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禮儀(精選8篇)

現代禮儀 篇1

  “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孔老夫子兩千年前唸唸有詞,以禮治國、以禮服人,打造謙謙君子之國。古人云:“禮興人和”,謙恭禮讓,諒解寬容,與人爲善,重形象,講禮義。現今的社會,經濟發達,交際頻繁,在人與人的接觸與交際中,現代禮儀越發顯得重要,甚至基本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禮儀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它規範人類在一定的場合的出現方式,是順利進入社會的通行證,是得到人類認同的行爲規範,是人類參與社會生活的行爲指導。現代禮儀,應是當代大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

  “禮”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呢?是尊重的意思。“禮者敬人也”。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這就是禮者敬人。但是我們光說尊重有時候沒用。心裏想什麼?我們得善於表達,它需要形式。我們得會說話,我們得有眼色,我們得把這活兒做地道了,不僅要有禮,而且要有儀。“儀”就是恰到好處的向別人表達尊重的形式。我們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別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別人也好,我們既有禮,禮就是尊重,又有儀,儀就是表達。沒有禮是沒有儀的。

  比如:我們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和別人通電話,不管是座機還是手機,打電話時誰先掛?這個問題就是其實就是禮和儀的問題,一些人經常犯兩個常識性的錯誤,是誰先打誰先掛,還是誰先接誰先掛,這是第一個錯誤。第二個常識性錯誤是什麼呢?就是讓對方掛。其實這個做法也有其漏洞,譬如你所在的公司規定打電話時讓對方先掛,但是對方的公司也有同樣的規定時,兩邊都不掛,死扛,大說其廢話。誰先掛呢?交際禮儀有遊戲規則,地位高者先掛,地位高者先掛。假如知道一些像這樣的禮儀規則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尷尬和麻煩。

  禮儀是行爲規範,現代人是講規矩的,規範就是標準。禮其實就是待人接物的標準化做法,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素質,其實規範也是展示於細節的,在任何的情況下,規範的問題你要不注意,那你會比較麻煩。所以我們強調禮,要講它是人際交往藝術,它是溝通技巧,它是行爲規範。當然現代禮儀分很具體的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對象,它有不同的講究,一般而論,現代禮儀我們大概把它分成以下五塊。第一塊我們把它叫做政務禮儀,它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國家公務時爲政府服務時所講究的禮儀。第二塊,我們叫商務禮儀,是公司企業從業人員在商務人際交往中所講究的禮儀。 第三塊我們叫服務禮儀,是服務行業從業人員酒店餐廳旅行社銀行保險公司醫院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工作中所講的禮儀。第四塊我們把它叫做社交禮儀,就是人類在廣泛交際,工作之餘的公衆場合,迎來送往,私人人際交往中所講的禮儀。最後一塊禮儀我們把它叫做國際禮儀,是我們中國人和外國人打交道時所講的禮儀。

  之所以要把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和國際禮儀分類是想說明它們有不同的適用對象,我們不可能以不變應萬變,比如我們舉個老土的例子,中國人喫飯有個習慣,一般社交場合我們經常受過這種厚待,老年人長輩對客人表達尊重,他要給晚輩夾個菜,主人要給晚輩夾菜,以示那種謙讓和友善,這個恐怕大多數人都會遇到過這種待遇,尤其爹媽和老前輩給我們夾一筷子菜,禮讓給你,但是國際禮儀是絕不允許的,國際禮儀講讓菜不夾菜。爲什麼?道理很簡單。它換成另外一箇角度,你又不知道我是誰,你又不知道我愛喫什麼,你憑什麼給我夾,不是講尊重嗎?尊重別人就是要尊重別人的選擇,你給我夾那筷子菜,萬一我不願意喫呢,而因爲禮貌上我必須得喫。這也是十分不當的。

  學習禮儀,簡而言之,它有以下三個作用,第一個作用內強素質,現代人你要跟別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職工作也好,恰到好處的展示自己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素質,言談話語、舉止行爲,其實是素養問題,比如我們有些國人,在國際人際交往中和正式場合有點不修邊幅,那麼有的時候就影響了形象。第二個作用就是外塑形象,在國際人際交往中也好,在國內人際交往中也好,員工個人形象代表組織形象,員工個人形象代表產品和服務形象。而學生的形象代表的是整個學校的形象,所以有見於此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個人形象。第三個作用,學習禮儀增進人際交往,現代人我們都有這樣的慾望,要多交朋友,廣結善緣,一箇人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你必然要跟別人打交道,古人亞里士多德說一箇人不和別人打交道,不是一箇神就是一箇獸,革命導師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你做任何事情,做農民也好,做工人也好,做企業家也好,做官員也好,做學者也好,做學生教師也好,你肯定要和別人人際交往,既然要跟別人人際交往,你就要有人際交往的藝術,所以學習禮儀有助於人際交往,你說話你得會說,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它有遊戲規則,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學習和觀察,通過自己的修養來提升自己的禮儀方面的知識,提升自己的禮儀方面的品位,增進自己的人際交往!

  經過大約9周的現代禮儀學習,我學會了一些基本的禮儀規範,這對於我未來的就業和人生都是受益匪淺的。我是一箇不太會交際的人,選修了這門課程,我從中學會了交際禮儀。同樣都是工作,爲什麼有的人處處受人喜歡,但是有的人卻時常受人排擠?同樣都是生活,爲什麼有的人幸福和諧,但是有的人卻常常紛爭不斷?現代社會中困擾人類的一大問題就是人際關係,它變幻無常,運用的好它會成爲開啓財富的鑰匙,但是運用不好的話,它又變成一條阻礙你走向成功的繩索。

  1987年,美國學者亞歷山大德拉博士和奧康納博士發表論文闡述白金法則是這樣一句話:在人際交往中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做到人際交往對象需要什麼,我們就要在合法的條件下滿足對方什麼。在我眼裏,這個亞歷山大德拉博士和奧康納博士所講的白金法則其實是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現代人際交往行爲要合法。現代意識是什麼?最重要的一箇現代意識就是法的意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依法治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法治國家,市場經濟要求法治。所以,行爲要合法。第二個要點是什麼呢?第二個要點就是,人際交往以對方爲中心。假如我們要是沒有這樣的意識的話,有的時候是非常麻煩的。

  人際交往中,白金法則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的主要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所遇到的兩個問題。有效的溝通和良性的互動。禮儀的重點實際上是一箇人際交往的意識,說實話,我們怎麼和別人處理好人際關係呢?那麼在人際交往中,要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恐怕有兩個要點是我們不可以忘卻的。第一就是互動。什麼是互動?我喜歡講四個字,換位思考。第二個要點是什麼呢?第二個要點是有效溝通。溝通是互動之橋,在我眼裏,我們都是中國人民,說實話你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都是自己人,中國人民都是自己人,但是說實話,有的時候確實是有笨人和聰明人。這個笨人是什麼?說個不該說的,笨人就是不會溝通,好心好意不得好報,弄巧成拙,畫蛇添足,夸人家跟罵人家似的。當然溝通其實很難,一般而論,女性對自己相貌的評價都是正面的。說白了,就是女人一般都認爲自己長得不錯。不是一般的不錯,是很棒,尤其年輕女子。但是有的時候她跟老公、跟男朋友打太極拳。她假謙虛,她跟老公說,我長得也就是一般人,其實她要的答案是否定之否定。但是我也見過老實人,他安慰人家,反正我也不在乎相貌,咱倆都是一般人嘛。這樣的回答只會掃了女人的興,這也說明了那些人沒有有效溝通,不瞭解聽話聽聲,鑼鼓聽音。在人際交往中,有效溝通是比較難。

  在人際交往中實現有效溝通,我們要去互動,要去良性地互動,要明白換位思考。溝通是有規則的,溝通的規則其實是兩句話,第一句話,看對象講規矩。首先你要有規矩的意識,但是一定要明白,規矩講的時候是要看對象的。第二句話,瞭解人,尊重人。尊重爲本,學習禮儀,運用禮儀,最重要的是永遠不失敬人之意。但是我們必須強調,尊重的前提是瞭解他,你不瞭解他,你怎麼尊重他?尊重的前提在於瞭解,瞭解人纔有尊重可言。如有社交經驗的人第一次請外人喫飯時,最禮貌、最得體的做法是要問他,您不能喫什麼?主動去瞭解別人。因爲,有民族禁忌的,有宗教禁忌的,有職業禁忌,還有純粹個人禁忌,只有做到主動了腳別人,才能更好尊重別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儀表堂堂而讓別人賞心悅目。爲打造自己的形象很多人傷透了腦筋,美容增高,拉皮減肥,大筆的錢花了,效果卻往往令人失望,謙謙君子,窈窕淑女,似乎是一箇不可實現的夢想。其實,儘管人類相貌不同,但是如果儀表修飾得體,那麼我們會發現,美,唾手可得。所以說,儀表禮儀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好的。美的心靈,美的儀表,美的語言,美的服飾,美的風格,表裏需要如一。一箇人僅僅徒有其表是不夠的,但是儀表不修飾,或者修飾不規範也是不可以的。儀表者外觀也。實際上我們說到某人的儀表,就是這個人外部輪廓、容貌、表情、舉止、服飾給我們的總體印象。具體而論,一箇人的儀表其實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個部分我們可以說它是靜態的,比如高矮胖瘦、年齡狀態,相對在某一箇時間之內不會突變。你是男的就是男的,你是女的就是女的,老人家就是老人家,孩子就是孩子,胖就是胖,瘦就是瘦,這是靜態的。長鬍子沒有?頭髮長、頭髮短?黑的還是白的?這是靜態的。另外一方面它是動態的,就是他的舉止和表情。平常我們說這個人很木,表情呆板、呆滯,我們說這個人活潑大方,表情比較善於和別人去互動。但是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日常工作和人際交往中你要不注意它就比較麻煩。

  儀表的禮儀,它有三個規則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個規則是最重要的一箇規則,要整潔。你做人做事,你的儀表要不整潔就比較麻煩了,比如一箇男同志,穿的西裝很講究,顏色搭配很好,但是頭上頭屑不斷,鬍子拉里拉碴,手指伸出來上面指甲縫裏全是油泥,往你身邊一站,那跟垃圾箱似的,味兒比較厚,那你會對他有好的看法嗎?所以我們要保持儀表整潔。第二要自然。儀表要自然,你不自然,有時候很麻煩。不自然有時候它有矯揉造作之意。儀表禮儀其實有四個要點要注意,第一就是要注意容貌的修飾,第二,要注意化妝,第三要注意舉止,第四,要注意表情。其中每個注意點都有很多細點要注意。總而言之,我們講儀表禮儀,最重要強調一箇概念,就是要表裏如一。徒有其表是不行的,但是隻有內心的善和美而沒有外在的美的表現也是不行的。宏觀來講,我們強調儀表禮儀要自然,要規範,要協調,要美觀,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現代禮儀,對我們來說應是一門必修課,我們能從中獲益良多。但是我們僅知道這些知識是沒有的,一定要實踐,而且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一箇合乎禮儀規範的人,這不僅會有助於自己的人際交往,更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使自己立於社會的不敗之地。

現代禮儀 篇2

  一、平等原則

  現代禮儀中的平等原則,是指以禮待人,有來有往,既不能盛氣凌人,也不能卑躬屈膝。平等原則是現代禮儀的基礎,是現代禮儀有別於以往禮儀的最主要原則。

  禮儀中的優先,與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有很大關係。以“女士優先”原則爲例,在一些國家如巴基斯坦,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在公共場合,如果男女出雙入對,卿卿我我,則被認爲是不合禮儀。但是,在這個國家裏,男士非常尊重婦女,對待女士謙遜有禮,見了女性,一般不得主動握手,除非女士先伸手。儘管公共汽車非常擁擠,男士也會讓女士們先上車 ,車上的座位分得很清楚,女性坐前面,男性坐後面。餐廳的情形也一樣,男女桌位分開,陌生的男士們是決不可以隨意過界或上前搭訕的。在任何時候排長龍,女性都可直接走到隊伍的前端去。

  二、互尊原則

  古人云:“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相互尊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纔會融洽和諧。

  上海有一家電影院曾發生這樣一件事:年末,電影院經理把員工包括離退休人員及其家屬都請到電影院來一箇茶話會。會前,專門製作了這些離退休人員和在職職工的生活錄相片,會上放給大家看。每個人,尤其是離退休職工非常感動。原則很簡單,這些人一輩子幹的工作就是給別人放電影,從來未感受到自己上銀幕是什麼滋味。今天他們有機會在給人們放了一輩子電影的電影院裏,看自己走上銀幕,感到電影院領導沒有忘記自己一輩子的辛苦,他們能不感動嗎?因而很自然地加深了對自己單位的感情,同時也使在職職工感到振奮,團體的凝聚力大增。

  要想在與人交往中通過禮儀的形式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就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與人交往,要熱情而真誠。熱情的態度,意味着對別人的隆重接納,會給人留下受歡迎、受重視、受尊重的感覺,而這本來就是禮儀的初衷和要旨。當然,熱情不能過火,過分的熱情會使人感到虛僞和缺乏誠意。所以,待人熱情一定要出自真誠,是尊重他人的真摯情感的自然流露。如果心存不敬,卻又要故意表現出熱情,只會讓人感到做作,引起反感。這一點在與客戶及其他來訪者打交道時尤爲重要。不論來訪者是不是客戶,客戶部的工作人員應都要熱情接待;不論是不是自己的客戶,我們都要熱情真誠的爲其服務。

  第二,要給他人留有面子。所謂面子,即自尊心。即便一箇毫無廉恥之心的人,也存在着一定的自尊心。失去自尊,對一箇人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難以容忍的事情。所以,傷害別人的自尊是嚴重失禮的行爲。

  第三,允許他人表達思想,表現自己。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思想、表現自身的願望。社會的發展,爲人們弘揚個性提供了更爲廣闊的空間。豐富的個性色彩和多元思想的共存,是現代社會區別於傳統社會的一箇基本特徵。因此,現代禮儀中的互尊原則,要求人們必須學會彼此寬容,尊重他人的思想觀點和個性。

  三、誠信原則

  誠信原則是指遵時守信,“言必信,行必果”。取信於人在人際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

  《韓非子》中記載着這麼一則寓言:有一戶有錢人家的圍牆被大雨沖塌了,隔壁的鄰居提醒他:“要及早修復,免得盜賊侵入。”有錢人家的兒子也同樣說道:“爸爸,及早修理吧,不然小偷會來的。”結果當天晚上小偷果然來了,偷走了不少東西。有錢人家的反應是:兒子預先說在前,意見很對,有先見之明,心裏卻對鄰居起了疑心,懷疑鄰居是小偷。

  原因很簡單,一方面,中國人自古以來是家天下,血緣關係是親不可分的紐帶,影響了人們對客觀事物公正的判斷;另一方面,就是人的心理反應,產生“自己人效應”,更易於相互吸引。當你信任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想:既然是這個人說的,靠得住。所以,常常是別人信任你,才認爲你是對的。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你必須博得人們的信賴,才更有利於你的成功。信任是靠慢慢積累的,與客戶初次打交道,客戶都會抱着懷疑的態度跟你溝通,一旦接觸多了,你在工作也做得到言而有信,說什麼時候出方案就什麼時候出方案、答應了上材料就上材料的話,客戶也就慢慢開始信任你了,這樣就更利於自己開展工作,更好的爲客戶服務。

  自信也是獲取信任、取信於人的方法。一箇人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因爲曾經有過這樣那樣的失敗或小挫折就以爲自己不討人喜歡了,從而失去自信,放棄了自己。其實,一箇人有失敗並不奇怪,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關鍵是要有勇氣,跌倒後還能爬起來,還能保持自信,自信自己能努力做到最好。

  四、寬容原則

  寬容就是心胸寬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能設身處地爲別人着想,能原諒別人過失,也是一種美德,被作爲現代人的一種禮儀素養。

  那麼,如何在禮儀中體現寬容原則呢?我們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要做到“入鄉隨俗”。如中東一些國家,受宗教信仰的影響,禁止女性向家庭成員以外的男人裸露肌膚,嚴格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去這些國家訪問做客,就應尊重他們的禮儀規範。新員工進了鴻揚的大門,就要隨鴻揚的“俗”,嚴格要求自己按制度、規範辦事。

  第二,理解他人,體諒他人,對他人不求全責備。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現實生活中的人,沒有十全十美的。表現在禮儀方面,有些人擅長於禮儀交際,說話辦事滴水不漏;有些人則不熟悉禮儀知識,形似粗俗。

  第三,虛心接受他人對自己的批評意見,即使批評錯了,也要認真傾聽。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了過錯後允許他人批評指正,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尊重。有時,批評者的意見是錯誤的,但只要不是出於惡意,就應以寬容大度的姿態對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特別是在工作中,更應注意這個問題。

  五、自律原則

  禮儀宛如一面鏡子。對照着它,你可以發現自己的品質是真誠、高尚還是醜陋、粗俗。真正領悟禮儀、運用禮儀,關鍵還要看你的自律能力。

  還是看看下面的例子:

  當1997年亞運會在日本廣島結束的時候,6萬人的會場上竟沒有一張廢紙。全世界的報紙都登文驚歎:“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因爲沒有一張廢紙,令全世界驚訝。

  再看看中國,在國慶節升旗後,人羣散去,整個廣場是滿地的廢紙,被風颳起,四處亂飛。就這一個現象,就說明人們沒有注重自己的禮節,這樣的`人不配在國慶節看升旗。

  有些事,我們總覺得應該做,總覺得那樣做纔是正確的,但我們往往做不到,爲什麼?內心修養和素質不夠!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自己部門紙簍裏的垃圾都已經溢得滿地都是,都沒有一箇人想到要清掃一下、把垃圾倒到,這件事很簡單吧,但爲什麼沒人做呢,原因就是在大家內心裏、潛意識裏還沒有真正注意到禮儀形象問題,沒想到這種情形會影響公司在客戶中的形象。

現代禮儀 篇3

  作爲一名大學生,如何使自己的氣質高雅、形象更出衆;如何使自己充滿自信地出現在同學教師、上級下屬和客戶面前;如何使自己得體而又自如的參加會議、出席社交活動?

  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播放碟片,由中國知名禮儀專家金正昆教授對商務禮儀的講解,使我對商務禮儀有了一箇較系統的認識和理解。所謂商務禮儀就是人在商務人際交往中的藝術。通過學習我深深地瞭解,大學生學會了商務禮儀,就等於爲未來的學習工作奠定了一箇良好的開端。現在,我對這一個學期來得到的收穫和感想作。以下總結:

  第一,我想談談初次見面握手的體會,主要有三個基本規範。

  ①握手對象與先後順序。通常,客人來訪時主人先伸手,以表達熱烈歡迎和等候多時之意。告辭時客人先伸手後,主人再伸手與之相握,才合乎禮儀,否則有逐客的嫌疑。但女士如果伸出手來,男士一般不能拒絕,以免造成尷尬的局面。

  ②握手時機和時間。握手之前要審時度勢,聽其言觀其行,留意握手信號,選擇恰當時機。儘量避免出手過早,造成對方慌亂,也避免幾次伸手相握均不成功的尷尬局面。握手時間長短的控制可根據兩者的親密程度靈活學會。初次見面者,握一兩下即可,一般應控制在二三秒之內,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鬆開,握住同性的手也不宜過長,避免“馬拉松式”的握手。

  ③握手的力度。握手力度一般不超過兩公斤,即以不握疼對方的手爲限度。切記不可用力過猛,甚至握得對方感到疼痛。

  第二,介紹禮儀:

  公關活動是與人人際交往的藝術,與人打交道要作介紹是常有的事,但越是平常 之事越能夠顯出一箇人在日常細節處的涵養。所以無論自我介紹還是相互介紹,在公關活動中都需注意,因爲這是與對方直接接觸的第一步,將成爲自己在對方印象中的第一印象。這與公關所達成的目的緊密關聯。

  (1) 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時,可以介紹一下自己的姓名、身份、單位。切忌信口開河,過分表現自己,應該在介紹完時表達“請多多指教”。另外,重要的是使對方記住自己的名字。介紹時可將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上,不要隨隨便便用手指指畫畫、毛手毛腳表情應親切、自然,眼睛應該看着對方或大家,用眼神、微笑和自然親切的面部表情來表達友好之情。既不應拘謹忸怩,也不要滿不在乎。

  (2) 爲別人作介紹。爲別人作介紹時,要準確瞭解兩者各自的身份、地位等基本情況。介紹時,要遵照受尊敬的一方有瞭解對方的優先權原則。介紹時,先恭敬地稱呼身份高者、主人、女士和先到場者;然後,把對方介紹給有身份者、年長者等;再把有身份者、年長者等介紹給另一方。

  當被介紹時,被介紹的一方應當表現出結識對方的熱情,兩者都要正面地面對着對方。另外,在介紹時除女士和長者之外,其餘的人都應當站立起來。但是若在會談進行中或是在宴會等場合,則不必起身,只欠身致意即可。

  第三,談談交換名片,介紹完自己要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

  交換名片有一箇先後尊卑的問題。一般的作法是:位卑者應當先把自己的名片遞給別人,應立正,面向對方,雙手執名片的兩角,態度恭敬地遞給對方。注意,名片的正面要朝上,名片上文字的正面朝向對方。這樣,對方不必翻轉就可以閱讀名片的內容了。遞上名片後,還應說一聲“敬請指教”、“請多關照”、“希望今後保持聯絡”等。不可一言不發,用單手遞,或是隨手一扔。

  接受名片的人要及時起立,態度恭敬地雙手接過名片。要說聲“謝謝”,然後雙手接過來,瀏覽一遍,以示恭敬。也可以把送名片者可能引以爲榮的部分念出來。最後,要把名片當着送者的面,妥善地放置在名片夾中。最忌諱的是接過別人名片未來,看也不看,順手一塞。在這金教授特別強調禁止將別人名片塞進褲子後邊的兜子。

  忌胡亂隨意散發自己的名片,忌逢人便要名片。名片和存放名片的夾子應避免放在臀部後面的口袋裏。在交談時不要拿着對方的名片玩耍。男士不宜主動給自己朋友的夫人或女朋友留下名片,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

  第四,稱呼的禮儀原則:

  通常情況下“先生”一詞是用來稱呼男性的,而且不論年齡的大小。“太太”一詞一般是用在已知對方已婚情況下對女子的尊稱。“小姐”一詞則主要是對未婚女子的稱呼,有時在不瞭解女方婚姻狀況時也可使用,但千萬不可僅憑印象便貿然稱未婚女性爲“太太”或“夫人”,這很容易被視爲無理,引起對方的惱怒。

  (1) 敬稱。通常所用的詞如“您”、“您老”、“您老人家”、“君”等,都表明說話人的謙恭和客氣。多對於年歲較大的人,用於正式的禮儀場合等。

  (2) 通稱。通稱是一種不區分聽話人的職務、職業、年齡等而廣泛使用的一種稱呼。

  (3) 職業稱謂。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往往習慣於採用職業稱謂,這帶有尊重對方職業和勞動的意思,同時也暗示了談話與職業有關。如“師傅”、 “醫生”、“教師”、“律師”等。

  (4) 職務稱謂。如書記、工程師、校長、主任、經理、老闆等,並在前面冠以姓氏,顯示了說話人對對方地位的熟知和肯定。這種情況多用於工作單位之中談論公事之用,而在日常生活或其他場所可以用別的稱謂。

  總之,公關禮儀是一種學問、是一門人際交往中的藝術科學。通過觀看碟片,我主要學會了一些說話的技巧,穿着應注意的地方,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與人人際交往的諸多細節等等。所以禮儀是企業形象、文化、個人修養素質的綜合體現,我們只有做好應有的禮儀才能爲企業在形象塑造、文化表達上提升到一箇滿意的地位。我們應該重視這們學科,並讓它在我們的成長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最後,想對教師說一句:您辛苦了!感謝您,讓我收益匪淺 。

現代禮儀 篇4

  握手是商務活動中見面、接待、迎送時常見的禮節。

  握手的標準方式:

  行至距握手對象1米處,雙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握手時用力適度,上下稍晃動3、4次,隨即鬆開手,恢復原狀。與人握手,神態要專注、熱情、友好、自然,面含笑容,目視對方雙眼,同時向對方問候。

  握手的先後順序:

  男女之間握手,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後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無握手之意,方可用點頭或鞠躬致意;賓主之間,主人應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歡迎;長幼之間,年幼的要等年長的先伸手;上下級之間,下級要等上級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時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別人握完後再伸手。握手時精神要集中,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握手時不要看着第三者,更不能東張西望,這都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軍人戴軍帽與對方握手時,應先行舉手禮,然後再握手。

  握手的力度:

  握手時爲了表示熱情友好,應當稍許用力,但以不握痛對方的手爲限度。在一般情況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與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緊,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握手時間的長短:

  握手時間的長短可根據握手雙方親密程度靈活掌握。初次見面者,一般應控制在3秒鐘以內,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鬆開。即使握同性的手,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對方欲罷不能。但時間過短,會被人認爲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握手的禁忌:

  不要在握手時戴着手套或戴着墨鏡,另一隻手也不能放在口袋裏。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可以戴着薄紗手套與人握手。握手時不宜髮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分客套,這隻會讓對方不自在,不舒服。與基督教徒交往時,要避免交叉握手。這種形狀類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被視爲不吉利。與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切忌用左手與他人握手,因爲他們認爲左手是不潔的。除長者或女士,坐着與人握手是不禮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現代禮儀 篇5

  ⑴現代禮儀的作用

  ①禮儀是個人心理安寧、心靈淨化、身心愉悅、個人增強修養的保障。當每個人都抱着與人爲善的動機爲人處事,以文明市民的準則約束自己時,那麼,所有的人都會體驗到心底坦蕩、身心愉悅的心情;

  ②禮儀是家庭美滿和睦的根基。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緣爲紐帶的一種社會關係。家庭禮儀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

  ③禮儀是人際關係和諧的基礎。社會是不同羣體的集合,羣體是由衆多箇體匯合而成的,而個體的差異性是絕對的;

  ④禮儀是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職業是人們在社會上謀生、立足的一種手段。講究禮儀可以幫助人們實現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進全體員工團結互助、敬業愛崗、誠實守信,可以增強人們的交往和競爭實力,從而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

  ⑤禮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載體。要繼承弘揚祖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文明禮儀宣傳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內容。有助於提升個人素質。

  ⑥禮儀是社會交往的潤滑劑和黏合劑,是熟人之間的奢侈品,會使不同羣體之間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異、和諧相處;

  ⑦禮儀是個人美好形象的標誌,是一箇人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具體體現;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如果我們時時處處都能以禮待人,那麼就會使我們顯得很有修養。古人有這樣的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人們在創造優美物質環境的同時還應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生活的意義在於不斷創造和進取。同時,還應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表現、欣賞和發展自己,從中享受無盡的樂趣。一箇人能否對現實社會或周圍環境有良好的、積極的適應是衡量他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標準。通過這一課程的學習,可以讓人們認識到應該積極適應社會,自覺參與社會活動,改造、變革社會環境,促使社會發展進步,同時改造、發展和實現自我。

  ⑧有助於維護企業形象。個人形象代表企業形象,活體廣告。企業形象的好與壞實際就是企業員工素質的高與低;

  ⑨方便交往應酬。一箇舉止大方,着裝得體肯定會比舉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歡迎,也就更方便交往與應酬;

  下面這個故事體現着禮儀的可貴。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爲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路過沔陽河(今湖北省仙桃市境內)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裏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箇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⑵現代禮儀的原則:

  “尊重”原則:要求在各種類型的人際交往活動中,以相互尊重爲前提,要尊重對方,不損害對方利益,同時又要保持自尊。

  “遵守”原則:遵守社會公德,遵時守信,真誠友善,謙虛隨和。

  “適度”原則:現代禮儀強調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一定要把握適度性,不同場合、不同對象,應始終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自律”原則:交流雙方在要求對方尊重自己之前,首先應當檢查自己的行爲是否符合禮儀規範要求。

  ⑶現代禮儀三要素:

  禮儀是交往藝術,交往強調互動,互動看結果;

  禮儀是溝通技,巧溝通強調理解;

  禮儀是行爲規範,規範就是標準。

  對中國人來講禮儀是一種自我修煉,是律己行爲,管住自己,獨善其身;而國際禮儀講的是交往藝術,是待人接物之道。禮儀要求人和人打交道保持適當距離,距離產生美感,適當的距離是對對方的尊重。國際交往中,拉開距離如果適當,有助於交往的順暢;換言之,不要隨便套近乎。人際交往要使用稱呼,國際慣例是使用尊稱,而尊稱的一箇基本技巧是“就高不就低”。

現代禮儀 篇6

  公共關係禮儀認識

  公共場所禮儀體現社會公德。在社會交往中,良好的公共禮儀可以使人際之間的交往更加和諧,使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公共場所禮儀總的原則是:遵守秩序、儀表整潔、講究衛生、尊老愛幼。

  (一)乘車禮儀

  1、騎自行車: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騎車時不撐雨傘,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競駛,不騎車帶人。遇到老弱病殘者動作遲緩,要給予諒解,主動禮讓。

  2、乘火車、輪船:在候車室、候船室裏,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上車、登船時要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在車廂、輪船裏,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要讓小孩隨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車:車到站時應依次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上車後不要搶佔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別人佔座。遇到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的乘客應主動讓座。

  (二) 特定公共場所禮儀

  1、影劇院

  觀衆應儘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相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着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注意衣着整潔,即使天氣炎熱,也不要袒胸露腹,在影劇院千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譁,也別把影院當成小喫店大喫大喝;演出結束後觀衆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

  2、圖書館、閱覽室:圖書館、閱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

  ①要注意整潔,遵守規則。不能穿汗衫和拖拉鞋入內。就座時,不要爲別人預佔位置,查閱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壞,或用筆在卡片上塗抹劃線。

  ②要保持安靜和衛生。走動時腳步要輕,不要高聲談話,不要喫有聲或帶有果殼的食物,這些都是有悖於文明禮貌的。

  ③對圖書館、閱覽室的圖書桌椅板凳等等屬於公共財產,也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破壞。

  (三)旅遊觀光禮儀

  1、遊覽觀光:凡旅遊觀光者應愛護旅遊觀光地區的公共財物。對公共建築、設施和文物古蹟,甚至花草樹木,都不能隨意破壞;不能在柱、牆、碑等建築物上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污染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雜物。

  2、賓館住宿: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都不要在房間裏大聲喧譁,以免影響其他客人。對服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

  3、飯店進餐: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對於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諷刺。

  (四)涉外活動言行忌

  舉止忌: 嚴忌姿勢歪斜,手舞足蹈,以手指人,拉拉扯扯,相距過近,左顧右盼,目視遠處,頻頻看錶,舒伸懶腰,玩弄東西,抓耳撓腮。

  忌話忌: 嚴忌荒唐淫穢,他人履歷,女子私事,工資收入,私人財產,衣飾價值,批評尊長,非議宗教,嘲弄異俗。

  語氣忌: 嚴忌大聲辯論,高談闊論,惡言惡語,尋根問底,爭吵辱罵,出言不遜。

  禮遇忌: 嚴忌冷落他人,獨談到底,輕易表態,打斷異議,糾纏不止,隨意插話,隨意辭別。

  (五)涉外活動衛生忌

  環境衛生: 切忌隨地吐痰、亂彈菸灰、亂丟果皮紙屑或其他不潔之物,忌諱把雨具及鞋下的泥水、泥巴等帶入室內,忌諱把痰盂等不潔器具放在室內醒目的地方。

  (六)涉外活動拍照忌

  在涉外活動中,人們在拍照時,必須不能違犯特定國家、地區、民族的禁忌。凡在邊境口岸、機場、博物館、住宅私室、新產品與新科技展覽會、珍貴文物展覽館等處,應嚴忌隨意拍照。

  在被允許的情況下,對古畫及其他古文物進行

  個人衛生: 忌蓬頭垢面,忌衣裝鞋帽或領口袖口不潔。在正式場合,忌諱挖眼屎、擤鼻涕、摳鼻孔、挖耳穢、剔牙齒、剪指甲等不衛生的動作。患有傳染病的人嚴忌參加外事活動。

現代禮儀 篇7

  禮儀是指人類在社會人際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爲人類所認同,又爲人類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係爲目的的各種符合人際交往要求的行爲準則和規範的總和。簡言之,禮儀就是人類在社會人際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爲規範和準則。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箇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如果分類,可以大致分爲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五大分支。但所謂五大分支,因爲禮儀是門綜合性的學科,所以又是相對而言。各分支禮儀內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禮儀內容都大體相同。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升人類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於促進人類的社會人際交往,改善人類的人際關係;還有助於淨化社會風氣。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着點。大凡國際化的企業,對於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爲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獲得國際認證的重要軟件。

  通過學習,可以從中得到很多樂趣,可以提升個人修養,提升個人素質,使你更適合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生存。

  在個人修養方面,現代禮儀起了很大作用。學習現代禮儀,不僅規範了自己的行爲,使舉止得體,言語文雅,而且還培養了禮貌待人接物的好習慣。

  在職場禮儀方面,也學到了很多,尤其是教師舉的典例,實訓室裏的各種模擬,都使我受益匪淺,瞭解了許多,瞭解了許多以前所不瞭解的,各種模擬使我的緊張感減小了,讓我可以從容鎮定,落落大方的面對眼前的一切。

  再涉外禮儀方面,也學到了許多前所未聞的離異,同時也瞭解到了許多國家的不同的風俗習慣,多姿多彩的課堂模擬,同學們的踊躍參與,爭相表演各國風俗,形象生動,激情澎湃,再談吐言語中學到了許多。

  總之,現代禮儀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職業競爭中,學歷只佔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歸屬於你的禮儀舉止是否得體,得體的禮儀舉止會使你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更大優勢。

現代禮儀 篇8

  禮儀的作用概述

  禮儀是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範,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際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如果沒有這些禮儀規範,往往會使人們在交往中 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於人,鬧出笑話,所以熟悉和掌握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處。

  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會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着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爲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的恰到好處。總之一箇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禮儀的功能

  溝通的功能 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只要雙方都能自覺地遵守禮儀規範,就容易溝通感情,從而使交往容易成功。

  協調的功能 在社會交往時只要人們注重禮儀規範,就能夠互相尊重,友好合作,從而緩和和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和障礙。

  維護的功能 禮儀是社會文明發展程度的反映和標誌,同時也對社會的風尚產生廣泛、持久和深刻的影響。講禮儀得越多,社會便會越和諧穩定。

  教育的功能 禮儀通過評價、勸阻、示範等教育形式糾正人們不正確的行爲習慣,倡導人們按禮儀規範的要求協調人際關係,維護社會正常生活。講究禮儀的人同時也起着標榜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周圍的人。

  職場工作禮儀

  辦公場所裏的個人形象,即行爲舉止要得體,要講究分寸,要與辦公場所的氣氛、環境以及所從事的工作性質相協調。辦公場所裏的個人形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儀表端莊、大方

  要注意個人衛生和整潔,髮型要簡潔,給人以幹練,清爽的感覺,女士應略施淡妝,不化濃妝。服飾穿戴簡潔、莊重,忌穿牛仔裝或無領無袖的衣服,忌穿拖鞋。

  (二) 舉止要莊重、文雅

  注意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不要斜身倚靠辦公桌,更不能坐在辦公桌上面。不要在辦公室裏喫東西,尤其不要喫瓜子等有響聲的食品。

  (三) 說話要文明,有分寸

  辦公場所不要使用親暱的稱呼。不要總是抱怨、發牢騷或閒聊。

  (四) 遵守公共道德和行爲準則

  不要無限制地使用辦公用品。辦公室中的傳真機、公函信封、信紙和其他辦公用品等只是辦公用的。

  郵件。按照一天處理30封郵件,每封需時5分鐘計算,8個小時中有1/4的時間在處理郵件,這個數字還隨着資質的愈發老成而逐步遞增,規則的目的即是爲了減少對方花在郵件上的時間,這樣做將有效提升自身形象。

  穿着。有道是佛靠金裝,人靠衣裝,這裏的潛規則就是:穿的衣服永遠不要比老闆的好,開的車永遠不要比上級的貴。假設你要重新進入一箇新的工作環境,知道要怎麼穿嗎?是的,和團隊的風格保持一致。

  招呼。在非工作區域,碰上同事多少能隨意攀談上兩句,讚美對方是個不錯的選擇,從穿着和精神狀態上入手,但要把握尺度。至於談不談工作,完全取決於老闆的喜好,如果老闆樂衷於此,那麼碰上他就說吧,也別管是不是在茶水間了。

  面試禮儀

  1)女士服飾:素顏、短髮纔是標準辦公室形象;佩戴首飾講究“兩宜兩忌”;指甲顏色不誇張,香水不張揚;絲襪以連褲襪爲宜,最好帶多雙以防脫絲;鞋子不露根,不露趾。

  2)男士服飾:西服顏色以深灰、藏青、黑色爲宜;三顆紐扣僅扣上面兩顆;領帶選擇真絲面料,打好後長度不遮擋皮帶扣;西服口袋基本不放東西;西服整體搭配注意“三色原則”。

  3)握手:握手比說“您好””很高興見到您“之類的泛泛問候更有意義。

  4)同步性:當兩個人在交流時,身體語言會有一些類似於”鏡像效應“的反應,一箇人的身體語言感染着另一箇人。使得兩個人的動作有相似之處,這就叫做”同步性“。這表明兩個正在交流的人同時進入了同一種虛設情景。

  5)姿勢:面試場合自己要有信心,伸腰展背,下顎略收,兩隻手很自然地垂放或者相合。

  6)眼神接觸:在不迴避面試官眼神的同時,也注意不要直勾勾的盯着對方看,在諸位考官的眼神碰撞之間遊離也是很有技巧的。眼神迅速轉移是不禮貌的,往往說明你對對方問題的忽略,這一點不可大意,尤其是主考官提問的時候。

  7)玩弄頭髮:面試時不要玩弄頭髮,這是很不合適的。如果是下意識,那要慢慢改掉這個毛病。頭髮梳理整齊,感覺打理很好,不遮住眼睛,也不遮住半張臉,至少給人清新的感覺。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