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禮儀教案(精選13篇)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噴嚏會傳播病菌,傳染疾病。

  2、學會咳嗽、打噴嚏時的一些衛生文明的做法。

  3、進一步養成每天帶手帕、紙巾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咳嗽、打噴嚏》;

  2、幼兒人手一塊乾淨手帕。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天氣漸漸變冷了,很多小動物都感冒了。

  1、提問:得了感冒哪兒會不舒服呢?

  2、幼兒做打噴嚏動作。

  二、觀察講述,瞭解打噴嚏時出現的不禮貌、不衛生的行爲及原因。

  1、演示課件:看看小動物是怎樣打噴嚏的。

  2、提問:

  (1)剛纔,你看到誰在打噴嚏呀?

  (2)黃狗是怎麼打噴嚏的?嚇跑了誰?

  (3)大象是怎麼打噴嚏的?嚇跑了誰?

  (4)河馬是怎麼打噴嚏的?嚇跑了誰?

  (5)它們打噴嚏的時候,其它小動物是怎麼做的`啊?

  小結:哇!它們的噴嚏可真厲害,小動物們都嚇跑了。

  3、幼兒討論:爲什麼動物們都怕它們的噴嚏呢?

  4、教師小結:它們真不講衛生,打噴嚏的時候鼻涕、唾沫到處亂飛,細菌也跟着鼻涕和唾沫飛出來了,其它小動物也會傳染上感冒的。(引導幼兒不學黃狗、大象和河馬打噴嚏的錯誤做法,瞭解噴嚏中帶有細菌,會到處傳播。)

  三、學會正確的咳嗽、打噴嚏的衛生做法。

  1、提問:如果小朋友感冒了,打噴嚏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1)個別幼兒回答;

  (2)演示課件:一位幼兒正確的做法。

  (3)提問:這位小姐姐打噴嚏的時候是怎麼做的呀?

  (4)教師示範講解,幼兒練習2─3遍。

  2、教師小結。(結合順口溜的內容,幼兒學一學《咳嗽、打噴嚏衛生》的做法,在看看、念念、學學、做做中,幼兒輕鬆地掌握了禮貌、文明、衛生的做法。教師教育幼兒不但要在咳嗽、打噴嚏時,不能面對別人,應低頭或轉頭用手帕或紙巾或手來掩住口鼻;而且若有鼻涕和唾沫濺在別人身上,應及時向別人道歉或拿出手帕、紙巾拭去;咳嗽有痰不能隨地亂吐,堅持天天帶手帕等等。)

  四、強化練習,鞏固幼兒掌握咳嗽、打噴嚏時的正確做法。

  小動物們還沒學會這個本領了,我們一起去教教它們,讓我們再來練一練吧!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不僅知道打噴嚏的時候鼻涕、唾沫到處亂飛,細菌也跟着鼻涕和唾沫飛出來了,會傳染給別人很不衛生,還讓幼兒學會了兒歌,。幼兒也都知道了正確的打噴嚏的方法,預設目標基本達成。當然,衛生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隨時隨地的提醒,以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瞭解打噴嚏的原因。

  2、仔細觀察並學習解決問題的辦法。

  活動準備:

  1、"社會萬花筒":《爲什麼會哈啾》(請參照幼兒用書)。

  2、掛圖:《爲什麼會哈啾》

  3、學習單:《哈啾》。

  4、胡椒粉、五香粉、辣椒粉、咖喱、香水等材料。

  活動過程:

  1、聯想生活經驗,鼓勵幼兒說一說鼻子爲什麼會打噴嚏,老師把幼兒的想法記錄下來。

  你打過噴嚏嗎?

  哪些情況會讓你打噴嚏呢?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如:鼻子癢、蟲蟲跑進去、髒東西跑進去、生病了等等。

  2、拿出胡椒粉、五香粉、辣椒粉、咖喱、香水等材料,請幼兒湊近,用力吸一下。並說一說:

  鼻子有什麼感覺?爲什麼?

  打噴嚏之後,鼻子是否舒服?

  3、展示掛圖,和幼兒一起討論:

  爲什麼會打噴嚏呢?

  那你聞到哪些味道會打噴嚏?(灰塵、冷空氣、尾氣)你在哪些時候特別容易打噴嚏?(感冒、過敏)打噴嚏的時候,你會怎麼做?(戴口罩、看醫生、多喝水)於幼兒分享內容後,可提醒幼兒回去運用學習單考考爸爸媽媽:"知道我們爲什麼會打噴嚏嗎?"今天要當爸爸媽媽的小老師哦!

  課後分析:

  幼兒會模仿不良的打噴嚏習慣,要加緊教育。

  活動延伸:

  配合《哈啾》學習單,和爸爸媽媽討論要如何預防打噴嚏。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打噴嚏時應注意的禮儀。

  2、學習有順序地觀察和講述圖片。

  活動準備:

  1、“生活小絕招”:《打噴嚏嘍》(請參照幼兒用書)。

  2、海報紙、筆。

  3、紙巾、手帕、口罩。

  活動過程:

  1、老師表演,儘量誇張地表現出打噴嚏時的.錯誤方式,以引起幼兒興趣(不時用手揉鼻子、吸鼻水,對着書打噴嚏等)。引導幼兒討論打噴嚏時有什麼地方是應該注意的。

  –不要對着人、書、食品等等。

  –要捂住嘴巴、鼻子,不讓細菌跑出來。

  –鼻涕不要吸進去,要嚊出來,擦乾淨。

  2、幼兒有序地觀看圖片,將正確的方法演示出來。老師準備相關物品(如衛生紙),提醒幼兒打噴嚏時要想到這些方法。

  –運用兒歌重點指導正確使用紙巾的方法:拿張小紙巾,壓在鼻子上,雙手壓一壓,輕輕往下拉,折折再來擦。

  3、引導幼兒結合自身經驗說一說要怎麼保護自己的鼻子。

  課後分析:

  幼兒打噴嚏時要及時提醒注意禮儀,不能重複壞習慣。

  活動延伸:

  和幼兒說說感冒時照顧自己的辦法,鼓勵幼兒平時多喝水,多喫水果,多運動,養成鼻子保健好習慣。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咳嗽、打噴嚏會傳播病毒和細菌。

  2.學會在咳嗽、打噴嚏時的文明的做法。

  活動準備:

  小狗手偶、ppt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教師手偶表演:小狗你爲什麼帶着口罩呀?你生病了嗎?,是的,感冒了,在流鼻涕和咳嗽,爲了不傳染別人,我才戴上口罩。

  2.討論:感冒來了怎麼辦?

  (1)感冒的時候會有哪些症狀?

  (2)感冒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好哪些措施,讓身體好起來?

  小結:感冒的時候我們需要多喝水,喫清淡的`食物,多休息。

  (3)感冒的時候打噴嚏、咳嗽可以對着別人嗎?爲什麼?

  小結:咳嗽,打噴嚏,細菌也跟着鼻涕和唾沫飛出來,所以打噴嚏、咳嗽時一定要用手捂住口鼻並及時洗手,沒有洗手的話,手摸過的用具上都會留下細菌。會傳染給別人。

  3.學習咳嗽、打噴嚏的文明衛生做法。

  (1)出示圖片,教師講解咳嗽、打噴嚏的衛生做法。

  (2)教師示範,幼兒練習。

  小結:咳嗽、打噴嚏時,不能面對別人,應低頭或轉頭用手帕或紙巾或手來掩住口鼻;而且若有鼻涕和唾沫濺在別人身上,應及時向別人道歉或拿出手帕、紙巾拭去;咳嗽有痰不能隨地亂吐。

  4.學習如何預防感冒、咳嗽。

  小結:熱愛運動,多喝開水,多喫蔬菜水果、不挑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接觸生傳染病的人羣。

  活動延伸

  瞭解春季傳染病及預防措施。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秋天天氣變化大要防感冒,及時穿脫衣服注意保暖。

  2、樂意模仿故事中小老鼠的動作。

  3、幼兒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並獲得其中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故事及故事圖片

  三、活動重難點:

  1、知道春天天氣變化大要防感冒,及時穿脫衣服注意保暖。

  2、模仿故事中小老鼠的動作。

  四、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老鼠圖片,引起幼兒興趣,講述故事。

  師:“有一天,天很冷,有一隻小老鼠在外面跑來跑去,不小心感冒了,直打噴嚏,鼠媽媽說:‘小老鼠,快去曬太陽吧!’太陽曬在小老鼠身上好暖和,它覺得舒服極了!”

  2、教師出示圖片,根據圖片內容請幼兒模仿小老鼠跑、小老鼠打噴嚏、小老鼠曬太陽的動作。

  3、提問:天冷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感冒,那我們能怎樣預防感冒呢? 注意保暖,及時的`增減衣服,多運動,堅持鍛鍊身體,多曬太陽等。

  4、遊戲:模仿小老鼠打噴嚏的動作表演。

  五、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遊戲的同時,感受到體育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體育遊戲的興趣。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感冒了身體很不舒服,懂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2、瞭解基本的預防感冒的生活小常識。

  3、知道要配合醫生看病才能好得快。

  4、初步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瞭解近期班上幼兒的健康狀況,有無患感冒的幼兒,讓幼兒瞭解感冒的`感受。

  2、多媒體課件(感冒症狀記錄表、故事《阿嚏》的視頻、預防感冒的視頻、圖片、健康歌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出示小豬的圖片,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呀?它怎麼了?

  (2)、師:感冒了,我們應該怎麼做?

  幼:吃藥、打針、看醫生……師:可是,小豬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一起來看。

  2、播放多媒體課件:故事《阿嚏》,引導幼兒欣賞。

  幼兒看完故事,教師提問:

  (1)、 小豬感冒了,它是怎麼做的?

  (2)、 小豬到大街上玩,遇到了誰?還有誰?

  (3)、 它們怎麼了?

  (4)、 它們都感冒了,爲什麼?

  3、瞭解感冒後的主要症狀。

  (1)、請患感冒的幼兒說一說自己感冒後有什麼不舒服?

  師:小朋友,你得過感冒嗎?感冒了,身體有什麼不舒服?

  幼: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發燒……

  (2)、小結:(課件記錄表)感冒時,人很不舒服,會打噴嚏、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發燒,嚴重時小朋友不能上幼兒園,大人不能上班。

  4、瞭解感冒的原因及患病後的做法。

  (1)、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談一談感冒的原因。

  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爲什麼會感冒嗎?(天氣冷了,着涼了,被傳染了,缺乏運動,睡覺蹬被子了……)

  (2)、如果你感冒了,應該怎麼做呢?請和你身邊的小夥伴說一說。

  (3)、師:感冒了,應該怎麼做?(看醫生、打針、吃藥、多喝開水、注意休息、不去公共場所……)

  5、 小結:(播放課件)

  6、瞭解預防感冒的方法。

  (1)、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不感冒呢?(引導幼兒討論)(多喝開水;感冒流行季節,不去公共場所;曬太陽;堅持體育鍛煉……)

  (2)、預防感冒有很多方法,請小朋友看(播放課件)。

  (3)、怎樣做,我們才能不感冒呢?(出示圖片進行小結)

  (4)、師幼共同學學說預防感冒的兒歌。

  7、結束活動:

  師幼共同隨《健康歌》的音樂跳起來,結束活動。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用好聽的聲音念兒歌。

  2.知道打噴嚏要講衛生、講文明。

  活動準備:

  童易軟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引起興趣(目的:分享交流經驗,引出話題)

  提問:你們平時打噴嚏的時候是怎麼樣的?誰來給我們學一學。

  二、欣賞兒歌——瞭解兒歌內容(目的:通過聆聽以及觀察圖片,知道小動物是如何打噴嚏的)

  1.出示圖片大黃狗

  提問:大黃狗怎麼了?(打噴嚏)(教師關注幼兒對於兒歌的聽辨)

  提問:大黃狗打噴嚏對準了誰?(對準了小狗)(教師關注幼兒對於兒歌的聽辨)

  提問:黃狗打噴嚏嚇跑了誰?(教師關注幼兒對於兒歌的聽辨)

  小結:黃狗嚇跑了小鴨和小雞。

  小結:大黃狗打噴嚏的時候對準了小狗,阿嚏,嚇跑了小鴨和小雞。

  2.出示圖片河馬

  提問:

  (1)河馬打噴嚏是怎麼樣的?(教師關注幼兒對於圖片的觀察)

  (2)河馬打噴嚏的時候嚇跑了誰?(小魚烏龜)(教師關注幼兒對於圖片的觀察)

  小結:河馬打噴嚏,張大嘴巴,嚇跑了烏龜和大魚。

  提問:爲什麼烏龜和大魚會被河馬嚇跑了?(教師關注幼兒對於小動物被河馬嚇

  跑的原因猜測)

  小結:因爲大河馬不講衛生,打噴嚏把嘴巴張得大大的,他的口水都噴了出來,這樣其他小動物也會被他傳染的。

  3.出示圖片大象

  提問:

  (1)大象打噴嚏是怎麼樣的?(教師關注幼兒對於圖片的觀察)

  (2)大象打噴嚏嚇跑了誰?(教師關注幼兒對於圖片的觀察)

  小結:大象打噴嚏,伸長了鼻子,嚇跑了山羊和毛驢。

  提問:爲什麼山羊和毛驢會被嚇跑?(教師關注幼兒對於小動物被大象嚇

  跑的原因猜測)

  小結:因爲大象鼻子伸得長長的,把山羊和毛驢嚇跑了。

  提問:大象這樣做好不好?爲什麼?

  小結:大象這樣做會讓其他小動物也得感冒,會把病傳染給別人,所以不好。

  4.出示圖片寶寶

  提問:寶寶打噴嚏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啊?(教師關注幼兒對於圖片的觀察)

  小結:寶寶打噴嚏,捂住嘴巴。打噴嚏的時候捂住嘴巴,聲音就比較輕。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寶寶打噴嚏。

  三、朗誦兒歌(目的:學會念兒歌)

  1.教師念兒歌

  師:老師看着這幾幅圖還編了一首很好聽的兒歌《打噴嚏》,我們一起來聽聽。

  2.跟念兒歌

  師:好聽嗎?跟老師來唸一唸吧!

  3.幼兒念兒歌

  師:寶寶打噴嚏的`時候聲音怎麼樣的?(輕輕的)其它小動物打噴嚏的時候聲音是怎麼樣的?(很響的)那我們唸到寶寶打噴嚏,阿嚏這句時聲音輕點。其它小動物打噴嚏很響那我們唸的響點。

  四、經驗分享——知道打噴嚏要講文明(目的:知道打噴嚏的時候要捂住嘴巴)

  提問:我們來看一看下面哪個小朋友打噴嚏的方法是對的?(教師關注幼兒對於正確的打噴嚏方式的分辨)

  提問:寶寶在打噴嚏的時候是捂住嘴巴的,那爲什麼要捂住嘴巴?(教師關注幼兒知道要捂住嘴巴打噴嚏的原因)

  小結:打噴嚏的時候要用手或手帕捂住自己的嘴巴。打噴嚏不僅不能對着別人,因爲打噴嚏時會跑出許多的細菌,而且很不禮貌。有的小朋友感冒咳嗽了也不能對着別人咳嗽。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是幼兒現實生活地再現。利用了形象的圖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兒歌,是個很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而且兒歌中小動物是幼兒所喜歡的,因此幼兒比較感興趣。通過活動不僅知道打噴嚏的時候鼻涕、唾沫到處亂飛,細菌也跟着鼻涕和唾沫飛出來了,會傳染給別人很不衛生,還讓幼兒學會了兒歌。幼兒也都知道了正確的打噴嚏的方法,預設目標基本達成。當然,衛生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隨時隨地的提醒,以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ABA’的曲式結構和音樂表現的情緒。

  2、根據音樂變化,幼兒大膽想象,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小老鼠打噴嚏的前後過程。

  3、幼兒能充分享受情節表演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圖譜記號筆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冬天到了,天氣可真冷啊,有一隻小老鼠它怎麼了?(教師做打噴嚏動作)。

  (同時出示題名)

  2、對了,小老鼠它正打噴嚏呢,連走路的時候都要打噴嚏呢!

  3、那小老鼠是怎樣邊走路邊打噴嚏的呢?你聽!(放第一段音樂)

  (二)感受A段音樂,並學習用動作來表現出來。

  1、幼兒聽音樂。

  問:小老鼠是怎樣的呀?(幼兒回答)

  2、結合圖譜。

  3、幼兒邊看圖邊學“邊走路邊打噴嚏”的節奏。

  4、聽第一段音樂,幼兒表現小老鼠邊走路邊打噴嚏的樣子。

  (三)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小老鼠治感冒打噴嚏的症狀的過程。

  1、你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小老鼠不打噴嚏呢?(教師及時用簡筆畫記錄幼兒所想的辦法)

  2、幼兒感受B段音樂。(邊聽音樂邊看共同製作的圖譜)

  3、幼兒再次感受B段音樂。(理解音樂中四句正是小老鼠所想的辦法)

  4、教師指圖,幼兒配樂在原位作理解性表演。(加音樂)

  5、找空地方,聽音樂自由表演。

  (四)理解第三段音樂所表現的愉快情緒。

  1、幼兒想象並模仿小老鼠恢復健康後的高興樣兒。

  2、結合圖譜,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3、幼兒聽音樂表現各種高興樣!

  (五)完整表演。

  1、師幼共同把發生在小老鼠身上的故事聽着音樂,看着圖譜,完整地表演!

  2、理解樂曲的曲式結構和三段段意。

  2、第二次完整表演: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小老鼠打噴嚏的前後過程

  3、第三次表演。幼兒不看圖譜,聽着音樂完整自由地表演。

  (六)延伸活動。

  以小老鼠的口吻教育幼兒要預防感冒,以健康的身體廣交朋友,體驗快樂。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9

  教學形式

  團體或小組教學。

  教學方式

  情景表演法 遊戲童謠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咳嗽、打哈欠和打噴嚏的正確方法。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核心要素

  咳嗽時 病菌多 多紙巾 把口遮打哈欠 扭轉身 打噴嚏 避開人

  活動準備:

  圖片。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在咳嗽、打哈欠和打噴嚏時都是這樣做的。

  (二)關鍵步驟:

  教師示範咳嗽、打哈欠和打噴嚏的正確方法。

  1. 咳嗽、打哈欠和打噴嚏時應該把臉轉向一邊,同時用手絹、紙巾捂住嘴、鼻,避免吐沫飛濺

  2. 重點強調:在咳嗽時,頭要側轉,並用手擋着;打哈欠時,手要遮住嘴;打噴嚏時,頭要側轉。

  (三)結束部分:

  引歌套詞:

  可參考《小松樹》的曲調,填詞(核心要素的三字歌內容)也可自選歌曲。

  活動延伸:

  1. 抓住幼兒咳嗽、打哈欠和打噴嚏的時機及時進行個別示範與提示。

  2. 每週評選一名“文明小天使”,正面強化幼兒的禮儀行爲。

  家園互動:

  1. 家長應糾正孩子在咳嗽、打哈欠和打噴嚏時不正確的方法。

  2. 家長對幼兒應該進行隱性教育,注意自己的行爲。

  注意事項:

  1. 如果旁邊有人,咳嗽或打噴嚏之後應與人說:“對不起。”

  2. 如果咳嗽、打哈欠、打噴嚏時沒有帶手帕或紙巾,應先用手捂住嘴,再及時洗手,打哈欠時避免衝着別人張大嘴。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知道對着別人打噴嚏是一件不衛生、不禮貌的事情。

  2、學習正確的打噴嚏的方法。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5、瞭解主要症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餐巾紙、手帕等。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引起興趣今天,我們請來了許多動物朋友,看看他們是誰?請跟他們打個招呼吧——過渡:小狗、河馬,還有大象說,小朋友們你們真有禮貌。

  二、分段引出,理解兒歌

  (一)小狗打噴嚏

  1、小狗在幹什麼?它的朋友可能會是誰呢?

  2、可是小狗鼻子癢癢的,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

  (追問:小狗是怎麼打噴嚏的?小鴨、小雞怎麼啦?爲什麼被嚇跑了?)小結:小狗打噴嚏,對準朋友"阿—嚏",小雞、小鴨嚇跑,因爲噴嚏裏有口水,很髒……。

  (二)河馬打噴嚏

  1、河馬生活在哪裏?它的朋友可能會是誰呢?

  2、可是河馬鼻子癢癢的,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

  (追問:河馬是怎麼打噴嚏的?烏龜、小魚爲什麼被嚇跑了?)小結:河馬打噴嚏,張大了嘴巴"阿—嚏",烏龜、小魚嚇跑,因爲噴嚏的聲音很響,沒有禮貌……

  (三)大象打噴嚏

  1、大象的朋友可能會是誰呢?爲什麼?

  2、大象的’鼻子也癢癢的,它是怎麼打噴嚏的?山羊、小馬爲啥被嚇跑?

  小結:大象打噴嚏,伸長鼻子"阿—嚏",山羊、小馬被嚇跑,因爲噴嚏裏有細菌,很不衛生……

  (四)寶寶打噴嚏

  1、寶寶的鼻子也癢癢的,寶寶應該怎樣打噴嚏?(引導捂鼻和嘴、輕聲)

  2、寶寶爲啥要捂住鼻和嘴呢?

  小結:寶寶打噴嚏,捂住鼻和嘴"阿—嚏",聲音輕輕,朋友誇。

  (五)完整聽賞兒歌剛纔老師把小動物和寶寶打噴嚏的事編成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打噴嚏》……小結與過渡:我們要學兒歌中的誰?是呀寶寶打噴嚏,捂住鼻和嘴"阿—嚏",聲音輕輕,朋友誇。朋友會誇我們什麼呢?那我們一起來做一箇講衛生、有禮貌的好寶寶吧!

  三、操作運用,掌握方法請幼兒取手帕或餐巾紙,邊聽兒歌(最後一句),邊學做捂鼻的動作。教師觀察與糾正捂鼻姿勢。

  小結:剛纔,我們學會了一樣很有用的本領,以後碰到要打噴嚏的時候要學着使用哦!

  附:兒歌《打噴嚏》(改編)

  小狗打噴嚏,對準朋友"阿–嚏",小雞、小鴨嚇跑了。

  河馬打噴嚏,張大嘴巴"阿–嚏",烏龜、小魚嚇跑了。

  大象打噴嚏,伸長鼻子"阿–嚏",山羊、小馬嚇跑了。

  寶寶打噴嚏,捂住鼻和嘴"阿–嚏",聲音輕輕,朋友誇。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11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教學方法:行爲辨析法、演示示範法、童謠遊戲法

  活動目標:

  1、 知道頭髮要勤洗、常梳理。

  2、 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核心要素:男童發、女童發、要得體、勤梳洗、及時理、既漂亮、又神氣

  活動準備:小梳子、小鏡子、圖片

  圖片:早晨起牀後,曉曉主動讓媽媽給她梳頭髮。

  甜甜的媽媽給她梳頭髮時,她大哭大鬧,不肯梳頭。

  基本過程:

  (一) 導入活動

  通過出示圖片引導出活動主題。

  (二) 關鍵步驟:

  1、 看看他們誰做得對呢?

  (1) 老師出示一張圖片(早晨起牀後,曉曉主動讓媽媽給她梳頭髮),然後對幼兒提問:“曉曉在做什麼事情?她做得對不對?”

  (2) 老師再出示一張圖片(甜甜的媽媽給她梳頭髮時,她大器大鬧),然後對幼兒提問:“曉曉爲什麼哭?她做得對嗎?”

  (3) 與幼兒共同討論:我們應該向誰學習?爲什麼?

  2、 學說兒歌:《洗頭髮》

  洗頭髮

  溫熱水 嘩啦啦 我洗頭 不害怕

  香波搓 清水衝 乾乾淨 人人誇

  教師一邊引導幼兒學說兒歌,一邊用小梳子正確梳理自己的頭髮,給幼兒做示範

  活動延伸:

  1、 在教室門口適宜的位置上掛一面大鏡子,以便幼兒每天來園後整理自己的儀容儀表;

  2、 在教室中創設梳妝角,設“梳妝檯”——在小桌子上鋪上漂亮的桌布,桌子上放一面鏡子,梳妝盒(盒中盛有梳子、皮筋、面霜、擦手油等物品),供幼兒起牀後裝扮使用。

  家園互動:

  1、 家長每天清晨應主動給孩子梳理頭髮,讓孩子知道梳理頭髮的必要性;

  2、 定期爲幼兒洗頭髮、剪頭髮,讓幼兒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注意事項:頭髮要勤洗,勤剪,勤梳理。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12

  活動名稱:大家來排隊

  活動目標

  1. 通過遊戲使幼兒理解和感受集體活動中秩序的重要性。

  2. 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養成自覺排隊的好習慣。

  3. 讓幼兒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覺排隊日,並瞭解數字11在排隊日中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分組遊戲《瓶中的小球》初步感受秩序的重要性。

  預測結果A.所有小組都失敗 B.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1.針對預測A.引導幼兒討論發生什麼情況?爲什麼小球不能順利的拉出來?

  B.鼓勵幼兒說出失敗的原因和成功的經驗,歸納好辦法。

  2.再次進行遊戲,體會秩序的重要性。

  二、出示排隊幻燈片。

  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隊?爲什麼要排隊?說一說不遵守秩序不排隊會出現什麼後果?

  三、觀看flash《汽車站的故事》

  1. 觀看flash動畫(上)說一說flash寶寶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引導幼兒一起想出好辦法來幫助flash寶寶。

  2. 觀看flash動畫(下)通過成功幫助flash寶寶使幼兒感受排隊的重要性。

  四、知道11日是自覺排隊日

  1.提問幼兒爲什麼11日定爲排隊日,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2.觀看課件瞭解數字11在排隊日中的含義和排隊日標誌。

  五、遊戲《找錯改錯》

  指出並改正圖中小朋友的錯誤做法,激發幼兒興趣的同時深化排隊的重要性。

  六、爭當排隊日小志願者。

  情景體驗在領取排隊日徽章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自覺的去進行排隊,內化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幼兒園禮儀教案 篇13

  教學方法:

  活動競賽法 行爲辨析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着裝的基本禮儀。

  2、培養幼兒的儀表和良好的着裝習慣。

  核心要素:

  穿衣服 稍稍大 鈕必扣 鏈要拉

  常換衣 勤清洗 乾淨裝 更神氣

  活動準備:

  圖片兩幅:一幅是服裝、鞋帽都穿戴整齊的幼兒圖片;一幅是服裝、鞋帽穿戴不整齊的幼兒圖片。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老師帶來了兩幅圖,我想請校朋友們先仔細看,然後再告訴我:圖片上的這兩個小朋友誰做得好,誰做得不好。”

  2、教師出示兩幅圖片引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兩張圖片:一張圖上是一箇帽子和鞋子都穿戴不整齊的小朋友,另一張是穿戴都非常整齊的小朋友。

  (二)關鍵步驟

  1、讓孩子觀察和比較圖片,判斷對錯。使孩子知道穿乾淨的衣服是着裝的要求之一。

  2、給幼兒提供各種衣物,讓孩子進行穿衣服比賽,讓其他幼兒當小評委,要求能說出哪個小朋友做得好,並說出他做得好的理由。

  (1)請四名幼兒到前面來,參加穿衣服比賽。

  (2)教師提供相同的包括襪子和鞋子在內的衣物四套,把幼兒分成每四人一組,讓每一組的四名幼兒在相同的時間內進行穿衣服比賽。

  3、與幼兒討論:

  (1)怎樣才能把衣服穿得又快又好?

  (2)看不到自己的衣服是否整潔時,有什麼好的辦法?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