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寫遊記評課稿(精選4篇)

學寫遊記評課稿 篇1

  胡老師今天執教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習作內容二選一,寫景或寫事,寫景對於小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寫事相比而言,好一些。但胡老師是藝高人膽大,呈現出來的是兩者的融合。關於習作,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箇頭疼的問題。學生常常呈現的是無米之炊的狀態,而老師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窘況。生活本來是豐富的,但因爲這個時代讓很多學生成爲了電視抑或電腦、手機的奴隸,他們不喜歡閱讀,不喜歡看課外書籍的同時,殊不知這些科技含量高的媒體,在讓學生看到直觀形象的畫面的時候,又悄無聲息地消磨了學生的時間,學生的生活空間變窄了,自然而然生活就變得單調起來,沒有什麼經歷,因而習作時便不知寫什麼,老師教起來很費勁。今天,胡老師爲我們的習作教學提供了思路,指明瞭方向——先開展活動後進行習作。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張化萬稱之爲活動作文,他這樣詮釋活動作文:活動作文是一次革命,它既是一種開放的作文教學觀,也是一種習作教學模式。今天這節課,胡老師爲我們呈現的就是這種模式。

  今天這節課,習作之前,胡老師就精心組織了春遊活動,解決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問題,也就是“寫什麼”的問題,有了經歷,學生便有了“米”,即有了寫作素材。因活動過去一段時間了,學生的體驗在慢慢淡化的時候,胡老師在開課伊始,設計了“分享本學期最快樂的是哪一天”這一環節,並藉助多媒體形象地再現了春遊活動中學生從出發到返回的精彩瞬間,一下子打開了學生的記憶閘門,此時的學生精神上是放鬆的,心裏是快樂的,親切、愉悅、和諧的氛圍也因此應運而生,爲調動學生的寫作願望和激情起到了鋪墊作用。

  接下來胡老師圍繞着“怎麼寫”進行習作指導,他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明確要求——範文引路——分段指導——現場作文——美文展評——開頭結尾指導。

  “範文引路”這一環節,胡老師引導學生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題目的擬定,二是明確寫作順序,做到言之有序。

  重點又放在了“分段指導”這個環節上,有效地解決了如何把內容寫具體這一問題。學生在習作上存在的普遍性的問題就是內容寫不具體,哪怕這件事是自己經歷過的,今天胡老師在這個環節上,按“出發——進入——深處——活動”的順序,同時藉助圖片依次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所做,並把重要的內容板書在黑板上,還不斷地鼓勵學生用上自己平時積累的優美語句,這和課標的要求是吻合的,這樣就解決了大多數學生無法下筆和內容寫不具體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學生開始現場作文,這個環節,胡老師進行了大膽地嘗試,分組合作寫一箇片段,且每個小組只有一人執筆。記得第一次試教後,我和胡老師聊過,這樣設計會不會有點冒險,因爲這樣做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只是整個遊記中的某一箇片段,而不是全部,不是一篇完整的習作,況且也不是每個學生親自動手寫的。胡老師當時說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四年級的學生不可能在一節課上完成這樣的任務,而他想呈現給大家的是一節完整的習作教學。從學生展示的習作來看,無疑這樣的設計自有它的妙處。

  總之,胡老師今天爲我們呈現的習作課,猶如一場及時雨,對於作文教學還在雲裏霧裏的語文老師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雨。這是一節高質量的習作引領課,值得我們大家去模仿、借鑑、探索和進一步研究。

學寫遊記評課稿 篇2

  聆聽了章老師和黃老師的兩節課《小石潭記》與《學寫遊記》,感受如下:

  章老師講課思路清晰,層層深入,在一步步的講解中明確內容、感悟主題、分析寫法。他的課分三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文章具體內容的講解,“文章描寫了哪些優美的景物,分別帶給你怎樣的美感?”在師生的共同研討中確定答案。第二部分是對比閱讀,理解課文豐美的情思,進一步感悟課文的主題“被貶的悲涼和不合於俗的清高孤傲”。第三部分是分析精美的寫法。

  黃老師講解的是作文課,講、練、析、評結合,學生當堂反饋的效果明顯,在一節課的時間裏,可謂立竿見影。講:黃老師先是順着第一節課的結尾,與同學們討論了遊記的諸多寫法,給了一篇學生的習作進行現場的講評分析。練:學生當堂習作。析:出示PPT講解分析可以從梅花的時、色、香、形等角度賞梅。

  評:師生共同閱讀習作,共同評價,並且在最後的點題上,給出有效的指導。整節課流暢自然,學生的練筆充分,在聽完講解後的寫作明顯有所改善,效果顯著。

學寫遊記評課稿 篇3

  今天蒙老師上的《麻雀》一課,是俄國大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散文,文中敘述了一隻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的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蒙老師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將三維目標有機地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堪稱一次精彩的課堂演繹,一次生動的愛的教育,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經受了一次愛的洗禮。

  蒙老師的許多做法都值得我學習。

  一、整體感受課文,認識到位。

  《麻雀》這篇課文通過對不同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不僅刻畫出小麻雀弱小可憐,獵狗龐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爲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愛”的力量。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作的句子,體會三者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堂課,蒙老師通過麻雀和獵狗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獵狗是那麼得可怕和兇惡,麻雀是那麼得弱小,可是老麻雀卻不顧自己的安危,毅然地飛了下去。在這樣的對比下,學生更能體會到這種愛的偉大。

  二、重視語文的薰陶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蒙老師在教學時特別重視對課文文本的研讀,讓學生抓住語言文字材料,品味語言文字。例如在研讀“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着。”時,通過對重點詞句“像一塊石頭似的”引導學生體會“這是一隻怎樣的老麻雀?”感受麻雀的堅定、勇敢以及那份偉大的母愛。

  語文學習是學生個體的行爲。語文閱讀也是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盡相同的。蒙老師在教學時就非常注意尊重與呵護學生的獨特感受。例如:在品讀“一隻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着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裏掉下來的。”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你看到了一隻怎樣的小麻雀?”學生有的回答“無可奈何的小麻雀”“無助的小麻雀”“可憐的小麻雀”學生回答出什麼感受,就讓他帶着這種感情讀一讀。

  三、以情促讀,讀中感悟,加強讀書方法指導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確實,讀書是語文課的根本,蒙老師這節課落實了這點,而學生也正是在品讀中理解了老麻雀是怎樣態度堅決,毫不猶豫地拯救自己的孩子,使在場的每位學生深深感受到親子之情的偉大。同時,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品讀體會感情”這一讀書方法,體現了新課標“以人爲本,着眼未來”的精神。如在指導“它呆立着不動,準備着一場搏鬥”這一句時,蒙老師注重了學生的自讀自悟,並摒棄了傳統的解析方法,通過補充理解“此時的老麻雀,明明知道,但它還是呆立着不動,準備着一場搏鬥。”學生通過補充句子,體會到老麻雀那着急、擔心、害怕卻又堅定的複雜心情。當我們注意到學生正在輕輕抹去眼角的淚珠時,我們一定也是感動的。感動於老麻雀的愛,感動於學生的舉動,而這些感動,正是蒙老師和一羣可愛的學生給予的。

  四、自主學習,形成開放,有活力的課堂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選讀課文的教學,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節課中,徐老師始終是一箇鼓勵者、引導者,始終以學生爲主體,循循善誘。通過她的循循善誘,課堂的主體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整個課堂老師體現出的是尊重、平等、關愛。學生顯示的是活躍、積極、輕鬆。

  五、對中心思想把握深入

  《麻雀》一文,是根據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於1878年4月寫的散文《麻雀》譯寫的,作者生活在俄國農奴們飽受剝削、倍受壓迫,沒有人生自由的時代。他出身貴族,但對這種不公平的社會卻非常不滿。其原譯文的結尾有這樣一段文字:“愛,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懼更加強大。只有依靠它,依靠這種愛,生命才能維持下去,發展下去。”這是對《麻雀》寫作目的的最明確的闡述。當然,對於小學生這樣的背景及意圖,徐老師給學生點到即止,學生能理解到這篇文章不僅歌頌了聖潔無私的愛,而且極爲形象生動地反映了作者對那些備受欺壓與摧殘而又無力主宰自己命運的弱小者的無限同情及對殘暴勢力的極大厭惡。彰揚了老麻雀不畏強暴、反抗邪惡的大無畏精神。最後,蒙老師還利用播放《愛的奉獻》這首歌讓學生感受人間處處都有愛,只有人人獻出愛,世間就變得更美好,深化主題“母愛”的偉大。

  六、不足之處

  瑕不掩疵,蒙老師在學生自主習得後交流有感觸、扣人心絃的詞句時,可以有效的引領,如當第一位學生讀到句子“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可是因爲緊張,它渾身發抖了,發出嘶啞的聲音。它呆立着不動,準備着一場搏鬥”一處時,在交流感悟之後,教師可以引領“你還從哪體會到了老麻雀帶給你的震撼?”在體會了老麻雀的英勇無畏之後,繼而再引領“爲什麼老麻雀面對龐大凶猛的獵狗,可以如此奮不顧身呢?”再引出描寫小麻雀的語句加以解讀,抓住“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這一重點句深入挖掘深意,體會老麻雀那深深的母愛。這樣同樣也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感悟,又使故事情節更完整,同時使獵狗的兇猛與老麻雀的弱小及與小麻雀的無助對比更鮮明,使老麻雀的拳拳母愛之情更顯豐滿。

  總而言之,蒙老師整堂課脈絡清晰,構思新穎,在語文教學中大膽地嘗試選讀課文的閱讀引領,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這節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更引發了我們對於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教學上的差異和具體措施的思索。

學寫遊記評課稿 篇4

  孔老師講授的《尊嚴》這一課,我認爲本堂課非常樸實,知識點明確,課文的主線清晰,主體突出。教師能循循善誘,逐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通過學生批註,教師引領批註,批註方法指導,做到了一課一得。不僅學到了批註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了一箇人要擁有自己的尊嚴,還要維護別人的’尊嚴。聽孔老師的課,受益匪淺。

  孔老師的課是一節實實在在的有效閱讀課,在批註閱讀時,先讓學生自批,然後老師示範自己的批註,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學會了正確批註的方法,堅持下去,每個學生定會從閱讀中更深的理解,獲得更多的感受。孔老師的課是一節實實在在的有效閱讀課,在批註閱讀時,先讓學生自批,然後老師示範自己的批註,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學會了正確批註的方法,堅持下去,每個學生定會從閱讀中獲得更深的理解、更多的感受。

  孔老師執教的《尊嚴》一課真實、紮實,爲有效閱讀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很好的範例。整堂課沒有花哨的語言,沒有華而不實的教學環節,而是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是在學生學有所惑時給予了恰當的指導,本堂課的重要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解釋式批註”的方法,老師先出示一段話讓學生自己寫批註,針對學生批註存在的問題,教師沒有着急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寫批註,而是展示了自己的批註,讓學生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領悟批註的方法,再進行“解釋式批註四步走”的方法總結,最後再讓學生運用剛纔學到的批註方法進行其他句子的批註。這樣“自批、示範、再批、檢測”的教學環節非常紮實有效,學生的收穫是滿滿的,教師的收穫也是多多的。

  孔老師執教的《尊嚴》一課樸實而有效,課堂中的孔老師抓住分分秒妙的時間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並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批註閱讀的方法。孔老師通過填空的方式讓學生關注重要詞語在文中的作用,然後通過自己批註進行感悟,在學生批註不得要領的時候,孔老師立即通過自己的批註進行就地指導,讓學生知道如何批註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然後孔老師就地檢測,再出一箇句子,讓學生立即實踐自己的所得,從而讓學生對重要詞語進行批註掌握的更加紮實,讓學生當堂就能體驗到批註閱讀的樂趣,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在今後的閱讀中繼續嘗試批註的魅力。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