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在召喚評課稿(精選4篇)

田野在召喚評課稿 篇1

  安老師是一位漂亮的音樂教師,氣質和裝扮與空姐有幾分相似,賽後老師們親切地稱安老師爲空姐。聽安老師的課,也是一種享受,不僅人美,課也很美,美的情境,美的語言,美的聲音,美的音樂。

  安老師的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對學生演唱的聲音有較細緻的要求,如,連貫的旋律、休止符如何表現,哪個字如何演唱,等等,可以感覺到學生的聲音在老師的調教下有明顯的進步。這是抓了重點的唱歌教學,唱歌教學的重點不在唱會歌曲,而在如何表現好歌曲,而表現好歌曲的重點不在採取多種演唱形式表現,或舞蹈、樂器參與表現,而是實實在在指導學生如何用自己的聲音表現出來。

  新課改後,屬於“技能”的內容都在教學中淡化了,在唱歌教學中老師們更願意採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歌曲,而較少指導學生的聲音表現。而本人認爲這恰恰是歌唱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在游泳中學游泳”,學生的歌唱技能也只有在教師細緻的指導下,在每節唱歌課的歌曲表現中得到鍛鍊,並得到逐步的提高,否則到學生通過唱歌課學到的可以也只是幾首下課後就不會再唱的歌曲,這樣我們的唱歌教學效益就要大打折扣了。當然,這裏需要說明一點,演唱技能的不能採用機械枯燥的訓練式學習,而應有機地融入歌曲表現中才能讓學生樂於學習,易於接受,迅速提高。

  《田野的召喚》是一首二聲部歌曲,安老師能根據歌曲特點設計教學,也值得借鑑。在二聲部教學設計上也有很多好的方法值得借鑑。這首歌曲的二聲部較簡易,是相同節奏的1 0 5 0 1 0 5 0和7 0 5 0 7 0 5 0兩小節旋律反覆出現構成的第二聲部,根據歌曲的特點,安老師先讓學生學完整學習高聲部的演唱,再創設“春風與春雨”的情境,連貫的高聲部爲春風,跳躍的低聲部爲春雨,在情境中引導學生表現。同時將歌曲後半部分的合唱改爲齊唱,這樣更符教學實際,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處理教學材料,也是很有必要的。

  該課在後面部分合唱學習時,教學處理給人以“簡單問題複雜化”之感。較爲簡單的合唱,可直接讓學生分聲部演唱,在演唱中指導調整學生的演唱效果,但教師在此部分採取了多種演唱方式,如,全體唱低聲部,與教師合唱,與錄音合唱等,費時較多。另外,在整個教學中,教師一直隨學生演唱,因老師使用了話筒,演唱的音量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演唱效果,特別是合唱部分的演唱。老師在學生演唱時的幫唱,特別是二聲部合唱的幫唱,不利於學生兩聲部的平衡,也不利於教師對學生演唱中一些問題的發現,老師的幫唱不僅不能起到幫襯的作用有時反而還有些影響學生的演唱。當然唱歌教學中教師視情況輕聲的較投入的幫唱,也是激發學生情緒、帶動學生演唱的一種好的方式。

田野在召喚評課稿 篇2

  《田野在召喚》是意大利的一首民歌,節奏歡快而又活潑,它表現了孩子們在春天出發去效遊、旅行時的歡樂心情。在二聲部的介入下,這首歌所特有的那種兒童的天真活潑與春天的生機盎然被髮揮得淋漓盡致,聆聽之後,我們分明看到了孩子的喜悅和春天絢麗的色彩。雖然現在已經是初夏,但也能從歌聲與曲調中聞到春天的氣息。

  徐欣老師執教的這堂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貼近生活,重視音樂實踐。他在教學中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

  針對徐欣老師的本次教學,我的賞評如下:

  一、教學方法形象生動

  首先徐欣老師帶領學生們踏着進行曲風格的樂曲和步伐將學生引到了各自的座位上,一開始就出現了小小的律動更加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接着便直奔主題告知了孩子們今天要學唱的合唱曲目《田野在召喚》。二聲部自然是由兩個旋律組成的,但兩個旋律的交織卻是學習難點,徐欣老師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別出心裁地將兩個旋律形象生動的比喻成出發旅行的兩個小分隊。將一聲部比喻成乘着熱氣球在天空飛翔的小分隊,將二聲部比喻成在地面踏着步伐前往田野旅行的小分隊。

  二、教學手段充滿樂趣

  合唱課自然是要多唱的,但反覆的練唱往往會磨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徐欣老師爲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教學過程上增加了小提琴的演奏和在學唱二聲部的曲譜時用答數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記憶。在不斷增強學生對這首歌曲旋律理解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讓課堂教學的氣氛變得活潑有趣。在二聲部的學唱時是紮紮實實的先隨小提琴學習歌譜再代入歌詞演唱的。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斷強調歌曲的情緒情感的表現與發聲的糾正。但進入二聲部的深水區也就是難點部分的學唱時可以看出學生們的識譜能力較弱,通過孩子們的表現來看我認爲在這個時候可以先用鋼琴提醒孩子們用LU演唱歌曲,再加入歌譜的學習,因爲孩子不但要唱準音還要唱對唱名。在加入歌詞的這一環節當中也用了適當的引導,首先是跟着音響完整演唱二聲部的歌譜,在唱準音的基礎上加入歌詞演唱。這也是紮紮實實的學會了的。

  三、重點解決化難爲簡

  合唱歌曲的曲譜很難,至少在我看來它很不容易理解。針對這一點,徐欣老師用生動具體的畫面豐富了曲譜,讓曲譜變得極爲形象,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在對一聲部的學習過程中則採用了略學的辦法,本來一聲部就是突出的聲部,更容易被學生掌握,因此,在對一聲部的學習中則略顯粗糙些,但實際上不影響學生的發揮。他留了更多的時間來給學生們補充對這首歌曲的表現,引導學生們在唱歌的時候加入適當的肢體語言來表達歡樂遊玩的情感。

  在所有的亮點中,尤爲值得一提的是徐欣老師那種對音樂的投入,表演與示範,小提琴的加入,整個過程他都被美妙的音符緊緊包圍,渾身上下無不散發着音樂的氣息。在後面面的兩個聲部合唱的時候也恰當了運用了嚮導,一聲部跟電腦走,二聲部跟小提琴走的方式也顯得很和諧。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學生在分聲部合唱的時候起唱部分並不十分完美。比如在前面學習二聲部第三次跟小提琴用答數的方法來記憶旋律的時候也沒有說清楚具體是唱歌譜還是答數,學生在這一環節中所發出來的聲音有些亂。我認爲實質上小學生的音樂課中老師的範唱是極爲重要的,而在徐欣老師的這一課上卻缺乏精彩的範唱。最後結課部分略顯倉促,給人的感覺是課還沒上完。

  但是,值得我深思和學習的地方更多,比如他的才華,他的奇思妙想,他的課堂調控能力以及他親切自然的教態。

  以上是我對《田野在召喚》這一堂課的看法,由於本人對音樂教學的理解能力有限,在賞評中難免有不當和錯誤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評:評課就是這樣評,其實不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這一堂課,你覺得有哪些地方值得學習和借鑑就講出來,你覺得有哪些地方有遺憾也講出來,真實一點,謙虛一點,也就達到了教學研究中的評課效果。本篇評課稿就是一篇真實的評課材料,評得好,說得好,值得同行借鑑。

田野在召喚評課稿 篇3

  《田野在召喚》是意大利的一首民歌,節奏歡快而又活潑,它表現了孩子們在春天出發去效遊、旅行時的歡樂心情。在二聲部的介入下,這首歌所特有的那種兒童的天真活潑與春天的生機盎然被髮揮得淋漓盡致,聆聽之後,我們分明看到了孩子的喜悅和春天絢麗的色彩。

  黃老師執教的這堂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貼近生活,重視音樂實踐。在教學中,黃老師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

  針對黃佩舒老師的本次教學,我作如下點評:

  一、教學手段豐富,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合唱課自然是要多唱的,但反覆的練唱往往會磨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教學過程上黃老師充分利用教學手段,在不斷增強學生對這首歌曲旋律理解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讓課堂教學的氣氛變得活潑有趣。

  二、評價語豐富,銜接自然

  在教學過程中,黃老師的連接過渡語、評價鼓勵語等流暢、自然。比如:“柔美的春風吹過來了,就像柔軟的紗巾輕拂過一樣”、“跟着琴聲走可以,跟着它呢?來挑戰一下自己吧”“你總是能認真地聽”;“老師喜歡你這種說法”等等。

  值得探討的地方:

  1、缺板書設計

  2、教師在課前沒有對學生的回答做充分的預設

  以上是我對黃老師這堂課的一些不成熟看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田野在召喚評課稿 篇4

  我就丁老師說的《田野的召喚》這一課談一點自己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激發動機要能發展情趣

  開始看丁老師的說課稿時,我在這裏打了個大大的問號,我想,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學唱意大利民歌《田野的召喚》,所以導入應該欣賞帕瓦羅蒂演唱的《我的太陽》,仔細推敲後,我贊同丁老師的做法。這是一首四年級的歌曲,如果欣賞帕瓦羅蒂演唱的《我的太陽》,四年級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帕瓦羅蒂演唱過程中的高位置、深氣息。丁老師這樣設計,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會認爲老師和我們一樣,也喜歡喜劇演員潘長江。這樣在學生的眼中,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佈道者,而是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合作者。老師這樣設計,也說明老師是在用學生的眼睛看問題,站在學生的思維立場探索、解決問題,和學生感同身受。教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適時的點撥;在學生靈感火花迸發時,給予更多的鼓勵,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有恍然大悟的驚歎、悠然自得的滿足、躍躍欲試的衝動。

  二、創設情景要能開發潛能

  介紹欣賞完潘長江演唱的《我的太陽》這一環節上,丁老師積極開動腦筋,捨棄單調、枯燥、乏味、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固有模式,設計出適合絕大多數學生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呈現意大利田野風光時,用歌曲的歌詞作爲解說詞,將音樂欣賞學習與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各種感覺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良好的心態、輕鬆的氣氛、愉快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反應,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此處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做,不僅讓學生領略了富有詩情畫意的意大利田園風光,產生了美好的聯想。還初步識記了歌曲《田野的召喚》的歌詞。

  三、合作探究要能解決難點

  歌曲《田野的召喚》一開始,12︱33 33 33 33︱30 5—︱運用了弱拍起唱,這是本課的一箇重點也是難點。此處的學唱,丁老師設計了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在學唱、討論的過程中,瞭解弱起小節,理解作曲家運用弱起小節的妙處。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創造力的培養。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有疑”,有了疑,纔會去探其究竟,纔會獲得新知。可以說,生疑是創新的開始,解疑是創新的過程,答疑則是創新的成果。所以,音樂課堂上,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表個人獨特的見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家知道,音樂是抽象的、非語性的。而本課中,弱起小節運用的答案,也是多元的、開放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音樂體驗和音樂基礎知識的不同,而給出合理的答案。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