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精選總結(精選4篇)

辯論賽精選總結 篇1

  1、活動宗旨:開學伊始,爲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廣大同學的普通話水平,鍛鍊同學們的思辨、分析能力,展現華夏語言魅力,學院舉辦“ 思想飛揚、激情碰撞” 09級新生辯論賽。

  工作開始和結束時間:10月15日—10月25日

  參加人數:72人

  人員分工:部長候義秀總負責此次辯論賽,負責協調辯論賽的相關事宜;副部長杜娟負責此次辯論賽的宣傳工作;各幹事分別負責活動資料的記錄及整理,如圖片資料,由孔令玲負責;文字資料由胡陳陳、田霄怡負責;全體部員共同討論並確定辯題。

  2、本輪辯論很好的調動了各班同學的活動積極性,各班同學都能夠積極得參與到其中去,並且都很認真地準備了辯論賽。

  3、

  (1)預期目標:希望能夠很好的調動各班同學的參加辯論賽的積極性,並選出優秀的代表隊及選手,爲下一輪的進一步篩選、爲校賽選出精英做準備。

  (2)實際成果:在本輪辯論賽中有很多同學都表現出了較高的水平,也有一些辯手在儀態動作上有不規範的情況。

  (3)產生差異原因:同學們對賽制不是十分瞭解並且經驗不足。

  4、此次活動最有特色的地方:比如第五場第一組在辯論賽中打出了很多內容,效果非常好,此次辯論賽整體上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好。

  5、此次活動中最成功的地方:

  (1)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

  (2)比賽時間控制得比較好;

  (3)比賽賽場井然有序;

  (4)各部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5)比賽期間沒有產生突發狀況。

  6、活動中的不足:圖片收集時,沒有考慮到照相機沒電的情況。如果有再一次參加的機會,一定注意準備好電池,並多做其他準備。

  二.活動開展條件分析

  1、有利條件和機遇:辯論賽正值開學伊始,同學們參加的熱情十分高漲,並且受到學長學姐們的指導,辯論水平比較高。

  2、限制因素:因爲正處於開學伊始,學院活動較多,時間安排上常會和其他活動產生衝突,因此,辯論賽時間較原計劃有所延後。

  3、活動在哪些方面最需要幫助:在時間安排上,需要和其他各部門協商好,爲辯論賽的開展讓出時間。

  三.活動的輻射影響

  1、活動直接人羣和人數:活動直接參加的是09級新生,共72人。

  2、此次活動邀請了其他學院辯論隊成員擔任嘉賓,爲新生作點評,有利於新生辯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新聞媒體對活動的報道:出海報,宣傳板,以及記者團對辯論賽的報道。

  4、後續活動計劃:接下來將進行第二輪辯論賽,以班級爲單位,每班各出一支隊伍,分別進行比賽,之後,獲勝兩隊再次進行比賽,爭奪冠亞軍,剩餘兩方爭奪季軍。

  四.經費開支明細

辯論賽精選總結 篇2

  1月24日早,我校三農學社於12號樓105教室舉辦辯論賽,旨在“鍛鍊口才以及臨場應變能力”,該社團會長擔任主持人,骨幹以及會員參加此次活動。

  此次辯題爲“好馬該不該吃回頭草”,正方認爲好馬該吃回頭草,而反方則持相反觀點。主持人簡單宣讀比賽規則後,辯論賽正式開始。首先,正反方一辯分別就本方所持觀點陳述自己的理由,正方認爲不應該因爲所謂骨氣、面子而不肯回頭,錯失良機;而反方圍繞“覆水難收”,認爲“眺望遠方的人總比沉湎過去的人要強”.隨後雙方二辯則以“高考”爲例,各抒己見。正方認爲高三的複習過程就是不斷咀嚼回頭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吸收提高。而反方並不贊成,他們認爲高三的高考的題型永遠都是新的,不可能會再考那些老舊題型。緊接着雙方三辯則繼續將辯題延伸到婚姻愛情身上。然後進入自由論辯時間。雙方親友團也加入進來,雙方辯友緊密團結,激烈的爭辯。整個過程精妙絕倫,激動人心,現場無時無刻不洋溢着濃郁緊張的氛圍,引得觀衆陣陣掌聲。最後雙方四辨進行總結。

  辯論比賽結束,評委稍作點評,指出選手在比賽中的優缺點。反方以81.6:77.2的成績勝正方,且反方二辯張金鳳以其快捷的反應能力和妙語連珠的口才獲得最佳辯手獎。

辯論賽精選總結 篇3

  謝謝主席、評委、對方辯友,各位同學,大家好。

  感謝對方辯友用細膩動人的話語,爲我們渲染出一幅“養之恩重於山”的畫面,然而,於情於理,我們始終相信——養之恩雖重,卻輕於生之恩!

  “瑕不掩瑜”,還請允許我指出對方辯友幾點不妥之處。

  首先,“霧裏看花”概念欠妥。對方辯友將“養”等於培養、撫養等各方面之和並把受體的主觀能動性等因素亦納入其中。真可謂讓“養”的內容包羅萬象呀。同時,又忽視“生”之內涵與時代、現實相結合的需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倘若如此,“養”恩如此大,“生”恩又在何處安家呢?

  其次,“南轅北轍”方法欠妥。對方辯友堅信以時間、付出爲尺度衡量兩者孰輕孰重。尚且不論原本生、養所需時間懸殊。單單問,若要測出“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對整個生命的本源意義、對生命彌貴唯一的價值幾何。您的標準,還行得通嗎?

  再次,“一葉障目”認識欠妥。對方辯友只怕是強拿雞毛當令箭,“蚍蜉撼樹”而已。您能否告訴我們,沒有了人類的誕生,所吹噓的“養”無所不能又在何方?對方認爲人格是養成的,可是,爲什麼養動物卻不能讓人類發展呢?還有,法律、字典的內容因時更新,切莫犯“本本主義”的錯誤吶。

  自原始社會人丁稀少、零星棲居的生殖崇拜,到如今,社會繁榮昌盛,人類足跡遍佈全球的生命可貴。無論是自然之生,還是“社會重生”,生之恩澤潤及個人,更潤及整個人類發展,奠定延續的基本。

  現在,我將總結我方觀點如下:

  第一,“生”是人類的本源,帶來生命的希望,是無以回報的恩賜,是我們有可能走進這個世界,感受“萬物之靈”的驕傲。我們同樣懂得“養”的恩惠,它讓我們獲得生存的資料與資源。可是,沒有這生身,其他便是空幻。這種恩,怎能不是最重?

  第二,人類之所以能把社會技能、文化等內化爲個人行爲能力,正基於先天遺傳條件。生與養均爲人類延續所必需的。然而,“生”賦予一箇生命以萬物之靈的精神基礎和品格價位,或是重獲生命的機會。而養,則服務於生。念及於此,生之恩,是養之恩難以企及的。

  第三,新的生命觀亟需樹立。人類踏過荊棘、涉過流沙,於是,我們看到,鮮活的實例在昭示“社會再生”讓生命之帆再度啓航:我們看到,無論身處何方,鮮紅中國心翹首神州的自豪期待:我們看到,全球幾十億人,常常忽視生命誕生的偉大而怠慢生命。或許,我們真要反思:生,神聖在哪兒?

  質樸的父母常常嘮叨“孩兒是爹媽的心頭肉”“孩兒可是爹媽身上掉下的肉”,臍帶相系、十指連心的親情觸動,我們可否明白,湧泉之流可報滴水之恩,可這生身之恩,縱然河干海枯又怎能報答?

  是什麼讓人們朝聖般頂禮膜拜,宛若穿越時空的禮讚?費爾巴哈說:“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恩賜!”

  駐足於這一刻,回眸人類歷史滄桑,眺望社會未來興旺,擁一份無以復加的感恩情懷,感觸生命的脈搏,我們不得不承認:“生之恩,重於養之恩!”因爲,百年古柏蔥鬱繫於根,千里長河始自源!

  謝謝!

辯論賽精選總結 篇4

  謝謝主席,尊敬的各位評委,對方辯友,晚上好!

  首先我想感謝臺上對方辯友的精彩表現,你們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但最終也將使我方的勝利顯得實至名歸,抑或使我方的失利,雖敗猶榮。無論怎樣,這樣的逆境,正是我們成長途中的試金石;這樣的逆境,正是我們人生路上的里程碑;這樣的逆境,遠比順境來的更加精彩!

  關於對方辯友的觀點,我有三個字評價:不太好-不客觀,太絕對,好天真

  一,對方辯友始終糾纏於“困苦或戰亂這樣的環境,是否有利於人的成長”將逆境侷限於如此極端環境未免太過狹隘,不夠客觀。而事實上,即使在這種極端環境下,所促成的人才也比比皆是:越王勾踐,杜甫,高爾基,張海迪哪一個不是在這樣甚至更惡劣的逆境中成長成才的呢?

  二,對方辯友大包大攬的告訴我們順境就是好的營養、醫療、教育、關愛等等所有一切有利於人發展的方面,而逆境則是與之相對。那麼我們今天的辯題豈不是變成了,所有有利於人發展的方面更有利於人的發展,還是所有不利人發展的方面更有利於人的發展了麼,這樣定義是不是太絕對了呢?

  三,對方辯友反反覆覆的告訴我們要有朋友兩肋插刀;要有優越的家庭;要有優秀的導師。可我又不禁想問了,朋友的幫忙,父母的資助,老師的提攜,幫你解決了困難,可是你自己擁有這樣的能力了嗎?如果說“好風憑藉力”的飛翔會比依靠自己強壯翅膀的翱翔來的更穩固,更自由,更成功的話,我就不得不說對方辯友的想法實在是太天真。

  總結我方觀點:

  一,我們明道理,知道沒有與病毒的鬥爭,就沒有抗體的產生;沒有臥薪嚐膽的努力,就沒有越國的春秋霸業;沒有經歷戰亂,顛沛流離的生活,就不會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感慨;因爲逆境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更能豐富我們的閱歷,更能激發我們的潛能。

  二,我們重證據。看出生官宦之家的蘇軾,不願隨波逐流,一生仕途坎坷,才留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名句。出生富裕家庭的巴爾扎克,拒絕父母爲他安排好的法律職業,飽嘗冷暖,才成爲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生大酋長家庭的曼德拉,沒有選擇安逸地繼承大酋長的位置,歷經20xx年牢獄鬥爭,才獲得南非民族解放事業的成功。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無一不是證明了逆境使人的成長更有意義。

  三,我們很清醒。我們清醒地知道,沒有逆境對自己的磨練,即使如阿斗一般繼承王位,又有孔明輔佐,最終仍會是一箇樂不思蜀的階下囚。我們清楚地明白,父母、老師,社會給予了我們關愛,教育和良好的條件,卻並不希望我們以此滿足,永遠依賴他們,他們更希望我們去尋找自己人生的逆境,這樣才能我們自己更成長!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