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決定你的擁有隨筆(精選9篇)

底線決定你的擁有隨筆 篇1

  仰望昨夜星空,那裏充滿了神奇和奧祕;轉回歷史的車輪,那裏掛滿了輝煌與成就。

  在那裏,有李白與你的對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面對國君,他一身傲骨;面對一片天地,他千古詩才;面對人生百態,他獨酒深酌。好一箇青蓮居士,盛唐詩酒無雙士,青蓮文苑第一家;好一箇謫仙人,長安市上酒家眠,醉後敢將天子傲;好一箇李白,用建安風骨築成千秋史冊,用千古絕唱,道出自己做人的底線!

  在那裏,有蘇武與你交談:“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面對朔風凜冽,他與冷月作伴;面對榮華富貴,他用行動作出承諾;面對威脅勸降,他用心靈作出答覆

  在生存與死亡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在富貴與貧困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在屈服與堅守之間,他同樣選擇了後者!歷史不能忘記,北海的蘇武,那個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和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用堅守與執著,揮灑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用真誠和忠心,描繪了一幅名傳千古的不朽畫卷。蘇武用心靈作出了回答,“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心靈道出了做人的底線。

  在那裏,還有諸葛亮與你聊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面對兩朝國君,他忠心耿耿;面對天下百姓,他以身作則;面對功名利祿,他毫不在乎。好一箇“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須辨襄陽洛陽”的諸葛孔明!他用誠心敲響了歷史的鐘鼓,用忠心奏出了動聽的樂曲,用心靈回答了自己,道出了自己做人的底線。

底線決定你的擁有隨筆 篇2

  讓時間在沙漏中去蕪存菁,而沙漏中的底線,便不點自明瞭!

  ——題記

  蓬勃朝氣的稚童,在幸福沙漏中奔跑,讓青春的氣息,闡釋那燦爛的容顏。恰因他幼小,而時間的底線反而更不鮮明。但沙漏中的金沙正簌簌下逝,讓時間的力量爲他脫去無名的輕紗,讓夢想的翅膀帶他翱翔於人間天堂!這因爲他離底仍然很遠、很遠。

  一寸光陰,一寸金。”在這惜時如金的沙漏中,粒粒金沙便於工作更爲可貴了。長者的淵博是在時間的淬火中煉就的銳氣,而理想與抱負成了點亮生命真諦的絢爛之光,讓火一般的氣質,穿梭在時間的沙漏中。但他知道時間的漩渦早已慢慢擴大。在正值雄偉霸氣,頂峯高歌時,也正是臨近底線時。但他仍然灑脫。對酒當歌,把酒臨風成了他炫耀學識的籌碼!他卻離底線更近了,更近了。

  歲月的輪印,早已在老人臉上輾過,也許出一箇世紀了吧。漏斗中的粒粒金沙,成了老人每日必細數的金子。哪怕時間的薄片將那些鮮爲人知的歷史模糊。而凝望模糊是老人輪椅上最刻骨銘心的記憶。車如流水馬如龍的時代,早已將老人丟棄在歷史的土地上了。而在記憶的柔波里,老人甘願作一粒金沙,在時間的沙漏中流逝。時間的底線在老人的沙漏中漸漸逼近,令人緊迫卻又讓人有解脫之感!

  其實,時間的啓始,由不得我們選擇,而時間的底線,那也是聽天由命罷了。沙漏中流逝的粒粒細沙,纔是細品、超越的過程。讓時間在沙漏中去蕪存菁,而心靈的底線,潛心於中便不點自明瞭。

  推開時間的窗戶,看着毫不停息,轉眼即逝的世界,我愣住了。有人說時光披在身上,炫耀自己的青春,也有人說我讓時間如細沙般從指間溜走,也有人說我將置身於外在時間的底線。但這一切的一切,只是底線最近的範疇罷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聰明的,請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讀過朱自清散文《匆匆的人,都該有一種悵然若失之感吧!

  沙漏中的時間仍不斷靠近底線。稚童、長者、老人的故事仍在重複着,但我們真的有享受過到達底線範疇的過程嗎?當你爬行時,時間早已走開,當奔跑時,時間卻翱翔於另一片天地了!聰明的,加快步伐,讓寥廓的心飛越時間中的底線吧!

底線決定你的擁有隨筆 篇3

  人生在世,最不能破壞的是底線。不破壞底線是做人最起碼的標準。堅守底線,做一箇真真正正的人;守住底線,方能成就自我。

  堅守底線是一箇獲得他人信任的開始,底線是不違反自己的初心,也不破壞別的原則。作爲一名學生,我們要學會堅守自己內心的底線,不違背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我記得有一次看視頻,有一箇女孩,家境不好,但她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在當年高考中成爲其所在市的理科狀元。當她在爲自己上大學的學費着急時,有一家益智保健品公司找到她,只要她承諾說自己高中三年一直在服用他們公司的保健品,從而增長了智力,她就會獲得許多錢,但女孩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在金錢誘惑的面前,她守住了心中的底線,沒有違背本心,值得我們學習。

  我的底線很簡單,就是:你可以說我,可以罵我,但不能在我面前批評我的家長和老師。母親和父親是生養我的人,誰都不能說他們,這是我的基本底線。老師是除了父母以外和我最親近的人,我很愛她們,老師曾說過,“只要你在這個班就是我的孩子,誰也不能欺負你們”這句話讓我特別的感動。所以我要維護愛我的人的名譽和尊嚴,用以表達對他們的回報。

  我們生而爲人,以立其質爲本,修身養性,意思是說作爲一箇人,我們要以培養自己的品質,將自己的品質加以打磨,獲得一箇全新的自己。

  起風了,我們都別遺忘自己的本心,別丟失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願世界依舊的美好,願清風拂過的清涼,來換你心底的溫柔。“人之初,性本善。”擁有一顆善良、純真的心,是我們做人最根本的底線,堅守底線,是我們最後一道尊嚴,做一箇無愧於自己內心的人。

底線決定你的擁有隨筆 篇4

  媽媽說過:“一箇人不能沒了生活的底線,不能沒了原則。該乾的就幹,不該乾的即使條件再好也不能去幹。”是啊,媽媽說的對,一箇人如果沒了生活的底線,就沒有做人的原則。那麼這個人的思想中就沒有廉恥榮辱,那就更不分黑白是非了。

  因李老師即將生產,學校給我們換了一位新班主任,李老師留下的玩具、獎品都一律作廢。下課後我首先率領我的幾個好兄弟向“圓明園”——我們班的“寶藏”進發。當然,這都是祕密進行的。趁着“月黑雁飛高”的功夫,我們開始哄搶,看着他們這個搶魔方,那個搶火車,這個搶偵探故事,那個搶《水滸傳》,一會兒便打成一團的身影,不禁從心底發出一聲譏笑。因爲還有更有價值的東西:獎牌!被遺忘在角落,沒人在意的獎牌,那是我們班榮譽的象徵啊!那是我們心血的成果啊!我獨自一人默默將所有的獎牌全部拿到手中,便揚長而去。

  從上面兩個事例的對比,我發現一箇人如果沒有生活的底線,那麼人性該是多麼醜惡。利益當頭,早就忘了榮譽,早就忘了當初的’努力。

  一箇人應當有生活的底線,應該有道德的標準,應該有做人的素質。

  這使我不禁又想到了一則童話:

  有一箇國家,人們富有,國家富強,但有一年,國家鬧起了饑荒,兩個窮光蛋走在路上,一位老神仙送給他們一條魚,但這條魚很小,只能一箇人喫。他倆在分魚上產生了爭執,最後竟然打了起來。導致一人死亡,一人受傷。

  瞧瞧,多慘但結局。倘若兩人能各退一步,那麼結果必然是皆大歡喜。由此可見,生活的底線是多麼重要。

  所以,我們的要有生活的底線。古語云: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鏡,可以明是非。希望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底線,快樂幸福的生活!

底線決定你的擁有隨筆 篇5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邊雲捲雲舒。”豁達會使我快樂。

  即使命運無情地查封了我的舞臺,即使落日的餘輝嘆息着塵世的悲哀,我依然以快樂的心態去點亮未來。我不奢望安心度過每一天,不奢望不理世事只與快樂相伴,我只希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挫折面前肯奮鬥,可以面對朝陽有信心,揮手餘霞有笑容。

  快樂是豁達。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情願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田園生活。他不想再爲皇帝賣命,因爲他嚮往的不是明爭暗鬥,霸者稱王的官場,也不是以歌舞爲樂錦衣玉食的官家生活。他內心想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或許正是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豁達,得到了世人的讚歎。

  蘇東坡的豁達,讓我欽佩。“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該是何等的心境!我雖然不能走進古代詩人的生活,但我知道“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胸懷,絕非一般人所能及。蘇東坡的豁達從這句詩中脫穎而出。因爲豁達,蘇東坡被貶黃州卻豪不在乎,還與好友黃庭堅、佛印泛舟遊赤壁,並寫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賦》。當豁達青睞一箇人的時候,會讓他忘卻一切煩惱。

  古人的思想是開放的既然受不了就不會勉強。而現代的爾虞我詐,我雖不曾涉及過,卻如老鼠見貓般聞風喪膽。貪婪錢財的人只要有利可圖便昧着良心做壞事,如果中國沒有貪婪的人,就不會有人投靠日本人當漢奸,詞典裏也根本不會有“漢奸”這個詞彙。古代就不會有人勾結倭寇,中國也不會如鷹般只在發展中國家裏盤旋。心機重的人永遠不會理解豁達人的心態,他們想的只有自己,又怎會把國家放在心上。風華正茂的我們,應做個愛國的青年,做個豁達的青年,因爲豁達是快樂的底線,要想快樂,留一份豁達在心間。

  豁達像勇敢的精靈,當你被成功拒之門外時,是它化成了鑰匙,開啓了成功的大門。豁達又像無畏的軍人,當你被挫折折磨的痛不欲生時,是它教會你堅強,一次又一次的挺下去。

  在如今複雜的社會中,擁有豁達就像擁有一枚價值連城的寶石,讓我們一起呼喚它,讓豁達永駐人間。

底線決定你的擁有隨筆 篇6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都只有一次。珍愛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平常我們可能感覺自己都是那麼的與衆不同,但是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只不過如驚鴻的飛鳥掠過蒼穹,如蜻蜓點過水麪,如浮萍泊於江畔,顯得那麼微不足道。正因爲生命的這種短暫和唯一的一次,所以才需要大家的尊敬和呵護!自己的生命重要,愛人和親人的生命一樣重要,陌生人的生命也一樣值得尊敬。

  人的一生,都是在起起伏伏中度過,沒有人總是一帆風順的,但是時光卻是如梭般短暫,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天,要珍惜每一次的努力。

  人的命運很多時候會隨心情跌宕起伏的,保持一箇良好的心態,追求的夢想永遠是美好的,不要輕言放棄,每當你受挫的時候,經常給自己打氣:美好的總在前方。直面生命的艱難,堅持自己的理想。希望的火種不能熄滅,有些事看起來很難解決,其實不過是需要多一點面對困難的勇氣,不要因爲一些坎坷而放棄自己整個未來,人生的路還很長,變數還很多,當你有輝煌的那麼一天的時候,今時的不快其實是一箇不錯的回憶。

  現在才發現自己從來都沒有去回憶過去努力的過程,看來自己真是個樂觀主義者,因爲年輕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本,跌倒還可以爬起來繼續前進,但是這種跌倒絕不是說道德上的跌倒。所以不要爲了利益而去欺騙,人需要信守真誠、守信。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真誠的人,也並不是一箇階段真誠的人永遠都會真誠,真誠其實也是有時效性的,一部分的人也會在某個階段真誠,但是卻也有可能因爲某些利益或者別的原因而變質,所以對真誠的人真誠其實也是一種本事和能力。

  生命只有一次,珍惜每一次的努力,永遠不要拿誠信去交換別的任何東西。這就是我想說的。

底線決定你的擁有隨筆 篇7

  東晉最偉大的詩人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因不願爲五斗米折腰,棄職而去,隱居田園,做一箇快樂,無憂無慮的農夫,過上了與世無爭的生活。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他認爲這是多麼幸福,起碼不用和世人同流合污,能安居樂業,不要求人生飛黃騰達,無人束縛,這就是幸福。

  俄國有一作家契訶夫曾道:“如果你手上紮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纔對,幸虧不是紮在眼睛裏。細細體會才發現,這並不是一種幽默的調侃戲謔,常常這樣想,人生何來的不愉快呢?這幸福的底線降低,幸福就會變得頗多。

  曾聽過一箇故事:一箇人花10元錢中了五百萬的大獎,買了一箇富麗堂皇的別墅,可不幸的是,不到一箇月的時間,就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別墅瞬間化爲一片廢墟,他的朋友安慰他,他卻笑笑:“我的別墅是花了10元錢買的一箇彩票中的,別墅是我花10元錢買的,如果你丟了10元錢,你會那樣悲痛欲絕嗎?”

  還曾看過公衆號裏有一則鏈接,一對夫妻不幸經歷車禍,幸運的是,沒有太大的內傷,但渾身上下傷痕累累,而令人們不懂的是——他們竟興致勃勃的拍起了照片,記者問那位先生,先生卻回答道:“我與我的妻子歷經的每一件事都值得留念”。這種達觀的生活態度令人佩服,我們還會因某些事而過意不去嗎?所以,讓我們把幸福的底線降低吧,這樣幸福常在!

  人們往往把幸福的底線畫的那樣高,若是把幸福的底線畫的高,幸福是極少的,像今天我看到了一箇與我年齡相仿的姑娘向媽媽要網紅流沙筆袋,媽媽不同意,就嘴一撇,開始與母親鬥嘴,說別人什麼都有。她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向家長提無理要求,每天愁眉苦臉,何必?

底線決定你的擁有隨筆 篇8

  有位朋友,離開原來的公司10年後,還時常夢見被過去的老闆追殺。如今,她做了老闆,有了“追殺”他人的資本,回首來時路,她說自己那段噩夢似的經歷實在是因爲初入職場,缺乏底線,長得就像砧板上的黃瓜——欠拍。

  愛默生總結美國才華橫溢卻行事不端的大律師韋伯斯特一生信奉的三不原則爲:絕不償還任何可能逃過的債務,絕不做任何可以拖到明天的事情,絕不做任何能找到別人替自己做的事情。“正是這些,讓他走向了成功。”

  “可是,人與人之間爲什麼不可以坦誠相待?”職場失意、情場受傷者往往會含淚吐血地質問。坦誠相待固然不錯,但人與人之間更基本的關係是試探底線。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屬於進攻型選手,不是每個人都值得你坦誠相待,或者說,在試探底線這一工作未完成之前,坦誠相待基本相當於“找拍”。

  看看我們周圍,不難發現,有些人換了若干家公司,角色永遠是受氣包;有些人換了若干個男朋友,角色永遠是苦情女主角。爲什麼遇人不淑的總是他們?演員張靜初在回應拒絕天價陪酒事件時,意味深長地說:“你是什麼樣的氣場,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所謂遇人不淑,可能只是因爲你的氣場正好吸引這樣的人,甚至是激發了原本善良的人們心中藏得很深的那一點點惡。人人皆頑劣,誰都希望有機會能欺負一下別人。這個“別人”正好落到你的頭上,因爲你沒有勇氣像韋伯斯特或者張靜初那樣說“絕不”。

  許多自認爲有底線的人,他們的底線是會隨着事情的變化而變化的。一箇口口聲聲無法接受AA制的女子,卻在遇到一箇自稱身家千萬卻堅持在約會時與她AA制埋單的男人時發生了動搖,理由是這個男人條件太好了,他也許只是試探我。一箇沒辦法接受朋友背叛的人,卻在那個背叛他的朋友一番花言巧語之下重拾了對他的信任,理由是如今碰上個知根知底的朋友不容易。如果願意,我們總可以找出許多理由來降低自己的底線,並且這些理由長得還很面善。可是,你會慢慢變成一箇不再清晰地明白自己需要什麼的人,你的底線與命運全部掌握在他人手裏,你唯一要祈禱的是,碰到一箇有點良心的上司、朋友與男友,不會將挑戰你的底線當樂趣。

  真正的底線,意味着“絕不”,意味着不可更改,意味着沒有“也許”與“或者”。讓自己的底線一降再降,相當於沒有底線。物價飛漲,人心不古,環境污染,愛情價高,如果不秉承“絕不”這一原則,永遠有各種理由逼迫我們降低自己的底線。

  並且真正的聰明人,不會輕易地暴露底線,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底線,永遠比自己真正的底線高那麼一點。“如果你想得到100%,那麼你最好提出200%的要求;如果你只提出100%的要求,那你最多能得到80%的滿足。”這條商務談判的鐵律適合於任何人生談判桌。

  底線是一場勇敢者的遊戲,往往將我們置之死地而後生。涅的痛苦與重生的快樂同樣深重,因此,許多人寧願放棄底線,苟且於這個殘酷的,卻永遠不忘記用那一點點溫情吸引着我們的世界。放棄底線,重新得到的儘管已經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比起堅守底線,瞬間失去的苦,似乎要輕微那麼一點點。然而,那是一種綿長無盡的苦,是一種不斷墮落於看不到底的深淵的苦,是一種註定只能在人生中充當配角的鈍刀切肉的苦。

  底線不會讓我們立刻快樂起來,卻會讓我們活得更有尊嚴,而在漫長的生命體驗中,尊嚴是最終極的快樂。當你學會堅守底線,旁人才能學會止步於你的底線之前,做甘願被你馴養的小狐狸或玫瑰花。當你學會堅守底線,青春臨到盡頭,驀然回首之時,你的手裏纔不會握着一把十三不靠的爛牌。

  堅守底線,你不一定得到了全部你想得到的,但你所得到的,一定不是你不想得到的。

底線決定你的擁有隨筆 篇9

  曾經讀過易中天先生的一篇文章,內容令我震驚又痛心。易中天先生在文章中寫道:當下中國人最缺什麼?我看最缺底線。

  從“毒奶粉”到“毒大米”,甚至還有一度被曝光的“速成雞”,實在是令人在氣憤之餘又心驚肉跳。爲什麼會這樣?因爲有些人連起碼的道德底線也丟了。我想,如果連道德底線都可以蔑視,那怎會不讓人感到恐懼。也難怪易中天先生會在文章中疾呼“中國人需要底線”。

  春秋時期的鄭國太后姜氏,喜愛幼子而苛待長子,三番五次地向長子鄭莊公提出將京邑封給幼子共叔段。可誰知這個共叔段竟然依仗着太后的權威,爲非作歹藐視君上。大臣祭仲對他的行爲極其不滿,可是鄭莊公只說:“多行不義必自斃。”果然,不久之後,共叔段竟然命令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同時歸他管轄,並計劃攻打鄭國國都,篡奪王位。鄭莊公隨即出兵將其剿滅。

  無疑,如果共叔段能在自己的封地內安分守己,也許不至於引來殺身之禍。可正因爲他毫無顧忌地踐踏自古以來的底線,這才釀成了大禍,也讓自己被天下人唾罵,遺臭萬年。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這句話告訴我們一箇深刻的道理,沒有底線的國家是很可怕的。

  如果人沒有底線,那也許我們口中的“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就不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一箇國家喪失了最後的底線,將會迅速走向滅亡。這樣一種社會,也沒有人能夠生存,因爲沒有了底線,我們的生活就像是在刀尖上行走,隨時都面臨着無處不在的危險。

  所以,守護好我們的底線,將它時時刻刻牢記於心,才能擁有一箇美好和諧的社會,才能還我們一片蔚藍的天空。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