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知識內容資料大全(精選6篇)

文明禮儀知識內容資料大全 篇1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1、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

  2、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做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爲規範稱爲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爲禮貌。因此,要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常識

  文明禮儀常識之一——基本禮儀

  個人禮儀是其他一切禮儀的基礎,是一箇人儀容光煥發、儀表、言談、行爲舉止的綜合體現,是個人性格、品質、情趣、素養、精神世界和生活習慣的外在表現。總的規範爲:整潔清爽、端莊大方。

  一、儀表儀態禮儀

  保持頭髮清潔,修飾得體,髮型與本人自身條件、身份和工作性質相適宜。男士應每天修面剃鬚。女士化妝要簡約、清麗、素雅,避免過量使用芳香型化妝品,避免當衆化妝或補妝。表情自然從容,目光專注、穩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潔,在正式的場合忌有長指甲。

  站姿

  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坐姿

  入座時動作應輕而緩,輕鬆自然。

  離座時,應請身份高者先離開。

  走姿

  行走時應抬頭,身份重心稍前傾,挺胸收腹,上體正直,雙肩放鬆,兩臂自然前後擺動,腳步輕而穩,目光自然,不東張西望。

  二、交談禮儀

  態度誠懇,表情自然、大方,語言和氣親切,表達得體。

  三、服飾禮儀

  着裝是一門藝術,正確得體的着裝,能體現個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

  男士着裝

  男士穿着西裝時務必整潔、筆挺。

  襯衫的領子要挺括,不可有污垢、汕漬。

  領帶結要飽滿,與襯衫領口要吻合。

  穿西裝一定要穿皮鞋,鞋的顏色不應淺於褲子。

  女士着裝

  辦公室服飾的色彩不宜過於奪目,應儘量考慮與辦公室色調、氣氛相和諧,並與具體的職業分類相吻合。服飾應舒適方便,以適應整日的工作強度。

  飾物

  佩戴飾物要考慮人、環境、心情、服飾風格等諸多因素間的關係,力求整體搭配協調。遵守以少爲佳、同質同色、符合身份的原則。

  文明禮儀常識之二——社交禮儀

  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爲尊重、遵守、適度、自律。

  一、問候禮儀

  二、稱呼禮儀

  三、介紹禮儀

  四、握手禮儀

  五、名片禮儀

  六、電話禮儀

  七、網絡禮儀

  文明禮儀常識之三——工作禮儀

  一、接待禮儀

  接待來訪

  引見介紹

  乘車行路

  二、同事禮儀

  領導對下屬禮儀

  下屬對領導禮儀

  同事之間禮儀

  三、會務禮儀

  會場安排禮儀

  會場服務禮儀

  與會者禮儀

  文明禮儀常識之四——公共場所禮儀

  一、辦公室禮儀

  二、閱覽室禮儀

  三、影劇院禮儀

  四、商場禮儀

  五、旅遊觀光禮儀

  行路

  住宿

  進餐

  六、賽場禮儀

  七、乘車禮儀

  上下車

  座次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爲本”。

  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一箇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文明禮儀知識內容資料大全 篇2

  文明禮儀知識禮儀是人類爲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箇人來說,禮儀是一箇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箇社會來說,禮儀是一箇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爲道德實踐的一箇重要內容。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爲規範稱爲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爲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裏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一、個人禮儀

  (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箇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箇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着密切的關係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箇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牀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爲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箇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範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着裝要求,即着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二)言談

  言談作爲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箇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爲“久仰”;很久不見爲“久違”;請人批評爲“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爲“借光”;託人辦事爲“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3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箇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4、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裏或交臂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5、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併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鐘”。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6、起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二、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接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箇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序是: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

  2、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以表尊重的誠意。

  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裏,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三、公共禮儀

  (一) 特定公共場所禮儀

  1 影劇院:觀衆應儘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想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着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注意衣着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在影劇院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譁,演出結束後觀衆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搡.

  2、圖書館、閱覽室:圖書館、閱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

  ①要注意整潔,遵守規則。不能穿汗衫和拖拉鞋入內、不要爲別人預佔位置,閱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壞或用筆在卡片上塗抹劃線。

  ②要保持安靜和衛生。走動時腳步要輕,不要高聲談話,不要喫有聲或帶有果殼的食物,這些都是有悖於文明禮貌的。

  3、對圖書館、閱覽室的圖書桌椅板凳等等屬於公共財產,也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破壞。

  (二)乘車禮儀*

  1、騎白行車: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騎車時不撐雨傘,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競駛,不騎車帶人、遇到老弱病殘者動作遲緩,要給予諒解,主動禮讓。 2乘火車、輪船:在候車室、候船室裏,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上車、登船時要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在車廂、輪船裏,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能讓小孩隨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車:車到站時應依次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上車後不要搶佔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別人佔座。遇到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的乘客應主動讓座。

  (三)旅遊觀光禮儀

  1、遊覽觀光:凡旅遊觀光者應愛護旅遊觀光地區的公共財物。對公共建築、設施和文物古蹟,甚至花草樹木,都不能隨意破壞;不能在柱、牆、碑等建築物上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污染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雜物。

  2、賓館住宿: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展p不要在房間裏大聲喧譁或舉行叫司的聚會,以免影響其他客人。對服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

  3、飯店進餐: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對於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諷刺。

  四、學校禮儀

  學校,作爲教書育人的專門場所,禮儀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內容。

  (一)學生禮儀

  學生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因此,學生應具有的禮儀常識是學校禮儀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與教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禮儀。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裏,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佈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後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後,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纔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並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佈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着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後,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穿着指穿衣褲,着鞋襪。其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或宿舍,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着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係的基本要求。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

  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着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5、集會禮儀:集會在學校是經常舉行的活動。一般在操場或禮堂舉行,由於參加者人數衆多,又是正規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箇國家的象徵,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都要定期舉行升國旗的儀式。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神態要莊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6、校內公共場所禮儀: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牆壁和課桌椅上亂塗、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自覺將自行車存放在指定的車棚或地點,不亂停亂放,不在校內堵車。在食堂用餐時要排隊禮讓,不亂擁擠,要愛惜糧食,不亂倒剩菜剩飯。

  (二)教師禮儀

  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爲一箇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1、 教師的行爲舉止:一箇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爲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爲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

  (1)目光:在講臺上講課時,教師的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給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見之感。當講話出現失誤被學生打斷、或學生中出現突發事情打斷你的講課時,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這樣做有損於你有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師站着講課,既是對學生的重視,更有利於用身體

  語言強化教學效果。站着講課時,應站穩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聳肩,或過於昂着頭。需要在講臺上走動時,步幅不宜過大過急。

  (3)手勢:老師講課時,一般都需要配以適度的手勢來強化講課效果。手勢要得體、自然、恰如其分,要隨着相關內容進行。講課時忌諱敲擊講臺、或做其他過分的動作。

  2、教師的言談: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離不開語言表達。因此,作爲一名教師,要注意表達語言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

  (1)表達要準確:學校中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科學,有其嚴謹性、科學性。老師在教授時應嚴格遵循學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適當:講課不是喊口號,聲音不宜過大,會給學生以聲嘶力竭之感。如果聲音太低又很難聽清,導致影響教學效果。

  (3)語言要精練:講課要抓中心,不說廢話和多餘的話,給學生乾淨利索的感覺。

  (4)講課可以適時插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話,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與學生談話:

  (1) 提前通知,有所準備。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讓學生有一箇思想準備,這既是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

  (2)熱情迎候,設置平等氣氛。舉止端正,行爲有度。談話時,語氣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脣相譏,應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

  (3)分清場合,人情人理。老師的表情要與談話對象、內容協調一致。在與學生進行談話時,不要言過其實,故意誇大事實,也不應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

  五、公務禮儀

  (一)當面接待扎儀

  上級來訪,接待要周到。對領導交待的工作要認真聽、記;領導瞭解情況,要如實回答;如領導是來慰問,要表示誠摯的謝意。領導告辭時,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見”。

  下級來訪,接待要親切熱情。除遵照一殷來客禮節接待外,對反映的問題要認真聽取,一時解答不了的要客氣地回覆。來訪結束後,要起身相送。

  (二)電話接待禮儀

  電話接待的基本要求:

  (1)電話鈴一響,拿起電話機首先自報家門,然後,再詢問對方來電的意圖等。

  (2)電話交流要認真理解對方意圖,並對對方的談話作必要的重複和附和,以示對對方的積極反饋。

  (3)應備有電話記錄本,重要的電話應做記錄。

  (4)電話內容講完,應等對方結束談話再以“再見”爲結束語。對方放下話筒之後,自己再輕輕放下,以示對對方的尊敬。

  (三)引見時的禮儀

  到辦公室來的’客人與領導見面,通常由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引見、介紹。在引導客人去領導辦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員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數步遠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給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見領導的這段時間內,不要只顧悶頭走路,可以隨機講一些得體的話或介紹一下本單位的大概情況。

  在進領導辦公室之前,要先輕輕叩門,得到允許後方可進入,切不可冒然闖入,叩門時應用手指關節輕叩,不可用力拍打。進入房間後,應先向房裏的領導點頭致意,再把客人介紹給領導,介紹時要注意措詞,應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着對方。介紹的順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紀輕的介紹給身份高、年紀大的;把男同志介紹給女同志;如果有好幾位客人同時來訪,就要按照職務的高低,按順序介紹。介紹完畢走出房間時應自然、大方,保持較好的行姿,出門後應回身輕輕把門帶上。

  (四)乘車行路

  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在陪同領導及客人外出時要注意:

  (1)讓領導和客人先上,自己後上。

  (2)要主動打開車門,並以手示意,待領導和客人坐穩後再關門,一般車的右門爲上、爲先、爲尊,所以應先開右門,關門時切忌用力過猛。

  見老師,問聲好。 見同學,問聲早。 愛環境,出新招。 有垃圾,專人管。

  見廢紙,彎腰撿。 護環境,人有責。 校園美,齊歡笑。

文明禮儀知識內容資料大全 篇3

  我國是一箇有着數千年文明史的國家,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文明、懂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學生進行"學會做人"、"知書達禮"的教育,並通過開展以"文明禮儀進社區"的教育活動,促使文明禮儀規範落到實處,人人爭當文明學生,形成文明禮貌之風,是創建學習化社區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講文明、懂禮儀

  隨着人類的發展,反映人類進步狀態的文明也一同發展,並顯現出不同的發展階段和水平。但不論在哪一區域和哪一階段,構成文明有機系統的基本要素都是不可少的,現代人要懂禮儀、講文明。

  1.講文明

  在人類和人類文明史上,不論什麼時間也不論什麼地域,構成文明的要素都必須包括物質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環境文明五個方面。

  總之,文明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是人類不斷進步的體現,也是人類生產勞動的成果。從廣義的人類生產活動來說,有五種生產形態,即物質資料生產、人類自身生產、社會制度生產、精神產品生產和人類環境生產。這五種生產形式所產生的成果便分別表現爲物質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環境文明。正是這五種文明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之總和,構成了一幅五彩斑斕的文明圖景,構成了整個人類文明的有機系統。

  2.說禮儀

  "禮儀"是"禮"和"儀"兩個詞的合成詞,它們雖有聯繫卻有着不同的概念。"禮"的含義比較豐富,其跨度和差異也比較大。它既有古今意義的區別,又可作廣義和狹義的不同理解。"禮"的最初的含義就是供神的儀式;以後,逐步引申爲表示敬意的通稱。它既可指爲表示敬意或隆重而舉行的儀式,也可泛指爲社會交往中的禮貌,還可特指爲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中貴族等級制的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當然,"禮"僅僅是社會成員自覺自願受其制約的行爲規範的一部分,並非社會強加給人的外在的規章法則,更不能與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體系相提並論。隨着歷史的發展,"禮"的內涵已經有了延伸和擴展,在許多場合,它已成了"禮貌"、"禮節"、"禮儀"的代名詞。例如尊老愛幼的禮儀行爲,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都可以說是表示敬意。其實,這些禮儀活動和行爲中所體現的"禮",是遵守和維擴某種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的活動與行爲,都應該歸結爲某種行爲準則、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

  因此,"禮"的定義是:特定民族、人羣或國家基於客觀歷史傳統而形成的,以確立、維護社會等級秩序爲核心內容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典章制度、行爲方式。

  "儀"的概念與禮儀有關的含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容貌、儀表;

  ②典範、表率,如所謂"禮儀先生"和"禮儀小姐"中的"儀",就包含有典範、表率的意思;

  ③儀式、禮節;

  ④法度、準則。

  3.講文明懂禮儀

  當我們接觸一箇人之後,常常會給他一些評語:"這個人素質高,有風度";"這個人有教養,談吐文雅";"這個人太差勁,連句客氣話都不會說";"這個人俗不可耐,滿嘴髒話";"這個人太邋遢,衣服皺皺巴巴,連臉也沒洗乾淨"……一箇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理學上講,被衆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打開局面,發展事業。如果缺乏教養,不懂文明禮儀,人們採取不歡迎態度,怎麼發展事業,立足社會?

  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一些學生認爲,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係,只要學習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現代社會的確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度大了,然而對人的文明禮儀要求更高,因爲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現代社會"大雅之堂"越來越多,誰也不會願意成爲難登"大雅之堂"的人。有些家長認爲,小孩子天真無邪,想怎樣就怎樣,長大了就懂得文明禮儀了,這也是誤解。一方面,孩子從小不培養好習慣,就必然形成壞習慣;壞習慣形成了,再改就很難。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時候培養文明禮儀習慣,與孩子天真無邪表現並不矛盾,越是懂禮儀的孩子,越能獲得自由發展的廣闊天地,因爲他是受人們歡迎的人。

  二、平時最重要的文明禮儀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個人禮儀

  個人禮儀包括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着裝幾個方面。

  從儀容儀表說,主要要求整潔乾淨,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能當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有狐臭要搽藥品或及早治療。

  從儀態舉止說,主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提出要求,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細風,坐如鐘,臥如弓。"優美的站立姿態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身體直立、挺胸收腹、腳尖稍向外呈V字型,忌諱無精打采、控脖、聳肩、塌腰;正式場合不能叉腰或雙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兩腿間距與肩同寬,不能叉開,雙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體;走路要求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坦捏碎步;表情神態要求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自然微笑,忌諱隨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癢、摳腳等不良動作習慣。

  從談吐方面說,要求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不能沉默無言,也不能自己喋喋不休,要認真傾聽對方講話,交談時忌諱東張西望、翻看其他東西。交談人多,不可隻眼一人談話而冷落其他的人。

  從着裝萬面說,要求乾淨、整潔、合體,忌諱皺皺巴巴。

  (2)公共場所禮儀

  公共場所禮儀包括走路、問路、乘車、購物、在影劇院看戲等方面。走路除了注意體態、姿勢之外,要遵守交通規則,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如見到熟人需要交談,應靠邊兒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行人互相禮讓,青年人主動給長者讓路,健康人主動給殘疾人讓路。向別人打聽道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年輕人問路應選適當稱呼,如"老爺爺"、"阿姨"、"叔叔"等然後再問路;聽完回答之後,一定要表示感謝。

文明禮儀知識內容資料大全 篇4

  坐姿與站姿同屬一種靜態造型。正確規範的坐姿要求端莊而優美,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坐是舉止的主要內容之一,無論是伏案學習、參加會議,還是會客交談、娛樂休息,都離不開坐。坐,作爲一種舉止,有着美與醜、優雅與粗俗之分。坐姿要求“坐如鐘” ,指人的坐姿像座鐘般端直,當然這裏的端直指上體的端直。優美的坐姿讓人覺得安詳、舒適、端正、舒展大方。

  標準的坐姿

  (1)入座時要輕、穩、緩。走到座位前,轉身後輕穩地坐下。女子入座時,若是裙裝,應用手將裙子稍稍攏一下,不要坐下後再拉拽衣裙,那樣不優雅。正式場合一般從椅子的左邊入座,離座時也要從椅子左邊離開,這是一種禮貌。女士入座尤要嫺雅、文靜、柔美。如果椅子位置不合適,需要挪動椅子的位置,應當先把椅子移至欲就座處,然後入座。而坐在椅子上移動位置,是有違社交禮儀的。

  (2)神態從容自如(嘴脣微閉,下頜微收,面容平和自然) 。

  (3)雙肩平正放鬆,兩臂自然彎曲放在腿上,亦可放在椅子或是沙發扶手上,以自然得體爲宜,掌心向下。

  (4)坐在椅子上,要立腰、挺胸,上體自然挺直。

  (5)雙膝自然併攏,雙腿正放或側放,雙腳併攏或交疊或成小“ V”字型。男士兩膝間可分開一拳左右的距離,腳態可取小八字步或稍分開以顯自然灑脫之美,但不可盡情打開腿腳,那樣會顯得粗俗和傲慢。

  (6)坐在椅子上,應至少坐滿椅子的2/3 ,寬座沙發則至少坐1/2 。落座後至少10 分鐘左右時間不要靠椅背。時間久了,可輕靠椅背。

  (7)談話時應根據交談者方位,將上體雙膝側轉向交談者,上身仍保持挺直,不要出現自卑、恭維、討好的姿態。講究禮儀要尊重別人但不能失去自尊。

  (8)離座時要自然穩當,右腳向後收半步,而後站起。

  不同場合的坐姿

  (1)女士着裙裝入座時應當將裙子後片向前攏一下,以顯得端莊、文雅;起立時右腳先向後收半步,站起,向前走一步,再轉身走開。

  (2)兩腳交疊而坐時,懸空的小腿要向回收,並將腳尖屈向下,以給人高貴、大方之感。

  (3)男士、女士需要側坐時,應當將上身與腿同時轉向同一側,但頭部保持向着前方。

  (4)作爲女士,坐姿的選擇還要根據椅子的高低以及有無扶手和靠背,兩手、兩腿、兩腳還可有多種擺法,但兩腿叉開,或成四字形的疊腿方式是很不合適的。

  以上就是社交禮儀之坐姿禮儀的內容,感謝閱讀。

文明禮儀知識內容資料大全 篇5

  1、桌次座次禮儀

  (1)主桌有兩種,一種是長方形橫擺桌,主客面向衆席而坐;一種是大圓桌,圓桌中央設花壇或圍桌,主客圍桌而坐。主桌的座位應擺放席卡簽名。

  (2)一般說來,臺下最前列的一兩桌是爲貴賓和第一主人準備的,赴宴者如果不是主賓,最好不要貿然入坐。

  (3)中式宴會多使用圓桌,如果是多桌中餐,則每桌都有一位主人或招待人負責照應,其兩側的座位是留給本桌上賓的。除非受到邀請,赴宴者也不宜去坐。

  (4)如果桌數較多時,則將排列序號放在餐桌上。隆重的中餐還爲每位客人準備一份菜單。

  (5)在國際交往場合和商務交際場合,中餐習慣於按職務和身份高低排列席位;如果夫人或女士出席,通常將女士排在一起,即主賓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坐在女主人右上方。

  (6)如遇主賓身份高於主人時,爲表示對主賓的尊重,可以請主賓坐在主人的位子上,而主人側坐在主賓的位子上,第二主人坐在主賓的左側或按常規排列。

  (7)主賓偕夫人,而主人的夫人因故不能出席時,可請與主人有聯繫且身份相當的女士作第二主人;若無適當的女士出席,可把主賓夫婦安排在主人的左右兩側

  2、中餐的餐具及使用禮儀

  (1)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等。

  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座子上或放在紙套內。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要備好牙籤和菸灰缸。

  (2)中餐有別於西餐的餐具主要是筷子。

  在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中,用筷子形成了基本的規矩和禮儀,如:忌敲筷子。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桌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忌擲筷。在進餐前發放筷子時,要把筷子一雙雙理順,然後輕輕地放在每個餐位前,相距較遠時,可請人遞交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子上,更不能擲在桌下。忌叉筷。

  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大頭,一根小頭。筷子要擺在碗的旁邊,不能擱在碗上。忌插筷。用餐者因故須暫時離開時,要把筷子輕輕擱在桌上或餐碟邊,不能插在飯碗裏。忌揮筷。夾菜時,不能把筷子在菜盤裏揮來揮去,上下亂翻。遇到別的賓客也來夾菜時,要注意避讓,避免"筷子打架"。忌舞筷。用餐過程中進行交談,不能把筷子當成道具,在餐桌上亂舞,也不要在請別人用菜時,把筷子戳到別人面前。用餐完畢,筷子應整齊地擱在靠碗右邊的桌上,並應等衆人都放下筷子後,在主人示意散席時方可離座,不可自己用餐完畢,便扔下筷子離席。

  3、赴宴應注意的其它禮儀細節

  赴宴時應注意儀表整潔。無論天氣如何炎熱,不能當衆揭開紐扣脫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請客從寬衣,男賓可脫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赴宴不宜過早或過遲,如果遲到,要進行解釋道歉後方可入席。

  進餐時,使用筷子不能交叉;夾菜應先揀離自己最近的菜下箸,夾菜時不要在碗碟裏亂翻找,較遠的菜應等主人或同座客人表示請用後再下箸。端碗時,不要大把託着。

  喫飯時,切忌狼吞虎嚥,吧嗒嘴。席上談話不應含着食物,要知道飲屑四射是極不文明的。湯和食物如果太熟,不可用嘴吹。席中不要酗酒。

  客人不得中途退席,如確有急事,要向主人說明原因,表示歉意,同時要向其他客人示意,方可離席。客人餐畢,一般不要離席,應等其他客人喫完。

  散席時,客人要向主人等致謝意,然後握手告別,並與其他客人告別。

  除主人特別示意作爲紀念品的東西外,各種招待品,包括糖果、水果、香菸等都不能拿走。有時在出席私人宴請活動之後,往往致以便函或名片表示感謝。首先致謝女主人,但不用說過謙的話,如"太豐盛了","太美了"。離席時讓身份高者、年長者和婦女先走。

文明禮儀知識內容資料大全 篇6

  1、穿着整潔

  你可能只准備了兩三套供接待或旅行之用的服裝,而且它們難入高檔華貴之列,但只要保持清潔,並熨燙平整,穿起來就能給人以衣冠楚楚、莊重大方的感覺。整潔並不完全爲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因此這是良好儀態的第一要件。

  2、着裝要與身份、年齡相符

  在社交場合,如果忽略自己的社會角色而着裝不當,很容易造成別人對你的錯誤判斷,甚至會引來誤解。比如藝術家和作家,即使在正式場合着裝也可以盡顯自己的獨特風格,在選擇襯衫和領帶的色彩上可以不拘一格,而官方人員代表國家出席某些正規場合,就應該穿得傳統或保守些,以示莊重。

  3、注意衣着與場合的協調

  無論穿戴多麼亮麗,如果不考慮場合,也會被人恥笑。如果大家都穿便裝,你卻穿禮服就欠妥當商務禮儀之商務着裝禮儀商務禮儀之商務着裝禮儀。在正式的場合以及參加儀式時,要顧及傳統和習慣,順應各國一般的風俗。去教堂或寺廟等場所,不能穿過露或過短的服裝,而聽音樂會或看芭蕾舞,則應按當地習俗着正裝。

  4、遵守不同時段着裝的規則

  這對女士尤其重要。男士出席各類活動有一套質地上乘的深色西裝或中山裝足矣,而女士的着裝則要隨一天時間的變化而變換。出席白天活動時,女士一般可着職業正裝,而出席晚5點到7點的雞尾酒會就須多加一些修飾,如換一雙高跟鞋,戴上有光澤的佩飾,圍一條漂亮的絲巾。出席晚7點以後的正式晚宴等,則應穿中國的傳統旗袍或西方的晚禮服——長裙。

  商務禮儀女士着裝禮儀

  在大大小小的商務談判中,女性談判人員往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們的出色表現往往會對商務會議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女性談判人員的着裝,一般會受到對方的着重觀察,因而在商務洽談時女士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服裝。

  充分體現女性的優雅和自尊。

  1、女式正裝

  西服套裙、夾克衫或不成型的上衣,以及連衣裙或兩件套裙。

  在這三種類型中,每一種都要考慮其顏色和麪料。而西服套裙是女性的標準職業着裝,可塑造出強有力的形象。

  2、職業女裝有三種基本類型

  單排扣上衣可以不繫扣,雙排扣的則應一直系着(包括內側的紐扣)。穿單色的套裙能使身材顯得瘦高一 些。套裙分兩種:配套的,其上衣和裙子同色同料;不配套的,其上衣與裙子存在差異。

  顏色的選擇:職業套裙的最佳顏色是黑色、藏青色、灰褐色、灰色和暗紅色。精緻的方格、印花和條紋也可以接受。買紅色、黃色或淡紫色的兩件套裙要小心,因爲它們的顏色過於搶眼。

  3、衣服詳解

  襯衫:襯衫的顏色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只要與套裝相匹配就可以了。白色、黃白色和米色與大多數套裝都能搭配。絲綢是最好的襯衫面料,但是乾洗起來可能會貴一些。另一種選擇就是純棉,但要保證漿過並熨燙平整。

  內衣:確保內衣要合身,身體線條曲線流暢,既穿得合適,又要注意內衣顏色不要外泄。

  圍巾:選擇圍巾時要注意顏色中應包含有套裙顏色。圍巾選擇絲綢質地的爲好,其他質地的圍巾打結或系起來沒有那麼好看。

  襪子:女士穿裙子應當配長筒絲襪或連褲襪,顏色以肉色、黑色最爲常用,肉色長筒絲襪配長裙、旗袍最爲得體。女士襪子一定要大小相宜,太大時就會往下掉,或者顯得一高一低。尤其要注意,女士不能在公衆場合整理自己的長筒襪,而且襪口不能露在裙襬外邊。不要穿帶圖案的襪子,因爲它們會惹人注意你的腿部。應隨身攜帶一雙備用的透明絲襪,以防襪子拉絲或跳絲。

  鞋:傳統的皮鞋是最暢銷的職業用鞋。它們穿着舒適,美觀大方。建議鞋跟高度爲三至四釐米爲主。鞋的顏色應與衣服下襬一致或再深一些。衣服從下襬開始到鞋的顏色一致,可以使大多數人顯得高一些。如果鞋是另一種顏色,人們的目光就會被吸引到腳上。推薦中性顏色的鞋,如黑色、藏青色、暗紅色、灰色或灰褐色。

  手提包和手提箱:手提包和手提箱最好是用皮革製成的;手提包上不要帶有設計者標籤。女性的手提箱可以有硬襯,也可以用軟襯。最實用的顏色是黑色、棕色和暗紅色。錢包的顏色應與鞋相配,而手提箱則不必。

  4、注意事項

  女性的職業服裝比男人更具個性,但是有些規則是所有女性都必須遵守的,每個女性都要樹立一種最能體現自己個性和品位的風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場合,女士着裝一定忌短、忌露、忌透。

  商務禮儀男士着裝禮儀

  最常見的男士正裝,是我們常常在白領們身上看到的"襯衫+西服+領帶+皮帶+西褲+皮鞋",實際上,在夏天只穿着襯衫和西褲也是正裝的體現,立領的中山裝樣式西服也屬於正裝範疇。西裝的穿着講究場合,因爲相應的氛圍,能夠表現出西裝莊重的特點。

  ——首先應該是面料的精緻與考究,西裝面料要挺闊,還不能過於厚重,顏色以黑色爲上乘色,灰色爲次;西裝講究合身,衣長應過於臀部,標準的尺寸是從脖子到地面的1/2長;袖子長度以袖子下端到拇指11cm最爲合適;襯衫領口略高於西裝領口;褲長不露襪子,以到鞋跟處爲準;褲腰前低而後高,褲型可根據潮流選擇,褲邊不能卷邊;這些均是穿着西裝的基本搭配,體現西裝的規範性。

  ——另外還有一些細節的搭配,例如領帶、領結、手巾、皮鞋、鈕釦等等,它們同樣是正裝穿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容忽視。

  ——男士正裝最出彩的地方就是上身的"V"字部分,因此領帶的扎系就成爲了被關注的焦點。正式場合領帶的顏色不能花俏,而是以單色或印有斜紋的色彩爲主,其中黑白、黑藍組成的灰色領帶爲最正宗;通常以溫莎結、單結爲主要扎系方式;穿着燕尾禮服時,應戴領結;襯衫的選擇根據西裝樣式,襯衫顏色以白襯衫爲上;

  ——西裝的口袋不可以亂放東西,上衣口袋應插手巾或花束,手巾的疊放也有講究,外露部分通常呈現三角形狀,手巾以絲質、麻質爲上乘;

  穿着西裝的男士應該自備手帕一條,手帕乾淨、整潔,以便隨身攜帶;

  穿西裝時不應揹包,只能用手包,正式場合西裝扣一定要繫上,雙排扣西裝系一粒上扣;

  西裝的穿着在規範的同時,展現男士的氣質,是身份、禮貌的象徵。

  男士特徵

  1、三色原則

  三色原則是在國外經典商務禮儀規範中被強調的,國內著名的禮儀專家也多次強調過這一原則,簡單說來,就是男士身上的色系不應超過3種,很接近的色彩視爲同一種。

  2、三一定律

  鞋子、腰帶、公文包三處保持一箇顏色,黑色最佳。

  3、三大禁忌

  左袖商標要拆掉;不能穿尼龍襪,不能穿白色襪;領帶質地選擇真絲和毛的,除非制服配套否則不用一拉得,顏色一般採用深色,短袖襯衫打領帶只能是制服短袖襯衫,夾克不能打領帶。

  4、有領原則

  有領原則說的是正裝必須是有領的。無領的服裝,比如T恤,運動衫一類,不能成爲正裝。男士正裝中的領通常體現爲有領襯衫。

  5、鈕釦原則

  絕大部分情況下,正裝應當是鈕釦式的服裝,拉鍊服裝通常不能稱爲正裝。某些比較莊重的夾克,事實上也不能成爲正裝。

  6、皮帶原則

  男士的長褲必須是系皮帶的,用彈性鬆緊穿着的運動褲不能成爲正裝,牛仔褲自然也不算。即便是西褲,如果不繫腰帶就能很規矩,那也說明這條西褲腰圍不適合你。

  7、皮鞋原則

  正裝離不開皮鞋,運動鞋和布鞋、拖鞋是不能成爲正裝的。最爲經典的正裝皮鞋是繫帶式,不過隨着潮流的改變,方便實用的懶式無帶皮鞋也逐漸成爲主流。

  男士正裝是社交場合的重要穿着,不僅表現出個人的品位和氣質,而且是自尊與尊重對方、體現自身修養,特別是禮儀修養的充分展現。男士們應該多花心思在正裝的穿着搭配上,即便是穿着機會少、價格昂貴,但卻是男士們必不可少的裝備。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