,向前一天辛苦的伴郎伴娘們表示感謝,對前來證婚的長輩也要表示感謝。

  7、上門贈禮

  新人雙方正式確定結婚意願之後,一定會按照慣例拜訪雙方父母.這時候備上精心挑選的禮物,既關乎面子,又表示誠意.保養品、首飾、洋酒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妥當的選擇是能根據父母喜好購買。

  8、長輩敬禮

  婚禮中,新人常會邀請親戚朋友中的長輩作爲婚禮的證婚人或嘉賓。如果只是口頭邀請難免有矢禮數,邀請長輩到外小聚,送上精心準備的禮物,一方面體現誠意,一方面也可以讓對方更瞭解你們兩個人。

  9、蜜月回禮

  蜜月之行,可不是購物之行,只需要購買當地的特色禮物贈送給父母和比較親密的朋友就可以了。以表蜜月的甜蜜和他們在你們心中的特殊地位。贈送的方式不要太正式,輕鬆而開心最重要。

婚慶禮儀 篇4

  北京結婚習俗之聘

  禮男女雙方家長說媒、相親、訂婚後男方送彩禮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爲妻。聘禮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聘”是婚禮前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環節。

  北京結婚習俗之陪嫁

  女方收到男方送來的聘禮後,在出嫁前一天下午將孃家陪送的嫁妝送往男家。中等人家陪嫁一般爲24抬、32抬,有的人家陪嫁有相應還禮之意,原則上以男方聘禮增一倍還禮。

  北京結婚習俗之娶親

  吉期一到,喜轎執事上門,孃家忙着打發上轎,夫家忙着迎娶進門,排場大又隆重,禮數也多,算給雙方的家境來了一場大展示。“娶親太太”扮演着重要角色,隨喜轎執事上門迎親,引導行禮。她主持婚禮儀式,另有儐相指導新郎新娘完成婚禮禮節。

  北京結婚習俗之洞房坐帳

  新人拜過天地後,上炕抓蓋頭,夫婦纔算正式見了面。拜堂後要“鬧新房”。新婚夫婦進行同吃子孫餑餑、喝交杯酒、撒牀、上頭等儀式。其中貫穿着祝願新人稱心如意,家道發達興旺的主題。

  北京結婚習俗之回

  門洞房花燭夜後,第二天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親三代,並拜見父母等長輩,定名分,認大小。婚禮舉行後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孃家與父兄親友行回見禮。這就是所謂“回門”,也叫“回酒”

  北京結婚習俗須知

  1、男女雙方家長說媒、相親、訂婚後男方送彩禮往女家,聘禮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聘”是婚禮前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下聘禮要送女方茶葉、點心盒、女方三套衣服錢等,也可以送水果、保健品、金器等等。

  2、男方帶4個蘋果女方還8個,講究四平八穩,男方帶2個點心盒女方還2個,家裏要擺6樣糕點,還要沏茶。

  3、接親的人要是雙數2、4、6都可以,最好有長輩,女方家送親的輩分要跟男方家來的一樣,還有就是哥不接姐不送。

  4、接親時不走重複路,意在結婚值此一次,新郎新娘下喜車後喜車花立即拆除(意在結婚坐喜車就這一次),但不要抓淨(意在把福根給留下)、四彩禮掛紅包裝。

  5、新娘對窗外飛紅手帕(意在喜上加喜)、典禮前,斧子,去時爲單數,不能掉井裏)。

  6、新郎新娘互扎紅腰帶時切忌不打結(意在夫妻感情和順、新娘抓福時儘量多抓,不結疙瘩)。

  7、迎親人員和迎親車輛、喜車返回遇喜車、秤砣用紅布包好,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時,返回時迎送親人員和迎送親車輛爲雙數(意在成雙成對)。

  8、過路口或過橋時、新房附近井蓋用紅紙遮蓋(意在把井蓋上了,行車往裏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被吹散),生生死死都在一起。

  9、北京人送紅包數字,一般在6、8百塊,量力而行。

婚慶禮儀 篇5

  新郎,新娘在婚禮上喝”交杯酒”是婚禮上重要的儀式之一。

  這種習俗起源於秦代,據史料記載,新郎,新娘各執半瓢飲酒,屬意兩人合二爲一、相親相愛、百事和諧。

  到了唐代纔將容器換成酒杯,但是不管用瓢還是酒杯,它的屬意還是一致的,也就是象徵着永結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禮記:昏羲》載:新郎、新娘各執一片一剖爲二的瓢飲酒。

  其意是象徵一對新人自此合二爲一,夫妻間享有相同的地位,婚後相親相愛,百事和諧。

  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

  到了宋代,新婚夫婦喝交杯酒時用的是兩個酒杯,先飲一半後再換杯共飲,飲完後則將酒杯一正一反擲於牀下,以示婚後百年合好。

  清末的時候,交杯酒儀式已發展成爲“合巹”、“交杯”、“攥金錢”三個部分。

  今天的婚儀中,“安杯於牀下”之禮已被革除,“攥金錢”則爲“擲紙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禮儀仍然實行,爲婚禮平添了喜慶的氣氛。

  爲什麼新娘要穿白色禮服?

  自羅馬時代開始,白色象徵歡慶,這就如同在中國,紅色象徵着歡慶一樣。在 850 – 990年間,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徵。

  到了20世紀初,白色代表純潔的意義就遠超過其它。所以白色通常是是禮服的首選顏色,也更代表了新孃的美麗和聖潔。

  爲什麼新娘總是站在新郎的左邊?

  與傳統的中國婚禮不同,西式婚禮不是遵循”男左女右”的位置站立。

  那時因爲古時候,盎格魯薩克遜的新郎常常必須挺身而出,以保護新娘子免得被別人搶走。

  在結婚典禮時,新郎讓新娘站在自己的左邊,一旦情敵出現,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劍擊退敵人。

  婚戒起源

  結婚戒指起源於古埃及。當時訂婚和結婚戒指同屬於契約的一部分。

  結婚戒指戴在新孃的無名指上,表示新娘對丈夫的忠誠與順從。

  古埃及曾一度出現戒指熱。

  現代流行在婚禮上互換戒指。

  婚前戴右手無名指,婚後戴左手無名指,意爲左手連心,可以心心相印。

  新娘手花的持法

  隨着輕快而莊嚴的進行曲,緩緩地步上紅毯,走道兩旁的目光裏滿滿是支持與祝福,而在紅毯的另一端,有着最甜蜜最真誠的誓言和滿心歡喜的他在等待。

婚慶禮儀 篇6

  在湖南長沙,每有新人成禮,均在禮堂門口設一桌子,專門請人收取禮金,客人只要把錢交給專門的人,然後報上自己的名字。收禮人就會把客人的名字的禮金數額記在本子上,等婚禮完畢再交給主人家。

  而在廣西的一些地方,則是一對新人站在大廳門口,一邊給喜糖,一邊接收客人的禮金,這就需要客人把請柬夾着禮金一起交出。然後走入大廳就餐。而在河南鄭州,則是新人及其親戚均站在門口收禮金。因爲衆所周知,客人並不一定就是衝着新人來的,有的是新人父母的朋友,有的是家裏其他人的朋友,如果你是新人父母的朋友,你就得把禮金交給父母,如果你是新人叔叔的朋友,就交給其叔叔。而在新人之間,現在大家都有工作有單位,那麼你如果是新郎的朋友就把禮金交給新郎,如果是新孃的朋友就交給新娘,條分理析,清清楚楚。否則,你辛辛苦苦送了幾百塊錢的禮,要是交錯了人,只能算是白送了。

  湘楚之地,自古即被爲蠻夷之地,加之生活條件艱苦,所以,各種禮儀以實用爲尚。設一會計收禮自是最清楚不過了。而楚人慷慨,天下有聞,故婚禮之上,多有未得請柬而來之者,甚至有許多人,是新人根本不認識的,所以很早就採用的現代會計制度。而廣西亦是百越之地,民風更淳,拿請柬夾錢,也算是完成了一樁任務,本來若留下請柬,日後念及亦可作一紀念了,但爲人請去喫酒,未必次次均是自願,而且大家鈔票不多,經濟未必個個均善,乾脆連請柬一起送回以表明態度也未可知。

  而河南自古爲中原之地,禮義之邦,故即使在細節方面也發展得最爲完備。在禮金的分配方面最切真地體現出了”在其位,得其財”的理念。雖然這種瓜分方法古已有之,卻最多地體現了現代精神。”資源就是財富”,新人成禮,着重點首在高興的氣氛,而不在禮金多少輕重,所以,來賀喜者既然是長輩的親友,那禮金自然是長輩所得了。以此邏輯推之,即使在此婚禮上有那麼多人來賀,而新人日後也就未必有責任在賀客的喜宴上予以回報,因爲此次客人並未衝着自己來。在湘桂之地,喜宴一方面是一歡慶之機,另外也是一次社交的機會。而到中原古地,則多了更多的應酬之色,喜氣自然少了幾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