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年徵文:村莊記憶;

  ,我的家鄉,生我養我的土地;她有着千年文化的古韻,也有着新時代的朝氣。在我成長的歲月,我經歷着我自己的成長,也看到了成長;我感受着自己成長的歡悅與苦楚,也感同身受着成長的歡悅與苦楚;在這片土地上有我生命的腳印,有我的汗水和淚水,而這一切,也是她賦予我的。所以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傳說

  70年代末,我出生在徐行的一箇小村莊,相傳這個小村莊原本是施姓,相傳在200多年前一對邵姓的兄弟來到這裏,給施姓的大富人家打工。施姓人家每代大都是單傳,而邵姓兄弟的後代卻是子孫繁茂,經過幾代,這個小村莊大多是邵姓的人家,所以成了邵家宅,而我出生在這邵家宅的一箇普通人家。

  小河

  家鄉的小河,一直流淌在朦朧的童年記憶裏。那是一條人工河,叫“門前涇”聽父輩們說那是在60年代時全村人一起挖出來的,長達幾公里,它東西向橫穿村莊,同時又連接了兩條外河,從而使小橋流水在我們村變成現實。那條河曾經是我們村的生命之河,上世紀90年代前還沒有通自來水,人們種菜,洗衣服,淘米都是在這條河裏。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時代的河水是清澈的明淨的。它也是我們童年的嬉戲樂園:釣魚、釣螃蟹、游泳,然而在90年代中後期,水質卻急劇惡化,工業污水,養殖污水從外河流入,河水變得黑臭,魚兒絕跡,再也不能游泳嬉戲,家鄉的河在哭泣……後來隨着整個村莊的搬遷,家鄉的小河被整個的填埋, 它只能流淌在我的記憶裏。

  田野

  家鄉的田野永遠是最美好的回憶。記憶裏,田野是春天的一顆顆小小的嫩芽,是夏天一箇個香甜的脆瓜,是秋天一串串沉沉的稻穗,是冬天瑞雪覆蓋下白茫茫的麥田。那裏有我們的辛勤勞作時的汗水,有我們收穫時的歡笑,但是,如今我們曾經的田野,大部分已經被廠房,被高層住宅所覆蓋,自然的氣息已經遠去,留給我們的是工業化的噪聲和鋼筋水泥的陰影。

  村莊

  童年記憶裏的村莊是有着清澈小河,美麗田野的村莊*戶戶和和睦睦,整個村莊其樂融融。那時候,生活物資還沒有現在這樣豐富,生活很苦,但那時候的()天空是高高的藍藍的,那時候的空氣是清新的。在上世紀90年代後,工業化似乎是突如其來的侵襲了我們的村莊,自來水是通上了,但河水變黑了;電話進村了,但人人似乎開始忙碌了,沒有時間串門了;廠房在旁邊造起來了,種田的人少了……

  在新世紀初, 我們的邵家宅原址被選中作爲一箇高壓變電站,於是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內, 整個村落被遷移,家家戶戶都高興的住進新公寓或新別墅, 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全新的變電站。而我們延續了2xx年的村莊,在幾乎一夜之間,變成了歷史。

  邵家宅在祖輩們的記憶裏已經延續了2xx年了,在我的記憶裏也有20多年,但在從解放後的60年裏,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短短的10多年時間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似乎在一夜之間告別舊社會,過上了嶄新的生活。是的,我們在大闊步的向前走,尋找我們的夢想,實現我們的夢想,如同整個,如同整個上海。但回首望去,我們似乎在得到之時也失去很多,也許我們原本可以做的更好,給我們的歷史,給我們的未來留下更多……

  但無論怎樣,我依然爲此驕傲,爲此激昂,因爲我們在短短60年的時間裏,完成了我們祖輩2xx年也未能實現的新社會。而在這改革中的歡悅和苦楚,也會成爲我們人生的寶貴記憶和財富!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