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工作條例(通用3篇)
體育工作條例 篇1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爲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學校體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的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餘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
第三條 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習慣;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爲國家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增強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進取精神。
第四條 學校體育工作應當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體育鍛煉與安全衛生相結合的原則,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強身健體活動,重視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注意吸取國外學校體育的有益經驗,積極開展體育科學研究工作。
第五條 學校體育工作應當面向全體學生,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第六條 學校體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由學校組織實施,並接受體育行政部門的指導。
第二章 體育課教學
第七條 學校應當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實施體育課教學活動。
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各年級和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普通高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開設體育選修課。
第八條 體育課教學應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教學內容應當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符合學生年齡、性別特點和所在地區地理、氣候條件。
體育課的教學形式應當靈活多樣,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第九條 體育課是學生畢業、升學考試科目。學生因病、殘免修體育課或者免除體育課考試的,必須持醫院證明,經學校體育教研室(組)審覈同意,並報學校教務部門備案,記入學生健康檔案。
第三章 課外體育活動
第十條 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生動活潑。
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每天應當安排課間操,每週安排三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含體育課)。
中等專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除安排有體育課、勞動課的當天外,每天應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課外體育活動。
第十一條 學校應當在學生中認真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達標活動和等級運動員制度。
學校可根據條件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遠足、野營和舉辦夏(冬)令營等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
第四章 課餘體育訓練與競賽
第十二條 學校應當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課餘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有條件的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普通高等學校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以開展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的訓練。
第十三條 學校對參加課餘體育訓練的學生,應當安排好文化課學習,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並注意改善他們的營養。普通高等學校對運動水平較高、具有培養前途的學生,報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適當延長學習年限。
第十四條 學校體育競賽貫徹小型多樣、單項分散、基層爲主、勤儉節約的原則。學校每學年至少舉行一次以田徑項目爲主的全校性運動會。
普通小學校際體育競賽在學校所在地的區、縣範圍內舉行,普通中學校際體育競賽在學校所在地的自治州、市範圍內舉行。但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批准,也可以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舉行。
第十五條 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每三年舉行一次,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特殊情況下,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可提前或者延期舉行。
國家教育委員會根據需要,可以安排學生參加國際學生體育競賽。
第十六條 學校體育競賽應當執行國家有關的體育競賽制度和規定,樹立良好的賽風。
第五章 體育教師
第十七條 體育教師應當熱愛學校體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養,掌握體育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方法。
第十八條 學校應當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覈定的教師總編制數內,按照教學計劃中體育課授課時數所佔的比例和開展課餘體育活動的需要配備體育教師。除普通小學外,學校應當根據學校女生數量配備一定比例的女體育教師。承擔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訓練任務的學校,體育教師的配備應當相應增加。
第十九條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有計劃地安排體育教師進修培訓。對體育教師的職務聘任、工資待遇應當與其他任課教師同等對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有關部門應當妥善解決體育教師的工作服裝和糧食定量。
體育教師組織課間操(早操)、課外體育活動和課餘訓練、體育競賽應當計算工作量。
學校對妊娠、產後的女體育教師,應當按照《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給予相應的照顧。
第六章 場地、器材、設備和經費
第二十條 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或者地方制定的各類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備標準,有計劃地逐步配齊。學校體育器材應當納入教學儀器供應計劃。新建、改建學校必須按照有關場地、器材的規定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
在學校比較密集的城鎮地區,逐步建立中小學體育活動中心,並納入城市建設規劃。社會的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應當安排一定時間免費向學生開放。
第二十一條 學校應當制定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管理維修制度,並由專人負責管理。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破壞學校體育場地或者破壞體育器材、設備。
第二十二條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根據學校體育工作的實際需要,把學校體育經費納入覈定的年度教育經費預算內,予以妥善安排。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學校教育經費時,應當安排一定數額的體育經費,以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
國家和地方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在經費上應當儘可能對學校體育工作給予支持。
國家鼓勵各種社會力量以及個人自願捐資支援學校體育工作。
第七章 組織機構和管理
第二十三條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健全學校體育管理機構,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和檢查。
學校體育工作應當作爲考覈學校工作的一項基本內容。普通中小學校的體育工作應當列入督導計劃。
第二十四條 學校應當由一位副校(院)長主管體育工作,在制定計劃、總結工作、評選先進時,應當把體育工作列爲重要內容。
第二十五條 普通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和規模較大的普通中學,可以建立相應的體育管理部門,配備專職幹部和管理人員。
班主任、輔導員應當把學校體育工作作爲一項工作內容,教育和督促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學校的衛生部門應當與體育管理部門互相配合,搞好體育衛生工作。總務部門應當搞好學校體育工作的後勤保障。
學校應當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以及大、中學生體育協會等組織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的作用。
第八章 獎勵與處罰
第二十六條 對在學校體育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或者學校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十七條 對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爲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令其限期改正,並視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
(一)不按規定開設或者隨意停止體育課的;
(二)未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含體育課)的;
(三)在體育競賽中違反紀律、弄虛作假的;
(四)不按國家規定解決體育教師工作服裝、糧食定量的。
第二十八條 對違反本條例,侵佔、破壞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單位或者個人,由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門令其限期清退和修復場地、賠償或者修復器材、設備。
第九章 附則
第二十九條 高等體育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的體育專業的體育工作不適用本條例。
技工學校、工讀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成人學校的學校體育工作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三十條 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可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辦法。
第三十一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教育部、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1979年10月 5日發佈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定(試行草案)》和《中、小學體育工作暫行規定(試行草案)》同時廢止。
體育工作條例 篇2
1、我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習慣;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爲國家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增強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勇敢、團結、進取的精神。
2、體育工作應該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體育鍛煉與安全衛生相結合的原則,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強身鍵體活動,積極開展體育科學研究工作.
3、體育工作應當面向全體學生,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4、體育課教學應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教學內容應當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年齡、性別特點及地理、氣候條件。教學形式應靈活多樣。加強教學研究,不斷改進教法,改善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5、體育課是學生畢業、升學考試科目。學生因病、殘免修體育課或者免予體育考試,必須持醫院證明,經體育教研組同意,政教處審覈批准,並記入學生健康檔案。
6、根據我校學生人數和班額的實際情況,體育組要統籌安排好各年級的課外活動,並注意時間、地點、內容、器材等方面的保證和落實。體育組派專人指導、督促、檢查,定期公佈課外活動的情況。
7、要在學生中認真宣傳和執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開展達標活動和實施等級運動員制度。達標活動要實行分類目標管理。
第一類:達標在85%以下的班級爲達標率不合格的班級。
第二類:達標在85%一89%的班級爲達標率合格的班級。
第三類:達標在90%以上的班級爲達標率優良的班級。
第一類
班級不能參評先進集體,體育組、年級組應爲這類班級創造條件,使他們合格;對於第三類班級要積極推廣他們的經驗,不斷提高等級率。
8、應當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課餘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
9、體育競賽遵循小型多樣、單項分散,勤儉節約的原則,學校每年舉行一次運動會。
10、體育教師應當熱愛學校體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養,掌握體育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方法。
11、要按照國家或地方制訂的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備標準,有計劃地逐步配齊。
12、要根據體育工作的實際需要,把體育經費納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內,予以妥善安排。
13、學校由一位副校長主管體育:工作,在制定計劃、總結工作、評比先進時,要把體育工作列爲重要內容。
體育工作條例 篇3
根據盟財政局關於20xx年財政監督工作的部署,我局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工作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進行認真研究,突出重點、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認真查糾財政資金管理使用中的問題,不斷完善財政資金監管長效機制,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規範性和安全性,順利地完成了各階段的工作任務。
一、加強財政監督知識培訓,強化財政監督法規認識
20xx年,我縣財政監督工作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加強財政資金監管,規範會計基礎工作和強化會計人員的培訓列入工作重點。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先後對全縣個預算單位負責人、會計人員進行了財政、財務會計知識和財政監督知識培訓,進一步做好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發揮會計監督作用。工作中要求各預算單位的會計報表實行按月催收和審查制度,並對存在的問題通過培訓,現場指導和檢查進行規範,要求單位必須配備合格會計人員並保持穩定,及時做賬、及時報送財務報表,通過這些措施,會計基礎工作得到進一步規範,會計監督作用明顯加強。
二、加強內部協調配合、完善財政資金撥付監管制度
我縣由於財政監督機構人員較少,實行財政監督機構和各股室監督相結合的財政大監督的模式進行各項財政監督和檢查工作。各股均制定了嚴格的財政資金使用管理和撥付程序制度,並實行重點資金調度、撥付集體審批、印鑑分別保管、不得由一箇人辦理資金撥付全過程的內部牽制制度、縣級報賬制的項目,實行由相關部門聯籤並報分管縣領導審批的制度。重點強調加強非稅收入和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嚴格履行項目招投標程序、全面執行政府採購制度、嚴肅紀律、規範操作、加強審計監管。
三、認真開展各項監督檢查工作
今年,我們繼續加強財政資金監管,不斷完善財政監督機制,全面推進依法理財。首先,加強對支農支牧、社會保障等財政投入大、事關民生等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繼續執行好專項資金審批備案和月報表制度,加大事前審覈、事中監控和事後檢查的工作力度,確保專款專用。其次,把對各單位財務收支檢查與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結合起來,一方面檢查各單位執行資產負債表、收支明細表報送情況,及時掌握各單位的財務收支運行情況,另一方面對會計賬簿及檔案的建立與管理、會計憑證等真實性進行嚴格檢查,進一步規範各單位資金運行和會計行爲。三是認真做好20xx年度會計監督檢查工作,對列入檢查對象的多倫縣第一中學、多倫縣婦幼保健院、多倫縣房地產管理局、裕泰糧食購銷有限責任公司四家單位進行了檢查。重點關注保障性住房的成本覈算、土地取得、資金鍊條、分配管理以及財政資金使用情況及各企事業單位執行企業會計管理制度、財務覈算情況。爲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營造優良的外部環境。四是繼續開展好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專項治理工作,對各單位所有公務用車認真登記、審查覈實,確保信息全面真實、及時報送,切實把公車治理工作做好,有效推進反腐敗工作。五是繼續深入開展小金庫治理工作,完善工作機制,確保以“小金庫”專項治理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四、主要經驗及成效
我縣的財政監督工作,主要採取依靠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支持,與縣紀委監察、審計等部門密切配合,全局各股室都參與的大監督的模式開展各項監督檢查工作。主要體現在:一是組織領導有力、各部門配合密切、監督質量提高。二是局領導重視,宣傳培訓到位,單位法制認識增強。20xx年我局將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強化會計覈算與監督,深入開展“小金庫”治理檢查和各種財政專項資金檢查作爲財務中心工作之一,要求做到精細化,常態化監管。
通過上述措施,取得了明顯的監督成效。例如以前做賬、報賬不及時的,現在大多能夠及時做賬和報表,不能按時報表的主動說明原因。檢查發現賬務處理不規範的,主動整改落實,不懂的主動向財政部門請教。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單位主動向財政部門諮詢,建立完善內部財務監督管理制度,原始憑證不規範的,印製了規範的領款單,報銷單等。資金撥付管理不規範的,健全了規範的撥付管理程序制度。未按規定任用會計人員的單位,也聘請了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擔任會計工作,財務會計工作面貌得到有效改善,財經工作秩序進一步規範。
五、明年工作要點
經過努力,我縣財政監督檢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和其他先進地區比還有不足之處:比如:會計隊伍素質不高,人員不穩定。農村基層會計機構不夠健全,會計覈算不規範,財務管理不規範。隨着農村機構改革和中央財政向農村傾斜,農村村級財務人員力量薄弱,財務管理和會計覈算任務沉重,財政面臨加強農村財務會計人員業務培訓和指導的重任。財政監督幹部經驗交流和業務培訓不夠,缺少與先進地區的經驗交流,財政監督水平有待提高。
(一)抓好財政法規的貫徹執行,逐步實現財政監督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和高效化。採取多種形式,宣傳貫徹《預算法》《會計法》《財政違法行爲處罰處分條例》等財政法規,切實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財政監督職責,加大財政執法力度,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主動探索和建立科學的財政監督機制,充分發揮財政監督在嚴格預算管理、加強增收節支、保障政策執行、維護財經秩序、提供決策參考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加強財政法規的學習教育,制定切合實際的財政監督檢查實施辦法,規範監督檢查執法行爲。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健全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提高財政監督質量和財政執法水平。
(二)抓好日常財政監管,努力提高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規範性和有效性。保證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的安全、規範和有效是財政監督機構的一項重要職責。要圍繞財政管理工作重點,對稅收徵管質量、政府非稅收入徵繳、政府採購行爲、財政專項資金的分配及財政票據的領報繳銷等情況實施日常監督。對財政預算的執行實行跟蹤反饋制度,落實財監機構對有關財政撥款和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年度審覈制度。加強對近年來縣財政出臺的各項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促進財政管理整體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三)抓好財政專項檢查,着力解決財經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抓住財政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主要安排對一些重大財稅政策執行情況、重點行業稅收徵管質量、重要非稅收入繳納情況的專項監督檢查。以強化災後恢復重新構建項目資金監督檢查爲重點,實現對救災資金的全程監管,確保專款專用。組織對“三農”、社保、教育、衛生、災後重新構建、擴大內需、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等關係民生的重大支出情況的專項監督檢查。繼續清理整頓治理行政事業單位銀行卡號,建立健全“小金庫”專項治理長效機制。深入貫徹《會計法》,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抽查,嚴厲打擊會計造假行爲。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重點查糾國有資產基礎管理薄弱、隨意處置國有資產、賬外資產以及資產流失的問題。開展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檢查,嚴肅查處截流、坐支、挪用財政專項資金等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爲。適時開展重大項目資金跟蹤問效和財政績效監督檢查,進一步強化財政監督檢查職能,嚴肅財經紀律。
(四)抓好財政內部監督,正確履行財政源頭治理和反腐敗工作職責。 貫徹落實《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檢查辦法》,建立健全財政資金分配過程中的權力制衡和監督機制。完善對鎮財政考覈督察和國庫集中收付業務稽覈制度,加強財政系統內部紀檢監察工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推行政務公開,落實首問責任制,建立健全財政部門教育、制度和監督並重的預防和懲治腐敗實施辦法,保持財政幹部廉潔從政、依法理財。主動完成縣委、政府分配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正確履行財政源頭治理工作職責,深入推進財政制度改革,大力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努力做好盟財政局、縣、安排的各項監督檢查工作,促進全縣財政經濟健康發展。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