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成立十週年賀信(精選11篇)

學校成立十週年賀信 篇1

  XX學院:

  值此貴院十週年華誕之際,謹向貴院致以熱烈的祝賀!

  滄桑砥礪,春華秋實。十年來,貴院始終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根本、出路爲導向,充分考慮學生髮展需要和就業需求、創業需求、繼續深造需求,採取“依據所需、科學分類、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用以見效”的人才分類培養模式,精心修訂並認真實施人才培養方案,着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形成了“領導重視教學、制度規範教學、教師熱愛教學、經費保障教學、督導促進教學、管理服務教學”的人才培養機制。爲黨和國家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爲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願貴院以十週年校慶爲契機,抓住教育體制改革的有利時機,奮發向上、銳意進取,在今後的各項事業中創造新的輝煌!

  真誠地希望貴我兩院攜手共進、同心協力,開展更廣泛的交流與合作,爲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和民辦教育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祝貴院慶典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學校成立十週年賀信 篇2

  尊敬的各位校友:大家下午好!

  在座的各位,論職務有的是我的領導,論輩份有的是我的長輩,但今天我們歡聚在這裏,那是因爲大家都有“一中情結”,咱們都是一中人。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古田一中全體師生員工,熱烈歡迎各位校友在百忙之中來到學校參加校友座談會,並藉此機會向長期以來一直關心和支持母校建設的廣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今天我想向各位校友彙報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母校的工作問題

  1、簡介一中的基本情況

  我校創辦於1943年。校園面積103畝(在前十年來看還行,現在不行了,既不如閩東兄弟學校,也不及一級達標校的要求,至今還沒有一箇標準的400米跑道)。20xx年實行了初高中分離,目前僅有高中部,現有三個年段,4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172人,教職工183人(教師年齡結構嚴重老化)。1997年被評爲全省第22所、閩東第一所的省一級達標學校。應該說,古田一中在歷任校長的帶領下,曾經創造過許多輝煌,取得過許多驕人的成績,至今仍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先後共計培養了約4萬多名的高、初中和師範畢業生。

  2、母校爲“困惑”而表白

  近年來,社會上對我們一中的發展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我們不想做更多的辯解,只想藉此機會向在座的各位校友做些必要的解釋與說明。

  困惑一:有人說,“古田一中有很多年都沒有學生考上北大、清華”。的確,母校從20xx年至今已有5年沒有學生考上北大、清華了。就其客觀原因也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被福一中的砍頭招生。古田被福一中砍頭招生一直以來都是閩東兄弟縣、市最多的一箇縣,其中第一年就有28人之多,至今每年優生流失基本上還都在10人以上;其二是近年來北大、清華招生政策變化所致。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的名校招生人數基本上是由三部分錄取構成,即保送生、自主招生、高考統招大約各佔三分之一,即真正通過高考的原始成績能被北大、清華錄取的是十分困難的,我校20xx年鍾威同學高考成績(理科)名第全省排82名還未被清華錄取;其三是近年來我縣初中的整體生源素質也有明顯下降。

  困惑二:有人怪“一中近年來發展不夠快”。我們承認,一中近年來的發展步伐的確沒有像上個世紀的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那幾年的快了,那時恰逢我校爭創省一級達標(契機),又剛好學校可以招收高價生(到處都一樣),學校經濟較寬裕,教職工的福利待遇也有所提高,大家工作幹勁也很足,那時的學校正處在一箇上升階段。現如今風光不再的客觀理由是:第一,就學校快速發展的外部環境來說也今非昔比了,咱們已由“福建省經濟十佳縣”滑落到“福建省貧困縣”,那作爲當地的學校發展步伐有所放慢也屬正常。因爲一所學校的發展的快與慢和當地的經濟支撐度有着必然的聯繫;第二,近年來福安、福鼎、寧德等經濟發展勢頭很猛,當地政府對教育發展的重視與投入也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領導不重視,經濟跟不上,一切都白搭)。第三,隨着國家招生政策的調整(不收高價生,擇校生實行“三限政策”),學校的經濟狀況出現了巨大反差,不但教職工福利全沒,就連教師的績效工資都難以保證準時發放,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制約着學校的發展步伐。

  困惑三:有人惜“一中的骨幹教師流失嚴重”。不錯我校的骨幹教師流失在閩東地區算是最多的一箇學校,主要集中發生在20xx年前後那近幾年,我校光去廈門各個學校的就有27人。似屬“破窗效應”,“骨牌效應”,學校很揪心但卻也很無奈。第一,廈門的經濟待遇很誘人(擋不住的誘惑);第二,廈門對引進人才的政策很優惠(如可以重新建檔);第三,並非學校不作爲,實屬無能爲力。

  各位校友,面對母校發展中遇到的“困惑”與問題,本人在此就問題產生的客觀原因做些必要的說明,望大家不要產生誤解,學校不是想推託責任,而只是希望能得到有關部門、或社會,特別是廣大校友們的更多理解與支持。當然了,母校也在檢討、也在反思,也在努力着。

  3、 目前制約一中發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生源方面:

  1、量少。過去我縣的初三畢業生每年多在8—9千人,而現在大約只有2——3千人,明年全縣大約僅有2300人左右報考高中了,比壽寧縣還少。而福安、福鼎的初三考生基本上都是我們的2—3倍。當然,生源的劇減與我縣總人口的遞減和古田經濟的滑坡也有着直接的聯繫。據閩東報載:古田的人口32.3萬,而福安是56萬,福鼎是52.9萬,霞浦縣是46萬,蕉城是42.9萬。

  2、質差。過去古田的中考一中的高一新生錄取線分數線往往都高出其他兄弟縣一中,且遙遙領先,但近年來基本上是名列全市第四名(達標校之末)。今年錄取線鼎一473,寧一471,安一468,古一467;擇校生錄取線福鼎一中459,福安一中451,寧德一中450,古田一中431。我校高一錄取線(統招生、擇校生)均名列全市第四(四所一級達標校的尾巴),其中擇校生的差距就更加明顯,比他們低了20多分。再看,今年有36名優質生源參加福一中的選拔考試,結果只考上1人,與往年相比明顯減少。以上兩點足以說明我縣的初中生源素質也在走下坡路。

  3、外流。一中的優質生源流失,近年來人數雖有明顯減少,今年保送生考試的全縣第一名和中考的全縣第一名又都分別去了福州一、師大附中,(師大附中計3人,善德中學2人,廈門外國語學校2人,集美中學1人)。優生流失的負面影響有三個方面:一是傳遞着社會老百姓對我們學校的不信任感;二是在客觀上影響了我們出尖子生的機會;第三,更嚴重的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挫傷了一中教師培養尖子生熱情與幹勁,我校近年來的奧賽輔導幾乎是處於癱瘓與半癱瘓狀態。話說回來,好生源的流失,既有外界名校的誘惑,也與我們自身不夠爭氣有關。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恰如說的“打鐵還須自身硬”。這是硬道理。

  第二、教師隊伍的問題。

  1、一中教師負擔重(編制緊,應有編制177人,實際在編183人,超6人,而古田全縣教師超編是幾百人,一中超6人也不爲過),壓力大(工作壓力,管理壓力,升學壓力、心理壓力)。特別是班主任工作的確很辛苦。

  2、有倦怠現象。主要原因:第一是職稱問題。多年前就評上而至今未能聘任(沒職數),目前學校仍有高級25位,一級8位老師未能聘上。這在閩東同類學校中高級教師評了未聘也是最多的,嚴重壓抑着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第二是實行了陽光工資後,一中的教師不再陽光了。且不說工作的累與苦,工資待遇還不如農村教師,難怪現在農村的教師請他都不來一中工作,一中似乎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第三是一中教師的績效工資不都是由財政負擔,每年學校也要分擔250萬,這實在也是不可思議,在閩東同類校中也是絕無僅有的。當然,一中自己不可能變錢,最終也得由縣財政來幫助解決,但這麼做其實是很傷人心的,尤其是教師羣體是很在乎情感體驗的,教師們的心情不暢,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是很大的。

  第三、母校經濟很困難。

  撇開學校教職工的福利待遇不談,單就學校目前的辦公設備,教學設施、校園修繕等方面的資金短缺,也許我說了校友們也未必能相信。大前天下午(本週三下午)市教育局趙局長來我校調研,發現我們的辦公樓一共只有四層怎麼就出現有三種不同的窗戶玻璃?在外人面前我不敢說沒錢;一中行政辦公室和年段的教師辦公地點及設備也都是偏老舊;而眼看新辦公樓就要落成,但樓內卻空空如也,周邊的配套工程錢在哪裏還不知道;作爲閩東第一所省級一級達標校至今仍無400米的跑道,仍無法建造通用技術、歷史、地理等專用教室(達標校必備);日常的現代教學設備更是落後陳舊了,上一個月開放週期間,也有幾個兄弟學校的校長、老師來聽課,由於我們教室裏的多媒體設備落後,沒錢更新,不好用,也由此遭他們的友好嘲笑(霞六中)。學校的安防設備攝像頭老舊連農村中學都不如,開學初接受了市檢查組很批(現財政幫解決了)。再看校園維修方面:母校80年代建的1號樓隔熱層塌了都沒錢修理(開學初向縣裏要了20萬,現已解決);寄宿生宿舍老舊不說,大熱天1間住10人,就連安裝1臺電風扇的要求也不能滿足(方案已出,就差錢);學生食堂內部的廚房改造也因缺錢不能及時整改而常遭衛生檢查人員的批評與責備;衆多教師強烈要求建一箇簡易的室內球館,僅需30萬元,我卻也無法滿足需求。說來也慚愧,真狠自己無能。

  在各位校友面前訴苦哭窮,本不該,望諸位校友多見諒、多包涵。我作爲一中發展過程中的接班人,那怕是很短暫,我絕不會以客觀的理由和眼前的困難爲藉口放鬆要求,我會牢記自己肩負的責任,一定會加倍努力,負重前行的。

  二、言歸正傳,話校慶。

  今年是母校的七十大壽。不得不慶。辦校慶的指導思想是:“以慶促建,慶建結合”。通過舉辦慶典活動,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凝聚力,擴大影響力,增強發展力。而不是單純爲慶而慶。

  怎麼慶?學校行政會形成的基本思路是辦“簡約校慶”。具體理由有三個。其一,不想大辦,我校六十年校慶算是大慶(編校志、出畫冊和成套明信片、拍專題片VCD、布陳列室、搞書畫展、還有學校的發展規劃模型等),七十年宜小慶,八十年再大慶。其二,不宜大辦,不符合黨的精神。其三,也不會辦,我這個人本身就不是辦大事的人。

  具體想做是本屆校慶主要辦三件事:

  第一,籌備成立古田一中教育基金會;教育基金會的成立將有助於爭取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及個人的支持和捐助,尤其是爭取海內外熱心校友的捐贈和支持,有利於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解決我校辦學經費不足的問題,對促進我校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建立一箇校友走廊,具體的人選和採取什麼形式,很想傾聽一下各位校友的建議。傑出校友的展示既是學校辦學成果和影響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在校學生學習的榜樣和動力;

  第三,辦一箇簡約而隆重的慶典活動。

  當然,這僅僅是我們的初步想法,不一定合理,更想聽一聽在座諸位校友們的更多的意見與建議。

  最後,我還想多說一句。一中是全體一中人的一中,一中的發展很需要得到廣大校友的大力支持與幫助。過去大家以能在一中學習爲榮,今天一中卻以能有你們爲榮。我也希望廣大校友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能夠繼續關心、支持母校的發展,能力所能及地爲母校的發展多做些貢獻。母校在籌備七十年校慶期間,在許多方面還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和熱心幫助的。

  祝各位校友,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

學校成立十週年賀信 篇3

  *中學:

  建校十年,全體二中人夙興夜寐,風雨兼程,廣育人才,桃李芬芳,士農工商,皆成翹楚,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爲高唐教育的品牌,聊城教育的亮點,可喜可賀!

  在共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兩校互幫互助,關係日漸密切,特別是近年來,交流更見頻繁,友情愈加濃厚。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作爲縣際鄰校,我們分享一份成功的喜悅,也獻上一份真誠的祝福。

  辭曰:十年風雨不尋常,學子莘莘成棟樑。喜見今朝多盛舉,天更高遠路更長!

學校成立十週年賀信 篇4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非常榮幸能在母校10歲生日那天可以說出對母校的的思念和祝福。不經意間從**中學畢業已有五年之餘,卻早已在我畢業那年融入鄉思之中,成爲心底愈久彌香的陳酒,而那些我們曾經穿梭嬉戲的校舍的新瓦白牆也在年歲間布上了歷史的斑駁。在三年青澀年華,是理想變成果實的三年,是同窗變成一生至交的三年,是翹望解脫變成戀戀不捨的三年。畢業後,每個人的高中生活都是獨家放映的影片,走到哪裏,放映到哪裏。

  在學習的經歷,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人格的成長。也許我會忘記很多物理公式,但我永遠記得班主任何老師是怎樣在我物理競賽失誤後幫我找回失去的信心;也許有一天我不能再背誦元素週期表,但是我不會忘記王老師是怎樣言傳身教他嚴謹的治學態度;也許有一天我會忘記當年的廣播體操怎麼做,但是我永遠不會忘記在這個操場上我們是怎樣爲集體的榮譽拼搏和吶喊。這些是賦予我的一生的財富。我希望各位同學能夠珍惜老師們的無私奉獻和同學之間真摯的情誼,因爲畢業之後你們會無比懷念這樣的純真。

  每年的同學會,大家都會從五湖四海趕來同聚一堂,愜意地討論母校的新鮮事以及每年的高考和競賽成績,從來都沒有讓大家失望過。在十年之間,已經從一所新成立的高中成長爲知名的省一級重點中學,作爲學子,我感到非常自豪並將繼續關注母校的建設和發展。

  最後,衷心地祝母校十歲生日快樂!

學校成立十週年賀信 篇5

  XX學院:

  欣悉貴院於金秋喜迎建院60週年華誕,並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中國XX學院謹向貴院全體師生員工緻以熱烈的祝賀!

  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貴院師生秉承“尊師重道、薪火相傳”的校訓,大力弘揚“正方向、厚基礎、重電影、強技能”的辦學理念,艱辛創業、奮力開拓。貴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60年來,貴院始終以培養中國高等電影專業人才爲己任,爲國家培養了大量電影專業人才,爲繁榮發展中國的電影事業、爲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做出了接觸的貢獻。

  值此貴院60週年華誕之際,我們衷心的祝願貴院在新的時期裏與時俱進、繼往開來、弘揚精神、不斷創新,早日建成世界著名的電影專業高等院校。

  中國XX學院願與貴院加強聯繫,共同進步,共同爲我國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學校成立十週年賀信 篇6

  航空大學:

  值此你校60週年校慶之際,謹向全校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60年來,你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振興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爲己任,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辦學實力明顯提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爲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希望你校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胡在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堅持內涵發展,突出辦學特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實力,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XX年9月29日

學校成立十週年賀信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校友,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

  在這大地凝寒、紅梅綻蕊的嚴冬時節,我們依然感受到春天的濃濃暖意。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下,南陵縣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南陵中學城東新校區主體工程業已勝利竣工;同時,我們迎來了南陵中學建校70週年華誕。在這雙喜臨門的日子裏,我們滿懷無比激動和喜悅的心情相聚在這寬廣而美麗的新校園,相聚在這塊蘊含無限生機的土地上,共同慶祝南陵中學建校70週年和新校落成這兩件喜事,共同見證這一光輝的歷史時刻。請允許我代表南陵中學全體師生員工,向出席今天慶典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向遠道而來的各位校友,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關心和支持學校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七十年櫛風沐雨,七十年上下求索,七十年奮鬥不懈。七十年前,南陵的先賢以傳道解惑、傳播文化爲己任,在抗日戰爭的硝煙烽火中開辦了南陵縣初級中學,雖只有兩個教學班,近百名師生,但她卻像一顆含苞欲放的花蕾,綻開了南陵的中學教育史。從那以後,南中經歷了舊中國的雪雨風霜,迎來了新中國的燦爛朝陽,遭遇了的干擾破壞,沐浴了改革開放的和煦春風。從“南陵縣初級中學”,到“南陵縣立初級中學”、“皖南區南陵中學”、“安徽省南陵中學”,到期間的“南陵縣五七中學”,再到1975年恢復校名的“安徽省南陵中學”,到1997年縣教育規劃調整形勢下的更名“南陵縣第一中學”,到順應廣大校友、社會各界的強烈願望,再度恢復校名“安徽省南陵中學”的今天,校名、校址雖幾經更迭,但南中人教書育人的宗旨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卻始終不渝。七十年的歷史,記錄着南中的光榮與夢想,銘刻着南中人的追求與探索。一代又一代的南中人薪火相傳,始終擔負着耕耘智慧、播撒真知、傳承文明、塑造國之棟樑的歷史使命。他們穿越了70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70度的花落花開,用夢想和汗水、理性與激情譜寫了一曲南中騰飛的壯美樂章!今天的南中,校園環境宏大優美,教學條件先進齊備,師資力量雄厚精良,辦學水平和管理質量不斷提高。近十年來,學校先後榮獲“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中”、蕪湖市德育先進學校、蕪湖市文明單位標兵、安徽省電化教學一類學校、省機關檔案工作目標管理一級單位、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教育網絡系統示範單位、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學校等30餘項集體榮譽。學校育人成效聲譽日隆,高考應屆在籍學生本科達線人數及達線率連續11年在較大範圍內領先於各兄弟學校,併名列全省各示範學校前列。毫不誇張地說,今日南中已成爲擁有廣泛社會影響、蜚聲省內外的江南名校。我們這一代南中人適逢學校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見證着學校的巨大變化,親歷了南中的70年華誕,這是我們的無上榮光!

  七十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嚴謹的校風,勤奮的學子,拼搏的團隊,傑出的校友,給南陵中學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七十年來,在這片熱土上,俊彥雲集,英才輩出,桃李爭榮,一片芬芳。建校七十年來,南陵中學爲國家培養人才數以萬計,他們中間有爲我國火箭、飛船成功發射作出卓越貢獻的傑出科學家劉學忠;有國家七部委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__年度國家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盧建新;有馳騁外交戰線,在國際風雲變幻中維護祖國利益的駐外大使、apec高官王嵎生;有借改革春風,在改革大潮中劈波斬浪的商界精英呂庚保、潘曉亭。還有蜚聲文壇的作家詩人,保家衛國的三軍將士,造福一方的黨政領導,培育桃李的辛勤園丁,更有許多默默無聞的建設者、勞動者,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用勤勞的雙手,爲祖國建設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近年來,南中高考更是捷報頻傳,湧現出以20__屆安徽省高考文科狀元陳銘爲代表的一大批品學兼優的學子,他們中有1999屆市文科狀元葉冰,20__屆市文科狀元吳光富,20__屆市理科狀元胡珏,20__屆市文科狀元、省第三名張勝,20__屆市文科狀元繆瑩薈、理科狀元楊濤等。我們爲擁有這樣一批優秀的校友、學子而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回顧七十年辦學歷程,我們深切感到,在這曲折前行而流光溢彩的七十年裏,推動南陵中學發展的,是“以育人爲本,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是勵志篤學、榮校報國的理想志向,是篳路藍縷、自強不息的堅實腳步,是崇尚科學、自強不息的執着追求,是勇爲人先、爭創一流的進取精神,是求真務實、和諧奮進的人文力量。此時此刻,讓我們深深緬懷創辦學校的先賢,並向曾爲學校辛勤操勞、忠誠奉獻的老校長致以崇高的敬意!此時此刻,我們衷心感謝曾經和正在南中工作的所有教職員工,是你們以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學子,爲南中的人才培養、學校的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你們用堅實的脊樑,支撐起南中發展的這一片藍天!

  回顧七十年辦學歷程,我們深切感到,南陵中學的每一點滴進步,都融入了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傾心關愛、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從1956年省教育廳批准學校在原蕪湖地區這個較大的行政區域內招收高一新生,到1994年縣政府《南陵縣教育體制改革方案》,正是各級領導、各界同仁、各位朋友的傾力關懷,才使南中走過70年的風風雨雨,迎來輝煌而燦爛的今天。20__年,縣委、政府更以睿智的眼光、遠大的目標、寬廣的胸懷,將南陵中學新校區建設列爲全縣重點民生工程,並於20__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現在我們所在的新南中,佔地415畝,建築面積11.9萬平方米,設計規模108個教學班,總投資2.4億元。在新校建設過程中,縣政府和縣教育局以及各施工單位克服各種困難,千方百計,同心協力,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今天,一所富有現代氣息、高標準、高品位的新校園巍然矗立在我們面前,成爲廣大學子的讀書聖地、圓夢搖籃。在此,我代表南陵中學全體師生員工向關心、支持學校建設的各級領導,向社會各界和兄弟學校,向爲學校發展出謀劃策、殫精竭慮的各位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春風化雨,老樹發新芽;薪火相傳,事業無止境。昨天的璀璨業績已匯入流金歲月,新的輝煌更期待我們去鑄就。站在新校建成、七十年校慶的新的起點上,面對新的征程,我們豪情滿懷,信心百倍。我們將制訂學校長遠發展規劃,堅持“立足新起點,開拓新思路,落實新舉措,實現新突破,創造新輝煌”的工作理念,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之路,爲建設和諧社會,爲民族文化復興,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努力實現“現代化,高質量,有特色,全省一流,人民滿意”的省優秀示範高中的辦學目標。

  回首來路,我們感喟和欣慰交織;展望未來,我們充滿希望和自信!我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領導和各屆校友的關懷和支持下,在全校教職員工的團結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繼承發揚優良傳統,勇於擔當歷史重任,秉誠務實,開拓創新,保持憂患意識和拼搏精神,用我們的汗水和智慧再鑄新業績,續寫南中發展更加壯麗的新篇章!

  衷心祝願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學校成立十週年賀信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

  喜迎母校60華誕慶典,在這個充滿歡樂的時刻,請允許我汗顏、斗膽代表政教系的校友,向可愛的母校獻上我們最衷心的祝福,向曾經用心哺育我們成長的老師獻上我們最誠摯的問候和最衷心的感謝。

  六十載斗轉星移,六十載風雨兼程。母校幾度輾轉、幾度搬遷、幾度風雨、幾度輝煌;我們忘不了紅衛山下那十里校園的博大與空曠,忘不了興隆臺那讀書聲伴着蛙鳴的合唱,忘不了北嶺側畔那擁擠、簡樸但依然溫馨的校園;我們更忘不了政教系的老師雖然“生活在平房斗室,治學伴都市炊煙”卻依然保持着對理想的追求和學術的嚴謹。正是政教系的老師在極爲艱難困苦的環境下那份執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對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昇華了我們的理想,培養了我們的情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師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學校良好的學習氛圍,鑄就了我們勤奮好學的精神,讓我們汲取了知識的甘霖,在這裏我們收穫了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每每想起,我們都感恩於懷,歷久彌新。如果說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取得一點成績,那完全歸功於母校的培養、恩師的教誨。政教系的校友無論身處何方、身居何職,都將永遠難忘母校和恩師給予我們的一切。

  沈師大四年的大學時光,我們沒齒難忘。我們雖然離開學校近三十年,但我們時刻關注、關心母校的發展,今天,母校已今非昔比,大展宏圖。

  隨着學校的發展,政教系已孵化出多箇學院,名分已不在。但今天我們在馬克思主義學院找到了歸屬,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得到了溫暖,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同樣享受着回家的快樂。

  看到馬克思主義學院在鵬穎、曉波、美豔等的率領下,努力拼搏、積極進取,在全省乃至全國高校中極具知名度和影響力時,我們分外的高興!我們願爲馬克思主義學院盡綿薄之力。

  在坐的學弟學妹們,希望你們在享受着學校和學院提供的優越環境、享受着學校學院帶來的榮耀和快樂的同時,珍惜美好的時光,志存高遠,奮發向上,爲將來在振興中華的大舞臺上施展才華,報效祖國、貢獻力量而發奮讀書。

  最後,再次祝母校興旺發達;祝恩師身體健康、萬壽無疆;祝馬克思主義學院再鑄輝煌,明天更加燦爛;祝各位校友家庭幸福、工作順利,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爲母校爭光。

  謝謝大家!

學校成立十週年賀信 篇9

  尊敬的各位校友:大家下午好!

  在座的各位,論職務有的是我的領導,論輩份有的是我的長輩,但今天我們歡聚在這裏,那是因爲大家都有“一中情結”,咱們都是一中人。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古田一中全體師生員工,熱烈歡迎各位校友在百忙之中來到學校參加校友座談會,並藉此機會向長期以來一直關心和支持母校建設的廣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今天我想向各位校友彙報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母校的工作問題

  1、簡介一中的基本情況

  我校創辦於1943年。校園面積103畝(在前十年來看還行,現在不行了,既不如閩東兄弟學校,也不及一級達標校的要求,至今還沒有一箇標準的400米跑道)。20__年實行了初高中分離,目前僅有高中部,現有三個年段,4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172人,教職工183人(教師年齡結構嚴重老化)。1997年被評爲全省第22所、閩東第一所的省一級達標學校。應該說,古田一中在歷任校長的帶領下,曾經創造過許多輝煌,取得過許多驕人的成績,至今仍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先後共計培養了約4萬多名的高、初中和師範畢業生。

  2、母校爲“困惑”而表白

  近年來,社會上對我們一中的發展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我們不想做更多的辯解,只想藉此機會向在座的各位校友做些必要的解釋與說明。

  困惑一:有人說,“古田一中有很多年都沒有學生考上北大、清華”。的確,母校從08年至今已有5年沒有學生考上北大、清華了。就其客觀原因也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被福一中的砍頭招生。古田被福一中砍頭招生一直以來都是閩東兄弟縣、市最多的一箇縣,其中第一年就有28人之多,至今每年優生流失基本上還都在10人以上;其二是近年來北大、清華招生政策變化所致。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的名校招生人數基本上是由三部分錄取構成,即保送生、自主招生、高考統招大約各佔三分之一,即真正通過高考的原始成績能被北大、清華錄取的是十分困難的,我校07年鍾威同學高考成績(理科)名第全省排82名還未被清華錄取;其三是近年來我縣初中的整體生源素質也有明顯下降。

  困惑二:有人怪“一中近年來發展不夠快”。我們承認,一中近年來的發展步伐的確沒有像上個世紀的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那幾年的快了,那時恰逢我校爭創省一級達標(契機),又剛好學校可以招收高價生(到處都一樣),學校經濟較寬裕,教職工的福利待遇也有所提高,大家工作幹勁也很足,那時的學校正處在一箇上升階段。現如今風光不再的客觀理由是:第一,就學校快速發展的外部環境來說也今非昔比了,咱們已由“福建省經濟十佳縣”滑落到“福建省貧困縣”,那作爲當地的學校發展步伐有所放慢也屬正常。因爲一所學校的發展的快與慢和當地的經濟支撐度有着必然的聯繫;第二,近年來福安、福鼎、寧德等經濟發展勢頭很猛,當地政府對教育發展的重視與投入也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領導不重視,經濟跟不上,一切都白搭)。第三,隨着國家招生政策的調整(不收高價生,擇校生實行“三限政策”),學校的經濟狀況出現了巨大反差,不但教職工福利全沒,就連教師的績效工資都難以保證準時發放,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制約着學校的發展步伐。

  困惑三:有人惜“一中的骨幹教師流失嚴重”。不錯我校的骨幹教師流失在閩東地區算是最多的一箇學校,主要集中發生在20__年前後那近幾年,我校光去廈門各個學校的就有27人。似屬“破窗效應”,“骨牌效應”,學校很揪心但卻也很無奈。第一,廈門的經濟待遇很誘人(擋不住的誘惑);第二,廈門對引進人才的政策很優惠(如可以重新建檔);第三,並非學校不作爲,實屬無能爲力。

  各位校友,面對母校發展中遇到的“困惑”與問題,本人在此就問題產生的客觀原因做些必要的說明,望大家不要產生誤解,學校不是想推託責任,而只是希望能得到有關部門、或社會,特別是廣大校友們的更多理解與支持。當然了,母校也在檢討、也在反思,也在努力着。

  3、 目前制約一中發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生源方面:

  1、量少。過去我縣的初三畢業生每年多在8—9千人,而現在大約只有2——3千人,明年全縣大約僅有2300人左右報考高中了,比壽寧縣還少。而福安、福鼎的初三考生基本上都是我們的2—3倍。當然,生源的劇減與我縣總人口的遞減和古田經濟的滑坡也有着直接的聯繫。據閩東報載:古田的人口32.3萬,而福安是56萬,福鼎是52.9萬,霞浦縣是46萬,蕉城是42.9萬。

  2、質差。過去古田的中考一中的高一新生錄取線分數線往往都高出其他兄弟縣一中,且遙遙領先,但近年來基本上是名列全市第四名(達標校之末)。今年錄取線鼎一473,寧一471,安一468,古一467;擇校生錄取線福鼎一中459,福安一中451,寧德一中450,古田一中431。我校高一錄取線(統招生、擇校生)均名列全市第四(四所一級達標校的尾巴),其中擇校生的差距就更加明顯,比他們低了20多分。再看,今年有36名優質生源參加福一中的選拔考試,結果只考上1人,與往年相比明顯減少。以上兩點足以說明我縣的初中生源素質也在走下坡路。

  3、外流。一中的優質生源流失,近年來人數雖有明顯減少,今年保送生考試的全縣第一名和中考的全縣第一名又都分別去了福州一、師大附中,(師大附中計3人,善德中學2人,廈門外國語學校2人,集美中學1人)。優生流失的負面影響有三個方面:一是傳遞着社會老百姓對我們學校的不信任感;二是在客觀上影響了我們出尖子生的機會;第三,更嚴重的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挫傷了一中教師培養尖子生熱情與幹勁,我校近年來的奧賽輔導幾乎是處於癱瘓與半癱瘓狀態。話說回來,好生源的流失,既有外界名校的誘惑,也與我們自身不夠爭氣有關。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恰如說的“打鐵還須自身硬”。這是硬道理。

  第二、教師隊伍的問題。

  1、一中教師負擔重(編制緊,應有編制177人,實際在編183人,超6人,而古田全縣教師超編是幾百人,一中超6人也不爲過),壓力大(工作壓力,管理壓力,升學壓力、心理壓力)。特別是班主任工作的確很辛苦。

  2、有倦怠現象。主要原因:第一是職稱問題。多年前就評上而至今未能聘任(沒職數),目前學校仍有高級25位,一級8位老師未能聘上。這在閩東同類學校中高級教師評了未聘也是最多的,嚴重壓抑着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第二是實行了陽光工資後,一中的教師不再陽光了。且不說工作的累與苦,工資待遇還不如農村教師,難怪現在農村的教師請他都不來一中工作,一中似乎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第三是一中教師的績效工資不都是由財政負擔,每年學校也要分擔250萬,這實在也是不可思議,在閩東同類校中也是絕無僅有的。當然,一中自己不可能變錢,最終也得由縣財政來幫助解決,但這麼做其實是很傷人心的,尤其是教師羣體是很在乎情感體驗的,教師們的心情不暢,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是很大的。

  第三、母校經濟很困難。

  撇開學校教職工的福利待遇不談,單就學校目前的辦公設備,教學設施、校園修繕等方面的資金短缺,也許我說了校友們也未必能相信。大前天下午(本週三下午)市教育局趙局長來我校調研,發現我們的辦公樓一共只有四層怎麼就出現有三種不同的窗戶玻璃?在外人面前我不敢說沒錢;一中行政辦公室和年段的教師辦公地點及設備也都是偏老舊;而眼看新辦公樓就要落成,但樓內卻空空如也,周邊的配套工程錢在哪裏還不知道;作爲閩東第一所省級一級達標校至今仍無400米的跑道,仍無法建造通用技術、歷史、地理等專用教室(達標校必備);日常的現代教學設備更是落後陳舊了,上一個月開放週期間,也有幾個兄弟學校的校長、老師來聽課,由於我們教室裏的多媒體設備落後,沒錢更新,不好用,也由此遭他們的友好嘲笑(霞六中)。學校的安防設備攝像頭老舊連農村中學都不如,開學初接受了市檢查組很批(現財政幫解決了)。再看校園維修方面:母校80年代建的1號樓隔熱層塌了都沒錢修理(開學初向縣裏要了20萬,現已解決);寄宿生宿舍老舊不說,大熱天1間住10人,就連安裝1臺電風扇的要求也不能滿足(方案已出,就差錢);學生食堂內部的廚房改造也因缺錢不能及時整改而常遭衛生檢查人員的批評與責備;衆多教師強烈要求建一箇簡易的室內球館,僅需30萬元,我卻也無法滿足需求。說來也慚愧,真狠自己無能。

  在各位校友面前訴苦哭窮,本不該,望諸位校友多見諒、多包涵。我作爲一中發展過程中的接班人,那怕是很短暫,我絕不會以客觀的理由和眼前的困難爲藉口放鬆要求,我會牢記自己肩負的責任,一定會加倍努力,負重前行的。

  二、言歸正傳,話校慶。

  今年是母校的七十大壽。不得不慶。辦校慶的指導思想是:“以慶促建,慶建結合”。通過舉辦慶典活動,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凝聚力,擴大影響力,增強發展力。而不是單純爲慶而慶。

  怎麼慶?學校行政會形成的基本思路是辦“簡約校慶”。具體理由有三個。其一,不想大辦,我校六十年校慶算是大慶(編校志、出畫冊和成套明信片、拍專題片VCD、布陳列室、搞書畫展、還有學校的發展規劃模型等),七十年宜小慶,八十年再大慶。其二,不宜大辦,不符合黨的精神。其三,也不會辦,我這個人本身就不是辦大事的人。

  具體想做是本屆校慶主要辦三件事:

  第一,籌備成立古田一中教育基金會;教育基金會的成立將有助於爭取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及個人的支持和捐助,尤其是爭取海內外熱心校友的捐贈和支持,有利於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解決我校辦學經費不足的問題,對促進我校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建立一箇校友走廊,具體的人選和採取什麼形式,很想傾聽一下各位校友的建議。傑出校友的展示既是學校辦學成果和影響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在校學生學習的榜樣和動力;

  第三,辦一箇簡約而隆重的慶典活動。

  當然,這僅僅是我們的初步想法,不一定合理,更想聽一聽在座諸位校友們的更多的意見與建議。

  最後,我還想多說一句。一中是全體一中人的一中,一中的發展很需要得到廣大校友的大力支持與幫助。過去大家以能在一中學習爲榮,今天一中卻以能有你們爲榮。我也希望廣大校友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能夠繼續關心、支持母校的發展,能力所能及地爲母校的發展多做些貢獻。母校在籌備七十年校慶期間,在許多方面還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和熱心幫助的。

  祝各位校友,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

學校成立十週年賀信 篇10

  XX學院張會軍院長:

  我非常榮幸祝賀您和XX學院師生即將迎來XX學院建校60週年大慶。

  許多年來,XX學院在促進中國電影藝術的全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XX學院培育了一代代演員、藝術家和電影製作者,製作世界一流電影和尖端科技,在中國電影對世界電影的貢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我尤其非常高興XX學院成爲我們在中國最爲強大的夥伴,也尤爲欣賞雙方發展的友誼。

  我非常高興回溯我們雙方所進行的合作:20xx年英國電影節電影中國活動;登陸,20xx年XX學院拍攝的關於和XX大學的紀錄片,去年XX學院在戲劇節上演出的《仲夏夜之夢》;也非常榮幸能和貴院派來的教師進行交流,分享經驗。

  友誼、信任和我們對全球事務的熱情關注是這些成功的基礎。

  在XX學院建校60週年大慶之際,我們希望你們活動成功,並在來年中繼續努力,取得更大成功。

學校成立十週年賀信 篇1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老師:

  上午好!

  在這陽光明媚的初冬之際,在這喜慶的日子裏,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共同慶祝河北區教師進修學校50週年華誕。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青年教師,向我們的學校,向尊敬的老師,向所有的嘉賓,致以最衷心的祝賀、最誠摯的祝福與最美好的祝願!

  在進修學校工作雖然只有一年多,卻與進修學校感情深厚,因爲,在與進修學校相識的20xx年中,得到了衆多進修人的幫助——

  忘不了1993年和1997年,兩次作爲河北區唯一代表,在天津市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上作觀摩示範課,是進修學校的老師們悉心指導,才使我出色完成任務。

  忘不了1998年和20xx年,兩次作爲河北區代表,參加天津市“雙優課”評比活動,還是進修學校的老師們精心輔導,才使我取得優異的成績。

  20餘年中,從進修人身上,我學習到很多閃光的東西——

  進修人嚴謹治學、誠懇務實、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使我欽佩,進修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態度令我敬仰,進修人出類拔萃、賢良方正、卓爾不羣的才能智慧讓我折服,進修人謙虛謹慎、虛懷若谷、功成不居的爲人品行促我學習。

  進修人的品格感染着我,激勵着我,引領着我,使我終能如願走進了進修的大門。

  如今,我驕傲地說——我也是進修人。雖與進修的前輩差距很大,但成爲進修人,近距離接觸進修人,學習進修人,使我更快成長。進修人和善、友好,進修人的鼓勵、指導,使我很快融入這個集體,以致很快覺得我就是進修的主人。

  作爲進修的主人,我將進德修業、自強不息,嚴謹篤學、勤奮不已,埋頭苦幹、始終不渝,繼承進修的文化傳統,以開拓創新的精神務本敬業,努力成爲名副其實的進修人。

  此時,我覺得自己的語言太貧乏,詞彙太蒼白,無法表達我對進修人的感激,對進修人的崇敬,對進修人的熱愛,唯有腳踏實地、不斷探索、奮勇拼搏,努力成爲高素質的進修人,才能表達我對進修學校的感恩之情。

  在這個喜氣洋洋的日子裏,請允許我再次向學校的五十華誕送上真摯的祝福,衷心地祝願我們的進修學校,在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支持下,在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繼往開來,奮發圖強,再創輝煌!

  祝今天參加慶祝大會的所有的進修人和所有的嘉賓青春永駐,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佈。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複製、盜用、採集、發佈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 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繫我們進行處理。