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知識集合(精選9篇)
禮儀知識集合 篇1
第1節你的禮儀價值百萬
一箇人走進一家酒店點了些飯菜,喫完之後發現忘了帶錢,便對掌櫃的說:“店家,今日忘了帶錢,改日送來。”掌櫃連聲說:“沒關係,下次送來吧。”
然後,十分客氣地把他送出了門。這件事情被一箇乞丐看到了,他也進飯店點了飯菜,喫完後摸了一下口袋,對店老闆說:“店家,今日忘了帶錢,改日送來。”誰知店老闆臉色一變,揪住他,非要帶他見官。乞丐不服,說:“爲什麼剛纔那人可以賒賬,我就不行?”店家說:“人家喫菜,筷子在桌子上找齊,喝酒一盅盅地篩,斯斯文文,喫罷掏出手絹揩嘴,是個有德行的人,豈能賴我幾個錢。你呢?筷子往胸前找齊,狼吞虎嚥,喫上癮來,腳踏上條凳,端起酒壺直往嘴裏灌,喫罷用袖子揩嘴,分明是個居無定所、食無定餐的無賴之徒,我豈能饒你!”
一箇小小的故事,不禁讓人感慨良深。禮儀舉止,在人們眼中已經成爲判斷一箇人品格優劣的標準。禮儀舉止是一箇人品德修養的外在體現,不瞭解你的人往往會通過你表現的禮貌舉止來評判你的人格。雖然說禮儀舉止並不完全可以體現出一箇人的內心善良與否,可是現實中大家只能看到你的舉止,無法透視到你的內心。即使這是十分不公平的一件事情,你也必須學會接受,並且把培養自己良好的禮儀舉止當作你重要的一課來學習。
禮儀,是隨着人類發展進程步入文明以後逐步發展起來的。因此學習禮儀,就是一種對於歷史文化的繼承。從某種程度來說,可以說禮儀的發展程度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在原始森林中蹦蹦跳跳的猿人們自然談不到什麼禮儀了,而歐洲的貴族們甚至把禮儀當做行爲準則如同法律一般遵守履行。
第2節我們爲什麼要學禮儀
在交往與合作過程中,人們的禮儀是否周全,不僅顯示其修養、素質的形象,而且直接影響到事業、業務的成功。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要求日益發展,人人都在尋求一種充滿友愛、真誠、理解、互助的溫馨和諧的生存環境,尋求充滿文明與友善,真誠與安寧的空間。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學習禮儀基於兩點:人的本質和人的需要。
人是社會動物
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人具有社會性,是處在以勞動爲基礎的社會關係中的。因此,人不能單一存在,需要團結在一起,面對大自然的考驗。但是人與人之間在共同奮鬥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種種矛盾摩擦進而導致分裂和鬥爭。這些都會損害人類整體對於自然的戰勝力和改造力。這就需要禮儀作爲一種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來弱化甚至解決人羣中的矛盾。一句“謝謝”或者“對不起”也許就可以解決一場戰爭。
Need(需要)決定Etiquette(禮儀)
我們在本書第1章第4節講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其中,如果希望得到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很明顯必須首先要求你去愛別人,尊重他人。而禮儀正是最直接的尊敬別人、愛戴他人的表現。
而就現實層面來說,我們也有學習禮儀的必要。
約之以禮
孔子說:“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禮儀對人有十分巨大的約束作用。它所形成的一套約定俗成的行爲準則通常是符合一定社會環境條件的。它是適合人羣在特定環境生活的行爲準則,通常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比如說脫帽禮,它起源於戰爭時期。人們經常會分不清敵我而互相攻擊。而脫帽象徵着“丟盔卸甲”,表示對對方毫無敵意,進而發展成互相表示敬意的方法。這樣的禮節有利於人們瞭解對方的思想,消除誤解,達成共識。
提升自我
禮儀可以體現施禮者和還禮者的內在品格和素養,完善我們的形象。我們生活在世界中,
都希望努力提升自我成爲一箇優秀的人。我們不斷地剋制自我,學習善良誠實的品格,而這些都會通過禮儀體現出來。因此,我們不能不注重禮儀的培養,這是體現我們人格的大事。不僅僅如此,還關係到我們給人們的印象。你可以想象出一箇容貌美麗、身材一流的魅力女性卻口吐髒字,粗俗無禮嗎?粗俗惡劣的舉止是對人的形象的最大破壞者。不美麗但是禮儀教養良好的人往往會讓人如沐春風,十分樂意與她接近;但是美麗卻粗俗的人,則往往更加讓人鄙視,感嘆上帝給了她美麗,她爲什麼卻不珍惜自己呢?
成就個人
禮儀是個人成功的保證。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家卡耐基認爲:一箇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是他的專業技術,而85%則要靠人際關係和他的爲人處世能力。蜀漢國主劉備就是一箇由於禮儀成就成功的人。三國時期,羣雄爭霸。而劉備一沒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二沒有機智應變的智慧,他有的只是“以禮待人”。對諸葛亮,他“三顧茅廬”,親自躬身於草廬之中,如同師長般對待;對待關羽和張飛,“桃園結義”,如同兄弟一般對待;對待民衆,劉備攜民渡江,待之如子。這樣講究禮儀、重視仁義的人,又讓人怎麼能不忠心去輔佐他呢?孔子稱:“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禮儀,甚至已經成爲統治者御人的手段。
完美企業
具有完美禮儀的員工的企業具有完美的企業形象,使企業在很大程度上獲得良好
的社會效益。如今在銷售領域的員工培訓中,禮儀培訓成爲了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平時經常有這樣的經驗,在經過一家商店,如果發現一家店員舉止得體,笑容美麗,我們往往便會心中充滿溫暖,甚至會多動動我們的錢包。而如果一家店員表情呆板,俗氣無禮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厭惡地離去。
穩定社會
禮儀是社會文明發展程度的反映和標誌,同時也對社會的風尚產生廣泛、持久和深刻的影響。講究禮儀的人越多,社會便會越和諧安定。在中國古代,孔子所開創的儒家學派就把禮儀作爲奠定社會的基礎。孔子重視社會倫理,把禮看成是維護社會制度的重要手段。他認爲政治過程是一箇由修己到治人的連續過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在他看來,“修己”是爲政之本。“安”,就相當於今天的社會穩定。社會何以能穩定?不是靠壓迫和欺詐,而是要在“修己”基礎上建立社會的正義,以禮待人社會便會安定。 教化民衆
禮儀通過評價、勸阻、示範等形式糾正人們不正確的行爲習慣,倡導人們按禮儀規範的要求協調人際關係,維護社會正常生活。講究禮儀的人同時也起着榜樣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周圍的人。
第3節社交禮儀的分類按涉及範圍分
社交禮儀分爲國內禮儀和涉外禮儀兩大種,着重於禮儀服務的對象的內外區別。前者指本國範圍內通行的一些禮儀規範;後者指參與外事活動應遵循的禮儀規範。
按主體應酬的工作對象分
社交禮儀可分爲內務禮儀、公務禮儀、商務禮儀、個人社交禮儀。
內務禮儀
在家庭中,親朋好友之間應酬交往時應遵循的禮儀規範,包括家人間的問候、祝賀、慶賀、贈禮、宴請等。
公務禮儀
在公務活動中,應遵循的禮儀規範,包括公務行文的禮儀、公務迎來送往的禮儀、公務會談的禮儀、公務宴請招待的禮儀等。
商務禮儀
在商務部門工作應酬中應遵循的禮儀規範,如商務接待、商務談判、商務慶典等禮儀。
個人社交禮儀
個人參加社交活動時應遵循的禮儀規範,包括一些基本的禮節,如握手、介紹、交談、饋贈等。
第4節社交禮儀的表現形式語言類
語言類禮儀可分爲語音類、口語類和書面類三種禮儀形式。
語音類
是通過不同的語音來表示禮儀的意思,即通過聲音的高低、音色、語速、聲調等來暗示不同的意義。首先聲音表達要讓人感到真實、樸實、自然;其次音量要控制得當,需輕柔時勿高昂,需低沉時勿喧譁;最後音調要注意抑揚頓挫、和諧有致。
口頭類
是通過口頭語言的方式表達的各種禮儀,即以談話的方式表示禮節。表達要注意時間原則、地點原則和對象原則。
書面類
是通過書面語的方式表達的禮儀,用於非面對面人際交往時所運用的。通過感謝信、賀電、函電、唁電、請柬、祝辭等書信形式來傳情達意,有兩大特點:一是禮節性;二是規範性。
身體語言類
身體語言分爲表情語言和動作語言。
表情語言
是指通過人的臉部各種各樣的表情來傳遞禮儀。人的臉部是人世間最豐富多彩的一道風景線,包括眼、眉、嘴、鼻、顏面肌肉的各種變化以及整個頭部的姿勢等。例如,人的眼睛是人的表情語言中語彙最豐富的,“眼語”像靈魂的一面鏡子,通過眼睛可以觀察到對方是否喜歡你、支持你。比如,深沉的注視表示崇敬,橫眉冷眼指面對仇敵,眉來眼去指情人暗送秋波。
動作語言
是指通過人的各種身體的動作傳達禮儀。人的身體動作非常多,有手語、肩語、腿語、腰語、足語等。其中手語是語義中最豐富的動作語言。例如,豎起拇指向上表示讚揚、了不起;伸出小拇指表示鄙視;向上同時伸出中指和食指組成英文字母“V”,表示勝利;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形其他三指向上伸出表示“OK”、“好”的意思。
飾物語言類
通過服飾、物品等語言符號表達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義的禮儀行爲。一種是由服裝、飾物、化妝美容等代表的禮儀,一種是通過各種物品代表的禮儀。
飾物類語言有其特殊的意義。首先,服飾和物品昭示着社會風尚;其次,服飾和物品是一種情感的象徵;再次,服飾和物品是一種美的演繹。
酒宴類
通過設宴喫飯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歡迎的一種禮節。古今中外,以酒宴款待親朋好友已成爲慣例。一則,通過美味佳餚表達對朋友親人的深情厚意;二則,通過宴席上 種種禮儀行爲表示對客人的尊敬禮貌,以求此後發展互相友好的關係。
第5節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
禮儀名目衆多,細則紛繁,講究商務禮儀尤其還應掌握必要的世界各國的禮儀習俗,更是使其呈現出五彩繽紛的特點。那麼如何纔能有效掌握?我們認爲,在從事各種商業活動、具體遵行商務禮儀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其中包括言行文雅、態度恭敬、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表裏一致等要求。
“尊敬”原則
有人曾把商務禮儀的基本原則概括爲“充分地考慮別人的興趣和感情”。尊敬是禮儀的情感基礎。在我們的社會中,人與人是平等的,尊重長輩、關心客戶,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爲,反而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禮儀,說明一箇人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禮”的良性循環就是藉助這樣的機制而得以生生不已。當然,禮待他人也是一種自重,不應以僞善取悅於人,更不可以富貴驕人。尊敬人還要做到入鄉隨俗,尊重他人的喜好與禁忌。總之,對人尊敬和友善,這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項重要原則。
“真誠”原則
商務人員的禮儀主要是爲了樹立良好的個人和組織形象,因此禮儀對於商務活動的目的來說,不僅僅在於其形式和手段上的意義。同時商務活動並非從事短期行爲,而是越來越注重其長遠效益,只有恪守真誠原則,着眼於將來,通過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獲得最終的利益。也就是說,商務人員要愛惜其形象與聲譽,應不僅僅追求禮儀外在形式的完美,更應將其視爲情感的真誠流露與表現。
“謙和”原則
“謙”就是謙虛,“和”就是和善、隨和。謙和既是一種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條件。《荀子·勸學》雲:“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即是說只有舉止、言談、態度都是謙恭有禮時,才能從別人那裏得到教誨。
謙和,在社交場上即表現爲平易近人、熱情大方、善於與人相處、樂於聽取他人的意見,顯示出虛懷若谷的胸襟,因而對周圍的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有着較強的調整人際關係的能力。
當然,我們此處強調的謙和並不是指過分的謙虛、無原則的妥協和退讓,更不是妄自菲薄。應當認識到過分的謙虛其實是社交的障礙,尤其是在和西方人的商務交往中,不自信的表現會讓對方懷疑你的能力。
“寬容”原則
寬即寬待,容即相容。寬容,就是心胸坦蕩、豁達大度,能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諒解他人的過失,不計較個人得失,有很強的容納意識和自控能力。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並提倡寬容的道德原則,並把寬以待人視爲一種爲人處世的基本美德。從事商 務活動,也要求寬以待人,在人際紛爭問題上保持豁達大度的品格或態度。在商務活動中,出於各自的立場和利益,難免出現衝突和誤解。遵循寬容原則,凡事想開一點,眼光看遠一點,善解人意、體諒別人,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好各種關係與紛爭,爭取到更長遠的利益。
“適度”原則
人際交往中要注意各種不同情況下的社交距離,也就是要善於把握住溝通時的感情尺度。古話說:“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此話不無道理。在人際交往中,溝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但如果不善於把握溝通時的感情尺度,即人際交往缺乏適度的’距離,結果會適得其反。例如在一般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禮,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輕浮諂諛。所謂適度,就是要注意感情適度、談吐適度、舉止適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對方的尊重,達到溝通的目的。
總之,掌握並遵行禮儀原則,做待人誠懇、彬彬有禮之人,在人際交往和商務活動中,就會受到別人的尊敬。
第17章私人際禮儀
第1節社交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許願量力而爲
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常對別人許願,恰當的許願,實現承諾後,會讓人對你的信任增加,提高自己言語的威信。但不恰當的許願往往會帶來相反的效果。如果輕易許下無法實現的諾言,當期限到來,真相大白天下的時候,就威信掃地了。因此,許願也要講究方法。
首先,當遇到自己很確定能搞定的事情時,不妨把話說得堅決一些,許下諾言,這樣會給人留下非常自信果斷的感覺,對鼓舞士氣能起到極大作用。
其次,對自己無法保證能否完成的任務,不要把話說得太死,給自己留下一點餘地,但也要表明自己的真誠和努力,這樣如果能夠完成任務,也會給他人留下辦事穩重的印象,獲得他人的信任。不過,這種許願的缺點就是對調動積極性的效果要差一些。
最後,對比較長期的工作,可以在許願實現的期限上給自己留下餘地。對有些變數很多的事情,可以分別對不同的變化許下單獨的諾言,總的原則就是量力而爲,不要超。
禮儀知識集合 篇2
簡介
隨着中西飲食文化的不斷交流,中餐不僅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還越來越受到外國人的青睞。而這種看似最平常不過的中式餐飲,用餐時的禮儀卻是有一番講究的。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務員爲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溼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在宴席上,上雞、龍蝦、水果時,有時送上一小水盂(銅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飄有玫瑰花瓣或檸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誤爲飲料,以致成爲笑話)。洗時兩手輪流沾溼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餐巾或小毛巾擦乾。
食禮劃分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現代食禮則簡化爲:主人(東道),客人了。作爲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
然後入座: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爲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爲尊”。家宴首席爲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爲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爲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
1、更講究的,如果來報有人來,無論尊卑地位,全席之人應出迎。
2、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爲主客,左手邊依次爲2,4,6右手邊依次爲3,5,7直至匯合;若爲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爲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爲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爲2,4,6,8(8在對面),右手邊爲3,5,7(7在正對面)。
3、如果爲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爲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4、餐巾主要防止弄髒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必須等到大家坐定後,纔可使用餐巾;餐巾應攤開後,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入腰帶,或掛在西裝領口。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餐畢,要將餐巾摺好,置放餐桌再離席。
5、入席時,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席;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後,方可入座。
6、喝湯時,第一次舀湯宜少,先測試溫度,淺嘗。喝湯不要出聲;不要任意攪合熱湯和用口吹涼;湯舀起來,不能一次分幾口喝;喝完湯,湯匙應擱在湯盤上或湯杯的碟子上。
7、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檯入座。
8、多汁的水果如西瓜、柚子等,應用匙取食;粒狀水果如葡萄,可用手抓來喫;果汁少較脆的水果如蘋果、柿子、梨,可將之切成四片,削皮後取食;桃及瓜類,削皮切片後,取食。
9、入座後姿勢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10、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未嚥下,不能再塞入口。
11、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12、喫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是滾湯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13、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宜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4、好的喫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食物帶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爲不雅。
15、切忌用手掏牙齒,應用牙籤,並以手或手帕遮掩。
16、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慪氣及放屁,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17、喝酒宜隨意,敬酒以禮到爲止,切記勸酒、猜拳、吆喝。
18、如餐具墜地,可請侍者拾起。
19、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汁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賠罪。
20、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21、如主人親自烹調食物,勿忘予主人讚賞。
22、如喫到不潔或有異味的食物,不可吞入,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盤中,輕聲告訴侍者更換。
23、就餐時,如發現還沒喫的食物有昆蟲或碎石,不要大驚小怪,宜侯侍者走近,輕聲告知侍者更換。
24、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餐巾應摺好放在桌上,不可凌亂放置。
25、主食進行中,不宜抽菸,如需抽菸,必須先徵得鄰座的同意。
26、在餐廳就餐,不能搶着付賬,推拉爭付至爲不雅。倘系作客,不能搶付賬。
27、進餐的速度應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不宜太慢。
28、餐桌上不能談悲慼之事,否則會影響歡愉的氣氛。
29、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筷子文化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
握筷姿勢應規範,用餐時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應先將筷子放下。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盤子上,否則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請服務員換一雙。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喫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用舌頭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動碗、盤和杯子。有事暫時離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裏,應把它輕放在筷子架上。
在席間說話的時候,不要把筷子當道具,隨意亂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點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輕輕地放下,儘量不要發出響聲。
在長期的生括實踐中,人們對使用筷子也形成了一些禮儀上的忌諱: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時,不能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
二、忌擲筷。在餐前發放筷子時,要把筷子一雙雙理順,然後輕輕地放在每個人的餐桌前;距離較遠時,可以請人遞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是大頭,一根是小頭。筷子要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擱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暫時離開時,要把筷子輕輕擱在桌子上或餐碟邊,不能插在飯碗裏。
五、忌揮筷。在夾菜時,不能把筷子在菜盤裏揮來揮去,上下亂翻,遇到別人也來夾菜時,要有意避讓,謹防“筷子打架”。
六、忌舞筷。在說話時,不要把筷子當作刀具,在餐桌上亂舞;也不要在請別人用菜時,把筷子戳到別人面前,這樣做是失禮的。
席位文化
中餐的席位排列,關係到來賓的身份和主人給予對方的禮遇,所以是一項重要的內容。中餐席位的排列,在不同情況下,有一定的差異。可以分爲桌次排列和位次排列兩方面。
桌次排列
在中餐宴請活動中,往往採用圓桌佈置菜餚、酒水,排列圓桌的尊卑次序,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由兩桌組成的小型宴請。這種情況,又可以分爲兩桌橫排和兩桌豎排的形式。當兩桌橫排時,桌次是以左爲尊,以右爲卑。這裏所說的右和左,是由面對正門的位置來確定的。當兩桌豎排時,桌次講究以遠爲上,以近爲下。這裏所講的遠近,是以距離正門的遠近而言。
第二種情況,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數所組成的宴請。在安排多桌宴請的桌次時,除了要注意“面門定位”、“以右爲尊”、“以遠爲上”等規則外,還應兼顧其他各桌距離主桌的遠近。通常,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離主桌越遠、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時,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狀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過大或過小。
爲了確保在宴請時赴宴者及時、準確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請柬上註明對方所在的桌次、在宴會廳入口懸掛宴會桌次排列示意圖、安排引位員引導來賓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張餐桌上擺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數字書寫)。
位次排列
宴請時,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別。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條,它們往往會同時發揮作用。
方法一,是主人大都應面對正門而坐,並在主桌就坐。
方法二,是舉行多桌宴請時,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方法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應根據距離該桌主人的遠近而定,以近爲上,以遠爲下。
方法四,是各桌距離該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講究以右爲尊,即以該桌主人面向爲準,右爲尊,左爲卑。
另外,每張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數應限在10人以內,最好是雙數。比如,六人、八人、十人。人數如果過多,不僅不容易照顧,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個原則。
一、右高左低原則
兩人一同並排就坐,通常以右爲上座,以左爲下座。這是因爲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方向爲上菜方向,居右坐的因此要比居左坐的優先受到照顧。
二、中座爲尊原則
三人一同就坐用餐,坐在中間的人在位次上高於兩側的人。
三、面門爲上原則
用餐的時候,按照禮儀慣例,面對正門者是上座,背對正門者是下座。
四、特殊原則
高檔餐廳裏,室內外往往有優美的景緻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賞。這時候,觀賞角度最好的座位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檔餐館用餐時,通常以靠牆的位置爲上座,靠過道的位置爲下座。
禮儀知識集合 篇3
1、就餐時一定要準時到達,尊重別人的時間。
2、別對服務員大呼小叫,每個人都不容易。
3、就餐的時候對不愛喫的菜可以不喫,但不要極力表現對它的厭惡。
4、喫東西、喝水不要發出聲音,不要用嘴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音。
5、有人夾菜時,不要轉桌。
6、跟年長者或位分高者碰杯,杯要低於對方的杯,且雙手。
7、飯桌上即使偏愛哪道菜,也不要一直一直只吃那道菜。
8、除非不準備再外出,否則不喫蔥蒜等會有口氣的食物。
9、用完餐未喫完的食物記得打包,節儉最美。
10、對任何服務行業的用“謝謝您”代替“謝謝”,雖只多了一箇字但是誠懇很多。
禮儀知識集合 篇4
第一式、着裝禮儀:服飾大方得體、妝容乾淨整潔
第二式、聆聽禮儀:應勇於坐前排,小動作不宜太多
第三式、發言禮儀:開門見山,無須太囉嗦
第四式、主持禮儀:精神飽滿,口齒清楚,簡明扼要
Lily過五關斬六將,經過層層篩選,終於進入了一家在國際500強中排名前十的著名外企。剛進公司,Lily的開朗性格和有親和力的笑容,使她成功地融入了同樣年輕的TEAM。最近公司要召開一箇級別較高的全體員工大會,在衆多陌生同事面前,怎樣才能使自己既不毛毛躁躁,又不拘謹青澀?四式OL會議禮儀寶典告訴你其中訣竅。
第一式:着裝禮儀
着裝:服飾搭配應該大方得體
Lily衣櫥有兩套比較有檔次的套裝,但平時上班卻很少穿。參加這次會議,就要再把它們請出來,不過先得好好地熨一下。會議着裝並非一定要是名牌,但須端莊清潔,並熨燙平整,特別注意衣褲和裙表面不能有過分明顯的內衣切割痕跡。如須佩戴公司標誌,要佩戴在顯要位置,並把私人飾物拿走,兩者不能並列。與主體衣服相配的鞋襪手套也要多加考究,例如襪子以透明近似膚色或與服裝顏色協調爲好,帶有大花紋的襪子不能登大雅之堂。正式、莊重的場合不宜穿涼鞋、靴子或繫帶的鞋。這樣的着裝不僅表現出尊重他人,更傳達出專業、敬業的信息。
妝容:乾淨整潔的妝容給人留下好印象
頭髮保持乾淨整潔,不要使用太多髮膠;髮型大方、幹練,有劉海兒的要注意不要讓前發遮住眼睛和臉。Lily平時一直素面朝天,但在這種會議場合,就要化點淡妝了。同樣,手也是別人目光自然的焦點,所以平時要精心呵護出白皙的手指,並修理指甲,指甲不能太長,造型不能太怪,指甲油可以用白色、粉色、肉色或其他不濃豔的顏色。
Tips:
想整理坐久了有點走形的衣服,捏走落在衣服上的頭髮,這些小動作還是利用會議休息時間,在盥洗室的鏡子前完成吧。
第二式:聆聽禮儀
座位:應勇於坐前排
入場時應該進出有序,根據會議安排落座。平時部門開會時,Lily通常會選擇後排座位,或緊緊地和同時入公司的Alice坐在一起。也許Lily還沒有意識到,在潛意識中她感到這樣纔會有安全感。相反,James和Steven卻自然主動地坐到了前排。座位的遠近在心理學上反映了自信心的大小和地位權力的微妙差距。不論Lily專業知識比他們過硬多少倍,坐在後面就顯示出自己沒有強烈的進取心,在公司中作用也較不重要。在這次大會,Lily決定養成坐在會場前排的習慣。
體語:小動作不宜太多
開會時坐姿端莊,身體挺直,表現出精神飽滿的狀態,切忌撓頭、抖腿等不雅舉止。聆聽時要專心致志,與發言人保持目光接觸,仔細聽清對方所說的話。不要私下小聲說話或交頭接耳,不要三心二意、東張西望,這些都會影響聽講的效果,也會影響發言人的心情。聆聽的過程更是一箇積極思考的過程,要邊聽邊想,敏銳把握髮言人話語裏的深層含意。而只有準確地把握了他人的真實想法後,才能使自己做正確的判斷。發言人發言結束時,應鼓掌致意,中途退場應輕手輕腳,不影響他人。
Tips:
1、會議參加者通常應該準時入場是路人皆知的。對於這種隆重場合,如果能比預定時間提前5分鐘到達,更能體現效率原則。
2、在大型會議場合,多數女性會表現出非常認真嚴肅,缺乏幽默感。若過於嚴肅,可能會在某些時刻影響發言人營造氣氛,讓人尷尬。因此女性在聽到笑話時,應儘量及時展現你的笑容,表示你享受幽默的樂趣和接受較幽默的表達方式。有時,即使你已聽過同樣的笑話,仍然可以展開笑容,營造幽默的氣氛,表示贊同與鼓勵。
3、在會議中,最好把手機關掉,起碼也要調到震動狀態。這樣既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也不會打斷髮言者的思路。
Linda到這家中等規模的公司已經滿3年了,在這個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的公司裏也算得上是老員工了。身邊的同事走的走、升的升,只有她原地踏步。其實Linda的能力也不差呀,在職場上這般不如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她太默默無聞、羞羞縮縮了。Linda決定改變自己,就從這次部門會議上發言開始。
第三式:發言禮儀
內容:開門見山,無須太囉嗦
要讓高層主管和全體同仁在有限的時間中專心傾聽你的發言,引起思索,留下深刻印象,首先報告內容必須簡短有力,條理井然。羅嗦而無頭緒的發言不僅讓聽衆失去耐心,甚
至會讓他們懷疑你的專業水準。直接有力的開場白,清晰的觀點陳述,必要情況下的加以強調,這樣的發言會使你驕人的業績、優秀的職業素質立刻給聽衆留下深刻印象。
體語:多用自信的手勢會使發言效果顯著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講話內容被觀衆接受,那麼你必須在心裏樹立堅強的信念,不妄自菲薄,這樣,你的身體語言就像你的講話內容一樣讓人信服。最基本的禮儀要求是:走上主席臺應該步伐穩健有力,行走的速度因會議的性質而定。一般說,對快、熱烈的會議步頻應較慢。入席後,如果是站立發言,應雙腿併攏,腰背挺直;坐姿發言時,應身體挺直,雙臂前伸,兩手輕按於桌沿;如果是書面發言,要時常抬頭掃視一下會場,不能低頭讀稿,旁若無人。發言完畢,應該對聽衆的傾聽表示謝意。
發言時加上身體語言的輔助,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你在向人們解釋某個問題時,要讓你的一隻手自然地放在一邊,或採用手心向上的動作,這樣顯得坦白而真誠。發言中說教式的動作並不能獲得信任,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就是那些可笑的指指點點表示強調、坐在臺前交叉握雙手、手指撐出一箇高塔形狀的動作。再比如,無論你講的主題多麼嚴肅,偶爾的微笑,而不是咧嘴大笑,總能幫助你贏得更多的支持。用眼睛不時有意地環視會場上的每個人,就好像你在對某個人發表演說一樣。即使這種環視只不過是飛瞥一兩次。你不要迴避或鄙視那些詆譭者的眼光,讓他們也抬着頭看你,可以顯示你的自信和坦然,甚至可化干戈爲玉帛。千萬不要擺出雙手緊握或雙臂交叉胸前的防衛姿勢,這些動作只能說明你比較保守。
語調:儘量壓低,給人以穩重感
語音語調同樣不能忽視。女性一般聲線較細,聲頻偏高,這樣的聲調顯得纖細、敏感、不夠持重,所以,在整個發言過程中,儘量採用低沉而有節奏的語調,這樣的聲音纔有說服力。這樣的聲音訓練祕訣很簡單,就是羽西說過的“讓語調儘量放低,低到不能再低的程度”。
如果有會議參加者對發言人提問,應禮貌作答。對不能回答的問題,應機智而禮貌地說明理由。對提問人的批評和意見應認真聽取,即使提問者的批評是錯誤的,也不應失態。
如果會議採取較隨意的自由發言的形式,則要講究發言的順序和秩序,不要爭搶發言。在大會上與別人爭話筒,只能給人留下“半瓶子醋晃”的印象。自由發言內容同樣應簡短,觀點明確;如與他人有分歧,應以理服人,態度平和。自由發言要聽從主持人的指揮。
Tips:
通常說來,男性會很自然地利用會議機會推薦自己,爭取表現機會,而女性一般僅僅滿足於平時的默默耕耘能在會議上得到領導的肯定。而事實是:除非你主動出擊,通常領導是不會注意的。Linda的挫折就是一箇例子。Linda可以主動利用部門全體會議,甚至公司大會,向老闆報告團隊的最新工作績效,反映自己優秀的工作能力和潛在的協調、領導能力,同時主動與其他相關部門建立關係,介紹你的職務,讓他們瞭解你能爲他們做什麼,你有什麼資源可以分享。
技術部的王琴由於專業能力出色,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部門副經理。由於部門準備上一個新的項目,投資上億,技術部準備召集商務部、發展部等相關部門對此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公司CEO也親自參會。技術部決定讓王琴主持會議,但王琴有點膽怯,由於一直在做技術,平時對主持方面的禮儀沒有特別關注過。其實,王琴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專業素質,只要在以上禮儀的基礎上,再注意一些細節就可以了。
第四式:主持禮儀
1、主持人應衣着整潔、精神飽滿、大方莊重,切忌不修邊幅、邋里邋遢。而且,一般也要提前入會。如果需要走上主席臺,應步伐穩健有力、挺胸收腹、眼觀前方,切忌東張西望,顯得不自信,行走的速度根據座位到主席臺的距離而定。在會議進行中,主持人對會場上的熟人不能打招呼,更不能寒暄閒談,會議開始前,或會議休息時間可點頭、微笑致意。在會議開始,要首先介紹主要參會人員。
2、主持人言談應該口齒清楚、思維敏捷、簡明扼要,可以說一些承上啓下的話,但不要太長,以免顯得喧賓奪主。如果需要,每個人發言結束,主持人可以進得簡短總結。同時,主持人要時刻把握會議時間,必要時要提醒發言人注意時間與發言內容。
3、主持人應根據會議性質調節會議氣氛,或莊重,或幽默,或沉穩,或活潑。如果遇到老闆不滿意某位同事的報告或觀點,或會議進行一半時同事因意見不同而造成尷尬的氣氛,主持人應該想法打圓場以打破僵局,繼續進行會議。此外,主持人也可以先跳開這個爭議的話題,選擇有趣的議題或爭議性較低的議題來討論。
禮儀知識集合 篇5
手型與手位
1、按指手:食指向前微彎,拇指應按在中指的中節指肚側部,這種手型在模特造型中運用比較靈活。
2、亮掌手:手掌打開亮出手心,食指伸直,中指與五名指、小指併攏向上彎曲,這種手型在表演中最常見的一種手型。
3、蘭花指:手心朝上,中指與拇指挨近,造型就像蘭花
4、雙垂手:中指向前微彎,拇指應按在中指的中節指節部位。
5、開手:兩臂張開,左右胳膊向上抬起,胳膊肘微彎,做亮掌手型手心朝上。
6、正手插腰式:兩手虎口朝上插腰。
7、反手插腰式:兩手虎口朝下插腰。
8、背手貼腰式:手背貼後腰,要做的自然含蓄。
提示:對於模特來說手的姿勢做的好,會在表演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做隨意的手位時手不能太軟弱、也步能太硬,要能舒適的保持身體的平衡。
腳型與腳位
1、正腳位:兩腳併攏,腳尖朝正前方。
2、分腳位:兩腳分開,距離與肩同寬,腳尖朝正前方。
3、小八字步:兩腳後跟併攏,腳掌分開成“八”字型。
4、丁字步:在小八字步型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腳位,一腳靠在另一腳的腳窩處,重心在兩腳上。
主力腿與動力腿造型
支撐人體重心的一條腿爲主力腿;另一條腿爲動力腿。
1、前腳虛步:右腿屈膝,腳尖點地,在左腿的正前方
2、後腳虛步:與前腳虛步是在做後腳虛步時右腿屈膝腳尖點地,位置應在左腿的後方
3、掩膝步:左腿屈膝在前,掩住右膝,腳尖點地位於左旁。
4、一字步: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踩在一條直線上,腳尖朝正前方,
5、小踏步:右腿伸直在左腿後,腳尖點地位於右後側。
行走練習
1、上臺階練習:腳向外小角度展開,曲膝內靠,步子平穩,節奏必須同平時表演時一致,走近臺階時步要停下來看路,上臺階後體會轉體動作。(要防止步履上、下幅度太明顯,避免出現拖踏的腳步聲,走動時要確定身體姿態平穩,不要彎腰)
禮儀知識集合 篇6
有關餐巾的使用問題,必須等大家都坐定之後,纔可開始使用。餐巾攤開後,應該攤平放在大腿上,千萬不要放進領口,因爲三歲小女孩這樣做或許很可愛,但十三歲以後的成人這樣做就有點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髒衣服,以及擦掉嘴脣與手的油漬,請不要在忘記帶面紙的情況下,拿來擦鼻子,因爲這樣既不典雅也不衛生。
有些人或許會擔心食具的衛生問題,因而用餐巾來擦拭食具,其實這是很不禮貌的舉動,會造成餐廳或主人的難堪。用餐完畢之後,應該將餐巾摺好,置放在餐桌上再離開。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順序方面,原則是由外而內。要先使用擺在餐盤最外側的食具,每喫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畢之後,刀叉並排在盤子中央,服務生會主動來將盤子收走。食具除了用來切割食物之外,也是被用來移動食物,因爲在正式場合下轉動盤子是很不禮貌的行爲。
禮儀知識集合 篇7
1、能飲就適量地飲
一提到飲酒,我們不要立即與酗酒、鬧事、大醉等詞彙聯繫到一起,少量的飲灑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很多人對酒很反感,無論自己能不能喝,逢場就滴酒不沾,這樣並不好。
如果聚會時大家都頻頻舉杯,談笑風生,你卻說不喝,別人一般不認爲你不會飲酒,而是認爲你不會交際,不願融入到大家的執鬧中,能飲就適量地飲,這是融入氛圍的好辦法。
2、任何時候都要控制酒量
適量地飲酒能表現一箇人的交際分寸,毎次都酩酊大醉的人肯定不受歡迎。酒席上流行“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陸一添”,但是也要注意飲酒的小細節,與好朋友對飲也不要肆無忌憚地喝,快速、猛烈地飲最容易傷胃。一旦過量,酒席上失態,是令人反感的。
有些朋友就有這個習慣,平常與人交往很有一套,但是一到酒席上就把握不住分寸了,十次有九次都喝多,然後滔滔不絕地扯些不着邊際的話題,慢慢地許多朋友都逐漸疏遠他。
3、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爲序。
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這一點心中要有數,敬酒時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順序。
有求於某位客人在席上時,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則不應只對能幫你忙的人畢恭畢敬,也要先給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都很難爲情。
要主動熱情地向對方敬酒,一杯酒就能打開你們的交流話題,如果不敬酒就直接過去與人搭仙,別人會覺得你太莽撞,沒禮貌。
4、勸酒、擋酒要適度
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爲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這是極大的錯誤。特別是第一次與陌生朋友聚餐時,最好是以敬酒爲主,不要隨意勸酒。更不能對長輩、領導隨意勸酒,這是對別人的不尊敬。與好友可以適當地勸酒,明知好友不勝酒量還一味勸酒,肯定會傷感情。
如果你不能飲,酒精過敏或一喝就醉,就要學會擋酒。你最好向大家表示歉意,然後以茶代酒、先乾爲敬,這是擋酒的小竅門,既顯得有風度、有誠意,又保護了自己的健康。不要冷冷地說:“我就是不能喝,一點也不能喝,不要勸了。”如此不給對方面子也會傷感情。
當然,如果能瞭解一些酒文化、酒知識,在酒桌上幽默地表達出來,不但能體現出你的風度與交際特長,還能增添你的個人魅力呢。一次酒席,別人就會對你產生好印象。
禮儀知識集合 篇8
握手禮儀
握手應使用右手,時間控制在1-3秒,重量大約在2公斤左右,握手時微笑注視對方,切忌東張西望。
男女間握手應四指輕握,男士需要等女士伸手後才握手,否則點頭、鞠躬致意即可,貿然伸手可能會引起對方尷尬。
送客禮儀
如果是在樓層較低的地方辦公,應當將客人送到大門口;樓層較高,應送到電梯口;也可以將客人直接送至車內,目送車輛離去。
電話禮儀
接電話第一句應當是“您好”,使來電感受到被尊重,不急於掛斷電話,並以恰當的結束語致意對方。
給對方打電話應儘量避開四個時間段以免驚擾對方,四個時間段即:
三餐時、午休時、起牀前、入睡後。
電梯禮儀
遵循先進後出原則,接待人員應先進入電梯,客人進入後關閉電梯門,電梯到達時,請客人先走出電梯,自己隨後走出。
宴請禮儀
出席宴會應梳洗打扮得體,比約定時間提早五分鐘左右到達。男士旁邊若有女士,應拉開椅子請女士入座。
進餐時應注意不發出聲響,不挑揀菜品,切忌將夾起的菜又放回去,口中有食物時應避免高談闊論,餐食垃圾盛放在碟子裏。
控制時間
正式商談之前,應問詢對方大致的時間安排,根據時間安排來調整談話內容,避免耽誤對方時間。
控制人數
初次登門商談時,談判人數也有講究。
單槍匹馬會讓對方誤以爲實力不足或不被重視,人數太多又有產生威脅的壓力感,可控制在2-3人,或與對方人數相當爲宜。
尊重合作
任何商務談判中,雙方的誠意都至關重要,合作的誠意體現在交往的方方面面,比如涉及商業機密的郵件,採用專業加密,則會營造一種己方公司對待合作項目十分嚴謹的感覺,對方感受到信任,則合作的概率能得到明顯提升。
禮儀知識集合 篇9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舉辦的宴會,則男女主人應該分別坐在長餐桌的中間、面對面而坐。身爲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請所有賓客入坐,而關於邀請入坐的順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應該是貴賓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邊,貴賓則坐在女主人的右手邊。
如果沒有特別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長輩在場,必須禮讓他們,否則女士們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箇有禮貌的紳士也應該等女生坐定之後,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時,免不了會隨身攜帶包包,這時候應該將包包放在背部與椅背間,而不是隨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後要維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個木頭人,並且注意與餐桌保持適當的距離。
遇到需要中途離席時,跟同桌的人招唿一聲是絕對必要的,而男士也應該起身表示禮貌,甚至如離開的是隔座的長輩或女士,還必須幫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畢之後呢,必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的人才能開始離座。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