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活動(精選7篇)

禮儀活動 篇1

  在這次活動中,爲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我在活動的開始部分設計了“猜一猜”的內容,讓幼兒猜老師是怎樣來幼兒園的,孩子們有的說是騎自行車,有的說走路,有的說騎電動車,就是沒有說坐公交車的,這時,我很有成就感的說:“哈哈,你都猜錯了,我是坐公交車來的。”雖然孩子們都猜錯了,但他們都覺得很有趣,這樣他們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有了這個基礎我們開始了今天的’活動,在接下來的環節我一一條線貫穿,從到車站等車,上車,認識車輛內部,在車內遵守的文明規則的行爲,最後小結這樣一箇順序展開這次活動。

  活動結束後,我進行了反思,在活動的選擇目標的制定上方面,比較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目標的完成情況還算理想。各環節的設計有層次,問題提出的比較清晰,幼兒回答問題積極。回答的也很好,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也很活躍,這是本次活動滿意的地方。

  本次活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在提問喇叭的問題時,幼兒已經說到放音樂,教師沒有給與肯定,導致幼兒的想法回答受限。

  2、在小動物讓座的這個環節,教師應該再加上一個問題,都什麼樣的人我們才讓座呢?可以結合前面“老弱孕病殘”這個問題還回答,讓幼兒更加清楚地理解“讓座”這個文明的行爲。

  3、在基本部分的最後,可以加上一個內容,公交車到站了,小豬要下車了,下車別忘了對司機叔叔說謝謝,在活動中有幼兒提出過這個問題,這樣讓活動的主線更加完整,同時培養幼兒的感恩之心。

  4、在常規方面,本班個別幼兒在回答問題方面還需要培養,不搶話,要注意傾聽他人講話,以上就是我對這次活動優缺點的反思,通過這次活動,我無論是在課前準備方面,還是活動的進行以及課後的反思,都有了很大的收穫,爲自己的理論實踐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還是一箇很好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感覺到了自己教學方面的不斷成長,爲成爲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打下基礎。

禮儀活動 篇2

  作爲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唱歌比賽》時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爲宜,因爲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在上《唱歌比賽》時,提了一箇問題,我說:爲什麼小貓能夠得第一名呢?它是怎麼唱歌的?

  對於提出的問題發現幼兒沒有一箇答的出來,因爲問的句子什麼意思其實幼兒都還沒聽明白,以至於幼兒都不知道。其實作爲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箇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啓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禮儀活動 篇3

  案例敘述:

  因天氣原因,在晨間活動中,我們安排幼兒進行桌面玩具活動,一開始,大家玩的都很好,每人都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進行組合拼搭,這時瑞瑞跑過來對我說:"老師,甜甜咬我",我一看,瑞瑞的小臉上被甜甜咬了一箇明顯的"牙印",對於這樣的"投訴"我們也多次和她們的家長進行了交流與溝通,希望找到一箇好的辦法來幫助她們克服身上的不好的習慣。

  案例分析:

  甜甜屬於外向型的小女生,但也特別的喜歡被人寵愛,每天總是抱着老師和媽媽,不肯放手,老師走到哪,就跟到哪,但在活動中,確非常喜歡咬小朋友,對於自己的"東西"格外小心,不許別人碰觸。

  教育措施(教育效果)

  1、與家長溝通,請家長配合我們,在家多督促教育孩子,告知孩子咬人是不對的。

  2、告知家長,孩子可能處於"口欲期",可以在家中讓幼兒用一些滿足咬的替代品,如磨牙棒等。

  2、教師應爲孩子創設和諧的遊戲活動空間,避免孩子情緒太易激動而發生爭執咬人事件。

  教學反思:

  孩子愛"咬人"是二三歲幼兒常有的行爲,也是很多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問題,但孩子真的是故意的還是生理上不由自主去"咬",這些都要從分析幼兒的年齡特徵出發,尋找孩子愛"咬人"的根源。

  分析孩子愛"咬人的"根源:

  從生理上說,孩子在2-3個月時會有一箇"口欲期",在這一階段,孩子會通過口咬去接觸外界事物,從而獲得一種滿足,如果這時,家長阻止了孩子的這種行爲,在二三歲甚至更長的時間裏,孩子會養成"愛咬人""愛啃指甲"的行爲,有時成年後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二三歲的幼兒還處於模仿期,情緒很不穩定,易激動,當甜甜與別人掙搶玩具時,自然的.就習慣用"咬"去解決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遇到這類問題時,可以先從分析幼兒生理心理的年齡特徵爲出發點,再找出問題的根源,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解決問題。

  小班教學案例反思三: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反思之幼兒自己進餐(544字)

  情節描述:陽陽是我們班的開心果,活潑開朗的一箇小男孩。陽陽在激勵喫飯從來不動手,就是等着爺爺奶奶來喂他,不喂他他就寧願餓肚子。於是我想個辦法改變陽陽的這一行爲。今天我看見他旁邊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喫飯,可是陽陽就看着這份飯菜一動不動,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饅頭(陽陽非常喜歡的零食),於是我就跟他說:“你今天自己喫飯我就獎給你小饅頭。”他猶豫了一下,點點頭。

  評價分析:據小班的年齡特點,大部分孩子在家都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剛離開家人的照顧很多幼兒還不是很適應。作爲教師的我們應該正確理解幼兒的行爲,然後根據問題的情節嚴重給孩子一箇慢慢糾正的過程,千萬不能批評,這樣會使幼兒進餐的食慾。在盛飯菜的時候請保育員老師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過多,給幼兒自己體會自己喫完飯的成就感。事後也要和家長多交流、溝通,以便家園一致,促進孩子的進步。所思所悟:現在的幼兒都在優越的條件中長大,這些行爲習慣的養成不得不讓人感慨。我們要組織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或者家園聯繫欄,告訴家長几個有效的方法,如:學小兔、大嘴寶寶等,讓家長也鼓勵孩子自己喫飯的習慣;告訴家長孩子自己喫完時要及時給他表揚,如小紅花等。希望在家長和幼兒園的一起努力下,讓孩子慢慢養成自己喫飯的良好習慣,當然也適當改變幼兒的挑食習慣。

禮儀活動 篇4

  當發生了第二次相同的事件後,我想到了前一次子煦那極不情願的眼神,於是我試探着換了一種口吻。一箇徵求似的的口吻,一箇詢問式的眼神,都讓孩子看出了我對他的尊重。這一次子煦高興地把兩隻小兔送回了圖書區。看着他臉上笑得甜甜的小酒窩,聽着他和兩隻小兔的悄悄話。我知道這一次我的教育手段是恰當的.。建立在平等、尊重上的,適當的教育是多麼容易讓孩子理解啊!幼兒園有孩子喜歡的活動,有能夠理解他們的心事的老師和朋友,他們就能生活的無拘無束,而且從中受益。我的心裏忽然有一股暖流,悄然流過……

  在我們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很多因素。平等、尊重是首要的,教師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爲態度與幼兒積極有效地交流和互動,使幼兒不斷感受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另外還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由於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喜歡兒童話、遊戲話的語言。兒童把生活當成遊戲。讓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感知、體驗、操作,對他們的成長也是十分有益。

禮儀活動 篇5

  首先,禮儀最重要的基礎是不去引起別人的不適感覺,在“高大上”的西餐廳裏冒冒失失和在“普通”的西餐廳裏窮講究都是讓人不快的舉動。餐廳的消費水準,是否需要預約,是否有着裝要求以及其他客人的着裝舉止情況都可以幫你判斷。其次,就是要有充滿自信面帶微笑臨危不亂的姿態以及得體大方的着裝,如果是女士的話,適當的上妝也是基本的禮儀。

  接下來,就是西餐中最讓人頭疼(包括西方人自己),但又讓人倍有用餐優越感的繁冗的餐桌禮儀了:

  餐具的擺放及使用須知

  席位卡: 由主人擺放,如果寫有你的名字,那隨意換位置可不禮貌,而隨意更換席位卡更是非常失禮的大忌諱。

  餐巾:一般待東道主先拿餐巾,其他人再將餐巾摺疊放在腿上;在與別人交談前,一定要先用餐巾擦拭一下嘴。如果中途要離場,請將餐巾放在座椅上表示在場其他人和服務員你呆會還要回來,只有待用餐結束的時候,纔將餐巾放回桌上。

  麪包盤&黃油刀: 將麪包在麪包盤一手撕下一小塊放入口裏,再扯成適宜入口的大小尺寸,如果要塗抹黃油或果醬,也要先將麪包掰成小塊再抹。

  餐叉&餐刀:“自外向內”使用,一旦開始使用,就不要再將放回桌面上,不用時可以架在盤子上。

  胡椒&鹽: 即使您只要求了鹽,一般胡椒和鹽會一起上桌,可根據口味自行添加。

  儘管大部分食物都不應當用手碰觸,但以下的食物例外:

  刀叉的擺放,其實是像服務生傳達你是否依舊在喫或者是結束這盤菜的信號,將倒茶並排置於盤子裏11點鐘方向,就表示你已經用好這道菜,可以撤下去了。正餐餐廳裏,如果不注意擺放,單單喫成光盤,服務員也不會給你上下道菜哦。

  其他注意事項

  若是私人餐會,入座時應以女士優先;而公事餐會時,則應讓上司或長輩先入座;入座時從左側入座。

  刀叉、餐巾掉在地上時別隨便趴到桌下撿回,應請服務員另外補給。

  嘴裏有東西時不要說話。

  洗手盆一旦端上來,不可擰擠盆內的檸檬,也不可將兩隻手同時放入清洗 。

  女士用餐前應先將口紅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脣印,予人不潔之感。不要在座位上補妝,哪怕是用餐結束後。

  抽菸最好在用餐後,等到飲用咖啡時才抽,實在要抽菸可以和同席的人示意後離桌。

禮儀活動 篇6

  1、古詩對幼兒是一種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種文學活動,但作爲一種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對孩子來說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詩的含義。所以在教學中我夾着現在的、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幼兒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記憶。

  2、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我運用優美的旋律《春野》進行導入活動,展示《春曉》大掛圖,讓幼兒感知春天的美麗。在記憶古詩時,加上相應的動作,使幼兒能形象的進行記憶,更好的對古詩進行理解記憶。

  3、在導入時選用班得瑞的《春野》輕音樂,或許比較抽象,理解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我相信動聽的.聲音,再加上教師的語言提示,對培養小朋友的音樂欣賞能力會有一定的幫助。

禮儀活動 篇7

  音樂活動是幼兒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的音樂教育的基本目標是能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出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在一年多的工作中我越來越困惑這樣一箇問題:應該如何開展音樂教育?特別是新教音樂活動。從教學以來,我在實踐中經常反思、觀摩、實踐,但在自己的音樂教學中總感覺缺少了什麼,整個活動下來覺得不論是孩子還是自己都覺得這個活動沒有意思。但同樣一箇活動、同樣的環節在其他老師那卻能收到幼兒積極的反映。問題出在哪?作爲教師的我肯定逃脫不了,是自己的積極性不夠、激情沒有,還是準備工作沒做好……

  第一次, 在老師的提示下極不情願的撿起了地上的玩偶,他心裏是不甘的,想的是這個玩偶並不是我掉的.,老師爲什麼要讓我撿?而恰在此時我又是以命令似的口吻要求他撿起來。當子煦用生氣的眼神瞟我,表示對我不滿的時候,我的心裏猛然一揪。那種感覺我至今都記得。我忽然發現我一句不經意的話傷到了一箇孩子幼小的心,雖然我只是想讓孩子瞭解,玩具掉在地上不論是誰掉的,我們都應該把他撿起來。但孩子似乎並沒有理解我的用意。他想的是老師在要求我,他們雖然小,但他們和成人是平等的,也需要成人的尊重。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