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心得(通用5篇)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心得 篇1

  隨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進一步擴散,截至1月27日,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啓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除西藏外,其餘30個省份先後啓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總動員,拉響了“安全第一,健康第一,防控第一”的暖心警報;全民齊參與,防控疫情人人有責,和疫情賽跑刻不容緩!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裏,我們14億華夏兒女每個人都是抗擊疫情的鋼鐵戰士。

  疫情面前,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面對疫情危險,除夕夜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派出三支醫療隊急赴武漢,各省市區數以萬計的醫生護士組成“先鋒隊”“救援隊”“敢死隊”,迎難而上、向險而行,他們是華夏14億抗疫戰士中的鐵血勇士,衝鋒奮戰在江城武漢疫情最嚴重的第一線,夜以繼日地奉獻在各地防疫救護的最前沿。作爲普通百姓,不同的是,我們堅守在各自家中或臨時住所,用忠誠、執着和堅守,像英勇無畏的戰士一樣戰疫奉獻,書寫各自的風采。

  像戰士一樣堅定必勝的信心和決心。“戰士生來爲戰勝”,鋼鐵戰士從來不懼生死,在他們的辭典裏,除了勝利,還是勝利。面對疫情,只有堅定必勝的信心和決心,才能從容面對、堅決防控、徹底治癒。1月25日農曆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領導下開展工作。1月27日農曆正月初三,受習近平總書記委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來到武漢,考察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問患者和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專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儘管短時間內傳播力強,但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就一定會獲取最後的勝利。

  像戰士一樣熟練掌握手中的武器裝備。全面瞭解武器的基本性能,熟練掌握裝備的使用方法,並運用武器裝備創新戰術戰法,是戰士殺敵致勝的不二法門。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們戰疫的武器裝備是口罩、消毒液、防疫知識常識等。要想奪取戰疫的最終勝利,必須熟練掌握N95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純棉口罩等的正確佩戴方法、各自最長使用時間和用後的正確處理方法;學會用含酒精的消毒液、洗手液洗手的正確要領;切實全面瞭解與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各類防疫知識常識,並自覺落實到一日生活中,真正把自己“武裝”起來,做一名合格的戰疫勇士。

  像戰士一樣不折不扣地做到令行禁止。“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黨指到哪裏就打到哪裏,令行禁止是統一行動、奪取勝利的根本保證。有關專家在國家衛健委1月28日正月初四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隨着認識的不斷加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不僅可以通過飛沫傳播,也可能通過接觸傳播。在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過程中,還出現了一些無症狀感染者。專家提醒,嚴格進行防護,對於防止疫情擴散十分重要。過年提倡“不串門拜年、不聚會就餐、不扎堆娛樂”,儘量不出門。宅在家裏,也是一種戰鬥、一種擔當、一種奉獻。要把“不串門、不聚會、不扎堆”作爲天字一號令來對待,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更不能明知故犯,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好,不僅自己高標準落實,還要嚴格監督家人和親友,限度地減少接觸性傳染。

  像戰士一樣積極配合工作,合力戰疫。部隊戰無不勝,憑的是團隊的協作,靠的是團結的力量。作爲抗擊這次疫情的普通戰士,一定要自覺配合當地醫療機構、派出所、社區、居委會的各項工作,爲調查、隔離和消毒等處置措施落實提供方便和保障。一旦出現乏力、發熱、乾咳等呼吸道症狀,要馬上到就近的定點醫院就醫;特別是有武漢居住史、近期到過武漢的,或與疑似和確診病人有過接觸的,務必及時與駐地醫療機構聯繫,如有疑惑,及時撥打各地開設的專線進行諮詢,且不可掉以輕心甚至隱情不報。

  像戰士一樣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戰士只有兩種狀態,一種是打仗,另一種是準備打仗”,就連睡覺都枕着鋼槍,睜着一隻眼睛。任何時候,不鬆懈、不惰怠是戰士最可愛之處。隨着時間的推移,放鬆警惕進而產生懈怠心理在所難免。作爲抗擊疫情的戰士,我們必須時刻打起精神,積極做好自我防護,外出必須戴口罩,做到勤洗手洗臉;加強居家鍛鍊,室內每天通風;飲食營養搭配,保證充足睡眠,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利用手機和網絡多做國家發佈的疫情防控知識宣傳,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積極分享央媒和地方黨媒的闢謠信息,不斷提振抗擊疫情的士氣和信心。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爲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這是毛澤東同志於1958年7月1日得知江西省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病後,“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創作的兩首七律詩歌《送瘟神》的第二首。62年後的今天,14億中國人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每個人都是抗疫的戰士,重讀這首詩倍感激情滿懷、責任重大。只要我們真正肩負起抗疫戰士的神聖職責,積極配合各地黨委、政府,切實把“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指示落到實處,就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心得 篇2

  過年了,我們的心,緊緊地系在一起。

  網絡上的熱搜話題不再像往常那麼駁雜,而變得純粹;朋友圈裏刷屏的信息,多是親朋好友關於平安健康的提醒。

  因爲我們心中有憂,共同關注着突如其來的疫情;因爲我們心中有愛,萬衆一心期盼着幸福中國年。

  “特別想給所有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拜年,我們在這兒過年,你們卻在醫院幫我們過關。”

  “想給所有的湖北人拜個年,隔離病毒,但絕不會隔離愛。”

  “這個年更多和家人在一起,跟親情在一起,跟愛在一起,就是您對於抗擊疫情最大的貢獻。”

  “同一個世界,同樣護佑健康,請相信中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是20__年央視春晚“史無前例”的一次沒有彩排的節目——情景報告《愛是橋樑》裏的催淚臺詞。該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六位知名主持人白巖松、水均益、康輝、賀紅梅、海霞、歐陽夏丹傾情演繹,向奮戰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與全體武漢市民致敬,字字真情實意,激情澎湃,看哭很多人。

  一年一度的央視春晚被譽爲“新民俗”,已經成爲全球華人情有獨鍾的“年夜飯”。此情此景,必然激發人們迎戰疫情的沖天鬥志,堅定信心,凝聚人心,衆志成城,共克時艱。若評選今年春晚最佳節目,擁有“硬核”的情景報告《愛是橋樑》當之無愧。

  一件成功的作品,是必須找到與受衆同頻的共情點。總體而言,20__年央視春晚精益求精,與衆不同,讓人耳目一新,很走心,很成功。

  疫情襲來,也讓今年的春節也變得不再“熱鬧”。安全起見,人們紛紛戴起口罩,做好防護措施,減少外出,“深宅”起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們每一個人,提高警惕,不心存僥倖,增強自我防病意識,就是在爲國家疫情防控作貢獻。從另外一箇角度來看,春節假期多待在家裏,我們不是有更多的時間陪陪老人和孩子?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連日來,全國各地的愛心物資與援助力量馳援湖北武漢。1月25日是大年初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當晚8時許,山東省首批援助湖北省武漢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隊出征,首批138名醫療隊員告別家人,帶着全省人民的重託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是心有大愛的“逆行者”,是勇敢無畏的“戰士”,也是全省人民的驕傲。我們期待着他們早日凱旋、平安歸來。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寒冬終將過去,讓我們春天裏再相逢。

  中國加油!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心得 篇3

  銘記歷史,敬畏自然

  20__年非典,同學們尚未曾留下印象,但卻是我們這代人揮之不去的陰霾。時隔17年,癧疫再度來襲,病毒以更加狂奔的姿態把我們的日常生活消解成口罩、酒精消毒液和居家隔離的生存之戰。

  我們都知道,這場劫難終會過去,此刻再濃烈的情緒也會褪色。然而,我仍然要提醒同學們不要輕易忘記歷史教訓,不要輕易忘記這次事件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和犧牲。我們每天被各種新聞包裹着,深陷巨大網絡信息洪流,用不了多久接踵而至的新聞會再次搶奪分散我們的注意力。這種情境下,遺忘是最不費力再自然不過的選擇。可我希望同學們不要走這條最容易走的路。

  如學有餘力,請大家把疫情當作一箇課堂,展開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比如自主蒐集疫情信息,整理疫情數據、分析疫情產生原因、預測疫情帶來的社會後續影響,從中瞭解社會運作、科學防疫、社會經濟文化;比如找些經典讀物,耐下性子培養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現代公民意識,思考一箇良善的社會應當具備哪些價值等等。

  我們能做的並非僅有絕望與無奈,並非只是簡單的標籤與空洞的口號。我們身上聚集着超出預想的潛能,可以用行動來爲自己、社會和世界承擔更多的責任,堅持真理,修補缺憾,這樣纔可以減少破壞世界的苦難。這很不容易做到,我們一起努力。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心得 篇4

  對於那些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人來說,這場病痛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場苦難,在苦難面前,有人自怨自艾、有人輕易放棄,有人卻不氣餒,活出了勇氣和信心。

  一張方艙醫院病牀上小哥哥讀書的照片,不知道有沒有感動到你?這位戴着口罩的年輕人,半躺在病牀上,手裏捧着一本厚厚的書在讀,正如一位網友說:在方艙這樣的環境,我們看照片都會感到喘不過氣,何況身在其中的人。

  小哥哥這張照片讓人想起一句話“書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

  這位小哥哥在病牀上讀書的樣子,就是我們面對苦難應該有的“姿勢”,從容不迫,讓人們看到生命的力量。

  一位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小姐姐上了熱搜,得到千萬網友的關注,她患病“自愈”的經歷給了無數人信心和希望。

  “打贏這場戰役,每個人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對於我們,就是不傳謠不信謠,保護好自己。”她在微博中寫到。不是因爲有希望所以堅持下去,而是因爲堅持下去看見了希望。

  如何去迎接變化與挑戰?

  對於你們來說,這個新學期註定是“特殊”的,因爲疫情的關係,你們要推遲到學校學習的時間,而要在家裏開啓新學期。離開了熟悉的課堂和老師,獨自在家學習的日子會讓你感到新奇甚至有點慌亂。

  學習環境變了,學習的方式也變了,你做好應對的準備了嗎?

  你要知道,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沒有什麼事情會一成不變的,生活中、學習上,到處都是挑戰,眼下的學習狀態,對你來說,就是挑戰,如何去應對呢?

  應對挑戰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從當下的一時一刻、一舉一動做起的,比如調整心態,逐漸讓自己進入學習狀態,趕緊收收心;給自己列個規劃,哪個時間點睡覺,哪個時間鍛鍊,做到心裏有數;宅在家裏,脫離了課堂的學習氛圍,更應該要求自己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爲新學期打下基礎。

  危機也是契機,希望通過這場疫情,你們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成長。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心得 篇5

  我想,這個春節大家一定過得“憋得慌”,估計連平時最喜歡宅在家裏的同學都有點呆不住了。原本是闔家團圓、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破壞了,我們不能出門遊玩,不能走親訪友,不能外出聚餐,只能安守家中,爲抗擊疫情盡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在這裏,我想和所有同學老師說一聲“謝謝”,謝謝你們保護好了自己。新聞每天更新的疫情報告,變化的不只是數據,是每一箇活生生的人。而每一個人背後又是一箇個鮮活的家庭,這些數字的跳動牽動着我們所有人的心。我相信南外高中的學子們一定心繫前線,情關家國。同時也有不少同學爲奮戰在疫情前線的人員焦灼憂心卻深感無能爲力,幫不上什麼忙。請大家不要認爲自己是普通學子,沒辦法爲當下的戰“疫”有所貢獻。國家有難的時候,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貢獻。你們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了身邊的人,保護了一線的醫生和護士,謝謝你們。

  目前,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形勢仍然嚴峻。請同學們和家人一起做好疫情防護工作,非緊急情況避免外出,儘量不去人員密集的場所,不參與人員聚集性活動,規律生活,健康作息。此刻,我們呆得有點煩悶焦躁的家,是很多前線人員想回而不能回的家。在這個牽動着所有國人心的春天裏,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同時,這場疫情,也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唯有正視這樣的經歷,在困境中汲取教訓成長,纔不辜負這樣一場代價沉痛的歷練。面對這場不期而至的“人生大課”,我有一些思索想和同學們分享。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相信這次加長版的寒假給大家帶來了別樣的感受,很多人從未像現在這樣真切地感受到我們不僅僅是以個人的身份生活,而是與所處的時代同呼吸,共命運。同學們都是“非典”前後出生的,這是你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面對全國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透過新聞,我們看到一張張佈滿勒痕的臉、一把把爲避免交叉感染而剪了的髮辮,一雙雙被消毒液侵蝕開裂的手、一箇個蜷縮在地上暫得休息的身影,年輕醫護人員他們心無旁騖,凝視自己的戰場;

  我們看到84歲的鐘南山臨危受命逆行而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仍衝在前線與時間賽跑挽救生命,70多歲的李蘭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時,帶領團隊爲研製特效藥品而耿耿不寐;

  我們看到堅守陣地做着深入報道,不斷披露疫情最新進展的新聞人;我們看到了爲建醫院、爲制口罩日夜趕工的工人,看到了協調有度、保障支援的社會各界組織……

  這些逆行的背影,他們挺身而出不是爲了當什麼英雄。他們扶危渡厄,是守土盡責。20__年非典爆發,全世界守護着80後、90後。17年過去了,換成80後、90後來守護這個世界。我們看到當年坐在課堂讀書的孩子如今換了一身衣服,學着前輩的樣子,替更多人負重前行。

  我希望同學們牢記,時代的重任終有一天將要交由你們肩負。數年以後,當你們活躍在祖國的各行各業,我和所有老師期待能看到你的良知和專業。當你們有一天近距離接觸到這個社會最真實的傷口時,希望你有治癒它的決心和力量。而在歷史的挑戰移交到你們肩上之前,埋首蓄力,練就過硬本領就是同學們現階段的擔當方式。學校會竭盡所能讓同學們在南外高中的三年裏,儲蓄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