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談判經典案例(精選5篇)
商務談判經典案例 篇1
有一箇媽媽把一箇橙子給了鄰居的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便討論起來如何分這個橙子。兩個人吵來吵去,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由一箇孩子負責切橙子,而另一箇孩子選橙子。結果,這兩個孩子按照商定的辦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興興地拿回家去了。
第一個孩子把半個橙子拿到家,把皮剝掉扔進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機上打果汁喝。另一箇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進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來磨碎了,混在麪粉裏烤蛋糕喫。
從上面的情形,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兩個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然而,他們各自得到的東西卻未物盡其用。這說明,他們在事先並未做好溝通,也就是兩個孩子並沒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沒有事先申明價值導致了雙方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場上的公平,結果,雙方各自的利益並未在談判中達到最大化。
如果我們試想,兩個孩子充分交流各自所需,或許會有多箇方案和情況出現。可能的一種情況,就是遵循上述情形,兩個孩子想辦法將皮和果肉分開,一箇拿到果肉去喝汁,另一箇拿皮去做烤蛋糕。然而,也可能經過溝通後是另外的情況,恰恰有一箇孩子即想要皮做蛋糕,又想喝橙子汁。這時,如何能創造價值就非常重要了。
結果,想要整個橙子的孩子提議可以將其他的問題拿出來一塊談。他說:“如果把這個橙子全給我,你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還了”。其實,他的牙齒被蛀得一塌糊塗,父母上星期就不讓他喫糖了。 另一箇孩子想了一想,很快就答應了。他剛剛從父母那兒要了五塊錢,準備買糖還債。這次他可以用這五塊錢去打遊戲,纔不在乎這酸溜溜的橙子汁呢。 兩個孩子的談判思考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溝通,創造價值的過程。雙方都在尋求對自己最大利益的方案的同時,也滿足對方的最大利益的需要。
商務談判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樣。好的談判者並不是一味固守立場,追求寸步不讓,而是要與對方充分交流,從雙方的最大利益出發,創造各種解決方案,用相對較小的讓步來換得最大的利益,而對方也是遵循相同的原則來取得交換條件。在滿足雙方最大利益的基礎上,如果還存在達成協議的障礙,那麼就不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替對方着想,幫助掃清達成協議的一切障礙。這樣,最終的協議是不難達成的。
1991年的一箇夜晚,美國一名談判大師在家中接到一箇電話,對方稱自己在科威特石油公司的兄弟被伊拉克大獨裁者薩達姆扣爲人質,他想聘請他爲談判顧問,說花多少錢都願意贖回他的兄弟。這位談判大師告訴對方,他不用花一分錢贖金就能救回他的兄弟。
他聯繫了一名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著名記者,問其是否願意陪他去巴格達一趟,與薩達姆展開談判,如果他願意,就把獨家採訪權給他。時逢美伊激戰正酣,真是天逢良機,記者非常樂意,但CBS總編卻不同意記者冒險上戰場,於是這位談判大師又拿出第二套方案:在伊拉克臨國約旦採訪薩達姆。結果,薩達姆喋喋不休的對着電視說了兩個小時之後釋放了人質,而這正是那段時期薩達姆所放出的唯一的人質。
這位談判大師就是羅傑道森。
商務談判經典案例 篇2
談判若沒有期限,那麼談判者是不會感覺到什麼壓力存在的。很多談判,尤其是複雜的談判,都是在談判期限即將截止前達成協議的。當談判的期限愈接近,雙方的不安與焦慮便會日益增加,而這種不安與焦慮,在談判終止的那一刻,將會達到頂點,而這正是運用談判技巧的最佳時機。在談判中,“截止期限”有時能產生令人驚異的效果。所以,你能巧妙地運用,可獲預期效果。
一家酒店,有個醉漢,借酒勁,干擾顧客用餐,還居然朝飯桌摔酒瓶子,嚴重擾亂了酒店的秩序。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際,酒店老闆:一箇瘦弱而溫和的好人,突然一步步地逼進那個傢伙,命令他道:“我給你兩分鐘時間,限你在兩分鐘之內離開此地。”而出乎意料的是,這傢伙真的乖乖收起衣服,握着酒瓶,邁着醉步揚長而去了。驚魂未定,有人問老闆:“那!流氓如果不肯走,你該怎麼辦?”老闆回答:“很簡單,再延長期限,多給他一些時間不就好了。”
只有在有新的情況發生或理由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延長期限。如果對方認爲你是個不遵守既定期限的人,那麼,設限對談判對手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即使期限已到,也不會讓人感覺到不安全焦慮,因爲他們早已算準了你不把期限當作一回事。在談判時,不論提出“截止期限“要求的是哪一方,期限一旦決定,就不可輕易改變。
商務談判經典案例 篇3
日本一家着名汽車公司剛剛在美國“登陸”,急需找一箇美國代理商來爲其推銷產品,以彌補他們不瞭解美國市場的缺陷。當日本公司準備同一家美國公司談判時,談判代表因爲堵車遲到了,美國談判代表抓住這件事緊緊不放,想以此爲手段獲取更多的優惠條件,日本代表發現無路可煺,於是站起來說:“我們十分抱歉耽誤了您的時間,但是這絕非我們的本意,我們對美國的交通狀況瞭解不足,導致了這個不愉快的結果,我希望我們不要再因爲這個無所謂的問題耽誤寶貴的時間了,如果因爲這件事懷疑我們合作的誠意,那麼我們只好結束這次談判,我認爲,我們所提出的優惠條件是不會在美國找不到合作伙伴的。”日本代表一席話讓美國代表啞口無言,美國人也不想失去一次賺錢的機會,於是談判順利進行下去了。
提問:
1.美國公司的談判代表在談判開始時試圖營造何種開局氣氛?
答:美國公司談判代表連續指責日本代表遲到,這是一種情感攻擊,目的是讓日本代表感到內疚,處於被動,美國代表就能從中獲取有利條件,開局氣氛屬於低調氣氛。
2.日本公司談判代表採取了哪一種談判開局策略?
答:日本公司談判代表面對美國人的低調開局氣氛,一針見血的指出:如果你方沒有誠意,咱們就不要浪費時間,想和我方合作的公司很多,與你方不談也罷!日本人用高調開局氣氛進行反擊,使談判進入實質階段。
3.如果你是美方談判代表,應該如何扳回劣勢?
答:日本公司的談判代表暫時控制了談判氣氛,風頭正勁,如果此時與日本代表正面交鋒勝算不大,我方利益難以保證,所以應該避其鋒芒,採用“疲勞戰術”,先讓日本代表慷慨激昂地介紹他們的產品和未來計劃,然後我方禮貌的道歉,表示有些問題沒聽明白,請日本代表就某個問題或幾個問題反覆進行陳述,消磨幾次之後,日本代表已是強弩之末,心理和生理上都產生疲勞,喪失了對談判氣氛的控制,這時我方突然提出幾個尖銳的問題,再次衝擊日方的心理防線,不但能逐漸掌握談判氣氛,談判結果也將向着利於我方的方向發展。
商務談判經典案例 篇4
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國去採購成套設備。巴西談判小組成員因爲上街購物耽誤了時間。當他們到達談判地點時,比預定時間晚了45分鐘。美方代表對此極爲不滿,花了很長時間來指責巴西代表不遵守時間,沒有信用,如果老這樣下去的話,以後很多工作很難合作,浪費時間就是浪費資源、浪費金錢。對此巴西代表感到理虧,只好不停地向美方代表道歉。談判開始以後似乎還對巴西代表來遲一事耿耿於懷,一時間弄得巴西代表手足無措,說話處處被動。無心與美方代表討價還價,對美方提出的許多要求也沒有靜下心來認真考慮,匆匆忙忙就簽訂了合同。 等到合同簽訂以後,巴西代表平靜下來,頭腦不再發熱時才發現自己吃了大虧,上了美方的當,但已經晚了。
商務談判經典案例 篇5
廣東玻璃廠廠長率團與美國歐文斯公司就引進先進的玻璃生產線一事進行談判。從我方來說,美方就是顧客。雙方在部分引進還是全部引進的問題上陷入了僵局,我方的部分引進方案美方無法接受,我方遭到拒絕。
這時,我方首席代表雖然心急如焚,但還是冷靜分析形勢,如果我們一箇勁兒說下去,就可能會越說越僵。於是他聰明地改變了說話的戰術,由直接討論變成迂迴說服。“全世界都知道,歐文斯公司的技術是一流的,設備是一流的,產品是一流的。”我方代錶轉換了話題,從微笑中開始談天說地,先來一箇第一流的誠懇而又切實的讚歎,使歐文斯公司由於談判陷入僵局而產生的牴觸情緒得以很大程度的消除。“如果歐文斯公司能夠幫助我們廣東玻璃廠躍居全中國一流,那麼全中國人民很感謝你們。”這裏剛離開的話題,很快又轉了回來,但由於前面說的那些話,消除了對方心裏上的對抗,所以,對方聽了這話,似乎也順耳多了。
“美國方面當然知道,現在,意大利、荷蘭等幾個國家的代表團,正在我國北方省份的玻璃廠談判引進生產線事宜。如果我們這次的談判因爲一點點的小事而失敗,那麼不但是我們廣東玻璃廠,而且更重要的是歐文斯公司方面將蒙受重大的損失。”這損失當然不僅是重意,而說話中止使用“一點點小事”來輕描淡寫,目的是爲了引起對方對分歧的關注。同時,指出談判萬一破裂將給美國方面帶來巨大的損失,完全爲對方着想,這一點對方不容拒絕。
“目前,我們的確有資金方面的困難,不能全部引進,這點務必請美國同事們理解和原諒,而且我們希望在我們困難的時候,你們能伸出友誼之手,爲我們將來的合作奠定一箇良好的基礎。”這段話說到對方心裏去了,既通情,又達理,不是在做生意,而是朋友間的互相幫助,因此迅速就簽訂了協議,打破了僵局,問題迎刃而解,爲國家節約了大量外匯。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