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惡辯論賽(精選4篇)

人性本惡辯論賽 篇1

  20xx年4月25日中午,塘沽一中、育華中學辯論賽決賽戰火燃起。經過多場辯論賽的選拔,高一12班和高一5班辯論隊脫穎而出,12班同學擔任本次比賽的正方,他們的觀點是“人性本善”,5班同學是本次比賽的反方,他們的觀點是“人性本惡”。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是從古至今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今天辯論雙方就此提出各自觀點,成就了一場精彩的辯論賽。

  正方一辯進行立論陳述時首先闡述 “人性、本、善”三個詞語的定義,舉了“古代人喫人的惡性是環境使然,食物極度短缺、環境極其惡劣才導致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不得以纔會互相殘殺,那使人的善念被扭曲而無從體現”的事實來證明自己觀點,並拿教育行業的職責和使命舉例,逐漸將辯題深入。反方一辯也不甘示弱,將其立論娓娓道來,其中採納了馬克思的哲學論述,同時也聯繫了善惡實質與當代生物學、心理學和邏輯學的關係來證明“人性本惡”,他更是引用了孟子“人性向善而非人性本善”的觀點來支持自己的論述,贏得全場觀衆的熱烈掌聲。攻辯環節,正反方二辯、三辯更是針鋒相對,各自依靠其敏捷的思維和流利的語言博得了全場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4分鐘的自由辯論中,辯論雙方在尋找對方漏洞、爲自己尋找有力證據的同時不忘時刻爲辯論賽增添趣味。最後總結時,雙方四辯都指出在辯論過程中對方漏洞並進一步闡述自己觀點,這些辯手的出色表現更是讓觀衆們大爲驚歎。

  辯論賽結束後,評委們進行打分時,學生會主席魏旭宸和上屆校辯論賽奪冠比賽隊伍的辯手洛柏森對本次比賽的辯手應注意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建議辯手多用對方提供的素材的漏洞來反駁對方,準備階段應針對對方可能提出的問題思考多種回答。最後歷史組孫老師、語文組王老師對辯論賽進行精彩點評。

  經過激烈辯論與認真討論,正方一辯以在辯論中語速恰當、思路清晰的優秀表現獲得本次辯論賽的“最佳辯手”稱號。反方高一5班辯論隊摘得桂冠。

  至此,歷時一箇多月的準備和辯論的高一年級辯論賽圓滿結束。相信我們洋溢的熱情、蓬勃的朝氣可以爲我們校園的春天增添一抹靚麗的光彩。

人性本惡辯論賽 篇2

  謝謝。其實我很理解現在執中的心情,也理解他爲什麼堅定的相信人性本善,因爲執中能有今天辯論場上的成績也是因爲當初陳昱儒學姐慧眼識人,發現了他所蘊藉的巨大潛能,纔會有今天執中華語辯壇的神話傳說。他對學姐心存感激纔不顧一切的站在了人性本善的立場,也是因爲他是很善良的,他是很感恩的,這是人性當中好的、值得肯定的一部分。但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是人的本性,而不是人性,人性和人的本性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善良和感恩可以後天培養和教化,但是人的本性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環境的作用下可能掩蓋,但是是不能改變的。4 w) Z6 |4 {/ r

  我們探討人性可以在很多種場合和條件下探討,模擬的條件越接近真實的生活我們所得出的結論就會越接近真實的人性。人性當然有善良的地方,我們會感恩,我們會悲天憫人,我們會友好的對待身邊的朋友,這是人性中值得我們肯定的部分,也是能讓我們堅定的相信社會會和諧、天下會大同的信唸的立足點。但是人性和人的本性是不一樣的,人性可以通過社會有意識得加以選取,也可能會優勝劣汰,但人的本性只能加以馴服而無法消除,我們今天討論的就是這無法消除的人的本性,也就是人最根本的自私自利。0 @+ z! X& D4 n" S0 y- G

  人是自私的,但是自私自利並不是惡,因爲我們自私自利也是爲自己好,如果我們都不爲自己好還能等誰來爲我們好,所以說自私自利不是惡。那麼什麼纔是惡?原始人,離我們幾十萬年,滿足我們今天討論人的本性的條件,因爲這時候沒有人會有意識的加以馴服,社會也沒有形成,環境因素的影響小到可以忽略。在食物豐富的時候看不出什麼,因爲這時候大家還是合作關係,多一箇人能得到多一些的食物,但是當很難得到食物的時候,飢餓難耐的時候他麼會殺掉自己的同類喫掉以延續自己的生命,這是人自私自利到了不加限制時候的情況,這種情況下的自私自利纔是我們所說的惡,也就是說,人是否能自覺的約束自己的自私自利是我們討論人本性的善惡的根本條件。如果人不加以教化就能自覺的約束自己的自私自利,那麼我們說人性本善。但是絕大多數人不經過教化的話無法做到在只有上帝和自己知道、伸手就能獲得不義的好處這樣的情況下拒絕伸出自己的手,因此我們說人性本惡。

  雖然人性本惡,但是人性當中還有最可貴的一面,那就是不以人性本惡爲恥!先哲們深知人性本惡,於是在法律上懲惡,在道德上揚善,指引着我們社會的前進方向。知道他,瞭解他,才能改造他。因爲人性本惡,纔會有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纔會有我們今天一批又一批的道德楷模的樹立,纔會有公正的法律制裁,試問如果真的人性本善的話,那麼我們又何必多此一舉懲惡揚善呢?

  我們今天之所以全方位的倡導善,用教育來教化,用法律來懲戒,就是希望人能夠約束自己多一點,多爲他人着想一點,多爲我們的整個社會着想一點,因爲社會還是由我們一箇個人這樣的個體構成的,社會的資源來自於我們個體的奉獻,我們奉獻的多,那麼社會回饋我們的也就多,而且很多時候社會並不是公平的,有的人可能難以溫飽,那麼社會就會用我們奉獻的這一部分來接濟那些尚不能溫飽的人們,這對於我們也是一層精神收穫呀,我用幾百塊錢就能讓一箇山區的孩子上學,我用幾萬塊錢就能讓一箇山區的孩子共同擁有一所希望小學!既然這幾百塊錢也買不了多少東西,得不到多少物質收穫,爲什麼不滿足一下我們小小的虛榮心,體驗一下幫助別人的感覺呢?人性中固然有惡的一面,但是我們會設計恰當的機制讓他向好的方面發展,我們在承認人性本惡的同時也懲惡揚善,在想到我們有缺點和不足的時候我們會去改而不是去蓋,這也是千百年來我們不斷努力的結果啊!謝謝。

人性本惡辯論賽 篇3

  在座的各位同學們:

  大家好!我方認爲:人性本惡。

  開宗明義,人性本惡中的本,無論是本來,原本,還是根本,在字典裏都是事物的開始的時候最初根源的意思。雖然大家對善惡的標準都有自己的評判和思想,但歸根到底惡指的就是本能和慾望的無節制地擴張,而善則是對本能的合理節制。我們說人性本惡正是基於人的自然傾向的無限擴張的趨勢。早在兩千年前,所謂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東方荀子的性惡論與西方原罪說便遙相呼應。而到近代,從馬基雅維裏到弗洛伊德再到魯迅,無一不主張人性本惡。對方辯友身爲祖國的花朵面對這樣的真知灼見,至今未能幡然醒悟,真是讓我痛心疾首啊!所以我方堅持認爲:人性本惡。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這一偉大的思想。

  第一, 人性是由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組成的,自然屬性指的就是無節制的本能和慾望,這是人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而社會屬性則是通過社會生活、社會教化所獲得的,它是後天屬性.我們說人性本惡當然指的是人性本來的、先天的就是惡的.

  第二, 各大學術門類的研究均已證明人性本惡。人類學上,人類在誕生之初,就已經把本

  惡的人性充分地顯示出來.研究表明,周口店猿人就已經懂得用火來把同類的頭骨烤着喫,這種生猛燒烤,是何等兇殘啊!秦的暴政到日本侵華戰爭到今天的利比亞混戰。可見,千萬年以來人類都還是保留有人類的劣根性啊!教育學上,有研究表明,等孩子長到兩歲時,以毆打他人撕咬玩具爲表現形式的暴力行動達到頂峯。此外社會學,管理心理學,生物學,哲學等方面的研究都衆所皆知了。

  第三, 人有理性悟性和可塑性.人性可以通過後天教化加以改造.當人的自然傾向無限向

  外擴張的時候,如果社會屬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瀾,那麼人性就會更加墮落;相反,如果我們整個社會倡導揚善避惡,那麼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發展。所以在現實中,法律,教育,道德才愈加重要。但我們不是改變人的自然屬性而是塑造人的社會屬性。

  而對方辯友言下之意人類所有的道德教化都是多此一舉了!心痛之餘我不禁請問對方辯友,如果人性本善,那麼我們要道德法律、交通規則幹什麼呢?個人修養、社會教化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我方要尖銳指出:人性本善是某些不願直面真我的人夜郎自大自欺欺人的最大藉口。是普天下最大的謊言!!所以我方堅持真理:人性本惡。

人性本惡辯論賽 篇4

  謝謝大家。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剛纔的質詢環節,在我們問“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爲何?”的時候對方辯友回答說那是因爲大禹心繫天下,爲了治水可以把家庭放在一邊,還說大禹這種人是非常少的,因爲少而且崇高才爲人敬仰,但是這種做法不具備普遍性,不是人的本性。但是我想說的不是這個,我想說的是對方辯友爲什麼不說大禹是因爲沒帶鑰匙或者是因爲沒有治水成功而妻子不讓他回家住呢?今天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和對方辯友解釋的是一箇原因。但是對方辯友很願意把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這種行爲看成是有好的動機的行爲,當然我們也一樣,願意把他往好的方面想,因爲大禹是公衆人物,而且在我們心中形象又是那麼美好,我們很願意把他的一切都想象是好的,包括他爲什麼不進家門的原因,這也是我們本性當中善良的一箇地方。

  我們今天說人性本善是從一箇嬰兒呱呱墜地開始說起的,在人剛剛出世的時候,沒有受到任何外在環境的影響,在這個時候他表現出什麼纔是人的本性,對方辯友在自由辯論環節中說的人餓了要喫飯、渴了要喝水這是一箇人要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不在我們今天人的本性的討論範圍之內。那麼什麼纔是人的本性,什麼纔是人的本性的行爲體現?我看到有人對我笑,我也會對他笑,這是我的本性;再長大一些,見識多一些以後,我會知道一箇冬天在街上乞討的乞丐的生活是非常艱難、值得我同情的,我也會對他表示憐憫,這是我的本性;再長大一些,我看到被城管抓住不放、砸攤子的小販那求天天不應、哭地地不靈的情況我會覺得城管做得很過分。我們會自然而然的對弱者表示同情,對強者表示敬畏,這是我們的本性,是我們本性的自然流露。還有我們會對任何對我們表示友好的人友好,我們願意去和他們交往,因爲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是和我們一樣,認爲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也願意去維護這個美好,就像我們願意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因爲一箇我們所想的一箇非常美好的原因。

  雖然我們說人性本善,我們嚮往美好,但是人的本性是和一些其他後天經過教化所獲得的品格一樣,是需要不斷正面強化才能夠得以維持的。但是當我們面對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時,當我們面對一羣口蜜腹劍的人的時候,我們想要堅持善良的心會動搖,因爲我們不知道現在對我們友好的人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對我們好,我們不能夠信任每一個人,因爲不是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信任。我們不想有害人之心,但是我們不能沒有防人之心,因爲我們也需要生存,也要學會保護自己。於是我們學會了穿上外衣,去僞裝自己,去保護自己。因爲我們學會僞裝自己和保護自己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社會是巨大的,我們是很渺小的,社會是我們難以預料的,我們必須要學會自己保護自己。

  對方辯友問社會中的惡是怎麼來的,我來告訴大家,同樣是因爲大家都是不願意去傷害別人的,第一個越過這條底線的人獲得好處以後,在他傷害別人獲得好處以後,在他不斷的獲得好處變成強者以後,他會強化自己對別人的強制性要求,來維持自己的地位,而我們有些悲哀的地方就在於,我們只想到了怎麼保護自己,卻忘了他的存在是我們的放縱所致。這也是我們的社會會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原因所在。3 }. G; H6 z! U* @- C4 [1 ^$ Y

  儘管我們說人性是非常脆弱的,但是我們還是願意相信人性本善,這是因爲我們的本性是善良的,我們的根是善良的,社會的和諧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貢獻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這也是爲了強化我們善良的信念,讓社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謝謝大家。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