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的禮儀集錦(精選31篇)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1

  餐桌服務前的備餐是在客人未到來之前,先將餐具擺放妥當。餐具擺設的方式是根據菜單內容進行選擇。按西餐菜單有所謂的常餐亦即定食,散餐亦即點菜,大餐亦即宴會,餐具依食品內容與時間不同而變,都有一定的規則。現將定餐式的一套餐具的擺設說明如下:

  (1)餐具放置的範圍,以每一位客人使用桌面橫24英寸,直16英寸爲準。

  (2)底盤在正餐採用時,預先放置在客座的`中央位置,盤沿距桌邊不超過1/4英寸。

  (3)餐刀一隻,置於底盤的右側,刀口面得朝向底盤。

  (4)湯匙一隻,置於餐刀的右外側,匙心向上。

  (5)餐叉二隻,底盤的左內側是生菜叉一隻,緊接着左外側是餐叉一隻,叉齒向上。

  (6)點心叉及匙各一隻,擺置在底盤的前上端;事實上,餐桌上並非一定要擺上點心叉與匙,它們可在供應點心前或同時帶去擺上餐桌。

  (7)麪包牛油碟置於餐叉的左前方,碟上橫置牛油小刀一隻,與餐叉平行。

  (8)飲料杯置於餐刀上端的中央位置。

  (9)調味品及菸缸置於餐桌的中央位置,靠牆二人座桌子則置於近牆處的邊緣。

  ●注意事項:

  (1)所有每人分的餐具應以底盤爲準排列整齊,因底盤的直徑爲101/2英寸,所以刀與叉中間相距爲11英寸,距離桌沿1/4英寸,要在一條線上。

  (2)餐巾摺疊完美置於底盤上,如無底盤時可置於刀叉的中間位置(早午餐多無底盤,宜採用餐巾紙,亦置於刀與叉中間即可)。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2

  西餐的餐具因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習慣而有所差異,但刀叉爲其中最基本、最常見的兩樣,使用刀叉進餐,是西餐的重要特徵之一。此外,餐匙、餐巾也是進食西餐必不可少的餐具。

  正確使用西餐餐具十分重要,因爲餐具的使用是對西餐禮儀瞭解程度及個人見識多少的直觀反映。

  一、使用刀叉

  刀叉,即指餐刀和餐叉。一般情況下,刀叉宜同時配合使用,但也可單獨使用。

  1.刀叉的擺放。西餐正餐中,每道菜都有專門使用的刀叉。喫黃油用的餐刀一般橫放在用餐者左手的正前方;喫主菜所用的刀叉,一般餐刀在右,餐叉在左,縱向放於餐盤兩側;喫甜品所用的刀叉一般橫向置於餐盤正前方。從兩邊由外側向內側使用是區分刀叉的關鍵所在。

  2.刀叉的使用。用刀叉切割食物,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可邊割邊用叉食之,也可將所有食物割好,再慢慢以叉食之。使用刀叉切割食物時要注意:不可弄出聲響;雙肘要下沉;切割食物宜大小合適,叉起一次入口;臨時放下餐刀,刀口不可向外;右手持叉進食時,叉齒向上;雙手同時使用刀叉,則應叉齒向下。暫時放下刀叉時,應刀口向內,叉齒向下,呈“八”字形擺在外盤之上,用餐完畢,則應刀口向內,叉齒向上,刀右叉左並排縱放,或刀上叉下並排橫放在餐盤中。

  二、使用餐匙

  餐匙也叫調羹,是西餐中不可或缺的餐具,分湯匙、甜品匙和茶匙3種。在用途上,三者不可相互替代,也不可用來舀取其他主食、菜餚。

  湯匙個頭兒較大,通常縱放於用餐者右側最外端;甜品匙個頭兒較小,一般橫放於喫甜品用的刀叉的正上方。若不上甜品,則此位置被同樣較小的茶匙代替。茶匙只起攪拌作用,不能以之舀取紅茶飲用。

  使用餐匙時,勿在所取食物中亂攪一氣,每次取食應數量適中,餐匙不宜全部入口,儘量保持餐匙乾淨清潔。使用過的餐匙,不要再放回原處,也不要讓其直立於湯盤或紅茶杯中,更不可把其插入主食和菜餚中。

  三、使用餐巾

  使用餐巾,必須牢記以下幾點:

  1.餐巾的鋪放。餐巾應平鋪於自己併攏的大腿上。正方形餐巾應被折成等腰三角形,直角朝向膝蓋方向;長方形餐巾則要對摺,折口向外鋪於腿上。

  2.餐巾的用途。正餐中,餐巾發揮着重要作用。

  ①用來進行暗示。 女主人鋪開餐巾以及將餐巾置於桌上分別標誌用餐的起始和結束。客人將餐巾置於本人座椅的椅面上然後離去,則表明還要再回來繼續用餐。

  ②用來揩拭口部。 即揩去嘴上油漬、食物殘渣等;女士進 餐前,也可以其揩去脣膏,但不能用來擦汗、擦臉。

  ③用來掩口遮羞。 剔牙或吐出口中之物均要以餐巾遮掩,以免失態。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3

  1、大餐盤

  大餐盤位於餐桌的中央。

  2、黃油麪包碟

  如上圖所示,這種小麪包碟被放置在大餐盤左側,餐叉的上方,同時裏面還會放置黃油刀。

  3、杯子

  將高腳水杯放置在客人正餐刀的上方,將細長的香檳酒杯放置在水杯和其餘杯子之間。紅葡萄酒杯杯弧較大,拿紅葡萄酒杯時,你可以用手掌托住其底部;而白葡萄酒杯腳更長,杯肚像一箇圓柱體,拿白葡萄酒杯時,只能握住其杯腳。最後,雪利酒杯也可能會出現在餐桌上。雪利酒杯較小,可能會被放置在葡萄酒杯的右邊,這也預示着雪利酒將會和湯一起上。

  4、叉子

  將沙拉叉放置在大餐盤左側一英寸的地方,將正餐叉放置在沙拉叉的左邊,魚叉放置在正餐叉的左邊。

  5、刀具

  將正餐刀(如果有肉菜的話,也可以放切肉刀)放置在大餐盤右側一英寸的地方,將魚刀放置在正餐刀的右邊。黃油刀則放在黃油麪包碟之上,其手柄斜對着客人。

  6、勺子

  湯勺或者是水果勺置於餐盤右側,刀具的右邊。

  7、牡蠣叉

  如果有牡蠣叉的話,將它放置在湯勺(或者水果勺)的右邊。牡蠣叉也被稱爲海鮮叉,它是唯一放在餐盤右側的.餐叉。其叉頭可放置在放有湯勺的碗中,手柄與桌面呈45度角。用餐前,也可以將它平行地放置在湯勺(或者水果勺)的右邊。

  8、甜點餐叉(或者勺子)

  甜點餐叉(或者勺子)可以水平放置在大餐盤之上,也可以在供應甜點時再拿給客人。

  9、鹽和胡椒

  鹽瓶位於胡椒粉瓶的右下方,胡椒粉瓶位於鹽瓶的左上方,兩者略成角度。一般將鹽瓶和胡椒粉瓶置於整套餐具的最上邊或者是兩套餐具之間,這是爲了方便大家共用。另外,在正式場合中,一般會將鹽放置在鹽皿中,這是爲了方便客人控制鹽的用量。在鹽皿中會放一箇小勺子,客人可以用它在食物上撒鹽。

  10、洗指碗

  洗指碗是指餐桌上洗手指的碗,它一般出現在用餐快結束時。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4

  刀叉使用方式的歐式和美式之分

  喫西餐時刀叉的使用有歐式和美式之分。美式的刀叉使用方式是先用左手持餐叉抵住食物,右手持餐刀切割食物,切好一塊食物後,放下餐刀,改由右手持餐叉將食物送入口中。而歐式的刀叉使用方式是一直保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的用餐方式(這樣的用餐方式節省了將餐具換來換去的時間,用餐效率無疑高了許多)。這 2 種用餐方式沒有高低優劣之分,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者是入鄉隨俗,選擇跟當地一樣的用餐方式。

  1歐式

  第 1 步:左手持叉,右手持刀。要知道歐式用餐法還有個別稱——“藏柄法”。因爲在用餐過程中餐叉和餐刀的手柄一直藏在手掌心內不外露。正確的刀叉握法是:右手握住餐刀,刀柄完全藏在手掌心內,右手食指抵住刀背;左手握住餐叉,餐叉尖齒朝下,左手食指抵在餐叉手柄的下部。

  第 2 步:彎曲手腕,對準食物。手腕往下彎曲,你的食指就會自然用力抵住刀叉。因爲西餐中符合禮儀的用餐方式是手肘要自然垂在身體兩側,手肘不能放在桌面上,手腕往下彎曲的時候能減輕用餐過程中手肘的壓力。

  第 3 步:左右餐叉抵住食物,右手餐刀切割食物。食物切成不大不小,剛好可以一口喫完的份量。

  第 4 步:用餐叉將食物送入口中。同樣餐叉尖齒朝下,左手持叉(這時右手中的餐刀也不要放下)將切下來的食物送入口中。

  2美式

  第 1 步:左手持叉,右手持刀。餐刀和餐叉的握法和歐式一樣。

  第 2 步:切割食物。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從左側開始切割食物。切割食物的動作和歐式一樣。

  第 3 步:將餐叉換到右手。切好一小塊食物之後,將餐刀放在盤子的右側(將餐刀稍稍傾斜,刀葉在對準 12 點鐘方向,手柄對準 3 點鐘方向)。把餐叉換到右手,餐叉繭綢朝上,將食物送入口中。

  第 4 步:把餐叉換回左手。喫完一小口食物後,將餐叉換回左手,然後右手拿起餐刀,再切下一口要喫的食物,如此循環往復。

  勺子的正確使用方式

  勺子的握法跟握筆一樣。當你喝湯時,右手拿勺子由外而內地舀取湯汁(即往湯碗的中心方向舀湯)。當勺子裏的湯要往嘴裏送時,稍稍傾斜湯勺再喝湯,而且喝湯的時候不要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當湯碗要見底的時候,左側的手可以將湯碗微微抬起,再用勺子舀湯。

  面對不同是食物時,刀叉的使用方式

  (1)喫意大利麪:喫意大利麪一般直接用餐叉捲起一小撮送入口中。如果你有勺子的話,也可以用餐叉捲起一小撮放到勺子裏,再用勺子將意大利麪送入口中。如果意大利麪太長了,不方便卷,可以事先用餐刀把意大利麪切斷再用餐叉進食。注意,吃麪的時候不要把醬汁滴落在餐桌上或衣服上,也不要發出哧溜哧溜的聲音。

  (2)喫米飯、玉米、青豆等小粒食物:這時候用到的不是勺子,而是餐叉。將細小食物用餐刀幫忙聚集在餐叉的凹陷處,舀着食用。

  (3)喫沙拉:喫沙拉時儘量不要用餐刀把沙拉切碎,而應該使用餐叉將沙拉捲起或舀起食用。

  (4)喫魚等帶刺的食物:喫魚是要喫一片切一片。食用帶頭尾及骨頭的全魚時,可以先把頭、尾、鰭切除,將切下的頭尾鰭放在盤子一邊,再喫魚肉。而且,喫完魚的上一層,千萬不要將魚翻身,而應用刀叉剝除龍骨再喫下層的魚肉。如果有附帶的檸檬片,用刀叉擠檸檬汁,不要直接用手。如果嘴巴里有魚刺,可以自合攏的雙脣中用手將魚刺取出放到盤子的一邊。

  (5)喫龍蝦:食用半隻龍蝦時,先用餐叉插進肉中,再用餐刀壓住另一端的龍蝦殼,這樣就可以用餐叉把肉拖出來食用。龍蝦腳可用手指撕去蝦殼再食用。

  (6)喫餅乾、薯片或小粒水果:可以直接用手取食。

  (7)喫蘋果、梨等大個水果:不要直接用嘴咬,先用餐刀(或水果刀)把它切開,然後用餐叉(或水果叉)將切成塊的水果送入口中。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5

  1、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

  點菜完畢後將餐巾打開。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餐巾可用來擦嘴或迭手,不可用來擦餐具或擦臉。弄髒嘴巴時,一定要用餐巾擦拭,避免用自己的手帕。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用餐反摺的內側來擦,而不是弄髒其正面,是應有的禮貌。手指洗過後也是用餐巾擦的。若餐巾髒得厲害,請侍者重新更換一條。

  喫到壞的食物非吐出來不可時,也別吐在盤子裏,最好在別人不注意時,吐在餐巾上包起來,並要求更換一塊新的桌巾。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喫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2、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記得要抬頭挺胸着喫,在把面前的食物送進口中時,要以食物就口,而非彎下腰以口去就食物。正式西式料理的套餐中,,常依不同料理的特點而配合使用各種不同形狀的刀叉,並不是一開始就全部擺出來的。說到全套,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在餐桌上擺滿銀器的畫面,而現在大都是以點用2-3道單品料理的方式爲主流。

  使用刀叉進餐時,刀叉和湯匙依使用的先後順序排列。最先用的放在離主菜盤最遠的外側,後用的放在離主菜盤近內側。假如先上主菜再上沙拉,就要把主菜叉子放在沙拉叉子的外側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喫西餐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左手食指近在叉子把上,右手食指按在刀背上。

  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將刀叉分話盤中。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喫。每喫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無需放下。

  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喝湯時不要啜,喫東西時要閉嘴咀嚼。

  不要舔嘴脣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喫,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裏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喫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喫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

  喫剩的雞、魚骨頭和渣子放在自己盤子的外緣,不要放在桌上,更不能丟去地上。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麪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麪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麪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5、麪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塊麪包去咬。

  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麪包掰成小塊再抹。

  6、喫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爲貴。喫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喫。喫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喫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喫下層喫肉時,要切一塊喫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喫水果時,不要拿着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喫。

  8、用刀叉喫有骨頭的肉喫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着喫。

  若想喫得更優雅,還是用刀較好。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人,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喫。必須用手喫時,會附上洗手水。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着“請用手喫”。用手指拿東西喫後,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裏洗淨。

  喫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髒,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

  9、點用牛排時,首先服務生會詢問燒烤程度,可依你所喜歡的料理方式供應。

  用餐時,以叉子從左側將肉叉住,再用刀沿着叉子的右側將肉切開,如切下的肉無法一口喫下,可直接用刀子再切小一些,切開剛好一口大小的肉,然後直接以叉子送人口中。

  應從左往右喫。點綴的蔬菜也要全部喫完 放在牛排旁邊的蔬菜不只是爲了裝飾,同時也是基於營養均衡的考慮而添加的。國人大都會把水芹留下,如果不是真的不愛喫,最好不要剩下。

  10、麪包要喫一口掰一口。吃麪包可蘸調味汁喫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

  注意不要把麪包盤子“舔”得很乾淨,不能用叉叉麪包。

  11。萬不得已要中途離席時,最好在上菜的空檔,向同桌的人打聲招呼,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再走,別打亂了整個喫飯的程序和氣氛。喫完飯後,只要將餐巾隨意放在餐桌即可,不必特意疊整齊。

  12。侍者會經常注意客人的需要。

  若需要服務,可用眼神向他示意或微微把手抬高,侍者會馬上過來。東西掉了的時候最好請服務生過來替你撿起。如果對服務滿意,想付小費時,可用簽帳卡支付,即在帳單上寫下含小費在內的總額再簽名。最後別忘記口頭致謝。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6

  西餐禮儀點菜

  1、頭盤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頭盤,也稱爲開胃品。開胃品的內容一般有冷頭盤或熱頭盤之分,常見的品種有魚子醬、鵝肝醬、燻鮭魚、雞尾杯、奶油雞酥盒、局蝸牛等。因爲是要開胃,所以開胃菜一般都具有特色風味,味道以咸和酸爲主,而且數量較少,質量較高。

  2、湯

  與中餐有極大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湯。西餐的湯大致可分爲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4類。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美式蛤蜊周打湯、意式蔬菜湯、俄式羅宋湯、法式局蔥頭湯。冷湯的品種較少,有德式冷湯、俄式冷湯等。

  3、副菜

  魚類菜餚一般作爲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爲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貝類及軟體動物類。通常水產類菜餚與蛋類、麪包類、酥盒菜餚品均稱爲副菜。因爲魚類等菜餚的肉質鮮嫩,比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類菜餚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類菜餚主菜有區別。西餐喫魚菜餚講究使用專用的調味汁,品種有韃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4、主菜

  肉、禽類菜餚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稱爲主菜。肉類菜餚的原料取自牛、羊豬、小牛仔等各個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爲沙朗牛排(也稱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其烹調方法常用烤、煎、鐵扒等。肉類菜餚配用的調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靡菇汁、白尼斯汁等。

  食類菜餚的原料取自雞、鴨、鵝,通常將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歸入禽類菜餚品種最多的是雞,有山雞、火雞、竹雞、可煮、可炸、可烤、可燜,主要的調味汁有黃肉汁、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類菜餚

  蔬菜類菜餚可以安排在肉類菜餚之後,也可以與肉類菜餚同時上桌,所以可以算爲一道菜,或稱之爲一種配菜。蔬菜類菜餚在西餐中稱爲沙拉。與主菜同時服務的沙拉,稱爲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紅柿、黃瓜、蘆筍等製作。沙拉的主要調味汁有醋油汁、法國汁、幹島汁、奶酪沙拉汁等。

  沙拉除了蔬菜之外,還有一類是用魚、肉、蛋類製作的,這類沙拉一般不加味汁,在進餐順序上可以做爲頭盤食用。

  還有一些蔬菜是熟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條。熟食的蔬菜通常是與主菜的肉食類菜餚一同擺放在餐盤中上桌,稱之爲配菜。

  6、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後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從真正意義上講,它包括所有主菜後的食物,如布丁、煎餅、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等。

  7、咖啡、茶

  西餐的最後一道是上飲料,咖啡或茶。飲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西餐配菜如何喫

  1喝湯禮儀

  首先,西餐的湯分爲清湯和濃湯。較正式的餐廳供應清湯時,使用橢圓的湯匙及湯杯。供應濃湯時,使用寬型湯匙及寬口湯盤。

  拿湯匙的姿勢是由內經外側舀食。

  西餐喝湯時不能發出聲音,也不能用嘴吹,可以輕輕搖動湯使其稍涼。

  2吃麪包禮儀

  麪包的位置位於主菜的左側,食用麪包時,用左手拿起麪包,用右手將麪包撕成小塊。然後用左手拿着小塊麪包,右手抹上奶油。

  3喫色拉禮儀

  色拉盤放在主菜的左邊。美國人通常將色拉放在主菜的前面喫,而歐洲人則更多是放在主菜之後供應。

  喫色拉通常用叉即可,如果蔬菜過大可用刀切碎後喫。

  4小貼士

  西餐中正式場合,用紙巾擦嘴時應當使用餐巾的一箇角,輕輕擦去嘴上和手上的污漬。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7

  西餐喝酒的禮儀:

  1.宴會開始時,服務生會開始倒酒,服務生一般會按順序倒酒,這時,用餐者不要去拿酒杯或移動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等待服務生來倒。若不想服務生給你倒酒,那麼就用指尖輕輕碰下酒杯的邊緣,這樣服務生就會知道你不想要了。

  2.正確的握杯姿勢:爲了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杯裏的酒溫增高,影響酒的風味,正確的握酒杯姿勢是用三根手指輕握酒杯的杯腳,即使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輕握杯腳,小指則放在杯酒的底臺來固定。

  3.在喝酒時絕對不能用吸着喝,正確的喝酒姿勢,應是傾斜酒杯,就像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品酒時可以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切忌猛烈搖晃杯子。

  4.喝酒時應避免以下失禮行爲:非敬酒時的把酒一飲而盡、拿着酒杯邊說話邊喝酒、邊喝酒邊透過酒杯看人、將口紅印在酒杯的邊沿上等。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8

  西餐禮儀——座次安排

  1、座位有尊卑,一般而言,背對門的位置就是最低的,由主人自己坐,而面對門的位子則就是上位,由最重要的客人坐。

  2、長型桌排列時,男女主人分坐兩頭,門邊男主人,另一端女主人,男主人邊右手邊就是女主賓,女主人右手邊就是男主賓,其餘依序排列。

  3、桌子就是T型或門字型排列時,橫排中央位置就是男女主人位,身旁兩邊分別位男女主賓座位,其餘依序排列。

  4、西餐排座位,通常男女間隔而坐,用意就是男士可以隨時爲身邊的。

  西餐禮儀——入座

  入座時注意桌上座位卡就是否寫着自己的名字,不可隨意亂坐。如鄰座就是年長者或婦女,應主動協助他們先坐下。入席時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員,那麼座位應聽候主人或招待人員指派,不要過於禮讓。如未定座位,應由尊長坐上座,自己揀適當的座位坐下,不必過於謙恭。 當你快要坐下時,切記要用手把椅子拉後一些才坐下,如果用腳把椅子推開,這樣就表現出你就是一箇很粗魯的人,因此,你還就是動手自已把椅子拉開才坐下。小姐們若有男友同行時則不必自己動手拉椅子了,因爲這就是男友的.責任。

  最得體的入座方式就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入座後坐姿要端正,不可用手托腮或將雙臂肘放在桌上。坐時腳應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隨意伸出,影響別人。不可玩弄桌上酒杯、盤碗、刀叉、楔子等餐具,不要用餐巾或口紙擦餐具,以免使人認爲餐具不潔。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9

  TENDERLOIN(嫩牛柳)

  又叫菲力,是牛脊背上最嫩的肉,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都可以。

  RIB-EYE(肋眼牛排)

  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於含一些肥膘,味道比較香,最好煎至3分熟。

  SIRLOIN(西冷牛排)

  含一定肥油,外延帶一圈白色肉筋,口感韌度強,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建議不要煎的過熟。

  T-BONE(T骨牛排)

  呈T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一邊肉多一邊肉少,量多的是肋眼,量小的是菲力。

  牛排熟度

  Very rare steak:

  牛排內部爲血紅色而且溫度不高。

  一分熟牛排(rare):

  牛排內部爲血紅色且保持一定溫度。

  三分熟牛排(medium rare):

  切開牛排見斷面僅上下兩層呈灰褐色,期間的70%的肉爲紅色且帶有大量的血水,這種熟度最能品嚐牛排的鮮美。

  五分熟牛排(medium):

  切開牛排50%呈紅色,帶有少量血水。

  七分熟牛排(medium well):

  切開牛排中央 只有一條較窄的紅線,肉中血水已近幹。

  全熟牛排(welldone):

  切開後無血汁流出,切口呈現粉紅色。

  這樣喫牛排才優雅

  切牛排。

  從牛排左端開始切(左叉右刀),切的時候不能太用力,否則容易與盤子相撞發出聲音,在西餐廳這是非常不好,甚至粗魯的行爲。牛排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切一塊喫一塊,全部切完會導致肉汁流失,溫度下降,影響口感。

  蘸醬汁。

  首先將醬鉢拿到盤子邊上,用勺子取用兩勺放在盤子內側,取用時注意不要醬汁滴到桌布上。不要直接澆在牛排上,會影響口感,切一口蘸一下。將勺子放在醬鉢側邊遞給下一個人。

  喫牛排。

  喫牛排的時候和喫的別的東西一樣,嘴中有東西的時候儘量不要說話,也不要拿刀叉做手勢。

  點綴蔬菜。

  放在牛排旁邊的蔬菜不僅是爲了裝飾,同時也是基於營養均衡的角度來搭配的,如果因爲實在不愛喫,最好也全部喫完哦!

  用餐完畢。

  喫完後,刀叉呈平行狀態豎放在盤中央,刀刃朝內,叉齒向上,服務人員看到就會收走。

  牛排之食物禁忌

  牛排;牛肉不宜與板栗、田螺、紅糖、韭菜、白酒、豬肉同食。

  牛排+紅糖:不利於營養的吸收;

  牛排+白酒:容易上火

  牛排+板栗:嘔吐

  牛排+韭菜:中毒

  牛排+豬肉:性味有所牴觸

  牛排+田螺:不宜消化、腹脹

  雞蛋:雞蛋不宜與糖同煮;與糖精、紅糖同食會中毒;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10

  西式餐桌禮儀之——席前準備

  西方人就餐確實非常講究禮儀,首先我們講一下西式餐桌禮儀中關於的餐具擺放的知識。西方的餐具以刀叉爲主,實行分餐制。

  1、刀、叉、湯匙等擺放在盤子旁邊,餐桌的中央一般會擺放一些小盤,稱爲擺飾盤,用來裝一般料理。

  2、左手邊是麪包盤和奶油刀,裝飾盤對面則放咖啡或喫點心所用的小湯匙和刀叉。

  3、餐巾一般置於裝飾盤的上面或左邊;

  4、玻璃杯類的餐具擺放在右上角,便於拿取。一般情況下,不同形狀大小的杯子,其用處也各不相同。最大的高腳杯是用來裝水的,次大的玻璃杯用來喝紅葡萄酒,略顯瘦長的玻璃杯用來喝白葡萄酒,喝香檳或雪利酒所用的杯子又有所不同。

  西式餐桌禮儀之——入席禮儀

  1、西餐入席禮儀十分講究,宴席的位置一般都早已安排好了。一般情況下,和你同去的先生或女士不會被安排坐在你身邊,因爲在歐美人看來宴會是結交朋友的最佳時機,而熟人聊天的機會很多。

  2、長方形餐桌的上、下方分別爲男女主人的座次,男主賓一般安排在女主人的右邊,女主賓的座位則在男主人的右邊。其它客人的坐法是男女相間。

  3、男士在入座時要發揚其紳士風度,幫右手邊的女士拉開椅子,待女士坐穩後自己再入座。

  4、待大家都落座後,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要等主人拿餐巾之後方可跟着拿餐巾。擦拭嘴巴時,應該用餐巾的末端順着嘴脣輕輕壓一下,弄髒的部分往內側捲起。用餐巾紙擦汗或擦鼻涕,以及將口紅印在餐巾上是違反餐桌禮儀的。

  西式餐桌禮儀之——用餐禮儀

  1、歐美人的用餐習慣是用餐盤就餐,桌面上只能存在一道菜,撤去前一道才能上第二道,但餐具根據本次用餐情況全部擺放到就餐人餐盤兩側,從外到裏使用。

  2、歐美人一般的菜譜是三至五道菜,上菜的順序一般是第一道菜是開胃濃湯,然後是冷盤,接着纔是主菜 ,最後是甜點。喫飯的時候不能只顧着喫,要多和左右的人交談。

  3、用完甜點後,看到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站起來,你就可以放下餐巾離開座位了。離開座位時,男士同樣要幫身旁的女士拉開椅子。

  一般可以多看看這些經典的電影《羅馬假日》、《傲慢與偏見》、《公主日記》,裏面的禮儀都是最好的示範。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11

  喫西餐拿刀叉注意事項

  如果喫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

  邊說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後,將刀叉擺在四點鐘方向即可。酒瓶以近水平的斜面放置,這樣瓶中沉澱物就不會和酒混在一起。

  已設置好的餐具不可隨意改變位置,不過如果你是左撇子,在喫的時候可將刀叉互相更換使用。只是在用餐完畢後,餐具必須依右撇子的人的用法放置,將刀叉的柄向右放置於餐盤上,這麼做的原因主是要爲了不造成服務人員的困擾。

  右手拿刀,左手拿叉

  喫沙拉時多半隻用叉子。這時,可以右手拿叉子,且內側朝上,毋需特別背側朝上。總之,用方便操作的手拿即可。如果奉“叉子必在左手”爲金科玉律,喫一頓飯可就辛苦了。

  “我還想喫,可是服務生卻把盤子收走了!”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驗。其實不是服務生不好,而是喫飯的人想停下來休息片刻,把刀叉擺在盤子上,卻因爲刀叉擺法錯誤,造成“可以端走”的錯覺,服務生纔會把東西收走。

  喫西餐時,刀叉的擺置法便是當事人的意思表示。那麼,在進餐途中想要休息或取麪包時,刀叉該如何擺法呢?

  應是刀擺在盤上右側,叉在左側,兩者呈八字形。不過,毋需是絕對端正的`八字形,只要刀叉前端在盤上相碰,或兩者前端各跨在盤緣,呈八字形遙遙相對皆可。要注意的是,刀尖端擱在盤緣不可滑落,而且,刀柄後端碰觸到桌面也不行。

  另一箇要注意的是,叉背必須朝上放置。因爲,不管進食時叉子如何拿法,叉子內側朝上放置是用餐完畢的表示。同時,刀尖朝向內側也是禮節之一。

  暫時離席時,如果還要回位繼續進餐,一樣把刀叉擺成八字形,這麼一來,縱使盤內菜餚只剩少許,服務生也絕不會把盤子收走,可安心離座。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12

  共同原則是:餐盤正中、盤前橫匙、叉左刀右、先裏後外、叉尖向上、刀口朝盤、主食靠左,餐具在右,各種餐具成線,餐具與菜餚配套。

  檯面物品:花瓶放在桌子中央,花瓶前擺鹽和胡椒,左鹽右椒,鹽胡椒前面放牙籤筒,牙籤筒前面是菸缸,菸缸缺口對準鹽和胡椒的中縫,桌墊擺在桌子正中央。

  擺放時,手不可觸摸盤面和杯口,要用托盤盛放餐具、酒具及用具。擺放金、銀器皿時,應佩戴手套,保證餐具清潔,防止污染。

  餐具擺放流程及標準:

  餐盤(裝飾盤)→餐刀、叉、匙→麪包盤→酒杯。餐具擺好後,在餐盤中擺上餐巾花,桌子中間擺上花瓶,胡椒粉瓶和鹽瓶,還有牙籤、菸灰缸和蠟燭臺等。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13

  西餐禮儀:

  a.預約的竅門。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說清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菸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b.再昂貴的休閒服,也不能隨意穿着上餐廳。

  c.喫飯時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d.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e.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f.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 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酷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喫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喫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g.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瞭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

  h.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i.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j.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酒類服務通常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籤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輕握杯腳。爲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

  k.喝酒的方法。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爲。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l.喝湯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角較好。身體上的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m.麪包的喫法。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喫的原則。喫硬麪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麪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喫。避免像用鋸子似割麪包,應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時可用手將麪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n.魚的喫法。魚肉極嫩易碎,因此餐廳常不備餐刀而備專用的湯匙。這種湯匙比一般喝湯用的稍大,不但可切分菜餚,還能將調味汁一起舀起來喫。若要喫其他混合的青菜類食物,還是使用叉子爲宜。首先用刀在魚鰓附近刺一條直線,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將魚的上半身挑開後,從頭開始,將刀叉在骨頭下方,往魚尾方向劃開,把針骨剔掉並挪到盤子的一角。最後再把魚尾切掉。由左至右面,邊切邊喫。

  o.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喫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p.略事休息時,刀叉的擺法。如果喫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後,將刀叉擺成四點鐘方向即可。

  西餐禮儀注意事項

  飲酒時應該搭配食用什麼食物,時常困繞着人們,幾百年來,飲酒時選擇適當的食品似乎已經形成了一條條的規律。但是,隨着現代的社會中新食品和新型酒類的不斷湧現,這些規矩顯得陳舊,越來越不適用了。

  飲酒如何搭配食物首先應該明白一點,生活因個人喜好不同,飲酒和食物搭配毫無疑問的也應該隨個人品味隨意搭配。你可以按自己口味點叫酒和食物,即使是規則中不允許的,或者與你同桌用餐的朋友堅決反對的話,也不用害羞或不好意思。生活中有許多看起來不宜搭配的事物組成在一起,還是顯得那樣和諧。然而,晚飯時應該用什麼酒,你還是拿不定主意時,該怎麼辦?是不是求助於那些規則搭配呢?多年來,我積累了些經驗,可以解決你遇到的難題。這些所謂的“原則”不是告訴你喝酒時喫些什麼,只是說明食物與酒類之間如何影響,相互作用的。飲酒時搭配食物重要的是根據口味而定。食物和酒類可以分爲四種口味,這也就界定了酒和食物搭配的範圍,即:酸,甜,苦和鹹味。

  酸味:你可能聽說過酒不能和沙拉搭配,原因是沙拉中的酸極大地破壞了酒的醇香。但是,如果沙拉和酸性酒類同用,酒裏所含的酸就會被沙拉的乳酸分解掉,這當然是一種絕好的搭配。所以,可以選擇酸性酒和酸性食物一起食用。酸性酒類與含鹹食品共用,味道也很好。

  甜味:用餐時,同樣可以依個人口味選擇甜點。一般說來,甜食會使甜酒口味減淡。如果你選用加利福尼亞查頓尼酒和一小片烤箭魚一起食用,酒會顯得很甜。但是,如果在魚上放入沙拉,酒裏的果味就會減色不少。所以喫甜點時,糖份過高的甜點會將酒味覆蓋,失去了原味,應該選擇略甜於一點的酒類。這樣酒才能保持原來的口味。

  苦味:仍然使用“個人喜好”原則。苦味酒和帶苦味的食物一起食用苦味會減少。所以如果想減淡或除去苦味,可以將苦酒和帶苦味的食物搭配食用。

  鹹味:一般沒有鹽味酒,但有許多酒類能降低含鹹食品的鹽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食用海產品如魚類時,都會配用檸檬汁或酒類,主要原因是酸能減低魚類的鹹度,食用時,味道更加鮮美可口。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14

  1、預約的竅門。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說清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菸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2、再昂貴的休閒服,也不能隨意穿着上餐廳。

  3、喫飯時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4、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5、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箇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6、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酷酪⑥甜點和咖啡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喫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喫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7、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瞭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

  8、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9、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10、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酒類服務通常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籤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輕握杯腳。爲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

  11、喝酒的方法。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爲。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12、喝湯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角較好。身體上的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13、麪包的喫法。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喫的原則。喫硬麪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麪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喫。避免像用鋸子似割麪包,應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時可用手將麪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14、魚的喫法。魚肉極嫩易碎,因此餐廳常不備餐刀而備專用的湯匙。這種湯匙比一般喝湯用的稍大,不但可切分菜餚,還能將調味汁一起舀起來喫。若要喫其他混合的青菜類食物,還是使用叉子爲宜。首先用刀在魚鰓附近刺一條直線,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將魚的上半身挑開後,從頭開始,將刀叉在骨頭下方,往魚尾方向劃開,把針骨剔掉並挪到盤子的一角。最後再把魚尾切掉。由左至右面,邊切邊喫。

  15、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喫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16、略事休息時,刀叉的擺法。如果喫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後,將刀叉擺成四點鐘方向即可。

  西餐新知識之餐巾禮儀餐巾放於腿上

  讓主人從餐桌上拿起餐巾並放在大腿上,纔跟隨動作。(喫自助餐除外,在開始喫自助餐時就可以展開餐巾。)

  展開餐巾

  以柔和的動作展開餐巾,避免用力過猛或搖晃餐巾。以餐巾的大小決定展開餐巾的幅度。

  1、對於較正式宴會所提供的較大塊的餐巾,可以將其對半展開。

  2、較小的餐巾需要完整地展開,並覆蓋在大腿上。

  摺疊餐巾

  不要將餐巾圍到脖子上,或者折到衣釦、腰帶的位置。但如果要端上一些零碎的零食時,如果主人將餐巾放在下巴下方或者圍在脖子上時,你也可以跟隨着主人一起這樣做。

  使用餐巾

  進餐過程中不小心弄得滿嘴油漬時,需要頻繁地用餐巾擦乾淨嘴巴,但是不要用力拍打。在飲酒之前,更要用餐巾擦乾淨嘴巴,尤其是塗了口紅的女士們更要如此,以免口紅沾污了杯子

  擺放餐巾環

  拿起餐巾後,如果發現有餐巾環,應該將其放在餐桌的左上方。進餐後,拿起餐巾,穿過餐巾環,並將餐巾的一頭朝向餐桌的中心位置放好。

  臨時離開餐桌

  當需要臨時離開餐桌時,將餐巾放於椅子上。如果椅子是裝有軟墊的,則將餐巾佔有污漬的一邊朝上放置。

  餐後放餐巾當豐盛而美妙的一頓晚餐結束後,剛用完的餐巾該如何處置呢?

  1、用餐後,將餐巾隨意地疊放好。

  2、如果在你位置的中央已備有一箇碟子,當你離開餐桌時,將餐巾放於碟子的左側。

  3、如果在你位置的中央沒有任何東西,儘管將餐巾放於位置的中央。

  4、離開餐桌時,將餐巾佔有污漬的一邊隱藏起來,隨意疊放在餐桌上。

  5、餐後如果還有咖啡供應,則仍然將餐巾放在大腿上。

  西餐新知識之飲酒禮儀1、紅葡萄酒倒滿1/3,白葡萄酒倒滿1/2,氣泡酒(如香檳)倒滿3/4。

  2、在倒酒的最後旋轉一下瓶子,爲了不讓瓶口有多餘的酒流下來。

  3、在與女士碰杯的時候,目光直視對方。根據法國一箇古老的傳說,如果你不與對方直視,接下來的七年都不會有好的運氣。當然,與在座的每一位碰杯也是必須的~

  4、如果有人向你舉杯(如在婚禮、生日宴會等場合),可以不必飲酒,保持微笑並舉杯即可。

  5、端酒杯的時候,記得捏住杯頸部分(如圖左),很多人可能認爲只有在喝白葡萄酒的時候才需要這麼做,可以避免酒溫升高。但其實專家建議喝紅葡萄酒的時候也應如此,這樣可以欣賞到紅酒的純澈喝光澤,可能避免在酒杯上沾上指紋,影響美觀。

  6、這一點是西餐時的講究和注意事項:在自己的桌上,要時刻注意,紅酒杯事一定要放在水杯的右側的。

  7、當口中含有紅酒時,你應該禮貌的往自己的杯子裏面看,而不是對着正在和你說話的人的臉。

  8、作爲參會的主人,你應該隨時留意客人的杯子裏是否依然有酒。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15

  用餐禮儀:

  1)千萬別隻用右手拿叉子而空着餐刀不用,這是很不地道的用餐方式。帶殼的食物可以用手。

  2)喫飯時,應該把兩手放在餐桌上,不能放在桌子下面。這其實是舊時的習俗,過去,人們不信任所宴請的賓客,久而久之形成了這個傳統。

  3)一般吃麪包和牛油是不用盤子的,人們把麪包放在餐盤旁,必要的時候纔會放在盤裏。只有在高檔餐廳喫飯,人們纔會用麪包去蘸牛油或其他醬喫。

  4)餐巾應該平放在膝蓋上,喫海鮮的時候可以圍系在脖子上。

  小費:

  賬單中一般都已包含服務費,但如果我們對餐廳服務很滿意的話,仍可留下一點小費。

  選用酒杯:

  如果你面前放着四個杯子,不要隨便拿起哪隻就用,要知道其中的區分。大杯用於盛水,人們不用它來乾杯。因此,乾杯時不能舉這個大杯。中杯用於盛紅葡萄酒,小杯用於盛白葡萄酒,細長杯子用來盛香檳酒。

  飲酒、水、飲料時應注意事項:

  1)在飲用杯中物時,應先將口中咀嚼物嚥下,然後將刀、叉在盤中放成八字形或交叉,再用餐巾紙將嘴脣擦拭乾淨。然後再喝酒、水等。

  2)在喝酒、水等時,中國人習慣舉杯仰頭痛飲,一口喝光。而在西方這卻恰恰是應避免的。最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頭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飲。喝到底時,杯中總還是留一點酒。

  3)在喝飲料、湯、酒、水等時,不要用嘴脣吸出聲音來,而應一口一口地輕輕喝。

  4)在祝酒時,總是由主人或是地位、身份最高者倡議。

  5)在握杯時,應一手抓滿杯子,不要在擎杯時翹起小指或其它手指。

  使用刀叉:

  1)用餐時要放下刀叉,應將其放在盤子兩邊,刀與叉子頭向內。

  2)用完了餐(即使盤中仍有剩餘食物),應把刀叉平行斜放入盤中,叉齒朝下。叉離自己近、刀離自己遠。

  3)在將盤中食物推到叉上去時,應使用麪包,而不要用刀去推。

  4)不要始終拿着刀,也不要刀朝上。而要在切好食物後,便放下刀,讓刀放在盤子平行的右側,然後使用叉喫。

  5)在有許多刀叉排列在桌上時,使用規則也是每次使用最外側的刀與叉。

  6)在使用刀時,應刀刃向下、食指按在刀脊上切割。

  食用麪包:

  將麪包放在自己左面小盤中。在食用麪包時,是不用刀去切割麪包的,而是用手撕下一塊一塊麪包,然後再放入嘴中。因此,人們也不用嘴去直接咬麪包,除非是三明治。

  如果要將黃油塗上麪包,應是用手一塊塊撕下面包,然後一小塊一小塊塗。不要一下子將整個麪包塗滿。當然在早餐時,可以在一長條半片棍子麪包上塗上黃油、果醬。但在正餐中就不能這樣了。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16

  在西餐禮儀簡介中我們已經介紹了中西餐禮儀的主要差別,當您被邀請到外國友人家裏喫飯,其實那是您莫大的榮幸,因爲除非是對方將您視爲親密無間的朋友,否則對方是不會輕易邀請外人到自己家裏喫飯的。在赴餐之前,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和提前準備,以免導致雙方尷尬。

  BBQ燒烤聚會:不要攜帶額外的食物

  在澳大利亞,當您被邀請BBQ聚會時,您可以自己攜帶額外的肉類,然後自己享用,但是歐洲人腦海中卻沒有這樣的概念。當主人邀請您時,這通常也就意味着主人會準備好充足的食物,如果主人需要您額外攜帶食物(如一瓶葡萄酒、甜點等),主人一般都會禮貌地要求您攜帶。不過在很多歐洲人看來,主人如果要求您攜帶牛排,那通常會被客人認爲是非常粗魯的行爲。

  溫馨提示:在主人沒有要求您攜帶額外的食物時,千萬不要自作主張!

  詢問主人是否可以帶其他客人或寵物

  如果受邀的只有您自己,但是您想同您的朋友或是家人一起前往,或者您想帶上您的寵物,那麼一定要事先詢問主人是否允許您那麼做。一旦主人同意您攜帶其他客人前往,那麼赴餐時您就一定要帶上其他客人,因爲主人可能已經事先準備好了額外的食物,而且主人也不希望您不斷地改變主意。主人可能沒有養寵物的習慣,或者主人不喜歡貓或是不喜歡狗,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如果您私自攜帶,那樣會給雙方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尷尬。

  溫馨提示:請一定同主人確實是否可以帶其他客人或寵物。

  晚宴:主動提出攜帶食物

  當您受邀參加晚宴時,您要主動詢問主人是否需要您攜帶什麼食物到場,主人要麼就拒絕您說不用攜帶,要麼可能會要求您攜帶一些葡萄酒、起泡酒或是甜點。宴會上主人一般都會將客人所攜帶的東西拿出來同大家分享,除非客人特別提及到某些東西要作爲禮物送給主人。

  溫馨提示:如果主人告訴您不需要攜帶任何東西,您仍然需要帶點什麼,一瓶酒或是一束花都可以。

  着裝要得體大方

  參加宴會服裝要得體大方,女士千萬不要穿着開叉較大的裙子或是超短裙,透視裝則會被認爲是低品味的表現,不過露背長禮服卻是可以接受的,也常常被認爲是比較正式的服裝。男士一般都需要穿着西褲襯衫,打領帶,並穿着黑色皮鞋。相對來說,法國人要更加保守一些,所以在同法國人接觸時更應該注意服裝的優雅大方。

  到達時間

  如果您受邀到主人家裏參加晚宴或是午宴,主人預計您到達的時間在約定時間的15分鐘後。主人不會希望客人在自己烹飪食物、佈置餐桌的時候到達,那樣會給主人造成很大的麻煩。午宴的時間一般在中午十二點半左右開始,而且從來都不會晚於一點半開始,晚宴的開始時間一般在下午七點到七點半之間,而且從來都不會晚於下午八點半開始。

  溫馨提示:如果您臨時有什麼急事需要處理,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通知主人,並在事後誠摯道歉。

  詢問主人是否需要幫助

  您也可以事先詢問主人是否需要您提前到達,那樣您可以幫助主人準備食物或佈置餐桌,在宴會上或是宴會後,您也要詢問主人是否需要幫手。有99%的幾率主人都會拒絕您的請求,不過主人會對您的體貼心存感激。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17

  首先,講一講西餐的餐序。一般來講,正餐通常都包括如下幾道菜:

  一是頭盆,即開胃菜,以色拉類爲主, 基本特點是比較清淡;二是湯,有紅湯、清湯、白湯三種類型;三是菜,分爲副菜和主菜,副菜一般是指海鮮類、禽類的東西,一般又叫白肉,副菜喫完了就會上主 菜,主菜通常都是紅肉,就是牛肉、羊肉、豬肉等;四是甜品,包括冰激凌、水果、乾果以及布丁、曲奇餅等;五是飲料,通常喫西餐時除可配以酒類外,飲料上的 主要選擇是紅茶。

  其次,重點介紹一下西餐餐具的使用。西餐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匙、餐巾。

  西餐的餐巾很有講究,參加正式宴請的 話,一定要牢記: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之後,纔是宴會開始的’標誌。餐巾的第一個作用是暗示宴會的開始或結束,假定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了,便是宴會結束 的標誌。餐巾要鋪在腿上,一般應把它疊成長條形或者三角形鋪在腿上,爲服裝保潔是餐巾的第二個作用。如果你中途要離開一下,回來還接着喫的話,餐巾最標準 的放法,就是放在你座椅的椅面上。而把餐巾放在桌上,則等於告訴別人自己不吃了。這是餐巾的第三個作用,暗示自己用餐的情況。此外,餐巾還可以用來擦嘴, 但是不能擦刀叉和擦汗。

  西餐的刀叉往往有兩三副。

  通常是刀放在你的右手,叉放在你的左手。往往是右邊放兩三副刀,左邊放兩三副叉。喫色拉、海鮮、主 菜,各用一副,從外側向內側取。西餐的刀叉使用有兩種模式:其一是英國式喫法,要求用右手拿刀,左手拿叉。比如,一塊牛排它要求從左側開切,切下來一塊, 馬上就喫這一塊;其二是美國式喫法,還是左叉右刀,從左側開切,全部切完之後,右手拿的那把刀就放下來,然後把左手的叉子換到右手,用右手執叉子叉而食 之。此外,西餐的刀叉是不能指人的,如果你要和別人交談的話,刀叉一定先要放下來,可在盤子上將刀叉擺成漢字的八字,刀刃朝內,叉子則是弓朝上,齒朝下。

  喫西餐時,它的調羹也很有講究。

  一 般西餐的湯匙會有好幾把,放在你右手餐刀的外側。如果是兩把的話,一把是喝湯的,一把是喫甜品的。有時,另外還有一把是喝紅茶、喝咖啡的。它也是由外向內 側取用的,並且勺子不能含在嘴裏,勺子不用的時候,不能讓它在杯子裏面立正。

  最後,在喫西餐時有如下三點需要注意:

  第一,交際要注意等距離;第二,肢體不能 頻頻晃動;第三,餐具不能隨便發出聲響。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18

  一、要用湯匙喝湯,不宜端起碗來喝。

  二、喝湯的方法是湯匙由身內向外舀出,並非由外向內。

  三、第一次舀湯宜少,先測試溫度,淺嘗。

  四、不要任意攪和熱湯和用口吹涼。

  五、喝湯不要發出聲音。

  六、湯舀起來不能一次分幾口喝。

  七、湯將見底,可將湯盤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桌心,即向外傾斜,以便取湯。

  八、喝完湯,湯匙應擱置在湯盤上或碟子上。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19

  左手拿刀還是右手拿刀?如果是第一次喫西餐的話,可能不清楚左右手拿刀叉的順序,到底是左手拿刀還是右手拿刀?

  標準的是右手拿刀

  拿刀叉的方法:總的來說,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如果用左手拿叉不方便,也可以使用右手。

  鋸齒的刀用來切肉,普通的刀用來切蔬菜,最小的那種小刀,是用來抹果醬的。叉子別一下子插大塊物品,別一口喫不下去。勺子在正式的場合下,小的是用於咖啡和甜點的,扁平的用於塗黃油和分食蛋糕,比較大的,用來喝湯,最大的是公用與盛湯的。

  如何正確喫西餐

  1、就座

  進入西餐廳後,由服務生帶領入坐,不可冒然入位。男士或者服務生可幫女士拉開椅子協助入座,一般由椅子左側入座。座位的安排於離出口最遠的位置爲上位。

  2、餐具的擺設

  (1) 擺在中央的稱爲擺飾盤或者稱展示盤Show Plate,餐巾置於裝飾盤的上面或者左側。

  (2) 盤子右邊旁擺刀、湯匙,左邊擺叉子。可依用餐順序、前菜、湯、料理、魚料理、肉料理、視你所需而由外側至內使用。

  (3) 玻璃杯擺右上角,最大的是裝水用的高腳杯,次大的是紅葡萄酒所用的,而細長的玻璃杯是白葡萄酒所用,視情況也會擺上香檳或者雪莉酒所用的玻璃杯。

  (4) 麪包盤和奶油刀置於左手邊,裝飾盤對面則放咖啡或者喫點心所用的小湯匙和刀叉。

  3、刀叉的使用方法

  用餐中,有事而離席時,宜把刀叉擺成八字型掛放在餐盤上。用餐結束後,則是平行的斜放在盤上一側。

  4、喝湯的禮儀

  (1) 西餐的湯分爲清湯及濃湯,較正式的餐廳再供應清湯時使用橢圓形湯匙及湯杯,供應濃湯時使用圓形湯匙及寬口湯盤。

  (2) 喝湯的姿勢是由內經外側舀食。

  (3) 西餐喝湯時,不能發出聲音。用湯時,不可用嘴將湯吹涼。可輕輕搖動湯使其稍涼。

  (4) 食用完畢後把湯匙放在靠自己身前的底盤上,或者是放在盤中。將湯匙的柄放在右邊,而湯匙凹陷的部份向上,湯杯與湯盤都是如此。

  5、食用麪包的禮儀

  (1) 麪包的位置於主菜的左側。食用時可用左手拿麪包,再用右手把麪包撕成小塊,然後用左手拿着小麪包,用右手塗抹奶油。把麪包撕成小塊後再塗奶油。

  (2) 在意大利餐廳中,有時會以橄欖油取代奶油,可將麪包用手撕一小塊沾加了調味料及香料的橄欖油喫。麪包切忌用刀子切割。

  6、食用沙拉

  (1) 色拉盤放在主菜盤的左邊。

  (2) 美國人通常將色拉供應於主菜前,而歐洲人如法國法國人,通常將色拉放於主菜後供應。

  (3) 色拉用叉子喫,如菜葉太大,可用刀在色拉盤中切割,然後再用叉子喫。

  7、食用魚、蝦、蟹

  食用蝦、蟹時,待應都會端上一碗洗手水。

  (1) 食用半隻龍蝦時,應左手持叉,將蝦尾叉起,右手持刀,插進尾端,壓住蝦殼,用叉將蝦肉拖出再切食。龍蝦腳可用手指撕去蝦殼食之。

  (2) 喫魚片以喫一片切一片爲原則,可用右手持叉進食,或者用魚刀。

  (3) 食用帶頭尾及骨頭的全魚時,宜先將頭、尾切除,再去鰭,將切下的頭尾鰭放在盤子一邊,再喫魚肉。

  (4) 去除魚骨,要用刀叉,不能用手。若口中有魚骨或者其它骨刺,則可用手自合攏的脣間取出放在盤子上。

  (5) 全魚喫完魚的上層,切勿翻身,應用刀叉剝除龍骨再喫下層魚肉。

  (6) 附帶的檸檬片,宜用刀叉擠汁。

  8、食用肉類

  (1) 認識牛排的熟度

  猶帶血的是 rare

  半生的是 medium rare

  七分熟的是 medium

  熟透的是 welldone

  牛肉可依自己喜好熟度點餐,但豬肉及雞肉均爲全熟供應。

  (2) 切牛排應由外側向內。一次未切下,再切一次,不能像拉鋸子方式切,亦不要拉扯,勿發出聲響,肉的大小以一口爲宜。

  (3) 嚼食肉時,兩脣合攏,不要出聲。嚼肉食勿說話或者以刀叉比畫。

  (4) 喫肉時宜切一塊喫一塊,勿將肉全部一次切小塊,會導致肉汁流失,及溫度下降。

  (5) 烤雞或者炸雞,在正式場合用刀叉喫。

  9、食用水果

  (1) 蛋糕及派、餅,用叉取食,較硬者用刀切割後,用叉取食。

  (2) 冰淇淋、布丁等,用匙取食。硬餅乾小塊的,用手取食。

  (3) 粒狀水果如葡萄,可用手抓來喫。如需吐籽,應吐於掌中再放在碟裏。

  (4) 多汁的水果如西瓜、柚子等,應用匙取食。

  (5) 西餐在喫完水果時,常上洗手鉢(finger bowl),所盛的水,供洗手用。只用來洗手指。勿將整個手伸進去。

  10、喝咖啡以及茶的禮儀

  咖啡及茶中單寧酸可幫助消化。喝咖啡時,用食指和拇指端起來喝,不須端起咖啡底盤,勿以咖啡匙舀起咖啡,嘗是否夠甜。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20

  一、餐前預約禮儀

  在西方,去飯店喫飯一般都有事先預約,在預約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說清楚,首先要說明人數與時間,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菸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在預定時間到達,是基本的禮貌。預約飯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跟你的客人預約。不事先預約而直接邀請是被視爲不禮貌的。

  二、西餐着裝禮儀

  再昂貴的休閒服,也不能隨意穿着上高檔西餐廳喫飯,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

  男士着裝要求:男士要穿整潔,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女士着裝要求:女士要穿晚禮服或套裝與有跟的鞋子,女士化妝要稍重因爲餐廳內的光線較暗;

  三、準時出席

  如果是赴約的話一定要準時出席,晚到固然不好,早到也給主人添麻煩。有時由於交通堵塞,無奈遲到,應表示歉意。參加座席式的晚宴與午宴,至多提前5分鐘至10分鐘到達,遲到15分鐘也能得到大家的諒解。如果到得較早,應該在周圍轉一轉,到時間再進,這是對主人最禮貌的作法。

  西餐禮儀培訓資料之入座禮儀

  一、座次安排有講究

  (一)席位排列的規則

  女士優先:在西餐禮儀裏,往往體現女士優先的原則。排定用餐席位時,一般女主人爲第一主人,在主位就位。而男主人爲第二主人,坐在第二主人的位置上。

  距離主位:西餐桌上席位的尊卑,是根據其距離主位的遠近決定的。距主位近的位置要高於距主位遠的位置。

  以右爲尊:排定席位時,以右爲尊是基本原則。就某一具體位置而言,按禮儀規範其右側要高於左側之位。在西餐排位時,男主賓要排在女主人的右側,女主賓排在男主人的右側,按此原則,依次排列。

  面門爲上:按禮儀的要求,面對餐廳正門的位子要高於背對餐廳正門的位子。

  交叉排列:西餐排列席位時,講究交叉排列的原則,即男女應當交叉排列,熟人與生人也應當交叉排列。在西方人看來,宴會場合是要拓展人際關係,這樣交叉排列,用意就是讓人們能多與周圍客人聊天認識,達到社交目的。

  (二)位置排法

  就座西餐的位置排法與中餐有一定的區別,中餐多使用圓桌,西餐則以長桌爲主。長桌的位置排法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法式就座方式:主人位置在中間,男女主人對坐,女主人右邊是男主賓,左邊是男次賓,男主人右邊是女主客,左邊是女次客,陪客則儘量往旁邊坐。

  英美式就座方式:桌子兩端爲男女主人,若夫婦一起受邀,則男士坐在女主人的右手邊,女士坐在男主人的右手邊,左邊則是次客的位置,如果是陪同客儘量往中問坐。

  二、西餐入座禮儀

  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三、女性的皮包放哪裏

  在歐美的西餐禮儀中,女士入座後,通常會直接把手提包放在腳邊的地板上.由於她們對手提包的處理是如此,所以,把手提包放置桌上,對他們來說,是很失禮的行爲,因此,除晚裝的小手包,其他手提包不能放在餐桌上。可能有很多人不習慣把手提包放在地板上,這時,你可以把手提包放在背後與椅子之間,若是鄰座沒有人,也可以放置在椅子上。

  四、餐布的使用

  西餐禮儀中有“餐桌禮儀從餐巾布開始”這一諺語。餐巾布通常是摺疊好放在位子中間的裝飾盤上,這是正式的晚宴上常見的餐巾擺法。如何優雅的使用餐巾布?

  1、入座後,不要急於打開你的餐巾布,因爲第一個打開餐巾布的人應該是女主人,她的這個動作宣佈晚宴正式開始;

  2、一般人用餐時應將餐巾布平鋪在雙腿上,較大的餐巾布可以對摺後鋪在腿上,餐巾布掛在胸前或圍在脖子上只適用於小孩或用餐不方便的人;

  3、餐巾布也叫口布,是用來擦嘴的,所以不要用它來擦臉或擦餐具,除必要時用來擦嘴之外,在餐桌上用餐的整個過程中你的餐巾布必須一直保持平鋪在你的雙腿上;

  4、用餐期間需要中途離席時,你應該把餐巾布放在你的椅子上,這表示用餐未完畢,你還會再回來繼續用餐;

  5、用餐完畢後,把你的餐巾布從中間拿起,放在桌子上,具體位置是你盤子左邊的地方,正如打開餐巾布一樣,把餐巾布放回桌上的動作也是由女主人先做的,這表示晚宴結束。

  西餐禮儀培訓之用餐禮儀

  一、用餐時的體態

  用餐時,你需要保持筆直的坐姿,每喫一口,身體稍稍向前傾,把食物送入嘴中,不要彎腰與歪頭。在餐桌上,不應只顧享受美食,低頭用餐,而應與旁邊的人進行交流,你左右的人如果是不認識的,可以作自我介紹後進行交談,但注意要輕聲交談,避免高聲談笑。

  二、餐具的使用

  1、餐具排法

  喫西餐的餐具有刀、叉、匙、盤、碟、杯等,一般講究喫不同的菜要用不同的刀叉,飲不同的酒也要有不同的酒杯。其擺法爲:正面放着主菜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主菜盤上方放着匙,右上方放着酒杯。餐巾放在主菜碟上或插在水杯裏,也有放在餐盤的左邊的。麪包、奶油盤放在左上方。

  2、餐具的使用

  刀:宴席上最正確的拿刀姿勢是:右手拿刀,手握住刀柄,拇指按着柄側,食指則壓在柄背上,如果用餐時,有三種不同規格的刀同時出現,一般正確的用法是:帶小小鋸齒的那一把用來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來將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種小巧的、刀尖是圓頭的、項部有些上翹的小刀,則用來切開小麪包,然後用它挑些果醬、奶油塗在麪包上面。

  叉:拿法與刀子一樣,以食指壓住柄背,其餘四指握柄,食指尖端大致在柄的根部,若太前方,外觀不好看,太往後,又不太能使勁,硬的食物就不容易叉進去。

  使用刀叉要注意:不要動作過大,影響他人:切割食物時,不要弄出聲響;切下的食物要剛好一口喫下,不要叉起來一口一口咬着喫;不要揮動刀叉講話,也不要用刀叉指人;掉落到地上的刀叉不可撿起再用,應請服務員換一付。

  如果在就餐中,需暫時離開一下,或與人交談,應放下手中的刀叉,刀右、叉左,刀口向內、叉齒向下,呈”八”;字形狀放在餐盤上。它表示:菜尚未用畢。如果喫完,或者不想再喫,可以刀口向內,叉齒向上,刀右、叉左並排放在餐盤上。它表示:不再喫,可以連刀叉帶餐盤一起收走。

  餐匙:在正式場合下,餐匙有多種,小的是用於咖啡與甜點心的;扁平的用於塗黃油與分食蛋糕;比較大的,用來喝湯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匙,用於分食湯,常見於白助餐。湯匙與點心匙除喝湯、喫甜品外,絕不能直接舀取其他主食與菜品。進餐時不可將整個餐匙全部放入口中,應以其前端入口。

  三、用餐禮儀

  女士用餐前應先將口紅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脣印,予人不潔之感。不要在座位上補妝,哪怕是用餐結束後;

  抽菸最好在用餐後,等到飲用咖啡時才抽,實在要抽菸可以與同席的人示意後離桌;

  喫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麪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麪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麪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麪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塊麪包去咬。抹黃油與果醬時也要先將麪包掰成小塊再抹;

  喝湯時不要啜,喫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脣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喫,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裏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喫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

  喫水果時,不要拿着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喫;

  西餐禮儀培訓資料之飲酒禮儀

  一、西餐酒杯的分類

  西餐酒杯分類不同,形狀各異。就像中國人品茶,不同的茶葉要用不同的茶具一樣,不同的酒品,也要選對杯子纔不算辜負。西餐酒杯一般分爲紅酒杯、白酒杯、香檳杯、白蘭地杯、威士忌杯、甜酒杯、雪莉杯等;

  紅酒杯:一般杯肚略大、口向內縮,形成一箇較大但半封閉的空間,使濃郁的酒香得以充溢在這個小空間裏,方便聞香;

  白酒杯:一般比紅葡萄酒杯略小,而杯柄有時會更長一點。這樣有利於維持白葡萄酒的低溫;

  甜酒或烈酒杯:通常杯身更小,因爲飲用量不大。

  二、酒杯的拿法

  盛白葡萄酒及香檳的酒杯爲高腳杯,喝時拿住杯腳下面部分,手不要碰到杯身, 因爲白葡萄酒及香檳喝時通常是要冰凍的,而手的溫度會使它溫熱起來。 敬酒時可以用拇指、無名指與小指牢牢握住杯腳下方,中指扶着杯腳,食指輕搭在杯腳與酒杯連接處。手指儘量伸直,顯現手部優美曲線;

  盛紅酒的酒杯杯腳較短, 杯身較肥大, 可以用食指與中指夾住杯角,喝時拿近杯身, 手的溫度有助紅酒釋放其香味;

  在敬酒與人碰杯時,自己的杯身比對方略低時,表示你對對方的尊重。

  三、斟酒禮儀

  在接受斟酒的時候,絕對不可以把酒杯拿在手裏,主要是爲防止酒杯撞倒酒瓶;

  按照規範來說,除主人與服務人員外,其他賓客一般不要自行給別人斟酒。如果主人親自斟酒,應該用本次宴會上最好的酒斟,賓客要端起酒杯致謝,必要的時候應該起身站立。

  四、敬酒禮儀

  只敬酒不碰杯,還有一點要注意:在西餐宴會乾杯時,人們只是祝酒不勸酒,只敬酒而不真正碰杯的。使用玻璃杯時,尤其不能碰杯;

  喫西餐時,不能拒絕對方的敬酒,即使自己不會喝酒,也要端起酒杯回敬對方,否則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爲。

  五、喝酒禮儀

  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搖晃杯子;

  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拿着酒杯邊說話邊喝酒、喫東西時喝酒、口紅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禮的行爲。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喫西餐飲酒忌諱舉杯一飲而盡,文雅的飲酒是懂得品評酒的色、香、味,漫漫品味。在西餐宴席上往往是敬酒不勸酒,即使是勸酒也只是點到爲止。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21

  頭盤: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頭盤,有冷頭盤和熱頭盤之分,常見的有沙律、魚子醬、鵝肝醬、燻鮭魚、雞尾杯、奶油雞酥盒、焗蝸牛等。因爲是要開胃,所以開胃菜一般都具有特色風味,味道以咸和酸爲主,而且數量較少,質量較高。

  湯品:

  西餐的第二道菜是湯,可分爲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四類。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俄式羅宋湯、法式焗蔥頭湯;冷湯的品種較少,有德式冷湯、俄式冷湯等。

  副菜:

  魚類菜餚一般作爲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爲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貝類及軟體動物類。通常水產類菜餚與蛋類、麪包類、酥盒菜餚均稱爲副菜。

  主菜:

  肉、禽類菜餚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稱爲主菜。肉類菜餚以牛扒、雞扒或豬扒爲多見。牛排又分爲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常用烤、煎、鐵扒等烹調法。

  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後食用的,它包括布丁、煎餅、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等。

  咖啡和茶:

  西餐的最後一道是上飲料,咖啡或茶。飲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22

  中餐與西餐禮儀的不同

  (一)上菜的順序和擺放不同

  大部分中餐上菜時大都按照湯、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順序,而西餐則大都按照開胃菜、色拉、湯、水果、餐酒、主食、甜點和咖啡的順序上菜。中餐在上菜時會一次性將所有的菜餚上完,同時擺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則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二)餐具不同

  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較簡單,多以杯、盤、碗、碟、筷、匙等爲主,而西餐的餐具則是五花八門,享用不同的菜餚也會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講究頗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對應。

  (三)入座座次不同

  中餐用餐時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長幼尊卑來定,“尚東爲尊”或“面朝大門爲尊”,而西餐用餐時,面對門的且離門最遠的那個座位是女主人的,與女主人相對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邊的座位是第一主賓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邊的座位是第二主賓席,一般是主賓的夫人。

  (四)着裝要求不同

  除非在正式場合,中餐對於就餐者的着裝要求並不高,穿着都比較隨便,而西餐對於就餐者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在高檔的西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和皮鞋,並且要打領帶,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無論是男士還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閒服到高檔西餐廳用餐。

  中餐筷子禮儀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握筷姿勢應規範,時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應先將筷子放下。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盤子上,否則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請服務員換一雙。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喫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

  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進嘴裏,或用舌頭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動碗、盤和杯子。有事暫時離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裏,應把它輕放在筷子架上。

  在席間說話的時候,不要把筷子當道具,隨意亂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點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輕輕地放下,儘量不要發出響聲。

  西餐刀叉禮儀

  1、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

  2、兩把以上,應由最外依次向內取用。

  3、刀叉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

  4、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

  5、如果覺不方便,可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粗野。

  6、喫較大的蔬菜,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

  7、軟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 下!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23

  餐佈會說話

  喫飯時:將餐巾打開後對角線對摺,並將開口朝內置於膝上,用的時候打開用裏面一層來擦,再摺好,這樣不會讓別人看到擦的痕跡。

  暫時離開:餐巾摺疊好放在椅子上。

  喫完飯: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盤左邊,亂扔在桌上是非常沒有教養的行爲。

  餐巾布的使用方法

  入座後,不要急於打開你的餐巾布,因爲第一個打開餐巾布的人應該是女主人,她的這個動作宣佈晚宴正式開始。

  很多人認爲喫西餐時應該把餐巾布掛在胸前以防止食物弄髒衣服,事實上這種做法並不優雅。餐巾布掛在胸前或圍在脖子上只適用於小孩或用餐不方便的人。一般人用餐時應將餐巾布平鋪在雙腿上,較大的餐巾布可以對摺後鋪在腿上。

  餐巾布也叫口布,是用來擦嘴的,所以不要用它來擦臉或擦餐具。如果需要擦汗,你可以用紙巾。有些人習慣在用餐前先擦一下餐具,事實上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爲,所以一定要避免。有些女士會用餐巾布擦掉餐具上留下的口紅痕跡,其實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雖然口紅留在餐具上很不雅觀,但需要擦去口紅印時,應該選用紙巾。

  在用餐過程中,飲用酒水之前,你需要先用餐巾布擦拭嘴邊的油跡。除了必要時用來擦嘴之外,在餐桌上用餐的整個過程中你的餐巾布必須一直保持平鋪在你的雙腿上。

  用餐期間需要中途離席時,你應該把餐巾布放在你的椅子上。這表示用餐未完畢,你還會再回來繼續用餐。

  用餐完畢後,把你的餐巾布從中間拿起,放在桌子上,具體位置是你盤子左邊的地方。只需要隨意放好就可以了,不必特意摺疊好,但也要注意不要把餐巾布弄得皺巴巴的。

  正如打開餐巾布一樣,把餐巾布放回桌上的動作也是由女主人先做的,這表示晚宴結束。

  刀叉的講究之道

  喫飯時左手叉右手刀(左撇子例外,你可以交換):刀叉拿法應該將刀叉手柄末端置於手心的位置,但往往我們很容易拿得很靠前,這樣就會顯得很幼稚。

  沒喫完:八字形放在盤子上。

  喫完:平行併攏放在盤子右邊或平行斜放在盤子上。

  吃出對的節奏

  西餐的樂趣也在於節奏感,開胃菜打開味蕾,主菜到達一餐的高潮,冰沙是美好的過渡,甜品是餘韻嫋嫋……每一箇節奏都是一門藝術。

  水

  西餐廳一般不提供免費的水,要知道,水是完美一餐的一部分。

  麪包

  麪包是西餐中唯一可以用手喫且一定要用手喫的食物!

  前菜和湯

  喝湯有喝湯的禮儀,分爲法式和英式。英式是從裏向外地舀湯,法式是從外向裏。還有一箇細節需要注意,就是湯勺,無論你是不是喝完了湯,這個湯勺永遠不能放在湯碗裏,而是要放在湯碗下的碟子裏。

  主菜

  喫一口切一口,不要三下五除二把食物全部切好。即使喫小羊排這樣帶骨的食物,也不要用手拿着喫。

  清爽味蕾的冰沙

  有的餐廳在菜與菜之間的間隙會上冰沙,別急着說:上錯了我沒點這甜品,這是餐廳送給你清新味蕾用的!

  甜點

  甜點的餐具在盤子的前面,所以不要拿盤子前面的餐具來喫菜或喝湯,如果盤子前面沒有餐具,那說明甜點餐具將隨着甜點一起上。

  咖啡

  咖啡的勺子不能放在咖啡杯中,要放在咖啡碟裏。

  西餐的食用有哪些禁忌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外至內,完成一道菜後侍奉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2、喫肉類時(如牛扒)應從角落開始切,喫完一塊再切下一塊。遇到不喫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將它移到碟邊。

  3、如嘴裏有東西要吐出來,應將叉子遞到嘴邊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邊沿。整個過程要儘量不要引別人注意,之後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類或飯一類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將豆類或飯輕撥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要站起來俯前去取。

  5、喫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7、喫完每碟菜之後,如將刀叉四邊放,又或者打交叉亂放,非常難看。正確方法是將刀叉並排放在碟上,叉齒朝上。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24

  現在的人都喜以“喫貨”來標榜自己,但又有多少人去瞭解過喫,瞭解過餐桌上的禮儀。喫是一門學問,如果你只是愛喫,那你不是喫貨,只是飯桶。

  隨着時間的推移,喫,被賦予了種種的意義。喫的最初和最基本目的都是飽腹。然後是對味蕾的追求和探索,再是對營養的’重視,接着是對用餐環境的感官體驗,最後更是演變成了以交際爲目的的一種餐桌禮儀文化。

  喫,可以體現出一箇人的修養。中國人好喫,不論生意,相親,不少都是在餐桌上談的,而細節決定成敗。小到個人喫飯喝湯時的聲音,夾菜時的挑揀動作,對服務員的態度,大到座位的安排,佈菜敬酒的順序,都會看出你的修養,都會成爲一份合同或者一場相親的成敗關鍵。

  喫,是一種歷史和文化的沉澱。東方喫飯爲什麼用圓桌而西方是方桌?夾菜的筷子爲什麼長7寸6分,一頭圓一頭方?中國古時喝酒用的其中一種器具爵,與爵位有什麼關係?西方不同酒用不同的杯子,有哪些設計理念?從喫的器具上到食物的演變上,如果深究下去,往往會涉及到各個時代的天氣,地理,種族變遷,對天地的認識等各方面知識。

  喫,可以看出一箇社會的經濟水平。在貧窮的年代,以飽腹爲目的。上世紀中國人民見面的問候語是:“你吃了嗎?”因爲那時候人們窮。而進入二十一世紀小康社會,人們開始追求養生,開始對菜品環境都有了要求,更有不少人以喫貨來自稱開始尋找街頭巷尾的美食加以評頭論足。

  這本書教給我的不僅僅是禮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個人的修養。看完這本書,我意識到了不少以前沒意識到的和認知錯誤的突兀尷尬的餐桌上的細節。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25

  1、在歐洲,所有跟喫飯有關的事,都被備受重視,因爲它同時提供了兩種最受讚賞的美學享受——美食與交談。除了口感精緻之外,用餐時酒、菜的搭配,優雅的用餐禮儀,調整跟放鬆心態、享受這環境跟美食、正確使用餐具、酒具都是進入美食的先修課。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爲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喫。每喫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再昂貴的休閒服,也不能隨意穿着上高檔西餐廳喫飯,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西餐廳,男士要穿整潔;女士要穿晚禮服或套裝跟有跟的`鞋子,女士化妝要稍重因爲餐廳內的光線較暗,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進入餐廳時,男士應先開門,請女士進入,應請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點酒都應請女士來品嚐跟決定。

  4、一般西餐廳的營業時間爲中午11點半至下午、晚上6點半後開始晚餐,如果客人早到了可以先在酒吧喝點酒然後再進入主餐廳。

  5、就坐後可以不急於點菜,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問服務生,他們一般都非常樂意回答你提出的任何問題呢,若他們不是很清楚會問詢餐廳經理或主廚。

  6、就餐時間太早,中午11點或下午5點半就到了西餐廳、匆匆喫完就走、在餐桌上大談生意、衣着不講究、主菜喫的太慢影響下一道菜,或只點開胃菜不點主菜跟甜點都是不禮貌的行爲。

  7、高檔西餐的開胃菜雖然份量很小,卻很精緻,值得慢慢品嚐。

  8、餐後可以選擇甜點或奶酪、咖啡、茶等等,不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小費習慣。但是一定要多加讚美跟表示感謝。

  9、喫西餐在很大程序上講是在喫情調:大理石的壁爐、熠熠閃光的水晶燈、銀色的燭臺、繽紛的美酒,再加上人們優雅迷人的舉止,這本身就是一幅動人的油畫。爲了您在初嘗西餐時舉止更加嫺熟,費些力氣熟悉一下這些進餐禮儀,還是非常值得的。

  10、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更不可主動與人談話。

  11、要注意的是,在西方去飯店喫飯一般都要事先預約,在預約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說清楚,首先要說明人數跟時間,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菸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跟預算。在預定時間到達,是基本的禮貌,有急事時要提前通知取消定位一定要道歉。

  西餐座位的排列

  1、西餐座位比較講究禮儀,非正式宴會座位遵守女士優先的原則,即男士主動爲女士移動椅子讓女士先坐,坐右座、靠牆靠裏坐。不管正式宴會還是非正式宴會,入座或離座均應從座椅的左側走爲宜(當然左側入座不方便也可以從右側入座)。正式宴會有國際慣例爲依據,桌次的高低依距離主桌位置的遠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次較多時一般擺放桌次牌。喫西餐均使用長桌,同一桌上座位的高低以主人的座位的遠近而定。

  2、西方習俗是男女交叉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爲準,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賓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在我國則依據傳統,照例主賓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主賓夫人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不管是參加中式還是西式正式宴會,都要找準自己的位置,不可貿然入座。

  西餐的擺臺

  西餐擺臺分爲便餐擺臺、宴會擺臺。臺形一般以長臺跟腰圓臺爲主,有時也用圓臺或方臺。具體擺臺方式是根據菜單設計的,食用某一類型的菜點,就相應地放置所需要用的餐具。

  (1)西餐便餐擺臺

  西餐便餐擺臺順序是先擺墊盤定位,然後在墊盤左邊擺餐叉,右邊擺餐刀,刀刃向內,湯匙放在墊盤前方,把朝右,麪包盤放在餐叉左邊,盤內放一黃油刀,刃向盤內。酒杯放在湯匙前方,擺法與中餐相同。口布折花放在墊盤內或者插入啤酒杯內。菸缸放在墊盤正前方酒杯外,胡椒粉、精鹽瓶放在菸缸左側,牙籤放在椒瓶、鹽瓶左邊,花瓶放在菸缸前面。

  (2)西餐宴會擺臺

  西餐宴會需要根據宴會菜單擺臺,每上一道菜就要換一副刀叉,通常不超過七件,包括三刀、三叉跟一匙,擺放時按照上菜順序由外到內放置。其具體擺法是:

  ①先將墊盤擺好作爲定位,墊盤左邊按順序擺放餐叉、魚叉、冷菜叉,墊盤右側按順序擺放餐刀、魚刀、冷菜刀,刀刃朝左。

  ②前方擺湯匙,湯匙前邊交叉擺放點心叉跟點心匙。

  ③叉的左側擺麪包盤,盤內斜放黃油刀,盤的前方擺黃油碟。

  ④點心叉、匙的前方擺水杯、色酒杯、白酒杯。口布折花放在墊盤內或插在水杯中。

  ⑤西餐宴會通常都有主人、副主人、主賓、副主賓及其他陪同人員,各自都有固定的座次安排。

  1、背對着餐廳重點裝飾面、面向衆席的是上首,主人在此入座,副主人坐在主人對面,主賓從於主人右側,副主賓坐於副主人右側。

  2、主人與主賓雙方攜帶夫人入席的,主賓夫人坐在主人位置的左側,主人夫人坐在主賓夫人的左側。其他位次不變。

  3、當客人在餐廳舉行高規格的中餐宴會時,餐廳員工要協助客方承辦人按位次大小排好座次,或將來賓姓名按位次高低繪製在平面圖上,張貼到餐廳入口處,以便引導賓客入席就座。

  餐具的使用

  1、西餐宴席上使用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匙、盤、杯等。一般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拿叉的姿式是,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拿住叉。拿刀的姿式是,用右手食指壓在刀背上以出力,其餘手指拿住刀把。

  2、用刀、叉跟匙時,要從最外面開始,一道一道菜往裏拿。西餐一般講究喫不同的菜用不同的刀叉,飲不同的酒用不同的酒杯,喫完一道菜將刀叉並列放在盤子的右邊。不要舉着刀叉跟別人說話,不能發出刀叉相碰的聲音。如果你暫時不會用西式餐具沒關係,跟着主人或他人做就行了。

  用餐方法

  1、喫肉類時有兩種方式:一是邊割邊喫;一是先把肉塊(如牛排)切好,然後把刀子放在食盤的右側,單用叉子取食。前者是歐洲的古老習慣,後者則是美式的喫法,一般以前都比較正式。

  2、喝湯時,用匙進食。握匙的正確姿式爲:用大拇指按住匙的把,其它手指輕輕托住另一邊。舀湯時,應從盤子裏面向外舀,盤中湯不多時,千萬不可端起湯盤吮吸,而應用左手將湯盤微微外傾,用匙舀盡。

  3、喫魚時,應從魚的中間切開,把肉撥到兩邊取掉魚刺魚骨,慢慢食用。肉餅、煎蛋、沙拉,都不用刀只用叉。肉盤內的肉汁,可用麪包蘸着喫。麪包應用手指掰成小塊食之。炸薯片、炸肉片、普通三明治等食物,跟麪包一樣,用手取食。取食時,僅限於用拇指跟食指拈取,食後用擺在面前的小手巾拭手。喫甜點可用叉或匙。

  4、喫梨、蘋果不要整隻去咬,而應用水果刀將水果切成四至六塊,剜去果心,用手拿着一塊一塊喫。喫香蕉則剝皮後整隻放在盤子裏,用刀、叉切開,一塊一塊喫。喫桔子用手把皮剝掉,一片一片地掰開喫。喫水果時,有時會送上一小水盂,這是供洗手之用的,切勿將此當作飲料飲用。用餐過程中自己夠不着的調味等物,可以請別人幫忙遞過來,我們也可應別人要求傳遞給他們,傳遞要用右手。進食時,骨頭、肉屑、果皮等,可放在食盤的右角。果核則吐在餐巾紙裏,不可隨便拋在桌上或地上。

  5、席中在雞、龍蝦或西式全部菜點上完後,便是咖啡跟茶。喝咖啡跟茶的方式是用小茶匙攪拌放糖,攪勻後仍將茶匙放回原處再喝(茶匙不能放在茶杯裏),喝時,右手拿杯把,左手端杯託碟。請記住喝咖啡、茶或湯一定要端起杯子找嘴,不要俯身去用嘴遷就杯子。喝完咖啡跟茶宴會就該結束了,客人可以開始告辭。

  6、若有事暫時離開,請將餐巾放在椅子上,把刀叉擺成八字,居中放在盤上。用餐完畢,將刀叉並列,靠右側放在盤上。

  西餐的喝酒姿勢

  酒類服務通常是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倒入灑杯中 ,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經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答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 ,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放在桌上由待者去倒。正確的握標姿勢是用手指握杯腳。爲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跟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臺固定。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搖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拿着酒杯邊說話邊喝酒、喫東西時喝酒、口紅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禮的行爲。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西餐的坐姿

  對於一般人來說對生活中的基本禮貌禮儀都會比較注意,人們出於禮貌在公共面前都會以收斂的態勢從而防止自己表現出不良的舉止。然後事實上對於公衆場合中的靜態美——坐姿禮儀卻是最考驗人的,也是最能體現氣質與美的。

  正確規範的禮儀坐姿要求端莊而優美,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坐,作爲一種舉止,有着美與醜、優雅與粗俗之分。正確的禮儀坐姿要求“坐如鐘”,指人的坐姿像座鐘般端直,當然這裏的端直指上體的端直。

  就座後,坐姿應端正,但不僵硬。不要用手托腮或雙臂肘放在桌上。不要隨意擺弄餐具跟餐巾,要避免一些不合禮儀的舉止體態,例如隨意脫下上衣,摘掉領帶,捲起衣袖;說話時比比劃劃,頻頻離席,或挪動座椅;頭枕椅背打哈欠,伸懶腰,揉眼睛,搔頭髮等。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26

  (一)上菜的順序與擺放不同

  大部分中餐上菜時大都按照湯、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順序,而西餐則大都按照開胃菜、色拉、湯、水果、餐酒、主食、甜點與咖啡的順序上菜。

  中餐在上菜時會一次性將所有的菜餚上完,同時擺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則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二)餐具不同

  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較簡單,多以杯、盤、碗、碟、筷、匙等爲主,而西餐的餐具則是五花八門,享用不同的菜餚也會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講究頗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對應。

  (三)入座座次不同

  中餐用餐時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長幼尊卑來定,“尚東爲尊”或“面朝大門爲尊”,而西餐用餐時,面對門的且離門最遠的那個座位是女主人的,與女主人相對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女主人右手邊的座位是第一主賓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邊的座位是第二主賓席,一般是主賓的夫人。

  (四)着裝要求不同

  除非在正式場合,中餐對於就餐者的着裝要求並不高,穿着都比較隨便,而西餐對於就餐者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在高檔的西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與皮鞋,

  並且要打領帶,女士要穿套裝與有跟的鞋子,無論是男士還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閒服到高檔西餐廳用餐。

  西餐禮儀主要是指歐美地區的用餐禮儀,雖然各個國家之間對於細節的要求不同,但是西餐禮儀總體上講是以歐洲大陸的西餐禮儀爲主流,尤其以法國西餐禮儀爲代表。

  西方人在餐桌上所形成的這套規範禮儀,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要經過後天的瞭解與訓練。

  作爲“外國人”的我們,要真正地做到“入鄉隨俗”就必須先對西餐禮儀有一箇系統完整的瞭解,並不斷地強化訓練,注意其中的每一箇細節,我們也都可以變成“紳士”與“淑女”。

  中餐禮儀

  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座子上或放在紙套內。公用的筷子與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要備好牙籤與菸灰缸。

  中餐與西餐的禮儀差別的餐具主要是筷子。在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中,用筷子形成了基本的規矩與禮儀,如:忌敲筷子。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桌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忌擲筷。在進餐前發放筷子時,要把筷子一雙雙理順,然後輕輕地放在每個餐位前,相距較遠時,可請人遞交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子上,更不能擲在桌下。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大頭,一根小頭。筷子要擺在碗的旁邊,不能擱在碗上。忌插筷。用餐者因故須暫時離開時,要把筷子輕輕擱在桌上或餐碟邊,不能插在飯碗裏。忌揮筷。夾菜時,不能把筷子在菜盤裏揮來揮去,上下亂翻。遇到別的賓客也來夾菜時,要注意避讓,避免“筷子打架”。忌舞筷。用餐過程中進行交談,不能把筷子當成道具,在餐桌上亂舞,也不要在請別人用菜時,把筷子戳到別人面前。用餐完畢,筷子應整齊地擱在靠碗右邊的桌上,並應等衆人都放下筷子後,在主人示意散席時方可離座,不可自己用餐完畢,便扔下筷子離席。注意這些中餐與西餐的禮儀的差別,便可讓人覺得有教養。

  西餐禮儀

  在西餐用餐中爲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暫時休息片刻,可將刀叉分話盤中,刀頭與叉尖相對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還是繼續喫。如是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無須放下,但若需是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應當注意,不管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刀與叉除了將料理切開送入口中之外,還有另一項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擺置方式傳達出“用餐中”或是“結束用餐”之訊息。而服務生是利用這種方式,判斷客人的用餐情形,以及是否收拾餐具準備接下來的服務等等,所以希望積閏能夠記住中餐與西餐的禮儀差別。特別要注意的是刀刃側必須面向自己。

  用餐結束的擺置方式有兩種:用餐結束後中,可將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側向內與叉子併攏,平行放置於餐盤上。接下來的擺置方式又分爲英國式與法國式,不論哪種方式都可以,但最常用的是法國式。儘量將柄放入餐盤內,這樣可以避免因碰觸而掉落,服務生也較容易收拾。出席結婚餐宴時,不論怎麼將餐具擺成“用餐中”的位置,只要主要賓客用餐結束,就應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所以宴會時,切記皆以主要賓客爲中心進行。在宴會中,每喫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對擺在面前的刀叉,是從外側依次向內取用,因爲刀叉擺放的順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順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結束了。中途需是談話或休息時,應該將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盤子兩邊。反之,刀叉柄朝向自己並列放在盤子裏,則表示這一道菜已經用好了,服務員就會把盤子撤去。前菜或是甜點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叉起食用的料理,沒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在家庭內的餐會或是與朋友之間的輕鬆聚餐,像沙拉或是蛋包飯之類較軟的料理也可以只使用叉子的進餐。但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使用刀叉,能給人較爲優雅利落的感覺。另外,在歐洲等地,常可看見有人右手拿叉子,左手則拿着麪包用餐。不管喫得怎麼利落優雅,這樣用餐也只能在家庭或大衆化的店中,在高級餐廳內是絕對行不通的。

  沒用過的刀子,就這樣放在桌上即可,服務生會自動將它收走。雖說將刀與叉放在餐盤上併攏是代表結束用餐的訊息,但是沒有必要把乾淨刀子特地放入弄髒的餐盤內。沒有用過的餐具保持原狀放在原處即可,硬要追求形式的規則反而顯得奇怪。隨機應變,依當時的狀況處理事物纔是最正確的。即使掉了也不算出醜,但是自己彎下腰去撿就滿丟臉的。所以東西掉了的時候最好請服務生過來替你撿起。服務生隨時都在注意客人的情況,所以會很快地再拿新的餐具過來,萬一服務生沒有注意到,可以面向服務生稍微地將手抬高一下,儘量不要引起其他人側目注視。服務生的工作是爲了使客人能更愉快地用餐,所以儘可向他們提出要求。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27

  正確使用西餐巾

  把餐巾放在腿上

  從桌子上拿起餐巾,先摺疊,然後把摺疊線朝向自己,攤在腿上。永遠不要搖開餐巾,像圍兜一樣圍在子上,或者塞在領口上。把餐巾的一角塞進口眼或腰帶也是一種錯誤的方法。如果衣服的質地很滑,餐巾很容易滑,餐巾的一角應該塞進腰帶,或者左右兩端塞在大腿下。

  用餐巾擦嘴

  當然,餐巾是爲了防止調味汁滴落和弄髒衣服。然而,最重要的是擦嘴。吃了油膩的食物後,你滿嘴都是油漬。如果你以這種尊嚴與人交談,那將是不雅的。此外,當你喝酒時,你會把油漬留在玻璃上,這更難看。至於口紅,你也應該用餐巾擦拭,以避免嘴脣上的脣印。

  餐巾用完後不需要摺疊整齊

  飯後站起來,先拿起腿上的餐巾,隨意摺疊,然後把餐巾放在桌子的左邊,然後站起來離開座位。如果你站起來擺動或摺疊餐巾紙,那就不禮貌了。餐巾紙不需要摺疊得太整齊,但也不能隨意摩擦成一團。如果客人或長輩在座,他們必須等到拿起餐巾紙摺疊。

  當餐巾暫時離開餐桌時,餐巾必須從餐桌一角

  最好避免在宴會上中途離開。當不是暫時離開時,很多人會把餐巾疊在椅子上,這種處理方法沒有錯,因爲餐巾放在桌子上很容易被誤解。事實上,最理想的方法是用盤子或刀壓住餐巾的一角,讓它從桌子的邊緣垂下來,當然,骯髒的一面朝內。

  使用餐巾布的禮儀

  1.入座後,不要急着打開餐巾布。

  2.餐巾布應鋪在腿上,較大的餐巾布可摺疊後鋪在腿上。除了必要時擦嘴外,你的餐巾布在餐桌上的整個用餐過程中必須一直鋪在你的腿上。

  3.餐巾布也叫口布,用來擦嘴。

  4.在用餐過程中,在喝酒之前,你需要用餐巾布擦嘴上的油。

  5.當你需要在用餐期間中途離開時,你應該把餐巾布放在椅子上。這意味着餐還沒有結束,你會回來繼續

  6.飯後,從中間拿起你的餐巾布,放在桌子上。具體位置是你盤子左側的地方。你只需要隨意把它放好。你不必摺疊它,但你也應該注意不要讓餐巾布起皺。

  7.餐巾布通常摺疊在座位中間的裝飾板上,這是正式晚宴上常見的餐巾佈擺放方式。此外,餐巾布也會放在盤子的邊緣。

  8.如果你不想弄髒餐巾,餐巾可能會弄髒。取出手帕或面紙使用。違反用餐禮儀。

  9.吐出魚骨或水果的種子時,可以用餐巾捂住嘴,直接吐在餐巾裏,然後把餐巾往內分析。

  10.第一個打開餐巾布的人應該是主人,晚宴正式開始。

  11.如果餐巾布不在盤子中間,它會在你的左邊,右邊的餐巾布屬於坐在你右邊的客人。小心不要拿錯其他餐巾布。

  12.有時餐巾布放在杯子裏,此時你的餐巾布就在右邊的杯子裏。

  13.如果不是孩子或者喫飯不方便的人,最好不要把餐巾掛在胸前。

  14.餐巾布是用來擦嘴的,所以不要用它來擦臉或餐具。如需擦汗,可用紙巾。

  15.把口紅留在餐具上很不雅觀,但是需要擦掉口紅印的時候,要用紙巾而不是餐巾布。

  16.用餐巾布擦嘴時,避免動作過大,正確優雅.用法是輕輕擦拭。

  17.把餐巾布放回桌子上的動作也是女主人先做的,這意味着晚宴結束了。

  喫西餐的注意事項

  1.喝湯時千萬不要發出聲音。如果湯太熱,不要用嘴吹涼。輕輕搖動湯,讓它慢慢涼。喝完湯後,把勺子放在你面前的底盤上或盤子裏;把勺子把手放在右邊,勺子凹陷的部分向上。

  2.喫雞腿時,先用力去骨,不要用手喫。

  3.吃麪包的時候可以左手拿麪包,然後用右手把麪包撕成小塊,然後用左手拿小麪包,再用右手塗奶油。記住,不要用刀切面包。

  4.喫魚時不要把魚翻過來。喫完上層後,用刀叉把魚骨去掉,然後喫下層的肉。切一塊喫一塊。塊不能切得太大,也不能一次切成塊。

  5.喫沙拉時用叉子。如果沙拉的蔬菜葉太大,可以用刀在盤子裏切,然後用叉子喫。

  6.喝乾杯的時候,即使不喝,也要摸摸嘴脣表示敬意。別人給你倒酒的時候,如果沒有,可以簡單的說不,謝謝!或者用手蓋上杯子表示謝絕。

  7.不要塗太濃的香水,以免覆蓋菜餚的味道。

  8.喫飯時不要吐東西。如果食物太辣或太熱,可以儘快喝冰水調整。如果喫不下,可以去洗手間處理。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28

  飲食禮儀

  西餐的進餐禮儀與中餐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1.座次安排

  西餐一般使用方桌,主人在客人出席宴會之前就已安排好席次。

  席次的安排有以下幾種:

  (1)英式坐法(最常用):男女主人分坐在長方桌的兩端,男女主賓分別坐在女主人和男主人的右手邊,其他客人應男女相隔。在西方人眼裏,宴會是結交朋友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應當避免讓熟人坐在一起。入座時,男士應幫女士入座,即輕輕拉開右手邊的椅子,在女士坐下的一瞬間再將椅子輕輕推回。

  (2)法式坐法:男女主人坐在餐桌的正中,其他人員坐餐桌兩端。

  (3)口形餐桌:“口”字形餐桌適用於客人衆多的宴會,此時,男女主人坐在餐桌的正中,其他方面同英式坐法。

  2.餐巾使用

  當主人把餐巾拿起來後,客人纔可以把面前的餐巾打開,平放在大腿上,如果餐巾過大,可將其對摺,折口朝外放置。餐巾可用於在交談前擦去嘴上的油漬。女士在喫飯之前可先用餐巾輕拭嘴脣,以免將口紅沾在餐具上。但注意不應用餐巾擦臉、擦手等。如果在用餐中要暫時離席,應當把餐巾放在椅子上,表示未喫完;宴會結束時,應把餐巾大致對摺後放在餐桌上。

  3.餐具使用

  西餐最常用的餐具就是刀和叉。正確使用方法是:

  英式用法是保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一塊喫一塊;美式用法是將食物全部切好後,將刀放在碟子上,將左手的叉換到右手再叉東西喫,無論使用哪種方法都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切食物時,要把食物叉穩,不要讓食物飛出去。

  (2)切食物時,應把雙肘緊貼身體,並切忌發出聲音。

  (3)切好後,一次只應叉一塊,並將其全部送入嘴中。

  (4)如果暫時不用刀叉,應將刀叉擺成八字形,刀刃向裏,叉齒朝下。如果在用完餐後,應將刀叉並列擺在餐盤的一角,刀刃向裏,叉齒朝上。注意不要把刀叉擺成十字形。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29

  1、西餐的第一道菜是頭盤,也稱爲開胃品。開胃品的內容一般有冷頭盤或熱頭盤之分,常見的品種有魚子醬、鵝肝醬、燻鮭魚、雞尾杯、奶油雞酥盒、局蝸牛等。

  2、與中餐有極大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湯。西餐的湯大致可分爲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4類。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美式蛤蜊周打湯、意式蔬菜湯、俄式羅宋湯、法式局蔥頭湯。冷湯的品種較少,有德式冷湯、俄式冷湯等。

  3、魚類菜餚一般作爲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爲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貝類及軟體動物類。通常水產類菜餚與蛋類、麪包類、酥盒菜餚品均稱爲副菜。因爲魚類等菜餚的肉質鮮嫩,比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類菜餚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類菜餚主菜有區別。西餐喫魚菜餚講究使用專用的調味汁,品種有韃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4、肉、禽類菜餚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稱爲主菜。肉類菜餚的原料取自牛、羊豬、小牛仔等各個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爲沙朗牛排(也稱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其烹調方法常用烤、煎、鐵扒等。肉類菜餚配用的調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靡菇汁、白尼斯汁等。食類菜餚的原料取自雞、鴨、鵝,通常將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歸入禽類菜餚禽類菜餚品種最多的是雞,有山雞、火雞、竹雞、可煮、可炸、可烤、可燜,主要的調味汁有黃肉汁、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類菜餚可以安排在肉類菜餚之後,也可以與肉類菜餚同時上桌,所以可以算爲一道菜,或稱之爲一種配菜。蔬菜類菜餚在西餐中稱爲沙拉。與主菜同時服務的沙拉,稱爲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紅柿、黃瓜、蘆筍等製作。沙拉的主要調味汁有醋油汁、法國汁、幹島汁、奶酪沙拉汁等。沙拉除了蔬菜之外,還有一類是用魚、肉、蛋類製作的,這類沙拉一般不加味汁,在進餐順序上可以做爲頭盤食用。還有一些蔬菜是熟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條。熟食的蔬菜通常是與主菜的肉食類菜餚一同擺放在餐盤中上桌,稱之爲配菜。

  6、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後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從真正意義上講,它包括所有主菜後的食物,如布丁、煎餅、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等。

  7、西餐的最後一道是上飲料,咖啡或茶。飲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30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餐飲服務與宴 會管理》課程中的第四章節的“西餐禮儀” 。 此課程,我將從說課程、說教材、說教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 反思五個部分介紹。

  一、說課程

  《餐飲服務與宴會管理》是中職旅遊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 課。通過實際的模擬和訓練,能夠使學生掌握酒店餐飲服務的基本操 作和餐飲部門基層的管理技能。

  其中酒店餐飲服務的基本操作技能具 體包括托盤、餐巾折花、擺臺、斟酒等,餐飲部門基層的管理技能具 體包括菜單的設計與製作、原料的採購規格書製作與庫存報表填寫等。

  二、說教材

  隨着我國對外交往的發展,中國人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 參加正式宴會還是朋友間聚餐,喫西餐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西餐的 禮儀與中餐禮儀有着很大區別, 相對於中餐,西餐有很多的繁文縟節, 爲尊重對方體現修養,使其言談舉止與西餐桌上的談話氣氛相吻合, 增加學生的認知能力,所以在這門課程中加入了西餐禮儀。

  1、說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餐具並掌握餐具的使用方法;

  瞭解餐巾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

  學會喝湯,喫牛排、麪包的方法

  (2)能力目標

  能掌握餐具的使用方法;能在不同情況下正確使用餐巾;能用西 餐餐具正確地食用西餐。

  (3)素質目標:

  培養學生莊重、優雅的行爲舉止,提升個人素質,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不同情況下餐巾擺放的方法,用西餐餐具正確地食用西餐。

  (2)教學難點:用西餐餐具正確地食用西餐。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具備的知識水平不同,教學中應以簡單明瞭的例子爲主,大部分學生以前對西餐沒有認知,因此在教學時補充了視頻內容,使學 生對西餐的認識更直觀形象。 爲了實現本課時教學目標,我選擇採用的教法是:多媒體現場直觀教學,通過案例分析、直觀教學、理論精講、拓展延伸等方法相結 合,重視學生的直觀性和參與性,來完成教學任務。

  學法是通過分組討論、直觀演示、總結反思的方法,提高學生對禮儀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以後的西餐用餐中,能有莊重、優 雅的行爲舉止,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 以上的設計將在我的教學過程中體現。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了以下4個教學環節:

  1.引入新課

  2.案例分析 (時間:2分鐘) (時間:5分鐘)

  通過案例,我將整堂課的知識點概括其中,以錯誤的案例展示, 引導學生要學習正確的西餐禮儀。

  3.講授新課 (時間2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安排中,我將案例中的知識點概括爲入座的禮儀、 餐具的擺放與使用、餐巾的使用、用餐的禮儀四部分,通過新課的講 解來解決案例中錯誤的禮儀。

  4.課堂小結 (時間10分鐘)

  學習完新課後,我會進行歸納小結,然後將案例分析再次展示, 讓學生對案例中錯誤的知識點進行糾正。這樣做可以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可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還可以鞏固整堂課的知識點。

  五、說課後反思

  在引課時,我以案例進入激發了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有效突破重點難點時,只能通過視頻直觀演 示和模擬訓練,缺少真實性。

西餐的禮儀集錦 篇31

  中餐的禮儀

  1、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2、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3、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箇一箇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箇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着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4、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爲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爲主。或是以喫飯爲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5、進餐時。先請客人。長着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喫一些。喫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喫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與衆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6、喫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7、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8、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9、要適時地抽空與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着頭喫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喫一頓,更不要貪杯。

  西餐的十大基本禮儀

  1、刀叉:手握叉子時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樣,或像握麥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樣。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飛來舞去用以強調說話的某一點,也不要將刀叉的一頭搭在盤子上,一頭放在餐桌上。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處。刀子放在盤子上時,刀刃朝裏,頭在盤子裏,刀把放在盤子邊緣上。

  2.餐巾: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臉的下部,要輕輕地沾擦。不要抖開餐巾再去摺疊,不要在空中像揮動旗子那樣揮動餐巾。餐巾應放在大腿上,如果離開餐桌,要將餐巾放在椅子上,並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動作要輕。用餐結束時不要摺疊餐巾;否則,不瞭解情況的服務生可能會再給別的客人使用。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3.咀嚼:嚼東西時嘴要閉緊,無論你有什麼驚人的妙語,時機多麼恰到好處,只要嘴裏有食物,絕不能開口說話。不能爲了着急說話而馬上將食物吞下,要保持細嚼慢嚥的姿勢,將食物嚥下後會意地露出笑容,以轉達你內心的活動:剛纔完全可以有妙語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4.坐姿:要牢記你媽媽的話,坐立要直,不要將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如果手放在什麼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5.麪包:麪包上抹黃油尤其要注意,將麪包掰成可以一口喫下的小塊,臨喫前在小塊上抹黃油,不要圖方便將整個麪包上都抹上黃油。

  6.速度:切忌速度過快,無論你是在RitzCarton還是在格爾蒂的GreasePit酒店用餐,大口吞嚥食物不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觀,尤其是與他人共同進餐時,這麼做會顯得失禮。共同進餐時大家的量應該一樣,並保持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的速度,別人都開始品味甜食了而你還在喝湯是不可取的。

  7.剔牙: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確忍受不住,找個藉口去洗手間,你可以在那裏剔個夠。

  8.口紅:將口紅留在餐具上是不可取的,工作用餐尤其如此。如果沒有隨身攜帶紙手帕,進酒店時可以順便到洗手間去一趟,或到吧檯去取塊紙餐巾。

  9.吸菸:即使在吸菸區用餐,用餐期間吸菸也不可取,吸菸會影響他人的食慾,而且與整個氣氛也不與諧,應該等到用餐結束後再吸菸,還應記住:不要用盤子當菸灰缸。

  10.物品:女用手提包及男用手提箱這類東西不要放在餐桌上,鑰匙、帽子、手套、眼鏡、眼鏡盒、香菸等物品都不要放在餐桌上。總之,凡是與用餐無關的東西都不能放在餐桌上。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