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惡辯論材料(通用3篇)
人性本惡辯論材料 篇1
猜測正方立論
一、 對方辯友認爲人之初,性本善。即使再惡之人也有對父母,妻兒的和善的一面,這是人性中真的一面,沒有受外界影響而改變的部分。再者,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不是人性本善,惻隱之心又何來?
二、 惡性是由外界環境影響所造成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惡是受外界影響產生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所以人性應該是本善的。
三、 如果人性本惡,那現有的法律和道德就抑制了人們本性的流露。道德是大多數人認同的規範,如果人性本惡,我們的道德從何而來?
四、 道德教化的根本目的:通過教育來扶植和培養善的萌芽,可以使善發揚光大。
一辯立論
謝謝主席,尊敬的評委,親愛的對方辯友以及在場的各位觀衆,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今天能與對方辯友對人性本惡還是本善這個辯題進行探討。而我方對人性下的定義是先天具有的品質或性情。本是指事物的本質,惡是指人類慾望的無節制的擴張。我方判斷人性本惡還是本善的標準是,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哪一個更符合客觀事實。
下面我將從以下三點來闡述我方觀點:
首先,荀子言,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那什麼是生之所然者呢?其實就是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而人性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沒有接受過教化的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我方認爲所謂惡源於慾望,由於人有了慾望,而達成人的慾望必須是在犧牲某些物質的基礎上的,比如,人要喫東西,那麼就產生了殺戮,而資源是有限的,任何時候都不能無限制的獲得。這樣使得按快樂原則行事的本我自然會產生排他性,利己性等一系列的慾望,而這些也正是惡的行爲的根源。
其次,也正是基於此,人們纔會去編寫《三字經》,從小給孩子灌輸道德思想,讓他們學着去控制自己內心的惡。爲何勸人爲善,如果人性是善的,那何必大費周章的去宣傳爲善,就像佛語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非本惡,何以拿起屠刀呢?根據《周易》中“萬物相生相剋”的觀點,因爲大自然中萬物相生相剋,由於人性本惡,纔有了抑制惡的善。人性本惡,惡人爲了相互都能生存下去,相互妥協才產生了善,一旦環境突變,人內心的惡念往往會爆發。比如把兩個人都扔到沒有食物來源的孤島上,其中一方必定會爲了生存而把另一方當成食物殺掉,這就是人性的惡。所謂“蒼蠅不叮沒逢的蛋”。一箇善良的人之所以會因爲外界影響而犯罪,正是因爲他心中有惡的種子。也就是我方所說的人性本惡!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有這樣的一句哲學名言:“自以爲人性本善的人,往往會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行事肆無忌憚。而認識到人性本惡的人反而會對自己的言行有所節制。”可見,不正確認識人性的善惡是多麼可怕啊。我方認爲認識人性本惡,並不是我們的恥辱,而是更好的去完善自身的前提。因爲人性本惡並不意味着人是罪惡的,而是慾望使然。所以人們要學習道德來抑制本惡的人性,揚善棄惡,成爲善良的人。
綜上所述,我方堅信,人性本惡。
二辯補充
謝謝主席,評委,親愛的對方辯友以及在場的各位觀衆大家下午好,很榮幸我能做二辯補充。
讓我們追古朔今,早在古代猶太教的原罪說和中國荀子的性惡論就遙相呼應,難道這兩個文明之光的碰撞僅僅是一場美麗的巧合嗎?我們看不到人類複雜的內心,但從教化道德出現之前,人心就被一種惡所佔據,我們不能對鐵一樣的客觀事實視而不見,在原始社會中,那些野蠻之人便會烤着喫同伴,而這一種罪惡滔天的行爲在現代社會依然存在,只不過是燉着喫,這種令人髮指的行爲縱橫了歷史卻仍未被消除,我們只能說一句:“人性本惡。”
弗洛伊德認爲人具有攻擊本能,並且會派生出攻擊、破壞、戰爭等一切毀滅行爲。當它轉向機體內部時,導致個體的自責,甚至自傷自殺,當它轉向外部世界時,導致對他人的攻擊、仇恨、謀殺等。同時人類內心存在最基本的意識形態即本我,而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這樣就產生了人類無節制的私慾。
從十字軍東征,到黃巢的“殺人滿街,巢不能禁”,從罪惡的三角貿易,到6·8”特大跨國拐賣兒童,從外國到中國,從過去到現在,面對人類爲了一己私慾犯下了的過錯,我們難道不能說一句:“人性本惡”嗎?
馬克思理論: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社會由人類組成,如果人類不是本惡,那麼社會中的惡性又是哪兒來的呢?很簡單,因爲人性本惡!由於每個人的私慾膨脹導致的結果便會人人都得不到自由,所以便制定了規則,而之後人們逐漸把其發展爲道德和教化的約束,孟子提出的性本善正是對教化的一種拔高,如果人性本善,那還有什麼作用呢?
我們人類的偉大並不在於自認爲我們的本性是善良的,而是我們可以直面我們惡的本性,不斷用教化吾日三省吾身!
人性本惡辯論材料 篇2
第一,只有認識人性本惡,才能正視歷史和現實。回顧歷史的時候,我的內心總感到痛苦而顫抖。從希波戰爭到十字軍東征,從希特勒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到日寇在華北的細菌試驗場,真可謂是“色情與貪婪齊飛,野心共暴力一色。”以往的人類歷史,可以說是交織着滿足人類無限貪慾而展開的狼煙與鐵血啊!可見,本惡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將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呢?
第二,只有認識人性本惡,才能重視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視人類文明引導的結果,培養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在歷史的坎坷當中,人類並沒有自取滅亡。尤其是在面對彬彬有禮、親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面前,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人類明天會更好,這其中我們要感謝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們優良的社會教化系統。人類文明是在人類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斷茁壯成長的。飲水思源,藉此我們要感謝那些在人類教化路途中灑進他們含辛茹苦汗水的這些中西先哲們。正因爲從他們的理論智慧當中,從他們的身體力行當中,人們纔有可能從外在的強制走上理性的自約,自約人的本性的惡,從而培養一箇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見,人性本惡,並不意味着人終身成爲惡,只要通過社會的教化系統就可以棄惡揚善,化性起僞啊!
第三,只有認識人性本惡,才能調動一切社會教化的手段來揚善避惡。光陰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質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同時,而人類的精神家園可謂是花果飄零。在這個時候,我們要警惕,人性本惡這個基本的命題。可喜的是,在東方的大地上,我們說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已經從一陽來複開始走向了新的春天。我們也相信,通過傳統文化的精華,必將使人類從無節制的慾望中合理地扼制並加以引導,從他律走向自律,從執法走向立法。人類纔可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人性本惡辯論材料 篇3
謝謝主席,謝謝對方辯友,感謝各位觀衆。雖然對方辯友的論述特別努力,但是在立論和論據上都有悖邏輯,有違情理,有失偏頗。我方發自內心地指出你們的問題所在,以此共勉。
首先,對方辯友試圖論證,人性本善,善花結惡果是因爲後天環境的影響。好,那讓我們假設,如果後天環境是客觀的,客觀的物質世界,何惡之有,怎麼影響本善的人去行惡呢?好,那如果我們假設後天環境是主觀的,主觀世界因人而生,那麼後天環境中惡的也是由人而來的,那麼對方辯友人性本善的觀點又怎麼能站得住腳呢?反而惡根更容易結出惡果吧?對方辯友從另一箇側面,論證了我方觀點。非常感謝。
其次,對方辯友所舉出的一系列的例子,孟子也好,康德也罷,企圖以這些例子來論證人性本來就是善良的。但是你們忽略了一點,這些具有遠見卓識的思想家他們這麼做正是在教化人們人心向善啊。我們感謝他們,正是因爲人性本惡,人的惡根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化和節制就會爆發,就會膨脹。感謝對方辯友再次論證我方觀點。 最後, 對方辯友又在攻辯或自由辯論中又犯了一箇致命的錯誤。對方辯友的論述僅僅是看到人性善,卻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根本,那就是人性本來是什麼。因此對方辯友由人心善推到人性本善,對方辯友的這個觀點有失偏頗啊。
人性本善,大家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每個人主觀上都願意相信人性本善。這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罷了。冷眼紅塵,一片蠅營狗苟;身前身後,皆是金錢名利。當你看到日本侵略者沾染鮮血的刺刀刺向幼小的嬰兒,當你看到東突恐怖犯罪分子一刀一刀砍殺無辜路人,你還會相信人性本善嗎?這個正是因爲後天教化的缺失而導致人性本惡的爆發啊!
反觀我方觀點,我方始終認爲人性本惡,人類與生俱來的惡根包括了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等等等等。我們大家都是財大的研究生,都學過經濟學。正如看不見的手一樣,人人自私,因相互制約而無法自私,人性本惡,因相互制約而無法作惡,於是這個社會就產生一箇均衡點,產生了道德,產生了法律。在後天的教化,法律和道德的制約下,傲慢變爲謙虛,貪婪化作勤奮。所以是制約權衡產生了這個世界上善的一切。 方纔,對方辯友認爲人性本惡,等同於人
性惡,因此就是承認人類社會實在是惡得無可救藥。我上文已經提到,人性本惡但是並不意味着人人做惡。只有我們認識到人性本惡,才能正視歷史和現實,才能堅持道德和法律,才能尊重禮儀和教化。縱有千古,橫有八荒,人類的惡根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給我們帶來來一次又一次的災難。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必須正視人性本惡這個重要的觀點,防患於未然,大力提倡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對人類無節制的慾望作出合理的遏制並加以引導,讓我們可以放心地喝牛奶,放心地扶老奶奶過馬路。
最後,我想告訴對方辯友和在場的觀衆,人性本惡啊。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善良的人,那是因爲我們大家知道德,明理義,守法律,糾正了本惡的人性,壓制了本原的邪欲。對方辯友所堅信的,人性本善的世界,僅僅是一箇美麗的童話罷了,有首歌唱得好,童話裏都是騙人的,但是大家不要傷心不要失望不要自暴自棄不要鬱鬱寡歡,我們所有人都能通過後天的禮儀教化,成爲童話裏的你愛的那個天使。謝謝。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