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精選4篇)

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我有幸參加了三門峽市同課異構和知識結構圖展示交流活動。在這五天的時間裏,觀摩了來自三門峽市不同地區的10多節同課異構課和知識結構圖展示交流,聽了三門峽市教研員老師的點評,讓我深深的領會到了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同時也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不學習是永遠也得不到進步的,所以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汲取他人的經驗,同時學會創造屬於自己的教學方式。

  這次聽課在聽課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師的親和力和授課時豐富的課堂評價以及對學生的尊重,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授課中他們的言語表達,簡單明瞭,語氣又很親切,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如王海霞老師,鄭海濤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以親切的笑容,溫和的語調貫徹課堂始終,學生課堂的反應自然很活躍很積極,讓人真切體會到了“愛”駐課堂的魔幻魅力。

  在所觀摩的所有課中,教師的教學設計都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並且教師精心設計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張茅初中的郭老師的《找規律》,用畫一畫、擺一擺、算一算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自主學習新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和感受到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教學設計,對學生要瞭解,信任,要把學生教活、教懂、教深。弗賴登塔爾曾經說:“學一箇活動最好的方法是做。”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纔可能是有效的。如高慧老師,她在講“圖形的變化規律”時,就讓學

  生觀察了給出的一組圖形後,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組有規律的圖形,看似很簡單的教學改變,實際上卻是理唸的轉換。讓學生由以往的看轉爲自己動手親自寫,這個過程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圖形變化規律。通過這一點我領悟到教學一定得注重細節,每一箇環節都需要好好打磨,才能製作出一堂高質量的課。有時看似不起眼的小變化,實質上卻蘊含着教學理唸的不同。就像捅破一層窗戶紙一樣,看這小細節好像很簡單,可實則不容易想到。只有平時多積累多琢磨新課程理念,高效實用課堂的教學要素,到準備教學案時纔會厚積薄發,讓人眼前一亮,由衷讚歎。

  知識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學習數學的終極目的是爲了應用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題目。這一點我們都是深有感受。在這些課的設計裏無論是在知識展墊、知識新授、練習設計、課堂的總結評價中老師的設計都結合了生活中的實際題目。如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有很多老師都是由現實的數學問題引入,都是利用學生自主探究方法得出定值的關係。同時這些老師的整節課的設計由開始到結束都是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題目來啓發和引導學生。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我們的每一堂課都是一場沒有彩排的劇目,教師面臨的是時刻都會發生他們所設想之外的情形,而要自如地掌控這種隨時都有“意外”的局面,就必須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教學機智及應變能力,就這一點來說,我覺得教師與直播現場的節目主持人的角色是一樣的。在這次聽

  課過程當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執教老師們的那種良好的教學機智,豐富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方面的表現以及老師們的良好的課堂應變能力,讓我進一步體會到教師自身素質的重要性。

  短短的一天聽課讓我的心靈震顫,我看到了教學的藝術所在,看到了老師的教育理唸的體現,看到了今天學生的思想現狀,爲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爲自己的課堂教學注入鮮活的血液。對比自己以前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態度,我需要改進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以後一定要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成爲一名21世紀與時俱進的高素質教師。

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今年3月20日——22日我校教務處組織語數外教師到義馬市一中參加了高效課堂課堂教學評優聽課活動,聽了9節課後,我感觸很多,也學到了不少經驗與知識。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全國各省市出類拔萃的語文教師的講學風采,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在課堂教學方面自身的淺薄與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浮華退去,盡顯本色。

  這次聽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師執教的觀摩課都很樸實,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淡化了課件等的輔助作用。華麗惹眼的課件被幾張簡單的幻燈片代替;五花八門的活動被紮實的讀書練習所代替,真正彰顯了課堂本色。沒有激情澎湃,卻一樣感人至深;沒有花哨的教法,卻令人記憶猶新。這些課很簡單,以生爲本,範讀,品味句子,品味詞語,卻又不簡單,蘊含着豐富的情感,蘊含着樸素的教學理念。課堂設計環環相扣,每個環節之間得銜接過渡非常自然,每個環節都給學生設定一定難度的任務,難易程度特別恰當,所以使整節課都進行得特別順暢。

  第二、課前預習,高效課堂。

  教師教學設計的每一箇環節都圍繞着“高效”,注意提高課堂效率尤其學生的學習效率。每節課都非常注重對預習的落實。上課直接解決字詞,沒有拖沓;導學目標明確,有利於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在深入品讀文本時有同學就能夠談得深刻、全面甚至語出驚人。例如虞大明老師《祖父的園子》憑藉自己幽默風趣的語言,以學生自主感悟爲主,引領學生探究“祖父的園子是一箇怎樣的園子?”首先是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是一箇怎樣的園子?用一箇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後交流討論後,梳理學生的反饋信息:多姿多彩、應有盡有、自由快樂。接着讓學生圍繞這些感受詞提一箇問題,如爲什麼說這是一箇多姿多彩的園子?……再次瀏覽課文,把相應的句子劃下來,並在句子旁寫上相應的詞語。在這過程中,虞大明老師還向學生

  做了學法的指導,略讀課文以瀏覽爲主,要善於捕捉課文重要信息。在三讀課文基礎上,他讓學生在文中圈出能概括蕭紅所做事情的關鍵詞,並採用標號的形式,明確蕭紅在園子裏做幾件事。

  所以,這也提醒我們切切實實把課前預習落實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預習、抓住導學目標的好習慣,上起課來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以讀爲本,讀中悟情。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爲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竇桂梅老師執教《我的爸爸叫焦尼》時,引入新課後,竇老師範讀起了繪本故事,她的聲音輕柔婉轉,如山中的小溪,靜靜地流入學生的心田,流入聽課老師的心田。她用聲情並茂的講述,引導學生進入迪姆“這一天”的生活。接下來竇老師與大家分享了這個故事中最讓人感動的語句:“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我就是父親,我就是兒子……”聽到學生讀出這樣的句子,竇老師笑了,她幽默地評價道“你現在是個好兒子,將來一定會是個合格的好爸爸!”全場響起了笑聲,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第四、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習習慣培養。

  很多老師會在課件上給學生出示“學習方法”,名字多樣“教你一招”“閱讀小錦囊”等,讓學生收穫一種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個別老師很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孫雙金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一邊聽一邊記”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後,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鑑,當然有比較就會有鑑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

  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通過本次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做爲一名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利用新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它成爲學生學習知識展示自我的平臺。

  總之,平時一定要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授課能力,多聽同任教師的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取得好成績。

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3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義馬市初中數學高效課堂觀摩研討活動,觀摩了3節義馬市一中教師的示範課,讓我感受頗深,收益匪淺,也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的無窮藝術魅力。他們的課以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向我們展示了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下面我就參加的這一次活動談一點兒自己的粗淺體會和感受。

  一、樸實大氣的課堂

  縱觀名師的課,他們沒有刻意追求語言的華麗、課件的精美,更沒有擺那些好看而不實用的花架子。教師完全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瞭解學生的起點,直面學生的教學現實。呈現在聽課教師面前的是真實的、不加粉飾的、常態下的課。讓人感覺自然,親切,可看,可學。留給學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間,課堂是一箇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信息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二、激情飽滿的課堂

  作爲一名教師,如果把真摯的感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那麼學生的情感也會被感染。學生由此會興趣濃厚、思維活躍,例如,郭光華老師在執教《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劉斌老師在執教《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時,他們一上課就用飽滿的激情把學生的思維火花點燃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步一步通過想、說、做的方法逐層深入,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以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配合,課堂效率很高。因此要讓我們的課堂是高效的課堂,就應讓我們的課堂激情飽滿、個性張揚。

  三、精心獨到的課堂設計

  幾位老師的課,從導入新課到課外拓展,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箇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每位教師都能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每一箇細節之處都體現了匠心獨到之

  處。每位老師的課前準備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豐富。課中有可能用到的他們都事先想到了。我想,這也可能是名師的獨到之處吧。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劉斌老師的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應用》一節課,這節課的精彩之處在於,讓學生經歷、感悟計算需要注意的事項,劉老師先讓學生作口算題,讓錯的同學說方法,從而總結經驗。簡算部分更是設計巧妙,出示填空題,通過讓學生填數字使學生理解掌握勾股定理的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練習設計方面針對性也很強,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分層合理得當。課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教育觀念現代化的主要標誌之一,是強調給學生自主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體驗。所聽的這幾節課老師自始至終都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和經歷數學。在體驗中豐富經驗、獲得方法、形成態度、享受快樂、得到發展。在“複式統計條形統計圖”的教學中,就是讓學生體驗,她首先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初步理解感知兩個單一統計圖不方便,然後通過討論,讓學生畫一畫,展示作業評一評,接着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出複式統計圖的畫法,接着利用驗證,使學生深刻體驗複式統計圖的好處,在動手中完善對複式統計圖的建構,使知識內化。

  一天的學習,我學到很多,感受很多,收穫很多,名師紮實深厚的教學基本功,大氣自然的教學風格,廣博的知識,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的教學機智,獨到智慧的教學設計,富有藝術性的課堂,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將以這次活動爲契機,努力向高水準看齊,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業務水平,通過努力力爭使自己的授課水平實現新的跨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4

  通過聽課,我清楚了一節課要上好,首先要:

  第一、喫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課後,我認爲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第二、注重啓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爲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分組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你真棒。”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