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觀後感(通用4篇)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觀後感 篇1

  “通知一經發出,立即在同事們的朋友圈‘刷屏’。對奮戰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第一線的基層黨員幹部而言,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湖北省咸寧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丁永濤說,通知聚焦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緊盯老問題和新表現,全面檢視、靶向治療,爲進一步破除形式主義束縛、讓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提供了行動指南。

  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鬥爭中,廣大基層黨員幹部自覺踐行初心使命,勇於擔當、攻堅克難。

  一頂帳篷、三個摺疊牀、一張桌子、一支測溫槍、幾隻口罩、一箇火盆,這是雲南省河口縣橋頭鄉簿竹箐村新店小組疫情防控執勤點的簡易設施設備。

  “儘管條件艱苦、天氣寒冷,但每一位執勤人員熱情飽滿、認真值守。”河口縣委書記杜應昆說,中辦印發的這一通知極大鼓舞着基層黨員幹部願作爲、善作爲、敢作爲、有作爲。河口縣將堅持在疫情防控、開放發展、邊境治理、脫貧攻堅實戰中培養鍛鍊幹部,在工作一線提升幹部隊伍的專業素養和管理服務水平。

  “持續爲基層鬆綁減負,讓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進一步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通知中這些表述和要求,令廣州市黃埔區夏港街青年社區黨委書記高哲強印象深刻。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社區是很重要的陣地。”高哲強說,“這個通知讓我們感到貼心、溫暖,一定會爲當前的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凝聚人心、團結力量,讓基層幹部心無旁騖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工作。”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觀後感 篇2

  20__年作爲“基層減負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出了不少好招實招,營造出爲基層真減負、減真負的濃厚氛圍。

  作爲浙江省紀委確定的“基層減負年”落實情況動態監測點,諸暨市以整治工作臺賬多、考覈督查多等問題爲主要抓手,動真格、出真招。一年來,諸暨市49本村級臺賬精簡至5本,147個政務新媒體停運。諸暨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俞科說:“今年,我們將繼續落實通知要求,細化相關減負措施,樹立激勵黨員幹部擔當作爲的實幹導向。”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弊非一日之寒,從根子上減輕基層負擔也非一日之功。通知對“切實防止文山會海反彈回潮”“進一步改進督查檢查考覈方式方法”等重點問題進行了再部署再深化。

  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大庫聯鄉大庫聯村駐村第一書記孫利軍看來,入戶調查、填表等曾經是扶貧幹部最費時的工作之一。“新出臺的通知持續關注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讓我們基層幹部有了更多精力和時間去琢磨扶貧的事情。大家對做好今年的工作更有信心了!”孫利軍說。

  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上升,再疊加疫情影響,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難度更大,更加需要以優良作風狠抓工作落實。

  北京市西城區委大柵欄街道工委書記李婕對通知要求的“加強對基層幹部特別是困難艱苦地區和疫情防控、脫貧攻堅一線幹部的關心關愛”很認同。疫情期間,社區幹部任務重、壓力大。大柵欄街道聘請專業心理諮詢機構,爲社區幹部開展心理疏導,獲得大家點贊。“我們將繼續尋找更多途徑爲基層幹部減負、減壓,讓他們輕裝上陣。”李婕說。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觀後感 篇3

  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大家一起發展纔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纔是好發展。在《摘編》第八部分,習近平同志對於建設一箇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世界,共同營造人人免於匱乏、獲得發展、享有尊嚴的光明前景作了深刻闡述。

  消除貧困依然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消除貧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爲促進全球減貧事業,20__年聯合國制定了千年發展目標,20__年聯合國發展峯會制定了20__後發展議程。但環顧全球,實現全球減貧目標依然任重道遠。當今世界仍然有七億多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每年近六百萬孩子在五歲前夭折,近六千萬兒童未能接受教育。貧困及其衍生出來的飢餓、疾病、社會衝突等一系列難題依然困擾着許多發展中國家。對很多家庭而言,擁有溫暖住房、充足食物、穩定工作還是一種奢望。

  習近平同志指出:對各國人民而言,發展寄託着生存和希望,象徵着尊嚴和權利。唯有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唯有發展,才能消除衝突的根源。他呼籲國際社會積極關注廣大發展中國家民衆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攜起手來,爲共建一箇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鬥!

  中國堅定不移支持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使七億多人擺脫貧困,佔全球減貧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爲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人民歷來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歷來把自己的前途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在致力於自身消除貧困的同時,始終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在20__年召開的聯合國系列峯會上,習近平同志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了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舉措,包括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二十億美元;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力爭2030年達到一百二十億美元;免除對有關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__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等。

  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交流合作關係,是消除貧困的重要保障。習近平同志強調: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和國際機構在減貧領域的交流合作,是我國對外開放大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支持聯合國、世界銀行等繼續在國際減貧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將同各方一道優化全球發展夥伴關係,推進南北合作,加強南南合作,爲全球減貧事業提供充足資源和強勁動力;將落實好《中國與非洲聯盟加強減貧合作綱要》、《東亞減貧合作倡議》,更加註重讓發展成果惠及當地民衆。中國將發揮好中國國際扶貧中心等國際減貧交流平臺作用,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更加有效地促進廣大發展中國家交流分享減貧經驗。

  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今天的世界,物質技術水平已經發展到古人難以想象的地步,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普遍存在,南北發展差距依然巨大,貧困和飢餓依然嚴重,新的數字鴻溝正在形成。全球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擁有的財富量超過其餘百分之九十九人口財富的總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令人擔憂。習近平同志指出:世界長期發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國家越來越富裕而另一批國家卻長期貧窮落後的基礎之上。只有各國共同發展了,世界才能更好發展。如果奉行你輸我贏、贏者通喫的老一套邏輯,如果採取爾虞我詐、以鄰爲壑的老一套辦法,結果必然是封上了別人的門,也堵上了自己的路,侵蝕的是自己發展的根基,損害的是全人類的未來。

  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建設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爲發展中國家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是消除貧困的重要條件。中國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就是要支持發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幫助他們增強自身發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爲國際減貧事業注入新活力。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應該堅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着力加快全球減貧進程,着力加強減貧發展合作,着力實現多元自主可持續發展,着力改善國際發展環境,創造全人類共同發展的良好條件,共同推動世界各國發展繁榮,共同消除許多國家民衆依然面臨的貧窮落後,共同爲全球的孩子們營造衣食無憂的生活,讓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讓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黨的十九大把精準脫貧明確爲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吹響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現在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剩下不到三年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我們要通過深入學習《摘編》,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關於扶貧的重要論述和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觀後感 篇4

  1.中國夢是國家夢。實現國家富強,提升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國家夢的基本內涵。國家好,民族好,大家纔會好。正因爲如此,盼望國家好、民族好,成爲中國人民普遍的愛國主義情懷,成爲共同的理想信念,成爲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黨的十八大報告所講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就是要達到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今天的中國,民族獨立夢、兩彈一星夢、奧運世博夢、航天潛海夢等宏偉夢想都已成真,正向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夢、現代化之夢挺進,深藏於中國人民心中的民族復興之夢,已經不再是空中樓閣,而猶如地平線上跳動着的朝陽,即將噴薄而出,現如今的我們“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2.中國夢是人民夢。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人民夢的基本內涵。強國才能富民,強國也是爲了富民。沒有人民富裕幸福,發展就不算成功,復興就不算完成。人民是由無數箇體構成的整體,每個人的發展和命運既是社會發展和歷史命運的映照,同時也匯成了社會發展的主流,構成了歷史命運的基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民族夢必須同個人夢融合起來、統一起來,夢想纔有生命,夢想纔有根基,夢想纔有力量。今天的中國,更多上升機會,更多保障依靠,更多成功路徑以及更多表達渠道,使得宏大的國家夢正日益演繹爲個人夢,並在每個人的努力奮鬥中、在時代的點滴進步中,慢慢生根、開花、結果。

  3.中國夢有益於世界。中國的富強離不開世界,也有益於世界。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夢的實現,根本要靠中國人民自己的艱苦奮鬥,同時也需要世界各國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沒有和平環境,中國和世界都不可能順利發展;同樣,離開發展,中國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與世界共患難、同分享,是中國夢獨具特色的重要內涵。從“入世惠及中國、也惠及世界”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國,在與各國的交流合作中,始終追求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事實證明,中國夢的實現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

  離開了國家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和對世界的貢獻;離開了人民的主體地位和主人翁思想,就不可能有國家的發展和繁榮;離開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就不可能有中國的和平崛起。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