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的概念—作用結構

  公報的概念—作用結構

  公報也稱新聞公報,是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公開發布重大事件或重要決定事項的報道性公文,是黨和國家經常使用的重要文種。

  公報具有權威性、指導性和新聞性。

  公報的結構

  公報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

  (1)首部。包括標題和成文時間。

  標題。公報的標題常見的有三種形式。一種是直寫文種《新聞公報》;第二種是由會議名稱和文種構成;第三種是聯合公報,由發表公報的雙方或多方國家的簡稱、事由、文種構成。

  成文時間。用括號在標題之下正中位置註明公報發佈的年、月、日期。

  (2)正文。包括開頭、主體兩部分。

  開頭。即前言部分。事件性公報要求整理用最鮮明,最精煉的語言概述事件的核心內容,即何時、何地、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會議性公報要求概述會議的名稱、時間、地點、參加人員等;聯合公報要求概述公報的來由,即在何時、何地、誰與誰舉行了什麼會談或誰對誰進行了什麼性質的訪問等。

  主體。是公報的核心內容,要求把公報的內容完整、系統、有序地表達清楚。常見的有三種寫作:一種是分段式,即每段說明一層意思或一項決定;第二種是序號式,多用於內容複雜、問題問緒較多的公報;第三種是條款式,多用於聯合公報。

  (3)尾部。事件性公報和會議性

  公報一般沒有尾部;聯合公報要在正文之後寫明雙方簽署人的身份、姓名、年、月、日期、並寫明簽署地點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